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市2020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B卷 (2)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3083546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呼和浩特市2020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B卷 (2)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呼和浩特市2020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B卷 (2)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呼和浩特市2020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B卷 (2)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呼和浩特市2020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B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所以西路当面之敌锐不可当,纷纷溃退。B不讲究韵律的文句和段落,读起来就没有抑扬顿挫、节奏和谐的美感了。C这个进球来得太突然了,以至于里昂队球迷还无法反应过来,嘘声不见了,整个球场在这一秒鸦雀无声,沉默得有些诡异。D设计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2 . 对下列各项的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我很想知道他们的生活过得怎样了。(加点的词都是代词)B掌握一种语言就掌握了通往一国文化的钥匙。(运用暗喻手法)C明天我将登门拜访你,请在家恭候。(表述得体)D通过这次有趣的实验,我获益匪浅。(没有语病)3 . 指出下列句子没有使用比喻的一项 ( )A啊 ! 黄河 ! 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B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C人类在历史上的生活正如旅行一样。D万里赴戎机 , 关山度若飞。4 .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叨扰/絮叨惊蛰/螫刺肖像/惟妙惟肖B雕镂/丝缕锃亮/辞呈遒劲/苍劲有力C强横/强迫匀称/称重池沼/招蜂引蝶D翘首/连翘着眼/着迷抉择/络绎不绝二、现代文阅读阅读文段,回答问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毛泽东(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二日)(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定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5 . 一则消息的结构通常分为五部分,即_、_、_、背景、结语,其中前三部分是必备的。6 . 结合全文,简要说说开头画横线的句子在全文中有何作用。7 . 联系上下文,品味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1)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2)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8 .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其作用。9 . 文章在写三路大军的战况时,详写东路军、略写西路军和中路军。请你结合全文说说这样的详略安排有什么好处。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目与父亲抬担子王清铭很小的时候,家里生活十分艰难,我们几个半大的孩子经常被当作“全劳力”使用。印象最深的是我与父亲抬担子。我个儿矮,走在前,父亲个儿高,在后。担子的绳子离父亲的肩膀很近。我从小就肯吃苦耐劳,担子可能不很重,但因为我太小,几次下来,嫩小的肩被粗糙的扁担压出一块血红,血珠子快要淤出来。扁担好像钢板一样硌得辣疼,我只好佝偻着,用上背部来支撑感觉越来越沉重的重量。父亲看到了,伸手将担子的绳索又往他那边一捋,我的脚步轻而快,而劳累一天的父亲却蹒跚起来。我对父亲说,我能行。父亲说:“小孩子的肩嫩,压得太重,长大骨头会变弯的。”我在不知不觉中长大了,父亲在我眼中变矮了,读书放假时给家里帮忙,我个儿高,走在后,父亲个儿矮,在前。十多年过去了,生活的重担早压得父亲有些佝偻,父亲像我小时候一样用上背部来支撑担子的重量,看着父亲吃力的样子,我的心有点酸,但强忍着不让眼泪盈出眼眶。父亲一生最见不得眼泪。阳光下父亲的背影不再是挺直着的,而是“缩”成一团。上坡时我装成漫不经心地用手往我这边捋担绳,将担子的重量尽量往自己的肩上压。这回父亲没有发觉,脚步迈得更稳健了。我对父亲说,你太累了,歇会儿。这回轮到父亲用手背揩拭额头沁出的汗说:“我能行。”说着他脸上的皱纹拉直了,露出一个表情平板的笑容。到达目的地后,父亲才发现担子后移了许多。他上下打量我一会儿,只轻轻地说一句,阿铭懂事了。那一天夜里,我的肩膀肿得老高,血淤成青色,疼得睡不着觉,但我不叫痛,因为我真的懂事了。工作以来回家的次数少了,父子相对,没有什么话可讲,我极少谈自己的境况,怕给他再增加心头的负担,父亲除了劳动还是劳动,也没有太多的闲话。好几年过去了,父亲的背越发佝偻。上星期回家帮父亲打煤饼,天不热,但他很快就大汗淋漓,脱掉外衣,父亲的背再一次呈现于我的跟前。这是怎样的一个背影啊,肩上的骨骼垂成两个弧形,背部佝偻成一个前倾后拱的弧形,而腰部又有些前拱后倾。背部肌肉有点松弛,原来我以为皱纹只长在人的脸上,现在才明白,老了的人,背部甚至躯体各部都会长起褶皱。我们两人一起将袋装的煤抬到埕场,父亲在前,我在后,父子体高相差10多公分,担子的重量倾向父亲那边。这一次我不再掩饰,用手直接将担绳捋到我这边。父亲看在眼里,还是那句话,我能行。但他不再推让了,毕竟是60多岁的人了。父亲稳健地走着,我心头忽然涌起许多回忆,但很快就收住思想野马的缰绳,现实的生活是实在的,就如这脚下的路,根本就无须抒情。我跟着父亲稳健地走着10 . 第段中划线句,说“扁担好像钢板”的表达效果是_11 . 文中第段有三处加点的“我能行”,请你默读体会,写出这三处分别表现了说话人物怎样的情感。第段:_第段:_第段:_12 . 