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调研考试试题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3077766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调研考试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调研考试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调研考试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望城区一中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第三次月考试卷一、单选题(共24小题,共48分)1祖先崇拜从远古时代起就一直是中国宗教独有的重要特征,对一个人的姓十分重视与这一点有密切的联系。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名字之后。中国人的祖先崇拜() A推动了宗教的产生 B强化了家庭在社会关系中的地位 C是宗法制的必然结果 D调和了贵族在爵位继承上的矛盾2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载:“盖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逮克殷(商)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其在丧服,则诸侯为天子斩衰三年,与子为父、臣为君同。” 由此可见,西周时期( )A分封的主体是王族和先代贵族 B国家政权逐渐由松散趋向严密 C宗法关系是维系皇权的纽带D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3 班固在史书中记载:司隶校尉盖宽饶“刺举无所回避”,“公卿贵戚及郡国吏徭使至长安,皆恐惧莫敢犯禁”。这可以佐证 ()A刺史设置有助于君主专制B郡国并行危害了中央集权 C门下封驳避免了决策失误D监察制度有利于京畿稳定4“丝路商贸活动可谓奇货可点、令人眼花缭乱,从外奴、艺人、歌舞伎到家畜、野兽,从皮毛植物、香料、颜料到金银珠宝矿石金属,从器具牙角到武器书籍乐器,几乎应有尽有。而外来工艺、宗教、风俗等的随商进入更是不胜枚举”。材料说明古代“丝绸之路”()A更重要的作用是加强了思想文化的传播与沟通B商贸活动内容的不断丰富促使商人改变了初衷C商贸活动承载了风俗习惯,所以推动文化相互融合D. 商贸活动加快民族融合,到元朝新的回族形成5 从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体现了地方削权、中央集权的发展趋势。但史学家钱穆却认为地方行政是“汉代好,唐代较好,宋代太差”。钱穆评价三代好坏的依据是()A地方行政机构的设置 B人才选拔权由谁掌握C能否合理调动地方积极性 D宰相权力的大小6 唐、宋之间仅相隔短短半个世纪的分裂,已成为中国以后历史的模式。国家再也没有像在汉朝崩溃以后那样,经历长达数世纪的混乱局面。其原因是,自唐朝起,中国文明规模巨大,根深蒂固,不可能形成长期分裂的状态。中国人自己认为分裂和随之而来的混乱是反常的不幸的。有句古话说道:犹如一个天空不能有两个太阳,中国不能有两个国家或两个皇帝。”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隋唐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政治基础B经济的发展和各地经济联系的加强消除了割据的经济基础C“大一统”民族心理及对稳定的孜孜追求使分裂局面不能长久D君权神授和专制主义的极端加强对维护国家统一作用巨大7. 明朝在出现内阁辅臣的时候,也就出现了票拟权:内阁辅臣在奏章上根据自己的意见用黑笔写上批示,然后经过皇帝首肯之后,才由皇帝用朱笔批上去,再加盖玉玺方才生效。于是,由此出现了秉笔太监和掌印太监。这样()A国家大事完全掌握在皇帝一人之手 B.内阁辅臣拥有对国是的部分决策权C官中太监与内阁辅臣形成制约关系 D大大增强了宦官把持朝政的可能性8明代中后期,有越来越多的读书人通过诗文、书画、民歌时曲、通俗小说,不少能工巧匠、名医名卜等则通过技艺,获得了社会地位、政治身份或经济收益。这反映了当时 () A重农抑商政策松弛 B社会文化的高度繁荣 C市民阶层队伍壮大 D社会价值体系多元化9苏渊雷指出:归根结底,社会上某种意识形态、思想体系的形成,从横的方面说,是反映一定的社会经济生活,从纵的方面来说,则是继承着若干历史的传统而又显出它本身的时代特征来。从明清时期来看,文中的“纵”主要是指()A儒学冲破了宋明理学的弊端和束缚B儒学丧失了传统统治地位C彻底抛弃了儒学的传统教条观念D明清儒学具有承古萌新的特点10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中国受到了巨大的刺激, 第一次是1840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60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4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这三次战争的共同之处是()A中国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B使中国自然经济完全解体C战后开放的商埠均以沿海为主内地为辅D列强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11下表是摘自冯杨低关税与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晚清财政收入结构表(单位:万两)”。 年代农业税收入工商杂税收入其他收入总收入 数额比重数额比重数额比重数额比重1849 3281 77 969 23 4250 100 1885 3071 40 3923 51 714 9 7708 100 1911 4810 16 20441 69 4445 15 29696 100 该表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晚清政府税收逐年提升B自然经济丧失主导地位C经济结构发生巨大变动D民族工业取得初步发展12列宁说:“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有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以此观点评价辛亥革命的功绩,正确的是()A把中国人由皇帝的臣民变为国家的主人 B推倒了封建帝制,根除了中国的封建势力C建立了独立自主、民主共和的新社会 D推动了中国的社会变迁和民族进步13从晚晴的“预备立宪”,到革命党人的“临时宪政”,再到袁世凯的“洪宪帝制”,晚清到民国初期,中国政坛上演的这一出出大戏,从世界发展趋势看,其体现的本质是()A近代中国政局的动荡不安 B晚清民国宪政道路之艰难C保守势力始终占据了优势 D中央集权的不断削弱过程141925年3月20日,俄国革命家马林在一篇文章中说:“孙中山在法文月刊社会主义运动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阐述中国革命的性质,提到他不期望资本主义式的繁荣,而希望看到新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的中国。”