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试卷(I)卷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3068666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6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试卷(I)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试卷(I)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试卷(I)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试卷(I)卷一、 选择题 (共15题;共30分)1. (2分)英法两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 ) A . 勒索大量赔款B . 增加通商口岸C . 在中国自由通商D . 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2. (2分)1840年,英国政府借口“保护通商”,发动侵华战争。凭借坚船利炮轰开中国大门,迫使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面临的新课题是( ) A . 加强军队建设,实现富国强兵B . 抗击外来侵略,保护传统经济C . 捍卫民族独立,发展近代文明D . 大力发展教育,维护传统文化3. (2分)一人生于1850年,卒于1902年,他一生可经历的事件有( )虎门销烟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义和团运动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A . B . C . D . 4. (2分)据“以农民为主体的群众运动、暴力革命、反对列强侵略、反对封建主义”等关键信息确定的主题是( ) A . 太平天国运动B . 鸦片战争C . 义和团运动D . 台湾民众的抵抗5. (2分)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说“变法之本,在育人才,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梁启超认为要推行维新变法,从根本上说要改革( ) A . 教育制度B . 科举制度C . 文化制度D . 政治制度6. (2分)“有希望革新这古老帝国的是新教育,新教育的开端是同文馆。”中国近代,“同文馆”最早出现于( )A . 洋务运动期间B . 百日维新期间C . 辛亥革命期间D . 民国建立初期7. (2分)2014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陪同到访的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中南海散步时说,光绪皇帝时,国家衰败了,他搞百日维新,运动失败后被慈禧太后关在这里。文中所述的百日维新( )A . 发动者是李鸿章B . 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C . 发动的时间是1840年D . 是一场救亡图存的政治改革8. (2分)辛丑条约签订之后,宣传革命的思想得到迅速的传播,下列著作属于这一时期的是( ) 天演论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革命军 猛回头A . B . C . D . 9. (2分)当代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写道:“它使中国两千多年的皇帝制度彻底崩溃,是中国帝制与共和意识的分水岭,尽管它的结局是悲剧性的”“它”高举的旗帜应是( ) A . 自强求富B . 三民主义C . 民主科学D . 实业救国10. (2分)二次革命和护国战争两次讨袁的不同结果,主要取决于( ) A . 孙中山是否直接参与领导工作B . 帝国主义是否直接支持袁世凯C . 革命党人是否采取武装斗争形式D . 反袁斗争的群众基础是否广泛11. (2分)“飘飖故国迭痍疮,白骨哀鸿不忍望。志士三千凝血肉,磷烟一夜举刀枪。旌扬绿野寻民主,都建金陵废帝王。大义当时如号角,吹开晓雾现朝阳。”此诗描述的事件里当时中国的首都建立在哪里是( ) A . 北京B . 上海C . 南京D . 广州12. (2分)1912年,美国学者百森评论中国某一事件时说:“中国目前的局势正以一种系统、科学的方式向前发展,出现了一种带有西方理想的政治模式。”他评论的这一事件( ) A . 彻底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B . 是共和制度在中国的实践C . 实现了平均地权的革命纲领D . 高举着民主与科学的大旗13. (2分)有人评价戊戌变法:“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是指戊戌变法( ) A . 阻止了民族危机继续加深B . 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C . 改革了君主专制政体D . 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14. (2分)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下列有关它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 它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B . 它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C . 它引起了社会习俗的新变化D . 它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15. (2分)1918年,他在新青年杂志上连续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论文,颂扬了十月革命”,引文中的“他”是( )A . 陈独秀B . 李大钊C . 鲁迅D . 胡适二、 综合题 (共4题;共85分)16. (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由于中国人民闭关自守,骄傲自满,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的灾难性战争使他们受到巨大的刺激,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材料二:据不完全统计,在全球27个国家的218个博物馆中,中国文物就有163万余件,然而,该数目充其量只是世界所有私人收藏的十分之一。