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4_14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1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3075732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4_14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中历史 4_14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中历史 4_14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第卷一、选择题。本卷共12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一位学者这样描述某一历史事件:“最重要的就是爱国主义运动反帝国主义运动争回我国在青岛的主权;另一方面是促使青年人的自我觉醒。”据此判断,这一事件是 A维新变法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鸦片战争2有学者根据史料“台州籍学生陈荩民的描述我身材较高,就踩在同学匡互生的肩上,爬上墙头,打破天窗,第一批跳入曹贼院内。”得出陈荩民最先进入曹宅的结论;有学者根据史料“夏明钢的描述匡济从西院窗口将铁栅扭弯了两根,打开了一个缺口,他从缺口爬进去。”得出匡济最先进入曹宅结论。对上述两个结论解读最为合理的是A.两位学者所用材料存在矛盾,结论均不能成立B.无论第一个还是第二个材料,必须提供更客观的材料C.两段材料都不是客观史料,不具有说服力D.两段材料距今时间较长,两位当事人回忆都不可信3.中共成立前夕的上海“一市三治”,处于中国政权控制的边缘地带。租界事实上成为“国中之国”,无论清政府、北洋政府还是南京国民政府,都无法对租界实施直接的管辖权。这表明在上海建党的重要原因之一是A便于与列强接触 B自由的空间较大C深受苏俄的影响 D便于国共的合作4诗词是人们寄托情思,直抒胸臆的一种文学形式。“碧净南湖水,峥嵘烟雨楼。画船千载梦,今日御神舟。搏出新天地,赢来万象幽。黎民心有数,齐贺八旬秋。”这一诗作是为了纪念A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结束B中华民国成立C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D国共合作正式实现5下表内容摘编自中国共产党“一大”“二大”文件,其前后变化表明中国共产党已经项目中共一大(1921年)中共二大(1922年)中国社会性质未阐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革命目标推翻资产阶级的政权,消灭资本家私有制,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最低纲领: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最高纲领: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社会革命对象资产阶级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革命力量工人、农民和士兵无产阶级、农民、其他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A掌握了革命的领导权B摆脱了苏联革命模式的影响C初步认识了中国国情D通过大会决定与国民党合作61922年10月,中共党员杨匏安曾指出:“中国是一个资本主义发达(展)最落后的国家,国家的政权掌握在军阀官僚手里,目前革命第一步,就是打倒封建特权。为增大革命势力起见,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都应联合作战,这是毫无疑义的。”下列对其观点理解正确的是A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正式实现 B揭开了国民大革命的序幕C富有创见的探讨了革命战略和策略 D第一次提出民主革命纲领7蒋介石在1923年9月访苏期间说国民党有60万党员,其中13是工农。而据1924年1月中国共产党组织部调查,国民党党员数仅为7780人,1923年9月还低于此数。蒋介石的说法A迎合了共产国际的政治需要B意在为分裂国共合作做好舆论准备C表明国民党不需要苏联的援助D表明国民党选择走苏俄式革命道路8.1925年,随东征军进入汕头的周恩来,东征胜利后被国民政府任命为广东东江各属行政委员,负责惠州、潮安、梅县以及海陆丰下属个县的行政工作。这一现象反映出A国共合作得到了较好的贯彻B国民党右派意图破坏国共合作C国民政府的北伐取得重大胜利D国民党选择走苏俄式革命道路9鲁迅先生说:“中国现代社会的情况,只有实地的革命战争。一首诗吓不走孙传芳,一炮就把孙传芳轰走了。”这里的“一炮”指的是A.武昌起义 B.鸦片战争C.北伐战争 D.中日甲午战争10“一时间,从通都大邑到穷乡僻壤,从垂暮老人到黄髫稚子,无不喊出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废除不平等条约工农兵联合起来的口号。”材料所反映的历史时期是A.义和团运动时期 B.五四运动时期C.国民大革命时期 D.鸦片战争时期11近代学者胡适曾赞叹说:“民(国)十五六年之间,全国大多数人心倾向国民党,真是六七十年所没有的新气象。”材料中的“新气象”反映了A国民党已经成为广大人民的政党 B中国共产党鼓励人们加入国民党C国民革命激发了民众的政治热情 D辛亥革命实现了近代政治民主化12纽约时报某驻华记者在回忆录中述及“广州聘请苏联顾问”,“武汉群众集会庆祝胜利”,“上海的英、美、日租界忙着增兵助防”,“攻克南京”、“北京周边战事连连”等。这些情形出现于A辛亥革命时期 B五四运动时期C国民革命时期 D全面抗战时期第卷二、非选择题。本卷共2小题。1314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道: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同胞们起来呀!北京学界全体宣言材料二此次沪上风潮始由学生罢课,继由商人罢市,近且将有劳动工人同盟罢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失此不图,将必成大乱。淞沪挥军使卢永祥电材料三6月3日以后在学生要求下,(上海)商人罢市。商店门上贴着“忍痛停业,冀救被捕学生,不除国贼,誓不开市”等揭贴。浦东一带码头工人“全体一致表示,凡遇日本船只抵岸,不为起货,并分发传单, 劝导各码头劳动界切实进行”。材料四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逮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1)根据材料一,指出材料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并概括学生的基本主张。