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专题2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专题检测 人民版必修1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3074288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70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专题2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专题检测 人民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中历史 专题2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专题检测 人民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中历史 专题2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专题检测 人民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2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专题检测 人民版必修1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6临川高一检测)近代某条约规定:“因大英商船远路涉洋,往往有损坏须修补者,自应给予沿海一处,以便修船及存守所用物料。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常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这一规定()A直接体现英国发动战争的目的B破坏了中国的航运和贸易主权C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和完整D使中国开始沦为了半封建社会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自应给予沿海一处,以便修船及存守所用物料”“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常远据守主掌”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核心意思为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这一规定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和完整,故选C项。答案:C21840年的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历史进程发生了重大转变”,这主要是因为()A中国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打败B长期闭关锁国政策被打败C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严重破坏D专制君权受到强烈冲击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剧变表现的理解领悟能力。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严重破坏。答案:C3(2016山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下面所列是1840年至1901年间中国历史上的三项重大历史事件,以此为线索归纳出的历史主题应该是()A中华民族的奋起B西方列强的入侵C晚清政府的改革 D近代的民主革命解析:题干列举了列强侵华的三次战争和签订的三个不平等条约,反映了西方列强的入侵,故B项正确。中华民族的奋起表现在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等,排除A项;晚清政府的改革表现在洋务运动和清末新政等,排除C项;近代的民主革命表现在辛亥革命等,排除D项。答案:B4(2016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中日甲午战争后,中国某地区人民“鸣锣罢市”,发布檄文,反对割地议和。面对日军优势兵力的疯狂进攻,当地军民奋起反抗,与日军血战五个月。这一历史事件是()A黄海海战 B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C淞沪会战 D枣宜会战解析:根据材料中“中日甲午战争后”可判断不是黄海海战,故A项错误;甲午战争后,签订马关条约规定台湾岛及其附属岛屿割让绐日本,引发了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故B项正确;淞沪会战发生在1937年的日本侵华时期,故C项错误;枣宜会战发生在1940年的抗战时期,故D项错误。答案:B51895年台湾人民“鸣锣罢市”,发布檄文“愿人人战死而失台,绝不愿拱手而让台。”与这一局面的出现有关的条约是()A南京条约 B改订条约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解析:南京条约签订于1842年,与台湾无关,故A项错误;北京条约签订于1860年,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后,中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割让了辽东半岛、澎湖列岛和台湾,引发了台湾人民的反割台运动,故C项正确;辛丑条约签订于1901年,与台湾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C6光绪皇帝曾垂泪撰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并赐予邓世昌“壮节公”谥号。邓世昌英勇牺牲是在()A三元里抗英中 B黄海海战中C威海卫战役中 D反割台斗争中解析:在黄海海战中,“致远”号管带邓世昌与全舰官兵壮烈殉国,显示了强烈的爱国精神。答案:B7据史料记载,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杭州开为日本通商商埠,拱宸桥辟为日租界。主权沦丧,民族蒙耻。杭州商埠的开辟是根据()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C辛丑条约 D门户开放政策解析:由材料“1895年”“杭州”“商埠”等信息,可知材料反映了马关条约中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的内容。答案:B8义和团运动的一份揭帖提出:“还我江山还我权,刀山火海爷敢钻,哪怕皇上服了外,不杀洋人誓不完。”