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9月月考试题 (4)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3070232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历史9月月考试题 (4)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一历史9月月考试题 (4)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一历史9月月考试题 (4)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南涧民中20162017学年秋季学期9月月考高一历史试题班级 姓名 学号 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注:所有题目在答题卡上做答第卷 选择题 (共25题,50分)本卷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王朝,不曾设置丞相的是( ) A.清 B.明 C.汉 D.秦2.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材料表明他主张( )A.发挥宰相等大臣的议政权B.君权与相权相互制衡C.中央权力重心应当下移D.君主不应实现专制统治3.下列各组史实中,能够体现中央政府尊重少数民族文化、“因俗而治”的是( )唐朝在厥故地设立都督府 明朝在西南实施“改土归流” 明朝在西藏建立僧官制度 清康熙帝平定“三藩之乱”A. B. C. D.4.西周实行的宗法制在秦汉以后仍有重大影响,其主要表现是( )A.嫡长子继承制 B.反复出现的分封制 C.三纲五常的伦理观 D.传统的宗族观念5.明朝“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六部所掌握的主要是( )A.决策 B.行政 C.监察 D.司法 6.古人在分析姓氏起源时说:“氏于国,则齐鲁秦吴氏于字,则孟孙叔孙;氏于居,则东门北郭。”由此推论,司马、司徒等姓氏应源自( )A.官名 B.爵位 C.谥号 D.行业7.中央和地方关系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问题。下列措施中属于通过经济手段防止地方割据的是( )A.颁布附益之法 B.设置转运使C.推行募兵制度 D.实施行省制度8.关于明代内阁,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明太祖罢除丞相职位,正式设内阁制 B.内阁成员的权势和地位有过提高C.内阁正式成为统率六部百司的机构 D.司礼监最终取代了内阁9.“九鼎既成,迁于三国。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其中所说的“九鼎”之所以被广泛重视并在夏商周流转,主要因为它是( )A.反映民心民意的凭据B.国王祭祀的重要礼器C.青铜工艺水平高的标志D.王朝统治权力的象征10.唐代中枢机构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的精细分工体现了( ) A.施政观念上的民主追求 B.剥夺相权的创新设计C.行政运作程序的有效制衡 D.弱化君权的重要进步11.下列各项中,分割宰相军权的官职是 ( )A.秦朝的御史大夫B.汉朝的刺史C.唐朝的节度使D.宋朝的枢密使12.中国古代有一个统一王朝,它最先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了郡县制,建立起中央集权制的政治模式。据此判断,这个王朝是 ( ) A.西周B.秦朝C.东汉D.明朝13.明初,朝臣建议建文帝削藩。随后,建文帝的叔叔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为名起兵,最后占领南京,夺取帝位。此事说明当时 ( ) A.实行了内阁制 B.设立了军机处C.实行了分封制D.郡县制受到挑战14中国近代史上,国门洞开。福州、厦门被迫开放为通商口岸是在( )A鸦片战争之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C甲午中日战争之后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15近代列强侵华,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下列不平等条约中,最早允许外国人在中国通商口岸设厂的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16近年来,日本的右翼势力逐渐抬头,公开否认曾制造南京大屠杀。假如中日两国对簿公堂,身为中方律师,下列资料中,可供你作为第一手资料提交给国际法庭的有 南京大屠杀时外国记者拍下的照片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回忆录( )万人坑遗址 陆川导演的电影南京,南京A、 B、 C、 D、17“为什么要在中国领土上进行军事演习?为什么借口士兵失踪动用大兵?为什么侵略者不撤兵回营,反叫中国守军撤出宛平?”这是美国记者斯诺在参加日军召开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提的问题,这一连串的质问主要针对( )A.九一八事变 B.华北事变 C.卢沟桥事变 D.八一三事变18日记是记录历史事件的有力证据。一位日本兵在日记中写道:“我们不清楚为什么杀掉这么多的俘虏。但是总觉得太不人道,太残酷了。七千人的生命转眼之间就从地球上消失,这是个不争的事实。”这位当事人的回忆最可能指证的历史是( )A日军攻陷上海 B日军实施细菌战C日军屠城南京 D日军占领台儿庄19以下是太原会战中国军队指挥系统表。它主要说明了( ) 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副司令长官黄绍竑 第2集团军总司令 孙连仲 第6集团军总司令 杨爱源 第7集团军总司令 傅作义 第14集团军总司令 卫立煌 第18集团军 (即八路军)总指挥 朱德 第22集团军总司令 邓锡侯 A太原会战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B太原会战标志着抗战进入到相持阶段C太原会战中国共两党合作抗战D太原会战的作战部队都是国民党军队20“日本鬼子野心狼,侵略中国逞凶狂。