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肉牛生产技术系列地方标准》编制说明

上传人:H****r 文档编号:130752 上传时间:2017-09-2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3.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肉牛生产技术系列地方标准》编制说明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贵州肉牛生产技术系列地方标准》编制说明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贵州肉牛生产技术系列地方标准》编制说明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贵州省地方标准 贵州肉牛生产技术系列地方标准 编制说明 一、 编制的目的和意义 1 本系列地方标准编制的背景 贵州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水草丰沛,生态气候条件优越,孕育了关岭黄牛、思南黄牛、黎平黄牛、威宁黄牛、务川黑牛 5 个优良地方品种,是我国牛品种资源基因库的宝贵资源。据报导, 2005 年以前,我省的牛存栏数一直是在 700 900 万头之间, 2009 年全省牛的存栏数为 539 万头,到 2011 年剧降至 头。 在长期的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和人工选择下,贵州地方牛种均具有体质结实、肢蹄强健、短小精悍、善于爬山、耐粗耐劳等优良特点。但其体型小,生长慢,为了适应肉牛产业发展的需要,自上世纪 70 年代起,我省逐步引进西门塔尔、 安格斯、利木赞等优良品种对本地黄牛进行改良。 2011 年,全省推广牛输配改良 头,牛改点 2215 个(冻配点 1792 个、鲜配点 423 个),牛改输精员 2679 人(技术干部 826 人,农民输精员 1853 人)。全年完成牛输配改良 头(冻配改良 头、鲜配 头),产杂交牛 末完成本品种选育 14374 头,其中公牛 2882 头,母牛 11492 头,组织供应牛冻精 剂。在品种改良过程中广泛推广人工授精技术,培养了一支黄牛改良技术队伍,建立了关岭黄牛核心保护群和一批标准化规 模化肉牛养殖场,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本地肉牛奠定了基础。 肉牛的品种是肉牛产业发展的基础和关键,经过多年的实践和研究,我省肉牛的遗传改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还存在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肉牛良种化程度低,人工授精、疾病防控等实用技术普及率低,肉牛生产和育种上缺乏统一的规划和部署,“重引进、轻选育”现象严重。人们总认为本地黄牛生产性能低,没有认识到其肉质好、抗逆性好等优良特性,几乎把“良种化”直接理解为“洋种化”,弱化了对本地牛种的群体选育工作,形成“引进 退化 再引进”的恶性循环。肉牛繁育体系不健全,配套 设施不完善,肉牛生产和育种上“重引进、轻选育”严重限制了肉牛产业的发展,致使我省肉牛改良进展缓慢,单产水平一直徘徊不前, 2012 年,全省出栏牛个体平均产肉量仅 斤,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147 公斤),更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生产水平( 200 公斤以上)。 目前,我省肉牛标准化规模化养殖数量逐年增加,改变了饲养肉牛的目的,但商品肉牛的生产还处于概念的建立与认识阶段,多数养牛者还是延续传统的饲喂方法,对肉牛品种改良、饲养管理、饲料配合、饲草均衡供应、快速育肥、疫病防治等肉牛实用技术普遍缺乏了解和应用不够,尤其 是繁殖牛群饲养管理粗放,以放牧为主,、很少用补饲精料,即使是在分娩哺育期,也很少补饲,导致繁殖肉牛繁殖力低下,疾病频发,育肥牛生长发育缓慢,饲养时间延长等现象。受科技经费投入不足等因素影响,肉牛养殖相关研究薄弱,科研与生产相结合程度不够紧密,对肉牛养殖技术的系统研究和配套组装还不够,缺乏基层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等因素,导致科技对肉牛生产的贡献力不足。 