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24 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学案 岳麓版必修2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3080146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4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24 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学案 岳麓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24 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学案 岳麓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24 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学案 岳麓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案24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课标要求1.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2.以我国现代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一、从数据看沧桑巨变1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1)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不仅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也不及一些发展中国家。(2)到1978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仍位列很多发展中国家之后。(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内生产总值迅速增长。易混易错国内生产总值不等于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国民生产总值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加上来自国外的净要素收入。2国际经济地位的变化中国经济总量的排名,1990年为世界第十,在发展中国家中第二;2001年为世界第六,在发展中国家中第一;2006年为世界第四,超过法国和英国。3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1)人民的生活水平开始向小康迈进。(2)2002年,中共“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3)2007年,中共“十七大”提出,增强发展协调性,确保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点精讲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实现经济腾飞的原因是什么?原因: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伟大决策;全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努力拼搏;国际形势趋缓等。2我国改革开放后社会物质生活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1)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2)国民经济发展迅速,人们的社会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3)思想不断得到解放,逐渐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4)国外文化和思想的涌入。(5)科学技术的进步。重点精讲1为什么改革开放成为我国城市化进程的转折点?(1)改革开放推动了经济的发展,而城市化进程正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表现。(2)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发展了乡镇企业,促进了农村的城市化进程。(3)城市的改革促进了城市的扩大和经济的发展,对农村劳动力等的需要增加,进一步推动了城市化。(4)对外开放和对外贸易的发展也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深化探究材料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人均国民收入增长图思考(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经济生活从1949年到1998年发生了什么变化。请说明原因。(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巨变的成就,最终体现在什么方面?答案(1)变化:GDP总量不断提高;国际经济地位发生巨大变化;人民生活水平发生巨大变化。原因: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国内社会环境的稳定和相对和平的周边国际环境;中国人民的努力。(2)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显著提高。二、城市化进程加快1含义:指人口、用地和经济、文化、生活模式由农村型转向城市型的过程。2进程(1)改革开放前,进程十分缓慢。(2)改革开放后,进程加快。(3)进入21世纪以来,城市化进入高速发展阶段。2002年政府提出实施积极的城市化战略,走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多样化城市道路。3倾向(1)特点:在城市化进程中出现了城市区域化的倾向,形成城市群的雏形,如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和北京城市群。(2)作用:发挥大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发展提供依托。深化探究材料1978年2000年城市数量193个663个小城镇2 173个20 312个市镇总人口1.7亿4.56亿城市化水平17.9%36.1%思考材料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的什么现象?21世纪以来,该现象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为此政府提出了怎样的发展战略?答案城镇化(城市化)进程加快。战略:实施积极的城镇化战略,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多样化城市道路,逐步形成合理的城镇体系。三、中国进入互联网时代1原因(1)信息化时代的到来。(2)政府大力支持。(3)社会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进步。2表现(1)1995年全面开展互联网业务。(2)截至2007年9月,中国互联网用户已达1.72亿。(3)应用领域越来越广,覆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构成信息社会的一个缩影。3影响(1)使信息、知识更迅速、便利地传递和共享。