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14 实用类文本阅读之科普文章押题专练(含解析)1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3087945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2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14 实用类文本阅读之科普文章押题专练(含解析)1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14 实用类文本阅读之科普文章押题专练(含解析)1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14 实用类文本阅读之科普文章押题专练(含解析)1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14 实用类文本阅读之科普文章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破译汉族人体质密码李鹏汉族人长得究竟是什么模样?汉族人究竟有什么体质特征?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却是个千古疑问。如今,“千古之谜”终于有了科学的答案。天津师范大学牵头,启动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汉族人体质调查,该项目历时4年,调查测量了30 000余名“典型”汉族人,完成了“汉族体质人类学研究”,破译了汉族人体质密码。调查显示,在人的“长相”中有些细节真的是“南北有别”“长幼不同”。2009年,天津师大与内蒙古师大、辽宁医学院联合启动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汉族人体质调查。马丁尺、弯角规、直角规在郑连斌教授的工作室里,这些测量工具在近4年里,从约25 000个汉族人身上每人量取了86项指标。如果对这些数据分省进行统计,甚至可以画出各省汉族人的“标准脸”。不仅如此,郑连斌和他的课题组还通过对近1万人25项遗传指标的调查,发现“人与人”之间更多细微的不同。研究发现,各个民族体质形态特征有一定的差异,不同的民族会有各自的体质特征变化规律。“汉族体质人类学研究”通过最基础数据测量,为汉族人建立了一份详尽的体质档案。为了尽量保证数据的“典型”性,课题组刻意避开北京、上海、天津这样人口流动大的大城市,而是以方言特征作大致分类,到各省中小城市和农村,对在当地世居三代、身体健康的汉族成年人分年龄组进行测量、调查。今年2月,该成果发表在我国权威科学期刊科学通报第4期上,通过该项研究,可以了解到我国南方汉族人在体质方面随着年龄增长发生的一些有趣变化。研究显示,汉族人“双眼皮”率高,鼻翼突度中等,发黑、眼褐、肤黄、头圆,多为中腿型。相对来说,北方人鼻根较高、面部扁平、颧骨高、嘴更小。南方人鼻翼宽、面部立体、嘴也大。而在身材上,北方人皮脂更厚、“又高又胖”,但南方人的身体骨骼和肌肉发育都比较好,身体的线性度也更明显些。如今,“中国汉族人体质人类学数据库”即将建成,南北差距、生长变化等人与人之间许多细微差异初见端倪。这些数据对生物学、遗传学研究和美容、服装等行业有一定的实用价值。“随着年龄的增长,南方汉族成人的头、额、面的宽度都在减小。”内蒙古师范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李咏兰副教授表示,人的头发厚薄、头侧皮下脂肪厚度对头宽值有一定影响。到了老年,由于头发明显稀疏,头侧皮下脂肪减少,所以头会变得狭长些,额头会变低,头围值也随之下降。研究发现,面宽值的减小,与颧弓处软组织厚度下降有一定关系。其次,随年龄增长,人的颏下脂肪组织会变厚,从而使面部拉长。“我们的研究也发现,南方汉族人的五官也会随年龄增长而改变。”李咏兰解释说,上了年纪后,南方汉族人两眼内角之间的距离会变小,即两眼距离更近了。测量数值显示,60岁以上组男性的两眼内角间距离比2039岁组减少了1.0mm,而女性的这一数值则减少了0.6mm。这是因为,黄种人的眼内角处有一个小小的皮褶,叫作“蒙古褶”,蒙古褶的出现率会随年龄增长而明显下降,从而导致眼距缩短。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南方汉族人鼻子的宽度则会增加,这与鼻翼的形态变化有关。研究还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南方汉族男性、女性的嘴唇厚度会明显变薄,例如,男性下嘴唇厚度近似值从2039岁组的9.1mm,减小到60岁以上组的7.6 mm;女性下嘴唇厚度近似值从2039岁组的9.4mm,减小到60岁以上组的7.3 mm。其原因在于,上了年纪后,嘴唇会往口腔里缩,所以一些老年人的上嘴唇特别薄。