这说明义和团运动()A协同清军抗敌 B崇尚宗教迷信C排斥先进文明 D反对列强侵略解析:“还我江山还我权”“不杀洋人誓不完”等信息,反映了义和团运动以反帝爱国为目标,故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均与题干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及其基本内涵不符。答案:D9松花江上:“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整日价在关内流浪!”它所反映的历史信息是 ()A华中沦陷 B华北沦陷C东北沦陷 D华南沦陷解析:从材料中的“九一八”可知是日军发动侵略中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后不到半年时间,东北三省沦陷。答案:C10有一首歌的歌词是:“红日照遍了东方,自由之神在纵情歌唱,看吧,千山万壑铜墙铁壁,抗日的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气焰千万丈,听吧,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我们在太行山上,我们在太行山上”在太行山上的这支军队应是()A新四军 B八路军C义勇军 D抗日联军解析:1937年后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北方为八路军,南方为新四军。从“抗日”和“太行山”等关键词可以判断为八路军。答案:B11八路军、新四军东渡黄河,开赴抗日前线,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实际上是()A配合国民党正面战场 B收复失地C壮大人民革命力量 D开辟新的战场解析:洛川会议后,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敌后,广泛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把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前线。八路军、新四军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实质上是开辟了敌后新战场。答案:D121940年5月,国民党爱国将领张自忠在一次会战中与日寇奋战九昼夜,壮烈殉国,周恩来称他为“全国军人楷模”。这场会战是()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C徐州会战 D枣宜会战解析: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党爱国将领张自忠在枣宜会战中壮烈牺牲,成为全国军人的楷模。答案:D二、非选择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英国强行挑起争端的主要目的是要除去中国设在经商道路上的无数障碍。不应忘记,英国人到19世纪中叶几乎开始相信有一种在世界各地经商的神圣权力,并认为一些政府禁止自己的国家自由贸易是不合自然规律、应该受到谴责的。材料二按照南京条约,中国将香港岛割让给英国,并开放五个对外通商口岸广州、福州、宁波、厦门和上海。英国领事可以居留于这些港口,英国商人可以在此租借土地,用于居住和经商。中国还同意实行一种按照价值的5%固定下来的统一关税,若要变动这一关税,须经双方同意。这一条款剥夺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因而控制了中国的国家收入。此外,第二年缔结了一个补充条约,承认英国人在刑事案件方面的治外法权;条约还包括一项最惠国条款,保证英国人享有中国在将来准予其他国家享受的附加特权。以上材料均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材料一反映了英国怎样的经济政策?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什么?(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在中国获取的特权及其影响。(12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中“自由贸易”的信息得出英国的经济政策,结合工业革命后英国要打开中国市场分析根本原因。第(2)问根据材料二归纳其特权,并分别从对中国领土、经济、司法等方面分析其影响。答案:(1)政策:自由贸易政策。目的:打开中国大门,把中国变成其商品市场。(8分)(2)割让香港岛,成为侵略中国的支点;开放通商口岸,便利其对华商品输出;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治外法权,中国司法权遭到破坏;片面的最惠国待遇,便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侵略。(12分)14史料的搜集、甄别、阐释、运用是新课程下历史学习与研究的重要手段,我们要形成正确的史料观。下面是几则与南京大屠杀有关的材料,阅读后回答问题。材料一“在(南京)马群镇警戒的时候,我们听说俘虏们被分配给各个中队,每一中队两三百人,已自行处死。”“七千人的生命(俘虏)转眼之间就从地球上消失,这是个不争的事实。”日东史郎君日记材料二南京大屠杀的虚构出版后,日本右翼给予了高度评价,渡部升一在初版本的护封广告词中写道:“读了此书,如果今后有人仍然再提南京大屠杀,那就只能说他是煽动反日。”材料三下列三幅图片反映了日军在南京的暴行。材料四青岛的余美红老师在给学生讲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时,引用了她父亲讲给她的一个事例:“当时我7岁,你叔叔4岁,鬼子打南京时,人们四处逃难。你叔叔尚小,就和保姆留在家里看房子。 日军砸开咱家大门,保姆被杀,你叔叔右腿被打了一枪,昏死过去,侥幸捡了一条命。”(1)史料证据按照获取的途径和保存状态可以分为实物证据、文献证据和口传证据三类,请依此对上述材料进行分类。(6分)(2)材料一、二同样出自日本人,但对南京大屠杀一事为何有不同的论断?(8分)(3)若想证实余美红老师父亲的说法,上述材料中最有力的证据是哪则?除此之外还可通过哪些途径获取证据?(6分)解析:本题以日本侵华为主题,从不同侧面描述日本侵华战争对中国人民的伤害。第(1)问比较容易,可以直接归类。第(2)问是从两个日本人的不同态度入手,分析其不同态度的原因,要注意从不同的社会阶级、阶层出发,揭露右翼势力歪曲历史的险恶用心。第(3)问是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答案:(1)实物证据:材料三;文献证据:材料一、二;口传证据:材料四。(6分)(2)东史郎勇于面对侵略历史,敢于承担历史责任,如实描述历史,有着强烈的正义感;而渡部升一是日本右翼分子,极力为日本的侵略行径辩护,歪曲历史的真相。(8分)(3)答出材料一或者材料三并自圆其说即可;实地考察南京大屠杀纪念馆、考古发掘、查阅当事人所写的记录等。(6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