全国军民齐奋起,打得日寇投了降。此童谣反映了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得到了海外华侨的大力援助 B进行了正面战场的抵抗C加入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D实行了全民族抗战21毛泽东获悉人民解放军取得一场重大战役胜利后,欣然赋诗:“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这一战役是(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22阅读表1,由此可得出的最恰当结论是( )表1 黄海海战中日双方兵力、损失对比表 项目 参战舰艇(艘) 火炮(门) 兵力(人) 舰船损失 伤亡人数 中方 10 191 2052 5艘沉没 1200 日方 12 272 3566 5艘重伤 300 A日本海军损失惨重B中国北洋水师全军覆灭C中国北洋水师主力尚存D日本取得黄海海域的制海权23“当列强为议和大纲激烈讨论之际,在京议和大臣实际上被完全排除在外。李鸿章抱怨说:此次办理和议,事极艰窘(各使)自行商议极其秘密,无从揣测,惟先办祸首一节,则倡言不讳。”据此判断,与该次议和直接相关的战争是(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4毛泽东曾赋诗颂扬骁勇善战的彭德怀:“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1940年下半年,彭大将军纵横驰奔在中国华北战场,亲自指挥了一场鼓舞全国军民抗日斗志的战役。这场战役是( )A淞沪会战B平型关战役C台儿庄战役D百团大战25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占领中国某岛,在岛上推行“皇民化运动”,强迫中国人在生活习俗、宗教信仰、文化艺术、时令节气等方面仿效日本。日本占领的是( )A黄岩岛B台湾岛C海南岛D崇明岛第卷 非选择题 (共2题,50分)26.下面是某节历史课上学生表演皇帝处理朝政的情景:表演一 秦始皇:“三公”坐着在议事,各自对自己所管辖的事情提出自己的处理意见。皇帝只是听取三人的汇报,当意见相左时,大臣可与皇帝据理力争。表演二 唐太宗:皇帝作出了一个重大决定,他把想法告诉中书省,然后由中书省起草一份文件,交由门下省审核,门下省官员认真审核后,认为还有不合理之处,于是将之驳回,由中书省再次请皇帝略作修改。当门下省再次审核通过后则交给尚书省,尚书省再按事情所属部门交给六部办理。请回答:(1)表演一和表演二所反映的秦朝和唐朝的中央官制各是什么?表演一有什么不实之处?为什么?(10分)(2)这种中央官制的发展有何意义?(10分)27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强调:“2014不是1917,2014更不是1894,与其拿一战前的德国来做文章,不如以二战后的德国来做榜样。我希望日本的领导人能够懂的这些基本的道理,能够尊重人类良知和国际公理的底线。” 摘自凤凰资讯 材料二 2014年2月27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决定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新华社北京2月27日电 (1)材料一中提到的“1894年”中日之间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这一事件对中国造成了什么影响?(10分)(2)20世纪3040年代日本在中国犯下了哪些违背“人类良知和国际公理的底线”的滔天罪行(请写出三例)?中国人民最终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10分)(3)在二战胜利结束近70年的今天,中国政府为什么将9月3日确立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举行国家公祭日的意义是什么?(10分)2016_2017 学年秋季学期9月月考高一历史试题答案一、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0111213选项AAAABABBDCDBC题号141516171819202122232425选项ACACCCDDCDDB26.(20分)(1) 中央官制:秦朝三公制和唐朝三省六部制。不实之处:“三公”其实只有“两公”。原因:秦代太尉一职虚有其位而无实人。 (10分)(2)意义: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唐朝以前,专制主义的弊病尚未暴露,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作用以积极方面为主。 (10分,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27(30分)(1)事件:中日甲午战争影响:中国战败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使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大大加深,刺激了其他帝国主义国家,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其他有理即可得分) 10(分) (2)罪行:南京大屠杀、潘家峪惨案、七三一部队的细菌战和活体实验。原因: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0分,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3)原因:9月2日日本在投降书上签字正式投降,9月3日,在中国的日军向中国政府投降。意义:不忘历史,以史为鉴,加强国家建设,提高国家实力。(10分) (共13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