2009年10月,圆明园管理处组成专家组,分别走访美国、欧洲、日本等地,追寻圆明园流失文物线索。在文物回归过程中,大体有4种途径,分别是政府行为、捐赠(持有者捐赠、买主捐赠)、回购和法律手段。(1)你认为材料一中所说的“19世纪中期近代第一次灾难性战争”、“20世纪初的灾难性战争”分别指的是哪些战争?(2)材料二中提及的与“圆明园文物流失”关系最密切的战争是哪一次?导致文物流失的罪犯是谁?(3)自古以来,人们用寓言“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和成语“趁火打劫”用来比喻乘人之危谋取私利。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趁火打劫”的侵略者是谁?它犯了什么罪行?(4)近代中国在“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的灾难性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的根源是什么?(5)对文中所说的“灾难性战争”中国人民展开了“反侵略”的斗争。其中以农民阶级为主体的“反侵略”斗争有哪些?。(6)从近代文物大量流失到当代追求文物回归,这说明什么问题?17. (10分)阅读下面材料,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图4战争发生的主要原因。 (2)制造图5遗址的两个强盗分别是谁? (3)图6条约中对中国影响最大的条款是什么? (4)读图7你认为列强发动这次战争的直接目的是什么? (5)根据所学知识,说明四次战争分别是怎样使中国社会性质逐步发生变化的? (6)请回答四次战争中中国战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8. (30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它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开启了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历程。材料二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来,举国哗然。“救亡图存”成为当时最高亢的呼声。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材料三“九十年以前,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爆发了一场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重大影响的革命。先生是站在时代前列的历史伟人,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他为追求民族独立、民主自由和民生幸福贡献了毕业精力。”前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2001年10月9日的讲话材料四要帝制不再发生,民主共和可以安稳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陈独秀旧思想与国体问题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它”指什么?“它”在中央的代表人物是谁? (2)依据材料二,指出维新变法运动的主要目的是什么?这场运动的序幕是什么? (3)材料三中的“先生”指谁?“先生”领导这场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4)材料四中陈独秀等先进分子为了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洗刷干净,发起了哪一场运动?这场运动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5)结合以上四则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些运动反映的共同主题。 19. (20分)北京是一座饱经历史沧桑的文化名城,既烙下了中国近代屈辱的标志,也谱写了中国人民反抗斗争的英勇篇章。 材料一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之一炬。原来,胜利就是一场掠夺。胜利者窃走了夏宫的全部财富。之后,他们双双拉着手荣归欧洲。在将来交付审判的时候,一个强盗就会被人们叫做法兰西,另一个叫做英吉利。维克多.雨果材料二 “联军侵清朝,北京二度被占领。赔巨款,派驻兵,辛丑年里泪盈盈。严禁人民反列强,清朝变成洋人廷。” “联军占领北京后,曾特许军队公开抢劫三日,其后便继以私人抢劫”材料三 北京十余所学校的3000多名学生,怀着满腔怒火,到天安门广场和东交民巷外国使馆区举行集会、游行等抗议活动。“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等口号响彻云霄。请结合材料回答问题:(1)材料一中雨果强烈谴责的“两个强盗”的暴行是什么?发生这次战争时中国正经历着哪一场农民起义?与1840年1842年的那场战争相比,这次战争后中国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在地理分布上有何特点 (2)材料二反映的“北京二度被占领”与哪两次战争有关?战后签订了什么条约?结合所学知识想一想,为什么说“辛丑年里泪盈盈”? (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次爱国运动?“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反映了这次运动的性质是?列举这次爱国运动中的斗争方式? 第 10 页 共 10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15题;共30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二、 综合题 (共4题;共85分)16-1、16-2、16-3、16-4、16-5、16-6、17-1、17-2、17-3、17-4、17-5、17-6、18-1、18-2、18-3、18-4、18-5、19-1、19-2、19-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