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九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A卷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13084256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7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南省九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A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海南省九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A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海南省九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A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海南省九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A卷一、 选择题 (共20题;共40分)1. (2分)下列关于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共同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都是无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B . 都表达了对天主教的不满C . 都宣传了反对封建主义的思想D . 都促进了欧洲社会的进步2. (2分)人文主义精神是推动欧洲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下列作品不能体现这一精神的是( ) A . 神曲B . 蒙娜丽莎C . 哈姆雷特D . 天方夜谭3. (2分)下列各项对应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 哥伦布到达美洲,开辟了通往印度的航路B .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其领导阶级是资产阶级和旧贵族C . 美国独立战争既是民族解放战争又是一次资产阶级革命D . 法国大革命其最后的结果是建立了联邦制国家4. (2分)“认为这个大陆可以长期受到任何外来势力的支配,这种想法是悖理的,要不谈独立而保证这个大陆苟安一年也是办不到的。”这场独立战争的主要领导者是下面图片中的( )A . 克伦威尔B . 华盛顿C . 罗伯斯庇尔D . 拿破仑5. (2分)有关人权宣言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 建立人人自由平等的社会B . 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C . 具有反封建等级制度的进步性D . 宣称人在权利上是平等的6. (2分)提示历史的内在联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各项没有直接因果关系的是( )A . 北魏孝文帝改革加快了北方各民族融合的步伐B . 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友好交流C . 俄国十月革命建立起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D . 三角贸易具有悲惨性和血腥性的罪恶贸易,但促进了非洲资本主义的发展7. (2分)某著名文学作品中的主人公有这样一段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它给予我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他临死的时候就能够说:我已把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这段话出自( )A . 静静的顿河B . 美国的悲剧C .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D . 约翰克利斯朵夫8. (2分)在18571859年的印度民族大起义中,杰出的女英雄是( )A . 孟买女王B . 德里女王C . 孟加拉女王D . 章西女王9. (2分)共产党宣言能够成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主要原因是它( ) A . 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B . 分析了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C . 指出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使命D . 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历史客观规律10. (2分)在资产阶级革命发展进程中,立法巩固了革命成果,下列有关法律文献与相关历史事件搭配不正确的是( )A .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权利法案B . 美国独立战争独立宣言C . 法国大革命人权宣言D . 美国南北战争1787年宪法11. (2分)英、法、美等国在资产阶级革命中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法律文件,关于这些法律文件叙述有误的是( )权利法案颁布后,废除了王位,议会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独立宣言第一次以国家的名义宣布人民的权利神圣不可侵犯人权宣言核心内容是提倡人权、主张法治、实行分权解放黑奴宣言规定联邦各州的黑奴都应看做是自由人A . B . C . D . 12. (2分)一个圆了人类飞上蓝天的梦想而被称为“航天飞行器的先驱”的是( )A . 奥托B . 莱特兄弟C . 富兰克林D . 蒙特哥菲尔兄弟13. (2分)下图中有一幅画是为抗议德国法西斯轰炸西班牙一个小镇的激愤之作,是20世纪中的珍品。这幅画是( )A . B . C . D . 14. (2分)按先后顺序排列下列事件( )二月革命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布尔什维克党攻占冬宫实行新经济政策A . B . C . D . 15. (2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的时间是( )A . 