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流通概论重点复习资料新.docx

上传人:s****u 文档编号:13049561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66.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商品流通概论重点复习资料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商品流通概论重点复习资料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商品流通概论重点复习资料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商品交换与商品流通1.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使用价值是指物品的有用性或具有满足人们欲望的能力。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或抽象的人类劳动。2. 商品交换的形式:物物交换(W-W)简单商品交换(W-G-W)发达商品流通(G-W-G)3. 商品流通是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过程。商品流通有简单商品流通和发达商品流通两种形式。4. 商品流通环节是指商品从生产领域到消费领域的转移过程中所经过的环节。一般包括商品的收购、运输、储运、销售。5. 社会第一次大分工产生商品交换。社会第二次大分工产生商品生产。第三次社会大分工产生发达商品流通,主要是又商业部门组织和推动的,商品流通是由商品渠道和环节构成的统一体。6. 商品流通过程的制约因素:(1)自然性制约因素(2)经济性制约因素:商品差价的制约、商品供求状况的制约、产业结构和生产力布局的制约(3)制度性制约7. 商品流通过程的经济作用:(1)流通过程对生产的作用:流通对生产的重要反作用、流通的规模速度对生产的制约作用;流通的规模影响生产的规模。流通的速度影响生产企业资金周转的速度。流通的状况影响生产的经济效益;流通对生产的引导作用(2)流通过程对消费的作用:流通是生产与消费之间的中介、流通对消费的引导作用;流通对消费的制约作用;流通规模过小,流通生产力结构和布局不合理,对消费就会产生制约作用。流通部门提供的商品结构不符合消费者需要。商品价格与消费者的购买力水平不适应。(3)流通过程对分配的作用:流通是分配的实现过程流通是实现国民收入再分配的重要渠道流通对分配的促进和拟制作用;流通过程经济效益的高低,影响着国民收入,从而影响分配的数量。市场供求状况也制约着分配。(4)流通过程对国民经济的作用:流通是联合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纽带流通对国民经济的调节作用:通过价格变动来调节生产和消费。通过流通过程中的商品储备、调节供求,稳定产销关系。 第二节 商品流通的基本规律1. 商品流通的基本规律:价值规律、供求规律、竞争规律、自愿让渡规律、货币流通规律。2. 价值规律的主要内容和客观要求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按照价值量进行交换。3. 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作用?(1)调节生产,促进生产力发展。(2)调节商品流通,推动商业发展(3)促使企业加强经济核算,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4)推动企业创新改进生产技术4. 商品供给是指处在市场上的产品,或者能够提供给市场的产品。可以表述为;企业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供应的商品量。5. 影响商品供给的变动的主要因素:商品自身价格、生产技术的变化、生产要素的价格、其他商品的价格、政府的产业政策、企业的预期。6. 商品需求是指市场上出现的对商品的需求。可以表述为:消费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量。7. 影响商品需求的变动的主要因素:商品自身的价格、相关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的收入、消费者偏好、政府的消费政策、消费者的预期、人口数量的变动。8. 供求规律是指商品供给和商品需求之间必然要相互适应,总是向供求平衡方向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供求关系的基本要求是供给决定需求同时又必须不断的适应需求。9. 商品供求矛盾在运动过程中存在着两种形态和三种表现形式:形态:供求平衡形态(供求适应的形式)、供求不平衡形态(供过于求,供不应求)。10. 