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3082931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历史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省黄山市屯溪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说明1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2在答题纸的密封线内填写班级、姓名、考号,密封线内不要答题;一、单项选择题(25题,每题2分,共50分)1中国人普遍相信“忠孝相通,求忠臣于孝子之门”。周易家天下说:“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新唐书礼三本说:“夫君者,民众父母也”。这揭示了A古代杜会家国一体的社会特征 B君父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特殊地位C家长制作风体现封建特权思想 D宗法关系渗透到社会生活诸多方面2.“到战国之世,世变益亟古代的贵族,其地位是与君主相逼的,起于孤寒之士则不然,君主要整顿政治,扩充自己的权力,都不得不用游士。于是君主与游士结合,以打击贵族,贵族中较为有用的,亦不可不引用游士。”从制度建构的角度看,材料反映了当时A. 士阶层受到统治者的重视 B.贵族政治开始转向官僚政治C. 国家竞争实力取决于士人 D. 君主专制制度已确立 3.元朝建立后采用“犬牙相入”之法,打破过去以山川河流为分界的自然经济地理区划,人为地把同一自然地理单元分割给若干个行省,使得任何一个行省都不能成为完整的形胜之区。元代这种行省划界A. 采取“犬牙交错”的原则,主要是基于政治军事考虑,B. 促进地方的经济、文化认同感,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C. 使行省失去扼险而守、割据称雄的地理条件,造成南北制衡的局面D.“犬牙相入”之法是元代所创立并沿用至今的行政区划设置原则4从秦至清的两千多年里,许多皇帝由于年幼庸弱,或由于当时的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因而受制千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导致了权力的萎缩或丧失,这种现象实质上是A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 B君主专制制度的腐朽C君主的权力受到了制约 D君权至高无上的后果5. 对下表的解读,正确的有 农业耕作技术的革命性发展推动了这时期农业的进步 重农抑商政策是这时期促进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资本主义萌芽促进了这时期农业的发展人口的增幅快于耕地面积的增幅推动了农业的精耕细作A. B C D 6隆庆年间(15671572年),因福建巡抚涂泽民之请,明廷“准贩东西二洋”。福建漳州月港兴起,“农贾杂半,走洋如适市”“闽人以其地近,且饶富”,商贩或移居于吕宋(今菲律宾)者甚众。这反映了A明朝全面推行对外开放政策 B开禁政策促成海上贸易发展 C漳州月港成为福建经济中心 D明朝开始出现海外移民现象7.明朝晚期,白银从贵重商品最终成为完全的货币形态。这白银的货币化是A. 赋役折银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B. 资本主义萌芽迅速发展的推动C. 海外贸易兴盛的必然产物 D. 社会经济变迁的结果8.亚当斯密在国富论(1776年)中指出:中国道路,固然使其成为“世界上最富的国家,就是说土地最肥沃、耕地最精细、人民最多而且最勤勉的国家”,却也从此“停滞于静止的状态了”,看似“未曾退步”,却也难以前进,毕竟这种“静止”状态自马可波罗访华已经延续了500年之久。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当时的中国A与西欧相比中国经济落伍 B国家经济政策保守落后C固守传统农耕经济模式 D 难以抵挡工业文明的冲击9从刘邦“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到孙中山“敢有帝制自为之,天下共击之”的历史变迁说明A专制与民主构成传统社会主要矛盾 B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进程起决定作用C封建专制制度长期延续影响历史进程 D民主共和取代君主专制是历史潮流 10.“近代化”是研究中国历史经常见到的词语。百度词条对此解释:近代化就是指资本主义化。它包括:政治上的民主化、法制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商品化,思想上的理性化、科学化。下列观点与近代化理念背道而驰的有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男练义和团,女练红灯照。砍倒电线杆,扒了火车道;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立宪政体,取决公论;上下议院,实为行政之本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的一切黑暗A B C D11著名历史学家胡绳在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一书中指出:“近代中国在20世纪初处于一个社会大变革时期,中国民主革命实现了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促使中国实现“转折”的根本因素是A五四运动的爆发 B上海工人举行大罢工C“三罢”斗争出现 D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12.下面是中国的田赋和商税(1776年1911年)数据表,从中可以反映出的历史信息 年代 田赋 工商税总额 数额(单位:元) % 数额(单位:元) % 1776 42771300 73 15930200 27 1842 42293282 76 13030589 24 1885 49829423 48 53405201 52 1890 51999675 44 66323100 56 1903 57269194 38 92143422 62 1911 74076073 27 202723658 73 A农业在国民经济中丧失主导地位 B. 民族工业逐步占据主导地位C对外贸易由入超变为出超 D. 经济政策由抑商向重商转变13.中等社会承担着“破坏上等社会”和“提挈下等社会”的双重责任所以必须走向下等社会,与“下等社会为伍”使他们成为革命的中坚,进行“有价值之破坏”和“有秩序之革命”。20世纪初出自“中等社会”的革命党人在 “提挈下等社会”中最成功的是A.提出平均地权,满足了农民对土地的愿望 B.深入新军宣传争取,保证了武昌起义的胜利C.密切联系会党,成功将其纳入革命的轨道 D.