(2)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学习、娱乐方式。(3)改变着人们的价值观以及认识世界的方法。2互联网对人类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1)促使知识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导致传统产业不断得到更新改造。(2)引发了工作和生活方式的革命。(3)引发了教育和学习方式的革命。(4)促使人们的思维方式发生变化。 归纳总结报纸、广播、电视、网络作为四大传媒的特点。(1)报纸:优势权威性高,保存性强,传阅率高,适合深度背景分析,观众相对集中。(2)广播:接收介质简单,占用空间小,价格便宜,方便,可以随时接收信息;而因其只涉及声音传播,制作相对简单快捷,信息传送时效快。(3)电视:受众面广,权威性高,时效性强,不受时空限制,视听合一,动态感强。(4)网络:优势时效性强,参与性强,不受时空限制,可声、像、文、图多媒体传播。深化探究材料跨国界的计算机网络和信息高速公路的建立,使电视、电话、计算机联为一体,将整个世界变成了“地球村”。摘自全球杂谈思考(1)中国何时全面开展因特网业务?发展状况如何?为什么?(2)与其它大众传媒相比,互联网有哪些优势?答案(1)1995年。发展极其迅猛。中国政府的大力支持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2)优势:资源优势:内容丰富,集报纸、广播、电视这三大媒介的优势于一体,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经济优势:用途广泛,费用低廉;互动优势:高效互动,双向传受;时效优势:可以更便捷、更主动、更及时和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四、时尚中国1原因:改革开放使中国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历史性巨变。2表现(1)思想观念:竞争意识、市场意识、效率意识成为很多中国人行动的指南。(2)生活时尚衣食住行发生了很大变化。居住条件的改善以及由此引发的“装修热”。(3)流行语言:包括新创词语、外来词汇、港台语言等。深化探究材料一传统的“四大件”从20世纪80年代前的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到20世纪80年代后变为彩电、洗衣机、电冰箱、录音机,如今再变为DVD、手机、家用电脑、汽车等。人们日益讲究穿戴,注重品位,追求时尚。材料二20世纪80年代,在深圳蛇口工业区竖立的标语。思考(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材料二中的标语说明改革开放后人们的思想观有何变化?答案(1)现象:我国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方式和观念也不断发生变化。主要原因:中国的改革开放极大地推动国经济的发展,引起了社会生活的巨变。(2)标语充分体现了当代中国人对生命价值的高尚追求,也说明现代生活节奏的高效与快捷。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激发了人们的市场意识和竞争意识,激励人们以积极进取的心态去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归纳总结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和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巨变?(1)国民经济总产值缩小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中国人民生活水平向小康迈进。(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逐步形成合理的城市体系。(3)中国进入互联网时代,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娱乐方式发生了变化。(4)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衣食住行、思想观念均发生了变化。课堂小结1国内生产总值简称GDP,它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总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下列有关国内生产总值变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新中国成立之初,经济发展水平相当低B到1978年,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仍位列很多发展中国家之后C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缩小了同发达国家的差距D200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三位,在发展中国家排名第一答案D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200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六位,故D项错误。2观察中国经济GDP增长率变化图(下图),出现第二个快速增长期的直接原因是()A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C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答案D解析图中第二个快速增长的时期是在19911993年间,原因是中共十四大上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故D正确。3目前已具规模的城市群有以沪宁杭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以广州、深圳、珠海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等。这表明()A出现了城市区域化倾向B小城镇迅速崛起C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D城市化进程出现曲折答案A解析题干材料中的城市群说明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城市区域化倾向。B、C两项表述与题干材料不符,D项结论不对。4.右图是当今互联网上最受大众欢迎的QQ聊天交友场景。互联网的优势是()集报纸、广播、电视优势于一体快捷迅速,但费用昂贵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受可以更便捷和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A BC D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能力。互联网是现阶段重要的大众传媒之一,它集报纸、广播、电视优势于一体,可以使人们更便捷和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具有高度互动、双向传受的特点,但它费用并不昂贵。5“粉丝”是现在年轻人中的时尚语言,它来源于英语单词中的fans,即追随者、崇拜者的意思,这说明当代中国语言变化的原因是()A为适应新事物而创造词语B受外来语言的影响C受港台和地方语言的影响D受生活水平的影响答案B解析“粉丝”是fans的音译,说明中国语言的变化受外来语言的影响。6下列三幅漫画,反映了建国后人民生活水平的发展变化。