商品供求矛盾所表现出的不平衡,在市场上又具体的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交换空间上的差异、交换时间上的差异、供求数量上的差异、供求结构上的差异。11. 供求规律的作用:支配着商品价格的变化、支配着商品的流量和构成、支配着商品流通的方向和时间、支配着生产和消费。12. 竞争规律是指商品经济中不同经济主体之间为最大限度的实现自身经济利益而进行竞争的客观必然性。13. 竞争规律在流通领域中的作用:促使企业提高经营素质。促使市场活跃于繁荣。优胜劣汰、推动经济发展。14. 竞争规律作用的特点:强制性。排他性、自发性、不确定性、激励性、风险性。15. 竞争规律的基本准则:公平公正的准则、独立自主的准则、选择自由的准则、效益优先的准则。16. 竞争内容的狭义角度:(1)商品的竞争:产品质量的竞争、产品品种竞争、新产品的竞争(2)经营竞争:经营要素的竞争、商业信誉的竞争、经营者素质、能力的竞争、经济效益的竞争(3)信息竞争(指竞争者以多快特准地获得和运用信息能力的较量)(4)价格竞争(指竞争者为尽可能推销产品,扩大市场占有率而采取的定价策略、定价方法等比较和抗争)(5)非价格竞争17. 竞争的内容:商品竞争和商誉竞争、买主之间的竞争,卖主之间的竞争,买卖双方的竞争、价格竞争和非价格竞争、经营内容、经营要素、经营手段、经营信息、经营素质等竞争。18. 价格竞争的目标一般可分为:(1)争取利润最大化的定价目标(2)实现投资效益的定价目标(3)占领市场的定价目标(4)进行价格领导的定价目标(5)针对竞争对手的定价目标(6)针对产品性质的定价目标19. 非价格竞争包括:(1)推销策略的竞争(2)广告策略的竞争(3)销售渠道策略的竞争(4)商标和包装策略的竞争(5)服务条件和服务质量策略的竞争20. 自愿让渡是指商品在流通过程中买卖双方以自愿成交为原则,实现自主的商品交换。21. 商品自愿让渡的客观基础和条件:(1)以不同的所有者为基础(2)以平等互利为条件(3)以经济利益为核心22. 自愿让渡规律的作用:(1)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商品质量(2)有利于商品合理流通(3)有利于市场竞争(4)有利于协调各种经济关系23. 货币流通:货币作为商品流通媒介的不断运动。货币流通是由商品流通引起的货币的独立运动。24. 货币流通规律的基本内容:货币流通量决定于商品的价格总额和货币流通的平均速度。在商品流通领域中,货币运动有其特殊方式。25. 货币运动过程的特殊方式和独特之处:货币作为商品流通的媒介物,完成一次媒介作用之后并不退出流通过程。货币运动的方向总是同商品的运动方向相反。26. 影响货币需求量的因素:参加流通的商品数量。商品的价格水平。货币的流通速度。 第三节 商业的历史与地位1. 商业的发展:奴隶社会的适应-封建社会的适应-资本主义社会前期的商业-旧中国的商业。2. 商业是适应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3. 商业的地位是由交换在社会在生产中的中介地位所以决定的。任何社会的再生产过程都是由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这四个相互联系的环节组成的统一体。(1)交换与生产的关系:生产决定交换:生产为交换提供物质内容。生产方式的性质决定交换的性质。生产发展的规模、结构决定商品交换的深度和广度。交换对生产具有反作用:交换是商品生产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交换促进社会分工的发展。交换对生产具有引导作用。交换额规模和速度制约生产的规模和速度。(2)交换与分配的关系:分配对交换的制约作用交换对分配的制约作用:交换关系制约分配的实现。交换制约分配的深度和广度。交换具有再分配的补充作用。(3)交换与消费的关系:消费对交换的制约:消费引起交换。消费是交换的目的和动机。消费制约交换的规模和结构。消费方式影响交换方式。交换对消费的制约:交换是实现消费的条件。交换制约消费结构。交换制约消费形式和方法。交换制约消费效益。第二章 市场第一节 市场概述1. 市场是流通的空间载体。狭义:是指商品交换的场所或实现方式,是对商品和劳务的有效需求。广义:是指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包括商品交换的制度、程序、规则、法律、机制等。2. 市场是历史范畴:(1)市场是交换的场所:市场最早表现为商品交换的场所场所式市场也是现代商品经济中最普遍的市场表现形式。(时间性、地点性、聚散性、服务性)(2)市场是商品关系交换的总和,现代社会市场已与流通领域成同义词(3)市场是资源配置的场所,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4)市场是国民经济的综合反映,整个国民经济局势通过经济方面的各项因素在市场上总和呈现出来。3. 市场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可据不同的标准划分:(1)按市场竞争结构划分完全竞争市场:有数量众多的小规模买者或卖者。产品是同质的无差异的。