颁布临时约法,保障了国民的基本权利14.毛泽东在与基辛格谈话时提出,“我说要搞一条横线,就是纬度,美国、日本、中国、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欧洲”,“只要目标相同,我们也不损害你们,你们也不损害我们”,这就是后来所说的中国外交“一条线”战略。对该外交战略表述正确的是A. 正式提出于20世纪60年代 B. 表达了对美国霸权政策的不满C. 直接促成了中美两国的建交 D. 有利于改善中国面临的外交环境15.2006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首次将延续了五十多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计划”表述改为“规划。发生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我国A全面实行了对内搞活、对外开放政策 B废弃了计划调控经济的手段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 D正式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16.从19世纪末自行车从西方传入中国,成为宫廷贵族的玩具;到20世纪60、70年代自行车和缝纫机、手表一起成为年轻人结婚必备的三大件;再到80年代,自行车逐渐成为中国人最重要、最普及的代步工具;如今自行车不再仅仅是一种普通的交通工具,也是人们健身、休闲的好方式。自行车命运的变迁不能说明A中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B人民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C中国自行车工业世界领先 D人们环保、健身意识的增强17古希腊城邦雅典的公共墓地主要用于埋葬牺牲的战士,城邦为他们树立墓碑,刻上所有牺牲者的名字,但并不写明他们的家世。这旨在强调A血缘对城邦维系的作用 B军事对城邦的重要性C城邦公民的平等 D共同的宗教信仰 18.古罗马市政官规定:上市的奴隶须用牌子写明各奴隶的国籍、性别、年龄、技能和有无疾病等,并挂在胸前,事后如发现有出入,允许买主请求减价或解除契约。此规定体现了罗马法的主要现实意义是 A适应商品经济的客观需要系 B协调罗马公民间的关 C保护奴隶的正常交易 D 维护奴隶主的经济利益19依据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德意志建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这部宪法内容中最能体现资产阶级代议制特征的是A帝国议会依据宪法在联邦领土内行使立法权 B德意志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的代表C联邦议会主席职位属于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 D帝国议会由秘密投票的普遍和直接选举产生20共产党直言指出“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人的体系看到了阶级的对立,以及占统治地位的杜会本身中的瓦解因素的作用。但是,他们看不到无产阶级方面的任何历史主动性,看不到它所特有的任何政治运动。”这段话反映了A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必要性 B杜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必要性C资本主义从发展到灭亡的必然性 D工人运动从自发到自觉的必然性21.仅在1932年世界机器设备出口的一半被苏联买回家,同时,斯大林利用西方科技人员过剩的行情,招聘了许多西方著名的技术专家。这表明苏联A.不再成为西方国家遏制的目标 B.找到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道路C.利用西方困境争取发展自身经济 D.新经济政策仍然发挥重要作用2220世纪40年代末,美国政府公开宣告其政策是把日本“扶植为非常强大而且具有稳定的自立经济的民主国家”。其目的是A遏制共产主义在亚太地区的扩张 B实现美国战略重心的转移C确立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地位 D适应世界多极化发展的需要231950年,法国提出欧洲应该超越国家的藩篱联合起来。这一提议得到联邦德国等国家的支持,但英国等一些国家反对成立超国家的机构,只有法、德、意等六国实现了联合。六国率先实现联合的直接原因是这些国家A屡遭战争重创 B历史上关系紧密 C社会制度相同 D发展水平相似 241960年1月,英国首相麦克米伦在结束非洲之行后发表演讲:“我看到了国家意识的觉醒,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这些国家的人们依赖着别的国家生存;十五年前这一运动风靡亚洲,今天非洲发生了同样的事情,变迁之风吹遍整个非洲大陆。”这股风靡亚非的“变迁之风”推动了A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B两极格局的逐渐瓦解C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D美苏关系的持续缓和25现任世界经济论坛主席施瓦布认为:“当今世界己发生根本性变化,最重要的一点是全球政治和经济重心已由西向东,由北向南转移,探讨应对共同挑战的新准则是论坛的工作重心。”下列表述,符合材料观点的是A国际经济政治秩序需要重构 B世界已经形成了多极化格局C发展中国家正在超越发达国家 D大国应结盟应对新势力的挑战 二、材料解析题(2题,共50分)26(25分) 西方民主思想的源头可追溯到古希腊,近代西方国家创造出了多党议会民主和三权分立的政治架构,对其社会发展起过巨大的推动作用,但随着时间推移,其弊端也日益显现,甚至制约着其自身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最后的裁决不是决定于法律而是决定于群众,他们的命令代替了法律,这种情况是由蛊惑家造成的。在以法律为依据的民主政体中,最好的公民占据了首位,那里没有蛊惑家在这里民众成为集体的君王,他们不在法律的控制下,成长为君主专制,佞臣得势。这种民主政体和君主制的僭主相似,二者都对好的公民实行专制统治,平民的命令相当于暴君的诏令,蛊惑家之于平民佞臣之于僭主。因为群众听他们的,他们就代表了群众意志左右国政。这样的民主政体实在不能不受到指责,因为那里法律没有了权威,可以说没有宪法。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材料二 盖洛普民调所2011年9月20日发布的民调报告称,49%的选民认为两党都不代表美国人民,而无党派选民中持此观点者高达60%。有趣的是,仅10年来,美国人对“一党政府”(总统和国会多数党同属于一个党)还是“两党政府”(总统和国会多数党不同属一个党)的选择一直反复不定,但有两点呈现某些定向趋势。