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 19《范进中举》同步练习 (新版)新人教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3074503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上册 19《范进中举》同步练习 (新版)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19《范进中举》同步练习 (新版)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19《范进中举》同步练习 (新版)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9.范进中举一、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相公(xing) 浑家(hn) 女婿(x) 行事(xng)B.见教(jin) 星宿(xi) 高中(zhng) 癞蛤蟆(m)C.火候(hou) 劈手(p) 解元(ji) 轩敞(xun)D.锭子(dng) 后襟(jn) 诧异(ch) 侥幸(jio)二、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范进唯唯连声,叫浑家把肠子煮了,烫起酒来,在茅草棚下坐着。( )2.张乡绅攀谈道:“世先生同在桑梓,一向有失亲近。” ( )3.胡屠户再三不安道;“些须几个钱,不够你赏人。” ( )4.只得央及一个邻居去寻他儿子。 ( )5.或者你救好了女婿的病,阎王叙功,从地狱里把你提上第十七层来,也不可知。 ( )6.范进道是哄他,只装不听见,低着头往前走。 ( )三、文学常识填空。范进中举节选自 ,这是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长篇 小说。作者是 , 代小说家。字敏轩,安徽全椒人。四、给自然段标号,默读课文。课文主要写了哪几个人物?他们的主要性格特点各是什么?答:五、用横线画出文中比较好笑的地方,体会一下这些文字的背后蕴含着什么意味。答:六.熟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1. 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故事情节。答:2. 以“中举”为界,给课文分段。答:3作者从哪些方面将范进中举前后的状况进行对比,并从课文中找出依据。答:4. 有阅读经验的人往往善于从优秀作品中的描写中了解社会。作品中看似闲笔的地方,往 往大有深意。作者描写范进中举的疯态及前后不同境遇,我们对范进生活的社会有哪些 了解?答: 七、范进中举喜极发疯,在当时类似的状况并非仅有,课文中哪里透露这一社会状况?谈谈你对范进这一典型人物形象的认识。八、阅读第5、8、9三个自然段,回答问题。1.阅读第一段话,概括范进发疯的四个层次。( )( )-( )-( )2范进说“噫!好了!我中了!”的言外之意是什么?答:3批注是一种很实用的读书方法,可以写理解,谈感受,做评价。请从下面句子中任选一句进行批注。A见范进正在一个庙门口站着,散着头发,满脸污泥,鞋都跑掉了一只。B自己看时,把个巴掌仰着,再也弯不过来。我来批注( )句: 4.范进所说的“我这半日,昏昏沉沉,如在梦里一般”这句话与“是了。我也记得是中的第七名”这句话是否矛盾?揭示了范进怎样的性格?答:5.“说罢,哈哈大笑。众人都笑起来。”这里写了胡屠户和“众人”的“笑”,请你说说他们“笑”的内容一样吗?为什么?答:6.结合选文,从下面任选一个方面谈一谈本文的语言之美。(1)对比手法 (2)夸张手法 (3)侧面烘托 答:拓展提升一、读下面一段话,探究儒林外史的主题思想。 儒林外史中还有个人物叫周进,薛家集的老塾师,是个六十多岁的老童生,常受他人的轻蔑、侮辱。在他别无出路不得不与商人为伍之时,一见到贡院号板,便满腹委屈,当着众商人的面,撞头痛哭,遍地打滚,“直哭到口里吐出鲜血来”。听到几个商人要凑钱为他捐个监生,他就爬在地上磕头:“若得如此,便是重生父母,我周进变牛变马也要报效!”