我省的牛存栏量从 2005年的 800余万头,下降到 2011年的 母牛比例 45%、产犊率 60%计算,可推算出能繁母牛为 头,每年仅能繁殖 头犊牛,按 95%的存活率进一步计算,头,此数比当年出栏数 头高出 头,反过来说明全省能繁母牛数占存栏数的比例低于 45%,而 2005 年,全省能繁母牛数占存栏量的比例高于 50%,说明繁殖母牛数量明显减少,产业基础受到威胁。其主要原因是: 肉牛繁殖率低、生产周期长,加上肉牛养殖户组织化程度低,在产业链中处于弱势地位,经济效益差。业内人士都知到,在养牛的各个环节中,如果是全成本核算,养母牛是没利可图的,养育肥牛可以有一定的利润,屠宰加工利润较高,所以养 母牛的极性不高,导致饲养繁殖母牛的养殖户越来越少。 是由于受全国及省内肉牛屠宰规模扩大的影响、私屠滥宰现象普遍存在,由于屠宰厂生产不饱和,所以出现了不分母牛、犊牛、青年牛,见牛就宰的“杀青弑母”现象,导致我省肉牛的存栏数和繁殖母牛数量锐减。 农民大量外出打工赚钱,农村青壮劳动力减少,加上小型农业机械的推广应用,使得饲养牛为种田、为积肥、为存钱的传统养牛习惯已经发生改变,养牛已不是他们的必须和唯一的赚钱途径,具有山区特色的分散在千家万户的农村养牛模式正在悄悄地发生改变,很多农户家已经不再养牛,甚至有很多传 统养牛村已变成了无牛村。 全省肉牛养殖主要还是“以千家万户分散饲养为主,以中小规模育肥场集中育肥为辅”的肉牛饲养模式,近年来,规模肉牛育肥场的建设正在增加,但建设的合理性和饲养的科学性还很不够,且育肥规模小,生产效益不高。由于缺乏规模大、前景好、带动力强、产品市场占有率高的重点龙头企业带动,使贵州肉牛产业缺乏具有优势特色的肉牛或牛肉品牌。另外,在有的地区虽然建立了“公司或合作社 +基地 +农户”的肉牛合作经济运行模式,但其利益联结机制还不够健全,利益分配不合理,公司看利太高,伤害了养殖户的利益,所以难以形成长期 稳定的合作关系。 2 本系列地方标准编制的目的意义 在肉牛产业发展进程中,贵州省畜牧兽医研究所、贵州大学等单位针对肉牛养殖的各技术环节,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与推广工作,从牛冻精生产、人工繁殖与品种改良、饲草饲料种植与利用、肉牛育肥、屠宰分割、科学饲养管理、疫病防治等方面作了大量的研究与推广工作,特别是 2009 年以来,我所作为“贵州省现代肉牛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技术依托单位,把养牛研究与肉牛产业以及推广应用紧密结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通过肉牛养殖科技示范进村入户,养牛科学研究进场入村,实现了研究为生产,在生产一线搞科研,把好的技术成果推广应用于生产,有力地促进 了肉牛养殖科技含量的提升,使项目区肉牛养殖水平及牛群质量得到明显提高,对促进肉牛产业健康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利于 建立和完善适合贵州省情的牛品种改良体系 根据贵州地方肉牛品种的特点,开展贵州肉牛品种改良技术创新研究,采取边育种边开发的策略,实行地方品种资源保护与杂交改良并举的选育措施,按照“生产性能好、产品质量优、抗病能力强”的要求,根据不同地区的资源条件和贵州本地肉牛不同品种的种质特性,按区域制定并执行系统的、长期的、高效的本品种先育和品种改良技术方案和技术路线,并建立以“科研单位 +技术推部 门 +规模养殖场(户)”为基本模式的肉牛生产性能测定合作组织,加强遗传改良评估并实现数据共享,加快品种选育和品种改良进程。 利于 加强技术推广队伍的建设,引导鼓励青壮年投身肉牛产业 肉牛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从养牛科研到推广部门、再到生产一线,各层次的人员在数量和结构上普遍存在结构不合理,队伍不稳定,推广不得力,知识老化等现象,“上有技术、下无推广队伍”的瓶颈问题尤为突出。建议通过制定政策和机制改革,建立稳定、结构和人数合理的技术推广与服务体系,利用政策和制度建立层次分明的推广、服务、信息反馈和科研、推广联动机制,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养牛业中的作用,提高养牛生产力。对养殖合作社、养殖场等生产一线的人员应逐步实施畜牧兽医行业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只有具备相应学历或通过从业培训考试合格者才能从事相关工作,对规模养殖场的技术人员,更应当要求有“职业资格证书”。 积极引导鼓励青壮年回家创业和就近打工,并对从事肉牛生产的创业 者提供金融政策扶持,加强对青壮年进行肉牛养殖技术的培训工作,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和肉牛养殖的科技含量,进一步促进肉牛养殖经济效益的提高,从而留住青壮年人才。