资源完全自由流动。市场信息畅通。完全垄断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市场。(2)按市场供求局势划分卖方市场买方市场4. 形成完全垄断的原因:政府借助于行政权力完全垄断某些特殊行业政府特许私人完全垄断某些生产者控制了某些特殊的自然资源或矿藏。对生产某些产品的特殊技术的控制。5. 市场经济所追求的应当是适度的买方市场,其主要优点是:由于竞争激烈,可以促使卖方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产品品质,实现更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促进社会的进步。通过竞争,优胜劣汰,有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流动,不断调整产业结构,节约社会劳动。有利于生产经营者按需生产,提高服务质量,更好的满足广大消费者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第二节 市场体系1. 市场体系是指各类市场及市场内部子市场之间和市场中的各要素之间所形成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市场体系的基本特征:统一性、开放性、竞争性、有序性。2. 市场体系的结构是指市场总体内部各个分类市场之间或市场中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构成3. (1)按市场身份要素:市场主体结构、市场科体结构。(2)按市场时空要素:市场空间结构(区域市场、全国市场、世界市场)。市场时间结构(现货交易市场、期货交易市场、借贷交易市场)按照市场存在形式:有形市场、无形市场。4. 市场分类是市场结构的分析,是按照交易内容划分市场的。商品市场:(消费品市场、生产资料市场)要素市场(金融市场、劳动力市场、房地产市场、技术市场、信息市场)5. 消费品市场的特点(1)普遍性和广泛性(2)多层次多环节(3)经常性复杂性(4)随意性选择性6. 影响消费品市场的因素(1)人口因素是影响消费品市场的基本因素(2)社会购买力的大小、消费品的供应状况和商品价格水平等经济因素。7. 消费品市场存在的问题:消费品市场结构失衡,市场波动大,假冒伪劣产品仍未完全消失,市场秩序有待规范。8. 消费品市场的发展目标:商品供应平衡,品种结构完备,市场主体自主,法律健全以及管理规范有效。9. 生产资料市场的特点(1)交易价值量比较高,商品的技术性、专业性比较强(2)受生产结构和生产发展速度的制约,交易关系稳定(3)流通环节较少(4)受各地资源状况、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地区差异较大。10. 生产资料市场的发展目标:在有序竞争条件下,建立宏观调控有效的、由多种经营主体、多种流通渠道和多种交换方式组合而成的、开放的生产资料市场。11. 构成要素市场的三大支柱:金融、劳动力、房地产。我国要素市场发育的特点是:起步晚、起点低、发育相对缓慢。12. 要素市场的主要功能(1)要素市场是各类要素资源配置和交换的场所,是各类要素资源市场实现的主要形式和载体,是市场主体之间经济关系的实现方式(2)要素市场具有评价要素价值、生产要素价格和传递信息的功能。(3)反应要素供求的功能。13. 金融市场主要由:参与者、金融工具、组织方式三和基本要素构成。金融市场包括四方面:短期资本市场、长期资本市场、外汇市场和黄金市场。14. 金融市场与一般商品市场的不同点:金融市场的交易对象,不是具有各种各样使用价值的商品,而是货币形态的资本商品或有价证券。金融市场上的价格,不是当时资金本身的价格,而是借贷资本到期归还是的价格,即利率。在金融市场上的资金供给方可以贷出多余资金,资金的需求方可以借入所需资金,通过市场交易,促进资金双方的资金融通。15. 加速发展金融市场具体怎么做(1)深化银行体制的改革,是专业银行企业化(2)发展多种筹资融资方式,促使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资金流通顺畅进行(3)建设金融市场的基础设施(4)建立健全金融市场管理法规,规范金融市场秩序。16. 劳动力市场的特点:(1)劳动力交换让渡的是单纯的使用权(2)劳动力交换因劳动者价值取向的不同而存在较大差异(3)劳动力市场运行的速度缓慢。17. 房地产市场的特征:(1)经营对象的固定性(2)房产流通形式的多样性(3)地产市场的垄断性(4)对社会经济状况反应的敏感性18. 要进一步完善房地产市场,应注意做到(1)积极推行土地有偿使用制度(2)进一步积极推行住房制度改革(3)建立和发展中介机构(4)给予有力的宏观调控和管理。19. 技术市场的交易形式:技术转让予引进、技术咨询与服务、技术许可证贸易。20. 技术市场与其他市场的不同之处:技术市场仅限于知识形态商品的交易。由于技术商品具有独创性、新颖性和品种数量的单一性,因而技术市场具有专业性。21. 