他与范进均是大半生穷途潦倒,受尽冷遇和歧视,最终爬了上去。而且一个喜疯,一个哭死,有异曲同工之妙。答: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人性的爱抚这是个不大的小镇。中午的街道寂寥无人。树叶都打着卷,暗淡而倦怠地耷拉着。偶尔有一阵风,也极微小极细弱,还未感觉到,就消逝在热气中了。店铺的男人不禁有些困乏,趴在柜台上打起盹儿来。朦胧中,他被一阵声音惊醒。靠门的地方,一个年轻人正向里边探头探脑地张望着。他正要问些什么,年轻人突然又退了出去。他警惕地四下打量了一下自己的铺面,发现并无异样。他正要继续打盹,年轻人又探头进来。“你要买点什么?”他不失时机地问。“我,我”年轻人有些慌乱,支支吾吾半天,也没说出什么来。他觉得事情有些蹊跷,就仔细打量起这个年轻人:除了满身的疲惫和蓬乱的头发外,穿戴还算整齐;最显眼的,是他背后的那把古琴,颜色红红的,像一簇火焰在燃烧。“你到底有什么事?”这次问话时,他故意让自己的语气变得耐心些。“我,我是个学生,要参加来年高考,考试之前,我想去市里师范学校找个老师辅导辅导”男人很机敏:“那你是问去市里的路吧?”“不,不,我不是我父亲老早就去世了,母亲养我已经很吃力了,我想,我想为您弹支曲子”年轻人似乎用尽了自己所有的力气和勇气。听了年轻人的一番话,男人这才明白了,刚要开口,突然帘子一撩,从里屋走出一个睡眼惺忪的女人。“出去,出去,你们这号人我见得多了,无非就是编个谎话骗钱,没门!”女人说话像连珠炮一样。男人似乎没有听到女人在说些什么,他起身把自己坐的凳子拿过来,轻轻地放下:“孩子,坐下来,弹一曲吧。”然后便静静地站立在一旁,欣赏而又专注地看着年轻人。乐声响起,偌大的店铺里,顿时像有一股清泉汩汩流淌,又似有一阵清风幽幽吹拂,时而低沉,时而绵长,营造出一种高雅曼妙的意境。 一曲终了,男人觉得他已明白了一切。就在他走向那个放着营业款的抽屉时,女人快步上前,一把按在抽屉上,又开始数落起来。男人有些不耐烦了:“我不相信他是个骗子,至少,他的琴声是纯洁的!”(11)几年后,一位在音乐上颇有造诣的老师,在大学课堂上为学生讲起了这个故事:“我在去那家店铺前,已经去了很多家,但都被轰了出来,冷眼、嘲笑甚至是谩骂,几乎使我丧失了继续求助的勇气。其实,不瞒大家那个中午我看到店铺里的男人睡着了,心里陡然升起了一种从未有过的邪念偷一笔钱,甚至我当时想,即使在这里不成功,我也要在下一个地方得到它。然而那个男人平和地接纳了我,他给了我钱,更重要的是,他那句至少他的琴声是纯洁的像一道耀眼的光芒,映照在我的心灵深处,荡涤着我内心的尘垢,把我从那个危险的边缘拉了回来。”(12)“是的,”他说。“一颗在困境中的心灵本已脆弱,但在人性这双大手的爱抚下,即将跌倒的生命又重新站了起来,因为没有一个灵魂自愿蒙尘。” (选文有删改)1开头的环境描写对后文的情节发展有什么作用?答:2第段中那位老师说他当时“心里陡然升起了一种从未有过的邪念”,前文的哪些具体描写可以看出他当时有过“邪念”?答:3文中两次描写店铺女主人的作用是以女主人的 反衬男主人的 。4根据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回答下面两个问题。(1)第段中写道“听了年轻人的一番话,男人这才明白了”,此时男人明白了什么?答:(2)第段中写道“一曲终了,男人觉得他已明白了一切”,此时男人又明白了什么?参考答案一、A “浑家”的“浑”读“hn”,“行事”的“行”读“hng”。二、1.妻子。2.家乡。 3. 很少。 4.恳求。 5.评功。 6.以为是。三、儒林外史 讽刺 吴敬梓 清四、学生能把握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即可。范进是一个热衷功名利禄、为功名而神魂颠倒的读书人,胡屠户是一个前倨后恭、嫌贫爱富、庸俗自私的人,张乡绅是一个趋炎附势、圆滑世故、善于拉拢权贵的封建官僚。五、文中有好多好笑的语句,如:“像你这尖嘴猴腮,也该撒抛尿自己照照!不三不四,就想天鹅屁吃!”“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我小老这一双眼睛,却是认得人的。