另外,要努力提高肉牛人工授精点输精员的待遇水平,稳定输精员队伍。 利于 加大肉牛养殖科学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力度 针对肉牛养殖向规模化养殖发展的现状,应加大科技投入,重点需在以下方面开展研究与攻关:( 1)贵州山区标准化牛场建造技术研究;( 2)母牛规模化养殖模式与高效繁殖技术研究;( 3)地方品种资源的选育与优质肉牛品种(群)的培育;( 4)肉牛饲料资源 的开发与高效利用技术研究;( 5)肉牛常见传染病的防制技术研究:( 6)规模化肉牛养殖场粪污无害化处理技术研究;( 7)高档牛肉的生产及深加工技术研究等。要进一步加强贵州省现代肉牛产业技术的建设,增加经费,增设试验示范站点,建立竞争淘汰机制,培育队伍,扩大影响,在不打破现有管理体制的前提下,依托具有创新优势的现有科研力量与科技资源,建设从产地到餐桌、从生产到消费、从研发到市场,服务产业发展各环节,相互紧密衔接的现代肉牛产业技术体系,更好地发挥科技对产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研究制定并大力推广肉牛养殖标准化、规模化 及优质高产高效等肉牛养殖成套技术,技术以“傻瓜化”的方式形成,使肉牛生产者一看就会、一会就用、一用就见效,使科学技术真正应用于生产,转化为生产力,提高科技贡献率。 利于 发展肉牛规模养殖,完善肉牛产业链 根据我省草山草坡和牛的资源分布情况及酒糟和菜籽饼粕资源的分布特点,发展肉牛规模化养殖,改变“养牛为种田”的传统养殖模式。在草山草坡资源丰富的地区,重点发展基础母牛,在酒糟、菜籽饼粕、秸杆资源丰富的地区,重点发展育肥牛。贵州的自然和资源特点决定了肉牛的规模化养殖只能是“分散和适度”,不适合“集中和大型” ,建议繁育牛群的规模散养户以饲养繁殖母牛 5 头左右为宜,以龙头企业引领,建立专业村、养殖场或小区的形式,实现规模养殖。肉牛养殖场以饲养繁殖母牛 100 200 头为好,育肥牛的饲养规模在 300 500 头为好。 引进和培育肉牛产业龙头,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联结机制是肉牛产业能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当制定政策和措施,通过招商引资,千方百计引进和培育一批肉牛企业特别是肉牛的育肥和屠宰加工企业,通过建立“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全面实行订单生产,使原料生产、原料供应和产品加工 、产品销售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产业链。积极培育和打造具有优势特色的肉牛或牛肉品牌,以品牌促生产发展,以品牌保证销路,保证肉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通过本省的肉牛或牛肉品牌的创立,改变各自为阵地卖活牛或搞低级屠宰的销售方式,使我省的养牛市场不受外围活牛抢购的影响,增强养牛户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提高各个养殖环节的养殖利润,真正实现农民养牛致富。 利于 加强培育和完善肉牛流通市场,促进信息流通 积极扶持和发展农村畜牧业专业技术协会、流通协会等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民经纪人队伍,建立产销经营体系,以此做强、做大优质肉牛产业,大力培养和发展肉牛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和产地批发市场,完善乡镇集市活牛交易市场,开辟贸易窗口,促进牛产品的流通和销售。加强肉牛供求及价格等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设和宣传推广力度,促进养牛生产与市场的链接,保证肉牛生产的有序进行和健康发展。 二、任务来源及编制工作过程 1 任务来源 本系列地方标准由 贵州畜牧兽医研究所 于 2014 年申报,并于当年 6 月由省质监局立项。 