1919年B . 1921年C . 1922年D . 1936年16. (2分)如图是1921年德国一家杂志上的漫画,反映了当时德国民众一种比较普遍的情绪。依据所学知识判断,这种情绪具体是指( )A . 对三国军事同盟的支持B . 对凡尔赛和约的不满C . 对世界经济危机的恐惧D . 对希特勒政权的反感17. (2分)“首先请允许我表明自己的坚定信念,即我们所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罗斯福总统为应对“恐惧”而采取的中心措施是( ) A . 整顿金融业,恢复银行信用B . 恢复工业,强化国家对工业生产的调控C . 兴办公共工程,减少失业D . 进行社会救济,稳定社会秩序18. (2分)19391945年的德国,国内劳动力奇缺,在兵工厂中,老人和妇女成为主要劳动力,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 德国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流失B . 德国已进入严重老龄化社会C . 德国积极扩军发动世界大战D . 德国遭到巴黎和会严厉制裁19. (2分)九年级一班的同学通过学习,对绥靖政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归纳了以下几个观点,与事实符合的有( )英法是绥靖政策的主要推行者慕尼黑阴谋将绥靖政策推向顶峰绥靖政策纵容了德、意法西斯的侵略扩张绥靖政策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A . B . C . D . 20. (2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残酷的战役是( )A . 马恩河战役B . 索姆河战役C . 日德兰海战D . 凡尔登战役二、 材料分析题 (共5题;共95分)21. (15分)西欧国家在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中,对世界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640年革命和1789年革命,并不是英国的革命和法国的革命,这是欧洲范围的革命。它们不仅是社会中某一阶层对旧政治制度的胜利,它们产生了欧洲社会的新政治制度。摘自马克思资产阶级和反革命材料二:近500年来发生过三次结构性的权力转变:第一次是西方世界(欧洲)的崛起,此转变始于15世纪,19世纪中期则急剧加速;第二次转变发生在19世纪以来美国的崛起上个世纪的全球经济、科技、文化和理想,大半时间由美国主导。我们目前正在经历的则是现代史的第三次权力转变,或可称为“群雄竟起的时代”。摘自法里德扎卡里亚后美国时代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1640年革命和1789年革命”爆发的共同原因是什么?“1640年革命”完成的标志是什么?在“1789年革命”中,法国颁布了哪部纲领性文件?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西方世界(欧洲)的崛起”主要原因有哪些?(至少写出三点)19世纪末,美国提出什么政策,主张利益均沾,与西方国家共同掠夺中国? (3)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主导“全球经济”的美国在“冷战”时期为了加强对西欧的控制,采取了什么措施?在“群雄竞起的时代”,世界格局朝什么趋势发展?欧洲的哪一组织成为群雄中的一员? 22. (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苏联解体二十六年来,中国学者对苏联解体原因进行了全面的探讨和分析,提出了许多颇有见地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苏联落后于时代是其垮台的根源。斯大林当政的最后几年,理论上的教条化、内外政策的僵化,即社会主义体制的僵化,实际上成为苏联杜会主义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斯大林之后的30年间,经济上,苏联早期的高速工业化,被经济增长速度不断下降并最后停滞的衰落景象所取代;政治上,曾经被看作是解放者和人类希望的苏联社会主义,开始到处推行扩张、干涉他国他党内政的霸权主义;理论上,苏联早期的马克思主义生气勃勃的局面,已经被远离实际、僵硬的死气沉沉的教条主义所取代。这为苏联最终走向解体准备了条件。一种观点认为,苏联解体是由其计划经济制度导致的。计划经济制度有着内在不可克服的矛盾:计划的指令性与个人消费的不可计划性之间的矛盾。在计划经济制度下,解决这一矛盾的唯一办法是压制个人消费,用供应短缺的方式使原本不可能由社会统一计划的个人消费变成可以统一计划的,但实际上并没有消除这种对立。还有的观点认为,作为执政党的苏共及其领导人,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苏共正是由于长期脱离群众才最终为群众所抛弃。这首先表现为苏共失去了思想的先进性,脱离现实,人们对苏共的宣传失去了信任,从而对苏共也失去了信任。其次在苏共执政的70多年里,苏联人民的生活没有得到相应的改善,实际上是处于贫困状态,开放使人们看到了与西方国家的巨大反差,从而引起了强烈的心理反应,这种反应对苏共来说是毁灭性的加上戈尔巴乔夫改革不仅未能达到预期目的,反而加速了苏联社会的种种矛盾和危机,造成了全面的混乱和动荡。摘编自刘宗绪历史学科专题讲座(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维埃俄国的创始人是谁。(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维埃俄国的创始人是谁。(3)从材料表述的关于苏联解体原因的观点中,选择你认同的一种观点进行论证。(要求先概括出观点是什么,然后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证。)(4)从材料表述的关于苏联解体原因的观点中,选择你认同的一种观点进行论证。(要求先概括出观点是什么,然后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证。)23. (20分)德国是一个奇特的国家。当它用思想来考问世界时,它是伟大的;当它用战争来拷打世界时,便有了两次世界大战。请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一战时,德国挑动战争的目的是企图重新分割世界,用武力取得“阳光下的地盘”;二战时,德国再次挑动战争的目的仍然是企图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材料二:两次世界大战都是人类历史上的浩劫,给世界带来巨大灾难,德国也遭到沉重打击。一战后德国受到严厉制裁,二战后德国被一分为二,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分裂局面。