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12月检测考试试题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3067940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8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历史12月检测考试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二历史12月检测考试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二历史12月检测考试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桓台第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12月检测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30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60分)1、1明太祖朱元璋发布圣谕,要求百姓“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 可见其治国思路是()A强化王权服务专制 B顺其自然各安生理C君权神授服从天命 D提倡儒家尊崇伦理2、确切地说,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首次 ( )A.文化革命运动 B.社会变革运动 C.学术交流运动 D. 思想解放运动3、百家争鸣时期,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持相反观点的是 ( )A.荀子和庄子 B.墨子与孟子 C.庄子与墨子 D.孟子与荀子4、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继承了儒家的“仁政”思想,这主要表现在 ( )A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认为人君要爱护百姓,如果残暴,天将降灾祸于他C认为天子受命于天,地位不可动摇D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5、韩非子主张君主专制,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都有利于封建统治B前者反动,后者进步C都具有民主色彩D都体现了当时社会变革的要求6、在中国历史上,先秦诸子百家的 成了中华文化的正统和主流;实际上主宰了两千年来专制朝廷的庙堂政治; 则占据了民间社会的广阔天地,成为幽人隐士的精神家园;只有 在刹那辉煌之后烟消云散。上述空白处应依次填入A儒家、道家、墨家、法家B法家、儒家、道家、墨家C儒家、道家、法家、墨家 D儒家、法家、道家、墨家7、顾炎武说:“博学于文,行已有耻,自一身以至天下国家,皆学之事也。”这说明他 ( )A主张学以致用 B、反对封建专制 C、主张男女平等 D、对宋明理学深恶痛绝8、下列与绘画艺术无关的成语是 ( )A、杯弓蛇影 B、胸有成竹 C、双管齐下 D、得心应手9、篆刻、书法和绘画一起成为中国古代艺术的一部分是在: ( )A、魏晋时期 B、明朝中叶 C、隋唐时期 D、宋元时期10下图以“虎”、“象”、“鹿”、“鸟”四字为例,分别展现了“汉字七体”的 风采以上ABCD分别代表了四种字体,依次排列正确的是 ( )A小篆、甲骨文、隶书、行书 B甲骨文、小篆、隶书、行书 C隶书、小篆、甲骨文、行书 D甲骨文、行书、小篆、隶书11、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变化看,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 ( )A逐渐平民化 B逐渐贵族化 C逐渐神秘化 D逐渐宗教化12、话本和明清小说兴起和繁荣的根本原因是 ( )A.城市经济繁荣为话本和小说的兴起奠定了物质基础B.市民阶层兴起为话本和小说的兴起与繁荣提供了阶级基础C.通俗文学的发展 D.话本和小说通俗易懂13、京剧脸谱是一种内涵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每个脸谱都有一种主色调,以显示剧中人物的特征,如关羽脸谱的主色是红色,曹操是白色,包拯是黑色。“红脸”表示 ( )A忠勇正义B奸诈狡猾C凶猛残暴D刚愎自由14.、古希腊智者学派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人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这个观念蕴涵的文化精神是 ( )A、蒙昧主义 B、禁欲主义 C、人文主义 D、浪漫主义15、下面两幅作品之所以被誉为文艺复兴 ( )时期的伟大作品,主要是因为它们都 A揭露了教会的虚伪和腐化B充满了对幸福生活的追求C人物形象逼真D反对宗教束缚,赞美人性的伟大16后期印象主义绘画大师凡高的作品色彩强烈,充满了火一样的热情,他被称为是“扑向太阳的画家”。下列属于他的代表作的是 ( )A战争与和平 B老人与海C向日葵 D清明上河图17、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处死了查理一世、在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中处死了路易十六,这些做法最符合( ) A伏尔泰的观点 B卢梭的主张 C康德的理论 D孟德斯鸠的思想18物理学中将力的单位定为“牛顿”,以纪念这位伟大的科学家。下列各项中,属于17世纪牛顿建立的经典力学体系内容的是( )万有引力定律 狭义相对论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定律 量子理论A B C D19英国的煤炭消费量从1800年的1000万吨,猛增到1856年的6000万吨。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蒸汽机的推广B相对论的提出 C内燃机的出现D发电机的发明20“如果冬天已经来临,春天还会远吗?”这句话不知鼓舞了多少在困境中挣扎的人们,它出自( )A但丁的神曲 B雪莱的西风颂C拜伦的唐璜 D海涅的德国,一个冬天的故事21,这是音乐大师贝多芬某部代表作主题曲中的一段该作品表达了“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不能使我完全屈服”的思想,这部作品是 ( )A命运交响曲 B天鹅湖 C四海一家 D神曲22、李宇春,这个热爱音乐、拥有良好修养和单纯梦想 ( )的中国大学生,成为了一个微妙的符号。湖南电视台电视节目超级女声体现了电视的哪一种功能? A资讯传播 B新闻报道 C大众娱乐 D艺术鉴赏 23、 由19世纪60年代以前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情况所得出的认识和结论,符合历史事实的是向西方学习思潮的兴起与鸦片战争有关向西方学习的代表人物有林则徐/魏源等人向西方学习的主要内容是西方的军事技术向西方学习尚未涉及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问题 ( ) A. B. C. D.24、维新变法思想、民主革命(共和)思想、新文化运动的激进民主主义思想的相同点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知识分子向西方学习的产物具有爱国和进步作用ABCD25、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被读者称为青年界之“良师益友”,并誉为“青年得此,如清夜闻钟,如当头一棒”的刊物是 ( )(b )26、陈独秀说:“吾国之革命也,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 说明了 ( )A. 政府党和在野党之间争斗激烈 B. 近代政治变革缺乏民众参加C.中国人民缺乏革命的觉悟 D.中国缺乏资本主义政治体制27、五四运动后,在中国思想界形成强大潮流的是: ( )A民主共和思想 B民主科学思想C社会主义思想 D马克思主义思想28、孙中山在反清革命中汲取西方资产阶级革命理论,创立三民主义,引导中国人民建立了民主共和制的中华民国,实现了划时代的历史性巨变。更可贵的是,他能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将三民主义发展成新三民主义,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新三民主义不同于旧三民主义的内容有( )明确反对帝国主义侵略 国民一律平等关注资本问题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ABCD29、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相同点( )A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B深化了改革开放 C为改革开放奠定了思想基础 D指出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30确立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有三次特别重大的会议,它们是 ( )A.