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技术市场:(1)进一步制定和实施保护智力商品市场正常运行的法规,与给予贯彻实施(2)规范技术市场的价格(3)建立健全技术市场所需要的基础设施。22. 信息市场的用途:提供商请的信息市场、提供科技信息的市场、为信息作业提供物质手段服务的市场。23. 信息市场的特点:交易对象的特殊性、交易的多次性、交易价格的多样性、交易方式的多样性、交易效果的可变性。第三节 市场机制1. 市场机制是指市场上的供求、竞争、价格等经济因素如何通过各自的作用和彼此的关系推动市场的运行及其功能的发挥。 市场机制是一种经济运行机制,是市场机制的基础机制,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调节器。市场经济的机制作用是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2. 市场机制的构成要素间存在着密切联系,要素的变动会形成连锁反应。其基本特征是:联系性、制约性、动态性、内在性、客观性、滞后性。3. 市场机制的作用:连接作用、刺激作用、分配作用、平衡作用、传导作用。4. 市场机制的实现条件:企业成为市场主体、市场体系完全健全、减少人为干预。5. 价格机制是指价格的形成过程及其对经济活动的调节作用。6. 价格机制在在不同层面上有着不同的功能:(1)对生产同种产品的生产者提供了竞争的手段(2)对生产不同种产品的生产者提供了调整生产规模和生产方向的向导(3)对于消费者来说,可以有效地调节其需求方向和需求结构(4)对宏观调控来说,既可以为国家反馈宏观调控的信息,为国家实施相应的调控手段提供依据,又可以自动调节企业总体活动,推动总供给和总需求平衡的实现。7. 供求机制反应价格与供求之间的内在联系。供求机制的作用是通过供求与价格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供求之间不平衡是绝对的和经常的,平衡是相对的和暂时的。对于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有着重要的作用。作用原理是:产品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给增加,需求减少,产品供过于求,价格下降,供给减少,需求增加。8. 竞争机制是指市场主体为争夺有力的产销条件以取得最大利益而进行的较量。9. 竞争机制发挥作用的重要条件:(1)企业必须真正成为独立的、自主的生产者和经营者(2)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能获得相应的经济利益(3)有良好的竞争环境和条件(4)要防止垄断,保护竞争。10. 风险机制反应的是经营利益与经营风险之间的相互联系。对市场经济运行的调节表现为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11. 信贷利率机制是指资金供求同利息率之间的相互制约、有机联系的运动关系。包括:存款利率机制(调节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的比例、调节市场货币流通量)贷款利率机制(促进企业加速资金周转,节约使用资金、引导资金流向,调整货币资金在各个部门的分配)12. 工资机制是指劳动力供求与工资之间相互制约的联系和作用。它的调节作用:(1)刺激经济发展(2)调节劳动力和其他生产要素的比例(3)调整劳动力在各个部门的合理分配。第四节 市场运行1. 市场的功能是市场商品交换或买卖活动所具有的职能。2. 市场的主要功能:交换功能(生产的基本功能)反馈功能(交换功能的派生功能)激励功能(交换功能的派生功能,推动生产者进取与创新)资源配置功能(生产供求价格变化对资源配置的导向作用)调节功能(调节社会生产和消费的均衡发展)评估功能(社会对生产经营者经济利益的确认)3. 生产组织主要包括;生产流通组织(指具体经营各种商品流通的组织机构)市场管理组织(市场自身的管理和组织系统)市场调节组织(国家计划调节市场的有关机构、一是自觉性计划调节二是随机性计划调节)4. 市场规划是指国家依据市场运行规律的要求,为保证市场有序运行而制定的所有市场主体都必须遵守的法律、规章、制度。5. 市场规则主要包括:市场进出规则、市场竞争规则、市场交易规则。6. 市场交易规则的内容:禁止强买强卖,囤积居奇、哄抬物价、公开交易、明码实价、等价交换、交易诚信。7. 市场秩序是指市场体系中各类市场主体和客体的规范化状况及各类主体在经营活动中对于市场经济中的各种规则和公共习惯额认同遵从状况。8. 市场秩序的评价主要依据法律法规等制度性规则,辅以道德规范类规则。9. 市场秩序评价体系分为两个层次:(1)评价各类市场的同一性的评价体系,即市场总体的综合评价体系(2)评价 各个分类市场特殊性的评价体系。10. 市场秩序评价体系的三类指标:市场进出秩序指标、交易秩序指标、竞争秩序指标。11. 市场管理是指国家经济管理部门代表国家运用经济的、法律的和行政的手段,对市场运行过程进行干预、监督和指导,使市场经济活动的参与者采取符合市场规则的经济行为,以建立和维护市场的正常运行秩序,保证市场的有效运行。