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九年级上学期历史12月月考试卷D卷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3076100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9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九年级上学期历史12月月考试卷D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广东省九年级上学期历史12月月考试卷D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广东省九年级上学期历史12月月考试卷D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九年级上学期历史12月月考试卷D卷一、 选择题 (共20题;共40分)1. (2分)下列选项中能够体现古代奴隶主民主政治特征的是( ) A . 古埃及金字塔B . 汉漠拉比法典C . 古印度种姓制度D . 雅典伯利克里统治2. (2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们认为:人类可以成就伟大的事业。这充分体现的精神是( )A . 人文主义B . 自由平等C . 三民主义D . 民主科学3. (2分)北美独立战争爆发的历史必然性( )A . 英国政府殖民统治要限制北美殖民地发展,压制北美人民B . 美利坚民族形成C . 北美统一市场形成D . 北美资本主义发展4. (2分)伏尔泰和马克思都是世界近代史上重要的思想家,都留下影响后世的重要著作,这些著作的共同之处是( )A . 都动摇了资产阶级的统治B . 都反映了无产阶级的要求C . 都成为了当时革命的指导思想D . 都反对封建统治5. (2分)世界近现代史上,下列各国处理农民问题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俄国农奴获得解放时可以通过赎买的方式获得一块份地B . 俄国解放农奴的措施实质上是地主阶级对农民的一场盘剥C . 日本政府的改革措施是不允许土地买卖D . 斯大林实施的农业集体化政策,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6. (2分)发生在1836年一1848年间,工人们要求取得普选权,以便有机会参与国家管理的政治运动是( )A . 英国宪章运动B . 印度民族起义C . 法国巴黎公社D . 共产党宣言发表7. (2分)知识结构图是指把月学内容进行整理并制成比较系统完整的图否严察右面的知识结构图图中的“?”处最适合填写的内容是( )A . 跨入近代社会的门槛B . 近代社会的确立与动荡C . 近代社会的发展D . 现代社会的开端8. (2分)日本明治维新中,“文明开化”政策的主要内容是( )A . 废藩置县,废除封建领主制B . 废除封建身份制度,取消武士特权C . 大力发展近代资本主义工商业D . 大力发展近代教育9. (2分)随着沪宁城际高铁、武广高铁、京沪高铁等高铁正式通车运营,标志着我国步入高速铁路时代。饮水思源,火车机车的发明者是( )A . 哈格里夫斯B . 史蒂芬孙C . 爱迪生D . 瓦特10. (2分)小明同学搜集到四个人物图片,欲将他们的活动归纳到一个专题中,这个专题应是( )但丁 伏尔泰 陈独秀 马克思A . 资产阶级革命B . 国际工人运动C . 近代文学艺术D . 思想解放运动11. (2分)70年前的6月6日,美英盟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100年前的6月28日,萨拉热窝事件引爆了“一战”。回顾这两次世界大战,我们应该明白( )一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掠夺战争;二战是一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十月革命后苏俄决定退出一战;一战期间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获得短暂的发展春天大战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灾难,但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一战后形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后形成雅尔塔体系,美苏“冷战”两极格局A . B . C . D . 12. (2分)从“l917年”、“列宁”、“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等信息可以联想到的事件是( )A . 俄国二月革命B . 俄国十月革命C . 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D . 赫鲁晓夫改革13. (2分)下图框架展示的国家是( )A . 沙俄B . 苏俄C . 苏联D . 俄罗斯14. (2分)下列关于美国罗斯福“新政”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 目的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调整B . 中心措施是国家对工业的调整C . 加强公共设施建设目的是为了提倡消费D . 新政促进了美国经济发展,但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危机15. (2分)“新政使经济摆脱了危机并逐渐复苏,为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提供了范例。”材料评述的应该是( )A . 新经济政策的影响B . 罗斯福新政的影响C . 赫鲁晓夫改革的背景D . 戈尔巴乔夫改革的结果16. (2分)德国入侵波兰后,许多人提出了疑问:“他们(指英国、法国)扔出了两个小孩(指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再扔出另一个小孩(指波兰)给狼群以求躲避灾难的政策还能有收益吗?”材料中的“政策”应是( )A . 殖民主义扩张政策B . 委任统治政策C . 绥靖政策D . 冷战政策17. (2分)下面历史史实和历史解释对应错误的是( ) A . 历史史实:纳米比亚独立; 历史解释:结束了欧洲对非洲殖民统治的历史B . 历史史实: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历史解释: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C . 历史史实:柏林战役; 历史解释: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D . 历史史实: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历史解释:标志着冷战开始18. (2分)“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列宁这一论断强调的是下列哪一经济举措( )A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 . 