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单元 1《新闻两篇》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3071098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单元 1《新闻两篇》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单元 1《新闻两篇》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单元 1《新闻两篇》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闻两篇【教学目标】 1. 了解新闻的特点,把握新闻的主要内容。 2. 品读文中生动、准确、精辟的语言。 3. 认识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并从中获得有益启示。【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请你讲述自己了解的有关渡江作战的历史背景。2. 如果让时空倒流,把历史的镜头定格在解放战争中的渡江战役,人类战争史上的空前奇观便又在我们眼前重现。浩浩长江的千里江面上,万船齐发,人民解放军的百万雄师在弹火纷飞中,奋勇挺进,冲破敌阵,横渡长江。那冲杀的场面,那搏击的气势,恢弘如诗,壮美若虹,只要一想起它,无论是革命先辈还是我们这些后来人,无不感到壮怀激烈,豪情倍增。今天,就让我们学习当年渡江战役的最高统帅毛泽东主席亲笔撰写的一则新闻,一起重温那段令人难忘的历史。二、前提测评1. 检查预习学案的完成情况。2. 检查学生收集的作者、作品情况。(1)作者简介毛泽东(1893一1976),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国家主席,中国人民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他的讲话稿收在毛泽东选集(共五卷)里,他撰写的新闻消息,收在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里。(2)背景资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1947年7月到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全国范围内转入战略进攻1948年秋天开始的三大战役,给国民党反动派以致命的打击国民党反动派大搞“和平”阴谋20日南京国民党政府拒绝在和平协议上签字,谈判破裂4月21日,毛泽东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21日清晨,人民解放军即执行最高统帅的进军令,发动了渡江战役23日晚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宣告国民党反动派政权的覆灭。中原我军解放南阳这一则新闻发于1948年11月5日,辽沈战役已胜利结束,电文说:“杜聿明则刚从徐州飞到东北,一战惨败,又逃到了葫芦岛”,即指蒋军在辽沈战役中的失败淮海战役是1948年11月6日发起的,这则新闻发电之日正是淮海战役前夜。3. 检查字词和课文诵读情况。 三、新闻的有关知识新闻文称消息,通常分为动态新闻、综合新闻、典型报道和新闻述评四类其中动态新闻是报纸、广播最常用的一种它报道的是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新成就。新闻在结构上,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前三者是主要部分标题一般包括引题、正题、副题;导语,一般指“电头”后的第一句或第一段文字,用来提示消息的重要事实,使读者一目了然;主体,随导语之后,是消息的主干,是集中叙述事件、阐发问题和表明观点的中心部分,是全篇新闻的关键所在;背景,是事物的历史状况或存在的环境、条件,常插在主体部分,也插在“导语”或“结语”之中;结语,一般指消息的最后一句或一段话,是消息的结尾。新闻的特点:立场、观点鲜明,内容真实、具体,反应迅速,语言简明准确。新闻的写法:主要是叙述,有时兼有议论、描写。四、学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一)速读课文,了解内容、层次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本文通过全面报道震惊中外的渡江战役的概况,赞扬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司令部和各路军指挥部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指挥才能,表现了全党全军团结一心、同仇敌忾、所向无敌的大无畏革命精神。2.在文中圈点标记出记叙的六要素。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内容提要电头: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及时准确导语:至概述事件主体:至渡江战况3.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 找出本文的导语和主体,说说导语从哪几个方面概括了全文?导语: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主体:二十日夜起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导语从三方面总领全文:渡江作战兵力;战线及渡江区域;战况。5. 主体部分可分为哪几个层次?它们是怎样衔接在一起的?第1层:二十日夜起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第2层: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不起丝毫作用。第3层:汤恩伯认为南京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二)细读课文,研讨分析1. 请找出文章的议论句,说说它的表达效果如何?议论句:“此种情况都很泄气”。表达效果:分析了敌溃我胜的原因,突出了文章中心。2. 齐读课文后,比较下列每组中的两个句子,看看哪句好,好在哪里?A. 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越过安庆、芜湖线,到达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共渡过三十万人。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句好。“突破”表明有敌军防守,我军歼灭守敌,冲破敌阵。“越过”表现不出经过战斗。“渡至”比“到达”含义丰富,有横渡与到达之意,简洁有力。“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时间明确,含渡江迅疾,作战顺利之意。B. 结果就在二十日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句好。“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有嘲讽意味,嘲讽汤恩伯过高估计东面防线的巩固性,过低估计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力,倘说“结果就在二十一日那天”,毫无感情色彩,且与上一句“二十一日”重复。