对市场主体的管理,对市场客体的管理,对市场行为的管理。第三章 商品流通企业第一节 商品流通企业及其特征1. 商品流通企业是指经济上自负盈亏,经营上独立自主,为满足社会需要并获取盈利,专门从事商品流通经营活动的具有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2. 企业的特征:(1)企业是一种经济组织(2)企业具有盈利性(3)企业从事的是商品经济活动(4)企业是独立核算的经济组织(5)企业具有组织结构的统一性和整体性(6)企业是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企业是依法等级的组织、企业具有能独立支配的财产、企业能够自主的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企业能以自己的名义参加经济争议的仲裁和诉讼)3. 商品流通企业的特征:(1)以商品的购销运存为基本业务(2)对经营的商品基本上不进行加工或只进行浅度加工(3)实现商品使用价值的运动和价值形态的变化(4)商品流通企业的商业利润主要来自生产企业的让渡(5)经营周期短,资金周转快(6)商品流通企业比生产企业更接近市场4. 商品流通企业与生产企业相比,经营周期较短,资金周转较快的原因:(1)商品流通企业在资金周转过程中,少了生产这个环节。(2)同生产企业相比,商品流通企业流动资金占自己总量的比重要大(3)商流和物流的分离加速了商品流通企业的资金周转。第二节 商品流通企业的构成要素1. 商品流通企业构成要素:基础要素、组织要素、能力要素。2. 基础要素:网络(分销网络、信息网络、)品牌、人员、资金、信息、设备、营销技术、商品和服务。3. 商品流通领域中劳动的特点:(1)商品流通领域中的劳动是一种服务性劳动(2)商品流通领域中的劳动具有较大的弹性。(3)商品流通领域中的劳动又是一种主观能动性极强的劳动。4. 资金的特征:(1)资金的垫支性(2)资金的周转性(3)资金的补偿性(4)资金的增值性5. 商品流通企业资金区别于生产企业资金的特点:(1)对于大多数商品经营者而言,大部分是流动资金(2)就具体业务活动中的流动资金必然要发生资金存在形态的变化,即货币转化为商品,商品转化为货币。6. 信息对商品流通企业运行的作用:(1)信息流是商流、物流的先导,不同主体之间的购销活动都是以信息交流为前提条件的(2)管理现代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3)商品流通企业为了与消费者沟通,也必须广泛利用各种传媒传递商品和服务信息,激发消费者购买欲望,甚至创造市场需要。7. 市场营销的发展趋势:(1)从地心说到日心说(2)从满足需要到创造需要(3)从4P(产品策略、分销策略、促销策略、定价策略)到6P(权利、公共关系)。8. 商品和服务对商品流通企业的作用:(1)从顾客受让价值理论分析,商品和服务是构成总顾客价值的重要因素。(2)优质产品和服务是商品流通企业维系老客户的有力手段。9. 组织要素:知识、管理、机制、机构、文化。10. 机制主要包括:动力机制、策机制、调节机制、约束机制。(1)动力机制是指推动企业进行经营活动的各种要素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2)决策机制是指主体决策过程的程序和方式,由决策权力分配、授予方式等构成。(3)调节机制是保障企业内部正常运 行的各种要素及相互之间的协调关系。(4) 约束机制是指企业能按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及国家有关的方针、政策、法规和道德准则的要求来规范和约束企业的行为。包括:市场约束、预算约束、法律约束。11. 推动商品流通企业发展的动力:(1)企业对自身经济效益的追求(2)对社会效益的认识(3)对消费者利益的理解。12. 企业的组织结构:(1)企业内部的平行机构的设置问题,主要解决各平行机构之间的关系及其职权的划分(2)企业内部的垂直机构的设置问题,主要解决上下级环节的职权划分及相互关系。13. 能力要素即指核心能力,又称核心专长或核心竞争力。(1)核心能力的载体是企业整体(特有的技术体系、特有的模式管理体系、特有的企业文化)(2)从形成过程看,核心能力具有积累性(3)核心能力的存在形态是隐形的(4)从市场地位分析,核心能力具有异质性(5)从市场价值分析,核心能力具有有效性(6)从核心能力的发展过程分析,核心能力具有动态性(7)从核心能力的目的分析,核心能力具有导向性。第三节 商品流通企业的类型1. 按照投资主体的不同,可以把商品流通企业划分为:个人业主制企业、合伙制企业、合作制企业、公司。(有限责任公司、股份制有限公司) 2. 股份有限公司的特征:(1)资本划分为等额股份(2)通过发行股票筹集资金(3)股东人数不限(4)股票可以自由转让(5)财务公开3. 按社会分工及业种的选择,商品流通企业分为:直接贸易企业(批发企业、零售企业),居间贸易企 业(信托、代理、经济企业)、市场基础交易企业。4. 批发企业的特点:(1)批发企业的交易额一般较大(2)批发企业大多属于资金密集型企业(3)批发企业的商圈比较大(4)批发企业的服务项目相对较少(5)批发企业的交易往往具有理性化(6)批发企业的投机性较强。