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37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3070970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37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37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37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明一中20162017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文科历史试题(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第I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1.世界文明史中指出:“中国古代哲学家们在晚周时期大动乱的形势下,力图提出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原则”。文中的“原则”不包括 A“爱人者,人恒爱之” B“兼爱、非攻” C“春秋大一统” D“无为而治”2. 韩非认为,君臣关系是利害矛盾。君主用官爵来换取人臣的死力,臣下为达到富贵目的,必然用死力来换取君主的官爵;君主计算臣所出力量的大小,臣也计算君主所出爵禄的高低,君臣之间犹如买卖关系。这反映了A宗法血缘选官制度渐趋瓦解B儒家伦理确立正统思想地位C法家思想成为当时社会潮流D君臣关系演变促进社会变革3.齐民要术自序:“盖神农为耒耜,以利天下。尧命四子,敬授民时。舜命后稷,食为政首。殷周之盛。诗书所述,要在安民,富而教之。”这段话主要强调A农业技术的重要性 B改进生产工具的意义C历法与农业的关系 D儒家对农业的重视4.据史记载:一日,魏太子下车,向一位新贵宫廷文士田子方致意,竟未得到回礼。太子问:“究竟富贵者还是贫贱者应当骄傲?”田子方答:“贫贱者。”并解释,他随时都能在别国宫廷上被派上用场。这反映了A士人为诸侯国所重用 B士人轻视功名利禄C诸侯国内部等级森严 D忠君思想已经形成5.礼记多数篇章是孔子弟子的作品,其中写道:“君天下曰天子。”董仲舒在春秋繁露顺命中写道:“皇天佑而子之,号称天子。”以上两种对“天子”的说法A都具有浓厚的君主专制主义的色彩 B、都反映了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C、都体现了天子受命于天的思想 D、都反映了君主是最高统治者的思想6.在古代史籍中也有许多对于“霾”的记载,认为“霾”是天降异象,是上天给世人的警示,意味着皇帝施政不善,此时就该三省其身。这最有可能是依据下列哪一选项做出的判断 A霾是灾难的象征 B君权神授 C自然规律 D天人感应7.秦汉以来儒家思想不断发展。下列属于吸收外来文化因素、阐释儒家思想的著作是春秋繁露 四书章句集注 儒林外史 孔子改制考A B C D8.有网友发表帖子讨论科举制时说:“自秦以来,科举兴于世,始以八股为试,学子彻夜秉读。然科举追求功禄,令学子神经麻木,岂真学识耶?”对该帖最恰当的评价是A. 对科举制的评价是完全正确的 B仅从追求功禄评价科举制是片面的C关于科举制的史实和评价都有问题D关于科举制和八股取士产生的时间都有错误9.冯天瑜所著的中华文化史对董仲舒学说的评价有这样一段描述,“董仲舒学说的消极影响也是严重的我们民族性格中的封闭自我,盲目自足,因循守旧,不思进取等等劣根性,都与之直接相关。”以下哪一学说对上述的影响最大 A. “大一统” 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 “三纲五常” D. “天人感应”10. “四书五经”作为儒家经典的合称,最早出现于 A. 春秋战国时期 B.两汉时期 C. 宋元时期 D. 明清时期11.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指出:“理学并不仅仅是对前秦和两汉儒学的继承和发展。它部分是对传统的重新发展,部分是全新的创造。”“全新的创造”是指 A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了新儒学 B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使儒学发展形成新的理论体系 C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并且凸显人性的尊严 D强化了儒家纲常伦理道德并借此维护封建专制统治12.下图是根据汪盼玲中国婚姻史中统计的历代节妇烈女人数绘制的柱状图。该图呈现的发展趋势,深刻表明A历代统治者都重视妇女的贞节教育B两汉以前受儒家传统思想的影响较小C中国的传统主流思想逐渐趋于保守D宋明理学对中华民族性格的积极塑造13.朱熹在白鹿洞书院揭示中说:“熹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也。”