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37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3073456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37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37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37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庆中学20162017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三历史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 分数:100分 2016、11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每题2分,25小题,共50分)1.通典记载:汉武帝时“以(御史)中丞督司隶(校尉),司隶(校尉)督司直,司直督刺史”。到东汉初年,朝廷举行朝会时,司隶校尉可以与尚书令和御史中丞专席独坐。司隶校尉地位的变化说明 A中央监察机构更加完善 B中央放松了对地方的监察 C汉代官僚队伍廉洁高效 D专制皇权得到进一步加强2.元世祖诏立“中书省”总理全国军务,所谓“中书政本也,军国之务,大小由之”,不仅总管内外,而且也统辖六部,三省制变成名副其实的一省制。中央最高行政机构由三省向一省的转变 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辖 B.有效防止重大决策的失误 C.提高了行政效率 D.力图解决宰相专权的问题3.“旧设南北两会同馆,接待番夷使客。遇有各处贡夷到京,主客司员外郎、主事轮赴会同馆,点视方物,讥防出入。”从大明会典的这则记载可以窥见明朝的 A开放外交 B.朝贡贸易 C.特务制度 D.文化专制4. 唐代田令中规定:“诸买地者,不得过本制(一夫百亩)。虽居狭乡,亦听依宽制。若无文牒辄卖买,财没不追,地还本主。”此规定 A保护了农民的土地所有权 B有利于限制土地兼并 C防止了豪强占农民的土地 D防止了农民卖地逃税5. 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 A.经济严重衰退 B.土地政策调整 C.坊市制度崩溃 D.政府管理失控6. 明朝中后期,在江南地区出现了众多农民有目的的“迁业(改变原先从事的职业)”现象。据记载在江浙等地,大批劳动力由种田流人植棉、栽桑,纺纱织布,“尽逐绫绸之利”。农民“迁业”现象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农村经济结构变化 B自然经济丧失主导地位C.政府确立重商政策 D手工业演变成主流产业高三历史试题 第1页(共6页)7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此事反映了A. 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 B.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C.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 D.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8.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时 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 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 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9.据说,宋朝哲宗皇帝曾听程颐讲道并赐茶。皇帝当时折断了一截枝柳。程颐遽起谏曰:“方春万物生荣,不可无故摧折”,哲宗虽面露怒容,但只是“掷枝而走”。这表明A.两人哲学立场不同 B.宋哲宗善于纳谏 C.程颐具有人文精神 D.当时政治环境宽松10.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的风气表示不屑,认为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只有王羲之的书法才“尽善尽美”,于是连西州(今吐鲁番)幼童习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书帖。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的确立,是因为 A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批判 B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 C艺术水平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作用 D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11.古人写字用黄纸,写错了就用黄色的矿物颜料“雌黄”涂抹后重写。