由于老年人的嘴唇变薄,鼻和口之间的距离会增大,人中就变长了。“另外,我们根据对南方汉族人的研究也证实,成年人的耳朵会越来越长,宽度也会增加。例如,60岁以上组男性耳朵长度为67.1mm,与2039岁组相比增加了5.1mm;宽度为32.1mm,增加了1.6mm。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发现。”郑连斌说,长期以来,在我国民间有种说法,即年龄越大耳朵越长,这次从学术角度得到了印证。年龄增长,我们的耳朵为何会越来越长呢?郑连斌表示,其有两种可能,其一是成年后人耳还在继续缓慢生长,二是耳的皮肤下垂造成的。但究竟是哪种原因,还是两者共同起作用的结果,还有待于继续研究。(选自科技生活2013年3月25日第11期,文章有删节)文本思路:汉族人体制密码被破译郑连斌教授及其课题组进行的精细调查研究汉族人在体质方面的总体特征随着年龄增长,南方汉族人头、额、面以及五官的变化以及发生变化的原因探究 1统观全文,请分点概括“汉族体质人类学研究”破译了汉族人哪些“体质密码”。答:_【答案】在人的“长相”中有些细节“南北有别”“长幼不同”。汉族人“双眼皮”率高,鼻翼突度中等,发黑、眼褐、肤黄、头圆,多为中腿型。随着年龄的增长,南方汉族成人的头、额、面的宽度都在减小。南方汉族人的五官会随年龄增长而改变。2科研报告的价值取决于研究过程中的科学性与报告本身的严密性,请结合文章,从这两方面各举一例分析本文如何体现其科研价值。答:_【答案】(1)研究过程中,采用调查、测量的方法获取研究资料。调查样本数量大。调查对象数量多,分布广,包括30 000余名各省中小城市和农村中,在当地世居三代、身体健康的“典型”汉族人。调查对象典型。课题组刻意避开人口流动大的大城市,以方言特征作大致分类的各省中小城市和农村中选择调查对象,保证数据的“典型”性;并分省份、年龄组、86项指标及25项遗传指标进行测量、调查,分类合理。数据测量准确。运用马丁尺、弯角规、直角规等测量工具进行数据测量。(2)报告中,数据使用精确,材料紧扣观点,语言表达严密。数据使用精确。如在呈现“南方汉族人的五官也会随年龄增长而改变”时,数据引用精确到0.1 mm。材料紧扣观点。如在呈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南方汉族男性、女性的嘴唇厚度会明显变薄”观点后,作者进而引用了大量数据进行说明,再就原因进行分析。有理有据。语言表达严密。如“约25 000个汉族人”“近1万人”中运用了“约”“近”等副词。3请结合你对文章的理解,谈谈“中国汉族人体质人类学数据库”建成后,这些数据将有哪些实用价值。答:_【解析】题干中“请结合你对文章的理解”是提示信息,意味着该探究题应根据文章内容,提出合理见解。其中,文中“为汉族人建立了一份详尽的体质档案”“这些数据对生物学、遗传学研究和美容、服装等行业有一定的实用价值”是该题的一个突破口。题干中的“哪些实用价值”,提示考生应先进行归纳概括,再进行探究。【答案】在科学研究中有实用价值。通过为汉族人建立一份详尽的体质档案,记录不同年龄段、不同地域汉族人的体质信息,为医学、遗传学、生物学等学科研究提供数据依据。在日常生活中有实用价值。通过对汉族人在不同年龄段的长相研究,及不同人群的体型特点的研究,可为美容美发业、服装设计业提供借鉴,从而设计出更加适合不同人群的美容美发方案及服装。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矮象和硕鼠方舟子提起庞然大物,我们往往会想到象。象是现存最大的陆地动物,最大的非洲丛林象的身高能超过4米,体重能达到12吨。象刚生下来时的体重通常就有120千克。它们是如此庞大,以至于我们习惯充满敬畏地称之为“大象”。但是有一种象的形象很难让人给它冠以“大”字,它们成年时身高还不到1米,体重大约只有100千克,和猪的大小差不多猪鼻子插葱有时的确是可以装象的。这样的矮象一定很可爱,可惜它们只生活在更新世,已在大约1万年前灭绝。矮象并不是大象的祖先,在它们之前大象早已进化出来了。相反,矮象是从大象进化来的。这些矮象的化石是在地中海的西西里岛和马耳他岛发现的。在地中海的其他岛屿,也有类似的矮象化石出土。大约600万年前,地中海的海水被部分或全部蒸发了,生活在大陆的大象得以迁移到这些岛屿。后来随着海平面的上升,这些大象的后代与世隔绝,在岛上进化成了猪一般的矮象。为什么大象的后代变成了“猪”了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先问一下,为什么大象要把身体弄得那么庞大呢?原因很简单,身体庞大是它们保护自己的法宝。当大象的身体大到连老虎、狮子也望而生畏时,大象就没了天敌,可以自由自在地吃草。但是身体庞大也意味着要消耗大量的食物,一头成年大象每天要吃一两百千克的植物。而一个大象群体为了避免近亲繁殖,通常有几百头大象,它们消耗的食物量大得惊人。在地中海的岛屿上,没有大型的肉食动物需要抵御,大象身体庞大的优势消失了,劣势暴露了出来。