七大、十五大、十六大 B.八大、十四大、十五大C.八大、十三大、十五大 D.七大、十四大、十六大二、非选择题:(31题15 分、32题15分、33题10分,3题共40分)31(15分)阅读下列材料:近代中国学校教育的变迁也是中国思想文化逐步走向近代化的时代缩影和历史见证。某中学研究小组举办了一个有关中国近代学校教育变迁的图文展:材料一:“同文馆于同治元年(1861年)成立。馆学最初只有英文、法文。同文馆是成立了,但招不到学生,因为风气未开,无人肯入,大家以为学了洋文,使是降了外国。”注:右图为同文馆旧址(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同文馆的办学指导方针。(2分)当时同文馆的处境如何?(2分)分析出现这种处境的社会背景。(2分)材料二:京师大学堂筹办于戊戌变法新政时期,是我国最早的国立大学。其办学方针为“中西并用”,宗旨是“广育人才,讲求时务。”京师大学堂章程中规定:“中国圣经垂训以伦常道德为先所有学堂人等有明倡异说干犯国宪及与名教纲常显相违背查有实据轻者斥退重者究办。”(2)主张设立京师大学堂的主要是哪些人?(1分)他们试图通过大学堂的创办宣传怎样的思想?(2分)由大学堂的章程判断他们这一目的在当时是否达到?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2分)材料三: 执信中学是1920年孙中山先生亲手创办的一所中学,以纪念在虎门不幸牺牲的杰出民主革命家朱执信先生。在开学典礼上孙中山先生要求:愿诸生人人皆学执信先生之毅勇果敢以求学,蹈行予自由、民主、均富之理念,以改造未来之社会,完成一庄严璀璨之中华民国。注:右图为年代的执信女中学生在荷塘前读书。 (3)材料三孙中山所说的“自由、民主、均富”理念 指的是什么?(2分)(4)该研究小组试图通过此次展览完整地展现近代中国的思想演进历程。请你策划一下,还应再搜集一组哪一时代学校教育的相关资料?其典型学校应是哪所?(2分)32(15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材料二 “邓小平作为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继续对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进行探索、纠正,创新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它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四川日报载文川大学者谈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过程请回答: (1) 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过程。(4分)(2) 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邓小平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作出了哪些重大理论贡献?(3分)(3) 概括说明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产生的直接的历史影响分别是什么(4分)。(4) 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具体内容不尽相同,但存在较多的相似点,请扼要归纳一条共性。这些共同的观点对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怎样的启示。(4分)33、(10分)【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代国,初以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为首都,为便于向南扩张而以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东北)为南都,后遂迁都平城。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平城被称为北京。华林甫中国地名史话(齐鲁书社)材料二民族融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进步的现象。特别是那些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于中原汉族的少数民族,一旦走进黄河流域这个汉文化的摇篮,他们就终究要融入这个汪洋大海之中。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1)根据材料一,归纳材料中迁都的过程及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北魏不断迁都的原因(6分)(2)结合材料一,评述材料二的观点 (4分)高二历史(文科)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 选择题(本大题30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60分)12345678910DDABDDABBB11121314151617181920AAACDCBBAB21222324252627282930ACABBBDAAA二、非选择题:(31题15分、32题 15分、33题10分,共40分)31(15分)(1)方针:中体西用(或: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2分)处境:招生困难,学生不多(遭到社会歧视)。(2分)背景:顽固守旧势力的抵制;封建纲常礼教与教育制度的束缚;中国长期闭关自守不易接受新事物。(2分)(注:答出其中任何两点即可)(2)资产阶级维新派;(1分)思想:实行维新变法;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废八股,倡西学,变革教育制度;(2分)没有。 根本原因:封建思想和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异常顽固。(2分)(3)三民主义。(2分)(4)新文化运动时期: 北京大学。(2分)32(15分)(1)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在井冈山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提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关于红色政权的理论,从而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发展和成熟;在中共“七大”上,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4分)(2)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提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十二大”提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级的理论和基本路线。“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而初步形成符合中国国情、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3分)(3)指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践。并取得了相应的成功。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和改革开放取得举世瞩目成就(4分)(4)共性:都主张与中国国情和革命或建设的实践相结合或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启示:社会主义建设可以借鉴他国的经验与理论;但必须从国情出发,走自己的道路。(4分)(注:评分时学生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应酌情给分)33(10分)(1)过程:由盛乐迁至平城,再迁至洛阳。(1分) 特点:不断南迁。(1分)原因:北方保守势力强大,经济落后;中原先进经济文化的吸引;统治中原地区的需要。(4分,任意两点得4分)(2)认识:材料二主张民族融合是历史趋势。这一观点是正确的。北魏孝文帝改革之前,鲜卑族的经济文化相对落后,逐步迁都进入中原后,被中原先进的汉文化所征服。这一过程促进了少数民族的发展进步,有利于民族融合,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形成及发展。(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