其一,认为“两党政府”好的选民从2005年达到36%的最高点以后就呈现出下降的总趋势,到2012年下降到23%其二,认为“一党政府”好的选择平均值明显高于认为“两党政府”好的选民比例,而且其比例有日趋增长的趋势。 庞卓恒西方式的“宪政民主”不具有普世价值材料三 西方国家把本应该是内容丰富、文化深厚、操作精致的民主大大简化“程序是万能的”则导致了西方民主制度的游戏化:民主已经被简化为竞选程序,竞选程序又被简化为政治营销,政治营销又被等同于拼资源、拼谋略、拼演艺表演。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世界上,西方所谓“只要程序正确,谁上台都无所谓”的“游戏民主”似乎越来越玩不转。经济学人:“(西方)民主正在毁掉西方,尤其是美国,因为这种制度使政治僵局制度化,使决策平庸化,还经常选出一些像小布什这样的二流领导人”。“美国梦”今天之所以风光不再,主因就是美国的资本力量似乎已经压倒了政治和社会力量。西方世界今天经历的一场又一场危机背后都有政治制度的原因。西方自己也应该反省自己的政治制度。张维为西方民主真的该吃药了请回答:(1)概括材料一中雅典民主政体的局限。(6分)(2)归纳材料二中美国选民对“一党政府”还是“两党政府”的选择趋势。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权力制衡和监督的角度,分析出现这种趋势的原因。(6分)(3)材料三作者认为西方民主制度存在哪些主要问题?纵观近代以来西方民主政治发展历史,你如何看待材料三作者的观点?(9分)(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主政治制度的认识。(4分)27.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5分)材料一 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新舷路开辟以后)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美国)全球通史材料二 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职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至康熙六年(1667)缺机170张,机匠补充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3400张。“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已。 摘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材料三 由民国元年至十年,政争兵乱,无年无之,举清末奖励实业政策之成绩尽破坏之,而无以为继。各省军人官吏不仅不能提倡保护其省内之实业,且加之以削剥摧残;故就政府对待实业之态度与影响言,清末之九年为黄金时代,而民初之十年为黑暗时代。幸而欧战发生,吾国工业乃得千载难逢之自动发展机会。欧战既终,险象即生,吾国工业因参战所得之利,能永久存在不为昙花一现者,窃恐甚少也。摘编自陈真、姚洛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材料四 19121920年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不平衡。统计出的9个华资占比重较大的行业,一般的发展速度在12%13%之间。这个增长率比之初步发展时期,并不更高,大战时期“黄金时代”之说,更多是指利润优厚,非必指增长速度。 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请回答:(1)据所学的知识概括指出宋朝“商业革命”主要表现。(4分)应怎样理解宋代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3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明清之际江南手工业发展的特点。(6分)(3)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121920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6分)(4)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121920年阻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6分)历史答案:1-5 A B A D C 6-10 B D C D B 11-15 D D B D C 16-20 C C A D B 21-25 C A A C A26(1)局限:命令代替了法律;法律失去约束力(权力不受法律约束);参政公民的政治素养参差不齐,重大决策容易受少数蛊惑家的影响。(6分)(2)趋势:选择“一党政府”好的选民比例明显高于选择“两党政府”好,且呈日趋增长的趋势。(2分)原因:立法权与行政权制衡作用的削弱;两党竞争相互监督的作用在削弱。(4分)(3)问题:民主制度游戏化、程序化,过于注重形式;政治僵局制度化;决策平庸化;为利益集团所操纵;缺乏完善的选人用人机制,忽视人才素质。(任意答出3点即可得6分)看待:作者看到了西方民主制度存在的弊端,并指出西方民主制度必须改革;但未能看到其进步性。(3分,答出1点得2分,答出2点得3分。)(4)认识:世界上没有完美无缺的民主政治制度,适合国情的才是最好的;西方式的“宪政民主”不具有普世价值;民主政治制度必须与时俱进,适时改革,才能充满活力,推动社会进步。(答出任意2点得4分)27. (1) 答案: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商业活动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和政府的监控;农村集镇兴盛;海外贸易更加兴盛,港口城市繁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答出任意2点即可,4分) 理解:没有实现封建生产方式(生产关系)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迈进。(3分)(2)答案:民营手工业发展迅速;官营手工业相对衰落;家庭手工业开始面向市场;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作坊产生(出现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6分)(3)答案要点:受第一次世界大战影响,民族工业快速发展,利润较高;发展不平衡;工业发展基础薄弱,内力不足。(6分)(4)答案要点:战争兵乱,政局不稳,工业发展环境恶化;政府推动不力;外国资本的挤压。(6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