在岛上,资源非常有限,没有足够的食物来维持一个大象群体,身体大的象饿死,身体小的象由于需要的食物量也少,反而容易生存下来。要维持一个500头大象的群体,可能至少需要几千平方千米的空间,但是要维持一个同等数量的矮象群体,有几十平方千米的地盘可能就足够了。这样,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大象的身体就变得越来越小。不仅大象如此,其他大型食草动物到岛上繁衍后,由于没有天敌,也由于缺乏食物,它们后代的身体也会逐渐变小。但是对俗称老鼠的啮齿动物来说,情形却正好相反。老鼠体型小的原因,是为了避免被天敌吃掉,因为身体小容易躲藏。到了岛上以后,没有那么多天敌,甚至根本就没有了天敌,没有必要再躲躲藏藏,身体小的劣势就暴露出来了,因为身体太小,热量容易散失,而且能吃的食物种类有限,比如粗一点的植物就咬不动。对老鼠来说,身体大一些反而更有优势。在岛上生活的啮齿动物的身体通常要比在大陆生活的大很多。例如弗洛里斯岛上原来生活着一种窟山鼠(已灭绝),和猫一样大。不过,和在乌拉圭发现的一种豚鼠相比,窟山鼠就是小巫了:这种乌拉圭豚鼠比牛还大,体长3米,高1.5米,重达1吨,比矮象还要大得多。幸运的是这种可怕的硕鼠生活在200400万年前。在当时,巴拿马海峡还未出现,南美洲和北美洲还是分离的,南美洲实际上是一个大岛,北美洲的剑齿虎等天敌还不能过去享用这些硕鼠。现在还生活在南美洲的花背豚鼠是硕鼠的近亲,而花背豚鼠的体长只有80厘米,体重只有15千克,这在现在的啮齿动物中已经算是大的了。当大型的哺乳动物迁移到岛屿,它们的身体通常会逐渐矮化,而小型的哺乳动物则相反,它们的身体会逐渐巨化,这种现象被称为“岛屿法则”。这个进化速度会非常快。对88种岛屿哺乳动物的调查表明,它们的进化速度要比大陆哺乳动物快两倍。人类的文化进化其实也存在类似的“岛屿法则”。对人类社会来说,“岛屿”并不一定是地理意义上的。开放的岛国可以包容世界,自我封闭的大陆国家却是文化的岛屿。一个国家如果闭关锁国成了世界的孤岛,那么由于缺乏来自外部的竞争压力和文化交流,也会很快地导致伟人矮化,鼠辈巨化。这样的国家,会一时成为“矮象”和“硕鼠”的天堂。但是不论是可爱的矮象还是可怕的硕鼠,终究还是都灭绝了。(选自中国青年报,有删改)文本思路:大象之“大”大象在岛屿上进化为“矮象”“矮象”出现的原因 “硕鼠”出现的原因人类文化进化的“岛屿原则”1下列对这篇科普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历史上曾经有过一种象,成年时身高还不到l米,体重大约只有100千克,因此它是一种实质上不能称为象的象。B矮象曾经生活在地中海的西西里岛、马耳他岛以及其他许多岛屿,这是由那里被发现的大量矮象化石推断出来的。C大象身体庞大有利于保护自己,因为当身体大到连老虎、狮子也望而生畏时,大象就没了天敌,可以自由自在地生活。D动物进化受地理环境影响巨大,如同种动物在大陆和岛屿上进化的结果迥异,而所有动物在岛屿上的进化结果则趋于一致。E本文通过对矮象与硕鼠的进化背景的分析,让我们看到了环境对进化所起到的作用,即环境的改变一定会使生命体发生变化。【答案】BC2在岛屿上生活的大象的后代,为什么会进化成“矮象”?答:_【答案】在岛屿上,大象不需要抵御大型的肉食动物,它身体庞大的优势消失,劣势也随之暴露出来。岛上资源有限,身体小的象需要的食物量也少,容易生存。岛屿生存空间的限制,使象的身体变得越来越小,以维持同等数量矮象的生存需要。3本文的语言除了准确严谨之外,还具有什么特色?请结合文中加点的内容简要分析。答:_【解析】科普文的语言特色一般有两个:准确性(科学性)、生动性(文学性)。本文加点的语言体现了科普文生动性的特点。明确了这一点,再结合题干的明确限制,逐一分析生动性的内容特点和表达效果即可。【答案】生动有趣。如“猪鼻子插葱有时的确是可以装象的”,活用歇后语,表现矮象之矮小;“猪”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突出了矮象之矮小;“弄得”口语化,通俗易懂,大象的身体大小本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而这样说好像结果是大象自己选择的一样,耐人寻味。4“岛屿法则”对我们有着怎样的启示?请结合我国一直坚持实行开放政策谈谈你的理解。答:_【解析】本题考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反映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能力。作答本题时,首先要结合文本内容,明确“岛屿法则”的具体内涵,然后将其上升到国家层面,联系我国的开放政策进行分析。【答案】要想生存,必须开放。一个国家如果不对外开放,就会缺乏来自外部的竞争压力和文化交流,而缺乏来自外部的竞争压力和文化交流,就会盲目自信,导致经济和文化建设缺乏动力和创新,轻则影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重则导致国家的灭亡。