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I)卷新版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13067530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0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I)卷新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北师大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I)卷新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北师大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I)卷新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共15题;共30分)1. (2分)1949年10月,反映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的标志性事件是( ) A .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 .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C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D .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2. (2分)辉煌70年,奋进新时代。中华民族实现真正的民族独立、开启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的标志分别是( ) A . 中华民国成立、三大改造完成B . 抗日战争胜利、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C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D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 (2分)某历史小组正围绕西藏和平解放、土地改革、抗美援朝进行研究性学习。该小组研究的主题是( ) A . 实现国家独立B . 巩固新生政权C . 社会主义改造D . 探索社会主义道路4. (2分)共和国记忆60年中记载,1949年12月,毛泽东受邀访问苏联,苏联人安排了毛泽东参观斯大林汽车厂,看着流水线上一辆一辆下线的汽车,他对身边的陪同者说到:“我们也要有这样的汽车厂。”这一理想的最初实现是在( ) A . “文化大革命”时期B . “大跃进”时期C . 人民公社化时期D . “一五”计划时期5. (2分)1954年毛泽东说:“这次会议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里程碑”指的是( )A . 以五星红旗为国旗B . 社会主义制度的最终确立C . 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D . 制订了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6. (2分)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西藏和平解放抗美援朝战争爆发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A . B . C . D . 7. (2分)中共八大、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共同点是( ) 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工作重点都主张发展经济都主张改革开放主要方针、路线在实践中得到贯彻A . B . C . D . 8. (2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先进人物不包括( ) A . 王进喜B . 邓稼先C . 焦裕禄D . 孔繁森9. (2分)徐小明同学的爸爸收藏了刊登下图所示文章的一份报纸,下列不能作为收藏理由的是( )A . 标志中国思想理论界开始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B . 有利于打破长期以来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C . 推动了当时人们思想的解放D . 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口号的使用10. (2分)20世纪80年代,中国农村有副对联:“三十年前分田地,耕者有其田;三十年后又分地,耕者有其责”。对两次“分地”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 都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B . 都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C . 都解放了农村生产力D . 农民都有生产自主权11. (2分)“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文件,推动以股份制改革为中心的国企改革。1994 年的公司法颁布实施后,在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核心的公司制度改革的名义下,国企改革推向了新的广度和深度。”上述材料反映国企改革的涉及的内容有( ) A . 改变国有企业的所有制结构B . 变革国有企业的分配制度C . 采取改组联合形式D . 推行股份制和公司制12. (2分)不同时期会有不同的流行语言,2017年度中国媒体发布的十大流行语为:“十九大、新时代、共享、雄安新区、金砖国家、人工智能、人类命运共同体、天舟一号、撸起袖子加油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我们通过流行语言的变化能够感受到时代的变迁。下列流行语言符合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有( ) “经济特区” “包产到户” “公私合营” “下海经商”A . B . C . D . 13. (2分)有学者认为,中国经济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外开放,让世界进入中国;第二个阶段还是对外开放,但中国开始走向世界;第三个阶段依然是对外开放,中国已经开始改变世界了。“让世界进入中国”开始于( ) A . 中美建立外交关系B .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C . 香港顺利回归祖国D . 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14. (2分)张敏同学学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课后,绘制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完善和发展的示意图,留有对应的内容用于考考其他同学,四位同学提供的答案如下,正确的是( ) A . 