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4_2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练习 人民版必修2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3055503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4_2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练习 人民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中历史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4_2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练习 人民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中历史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4_2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练习 人民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基础夯实1.在19世纪70年代,江苏沿江居民到上海,最有可能乘坐的下列交通工具是()A.江南制造总局制造的汽车B.西方人发明的火车C.轮船招商局的轮船D.福州船政局的军舰解析:由材料信息“19世纪70年代”“江苏沿江居民到上海”判断,他们可能会乘坐轮船招商局的轮船。故答案为C项。答案:C2.19世纪上半期,当蒸汽机车轰鸣奔驰的时候,绅士、淑女与衣衫褴褛的下层人民同挤一列火车,还得到处给别人让路。保守人士惊呼,铁路会带来某种“平等化的危险”。民主人士拍手称快:“我看到火车真高兴,我想封建等级制度是永远一去不返了。”材料主要反映了先进科技()A.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B.冲击了原有的社会关系C.改变了我国的社会性质D.造成了社会秩序的混乱解析:火车的出现冲击了原有的封建等级制度,社会关系发生变化。答案:B3.导学号52440049随着汽车、火车、轮船等新式交通工具在近代中国的出现,“乘客不分男女座,可怜坐下挤非常”这样的竹枝词也开始流行起来。这反映了()A.人们从来没有停止过对交通工具的改进B.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并没有改善人们的出行状况C.人们对新式交通工具的赞同与认可D.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冲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解析:本题考查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乘客不分男女座”这句话,这和中国传统的男女有别、授受不亲的伦理道德观念有违。故选D项。答案:D4.当筑造铁路的权力收回来以后,国人便跃跃欲试了。在民众的呼吁声中,1898年,清政府主持建成了淞沪铁路。这些资料说明了()A.民国成立后,上海的重要性日益凸显B.受西方影响,中国的交通运输业走向近代化C.受西方影响,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变化D.民国时期的铁路建设有了较大进展解析:由题干中“1898年”的时间信息可排除A、D两项;1898年,中国的社会性质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C项。答案:B5.观察下图,据此判断图中的交通工具传入中国最早是在()A.葡萄牙侵占澳门时期B.鸦片战争时期C.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D.甲午战争之后解析:本题考查对史实的再认再现能力。图片是汽车,20世纪初汽车在上海等城市出现,故D项正确。答案:D6.近代中国航运业的发展历尽坎坷,造成这种局面最主要的原因是()A.列强联手压价、竞争B.清政府不重视航运业的发展C.发展航运业无利可图D.中国人受落后思想的束缚极力反对发展航运业解析: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攫取了中国内河航运权,外国轮船往来穿梭于中国的内江和外海,极力排挤中国航运业。答案:A7.在工业革命或科技革命的发明创造中,有许多新兴通信和传播工具影响中国人的生活长达百年以上,且至今仍在广泛使用。下列通信和传播工具中属于这种情况的是()A.电话B.电报C.电视D.互联网解析:根据材料“影响中国人的生活长达百年以上”可以排除电视和互联网,由“至今仍在广泛使用”判断应是电话,故选A项。答案:A8.有人写诗描述19世纪80年代初出现于上海的一种新事物:“东西遥隔语言通,此器名称德律风。沪上巨商装设广,几如面话一堂中。”“此器”应是()A.电灯B.电报C.电话D.电视解析:根据“东西遥隔语言通”“德律风”“几如面话一堂中”等信息可以判断材料描述的是电话,故选C项。答案:C9.“中国自仿行西法以来,不仅邮政、机器之啧有烦言,若轮舟,若铁路,其兴办之始,士民皆心惊目骇而指为不祥,臣工且笔秃唇焦而言其不便。今轮舟、铁路明效彰彰矣。”此段材料说明()A.轮船与铁路刚出现时所有中国人都不能接受B.洋务运动遇到极大的阻力C.轮船与铁路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社会生活D.近代机器工业不适合中国国情答案:B10.近代以来,中国交通工具和通信事业的发展产生的影响有()A.促进了信息的传播,开阔了人们的眼界B.减缓了生活节奏,推动了经济文化交流C.阻碍了西方列强对中国的政治、经济侵略D.人们的生活方式由此彻底改变答案:A能力提升11.1877年,成立仅4年的上海轮船招商局一举收购了财力雄厚的美资旗昌轮船公司的全部产业,轰动了整个航运界。从材料中能够获得的信息有()A.