我国一直坚持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就是避开“岛屿法则”的正确做法。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为癌症“正名”美大卫洛佩克想象一下,如果医生对你说“你得了癌症”,你将作何感想?你患上的可能是通常所称的“乳腺癌”,而准确地说,它又被称为“乳腺导管原位癌”。如果医生说的是“前列腺癌”,那么,可能应该是“格里森评分4级的前列腺癌”。但是,无论哪种说法似乎都不重要,你耳中听到的无疑唯有一个词癌症。你的反应会如何呢?医生可能会紧接着告诉你,你的这种病致命的概率很低,甚至不会对你的身体造成损害。比如,如果是乳腺导管原位癌,病症甚至可能自行消失。对于某些前列腺、乳腺、甲状腺甚至肺部的病变,这样大胆的预测并不夸张,即使这些病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属于癌症。如果你像千千万万的人那样得知这类可怕的消息,你很可能会选择做进一步检查,甚至采取一些实际上对身体危害更大的治疗,比如进行乳房切除、前列腺手术,或者接受放射治疗。这类治疗可能会让病人小便失禁,或者失去某些功能,其他极端治疗带来的危害也是数不胜数。这类现象在医学界很普遍,被称为过度诊断、过度治疗,世界上已有针对此类现象的量化研究。在癌症的过度诊断一文中,来自达特茅斯的医生们认定,25%的由乳房摄影术测出的乳腺癌、50%白勺由胸部X射线或由痰标本检测出的肺癌,以及60%的通过前列腺抗原检测出的前列腺癌,都属于过度诊断,他们将此类疾病定义为“不会恶化(甚至可能自愈)的癌症”或“恶化速度较慢的癌症”患者在其自然生命完结之前不会产生相关的严重症状:医生们在文中提到:“无谓的治疗对这类病人没有好处,甚至会带来不利影响。”除却过度治疗芾来的直接伤害,癌症确诊给病人带来的心理压力也是一种健康隐患。长期的心理压力会增加他们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降低免疫力,甚至会让他们容易患上传染病,同时也会增加患者得抑郁症的风险。此外,癌症带来的金钱上的花费也是不容小觑的。整个医疗系统不仅因为对癌症的过度治疗而消耗了几十亿美元,而且美国在癌症研究上的资金投入也是对心脏病研究投入的3倍。1971年颁布的美国家庭法案最早提出“向癌症宣战”,当年的法案宣称,“癌症是当今美国人面临的主要健康问题”。而如今40多年过去了,这个说法并没有改变。2011年的一次“哈里斯民意调查”发现,癌症是美国人最畏惧的疾病,对其担心的人占了41%,而担心患老年痴呆症的人占31%,仅有8%的美国人最担心得心脏病,而实际上心脏病是美国人的首要死因。为何人们没有提出“向心脏病宣战”呢?“癌症”是一个有冲击力的、让人胆战的名词,很多癌症确实很可怕,仅仅“癌症”这个词本身就会对人造成损害。医学界正在重新认识这个问题。在对癌症的盲目恐惧之辩一文中,小乔治奎尔医生将这种现象命名为“癌症恐惧症”。奎尔写道:“如今,由于罹患癌症的人数众多,恐惧造成的危害远远超出了癌症本身。这种恐惧使得很多医生和病人采取了不理智甚至危险的做法。”奎尔的这篇文章早在1955年就发表于生活杂志。直至最近,一个由顶级科学家组成的小组才对整个医学界提出倡议,停止对某些病症使用“癌症”一词,并提议称之为IDLE,意为“上皮增生性病变”。这项提议的详细内容刚刚被刊登在美国医学会杂志上。实际上,这并不是首次提出这样的倡议。2011年,在给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的一份报告中,前列腺癌专家们建议:“由于低风险前列腺癌有着乐观的预后,建议不再对此类病况使用癌症这个令人焦虑的词。”医学界终于对社会科学中关于风险认知提出的观点有所认识,那就是:我们往往更多地依靠本能而非理智来评估风险,最重要的影响因素甚至不是事实,而是对事实的感受。这种思维方式让我们时常过度担心某些事情,而顾不上考虑这种担忧的依据。是时候认真对待人们对疾病感知的方式了,它所造成的后果是真实并严重的。如果医务工作者真心认为他们应该尽量做到“不伤害”,他们就要意识到“癌症”这个词的危险,并且像对待身体的其他危害一样,来对待癌症带给人们的恐惧。(选自中国新闻周刊,有删改)(1)请简要分析文中两个画线句子的特点和作用。_【答案】两句用的第二人称“你”,能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增加读者的亲切感。两句用的设问手法,能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 (2)概括过度诊断与治疗造成的非心理方面的危害。_【答案】对癌症过度诊断与治疗造成的危害比病症本身的危害更大;对癌症的过度治疗和研究,耗费了巨额资金;对癌症的过度诊断与治疗,使人们忽视了影响人们健康的真正威胁。 (3)作者为什么要给“癌症”正名?请结合全文分析。