2 编制工作过程 本标准是 在开展了肉牛的引种、肉牛杂交改良、肉牛繁育、犊牛培育、杂交肉牛育肥、饲草加工调制、兽医防疫及操作技术规范、建立生产档案的基础上,结合 3078料卫生标准、 6548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 6549禽产地检疫规范、 6567畜禽调运检疫技术规范、 8596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815牛饲养标准、 027公害食品 畜禽饮用水水质、 公害食品畜禽饲养兽药使用准则、 032公害食品 畜禽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使用准则等标准制定的。起草历时 2 年多 ,几经易稿。 三、标准制定原则 按照国家标准 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和贵州省地方标准28 2004标准制、修订程序的规定的要求进行编制起草。制订本标准的关键是力求易操作,易推广,语言表述规范,用语准确、简明,结构严谨,布局合理。同时充分考虑标准使用主体的广泛性,既可用于基层农技人员开展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 工作,也能使肉牛养殖户简明易懂。 本标准的编制,立足贵州省实际,适用于指导贵州山区 肉牛的生产,可作为贵州省各级农业科研、教学、农业技术推广、畜禽品改站和杂交肉牛生产者的技术依据,也可用于肉牛养殖技术培训等。 四、标准的构架和主要内容及指标确定的依据 1 系列标准的确定的依据 本系列地方标准由 贵州畜牧兽医研究所 于 2014 年申报,并于当年 6 月立项。贵州省畜牧兽医研究所 是我省唯一的省级畜牧兽医研究单位,全所现有在职职工 129 人,其中:获国务院和省政府津贴的科技人员 6 人;正高级职称 5人,副高级职称 25 人,中级职称 26 人;博士 2 名,硕士 22 名。 制定本标准成员的研发经历:本标准中主要内容是根据参加编写单位多年的试验、示范、推广、研究成果制订的,大部份技术成果均在刊物上公开发表。技术资料来源主要在以下方面: 研究课题与成果: 省攻关课题提高牛产肉途径的研究 (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 省攻关课题牛的杂交改良及新品种群选育(已验收鉴定); 省攻关课题贵州万头关岭黄 牛规模化养殖及产业化技术研究与开发(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 省攻关课题贵州省乳肉兼用牛的培育与应用(已验收鉴定); 省农委课题牛胚胎移植技术操作程序研究 (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 贵州省现代肉牛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在研); 省重大科技攻关专项贵州草地生态畜牧业关键技术研究及集成示范(在研); 省重大科技攻关专项酒糟资源化循环利用模式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项目(在研); 省攻关课题利用贵州肉牛资源生产雪花牛肉关键技术研究(在研)。 主持贵州省科技厅重大专项子项子课题科技特派员优 质肉牛产业链建设示范。 发表论文:盘江黄牛及西本杂牛育肥增重速度研究、肉牛放牧补饲育肥技术、肉牛引进中疫病防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盘江黄牛及其杂交牛育肥中干物质、粗蛋白、综合净能需要研、盘江黄牛放牧补饲不同氮源精料配方筛选、不同补饲水平对盘江黄牛放牧育肥增重效果的研究、盘江黄牛及其杂交牛育肥中干物质、粗蛋白、综合净能需要研、林草畜结合肉牛育肥综合技术、弗莱维赫牛改良本地黄牛的效果研究、黎平黄牛遗传资源的特点及开发利用、酒糟型全混合日粮对肉牛生产性能的影响、贵州 山区肉牛规模化养殖发展思路探讨、肉牛繁殖力低下的原因分析及提高措施、贵州地方品种肉牛遗传资源特点及开发利用、肉牛繁殖力低下的原因分析及提高措施、贵州山区放牧肉牛同期发情及定时输精效果研究、中草药对杂交肉牛生长的影响试验、贵州肉牛产业发展的现状、资源优势及技术需求分析、贵州不同杂交肉牛生产性能的研究、不同比例酒糟全混合日粮对肉牛屠宰性能的影响、贵州地方品种肉牛遗传资源特点及开发利用等有关论文 40余篇。 2 系列标准的结构介绍 及 主要内容 该系列地方标准申报的内容为 :本地良种 肉牛的选育技术规范、肉牛品种选择与肉牛场引种技术规范、肉牛杂交改良技术规范、肉牛繁育技术规范、肉牛的育肥技术规范、肉牛常用饲草饲料的加工技术规范、肉牛性能测定技术规范、肉牛饲养饲料使用准则、肉牛饲养兽药使用准则、肉牛场防疫技术规范、肉牛场的粪污处理技术规范、肉牛屠宰检疫技术规范、肉牛养殖场建设规范、肉牛放牧的饲养管理技术规范、肉牛全混合日粮规范 (制饲喂技术规范、高档肉牛生产技术规范 , 本标准适用于我省肉牛保种场区、养殖户和育肥场。 