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中考历史考试试卷(II )卷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3083949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7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科版中考历史考试试卷(II )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沪科版中考历史考试试卷(II )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沪科版中考历史考试试卷(II )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沪科版中考历史考试试卷(II )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单项选择题 (共15题;共30分)1. (2分)“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这句诗主要评价的是秦始皇哪一历史功绩 ( ) A . 首创皇帝制度B . 统一全国C . 抵御匈奴D . 开发南疆2. (2分)史书记载:“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隋朝繁荣强盛的原因是( ) 国家统一 人口增长 经济繁荣 隋文帝励精图治A . B . C . D . 3. (2分)下面历史事件按照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萨拉托加大捷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监狱查理一世挑起内战郑成功收复台湾A . B . C . D . 4. (2分)中国有一座城市,它曾经是最早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无产阶级在这里首先登上政治舞台,中国共产党从这里开始踏上革命征程,这座城市是( ) A . 天津B . 重庆C . 上海D . 南京5. (2分)“那是一个火红的年代共和国几乎每一天都在发生改变,因为几乎每一天都有新的建设项目开工上马,其中许多是中国过去没有的新工业,如汽车厂、飞机制造厂、大到发电设备生产厂。”以下属于那个年代成就的是( ) A . 青藏铁路B . 鞍山大型轧钢厂C . 东方红一号D . 大型客机C9196. (2分)20世纪50年代晚期以后,中国农村长期保持以“生产队”为单位的生产组织形式;到80年代初,以“家庭(户)”为单位的生产组织形式在农村得到广泛推行。这一生产组织形式的变迁反映了中国农村( ) A . 土地所有权的变化B . 经济体制的变革C . 乡镇企业的出现D . 农民积极性的提高7. (2分)文明冲撞与融合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下列所举哪一项与其它三项明显不同( ) A . 亚历山大大帝东征B . 希波战争C . 罗马帝国的扩张D . 马可波罗来华8. (2分)某同学对欧洲大学的起源非常感兴趣,他整理了如下资料卡片,资料反映了( ) A . 基督教会占有大量土地B . 基督教影响中世纪的文化、教育C . 教权凌驾于王权之上D . 中世纪大学脱离教会的控制9. (2分)以下为19世纪期间世界部分城市人口(以千为单位)的统计表,据此分析正确的是( ) 城市1800年1850年1880年1900年纽约6469619123437伦敦956261847676581东京80010501600莫斯科2503656121000上海300250300600孟买200500773776A . 工业革命引起世界各国城市化B . 亚洲国家已率先完成了工业化C . 世界各地城市化进程均衡发展D . 城市在各国经济中的地位被削弱10. (2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美国南北战争、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的共同作用是( ) A . 确立起资产阶级共和政体B . 开创了国家干预经发展的新模式C . 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D . 维护了国家统11. (2分)西方文明史认为:“经过长时期的分离,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终于携手并进了。”这一现象真正开始于( ) A . 牛顿建立力学体系B . 瓦特改良蒸汽机C . 第二次工业革命D . 第三次科技革命12. (2分)如图是2017年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132号舷窗。该展品可以印证( ) A . 英国“光荣革命”的结束B . 北美列克星顿的枪声C . 萨拉热窝事件的爆发D .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13. (2分)下列不属于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条件的是( ) A . 19世纪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兴起B . 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成果C . 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学说成果D . 共产党宣言14. (2分)19481952年,西欧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25%,工业生产上升35%,农业生产提高10%此时西欧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主要得益于( ) A . 西欧实现政治经济一体化B .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C . 战后世界秩序的和平稳定D . 马歇尔计划的扶持15. (2分)在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过程中,民用客机、超级运输机以及集装箱运输的发展,极大地减少了旅行和运输的时间,降低了成本,磁悬浮列车等新型高速列车、跨海铁路和海底隧道也相继问世,人和货物可以借助多种快捷便利的方式在世界各地之间流动,世界更紧密的连接在一起。