中国近代航运业已经出现B.轮船招商局业务范围很小C.列强垄断中国航运的局面被彻底改变D.中国近代航运业发展未受西方影响答案:A12.下列有关近代中国交通的现象中,体现出社会进步的是()A.“男女杂处,不以为嫌”B.“如果华人马车从后面赶超洋人马车,即以违法处理”C.“拉人力车的讨厌马车、汽车,赶马车的又讨厌汽车”D.“华人之坐马车,大率无事之人居多,故马车若专为游观而发”解析:A项体现了男尊女卑思想的淡化,是历史进步的体现;B项反映了列强对中国人民的压迫,C项体现了对先进交通工具的排斥,D项描述了城市马车的主要用途是游览观光,B、C、D三项都不能说明交通工具的进步或思想的进步。故选A项。答案:A13.导学号52440050“盖天津(城)市发展之趋势,其初围绕旧城,继则沿河流,复次则沿铁道线,自有电气事业则沿电车道而发展。”这反映出近代天津城市化进程的显著特点是()A.以老城区为中心不断向外扩展B.伴随交通方式的变化而发展C.因城市周边的不断开发而发展D.伴随工商业的发展而发展解析:从题干中的信息可知,交通方式变化在先,城市建设在后,体现出天津城市化进程随交通方式的变化而发展的特点,故选B项。A、C、D三项与材料内容不符。答案:B14.鲁迅说,近代中国“简直是将几十世纪缩在一时:自松油片以至电灯,自独轮车以至飞机,自标枪以至机关枪都摩肩挨背的存在”。上述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传统风俗习惯根深蒂固B.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变C.新旧风俗杂陈D.西方文化对中国影响广泛解析:根据题干中的信息可知,鸦片战争后,随着外来侵略,西方的先进事物也随之传到中国,使中国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变。答案:B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轮船招商局创办之后,依靠政府的支持,于1877年以220万两白银收购美国旗昌轮船公司的产业,船只由12艘增至30余艘,实力大增。外国的轮船公司于是联合起来以削减运价来挤压招商局。李鸿章利用政治资源采取多种措施,促使外国轮船公司不得不与上海轮船招商局达成协议,协同价格。上海轮船招商局转危为安,中国的航运业力压外国公司,第一次在对外国公司的商战中占得上风。材料二20世纪初,上海首次出现了两辆从德国引进的汽车,很多人前往观看,人群中传来这样的议论:想不到我泱泱大国,竟然要用这等洋玩意儿,真是有辱国格!保守大臣完了!这东西要多起来,我就没生意了,到时候一家人的生计可就没着没落了!黄包车夫真是了不起的奇迹啊!要是中国人自己能制造出来就好了。开明人士(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轮船招商局迅速发展的原因及其意义。(2)根据材料二,分析汽车的传入对中国产生的影响。参考答案:(1)原因:清政府的支持;引进西方先进的科技。意义:打破了列强垄断中国水上交通的局面。(2)影响:极大地冲击了封建思想,有利于人们的思想解放;冲击了传统交通运输业及其从业人员的谋生方式;有利于改变中国交通的落后面貌,从而促进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清末民国时期的整个中国,就是这样一个交通工具的博览会,在新式交通工具奔驰于大地、航行于江河、飞行于天空的同时,有更多古老的交通工具仍在城乡水陆交通线上通行。材料二“造出争气车,献给毛主席”是当时流行的口号。当第一辆凤凰轿车驶进中南海时,周恩来坐上去绕着中南海兜了一圈,下车后语重心长地说:“还是水平问题啊!”材料三城市公共交通遇到了一种尴尬改革开放初期,非机动车(除了自行车和残疾人用车外)曾一度从城市的马路上消失。曾几何时下岗人员的增加,农村劳动力也涌到城市找工作慢慢地发展为机动三轮车满大街跑,人力三轮车也卷土重来。据20世纪中国社会生活变迁史等(1)材料一描述的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2)以材料二中的汽车制造业为例,指出20世纪50年代中国工业的发展状况。为改变这一状况,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3)材料三中的“尴尬”指什么?分析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解析:本题以交通工具的变迁为切入点,考查我国的工业化历程。第(1)问紧扣“清末民国”时间段,从国外和国内两个方面来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紧扣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面临的困难分析,第二小问结合新中国20世纪50年代发展经济的史实来回答。第(3)问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三概括,第二小问结合当时的改革开放给城市发展带来的变化分析。参考答案:(1)外因:外国侵略者通过特权和不平等条约使中国新式交通建设被迫开始兴起和发展。内因:洋务运动的带动;民国的建立;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广大农村地区交通不便,阻碍了新式交通工具的使用;“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思想观念守旧。(2)状况:基础差,底子薄,技术落后。措施: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向苏联学习;实行“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发动以大炼钢铁为中心的“大跃进”运动。(3)尴尬:非机动车(人力三轮车)从消失到重现。原因: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由此产生的剩余劳动力涌到城市寻找工作;城市实行国有企业改革,导致下岗职工增加;城市化进程加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