_【答案】“癌症”这个词,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恐惧,而罹患癌症的人数众多,这种恐惧造成的危害远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题。生命之剧的导演郭礼和“垃圾DNA”这个名字出自上世纪70年代。在这之前已经发现真核细胞(有细胞核结构的细胞)染色体上的基因之间是不连续的,也就是说,基因之间存在着很大的间隔,就像上海到北京的铁路有许多火车站,但这些火车站只占据铁路总长的1.5%(也就是基因只占DNA总长的1.5%)。故而,1972年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大野乾把不编码蛋白的染色体片断称为“垃圾基因”。70年代后期,由于DNA测序技术的诞生和使用,证明不仅基因之间有很长的不编码DNA,就是基因内部也存在有许多不编码的间隔,说明一个完整的基因实际上是由许多不连续的DNA编码片断拼接起来的。因此,科学家把这些不编码蛋白信息的DNA统称为“垃圾DNA”。但是,对原核生物(没有细胞核的单细胞生物)DNA测序,发现它们的基因内部却是连续编码,基因之间的间隔也很短,说明它们的垃圾DNA很少。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基因组和基因结构为什么有这样大的差异,这使人们产生很多联想和推测。真核细胞产生这么多的“垃圾DNA”究竟干什么?到了上世纪80年代后期,DNA测序技术已经完全实现了自动化,故而人们提出将人类的基因组(人的细胞染色体全部DNA)序列进行分析,这就是所谓“人类基因组计划”。此计划从1990年启动到2003年完成,但是,这项人类历史上最大的科学工程实际上只是完成了一个草图。因为,研究人员只是将人类基因组的序列测出一部分,还有很多空隙未测出,主要是涉及到一些重复序列,它们的序列用现有技术很难测出。根据已测出的序列和结构分析,基因只有2.6万个左右,占基因组总长度约1.5%,而98.5%的DNA为非编码区,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垃圾DNA”。这98.5%的“垃圾DNA”究竟有什么用处?于是,科学家们在完成“人类基因组计划”的草图之后,启动了ENCODE研究计划,进一步对那些基因组空白处进行测序,并探索这些大量的 “垃圾DNA”的功能,编篡DNA元件百科全书。上述两个研究计划可以分别称为“结构基因组计划”和“功能基因组计划”。“结构基因组计划”的完成证明:人类和小鼠的基因组大小、基因种类和数量、甚至基因的结构都很相似,但在个体形态和智慧方面的差异却有天壤之别。他们的基因组最大的差异就是“垃圾DNA”,由此可见“垃圾DNA”并不“垃圾”,它可能与物种进化、胚胎发育、个体生长、疾病发生、机体衰老和死亡等生命现象都有着密切关系,也就是与控制基因的变异、突变、表达、调控等密切相关。可以把生命活动简单地理解为一台电脑在进行一项工程设计,例如用电脑设计飞机。要完成这项任务需要两样东西,一个是“数据库”,另一个是“软件包”。有了这两项工具就可以设计出个各种类型的飞机。生命活动中的基因库可以把它理解为“数据库”,因为小鼠、猴子与人类的基因库大同小异,而且可以相互替代。“垃圾DNA”可以把它理解为“软件包”,利用不同物种的“软件包”(也就是不同物种的“垃圾DNA”)可以设计出小鼠、猴子或人的有机体。可以把生命活动理解为拍一部电影,基因组就是电影的剧本,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可以理解为演员,“垃圾DNA”就是导演。不同演员的出场和退场或再次出场都是导演根据剧本的情节来安排,这样就可以展现出一部有血有肉有情感的动人场面。导演不仅要指导演员的表演,而且要安排舞台灯光变幻和道具的变化来烘托舞台场景和故事情节。“垃圾DNA”在生命活动中的演绎也是像电影导演那样如此忙碌,故而需要大量的“垃圾DNA”,但它们不出场,也就是不编码蛋白在细胞的生命活动舞台上出现,可是不同蛋白何时出场何时退场或再出场却是由“垃圾DNA”来决定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物种相近的基因组主要差异不在基因(当然基因也可有差异),而是“垃圾DNA”。例如,人和猴子;尤其人与人之间的遗传差异主要是“垃圾DNA”,这就造成人与人对疾病的发生和药物敏感性有差异,也就是为什么需要个体化医疗的原因。(有删节 )(1)作者认为“垃圾DNA”有哪些方面的作用?_【答案】“垃圾DNA”设计出不同物种的生命体,使基因组大小、基因种类和数量、甚至基因的结构都很相似的人类和小鼠,在个体形态和智慧方面的差异有天壤之别。“垃圾DNA”决定不同蛋白的出场时间、次序,控制基因的变异、突变、表达、调控等,导致不同物种、甚至是同一物种间出现遗传差异。 (2)这篇科普文的语言形象生动,请指出其手法,并举两例简要说明。_【答案】运用比喻的手法生动地说明事物特性。