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北洋政府最担心的问题。(2)根据材料一至四和所学知识,分析该事件后期发生的变化及作用。(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与上述重大历史事件直接相关的节日并分析我们纪念该事件的重大意义。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对现有其他政党,应采取独立的攻击的政策我们应始终站在完全独立的立场上,只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其他党派建立任何关系。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1921年)材料二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国民革命的党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一个大群众的党,以应目前革命之需要。因此,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议决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党员应加入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曾感此必要,遵行此议决。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1923年)材料三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国民革命,国民革命不会成功;农民运动不赶快地做起来,农民问题不会解决;农民问题不在现在的革命运动中得到相当的解决,农民不会拥护这个革命。毛泽东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1926年)(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政策发生的转变并分析转变的原因。(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转变导致的直接结果及积极影响。(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在国民革命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的认识的发展。人教版必修1 第4单元 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参考答案1.【答案】C【解析】材料的关键信息是“反帝国主义运动”“争回我国在青岛的主权”“促使青年人的自我觉醒”。根据关键信息可知,学者所述历史事件的特点是:反帝、爱国(维护青岛主权)、学生参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完结后举行的巴黎和会中,列强肆意践踏中国主权,把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即山东问题,由此引发了以广大学生为主的五四运动,这是一场伟大的群众爱国运动。因此选C项。AB两项所述事件没有明确反对帝国主义,鸦片战争发生在南方,都与题干无关,不选ABD三项。【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五四运动。【难度】较易2.【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两结论都以单独的口述材料为依据,无论第一个材料还是第二个材料,都必须提供更为客观的材料,才能得出客观的结论。故选B项,不选ACD三项。【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新民主主义革命五四运动【难度】一般3.【答案】B【解析】由材料描述可知,上海在当时处于多方管理,存在较大的管理漏洞,这为建党的秘密活动提供了便利,故选B项。中共建党不会频繁与列强接触,不选A项。材料没有涉及苏俄,不选C项。D项所述与材料的时间不符,不选D项。【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成立【难度】一般4.【答案】C【解析】“黎民心有数,齐贺八旬秋”说明此事距离现在已有80年以上,再根据“碧净南湖水,峥嵘烟雨楼。画船千载梦,今日御神舟”可见是指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大会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举行,故选C项。其他选项历史事件与材料的时间不符,不选ABD三项。【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成立【难度】较易5.【答案】C【解析】中共一大的革命目标和革命对象都是脱离中国国情的,1921年是封建北洋军阀割据混战的时代,无资产阶级的政权,资产阶级也有革命的要求。中共二大正确认识了中国的国情和社会性质,确定革命目标为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故选C项。中共在国民革命时期并没有掌握革命的领导权,不选A项。国民大革命时期,中共主要是学习苏联革命模式,不选B项。“通过大会决定与国民党合作”是中共三大,不选D项。【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国民大革命【难度】一般6.【答案】C【解析】由材料内容可知,杨匏安认为中国革命的第一步是打倒封建特权,所以应当实现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联合,因此杨匏安的观点是具有创见性的革命战略和策略,故选C项。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正式实现的是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所以不选A项。揭开国民大革命序幕的是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不选B项。第一次提出民主革命纲领是在1922年的中共二大,不选D项。【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共产党的诞生【难度】较难7.【答案】A【解析】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实现是在1924年,而蒋介石访苏是在1923年9月,从时间上可以判断“意在为分裂国共合作做好舆论准备”的表述错误,不选B项。国民党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不可能走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不选D项。