上述材料反映出促进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因素是( )A . 运输技术B . 通讯技术C . 航天技术D . 原子能技术二、 读图说史 (共2题;共26分)16. (10分)鸦片战争后。中国面临着三千年本有之大变局,志士仁人开始操时西学的文化内核和价值基础,推动了中国的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1)分别指出19世纪中期和19世纪末中国志士仁人西方学习的思想主张。 (2)你认为20世纪以来中国最重大的理论成果是什么?并说明理由。 17. (16分)阅读下面与欧洲历史发展相关的地图,回答问题。 (1)图一中西方文明之源的古希腊,从自然环境看,属于_文明。 (2)举出在图二和图三中为促进地区交流、密切世界联系作出贡献的欧洲历史人物各一例。联系所学说出世界各大洲、各地区和各民族之间交流与融合的方式有哪些? (3)简述图三与图四历史事件对欧洲产生的共同影响。 (4)从上述欧洲的发展历程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三、 材料解析题 (共3题;共67分)18. (25分)某校九年级同学开展了一次主题活动课,分组探寻英国、美国的近代崛起历程。A组同学探寻英国崛起历程:英国的面积仅有 24 万平方公里,人口也只有 6000 万,但是在世界近代历史上,它却占有非常特殊的地位。它是第一个迈进现代社会的国家,在 18 世纪和 19 世纪时 它是世界发展的领头羊。当时的英国曾经号称“日不落帝国”和“世界工厂”。在工业化时代,世界领导国必须是拥有海上霸权的国家19 世纪的世界领导 者是英国,在英国达到鼎盛时期的 1860 年前后,其现代化工业的生产能力,相当于 世界的 40%50%,欧洲的 55%60%英国始终保持着相当于他国海军两倍以上的 海军。大英帝国号称“日不落帝国”,它的殖民地遍布世界各大洲。B组同学探寻美国崛起历程:美国这个国家的出现,虽然只有232年的历史,但却演绎了大国崛起的罕见奇迹。美利坚民族并不是北美大陆首批开辟者,但经过100余年的时间,美国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大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一位),我们形象地称之为“从蚂蚁到大象”。(1)体制创新是大国崛起的重要政治保障,请说说英国在 1689 年前后的政治体制演变。 (2)在18世纪和19世纪的时候,英国是世界发展的领头羊。根据上述材料分析英国成为世界大国的原因。 (3)材料中说:“美利坚民族并不是北美大陆的首批开辟者”,那么谁率领船队成为美洲大陆的首批开辟者? (4)请为“1819 世纪美国从蚂蚁到大象的转变”的论点提供史实证明。 论点:争取民族解放、维护国家统一、领先科技发展史实(各一例)(5)通过探讨,你认为一个国家的崛起应具备哪些要素?(至少回答两点) 19. (25分)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1943年,战争中最艰难的日子已经过去,大反攻的日子终于来了。英美盟军的战车抢摊登陆,苏联军队的进攻所向披靡,龟缩在柏林避弹室里的希特勒已成瓮中之鳖。随着日本法西斯发出“本土作战”的狂吠,苏联对日宣战,美军重拳出击,中国抗日武装展开了全国反击。正义,终于又一次战胜了邪恶! 请回答:(1)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艰难的日子已经过去”的重要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2)美英盟军抢摊登陆于何处?其作用是什么? (3)“苏联对日宣战”是根据哪一次会议的决定?“美军重拳出击”又指何事? (4)1943年亚洲与欧洲两个战场状况的共同点是什么?美苏两种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为什么能共同作战? (5)“正义,终于又一次战胜了邪恶”二战留给我们什么启示? 20. (17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宋真宗时,辽军大举攻宋,一直打到黄河岸边的澶州城下,威胁都城开封,北宋朝廷一片恐慌。宰相寇准力劝皇帝亲征,宋真宗勉强来到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之后,宋与辽议和,辽军撤回,宋朝给辽岁币。澶州旧称澶渊,所以这次宋辽盟约称“澶渊之盟”。它维持了宋辽边境长期的和平,有利于两地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民族融合。选自中国历史材料二:福建地区的海船制造尤为先进,“头尾尖高,当中平阔,冲波逆浪,都无畏惧”。出海贸易船只多为一二千科(即载重一二千石)的大船,合今60120吨,更有大至5千科的“神舟”。泉州湾出土的宋代海船,长34.55公尺,宽9.9公尺,深3.27公尺不等,其特点为长宽比小、尖底、多隔舱、多重板及双桅等。上图可以清楚的看到横板匡隔的密封舱,增加了船只的抗沉性和横向强度。选自中国古代经济材料三:宋代以来,商业的繁荣极大地丰富了城市的娱乐生活。东京汴梁首次出现了专门的娱乐休闲场所“瓦子”。瓦子既是商业中心,又是娱乐中心,每个瓦子内设有数量不等的专供表演的“看棚”(又称“勾栏”),内设戏台、后台、观众席等。瓦子、勾栏的演出内容有说书、小唱、杂剧、皮影、散乐、舞蹈等。临安的游湖服务,是市民娱乐服务的重要方面。每逢节庆、假日,西湖成为人们出游的理想去处,这里游船如织,游人聚集。娱乐服务是以赚钱为目的。每逢此时,湖中专为游人提供各类商品的小船往来不绝,如撑船卖羹汤、卖时果、卖酒水、供菜蔬,还有供茶果、点茶等船只。一时间湖面热闹非凡,叫卖之声不绝于耳。选自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一回答,宋辽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材料二图片中的文物属于史料类别中的哪一类?( )A . 实物资料 B . 文献资料(3)材料二反映了宋代哪方面的情况?(4)根据材料三,你能得出什么历史结论?第 12 页 共 12 页参考答案一、 单项选择题 (共15题;共30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二、 读图说史 (共2题;共26分)16-1、16-2、17-1、17-2、17-3、17-4、三、 材料解析题 (共3题;共67分)18-1、18-2、18-3、18-4、18-5、19-1、19-2、19-3、19-4、19-5、20-1、20-2、20-3、20-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