这则材料表明孙中山 ()A改变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理想 B追求社会平等保障工农利益C与中国共产党革命纲领趋于一致 D反对资本主义经济生产模式151937年底,中国政府邀请苏联派遣军官援华。次年5月,聘请苏联人担任中国军队的军事总顾问。几年间,在华的苏联军事顾问总计超过300人,包括6位元帅、15位将军。这反映出()A世界反法西斯阵营正式形成 B国民党践行孙中山的“三大政策”C中国采取对苏“一边倒”外交 D意识形态分歧让位于国家安全战略16.依法治国的关键是依宪治国,新中国历史上三大宪法或宪法性文件有着巨大差异。下列选项中,对应正确的是 ( )A三大改造胜利完成确立全国政治协商会议为最高权力机关社会主义法律框架体系形成B我国向社会主义过渡全面展开确立了中国历史上一个新型国家的架构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C我国向社会主义过渡全面展开确立我国为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性质社会主义法律框架体系形成D三大改造胜利完成确立我国为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性质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17有学者认为,“在朝鲜战争中,战场的形势很难用中朝方胜利而美方失败来形容,中国领导人虽然赢得了广大新独立国家甚至有力对手美国的敬重,但也让周边国家感到了巨大的畏惧,从而使中国的领导人不得不做出某些改变”。该学者旨在说明()A朝鲜战争极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B朝鲜战争使中国赢得了美国的敬重C朝鲜战争促使中国实施“一边倒”政策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必要性18“欣逢辛亥革命七十周年纪念日即将来临之际我愿趁此机会进一步阐明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我们建议举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两党对等谈判,实行第三次合作,共同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这一文献()A首次公开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B系统地阐明了统一后对台湾的基本政策C强调“九二共识”是两岸合作的政治基础D明确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19有学者认为,古希腊人的心目中,法律生活是属于城邦文明的公共生活的象征和城邦共同体与周 边的蛮族区别开来的标志,所以宁愿以武力维持对于属地的霸权地位而不屑以公民权的方式去管理城邦界限之外的蛮地,构造起在人口众多、疆域广大的殖民条件下的合法而有效的“国际”法治秩序。上述观点主要说明了()A古希腊的直接民主是近代西方民主宪政的源头B古希腊的城邦政治实质是少数人对多数人的统治C希腊法律适用于其统治范围内的一切自由民D雅典直接民主的根本弱点在于“大众的无能”20.美国历史学家J.布卢姆认为:“1787年在费城所起草的宪法是实验时期最伟大的创造性的胜利。”对“创造性的胜利”诠释正确的是()A.诞生了西方首个宪政文献 B.开启了代议制民主模式C.成功实践了自由主义思想 D.创建了近代民主共和制211871年宪法作为德国政治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一环,有学者认为作为一部“约定性的宪法”,不乏“现代民主政治”的色彩。该学者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1871年宪法()A赋予人民选举权B规定成立联邦制国家C限制了皇帝权力D确立内阁对议会负责22.共产党宣言指出:资产阶级揭示了,在中世纪深受反动派称许的那种人力的野蛮使用,是以极端怠惰作为相应补充的。它第一个证明了,人的活动能够取得什么样的成就。这段话实际上( )A.表达了对封建社会体制的厌恶B.为资产阶级永久统治做辩护C.承认了资产主义的历史进步性D.明确了无产阶级的根本任务23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就从它的脚下被挖掉了。它首先生产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1917年11月,在资本主义工业落后的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并取得了胜利。这表明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应该()A坚定不移彻底贯彻B坚持原理实事求是C学习原著付诸实践D广泛宣传深入人心24在哥伦布发现“世界是圆的”500多年后,美国作家弗里德曼却提出“世界是平的”。“世界是平的”就等于“全球化30”,即全球化进程的最高阶段。在全球化30的环境下,地域、文化、技术、知识等一切因素都再不会成为分工的阻碍。世界变得更小,个人却变得更强大。任何人都可以是决定生产的主人,都可以根据自己在全球范围内的比较优势来经营事业。弗里德曼提出这个结论的最主要的依据是()A世界的多极化B经济的自由化C经济的体系化D互联网和信息产业发展2、 非选择题(共3小题,总分52分,其中25小题20分,26小题17分,27小题15分)25(20分)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材料一 1617世纪传入中国的三种粮食作物 学名别名(部分)原产地传入途径玉米番麦御麦美洲由西班牙殖民者带到菲律宾,再传入中国甘薯番薯金薯美洲西班牙殖民者带到菲律宾,再传入中国马铃薯洋番薯荷兰薯土豆美洲由荷兰殖民者带进台湾,再从台湾传入中国大陆摘编自中国文化与外来作物 材料二 乾隆五十年,清廷在上谕中说:“番薯既可充食,兼能耐旱,必使民间共知其利,广为栽种,接济民食,亦属备荒之一法。” 