3对话文本(1)如何把握这篇新闻的各种要素?例:“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人物:中路军30万人时间:二十日夜起二十四小时内地点?安庆、芜湖线原因?要渡江经过:突破安庆、芜湖线结果?渡过三十万人,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2)为什么按中、西、东的顺序叙述?西路军与东路军是同时发起渡江作战的,为什么先说西路军,再说东路军?分述三路战况,为什么又能一气呵成?中路军首先发起渡江作战,所以先说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敌军抵抗甚为微弱,而东线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所以西路接着中路说,合在一起,可以议一议最后说东路激战,文势也涌起高潮。这篇新闻,主体三个层次的衔接,可以悟出全文一气呵成的道理中路和西路,都从时间说起,中路一层开头是“二十日夜起”,西路一层开头是“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这样并列,层次分明,又紧相衔接说了西路战况之后,又合起来有所议论,议论最后一句是“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话题从“西面”转向“东面”,很巧妙很自然地过渡到了下一层可见,作者是很注意一层与一层之间的衔接的,所以全文流转顺畅,一气呵成。(3)作者遣词造句是怎样做到准确精练,铿锵有力的?区别词义,“冲破”与“突破”:“冲破敌阵”,侧重于面,范围大;“突破安庆、芜湖线”,“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侧重于点,范围小。说明程度,“较为”:“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较为”准确表明了与前述两路军的比较结果,与防线“巩固”相呼应“很”,(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很”准确地揭示了汤恩伯骄傲自负的心理。解释交代“不含”,“西起九江(不含)”,注明“不含”,使语言表达的意义明确。语言的精练、铿锵“至发电时止”如果写成“到发电文的时候为止”,“现已占领”如果说成“现在已经占领”,语言表达就拖沓、松散了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能用单音节的词不用双音节词用军事术语更果断有力二是适当采用文言词。这篇新闻富有文气例如,“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但是说到国民党官兵的情绪,又非常口语化,“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或雅或俗,各得其妙。(4)本文写法上有什么特点?依时叙事按时间顺序安排内容大而不乱,多而不杂。详略得当东路军的战况写得比较详细突出在报道我军进展时,和中西两路军有几处不同,一是较具体地写了战斗情况;二是更详尽地写了战果。叙议结合在报道中路军进展情况后,插入议论,指出我军取得胜利的原因,一是我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二是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议论既交代了我军取胜、敌军失败的政治上和军事上的原因,更重要的是使读者进一步了解了整个国民党反动派政权必然覆灭的命运,从而深化了报道的主题。去粗取精渡江战役应报道的内容本来很多,作者却仅仅选择了最能表现这场战役基本情况和最突出中心的我三路大军渡江作战的时间、地点、人数、战绩以及胜利原因,余则不及这固然是“新闻”体裁的特殊需要,但也体现了作者善于撮要记事的功力。五、学习中原我军解放南阳1试归纳文章主题。这则新闻,由南阳解放说到一年多以来中原地区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告知广大军民,我军完全掌握了全国战场上的主动权,蒋介石全军败局已定,极大地鼓舞了解放区军民乘胜前进的斗志。2这则新闻的结构是怎样的?标题: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导语:第一层;背景:第二、三层;主体:第四、五层3对话文本(1)用划分层次的方法,把握全文内容。第一层,是导语,概述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指出南阳守敌弃城南逃的背景、时间。第二层,是背景资料,用两则史料说明南阳自古以来在军事上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第三层,回顾过去一年蒋介石从重视南阳到放弃南阳的变化,指出蒋军全局溃败的背景。第四层,由河南全省基本解放进而回顾一年多来南线人民解放军取得的伟大胜利。成绩主要有三项第一,恢复和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创立了七个军区,极大地扩大了老根据地第二,歼灭了大量的国民党正规部队,发展了我党武装力量第三,纠正了“左”的策略,采取了正确的策略,孤立了敌人,巩固了根据地。第五层,预言南阳逃敌王凌云前途黑暗(动态分析,还不是新闻事实)。(2)把握新闻要素。人物:中原我军。时间:1948年11月4日下午。地点:南阳。事件发生的原因:蒋军因全局败坏,被迫将整个南部战线近百个师的兵力集中于以徐州为中心和以汉口为中心的两个地区在我强大的野战军和地方军配合打击之下,困守南阳的蒋军,不得不弃城南逃。经过与结果:自去年7月,南阳人民解放军开始向敌后进军,大量歼敌,扩大并巩固了根据地,壮大了人民武装,彻底孤立了敌人,南阳守敌王凌云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从此河南全境除若干据点外,全部为我解放。(3)这一则新闻,为什么不仅报道解放南阳的消息,而且概述一年多来南线人民解放军的战绩?南阳解放,是南线人民解放军一年多来取得伟大胜利的必然结果,所以南阳解放之日正是总结一年多来伟大胜利的最好时机另一方面,总结一年多来的战绩,也可以说明蒋军为什么弃城南逃在结构上,为新闻报道提供了背景资料。六、拓展延伸沈阳因燃气泄漏引发的大火被扑灭事故系违规操作引起据新华社沈阳4月6日电 (记者徐扬)沈阳市和平区南湖桥东南角6日早8时许由燃气泄漏引发的大火,在当日10时20分被扑灭,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事发地点毗邻东北大学北门。据沈阳市有关部门介绍,事故是由于辽宁省建筑设计研究院下属的一施工单位在桥面作业时违规操作造成燃气管道破裂的。目前,燃气抢修正在进行当中。(人民日报07年4月7日)1. 新闻的电头是: 。新闻的导语是: 。2. 文中红色文字“8时许”中的“许”能否删去,为什么?不能。“许”有“左右”之意,说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并非在8时整,体现了新闻语言的准确性,删去反而不合实际。3. 你认为从这个事件中应吸取怎样的教训?提示:无论做任何事情,都应该严格按操作规程去做;看似小错误,有时后果会非常严重;加强施工管理是何其重要(言之成理即可)七、达标检测八、作业运用所学的有关新闻知识,写一则新闻,报道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新鲜事,300字左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