想着先年,我小女在家里长到三十多岁,多少有钱的富户要和我结亲,我自己觉得女儿像有些福气的,毕竟要嫁与个老爷,今日果然不错”。 在笑的背后是作家对腐朽的科举制度以及深受其害的范进.胡屠户.张乡绅等人的丑恶形象的无情揭露和讽刺,抨击和鞭挞.憎恶和轻蔑,否定和唾弃,是作家愤世嫉俗的感情。六、1.主要情节是范进中举,作者着意描写范进中举前后的不同遭遇。中举前家境贫寒,地位低下;中举后家里一下子富有起来,地位也显赫起来。2. 第一部分(12):中举前贫困的生活和卑微的社会地位,以及他不顾一切参加乡试的情况。第二部分(312):中举后喜得发疯及社会地位发生了显著变化。3. 从四个方面进行对比:(1)家境,如“这十几年,不知猪油可曾吃过两三回哩!”“范进即将这银子交与浑家打开看,一封一封雪白的细丝锭子,即便包了两锭,叫胡屠户进来” (2)地位,如“被胡屠户一口啐在脸上,骂了个狗血喷头”“ 千恩万谢,低着头,笑迷迷的去了。” (3)别人的态度(典型:胡屠户;另有邻人),如“被胡屠户知道,又骂了一顿”“ 屠户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 (4)本人态度,如“岳父见教的是”“方才费老爹的心,拿了五千钱来。”4.(1) 封建科举制度使落第者贫困潦倒,使及第者飞黄腾达。(2) 科举制度毒化了整个社会,把一般人的灵魂扭曲得不成样子。(3) 封建官僚不仅享有巨大的特权,而且贪污腐败,读书人一旦爬上去,就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这便诱使读书人一心追求功名利。七、报录人在范进发疯后镇定的提出了解救方法,可见他见过类似的情形。这也便是范进形象的典型意义所在,从范进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一批“心艳功名富贵而媚人下人者”的儒生形象。八、1.昏厥疯跑跌倒疯走集上2.“我”终于中举了,就要有好日过了。3.A句:通过外貌描写,把范进的疯相写得穷形尽相,丑陋不堪,讽刺意味十分强烈。B句:这是一处精彩的细节描写,写出了胡屠户的滑稽可笑,形象地写出封建科举制度对一般人的毒害,寄予了作家对整个社会的嘲弄。意思对即可。4.通过看似矛盾的话,表现出范进此时对别的都“昏昏沉沉”记不得了,惟独“记得是中的第七名”,可见对他来说,“中举”是什么时候都忘不了的事,深刻地揭示了范进为追求功名利禄而神魂颠倒的可悲可笑之态。5.不一样。胡屠户的“笑”,对新中举的范进来说是谄媚的笑,对众人来说是炫耀的笑;“众人”的“笑”,一方面是随声附和,一方面是笑胡屠户的厚颜无耻。6.示例:(1)对比手法。对比手法主要用于描写胡屠户这个人物,鲜明的对比,使他的前倨后恭,欺贫爱富、趋炎附势、嗜钱如命、庸俗自私的典型市侩的性格跃然纸上。 (2)夸张手法。范进中举惊喜得发疯,运用了夸张的手法,但并不失真。“中举发疯”在当时虽不是普遍现象,却也“会有实情”的,因而是真实可信的。当时的读书人热衷“举业”,一旦功名到手就如痴如醉,惊喜若狂。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加以夸张的描写,具有辛辣的讽刺效果。(3)侧面烘托 ,如“众人慌乱,拉也拉不住”既形象展现范进疯狂丑态,又将各色人等的趋炎附势的心态展露无遗。拓展提升一、小说更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及其对读书人的腐蚀和毒害。表现作者对科举制度怀着深恶痛疾的态度,作家痛感科举制度已把读书人腐蚀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二、1为下文写店铺男人打盹,年轻人伺机行窃作铺垫。2(1)年轻人向里面探头探脑地张望,被人发现后又突然退了出去。 (2)当店主人正要继续打盹的时候,年轻人又探头进来。 、 (3)当店主人问他买什么的时候,年轻人有些慌乱,支支吾吾半天也没说出什么来。3刻薄(多疑冷漠) 友善(信任温和)4(1)年轻人的意思是说他家境贫困,无力求学,想通过给人弹琴来赚取学费。 (2)这个年轻人确实是一个学琴的孩子,而且琴技高超,他前面所说的话都是真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