蒋介石夸大国民党和工农党员的人数,是为了迎合共产国际要求中国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政策,并得到苏联的援助,故选A项,不选C项。【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国民革命【难度】较难8.【答案】A【解析】材料表明周恩来作为中共党员担任国民政府重要职务,这反映的是国共合作的情况,故选A项。材料没有涉及国民党右派,不选B项,国民政府的北伐是1926年开始的,不选C项。D项与史实不符,不选D项。【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国民革命【难度】较难9.【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6年国共合作进行北伐,消灭了孙传芳和吴佩孚两个军阀,革命中心由珠江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所以这里的“一炮”指的是北伐战争,故选C项,不选ABD三项。【考点】近代中国的国民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北伐战争【难度】较易10.【答案】C【解析】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是“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而肩负这一历史重任的是国民革命,故选C项,不选ABD三项。【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国民革命【难度】一般11.【答案】C【解析】材料中的“民(国)十五六年”是1926、1927年,此时正处于国民革命时期,国民党作为政治性的革命政党被大多数所倾向与关注,说明民众的政治热情高涨,这是国民革命促进了结果,C项正确;A项错误,国共合作后的国民党主体上仍是资产阶级政党;B项不符合题意,材料信息没有体现;D项时间不符,而且辛亥革命也没有完全实现了近代政治民主化。【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国民大革命【难度】一般12.【答案】C【解析】从材料信息可以判断,该回忆录描述的是1924-1927年的国民大革命运动。20世纪20年代,苏俄向广州革命政府派出了大批军事顾问,苏联军事顾问在广州革命政府发挥了重要作用。1926年,广东革命政府出师北伐,攻克武昌、南京、上海等城市,把革命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辛亥革命爆发于1911年,而苏联成立于1922年,A项与“广州聘请苏联顾问”不符;B五四运动和D全面抗战都不符合“武汉群众集会庆祝胜利”、“攻克南京”等信息,故选C。【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国民大革命【难度】一般13.【答案】(1)事件:五四运动。主张:希望工商各界团结起来,共同斗争,外争主权,内惩国贼。担心:工人罢工与学生运动、商人罢市相结合起来,危机危及北洋政府统治。(2)变化:五四运动后期,运动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工人罢工与学生运动,商人罢市相结合,形成规模巨大的群众爱国运动。作用:迫使北洋政府作出让步,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答初步胜利的表现亦可)。(3)节日:五四青年节。意义:纪念爱国救亡,民主科学,文化启蒙的思想,为振兴中华而努力。(言之有理即可)【解析】(1)通过材料一关键信息北京学界全体宣言、“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以及材料四关键信息“曹、章、陆去”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五四运动。学生的基本主张从材料中去总结,例如,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社会各阶层要团结起来共同斗争。由材料中的“将必成大乱”可知北洋政府最担心自己的统治会被推翻。(2)从材料三、四来看,五四后期发生的变化既包括运动中心地点的变化,也包括运动阶层的变化。五四运动的重大作用体现在五四运动的初步胜利。例如,卖国贼被罢免等。(3)五四运动和五四青年节有关,这是常识,我们纪念它的重大的意义体现在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例如,爱国救亡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振兴中华而努力的精神均是可以的。【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五四运动【难度】一般14.【答案】(1)转变:从对立、攻击到决定实行国共合作(党内合作)。原因:中国共产党人认为国民党是比较革命的党;中国共产党还不强大,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遭受挫折,认识到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共产国际的决议;孙中山愿意同中国共产党合作;打倒列强及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2)直接结果:国共合作实现(或国民革命运动兴起)。积极影响: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创建黄埔军校,为中国革命培养了一批军事骨干。(3)发展:认识到掌握革命和武装领导权的重要性,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认识到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主要问题,决定开展土地革命。【解析】(1)第一小问,从两则材料中概括即可,如“不同其他党派建立任何关系”到“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的变化,说明中共对国民党从对立到合作的转变。第二小问,可从内外因两个方面考虑。(2)第一小问,根据所学可以得出,如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即第一次国共合作下的积极成果。第二小问要结合所学回答国民革命运动的积极意义。(3)结合中国共产党在国民革命运动中的经验教训与材料信息进行分析归纳,如从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中得出认识:必须掌握领导权、必须拥有自己的独立武装等等。【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国民革命【难度】一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