经质监局组织的立项答辩时,专家组讨论建 议该标准的内容更改为: 规模化肉牛场引种技术规范 ; 贵州肉牛生产性能测定技术规范 ; 肉牛养殖场档案管理技术规范 ; 肉牛场卫生管理及疫病预防技术规范 ; 肉牛寄生虫病防治技术规范 ; 肉牛传染性疾病防制技术规范 ; 肉牛养殖场建设技术规范 ; 青贮饲料生产技术规程 ; 秸秆微贮饲料生产技术规程 ; 贵州肉牛繁殖技术操作规范 ; 贵州肉牛生产管理技术规范 ; 贵州肉牛育肥技术规程 ; 规模化肉牛养殖场用药技术规范 ; 贵州肉牛屠宰检疫技术规范 。 规模化肉牛场引种技术规范 规定了规模化肉牛场引种计划、引进肉牛的选择、牛的运输、隔离期的饲养管理、转群、病死牛处理、资料保存, 适用于规模化肉牛场的引种 , 主要起草人 包括 何光中、刘镜、余波、徐龙鑫、谭尚琴。 贵州肉牛生产性能测定技术规范 规定了 肉牛生长发育性能、肥育性能、胴体性状、肉质性状的测定指标及方法、性能测定报告的编写 , 适用于 贵州肉牛生产、品种选育中的生产性能测定 , 主要起草人 包括 刘镜、何光中、徐龙鑫、张麟、周文章 。 肉牛养殖场档案管理技术规范 规定了 贵州肉牛养殖场建档要求、建档内容、档案管理 , 适用于 贵州肉牛养殖场档案资料的收集、保管和使用 , 主要起草人 包括 刘镜、何光中、徐龙鑫、张麟、周文章 。 肉牛场卫生管理及疫病预防技术规范 规定了 肉牛场的卫生管理、卫生消毒、疫病 预防、引进肉牛的防疫要求、紧急免疫、寄生虫病的防治、无害化处理, 适用于 贵州肉牛养殖的卫生管理和疫病预防 , 主要起草人 包括何光中、刘镜、徐龙鑫、罗治华、黄波 。 肉牛寄生虫病防治技术规范规定了肉牛寄生虫病的防治原则、防治对象、常见寄生 虫病防治技术 ,适用于贵州肉牛养殖肉牛寄生虫病的防治,主要起草人包括何光中、刘镜、徐龙鑫、罗治华、张晓可。 肉牛传染性疾病防治技术规范规定了肉牛传染性疾病的防治原则、预防措施、扑灭措施、及常见传染性疾病的定义、流行特点、症状、防治措施,适用于贵州肉牛养殖中肉牛传染性疾病的防治,主要起草人包括刘镜、何光中、周文章、徐龙鑫、黄波。 肉牛养殖场建设技术规范规定了贵州肉牛养殖场建设的基本要求、选址与布局、生产设施与设备、管理与防疫、废弃物处理,适用于贵州肉牛养殖场的建设,主要起草人包括何光中、刘镜、徐龙鑫、张晓可、周文章。 青贮饲料生产技术规程 规定了 青贮饲料生产中青贮设施、青贮原料、制作步骤、取料、品质检验、 饲喂方法及注意事项 ,适用于 贵州规模养殖场青贮饲料的制作 ,主要起草人包括 何光中、刘镜、徐龙鑫、黄波、谭尚琴 。 秸秆微贮饲料生产技术规程规定了秸秆微贮饲料生产中的微贮原料、微贮饲料添加剂的选择与使用、微贮方法、制作步骤、取用方法、品质鉴定及饲喂方法,适用于贵州农作物秸秆微贮饲料生产,主要起草人包括刘镜、何光中、徐龙鑫、张麟、谭尚琴。 贵州肉牛繁殖技术操作规范规定了贵州肉牛繁殖技术中的人工输精技术要点、母牛妊娠诊断、良种登记,适用于贵州肉牛的繁殖技术推广应用,主要起草人包括何光中、刘镜、周文章、徐龙鑫、张 晓可。 贵州肉牛生产管理技术规范规定了贵州肉牛生产过程中的饲养管理、饲料使用、兽药使用、资料保存等,适用于贵州规模化肉牛养殖场的肉牛生产管理,主要起草人包括刘镜、何光中、周文章、徐龙鑫、张麟。 贵州肉牛育肥技术规程规定了贵州肉牛育肥的基本要求、饲养管理、适时出栏,适用于贵州肉牛及其杂交牛的肉牛育肥生产,主要起草人包括刘镜、何光中、周文章、徐龙鑫、罗治华。 规模化肉牛养殖场用药技术规范规定了规模化肉牛养殖场用药的相关术语和定义、兽医人员与培训、规章制度、采购与验收、入库与贮存、用药、不良反应报告制 度、自检、档案,适用于规模化肉牛养殖场的用药技术管理,主要起草人包括刘镜、何光中、余波、谭尚琴、徐龙鑫。 贵州肉牛屠宰检疫技术规范规定了贵州肉牛屠宰检疫的术语和定义、屠宰场(点)技术要求、宰前检疫、宰后检疫及检疫管理的技术要求,适用于贵州省肉牛屠宰过程中的检疫及处理,主要起草人包括何光中、刘镜、周文章、徐龙鑫、张麟。 五、与现行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及相关标准,特别是强制性标准的协调性 本标准技术体系符合我国相关的法律及法规及国家(行业)标准的相关规定。 本标准起草过程中参考了以下标准和法律、法规,有的内容 还直接引用为本标准的内容。与有关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没有冲突。 