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中考试历史试卷B卷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3080673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海省中考试历史试卷B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青海省中考试历史试卷B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青海省中考试历史试卷B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青海省中考试历史试卷B卷一、 选择题 (共20题;共40分)1. (2分)春联作为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具有很强的时代性以下春联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抗美援朝万民一心,保家卫国众志成城 大跃进一日千里,总路线光芒万丈改革开放同添异彩,经济建设共展宏图 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A . B . C . D . 2. (2分)近一个世纪以来,我国先后发生三次伟大革命。第一次革命是辛亥革命,第二次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第三次革命是改革开放。请说出第二次革命期间中国共产党最主要的领导人是( ) A . 邓小平B . 毛泽东C . 彭德怀D . 王进喜3. (2分)中国共产党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是( )A . 中共八大胜利召开B . 提出总路线C .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D . 制定“一五”计划4. (2分)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中集中主要力量发展( )A . 重工业B . 农业C . 交通运输业D . 轻工业5. (2分)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 )基本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已经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A . B . C . D . 6. (2分)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在第几届联合国大会上恢复的( )A . 23届B . 26届C . 27届D . 36届7. (2分)1954年中印两国总理联合声明说:“如果这些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适用于一般国际关系之中,它们将形成和平与安全的坚固基础。”声明中提到的原则,应该适用于( )发展中国家 经济发达国家弱小落后国家 资本主义强国A . B . C . D . 8. (2分)一位美国记者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周恩来出席的这次会议是( )A . 德黑兰会议B . 日内瓦会议C . 万隆会议D . 开罗会议9. (2分)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曾经形成过一些错误理论观点、政策思想和实践经验,这些错误对当时的社会造成很大影响,以下表现属于其中的是( )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文化大革命 “两个凡是”思想 对外开放农业生产合作化A . B . C . D . 10. (2分)建国以来,我国外交取得 重大成就。下列事件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中国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中美建交 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A . B . C . D . 11. (2分)歌曲春天的故事唱道:“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个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其中“一个圈”指的是( )A . 香港特别行政区B . 澳门特别行政区C . 经济特区D . 沿海经济开发区12. (2分)台湾著名作家余光中先生在乡愁中写道:“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目前我国解决“乡愁”的基本方针是( )A . 武力解决B .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C . 民族区域自治D . “入联公投”13. (2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使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此“新” 字的含义是( )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入城市,开始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 决策形成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A . B . C . D . 14. (2分)经济特区是对外开放的窗口在第一批经济特区设立后,1988年,我国又增设的经济特区是( )A . 深圳B . 汕头C . 厦门D . 海南15. (2分)港澳回归齐欢庆,两岸人民盼统一。香港、澳门回归后,它们成为我国的( )A . 经济特区B . 特别行政区C . 少数民族自治区D . 经济开发区16. (2分)下图是小强同学在自主学习时整理的提纲,据此判断,他学习的内容是( )A . 人民空军的建立与发展B . 新中国的国防建设成就C . 导弹部队的发展与进步D . 人民海军的建立与发展17. (2分)解决城市交通堵塞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 )A . 实行“公交优先”B . 加强交通管理C . 减少汽车数量D . 发展交通硬件设施18. (2分)潍坊风筝驰名中外。以下描写风筝的诗句是( )五色罗裙风摆动,好将蝴蝶斗春归千里黄云白日醺,北风吹雁雪纷纷才乘一线凭飞去,便有愚儿仰面看有鸟有鸟群纸鸢,因风假势童子牵A . B . C . D . 19. (2分)从1978年到201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由3645亿元人民币增加到397893万亿元人民币,超过日本,达到世界第二位,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6倍以上,农村绝对贫困人口从25亿人减少到1479万人。这些巨大成就取得的原因是( ) A . “一五”计划B . 三大改造C . “一国两制”D . 改革开放20. (2分)依法治国是社会进步的重要表现,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的会议是( )A . 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B . 中共七大C . 中共八大D .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二、 综合题 (共4题;共80分)21. (15分)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回顾中国共产党成立90多年来的光辉历程,正是她一贯勇于进行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才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请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1)图A中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彻底废除了在中国存在两千多年的什么制度?(2)图B中的人物因什么科技创新而被授予“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和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3)图D中的大型音乐舞蹈团结颂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和兴盛,这应该归功于中国共产党实行的哪项民族政策(制度)?图C中周恩来先后访问印度和缅甸,三国总理积极倡导以什么原则作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请写出主要内容。22. (15分)阅读下列材料:中国共产党与以往任何政党都不同,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她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以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她不仅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中国共产党一成立就开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她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请回答:(1)中共一大是哪一年在哪里召开的?中共二大的主要贡献是什么?八七会议召开的背景是什么?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是什么?(2)中国共产党领导了哪几次武装起义?探索到一条什么样的道路?(3)长征经历了怎样的艰难险阻?长征胜利的意义是什么?23. (30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旧中国“屈辱外交”的历史。从此,我国以崭新的外交形象活跃在世界舞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新中国外交大事年表(部分)1953年周恩来接见参加中印双边谈判的印度代表,提出了处理两国关系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5年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出席亚非会议1959年毛泽东在中南海紫光阁接见来自亚洲、非洲、拉丁美洲16个国家和地区的青年朋友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中日两国建交1979年中美两国建交材料二 1984年12月,中英两国政府正式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1987年中国和葡萄牙政府签署了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中英、中葡联合声明规定,中国政府在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后,分别成立由中央人民政府直接管辖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川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材料三(1)以下表述,与材料一信息一致的,请在括号里填写正确 ;违背了材料信息的,请在括号里填写错误;材料信息没有涉及的,不填。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新中国成立初期,团结亚、非、拉美国家是我国外交的重点。( )美蒋特务制造了企图谋害周恩来等中国代表的“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 ( )20世纪70年代, 我国结束了同美国、日本长期对立的僵局,实现了关系正常化。( )(2)以下表述,与材料一信息一致的,请在括号里填写正确 ;违背了材料信息的,请在括号里填写错误;材料信息没有涉及的,不填。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新中国成立初期,团结亚、非、拉美国家是我国外交的重点。( )美蒋特务制造了企图谋害周恩来等中国代表的“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 ( )20世纪70年代, 我国结束了同美国、日本长期对立的僵局,实现了关系正常化。( )(3)根据材料二,概括中英、中葡联合声明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其体现了哪一伟大构想?(4)根据材料二,概括中英、中葡联合声明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其体现了哪一伟大构想?(5)从材料三中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至少写出两条)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其体现了新时期中国的什么外交政策?(6)从材料三中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至少写出两条)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其体现了新时期中国的什么外交政策?24. (20分)阅读下列材料:澳门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母亲!我要回来,母亲!请回答:(1)歌词中的“妈港”是指什么地方?“母亲”又是指谁?(2)谁掳去了“妈港”?“妈港”又在什么时候根据什么回到了“母亲”的怀抱?(3)“母亲”是按什么方针接她回来的?这一方针是由谁提出来的?这一政策的含义是什么?(4)根据这一方针,“母亲”的哪一个孩子在什么时候回到了母亲的怀抱?第 12 页 共 12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20题;共40分)1、答案:略2、答案:略3、答案:略4、答案:略5、答案:略6、答案:略7、答案:略8、答案:略9、答案:略10、答案:略11、答案:略12、答案:略13、答案:略14、答案:略15、答案:略16、答案:略17、答案:略18、答案:略19、答案:略20、答案:略二、 综合题 (共4题;共80分)21、答案:略22、答案:略23、答案:略24、答案: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