如第一段将基因比作北京到上海之间铁路上的火车站,把“垃圾DNA”比作各火车站之间的铁路,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真核细胞染色体上的基因与“垃圾DNA”各自所占的比例。第五段将“垃圾DNA”比作“导演”形象生动地说明了其在控制基因变异、突变等方面的作用。 (3)请谈谈你对本文标题的理解。_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作为生物体的细胞器刘易斯托马斯我们似乎正经历着一场生物学革命,整个的、大块大块的新知识几乎每天都带进来。迄今为止,我们似乎还没有为各项新知识中的什么事真正感到震惊,也还没有恐慌。但是,我能觉察到其中出现了一些麻烦,我从对于细胞器的了解中意识到这些麻烦。我从小就接受的信仰是,细胞器是我细胞里面的看不见的小小引擎,由我或我的细胞代理人所拥有和操纵,是我智慧肉体所私有的小东西。但现在的情况好像是,它们中有一些,实际上也是最重要的一些,完全是陌生的。证据是有力的、直接的。线粒体是固有的,它们一直在那里,自行复制繁衍,跟所在细胞的繁衍没有关系。同样,所有植物里的叶绿体都是独立的、自我复制的寓客,有着自己的DNA、RNA和核糖体。实际上,叶绿体和线粒体可能是体内共生者这件事早就提出。现在正特别注意细胞器的分子遗传,一般认为它们很可能在大约十亿多年前被较大的细胞吞并,从那以后就一直呆在那里。通常的看法是把它们视为被奴役的生物,它们被捉来为自己不能呼吸的细胞提供腺苷三磷酸,或者为没有光合装备的细胞提供碳水化合物和氧。这种主奴关系是一些生物学家的共同看法。但事情还有另外一面。从细胞器的立足点来看问题,可以认为,它们很早就学会了选取一种最好的生活,它们过起日子来最不费力,而且它们和它们的后代最不用冒险。它们决定不再长大,为保证自己尽可能延续持久,它们打入了我们及其所有生物的里面。线粒体和叶绿体一直体小、保守和稳定,这是件好事,因为从根本意义上讲,这两种细胞器是地球上最重要的活物。二者携手合作,制造出氧气,并安排它的应用。实际上,是它们经营着生命。我的线粒体组成了我的很大一部分。我跟它们密不可分,还不得不为它们做大量至关重要的工作。据说,它们的每一个都只制造仅够自己存续下来的一点物质,剩下的都要由我提供。既已知道了这种形势,我可以找到各种事情让我犯愁,例如病毒。如果我的细胞器真的是与我共生的细菌,它在我身上开拓殖民地,那么,我用什么办法能阻止它们沾染病毒?还有我的身份这个大问题,甚至还有我作为人的尊严问题。当我第一次知道,我是由低级的生命形式出身,我并不在乎。我心里想象着一个没有语言、多毛的类人猿家族,栖居在树林里,而从未反对它们是我的祖先。能作为本物种改进过程的一部分,我深感骄傲。成问题的不止这些。我以前从没料想到我的出身原是一个没有胞核的细胞。如果这就完事了,我也能忍了。但现在又加了一层羞辱,说从某种真实意义上讲,我根本不是由某个祖先遗传而来,我一直是把所有这些东西带在身上,或者,也许是它们一直带着我。既然是这么一种形势,那保持尊严就没什么用处了,最好别费力去保持。这真是不可思议,它们就在这儿,在我的细胞质里到处活动,为我自己的肌肉呼吸着,却是一帮陌生客。但我又想到,这同样的生物,也住在那边的海鸥的细胞里,还住在鲸鱼、海草和寄居蟹的细胞里;也住在我后院的山毛榉的叶子里,甚至也住在窗上那只苍蝇里。通过它们,我跟这些联系在一起。我的近亲比近亲只远了一层遍天下。对我来说,这是一种新的知识,我有点遗憾我不能跟我的线粒体保持更密切的接触。如果我集中注意力,我能想象我感觉到了它们。在所有的共生关系中,都有一种固有的好意,这是一定的。但这一种很可能是最古老、建立最牢固的一种,似乎特别公平。一点也不像弱肉强食的样子,也没有哪一方摆出一副仇敌的姿态。如果你要寻找一种类似自然法则的东西来取代一个世纪前的“社会达尔文主义”,你得从叶绿体和线粒体暗寓的生命意义中汲取教益。这很费力,但能找到。(节选自刘易斯托马斯细胞生命的礼赞,有删改)(1)“它们中有一些,实际上也是最重要的一些,完全是陌生的”,作者为什么会有这种“完全是陌生的”感觉?请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_【答案】因为细胞器有些重要的东西与我从小的认识完全不一样。以前我以为它们是由我拥有和操纵的,现在才发现它们是固有的、独立的、能自我复制的。 (2)科普文的语言除准确严谨外,还具有不同于一般说明文的语言特色。请在文中加点词语中任选两个,结合文章简要分析这些不同的语言特色。细胞器是我细胞里面的看不见的小小引擎_它们打入了我们及其所有生物的里面_如果这就完事了,我也能忍了_【答案】引擎:运用比喻手法,把细胞器比喻成引擎,生动形象地突出了细胞器为细胞提供动力的功能。打入: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细胞器为生存主动进入我们及其所有生物里面的情形。完事:运用口语化的语言,带有俏皮、调侃的意味,通俗而明确地表达了我对生命起源新发现的接受。 (3)这篇文章的写作意图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的理解。_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信息时代的侠客王小东什么是“黑客”?黑客是英文“hacker”的音译。英语字典对于“hacker”的动词原形“hack”是这样解释的:黑客行为指未经授权便进入一个计算机的存储系统,如数据库。对于“hacker”是这样解释的:黑客是嗜好编程或使用计算机的人。就其英文原义来看,是比较中性的,虽然有“未经授权”等不合法的含义。中文译成“黑客”贬义比英文原义似乎略重,但大致恰当,而有些书翻译成“计算机窃贼”就十分不恰当了。用什么来比喻黑客最合适呢?我想,在中国文化中有一个极为贴切的概念来比喻黑客,这就是“侠”。黑客就是信息空间中的“侠”,因而不妨译成“信息侠”。在古代社会中“侠以武犯禁”,他们凭自己的武艺自行其是,独来独往,不受体制的束缚。在现代社会中,由于体制的监控能力加强,“侠”似乎消失了,至少是少了。然而,新的信息技术似乎又提供了体制外的活动空间,黑客们凭自己的智慧犯禁,各行其是,独来独往。侠客与罪犯不能完全等同,他们虽然与罪犯同属“犯禁”者,但在侠客中不乏慷慨仗义之士,他们也杀人越货、抢掠钱财,但往往也劫富济贫、仗义疏财。黑客们也是一样。尽管某些黑客也有敲诈勒索等犯罪活动,但这只是黑客活动的一部分。在多数情况下,黑客们并不在意钱财,他们有时破坏权威当局的计算机系统是为了表示对当局一些专制政策的不满或抗议,如对于美国中央情报局、司法部、空军等网页的破坏;有时是开开玩笑,如他们常常诈骗别人提供自己的银行账号,但并不真的窃取钱财。他们有时还帮助堵住一些软件的安全漏洞。1997年初,一群德国汉堡的黑客在国家电视台表演了如何使用“Activex”控制器,在无需提供身份识别号码的情况下,把钱从一个银行账户搬到另一个账户上去。用这种方法当然是可以盗窃钱财的,但这些黑客没有用它干坏事,却是公布了出来,以引起人们的警惕。黑客们常常干一些让权威当局哭笑不得的事。1995年4月的俄克拉荷马爆炸案的主要犯罪嫌疑人麦克维在他自己的辩护律师问他为什么不选择晚上干这事,那样可以少死些人的问题时,回答说“那样政府就不会在意,我们必须多杀人,才能使它在意”。消息发表后,引起了全国的愤怒。这个消息是黑客们非法侵入麦克维的辩护律师的计算机得到的。他们共窃取了25000份联邦调查局的文件,以及其他数百份保密的法律文件。在审判之前公布这类消息会严重妨碍司法公正,全国的愤怒情绪会使犯罪嫌疑人得不到公正裁判;另一方面,辩护律师们也可以以此为借口,为犯罪嫌疑人开脱。总之,黑客们就是喜欢把一些正儿八经的事搅黄。黑客们的行动往往是针对权威当局,或者大组织的。当然,他们有时也很招一般个人计算机用户的讨厌,即使在计算机使用还处于一个相当低水平的中国,每个使用计算机的人差不多都碰上过病毒的侵扰。随着越来越多的个人进入网际网络,他们的个人计算机也会像大型主机一样,越来越有可能被别人远距离侵袭。1998年8月,美国三所大学的学生先后发现了1998年6月25日发行的微软Windows 98的三处安全漏洞。其中最严重的一处是由麻省理工学院的学生发现的。黑客可以制作这样的网页,当你看它时,仅仅是看它,即使不采取任何行动,即使没用鼠标去点它的任何链路,它也可以在未得到你的允许的情况下,把文件(有可能是病毒)下载到你的硬盘上,建立或删除你硬盘上的目录,启动你机器上的程序。微软公司在得知消息后,紧急提供了修补程序,但修补程序只是在事先提出警告,并不帮助你做出该不该下载文件的判断。因此,你要么许多事都不能干,要么还是要冒风险。据微软公司自己的专家说,黑客们其实尚未充分利用电子邮件这个非法进入其他人的个人电脑的利器。另外,据CNN 1999年6月12日报道,网景公司的所有浏览器,包括其最新版的Communicator,也有严重的安全隐患。个人电脑如用网景公司的浏览器观看网页,则其硬盘上储存的所有文件都会暴露给别人。看来,随着个人电脑大量上网,黑客们恣意畅游的空间更大了。既然如此,我们如果学得会的话,也最好学些黑客的本事,从而在信息空间中多几分掌握自己命运的力量。(选自信息时代的世界地图,有删改)(1)结合文中相关内容概括黑客被称为“信息时代的侠客”的原因。_【答案】黑客在信息空间中凭自己的智慧犯禁,各行其是,独来独往。在多数情况下,黑客们并不在意钱财,他们有时破坏权威当局的计算机系统是为了表示对当局一些专制政策的不满或抗议。 (2)科普文的语言有其特色,请分析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是怎样体现的。黑客们常常干一些让权威当局哭笑不得的事。_1998年8月,美国三所大学的学生先后发现了1998年6月25日发行的微软Windows98的三处安全漏洞。_【答案】“哭笑不得”语言生动形象,既写出黑客行为让当局处理棘手、颇为尴尬,又让读者迫切想了解究竟,产生阅读兴趣。