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书证篇有“以雌黄改宵为苜”的记载。后人把那些不问事实,妄论一番,轻易下结论的情况,称为“信口雌黄”“口中雌黄”。这一现象说明 A纸的应用带动了相关技术及文化发展 B古代科学与技术之间开始走向结合 C古人重视科学技术的传承与创新 D印刷术的发明促进了文化的传播12.古丝绸之路是一条文化之路、商贸之路、友谊之路。在中国西北地区的丝绸之路上发现大量古代的遗迹、遗物。下列遗物中,可能出现在汉代的是A葛布、曲辕犁 B玉米种子、水排 C绒类织物、罗马金币 D丝绸、定窑孩儿枕 13.古希腊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讲述的是,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取火种而遭到主神宙斯严厉惩罚的故事,剧中借普罗米修斯之口说:“说句老实话,我憎恨所有的神。”该剧深受雅典人的喜爱。这反映出当时雅典人 A宗教意识淡薄 B反对神灵崇拜C注重物质生活 D强调人的价值高三历史试题 第2页(共6页)14.1702年英国国王威廉二世去世,安妮女王继位,当时议会内部存在两个党派,安妮厌恶占多数席位的辉格党,于是解除了辉格党人的行政要职,代之以托利党人。这说明当时在英国A. 议会无权制裁国王 B. 君主立宪制尚未完善C. 内阁制已基本确立 D. 权利法案遭到破坏15.自1789年到2003年,美国总统共用了1484次常规否决,国会推翻的否决为106次,大约有7.5%的总统否决被国会推翻。这表明A.美国总统权力不断扩大 B.美国难以实现权力制衡C.政府遵循美国宪法原则 D.联邦总统维护选民利益16“义和团运动无疑比洋务派、改良派表现了更多的反侵略勇气,但破产小农和手工业者归复自然经济的强烈愿望又使他们的眼界无法越出所处的时代。”这句话表明了义和团运动的双重特征是 A. 爱国与保守 B.反帝与反封建C. “灭洋”与“扶清” D.正义与非正义17.“11月8日,国民党冯治安部张克侠、何基沣两位军长在徐州东北贾汪、台儿庄地区率部起义,我军迅即兵临徐州城下,切断黄百韬兵团与徐州的联系。”以上这位解放军战士的日记记载的战事是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18.1943年8月,国民党颁布抗战期间宣传名词正误表,把“亲日派”“长征时代”“争取民主”“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归为“谬误名词”,禁止刊载,这反映了国民党 A.努力缓和与其他党派的关系 B.竭力塑造战时政府的形象 C.与中共争夺抗战的领导权 D.力图维护一党专政的局面19.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援助欧洲复兴计划,并督促欧洲国家方面先拟定一项联合性质的计划,要求该计划急事不能得到所有欧洲国家的同意,也应征得一部分国家的同意,马歇尔计划体现出来的美国对欧洲政策 A. 有利于煤钢联营的建立 B. 促成了欧洲平等伙伴关系 C. 导致欧洲出现对峙 D. 成为德国分裂的根源20.“巴黎公社的诞生与法国当时的政治环境、法兰西国家的民族传统等方面是紧密联系的。”能够印证这一观点的是A.法国人民热爱民主自由 B.法国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C.法国工人对民主制失望 D.法国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21.国际信使报刊登了下面一幅漫画,此漫画基本反映了当前的国际形势,引起高三历史试题 第3页(共6页)了国际社会的普遍担忧。其担忧的理由主要是 A.俄欧推行贸易保护主义致世界经济复苏放缓B.美国在俄后院建反导系统会引爆世界新冷战C.美俄之间的核军备竞赛将使世界充满核恐怖D.北约和俄国争夺中东将致地区形势迅速恶化221975年3月,中国艺术团拟赴美巡回演出,美国国务院要求中方取消艺术团预备曲目中的台湾同胞我的骨肉兄弟,因为歌词里有“我们一定要解放台湾”,美方难以接受。中方坚持“宁可不去,也不能不唱”。这一现象说明了A美国反对一个中国原则 B“文革”左倾错误影响中国外交C美国违背了中美建交公报 D美国对外政策坚持霸权主义23.1958年7月,红旗杂志报道,“人民公社,政社合一,以供给制为主,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活集体化”。几个月后,原宣传的许多优越性开始走向反面。人民公社化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是A各阶层组合为一体与专业化分层相背离B公社忽视了农民的生存需求和发展需要C社会生活单一化与多样发展方向相背离D农民身份固定化与社会身份流动相背离24钱乘旦先生对世界史的定义有两种:一是“世界的历史(history of the world)”,这是一种“整体史”或“全球史”;二是各国历史的相加(history of all countries),事实上是一种组合起来的国别史。下面属于第二种定义的是 A用多元价值观研究各民族在人类历史中的作用 B物种疾病的传播与交流C双城记把世界分成“光明之城”和“黑暗之城” D近代前期以白银为媒介的世界市场的孕育高三历史试题 第4页(共6页)25(2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以徽商为代表的富商大贾贿赂官府关卡,广结政界要人,宴请送礼,也包括主动被动地“捐帑”、“报效”。其费占其利润比例,有人估计约不低于40%。