清高宗实录 材料三 乾隆年间人口统计(部分) 年度人口数(单位:人)乾隆十年(1745年)169,922,127乾隆二十年(1755年)185,612,881乾隆三十年(1765年)206,993,224乾隆四十年(1775年)264,561,355乾隆五十年(1785年)288,863,974据清高宗实录整理 材料四 19962009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单位:百万公顷) Clive James全球商业化生物技术转基因作物状况请回答:(1) 据材料一概括1617世纪三种粮食作物传入中国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它们传入中国的国际背景。(8分)(2) 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分析番薯“广为栽种”对当时社会的影响。据材料四,指出19962009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的走势。(8分)(3) 综合以上材料,总结影响农作物物种传播的要素。(4分)26现代化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进程,是以工业化为核心引起的全面变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7分)材料一明清时期,从全球角度看,在思想革命、科学革命、政治革命与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西方国家已在从农耕文明转向工业文明的路径上高歌猛进。由于明清两朝统治者未能认清时代潮流,采取了逆大势而行的政策,社会转型因此难以启动。直到鸦片战争爆发,在西方坚船利炮的逼迫下,中国才开始艰难地探索现代化的路径。摘编自徐小宁中国古代历史中的社会转型材料二对18世纪的英国,市场机制究竟如何发挥作用,以及给英国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影响。针对这一系列问题进行讨论,出现了“斯密派”和“马克思派”。“斯密派”和“马克思派”都承认18世纪的英国已经出现市场经济,商品价格最终由供需决定。其分歧在于,市场竞争在多大程度上是完美的,该在何种程度上实行自由的市场竞争以及随之产生的影响。“斯密派”认为“看不见的手”占绝对优势。在他们看来,英国的工业革命应当归因于早在18世纪英国经济就实现完全的自由竞争,与之相伴的还有稳步扩展的市场,以及其所提供的创新和增长的广阔平台。“马克思派”认为,英国之所以发生资本积累和投资行为是因为,从生产角度看,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受到政治领导的保护和支持而大行其道。以众多英国人变为完全依赖工资的劳动力这一事实为例,他们认为没有政府的合谋协助是不可想象的。荷皮尔弗里斯从北京回望曼彻斯特:英国、工业革命和中国材料三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才以主动和积极的姿态全力推动向现代社会的转型,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社会转型,我把它叫做中国社会转型的快速发展阶段。中国社会转型包括从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乡村社会向城镇社会转变、封闭、半封闭社会向开放社会转变、伦理社会向法理社会、(民主)制度社会转变等。郑杭生中国与西方社会转型的显著的不同点(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中国在现代化的道路上“难以启动”的原因和结果(6分)(2)依据材料一、二,对于英国在工业化上“高歌猛进”的缘由,你赞成哪一派别的观点,请结合史实说明你的理由。(5分)(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史实分析1978年后中国现代化发展的有利的国内国际形势?(6分)27.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在19201921年的转折关头,列宁及时指示“要立刻把列车引到另一条轨道上去。”材料二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大事记 年代主要内容1978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1979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广东、福建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并决定在深圳、珠海、厦门、汕头试办经济特区。1980中共中央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肯定了包产到户的社会主义性质。1982中共十二大首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观点。1983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广。19845月,中共中央决定进一步开放大连、秦皇岛等14个港口城市,逐步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确认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1985当年起,相继在长江、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发区。1987中共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1992中共十四大正式提出了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200112月11日我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1)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另一条轨道”的主要含义。(4分) (2) 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改革开放的主要特点。(6分) (3) 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5分)(4)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