细读第段中的划线句,这段对于父亲背影的细致描写,其作用是_13 . 以下对于上文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文章主要记叙“我”三次与父亲一起抬担子的情境,表现了父子之间的深厚情感。B文章按照“我”的成长历程来安排三个场景,主要表现 “我”有吃苦耐劳的好品质。C文章多次写 “我”抬担子的疼痛,从侧面反映父亲承担家庭重担的艰难和不容易。D文章结尾 “我跟着父亲稳健地走”,既写父亲带着“我”抬担子,也写父亲教会“我”做人。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小题。桐花声里燕子飞郑小琼(1)院子里有数棵梧桐树、榆树、槐树,以及几株苦楝树,春天来了一段时间了,那些榆、槐、楝早已舒展开已绷了一个冬天的愁容,只有临近水井那几株梧桐树还没有一点儿绿意。春风又吹过了几天,那些树早已盛装了,这时梧桐树才像一个姗姗来迟的女子一样,慢慢从闺房里探出头来。牙瓣儿的楝花已洒满了整个院子,淡嫩淡嫩地铺着,你拿起扫帚开始清扫它们,等你清扫干净的时候,在不经意的抬头间,你发现井台边那几株桐树已露出了花骨儿了。又下了一场春雨,几个暖暖的春风天,那些桐花便一簇簇一束束的开了。(2)村子里人忙着到庄稼地里去了,给隔冬的小麦锄草,或是准备牵牛耕田,浸种下泥,没有一个人有空闲去注意井边那几株桐树开花了。它们站在井台边,默不作声,寂寞地开着,老去,落下。幸好去年相识的几只燕子飞回了,它们落在那桐树上喃喃说个不停,出了一趟远门,见了一些世面,燕子们有很多路上有趣的事儿同这位老友说。(3)六岁那年,一不小心,我的腿让开水烫伤,疼痛难忍。惊动正在梧桐树下洗衣的母亲,她飞快地跑了过来,顺手从树枝上捋了一把桐花,放在手中揉搓,从那嫩嫩的花瓣儿搓出一些汁来,母亲把它敷在我伤口上,那尖酸的疼痛渐渐淡了下去。如今隔母亲在千里之外,离屋后梧桐也有千里之遥,再深的疼痛也没有母亲与梧桐了,只能自己贴上那没有一点人情味的创可贴了。(4)在故乡,无论谁家,只要生了个女儿,便总会在屋前屋后栽种数棵梧桐,以求女儿成凤凰时,将有梧桐栖,或者女儿们长大以后,用梧桐木做嫁妆。母亲说,我家的井边的那几棵便是生我之时种的,它们在家里院落里开开落落有二十多年了。一直没有引来凤凰栖,却引数只燕子在上面筑巢安家。母亲一直说,燕子是奔波命,年来年去,南来北往的奔波着,我何尝不是一只奔波的燕子,但是人在异乡,也没有梧桐可栖。前些时候收到母亲的来信,说我的年龄不小了,家里的那几株梧桐树也有那么大了,是不是该砍了做嫁妆了。我没有回答母亲,只是在电话中问她梧桐树上的燕子们可好。(5)昨夜又是一场春雨,想来在昨夜风雨中,故乡井边那几棵梧桐树又有多少桐花让风雨捋落下来,它们该顺着那涓涓细雨汇成的流水,入河,入江,入海,消融在世界的尽头。那在风雨中的燕子是否安好?14 . 在“我”的故乡,为什么会在房前屋后栽种一些梧桐树?15 . 细读全文,说说“我”和燕子有何相似之处,为何作者说“我何尝不是一只奔波的燕子”?16 . 请从修辞的角度分析下面语句的妙处。春风又吹过了几天,那些树早已盛装了,这时梧桐树才像一个姗姗来迟的女子一样,慢慢从闺房里探出头来。17 . 第二段画横线的句子写出了一幅怎样的情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18 . 最后一段文字用了想象的表现手法来结尾有何表达效果?三、句子默写19 . 诗文填空 1)潮平两岸阔,_。(王湾次北固山下)2)我寄愁心与明月,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3)_,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4)_,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5)夕阳西下,_。(马致远天净沙秋思)6)夜发清溪向三峡,_。(李白峨眉山月歌)7)不知何处吹芦管,_。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8)_,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四、课内阅读愚公移山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十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变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患。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20 . 解释下列加点词。(1)惩山北之塞:(2)且焉置土石:(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4)始龀,跳往助之:(5)无陇断焉:21 . 翻译句子。(1)甚矣,汝之不惠。(2)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22 . 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应停顿的地方。(只标一处)箕 畚 运 于 渤 海 之 尾。23 . 对于愚公移山的行为,天神分别是怎样的态度?如何理解文章的神话结尾?五、诗歌鉴赏诗词赏析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24 . 这首诗引用“ _”和“_ ”的典故抒发了诗人无限悲痛怅惘之情。 。25 . 赏析“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六、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闵子骞兄弟两人,母卒,其父更娶,复生二子。子骞为其父御,失辔,父持其手,寒,衣甚单。父归,呼其后母儿,持其手,温,衣甚厚。即谓妇曰:“吾所以娶汝,乃为吾子,今汝欺我,寒儿,汝去无留。”子骞前曰:“母在,一子寒;母去,四子寒。”其父默然。选自说苑闵子;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学生,古代著名的孝子。御:驾驶(马车)。失辔:绳从手里掉下来。26 .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今汝欺我欺:(_)母去四子寒去:(_)27 .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母死。其父更娶,复有二子。28 . 本文表现了闵子骞_和_的品质。七、作文29 . 请以“这就是我的选择”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书写工整,内容具体,感情真挚。不少于600字,不出现真是校名、人名。文体自选(诗歌除外)。第 8 页 共 8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