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1 (4)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3080461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1 (4)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1 (4)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1 (4)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樟树中学2018届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 史 试 卷考试范围:所学部分 分值: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斯塔夫里阿诺斯写道:“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欧洲不再是世界棋盘上的一个卒子。”为了摆脱“卒子”的地位,西欧所做的努力包括接受马歇尔计划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欧洲共同体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 A. B. C. D. 2.邓小平在1985年6月军委扩大会议上指出:“根据对世界大势的这些分析,以及我们对周围环境的分析,我们改变了原来认为战争的危险很急迫的看法。”邓小平改变对“世界大势”的判断,进而改变外交政策,其主要目的是A.集中精力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B.更好地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C.迎合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的需要 D.缓和与苏联持续紧张的外交关系3.全球通史:第21章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文中指出:“李沃夫公爵及其部长们坚认,土地重新分配这样的重大改革必须等到能真正代表人民并有权决定这一基本问题的立宪会议召开时才能进行。同样,政府也不愿结束战争,因为俄国对它的盟友负有某些不可推卸的义务。这些论点是合情合理的、可以理解的,但在政治上却是自杀性的。”材料所述相关内容发生在下列哪一事件之后A四月提纲的发表 B.二月革命 C十月革命 D巴黎公社成立4.1895年,恩格斯指出:“历史表明,我们以及所有和我们有同样想法的人,都是不对的。历史清楚地表明,当时欧洲大陆经济发展的状况还远没有成熟到可以铲除资本主义生产的程度。”这表明马克思主义A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 B缺乏产生的经济基础 C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D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5.美国总统尼克松在他的对外报告中曾经这样说过:“如果没有中国这个拥有七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和持久的国际如秩序是不可设想的。”这番讲话的主要目的是A. 歌颂中国民族的伟大复兴 B. 主张建立和平共处的国际关系C.阐明中国国际地位的重要性 D.说明美中发展关系的必要性6.19世纪的英国,有人说:“在选任政府方面,不管我们的宪法在理论上赋予维多利亚女王多么大的自由,在实践中这种自由是不存在的。”对英国政体理解正确的是A.国王有非常大的自由 B.宪法赋予国王的权力实现不了C.宪法已经取代了国王的行政权 D.国王“统而不治”7.2015年5月4日,习近平在接见国民党主席朱立伦时说:“国共两党和两岸双方要着眼大局,本着相互尊重的精神,不仅要求同存异,更应努力聚同化异,不断增进政治互信。”“异”的本质内涵是指A.不同的国情 B.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 C.不同的社会制度 D.不同的生活习惯 8.邓小平在1978年中央工作会议上讲到:“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往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作法,不赞成领导人的话叫做违法, 领导人的话改变了,法也就跟着改变”。该讲话的目的是A改变有法不依的现象 B亟待建设并完善法律体系C改变一些领导人专制作风 D增强民众的法制观念9.解放日报1945年9月5日社论:“经过八年的战争,全中国创痍满目,百废待兴,全中国人民迫切地需要和平、团结与民主,以便同心协力,建设新中国。”这说明A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B. 抗日战争结束,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C. 中国共产党力图推动战后民主联合政府的成立D. 国共重庆谈判,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10.马克垚主编的世界文明史指出:“理论上讲,作为雅典公民的男子不能与外国女子结婚,不管她们是出身于雅典盟国的贵族之家,还是居住在当地的迈提克(官方对外来移民的称呼)。”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是因为A雅典明确禁止雅典公民同外国人结婚 B雅典传统对公民资格的规定C雅典人仇视外国女性D同外国人结婚的公民不能担任重要官职11.十二铜表法第八表第二条规定“如果故意伤害人肢体,而又未与(受害者)和解者,则他本人亦应遭受同样的伤害。”