5. 与批发企业相比零售企业的特点:(1)零售企业平均每笔交易额小,但交易频率高(2)零售企业的商圈较少(3)零售企业多属于劳动密集型(4)零售企业布局上点多面广,且往往设于繁华地段或居民区内(5)零售企业的业态多种多样,既具有竞争性,又具有互补性(6)零售企业对消费者的诱导性强(7)零售企业注重服务(8)零售企业竞争激烈(9)零售企业要求有较高的管理水平。6. 市场基础交易企业与其他商品流通企业的不同之处(1)它既不是贸易的主体,又不同于代理商和经纪商,只提供基础性服务,并不介入交易活动本身(2)市场基础交易企业必须拥有一定的场所和其他硬件设施,拥有完善的为交易各方提供服务的手段。第四节 商品流通企业的组织形式1. 商品流通企业集团是指已组织商品流通为基本职能,以大型商品流通企业为核心,由不同经济部门和行业的若干法人企业,按控股、参股或契约关系结合而形成的一种具有多层次组织结构、多种经营功能、大型而又稳定的企业联合体。2. 企业集团的一般特征(1)成员构成的群体性(2)结构的多层次性(核心层、紧密层、半紧密层、松散型)(3)集团核心的实体性(4)组织的稳定性(5)经营的多角形3. 企业集团的个别特征:(1)以商品流通企业为核心企业(2)以商品购销为主要功能(3)已流通网络为经济依托。4. 商品流通企业集团的类型:(1)按股权组织结构的形态和集团内部支配方式的不同:金字塔形商品流通企业集团、环形商品流通企业集团(2)按集团内部核心企业的多少以及组织结构的不同:单元辐射性商品流通企业集团、多元复合型商品流通企业集团(3)按核心企业行为归属和集团成员的主要功能范围不同:主导经营型商品流通企业集团、综合经营性商品流通企业集团5. 商品流通企业集团的作用:(1)有利于强化商品流通网络体系的功能和提高市场的组织化程度(2)有利于构造市场经济下的商品流通微观基础,提高企业的规模效益和综合效益(3)有利于加强宏观调控,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4)有利于发展外向型经济,参与国际市场竞争。6. 综合商社是在日本首创的,是指以商业职能为主导,兼具金融、信息、服务、组织等功能为一体的国际化、实业化、多元化、集团化的综合性商业组织。7. 综合商社的特征:(1)以贸易为主导,经营综合化(2)内外贸相结合,业务规模巨大(3)以综合商社为中心形成企业集团,并与企业集团紧密依托(4)综合商社作为政府实施内外经济政策的重要工具而与政府关系密切。8. 综合商社的功能:(1)贸易功能(2)金融与投资功能(3)信息功能(4)组织协调功能(5)开发功能(6)服务功能。9. 经营连锁一般是指经营同类商品或服务的若干个企业,以共同进货或授予特许权等方式组织起来,共享规模效益的一种商业企业组织形式和经营制度。10. 连锁经营的三大优势:降低风险、减少宣传费用、货源有保证。11. 商业连锁经营的作用:(1)集中化的经营管理有利于提高流通效率:减少了流转环节,是企业能更多地掌握市场需求变化趋势,信息反馈速度加快,使得整个流通速度加快,减少流通领域内盲目消耗。(2)标准化的经营有利于扩大销售,改善服务(3)现代科学技术的广泛运用有利于加速科技进步,现代管理科学的运行,电子信息技术的运行,建立起自己的商品检测与检验系统,建立起现代化配送中心(4)专业化分工有利于经营水平的提高(5)有利于提高市场竞争能力(6)有利于减少商业投资风险(7)有利于流通体系的合理化。12. 连锁经营的三大变革:经营原则的变革、经营模式的变革、经营体制的变化。13. 连锁经营的类型:(1)按所有权和经营权的集中程度:正规连锁商店(RC)、自由连锁商店(VC)、特许连锁商店(FC)。14. 正规连锁商店的特点:(1)多为大型企业(2)是由成员必须归一个公司、一个联合组织或单一个人所有(3)由总部集中领导,统一管理,分店的业务按总店指令行事(4)实行统一核算制度,工资奖金由总部确定(5)各成员店铺不具备法人资格(6)成员商店经理是由总部委派的雇员而不是所有者(7)各分店实行标准化经营管理。15. 正规连锁店的上层组织形式:(1)由母公司直接管理,不另设总部(2)设立总部,由其管理连锁店16. 大型正规连锁店组织体系:(1)上层是公司总部,为负责整体事业的组织系统(2)中层负责若干个分店的地区性管理组织和负责专项事务的事业部组成(3)下层是各分定或成员店。17. 正规连锁的优点:可以调度资金,统一经营战略,统一开发和利用整体性事业,具有雄厚的经济实力,有利于同金融机构、生产厂家打交道,增强竞争优势,在新技术产品开发与推广、信息管理现代化方面,易于发挥整体优势,能聚集一批优秀人才,众多的成员店铺遍布各地,深入消费腹地,利于扩大销售。18. 自由连锁商店的特点:(1)成员企业保持自己的经营自主权和独立性(2)连锁商店主导者是批发企业,集团主体是零售企业(3)有强有力的总部机构,并要求全体成员在总部统一领导下统一经营(4)结成商店的目的是降低经营成本和费用,促进经济合理化,现代化。19. 自由连锁商店的模式:单个批发企业主导型、多个批发企业主导型、大型零售企业主导型、零售企业水平结合型、批零协作型。20. 