143冷冻精液 肉与肉制品 总脂肪含量测定 3078料卫生标准 6548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 6549禽产地检疫规范 6567畜禽调运检疫技术规范 6569禽产品消毒规范 8935蹄疫诊断技术 76肉等级规格 180嫩度的测定 剪切力测定法 335人工授精技术规程 126公害食品肉牛饲养兽医防疫准则 127公害食品肉牛饲养饲料使用准则 027公害食品畜禽饮用水水质 128公害食品肉牛饲养管理准则 030公害食品畜禽饲养兽药使用准则 032公害食品畜禽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使用准则 六、专利及涉及知识产权 本 系列 标准技术体系 无涉及到专利及其它相关知识产权。 七、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 本 系列 标准与已经发布的相关技术规程无重大意见分歧和冲突。 八、标准作为强制性或推荐性国家标准的建议 本 系列 标准 可作为推荐性国家标准。 九、贯彻标准的要求和措施建议 目前 我 省范围内还没有适合全省 肉牛养殖系列地方标准, 建议本 系列 标准通过审定后尽快发布实施,解决 我 省 肉牛生产 的规范性。 十、废止现行有关标准的建议 本 系列 标准 与现行标准无冲突,不需要废止现行有关标准。 十一、其他应予说明的事项 加强对 规程 的宣传和执行。要使本标准得以顺利实施,各级必须要加强领导、广泛宣传培训,提高本标准的应用普及率,以规程来规范实际操作。建议在实施规程过程中对所发现的问题应及时反馈,以利于规程的修订和完善。 十二、推广应用的预期效果 本项目完成后制定的 贵州肉牛生产技术系列地方标准 为实现 贵州肉牛生产的标准化、规范化提供技术支撑和技术保障。 本标准的发布实施,有利于建立标准化、规范化的贵州肉牛生产基地,为贵州肉牛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可提高牛肉品质,提高肉牛商品率,科学用药防治疾病,减少兽药使用,提高牛肉品质,改善生态环境。有较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1 经济效益 近几年肉牛的价格一直是向上攀升, 6月龄的杂交牛已经卖到 5000元 /头,500右的肉牛要卖 10000 元 /头以上,据调查,近年来各种养牛方式的养牛效率都在上升,这也使很多放弃了养牛的农户又得新开始了饲养肉牛。 繁母牛经济效益 在现阶段,如果采用集中规模饲养母牛,全成本核算养母牛是没有利润的,但根据本标准体系采用农户分散饲养母牛的方式,实现“分散式的规模化”养牛,农户可以充分利用自 己房前屋后的草山草坡资源、桔杆资源和农副产品资源,极大地降低养殖成本,从而实现养母牛获利。按这种方式养母牛,每产 1头犊牛,饲养到 6 月龄,可获利 2500 元左右。母牛按正常发情配种,产犊成活率达 85。 肥牛经济效益 6 月龄杂交犊牛体重按 250算,经一年的饲养育肥,全年平日增重按850g/日,全年增重 310重达 560现在市场价每头牛产值达 1 获利 4000 元以上。 2 社会效益 贵州肉牛生产技术系列地方标准 的制定对于发展项目区内畜牧养殖产业,改良肉牛品种,培育区域 肉牛品种群,创建肉牛品牌,增加养牛收入,为企业建立牛源基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促进贵州牛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贵州肉牛生产技术系列地方标准 的实施还将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增加就业、促进农民增收,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方面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3 生态效益 贵州肉牛生产技术系列地方标准 的制定可充分利用天然牧草、农作物秸秆资源及酒糟、菜籽粕等工业废渣喂牛,将其转化为饲料,转化为经济效益,实现变废为宝;二是促进肉牛养殖的发展,可缓解人畜争粮的矛盾;三是可以实现秸杆过腹还田 ,提供优质的有机肥,改善土壤生态环境;四是通过发展肉牛养殖,可大量的利用农作物秸秆,减少焚烧秸秆对环境的污染;五是养牛可以配套气工程,实现“牛 +沼 +草”、“牛 +沼 +菜”、“牛 +沼 +果”等生态农业模式。总之,通过这一项目的实施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还可改善项目区的生态环境,生态效益明显。 十三、标准水平分析。 本系列地方标准的制定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二 一 七 年 二 月 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