该内容反映十二铜表法A维护罗马贵族特权B成为罗马成文法起点C掺杂落后古老习俗D表明罗马法高度成熟12.三字经曾记载“周武王,始伐纣,八百载,最长久”,这与周朝推行的政治制度密切相关。以下诸侯在领地内的行为,最利于稳定上述政治秩序的是A设置官员B征收赋税 C世袭统治 D镇守国土13.1701年,英国王位继承法规定:国王不能随意赦免遭议会谴责而定罪的人。此举A.推动了司法权的独立B.促进了内阁制的形成C.保障了议会的立法权D.剥夺了国王的行政权14.19世纪中期,欧洲的技工学校和工人学院为女生开设读、写、算术、平板缝纫等课程,男生则学气象学、地质学、陶瓷制作、电学等课程。以下选项最符合作者观点的是A工业化进程强化了性别分工 B男女平等观念不占主流C传统男尊女卑思想依然严重 D工业化加剧了性别歧视15.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西欧国家财富的重新分配和社会阶层的贫富分化,主要是因为A金银存量的增加导致通货膨胀B丰富的原材料降低了制造业成本C西欧的商贸中心由地中海转到大西洋沿岸D人们的商业冒险意识和财富观念增强16.京张铁路被看作为中国铁路史上的里程碑,其突出意义在于A通车运营后能赢得丰厚的利润 B大大方便了沿线居民的出行C“人”字形设计巧妙无比 D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17.中国资本主义与国内市场一书记载:1933年,工业总产值中(包括制造业和矿冶业), 消费资料工业产值占70以上,而生产资料工业产值不到30%。1936年,生产资料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23% ,而消费资料工业产值则占工业总产值的77%。这一材料反映的实质是A近代工业中,消费资料的生产比重稳步增长,生产资料的生产比重逐年下降B官僚资本和外国资本的双重压榨,使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举步维艰C民族工业在20世纪30年代得到较快发展,但地域布局不合理D中国近代工业结构畸形发展,没有形成独立完善的工业体系18.纵观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重农抑商一致是传统主流经济政策。但随着农业、手工业的不断发展,商业也在打压中“自强不息”发展起来,一方面不断冲击着统治者的固有经济政策;另一方面,统治者也逐渐主动给予“宽容对待”。以下对统治者“宽容对待”的认识和理解,解读最为准确的是A事实上是重农抑商经济政策破产的鲜明体现B是古代中国社会生产力发展必然结果之要求C是商业发展、商人地位不断提高冲击的结果D是古代中国统治不力,统治者不得已而为之19.1938年,日本侵略者在北平设立“中国联合准备银行”,发行“联银券”,流通于平、津、鲁、豫等地;同时还发行了大量不具备货币性质的“军用票”,流通于市场,日本侵略者上述行径的目的是A.扰乱国统区金融秩序 B.强化物资管制 C.封锁抗日根据地经济 D.转嫁战争负担20.贝尔纳在历史上的科学中提到:“从法拉第发现后到爱迪生的应用,中间隔了五十年,并非由于科学或技术的滞后,而主要是由于经济的和社会的原因。十九世纪中叶还无法可以使得有组织地利用科学的意图达到能生利的阶段。”贝尔纳旨在说明A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长 B电力技术发展所需的条件是逐步形成的C科学理论的突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 D法拉第的发现源于社会生产的直接推动21.洋务运动的产生是为了“继续镇压中国各族人民的武装起义,是用外国资本主义的技术巩固封建统治”;官僚地主开办的工厂是“资本主义国家军需工业的附庸,充分表现了半殖民地的性质”。这一观点表明作者A站在文明演进的角度B站在革命者的角度C站在近代化的角度 D站在地主阶级的角度22.中国古代明智的封建统治者都采取重农政策,注意减轻农民负担,扶植小农经济,主要是因为A.统治者的雄才大略 B小农经济的兴衰关系到封建政权的安危C.农民起义不断爆发 D.“民本思想”和“农本思想”的影响23.从1985年到1987年,我国指令性计划工业品由120种减少到60种计划管理的商品由188种减少到23种计划供应出口商品由70种减少到36种。导致这些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B我国放弃了计划经济体制C经济体制改革不断发展D邓小平“南方谈话”的推动24.1979年7月,中央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以及福建的厦门试办出口特区,1980年3月将“出口特区”正式改名为“经济特区”。特区名称转变反映了A.对外开放政策的确立B.打破了计划经济束缚C.对外开放的力度扩大D.出口特区不适合国情25.“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行粮食计划供应制度,各地根据国家粮食计划供应的相关规定,以户籍为依据确定粮食供应的对象与数量。这一制度的实行A.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B.保障了工业化战略实施C.缓解了灾害造成的粮食短缺D.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二材料解析题(共50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大一统”理念影响下的中国对外关系,一切政治关系皆为内政,没有“国家间”外交,没有与中国平行的、多元的国家观念,“四海之内莫不为郡县,四夷八蛮咸来贡职”。华夷之辨观念指导下的中国对外关系,确立了华夏民族在文化上的自信心和优越感,进而形成了中国居高临下、傲视万国的情势。中国古代对外交往既有“文”的措施,也有“武”的手段。“文”的措施有朝贡、贸易、传播先进文化、接纳来华留学人员;“武”的手段是军事打击朝贡体系的破坏者。实质是以文化感召为导向的军事基础型外交活动。