特许连锁商店的特点:(1)存在的基础是总部和加盟店之间的合作关系(2)合同规定总部给予加盟店的权利和对此承担的责任,同时规定其必须承担的义务(3)合同的具体内容必须包括总部允许加盟店使用其商号、商标等营业象征和提供相应的给予技术以及服.21. 特许连锁店的类型:(1)以从事商品流通活动为目的的特许连锁商店,即成为总部的企业一般采用授权在某一地区的加盟店在该地区的独家经销形式(2)综合系统的特许连锁商店。22. 三种形态连锁店的联系:(1)从发展过程而言,特许连锁是最早出现的。当发展到一定规模时,才成为正规连锁,而自由连锁是正规连锁之产物,是中小批零商店对抗大零售商的正规连锁而走向联合的。(2)在实际运作中,这三种类型互相交汇,相互融合,优势互补。23. 三种形态连锁店的区别:(1)总部与分店的关系不同(特许的总部与加盟店是合同关系、正规的总部对店铺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自由的总部与店铺是协商与服务的关系)(2)所有权与经营权的结合程度不同(特许总部拥有经营权,加盟店保留所有权、正规连锁的所有权和经营权高度集中于总部、自由连锁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归各店铺,但总部对店铺进行经营上的指导与服务)24. 商业连锁经营按商店类型可分为:专业店连锁店、超级市场连锁店、百货店连锁店、廉价店连锁店。25. 商业连锁经营按提供服务的区域分为:地区连锁店、局部连锁店、全国连锁店、国际连锁店。26. 商业连锁经营按经营的商品分为:食品连锁店、服装连锁店、家用电器连锁店、图书连锁店。第四章 商品流通业务第一节 商流1. 商流是涉及商品所有权转移的价值运动。主要特征是:目的性、先导性、相对独立性、2. 商流的原则:自愿让渡原则、等价交换原则、公平竞争原则。3. 商流业务:采购与销售。4. 商品采购的原则:勤进快销原则、以需订进原则、以进促销原则、适销对路的原则、合理储备原则、经济核算原则。5. 商品采购过程:确定采购目标、选择供货方、签订购销合同、商品检验与验收、组织商品入库与货款结算。6. 商品采购方式:市场选购、合同订购、联购分销、驻点采购、货源调剂、委托加工、采用买断式采购方式。7. 商品采购策略:进货渠道策略、经济进货批量策略、商品生命周期阶段策略。8. 商品销售原则:营销导向原则、服务至上原则、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原则。9. 商品销售方式:门市销售、市场销售、商品交流会、上门推销。10. 商品销售促销是指企业为了扩大销售,通过各种手段向消费者和用户传递企业及商品信息,促使他们了解。信赖进而购买该企业产品的一种销售活动。11. 商品促销的形式:人员推销、广告宣传、营业推广、公共关系。12. 商品促销策略:推进策略、拉引策略。第二节 物流1. 物流是商流的对称,指涉及商品实体转移的使用价值运动。2. 物流的内涵和特征:(1)以商流为先导(2)物流属于生产过程在流通领域的继续(3)对物质技术的依赖性日渐增强(4)专职的服务性不断在加强(5)物流的增值性在增强(6)物流成为影响流通力的最主要因素3. 物流的作用:(1)物流是商品流通的物质载体(2)物流是社会在生产过程的保障(3)物流是提高流通效益的重要环节4. 物流业务:运输、配送、储存。5. 商品运输是指借助于各种运输工具实现商品在空间上的转移。6. 合理运输:(1)商品运输工具的选择(2)商品运输形式的运用(3)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4)商品运输合理化7. 影响商品合理运输的因素:工农业生产布局,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和运输网的分布,批发机构和储运网店的设置和分布,流通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信息化水平等。8. 商品不合理运输的形式:对流运输、倒流运输、迂回运输、重复运输、过远运输、亏吨运输。9. 组织商品合理运输的途径:(1)按商品的自然流向组织运输(2)缩短运输路线,减少中间环节(3)选择合理的运输方式(4)提高运输工具的使用效率10. 物流一般分为:采购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商品配送的关键部分是配送中心。11. 物流中心是组织、协调、衔接、控制物流的活动,具有一定规模的物流集散处。12. 物流中心作为现代物流方式和优化销售体制手段的配送中心,是将收货验货、储存保管、装卸搬运、拣选、分拣、流通加工、配送、结算、信息处理等作业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等功能、集约化和全方位服务的供货枢纽,通过发挥配送中心的各项功能,可以大大压缩商业企业的库存费用,降低整个系统的物流成本,提高企业的服务水平。13. 物流中心类型:储存型、集配型、分货型、转运型、加工型。14. 流通企业配送中心的模式:(1)建立自己的配送中心(2)建立联合型的配送中心(3)采用第三方物流15. 商品存储是指商品离开生产领域尚未进入消费领域前,在商品流通领域内的暂时停滞或停留。