此句两处不同的时间词语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前者因为有三所大学学生先后发现所以只写出年月,后者点明微软发行具体年月日,突出黑客发现漏洞速度快,本领高强。 (3)请结合文章内容,简析作者的写作意图。_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菌儿自传高士其这一篇文章,是我老老实实的自述,请一位曾直接和我见过几面的人笔记出来的。我自己不会写字,写出来,就是蚂蚁也看不见。我也不曾说话,就有一点声音,恐怕苍蝇也听不到。那么,这位笔记的人,怎样接收我心里所要说的话呢?那是暂时的一种秘密,恕我不公开吧。闲话少讲,且说我为什么自称做“菌儿”。我原想取名为微子,可惜中国的古人,已经用过了这名字,而且我嫌“子”字有点大人气,不如“儿”字谦卑。自古中国的皇帝,都称为天子。这明明要挟老天爷的声名架子,以号召群众,使小百姓们吓得不敢抬头。古来的圣贤名哲,又都好称为子,什么老子、庄子、孔子、孟子真是“子”字未免太名贵了,太大模大样了,不如“儿”字来得小巧而逼真。我的身躯,永远是那么幼小。人家由一粒“细胞”出身,能积成几千,几万,几万万。细胞变成一根青草,一把白菜,一株挂满绿叶的大树,或变成一条蝗蚓,一只蜜蜂,一头大狗,大牛,乃至于大象、大鲸,看得见,摸得着。我呢,也是由一粒细胞出身,虽然分得格外快,格外多,但只恨它们不争气,不团结,所以变来变去,总是那般一盘散沙似的,孤单单的,一颗一颗,又短又细又寒酸。惭愧惭愧,因此今日自命做“菌儿”。为“儿”的原因,是因为小。至于“菌”字的来历,实在很复杂,很渺茫。屈原所作离骚中,有这么一句:“杂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苣。”这里的“菌”,是指一种香木。这位失意的屈先生,拿它来比喻贤者,以讽刺楚王。我的老祖宗,有没有那样清高,那样香气熏人,也无从查考。不过,现代科学家都已承认,菌是生物中之一大类。菌族菌种,很多很杂,菌子菌孙,布满地球。你们人类所最熟识者,就是煮菜煮面所用的蘑菇香蕈之类,那些像小纸伞似的东西,黑圆圆的盖,硬短短的柄,实是我们菌族里的大汉。当心呀!勿因味美而忘毒,那大菌,有的很不好惹,会毒死你们贪吃的人呀。至于我,我是菌族里最小最小,最轻最轻的一种。小得使你们肉眼,看得见灰尘的纷飞,看不见我们也夹在里面飘游。轻得我们好几十万挂在苍蝇脚下,它也不觉着重。真的,我比苍蝇的眼睛还小1000倍,比顶小一粒灰尘还轻100倍哩。因此,自我的始祖,一直传到现在,在生物界中,混了这几千万年,没有人知道有我。大的生物,都没有看见过我,都不知道我的存在。不知道也罢,我也乐得过着逍逍遥遥的生活,没有人来搅扰。天晓得,后来,偏有一位异想天开的人,把我发现了,我的秘密,就渐渐地泄露出来,从此多事了。这消息一传到众人的耳朵里,大家都惊惶起来,觉得我比黑暗里的影子还可怕。然而始终没有和我对面会见过,仍然是莫明其妙,恐怖中,总带着半疑半信的态度。“什么微生虫?没有这回事,自己受了风,所以肚子痛了。”“哪里有什么病虫?这都是心火上冲,所以头上脸上生出疖子疔疮来了。”“寄生虫就说有,也没有那么凑巧,就爬到人身上来,我看,你的病总是湿气太重的缘故。”这是我亲耳听见过三位中医,对于三位病家所说的话。我在旁暗暗地好笑。他们的传统观念,病不是风生,就是火起,不是火起,就是水涌上来的,而不知冥冥之中还有我在把持活动。因为冥冥之中,他们看不见我,所以又疑云疑雨地叫道:“有鬼,有鬼!有狐精,有妖怪!”其实,哪里来的这些魔物,他们所指的,就是指我,而我却不是鬼,也不是狐精,也不是妖怪。我是真真正正、活活现现、明明白白的一种生物,一种最小最小的生物。既然也是生物,为什么和人类结下这样深的大仇,天天害人生病,时时暗杀人命呢?说起来也话长,真是我有冤难申,在这一篇自述里面,当然要分辨个明白,那是后文,暂搁不提。因为一般人,没有亲见过,关于我的身世,都是出于道听途说,传闻失真,对于我未免胡乱地称呼。虫,虫,虫寄生虫,病虫,微生虫,都有一个字不对。我根本就不是动物的分支,当不起“虫”字这尊号。称我为寄生物,为微生物,好吗?太笼统了。配得起这两个名称的,又不止我这一种。唤我做病毒吗?太没有生气了。我虽小,仍是有生命的啊。病菌,对不对?那只是我的罪名,病并不是我的职业,只算是我非常时的行动,真是对不起。是了,是了,微菌是了,细菌是了。那固然是我的正名,却有点科学绅士气,不合于大众的口头语,而且还有点西洋气,把姓名都颠倒了。菌是我的姓。我是菌中的一族,茵是植物中的一类。菌字,口之上有草,口之内有禾,十足地表现出植物中的植物。这是寄生植物的本色。我是寄生植物中最小的儿子,所以自愿称做菌儿。以后你们如果有机缘和我见面,请不必大惊小怪,从容地和我打一个招呼,叫声菌儿好吧。(1)文章开头写道:“闲话少讲,且说我为什么自称做菌儿。”作者所谓的“闲话”有什么作用?_【答案】交代写作目的和行方式文章是“我”的自述,巧妙暗示“菌儿”很小的特点;用饶有趣味的语言设置悬念,引读者浓厚的阅读兴趣。 (2)纵观全文,“菌儿”有哪些特点?_【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