新经济政策C . 社会主义工业化D . 农业集体化19. (2分)下列为美国、欧盟、日本部分经济数据比较表,欧盟进出口贸易所占世界份额的增加主要得益于( )国家或地区世界前20强跨国公司占有数量进出口贸易占世界份额外汇储备中拥有的货币量出口进口美国712.7%18.8%美元占66%欧盟639.1%37.6%欧元占12.5%日本77.5%5.5%日元占5%A . 得到美国的大力援助B . 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C . 西欧国家成立了欧洲联盟D . 发挥了高素质劳动力优势20. (2分)20世纪90年代,美国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进入了新经济时代。在这个时代,美国经济的主要特征是( )信息化 全球化 多极化 军事化A . B . C . D . 二、 综合题 (共3题;共70分)21. (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近500年来发生过三次结构性的权力转变第一次是西方世界(欧洲)的崛起,此转变始于15世纪,在19世纪急剧加速:第二次转变发生在19世纪末美国的崛起20世纪的全球经济、科技、文化和理念,大半时间由美国主导:我们目前正在经历的则是现代时尚的第三次权力转变,或可称为“群雄竞起”的时代。(美)法里德扎卡里亚后美国世界材料二:哈佛大学的专家史迪或大胆猜测,我们或许正生活在“自我们这个物种存在以来最和平的时期。”(美)法里德扎卡里亚后美国世界材料三:如下图,不论你愿意与否,全球化进程都会不断深入地发展(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炽,回答15世纪推动“欧洲崛起”的两个事件是什么? (2)第二次转变是美国的崛起,试分析美国崛起的原因。(回答一点即可)(3)“群雄竞起”说明当今世界格局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4)材料二中“当今我们生活在最和平的时期的论断,”你是否同意?简要说明理由。 22. (25分)欧洲曾是世界的中心,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近现代历史,反映了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趋势,展现了人类社会前行的足迹。材料一:近500年来,近现代世界历史发生过三次结构性的权力转变第一次转变始于15世纪西方世界(欧洲)的崛起;第二次转变发生在l9世纪中后期美国的崛起目前我们正在经历的则是现代史上的第三次权力转变,或可称为“群雄竞起”的时代。【美】法里德扎卡里亚后美国世界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失去了其对外投资的四分之一,法国失去了三分之一,而德国则失去了其全部对外投资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不可阻挡的革命浪潮席卷诸殖民帝国,极其迅速地结束了欧洲的统治。正如欧洲在19世纪最后20年中迅速获得其大部分殖民地那样,欧洲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同样短的时期内又失去了其大部分殖民地。(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材料三:在西方国家中,法国总统高乐首先向美国的领导地位发起挑战。他主张欧洲应该是“欧洲人的欧洲”,主张欧洲联合起来,摆脱美国的控制。节选自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教材材料四:下表为西欧六国国民生产总值统计表(单位:百万1990年国际元)(注:六国为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等国家)1952年1967年1975年1983年1991年1995年121585524338803213870383685946722665403567(采编自【美】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统计)(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5世纪推动“欧洲崛起”的两个历史事件。 (2)材料三认为两次世界大战分别对欧洲产生了什么影响? (3)据材料三指出欧洲联合的目的。 (4)统计表中数据的变化,说明了怎样的经济态势?这一态势的出现主要得益于什么组织的建立? (5)欧洲发展的历程给我们什么启示? 23. (25分)自古至今,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不竭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主先出于黄帝,以土为德,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地名)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资治通鉴材料二:“(日本明治维新时)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改革军事;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资本的年代材料三: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邓小平材料四:1933年5月12日,(罗斯福)发布农业调整法,强制农民减小耕地面积和牲畜繁殖,以提高农产品价格,解决农副产品过剩问题。国家对缩减耕地和降低牲畜繁殖的人进行补贴。后来政府还对各州、各区甚至许多大农场规定农产品的生产定额,对超过国家规定生产定额的产品课以重税。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请回答:(1)材料一中“魏主”是谁?他在诏书中推行了什么政策?他的改革最大的特点是什么?(2)材料二中反映日本明治维新的主要思路是什么?结合材料说说与明治维新前相比,这一时期日本的对外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与明治维新同时期,中国向西方学习的重大事件是什么?(3)材料三中社会主义能够建立得益于哪次革命?邓小平所说的“新经济政策”新在哪里? “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指什么?这种“僵化的模式”对苏联产生了什么严重的影响?(4)根据材料四说明罗斯福在农业方面采取措施的目的是什么?这些措施体现了罗斯福新政的什么特点?(5)综合上述改革,你觉得评价改革成败的最根本的标准是什么?第 12 页 共 12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20题;共40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二、 综合题 (共3题;共70分)21-1、21-2、21-3、21-4、22-1、22-2、22-3、22-4、22-5、23-1、23-2、23-3、23-4、23-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