材料三:1990年10月3日,德国再次统一了,凭借的不再是铁与血。在和平的环境中,德国人再次创造了经济奇迹发展成为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世界第三大经济强国。而作为欧盟的重要成员国,它也找到了通过振兴欧洲壮大自己的强国之路。大国崛起解说词(1)分析材料一,德国挑动两次世界大战的相同目的是什么?两次世界大战前,德国为挑动战争分别做了哪些准备?(2)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被称为“绞肉机”的是哪一战役?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是哪一战役?(3)材料二中图反映的是哪一会议?此会议对德国是怎样制裁的?图会议的哪项内容导致二战后德国的分裂?(4)分析以上三则材料,德国的历史发展进程给你什么启示?24. (20分)历史因创新而生动,创新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不竭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运动”关心的是今世而不是来世,它关注的是非宗教的古典文化而不是基督教神学,它以人文主义思想为指导,提倡以人为本,肯定人性,肯定现世生活,它猛烈冲击了封建神学,被认为是冲破黑暗中世纪的一道“曙光”。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欧美)现代化的第一步是在政治领域首先迈出的,英国革命是建立新政治制度的第一次尝试。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说明在一个合适的政治制度保障下,经济会飞速发展,崛起后的英国在与大清王朝的较量中,使古老的中国开始被卷进世界资本主义的漩涡,同时也促成了中国人在民族认识上的亟变和探索。世界近现代史的主线是现代化材料三:人类科技发展经历了从“蒸汽机”到“互联网”的三次革命,每次革命都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方式,把人类带入一个全新的时代,人与人之间的时空距离不断缩短,整个世界紧缩成一个“村落”,但是科技发展也带来许多负面是影响,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重大课题。吴国盛科学的历程材料四:1918年,列宁说:“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行余粮收集制,禁止自由贸易,严格地计算和平均分配每一磅粮食,不仅是为了维持生活和对付战争,而且已经超越一般革命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的真正的主要的门径。”注重实际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因而(于1921年)允许局部地恢复资本主义,对列宁来说,这种新的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是暂时的退却。摘编自大国崛起解说词(1)材料一中的运动指的是哪一事件?请概括该“运动”的历史作用。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谈谈英国崛起的因素有哪些,中国人“亟变和探索”的共同目的是什么?请说出近代中国开启政治领域“亟变和探索”的历史事件。 (3)第二次“革命”把人类带入什么时代?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说明“每次革命都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方式”,同时“也带来许多负面影响”。 (4)材料反映了列宁在政策上作出了怎样的调整?材料中“新的政策”有什么特点?(不得摘抄材料中的原句) 25. (20分)改革是推动国家进步、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改革开放大事记1978年12月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举行1980年 国家决定在广东省的深圳等地试办经济特区1984年 开放大连等14个沿海开放城市,接着又将长江三角洲等地作为经济开放区1988年 国家又决定建立海南岛经济特区1990年 开放上海浦东,设置上海浦东新区1992年 开放重庆等5个长江沿岸城市,开放成都等18个内陆省会城市和满洲里等13个边境城市和口岸2013年 习近平提出“一带一路”战略材料二:大会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摘自十九大报告材料三:1991年的戈尔巴乔夫与叶利钦 习近平在中共十九大上作报告(1)以下表述与材料一信息一致的,请划“”;违背了材料信息的,请划“”;材料信息没有涉及的,请划“”。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揭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201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海南岛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我国已经形成:“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的开放格局。邓小平提出的四项基本原则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2)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率先开始的省份是什么?简述改革开放给我国带来的影响。 (3)第一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目标是哪次会议? (4)20世纪80年代苏联的戈尔巴乔夫改革,给国家造成的后果是什么?苏联和中国的改革带来的不同后果给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哪些启示? 第 14 页 共 14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20题;共40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二、 材料分析题 (共5题;共95分)21-1、21-2、21-3、22-1、22-2、22-3、22-4、23-1、23-2、23-3、23-4、24-1、24-2、24-3、24-4、25-1、25-2、25-3、25-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