材料反映了朱熹的教育观念是A教育的功能是使人成为圣贤 B反对追求功名利禄C强调教育的目的是完善道德 D格物以致义理真谛14. 顾炎武认为,“王学末流背离孔门为学宗旨,不习六艺,不综当代之务,而专心于内,已非儒学之正宗。”从中不能得出的结论是A顾炎武批判“心学”的空谈 B顾炎武主张“经世致用”的学风C顾炎武批判“心学”对儒学正宗的背弃 D顾炎武主张废除儒学的正统地位15.有人这样评论当时的政治制度:如果宰相制尚未废除,宰相就会用古代圣人贤君的德行来劝谏君主,君主就不会肆无忌惮。据此可知,他主张 A限制君权 B削弱相权 C实行君主立宪制 D废除三省六部制16.公元751年,唐朝军队在中亚败于阿拉伯军队,被俘往阿拉伯的士兵中有不少技术工匠,这次战役客观上促成了中阿之间一次技术转移。这时中国传入阿拉伯的技术应该是A造纸术 B活字印刷术 C指南针 D火药与火器17.“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细绢)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渔网以为纸。”(后汉书蔡伦传)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据材料能得出“蔡伦是造纸术的发明者”这一结论B材料说明文字记载是我们得出历史结论的首要依据C对原料的选择和降低造纸的成本没有关系 D人们的需求是科技进步的原因之一18.欧阳修上疏说:“京城近有雕印文集二十卷,名为宋文者,多是当今议论时政之言 详其语言,不可流布,而雕印之人,不知事体,窃恐流布渐广,传之虏中,大于朝廷不便(请)今后如有不经官司详令,妄行雕印文集,并不得货卖。”这反映了A宋代活字印刷开始普及 B书籍出版业受到政府的有效管理C北宋与契丹间关系紧张 D文化传播方式变化影响政府管理19. 右图是1930年在甘肃北部居延汉代烽燧遗址中出土的汉代木简。它记录了这座烽燧所拥有的兵器及其他驻屯军用品的数目,其中有东汉和帝“永元”的纪年。对上述信息的认识正确的是A活字印刷术起源于木简刻字B为便于流传,弃纸而用木简C木简上的文字应该是小篆D木简仍是重要的书写载体20.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表中史实与推论之间的逻辑关系正确的是选项 史实 推论 A 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纸取代简牍成为当时最主要的书写材料 B 葛洪抱朴子仙药中已经提到“火药” 火药发明于东晋时期 C 清明上河图描绘大量商人、商船、店铺画面 北宋东京是繁华的商业都市 D 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中记载“花机图” 近代科技在明代取得突破性进展 21. 书法是体现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以下对两幅书法作品的鉴赏较贴切的是 图一 图二A图1是草书作品,“线条流畅,任情纵性”B图1是行书作品,“既工整又活泼”C图2是隶书作品,“笔意秀劲,韵致超逸”D图2是楷书作品,“飞洒活泼,富于图案美”22.“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京剧艺术中人物的脸谱A真实再现了客观历史 B固化了大众的历史认知C正确评断了历史人物 D提升了历史人物的价值23.“水涌山叠,年少周郎何处也?不觉的灰飞烟灭,可怜黄盖转伤嗟。破曹的樯橹一时绝,鏖兵的江水犹然热,好教我情惨切!二十年流不尽的英雄血!”这一段文字最有可能出自下列哪一本书?A宋词三百首 B诗经小雅C二京赋 D元曲赏析24. 法国历史学家布罗代尔说:“一种文明的历史,就是对古代材料中那些对今天仍然行之有效的东西的探索。它有待解决的问题不在于要告诉人们关于希腊文明或中世纪中国我们所知的一切而是要告诉人们在西欧或现代中国以前的时代与今天仍旧相关的东西。”在这里,布罗代尔强调的是:A注重探究事实真相 B关注古今之间联系C努力发现全新材料 D重视最新史学观点第卷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25题12分,26题15分,27题13分,28题12分,请注意分项列点按题号作答在答题卡上。)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孟子中记载了孟子与其学生关于法律问题的讨论。学生问:“舜做天子后,假如其父杀人,舜的法官该怎么办呢?”孟子回答:“抓起来就行了。”学生又问:“难道舜不阻止法官吗?”孟子说:“舜怎么能阻止呢?法官是按职责办事。”学生问:“那舜又该怎么办呢?”孟子说:“舜应当放弃天子之位,毫不顾惜。然后偷偷也背上父亲逃到海边住下,一辈子都很快乐,把曾经做过天子的事情忘掉。”据孟子材料二 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雅典陪审法庭以亵渎神明与蛊惑青年的罪名判处死刑。他与他的弟子们都认为判决不公。当弟子们安排苏格拉底逃走时,他却认为,虽然逃走是一种正义,但审判过程符合雅典法律程序,遵守合法的判决也是正义的要求,而且是更大的正义,因为如果拒服从判决,就等于践踏法律,倘若人人都以自己认为的正义为借口而任意践踏法律,社会秩序将混乱不堪,城邦将无法存在。