李同学: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B . 钱同学:邓小平理论;毛泽东思想C . 孙同学:邓小平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D . 赵同学: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15. (2分)2017年10月8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代表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下列属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是( )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科学发展观 生物进化论A . B . C . D . 二、 非选择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共3题;共30分)16. (10.0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始终与土地政策的调整相联系,某校八年级学生对不同时期的政策进行了材料搜集和探究学习。请你一起加入吧! 【第一阶段:土地梦想的实现】材料一:图1农民在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图2农民丈量分配土地【第二阶段:由分到合的过程】材料二:当时贫苦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一家一户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地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这就影响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第三阶段:探索中的失误】材料三:早稻亩产三万六千九百多斤、花生亩产一万多斤的高产“卫星”,从湖北省麻城县麻溪河乡和福建省南安县胜利乡的田野上腾空而起了。1958年8月13日人民日报材料四:1958年8月初,实行高度集中的统一经营,分配方面实行供给制与工资制相结合由公社统一发放,生产好坏分配也一样。【第四阶段:新时期农民的创举】材料五:1978年底,安徽省风阳县小岗生产队18户农民在村西一间茅屋里秘密开会,决定实行“大包干”。包干到户的第一年,从未向国家贡献过一粒粮食的生产队第一次向国家贡献粮食4万斤,油料2万斤。小岗村的奇迹,使人们看到了农村改革的希望。【历史认识】(1)材料一反映的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农村的社会变革,使我国的土地所有制发生了什么变化? (2)为了解决材料二中出现的问题,国家对农业政策进行了怎样的调整? (3)材料三和材料四反映了在当时农村出现了哪两大运动?这两大运动对中国经济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4)据材料五,指出“农村改革的希望”具体措施是什么? (5)综合分析,你认为政府对农村政策的调整必须遵循什么原则? 17. (10.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工业基础,特别是重工业基础非常薄弱这种落后的经济状况只能靠优先发展重工业才能改变,只有钢铁等基础工业发展了,机器制造业的原料增多了,轻工业的装备才能保证同时,当时的国际环境也急需我们尽快建立强大的军事工业,以增强国防力量。材料二: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经济的地位项目公有经济私有经济工业总产值100%0商品零售额95.8%4.2%材料三:1958年,一首打油诗这样写道:“深耕细作产量高,一棵玉米冲云霄;彩云拴住玉米腰,吓得月亮弯了腰。”材料四:1958年10月25日,山东范县县委书记作报告:“人人进入新乐园,吃喝穿用不花钱;鸡鸭鱼肉味道鲜,顿顿可吃四个盘;天天可以吃水果,各样衣服穿不完;人人都说天堂好,天堂不如新乐园。”(1)材料一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经济的什么状况?为改变这种状况提出了什么方针?据材料一分析制定这种方针的必要性。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经济成分有何特点?这与哪一事件有关? (3)材料三反映了1958年发生的什么运动的什么现象?这对农业生产造成了怎样的危害? (4)材料四中“新乐园”在当时指什么?简要分析它出现的原因。 18. (10.0分)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在决定前途命运的关键时刻,必须做出正确的抉择,才能推动民族与国家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井冈山道路的实质就是从实际出发,即从国情出发选择革命道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秋收起义失利转入井冈山后,正是一方面通过总结经验,一方面通过对近代中国国情的深入分析后,才认识到农村是中国革命的中心和主要阵地,从而开创了井冈山道路。陈晓美、凌弓著井冈山道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的开篇材料二:在一个经济大萧条的时期,政府不敢干预经济也就无力保障人民的基本福利,于是,人民对胡佛失望了,甚至对美国的政府体制也产生了动摇(罗斯福)于危难之际大胆启动新政这些新政一方面开启了政府干预经济的职能,另一方面也开启了福利主义的大门政府要直接地对人民的基本生活保障负起责任。摘编自郑连根著柔软而坚硬的自由读钱满素美国自由主义的历史变迁材料三: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重要的关键词,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为什么要实行改革开放?从理论上来说,改革开放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要求从人民生活来说,广大老百姓希望尽快发展经济,解决温饱问题,改变长期缺吃少穿的局面。摘编自李忠杰著改革开放关键词中国改革开放历史通览材料四请回答:(1)材料一中作者提出了什么观点?提出这个观点的依据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指出罗斯福“大胆启动新政”的背景。作者是如何评价“新政”的? (3)根据材料三,归纳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原因。依据材料四,简要说明改革开放的成效。(注意史论结合,2分) (4)综合上述材料,在历史发展的紧要关头,怎样才能做出正确的抉择? 第 11 页 共 11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共15题;共30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二、 非选择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共3题;共30分)16-1、16-2、16-3、16-4、16-5、17-1、17-2、17-3、17-4、18-1、18-2、18-3、18-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