中国处于儒家文化共同体的核心位置,既保有道德和法律上的至尊,又能以军力保护诸国,同时在外敌入侵时由邻国充当挡箭牌,为中国争取缓冲时间,实际上也是一种精密的国际安全体系。 摘编自何新华古代中国的世界观与清政府的三项外交原则等材料二、19世纪初,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相继东来,清朝原有的由礼部和理藩院办理对外事务的机制,根本无法满足西方国家想要与中国进行经济、政治、外交等多方面交往的强烈要求。1861年,总理衙门正式成立。总理衙门的管辖范围,不但包括办理对外交涉、通商等事,凡与洋务有关者,比如修建铁路,开矿办厂,购买机器、船炮、枪械,兴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管理关税等,皆归其管理。总理衙门的设立,标志着清王朝的对外态度发生了重大变化,改变了中国过去只有理藩而无外交的局面,使中国有可能步入国际外交轨道;结束了中国几千年来没有专门外交机构的政治体制格局;总理衙门还结合当时世界各国的通例和中国国情,确定了中国的国旗、国歌,使中国不再以王朝而是以国家的面目出现在国际舞台。 摘编自马彦丽从晚清外交机构的演变看中国外交近代化(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外交的特点。(6分)(2)比较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外交的主要变化。(6分)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中国)帝国政治制度的政治权威架构基本上是精英主义的。统治者与被统治者、官员与平民之间的区别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是泾渭分明的。与此相应的是全社会的权威等级结构,它构造了尊卑关系的复杂网络。儒家思想是帝国制度的官方意识形态,它的基础是一个有文字记载并受到广泛研习的思想体系,它被规定为最高的道德标准。政治权威的合法性据称是建立在对这种道德学说的理解之上,而不是依据财富、地位、权力或特殊利益的表达。由于缺乏对政府权力的制度上的牵制,那用什么来阻止权力的滥用并保证政府将真正为社会服务?儒家意识形态提供了答案:好人,而不是制度化的限制,才是好政府的保证。为了确保政治决策的公正和明智,中国的传统依靠为官者的个人素质,而不是依靠规则或体制结构。 摘编自汤森,沃马克中国政治材料二、西方宪政民主的理论来源从总体上说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基督教文化,二是近代自然法学派的权利政治观。具体而言,则包括四个方面:源自基督教罪感文化的人性幽暗意识,基督教二元政治观,自然法学说和契约论思想。由基督教的罪感文化和人性幽暗意识衍生出了权力悲观主义和制度设防理念;基督教二元政治观作为一种政治文化基因经过多次嬗变导出了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社会与国家的二元界分;自然法学说蕴含着自然权利的思想,并为人类提供了一个评判现实政治法律制度正当性的正义体系;契约论则满足了人们关于政府来源合法性的道德追问,提出了国家产生于契约,政府权力应当分立并相互制约的思想。 陈德顺西方宪政民主理论来源探析(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中国古代政治与西方近代政治的特点。(6分)(2)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找出体现中国古代政治与西方近代政治特点的相关史实。(8分)28.城市化进程代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在历史发展中也呈现出时代性和多样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行在”云者,法兰西语犹言“天城”此行在城甚大,周围广有百哩此城有12种职业,各业有12000户城中有商贾甚众,颇富足。贸易之巨,无人能言其敏。 冯承钧泽.党宝海新注马可波罗行纪材料二、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具有现代意义的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第一阶段沿海的大连.天津.青岛.上海.广州等城市不仅在城市规模上迅速扩张,而且其工业化进程也较迅速。而中西部地区的一些城市甚至不处在工业化进程之列 世界城市化发展趋势材料三、近代天津是中外文化碰撞最为激烈.复杂的城市之一。随着九国租界和现代工业的崛起,外国人眼中的天津形象逐渐脱离对北京的依附而独立存在。天津民俗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基础上,形成了兼容并蓄的风格,以文艺中的话剧和文明戏最为突出。材料四、19782006年,我国城市化率从20%左右提高到49%,设市城市从193个发展到655个,建制镇从213个发展到9369个,城镇人口达9亿。第二次改革中国未来30年的强国之路(1) 根据材料一指出“行在”城的特点?(3分)据材料四指出新时期我国城市化进程的特点。(3分)(2)据材料二、三指出,中国近代城市化进程和城市文化的突出特点。(6分)29.西汉经学家刘向曾说过:“世异则事变,事变则时移,时移则俗移”。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材料一、(明代中后期)应运而生的商人是消费生活中的弄潮儿,一般的庶民地主不能与其匹敌,积累起高额资本的商人最爱高消费,对静态的传统农业社会注入了活力,冲击了社会等级制度,冲击了传统的人伦道德,在一定程度上对文化的批判。明代社会消费风俗的变迁也正是明代社会内在矛盾的产物,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伤风败俗的性质,体现着封建政治的腐朽性。文化消费的社会层次下移,市民阶层和村夫野老逐渐取代文人士大夫,成为文化消费群体的主体力量。