最终他选择在弟子面前饮下毒药,从容赴死。摘编自(古希腊)柏拉图苏格拉底的申辩(1)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孟子和苏拉拉底的法制观念。(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种法制观念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共同的历史价值。(6分)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的世界纪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类别数学天文历法气象地 学化学农学机械水利轻工兵器项数2225259257788材料二 英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在其著作中国发明和发现的国度一书中,对古代中国与世界发明进行了统计,如下表:年 代科技发明(件)中 国世界其他国家件百分比件百分比公元1400年452862%1738%公元4011000年453271%1329%公元10011500年673857%2943%公元15011840年472194%45396%材料三农业的产生,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奠定了坚实基础。我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古代中国以农立国,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精耕细作是我国传统农业经济的一个基本特征。14世纪后,西方工商业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不断得到成长与发展随着文艺复兴的深入发展,人们对自然界各种现象的认识也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面向世界,注重实践的精神,激励人们以科学的态度和全新的思想方式探索和解释自然现象。生产经验的积累,技术能力的提高,也为科学研究创造了条件。近代自然科学兴起。材料四中国发明了指南针、印刷术和火药这些重要的东西,外国今日知道利用它,所以他们能够有今日的强盛由此可见中国古时不是没有能力的,因为后来失了那种能力,所以我们民族的地位也逐渐退化。现在要恢复固有的地位,便先要把我们固有的能力一齐都恢复起来。 孙中山选集请回答:(1)据材料一,中国古代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主要分布在哪些领域?为什么会有这一特点?(4分)(2)认真分析材料二中古代中国与世界发明统计表,说明中国古代科技在世界科技史上的地位有何变化,并据材料三简要说明其原因(6分)(3)请用史实说明材料四中孙中山说的“外国今日知道利用它(四大发明),所以他们能够有今日的强盛”这一问题。(2分)(4)材料四中孙中山对“我们民族的地位也逐渐退化”的原因分析是否正确?为什么?(3分)27.有学者认为:宋代不仅对后世有深远影响,而且具有其特殊的认识价值。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北宋)中央政府继续刻印图书,除国子监承刻之外,其它政府部门和地方官署都刻书、印书,全面开展了政府刻书事业刻书内容范围更加扩大,不仅刻印儒家经典著作,又遍刻正史、医书、诸子、算书、字书、类书和名家诗文,政府还编印了四部大型类书以及佛、道藏经典。私人刻书以文集最多,坊间刻书则以售卖营利为主,除了刻印经文以外,又另刻有字书、小学等民间所需用及士子应举所需要的读物,品类丰富繁多。张树栋中华印刷通史材料二北宋兴起的新儒学讲究由心而发,格物致知,在文学艺术和社会生活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苏轼认为:“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缺)一,不为成书也”,强调书法的精神气度,他还认为,“我书意造本无法,自出新意,不践古人”。北宋宫廷画院曾出过一道考题:“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获得第一名的却画着船夫躺在船尾,独自吹着笛子。画家要表达题中的“无”,是“非无舟人,只无行人”。材料三 朱熹生活的南宋时代,整个社会统治阶级鲜廉寡耻,生活奢侈无度。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之说。天理是公道和良知。朱熹区分了“欲”和“人欲”。欲是正常的,饥而欲食,渴而欲饮,这是正常的欲。朱熹要灭的是“人欲”,又叫“物欲”朱熹认为当时国之大患根在君王心术已受蒙蔽。应该根据大学之教,以正心诚意作为治国平天下的根本。针对当时朝野上下普遍信奉佛教禅宗思想,他提出了“格物致知”之旨,即要求人要“推究事物的原理,以获得知识”。