他们或以捐纳的方式,谋一“功名”虚衔以求保护,更将希望寄托于子孙后裔“光宗耀祖”,投资科举,以摆脱“贱籍”。徽商除了在其家乡广建县学私塾、宗庙祠堂、助学恤贫外,经商之地也“乐助公益”,尤以救灾恤贫、修桥铺路、助建书院寺庙等最为突出。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材料二 商人和王权终于走到一起,商人在金钱上支持国王,国王在政治上确认商人的地位,在英国、法国、德国,富有的商人作为市民的代表出席了国会。不仅在政治上,在思想观念方面也发生了变化。在庄园经济时代,基督教卑视财富,而在货币经济时代,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宣扬:人是尘世的上帝,财富是国家富强的基础。与庄园不同,城市国家的财富,来自商业的利润。所以商人有着崇高的地位,尤其把海外经商看成是人们具有崇高身份的象征。 张椿年海洋文明与中世纪西欧社会转型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徽商财富流向的主要特点。(8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与西欧商人的主要差异,分析造成差异的根源。(14分)(3)综上所述,概述商人群体对近代社会转型作用的认识。(3分)26(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日本学者宫崎市定在东洋近代史说:“中国宋代实现了社会经济的跃进,都市的发达,知识的普及,与欧洲文艺复兴现象比较,应该理解为并行和等值的发展,因而宋代是十足的东方的文艺复兴时代”。中国现代历史学家钱穆在国史大纲中认为“宋代对外之积弱不振、宋室内部之积贫难疗。”评析材料中有关宋代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多角度充分论证,逻辑严密,表述清楚。)高三历史试题 第5页(共6页)27.(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清末书院的改革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整顿、改良旧书院:主张裁减旧的诗文词章之学,在保证传统的经史之学的基础上,“兼习算学,凡天文、地舆、农务、兵事,与夫一切有用之学,统归格致之中,分门探索,务臻其奥”。(二)另建新型书院:如上海格致书院,聘请西方学者教授格致之学(即自然科学技术),后分为矿务、电务、测绘、工程、汽机、制造六学,学生可任取某学,逐次讲习。(三)将旧书院改造为新式学堂:始于1896年刑部侍郎李端菜在请推广学校折中建议:“令每省每县各改其一院,推广功课,变通章程,以为学堂。”然后再逐渐推广。于1901年8月下令将各地所有书院一律改为学堂。至此,延续千年之久的中国古代书院即告结束,以后虽仍有以书院命名的,但已是属于新教育范畴了。摘编自中国教育史网络课程(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书院教育的新变化。(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书院教育的影响。(6分)大庆中学20162017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三历史答案选择题:DCBBB AACDC ACDBC ABDAD BDBC非选择题:25、(1)特点:大量财富投向非生产领;官场消费;科举消费;买田置地;公益消费(建祠、助学、济贫等);没有将大量商业利润用来扩大再生产。(任意四点得8分)(2)差异:中国:经商致富依靠权钱交易,权力支撑;商人缙绅化;商业资本封建化;消费畸形。(任意三点得6分) 西欧:商人与王权相互依赖;参与国家管理,政治和社会地位高(任意二点得4分) 根源:中国以自然经济为主导;西欧以商品经济为主导(4分)(3)认识:商人群体受制于社会体制和价值观念,在社会转型中所起作用存在一定的差异性(3分,其它言之有理也可得分)26、(12分)观点一:宋代是十足的“东方的文艺复兴时代”。(2分)经济方面:商品经济发达,城市商业活动的时间与空间被打破,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商业市镇发展。(6分)思想文化方面:儒学复兴,理学兴盛,文学艺术朝世俗化、平民化方向发展;(2分)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的发明应用最终完成,古代科技发展达到顶峰。(2分)观点二:宋代是积贫积弱的朝代。(2分)宋代民族政权并立,辽、西夏、金威胁着两宋安全,宋初由于过分集中军权导致军队战斗力不强,对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不断失利,两宋政府通过签订屈辱和约换取边境安宁;(5分)宋代虽然经济繁荣,但宋初的制度革新导致了“冗官、冗兵、冗费”的局面,财政入不敷出,民富国不强;虽经王安石变法也未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5分)27.(15分)(1)新变化:由新旧书院并存到一律改为新式学堂;新书院聘请西方学者,中西兼学;教学面向现实,以培养新式人才为目标;分门教学,学生可自由选择课程。(9分,任答三点言之有理亦可)(2)影响:冲击了封建守旧思想;有利于传播西方先进文化;有利于培养实用性新式人才;推动了教育的近代化等。(6分,任答三点言之有理亦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