材料二、民国元年,迁到北京不久的民国临时政府和参议院颁发了第一个正式的服饰法令,即服制。该法令对民国男女正式礼服的样式、颜色、用料作出了具体的规定1912至1919年间,民国政府又颁发了十余项服制,发人深省的是,民初服制的选样,基本上采用西洋服式为主。虽然,其中不乏亦中亦西、不中不西的组合当时的上海、天津、北京、南京等城市的政界、知识界率先剪辫易服,商贾亦为之推波助澜,机敏的商家则抓住了改元易服这一商机。民国元年北京大自由报刊登此类广告:易服者注意:启者民国共和告成国民剪发易服以壮我国气象一新。本主人有鉴于此故,由上海特聘高等裁剪名师专做西式各种改良便服并各国维新便帽无不完备。敝局非图渔利实因鼓吹易服起见,凡士商各界请一试之,方知予言不谬。材料三、任何一个特定的民族习俗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总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而逐渐改变。从总的趋势上看,近代中西民俗上的共存、共生、借鉴、趋同和融合,构成民俗变迁的主流。近代民俗变迁在主流趋势上呈现三个重要特点,即移植性、变异性、传承性。(1)据材料一概括,明代的消费风俗呈现出哪些新特点?(4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俗移”揭示出怎样的“世异”?(2分)(2)据材料二,概括推动民国时期服饰变化的主要因素。(3分)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三中“近代民俗变迁在主流趋势上呈现(的)三个重要特点”,任选其一进行阐释说明,并举一例予以佐证。(3分)樟树中学2018届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答卷 座位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题号12345678910111213答案题号141516171819202122232425答案二、材料解析题(共50分)26(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外交的特点。(6分)(2)比较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外交的主要变化。(6分)27(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中国古代政治与西方近代政治的特点。(6分)(2)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找出体现中国古代政治与西方近代政治特点的相关史实。(8分)28(1) 根据材料一指出“行在”城的特点?据材料四指出新时期我国城市化进程的特点,(6分) (2)据材料二、三指出,中国近代城市化进程和城市文化的突出特点。(6分)29据材料一概括,明代的消费风俗呈现出哪些新特点?(4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俗移”揭示出怎样的“世异”?(2分)(2)据材料二,概括推动民国时期服饰变化的主要因素。(3分)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三中“近代民俗变迁在主流趋势上呈现(的)三个重要特点”,任选其一进行阐释说明,并举一例予以佐证。(3分)樟树中学2018届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题号12345678910111213答案DABADDCBCBCDA题号141516171819202122232425答案AADDBDBBBCCB二、材料解析题(共50分)26(1)特点:确立与周边国家的君臣关系,形成朝贡体制,建立以中国为中心的国际秩序;文武并用,以和平友好交往为主,注重文化感召;以儒家思想和华夷之辨为外交的基本原则,没有近代意义上的主权国家、外交机构、派驻使节等外交观念;建立以中国为中心的精密的国际安全体系。(任答3点,6分)(2)变化:逐步接受了西方的外交观念,改变了居高临下的外交态度;建立正式的外交机构,形成近代外交体制;扩大了对外交往的范围;向国际惯例靠拢,逐步融入近代世界。(任答3点,6分)27(1)(6分)中国古代:精英主义的政治架构,全社会的尊卑关系;儒家思想是官方意识形态,政治权威的合法性来源于道德学说;政府权力缺乏制度化的限制。(任答2点,3分)西方近代:根据权力悲观主义与制度设防理念,对政府权力进行制度化的限制;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严格区分;根据自然权利思想评判政治制度的正当性;根据契约论思想评判政权合法性。(任答2点,3分)(2)(8分)中国古代:皇帝制度、宗法关系下的君臣关系、臣民关系体现尊卑关系;官方推崇儒家思想,用儒家思想选拔官吏,维系国家政治与社会关系;君主专制制度下君权至上,缺乏制度限制。(任答2点,4分)西方近代:美国运用三权分立原则组建政府体现制度设防;西方近代宪法对公民权利的保护体现自然权利思想;英国政府向议会负责,议会向选民负责,美国总统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等体现契约论思想。(任答2点,4分)28(1)特点:规模大;人口多;工商业繁盛(3分)特点:城市化进程加快(3分)(2)特点:城市化发展不平衡(沿海与中西部差距大);城市文化兼收并蓄,多样发展。(6分)29(1)新特点:过度消费;追透时髦;违礼逾制。(4分)“世异”:商品经济发展冲击着封建社会传统习俗。(2分)(2)因素:民国政府的推动;先进人士、商人的示范;商家和媒体的宣传。(3分)移植性指;直接吸收西方习俗文明,如穿西装、喝咖啡、看电影、握手等在中国流行。变异性指:中、西习俗文明碰撞、融合,如中西合璧的婚礼仪式、中山装等在中国的流行。传承性:保留并传承中国传统习俗文明,如春节中的传统习俗等的保留。(任一例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