洪映萱另一种声音对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等理学观念的反思(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宋代印刷业发展的因素。(6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新儒学的产生对宋代文人书法、绘画的影响。(4分)(3)据材料三,概括理学思想的进步之处。(3分)28.有研究者在论述“明朝妇女婚姻观的两重性”时,引用过下列材料:材料一 凡民间寡妇,三十以前夫亡守志(不改嫁)者,五十以后不改节(节操)者,旌表门闾(表彰其家族),除免本家差役。明会典材料二 正史中各代烈女数字:唐书54人;宋史55人;元史l87人;明史“不下万余人”。据祝瑞开:中国婚姻家庭史材料三 女子周胜仙与男子范二郎相遇,“四目相视,具各有情”,二人通过巧妙的自我介绍,订下终身。 据明中后期小说醒世恒言材料四 孟玉楼丧夫后要改嫁,亲戚及乡邻都赞同,“少女嫩妇的,你拦着不教他嫁人,留着他做什么?”据明中后期小说金瓶梅请回答:(1)该研究者认为,明朝妇女的婚姻观存在两重性,即保守性与自主性。他可能使用上述哪些材料来分别证明?(4分) (2)结合明朝中后期的经济、文化状况,你认为,该研究者提出的明朝妇女婚姻自主性出现的原因是什么?(4分)(3)上述材料分别来自官方文献、学者著作和小说,你对该研究者利用这些材料进行研究有何看法?(4分)三明一中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月考高二文科历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1-5 CADAD 6-10 DBCCC 11-15 BCCDA 16-20 ADDDC 21-24 BBDB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25题12分,26题15分,27题13分,28题12分,请注意分项列点按题号作答在答题卡上。)25.(1)孟子:治国需要法制;权力不能干预执法;当法律与人伦冲突时,维护人伦。(3分)苏格拉底:守法是正义行为;法制关乎城邦存亡;法律至上,严格守法。(3分)(2)社会背景:战国时期,各国变法图强,法律的权威地位逐渐确立;宗法观念的影响;儒家伦理思想的影响。(2分)古希腊工商业相对繁荣;城邦民主政治高度发达;各种社会思潮活跃;法律作用突出。(2分)历史价值:他们的法制观念分别对中国和西方法制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的宝贵遗产。(2分)26.(1)主要在数学、天文学、地学、农学等领域。(2分)古代中国是一个以自然经济为主的封建国家,历代统治者重视农业,因而与农业生产相关的科学技术得到发展。(2分)(2)地位:明清(1500年)以前,中国科技成就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明清时期(1501-1840年),中国科技成就远远落后于西方。(2分)原因在于发达的农耕文明催生了高度发达的传统科技;而14、15世纪以后,欧洲资本主义兴起,近代科学逐渐兴起。(4分)(3)中国的四大发明使得欧洲实现了由古代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2分)(4)不正确。中国落后的根本原因在于封建制度的腐朽,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制约了中国的进步,使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方(3分)27.(1)因素:政府的重视;印刷术的发展(或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三教合一潮流发展,理学兴起;教育的发展及科举考试的影响。(6分,任答三点即可)(2)影响:理学的兴起使文人更加注意内心的修养,反映在书法上强调精神气度,(2分)绘画上更加注重意境。(2分)(3)进步:具有忧患意识,关注国家政治;崇尚道德,强调道德对社会的重要性;主张格物致知,具有务实倾向。(3分)28. (1)材料一和材料二证明明朝妇女婚姻观的保守性;材料三和材料四证明明朝妇女婚姻观的自主性。 (4分)(2)明中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使人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了变化;明中后期、出现了反礼教的思想,鼓舞了明朝妇女追求婚姻自主。(4分)(3)(考生可从材料本身的可靠性或对材料的使用等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如:小说是文学作品,作为史料使用,必须慎重。(或:小说是现实的反映,可以作为史料使用。)材料三、四的现象是个案,而且出现在明中后期,不足以说明整个明朝妇女婚姻观的自主性。(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