有关漫画内容的解读不正确的是()图一图二图三A图一时期实行计划经济,商品凭票供应B图二时期生活物资匮乏,商品供应不足C图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商品供应充足D图片说明改革开放前后中国经济生活的巨大变化答案C解析上世纪90年代中国还没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加入WTO是在2001年。课中思考提示流行的新词语:出现在我们身边诸多新词汇,如“牛市”代表的是股市的行情很好;“博客”指的是个人在互联网上的主页,成为与他人交流的手段;“伊妹儿”指的是电子邮件,它比一般传统的邮件快捷、方便,同时也更加安全,是“电子时代”人们相互联系的主要手段之一;“双赢”常用于外交和国际经济交流中双方的互利;“小资”是指在社会上收入相对稳定,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追求相对较高的年轻人。自我测评1提示变化:建国后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极低;1978年,虽有提高,但仍位列许多发展中国家之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迅速增长。原因: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科技水平提高;相对有利的国内、国际环境。2提示电子商务带给人们一种全新的贸易方式,足不出户就可以和全世界的人做生意,互联网的快捷给习惯于规律性和节奏感的人类带来巨大的心理挑战;另外,互联网在缩短世界距离,增强思想、文化交流的同时,也引起价值观念的多样化、人们的独立意识和个人意识不断增强。 基础达标1下图是新中国城镇社会劳动者增长率变动曲线图,造成图中段大幅波动的原因是()A三大改造和人民公社化运动B“一五”计划的实施和“文革”的爆发C“大跃进”和国民经济的调整D经济特区的开设和乡镇企业的兴起答案C解析注意时间,进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的重大事件,选择与之相关的内容。A选项中,三大改造在1956年之前,B、D项的时间错误。2下图EF段城市化进程明显加速的原因是()我国城镇人口数的变化情况A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实现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C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步入正轨D改革开放政策的强力推动答案D解析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主要是在70年代后期,可知是改革开放政策的强力推动。3“送嫁妆”是我国很多地区的特色民俗,下表的统计不能够说明()时期所送的嫁妆20世纪80年代被褥、“红包被”、三门柜、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小型黑白电视机21世纪初被褥、“红包被”、高档组合家具、名牌手表、笔记本电脑、汽车A.西式婚礼逐渐被人们所接受B嫁妆品种越来越丰富,越来越现代化C改革开放后人们生活水平大为提高D嫁妆保留了传统特色,体现了时代特色答案A解析从材料可知,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嫁妆越来越现代化,但仍保留了被褥、“红包被”等传统特色;而材料中并没有提及西式婚礼与中式婚礼的区别,故选A项。4美国许多青少年无休止地观看电视,日益“发福”,成为“沙发土豆”,这主要说明了()A电视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B电视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C美国的电视事业发达D电视引领着文明的发展趋势答案A解析电视出现后,美国青少年由于无休止地看电视,导致了身体的肥胖。说明了电视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其他选项与题目无关。能力提升520世纪50年代,双排扣列宁装和大口袋的军装备受青睐;60年代,一身绿色的军装是最具有特色的着装方式;70年代,碎花衣裳和的确良面料成为时尚;90年代,变化多样的时装极为流行。以上关于我国人们着装变化的说法,错误的是()A人们的着装受当时政治因素的影响B服装款式及其面料受当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C人们的着装变化与思想观念变化是一致的D建国后,中国人在“穿”的方面不受西方影响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各个时期服装变化,既受当时政治、经济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和人们的思想变化有关。D项说法不正确,列宁装、西装等是受西方影响的。6亚里士多德曾说过:“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2008年,全球的城市人口已经超过总人口的一半,2011年来,中国城镇,人口数量首次超过农村。其原因在于()A随着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富余农业劳动力进入其他产业B随着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人口比例相应不断增加C随着工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富余劳动力进入第三产业D随着工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城市工业人口比例不断增加答案A解析材料主要反映了工业革命后城市化进程,B项明显错误;“人们来到城市”这说明农村人口进入城市,C、D两项不符合题意。7肖恩马洛尼说:“互联网是魔幻的第七大洲,在这里,每个人只需敲几下键盘就可以了解到世界上的所有知识。”他这样评价互联网的主要理由是()A互联网具有迅速传播信息的功能B互联网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C互联网比其他媒介更加快捷与方便,信息量更大D互联网的技术含量高答案C解析材料“敲几个键盘就可以了解到世界上的所有知识”,反映了互联网信息传播快捷、信息量大的特点。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变化图材料二20世纪70年代凭票排队买东西 20世纪80年代某农民买了一台黑白电视机 20世纪90年代中老年人在跳交谊舞(1)材料一反映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GDP增长率出现三个峰值,分别是1957年、1985年和1995年,请分别指出这些峰值出现的最关键因素。(2)依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民众的生活需求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每幅图片内容是在怎样的时代背景下发生的?答案(1)1957年:“一五”计划的完成。1985年:实行改革开放。1995年:深化改革,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从温饱到小康。20世纪70年代:经济遭“文革”破坏,导致物资匮乏,人民生活在低水平线上徘徊(普通生活用品也需排队凭票供应)。20世纪80年代:经济起飞,物质生活开始丰富起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但还在追求温饱阶段。20世纪90年代:国民经济的增长,温饱已经基本解决,人民生活奔向小康,开始注重生活质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