16. 商品存储的必要性:(1)商品生产和消费的时间差异性使商品储备具有存在的必要(2)商品生产和消费在空间上的间隔性使商品储备具有存在的必要(3)商品生产和消费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使商品储备具有存在的必要17. 商品存储的作用:(1)商品存储是社会再生产过程的保证(2)商品存储是商品流通的前提条件(3)商品存储是应对意外情况的必要措施18. 商品存储的类型:周转性储存、季节性储存、战略性储存。19. 确定存储规模的原则:(1)有利于流通企业商品周转和资金周转的原则(2)有利于缩短商品流通时间的原则(3)有利于促进社会货币流通的原则。20. 影响储存规模的因素:(1)市场需求量的大小及变动趋势(2)商品的产量和生产周期的长短(3)商品自身的特点(4)商品流通条件(5)企业管理水平21. 商品存储结构要求:市场需求、商品特点、流通条件。商品需求的机构、商品生命周期、商品供应范围内消费者构成情况和购买特点。22. 确定合理的存储时间事要考虑的因素:商品性能、商品需求时间、商品生产周期、保本储存期。23. 商品储存的业务管理:计划管理、入库管理、在库管理、出库管理、安全管理。第三节 信息流1. 信息是指排除了不确定性,有实际效用的,可以被理解、被接收的信息。流通信息是指在流通领域中各种市场活动现象及其变化的客观描述和真实反映。2. 信息的特征:目的性、系统性、时效性、增值性、共享性、真实性、依附性。3. 信息按来源分:内部信息、外部信息。按产生周期分:固定信息、流动信息、偶然信息。按产生过程分:原始信息、加工信息。按时间分:历史信息、现在信息、未来信息。按作用划分:决策信息、控制信息、业务信息。按内容分;指令信息、环境信息、科技信息、管理信息。4. 信息的作用:(1)信息是决策的依据(2)信息是监控的基础(3)信息是效率的保证(4)信息是职能的体现5. 信息的构成要素:信源(信息发生的来源,也就是信息的发源地)、信宿(信源发出信息后的接受者)、信道(传递信息所经过的通道)。6. 信息流程:信息的收集、加工、传递、存储、使用、反馈。7. 现代化市场信息网络系统是指由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若干条信息组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高效率的、高质量的有机信息整体。8. 我国信息中心就其规模、性质、服务对象可以分为:国家信息中心、国家流通部门信息中心、区域流通信息中心、企业信息中心、民间信息中心。9. 商品信息化是指成 为商品的信息在内容上不断深化、在规模上日益扩大的过程。信息市场是指信息商品化后进行交易的市场。10. 加强信息系统的内部建设:(1)保证合理的信息数量(2)合理控制信息流程,提高信息传递效率(3)提高信息利用效率(4)建立灵敏的信息反馈系统。第五章 商品流通方式第一节 流通业态类型1. 流通业态是流通产业经营的形态,由商品流通企业的的组织形式和经营形式所构成,是媒介商品交换的方式和手段。2. 商店零售包括:专业商店、百货商店、超级市场、方便商店、超级商店、综合商店、巨型超级市场、折扣商定、仓储商定、目录商定。3. 零售服务方式的类型:自助零售、自选零售、有限服务零售、完全服务零售。4. 非商店零售:直销、上门推销、自动售货机。5. 直销手段的形式:邮购商品目录、直接邮寄、电话促销、电视促销、电子购物。6. 零售企业的类型:连锁公司、自愿连锁、零售商店合作体、消费者合作体、特许经营机构、商业联合体。7. 批发商业业态分:独立批发商、经纪人、代理商、制造业、零售业的分支机构与办事处,其他批发商。8. 独立批发商是对其经营的商品享有所有权的独立企业。(1)是指这些批发商都应该是独立的法人企业。(2)是指这些批发商既不属于制造业,也不属于零售业的意思。9. 独立批发商分为:完全服务批发商(批发中间商、工业分销商)和有限服务批发商(现金交易运货自理批发商、卡车送货批发商、厂方直接送货批发商、货架批发商、生产者合作社、邮购批发商)。10. 经纪人的主要职能是为买卖双方牵线搭桥并协助他们进行商业洽谈。11. 代理商既可以为买方做代理,也可以为卖方做代理。(制造厂商代理商、销售代理商、采购代理商、佣金商)12. 制造业和零售业的分支机构与办事处:销售部与办事处、采购办事处。13. 其他批发商:农产品收购商、散装石油厂站、拍卖公司、批发市场。第二节 流通方式演变1. 流通方式是指商品在流通过程中实现其价值和使用价值的业态与交易方式。2. 流通方式的演变必须符合经济规律的要求(1)流通方式演变必须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2)流通方式演变受到竞争规律的制约(3)流通方式演变必须体现经济效益原则的要求(4)流通方式演变受信用方式发展的影响。3. 零售业态发展理论分为:循环理论、进化理论。循环理论包括:车轮理论、生命周期理论、综合化与专业化循环理论。进化理论包括:辩证过程理论、自然选择理论。4. 生命周期理论将零售业态的发展分为:创新期、增长期、成熟期、衰退期。5. 当代流通方式的演变趋势:1.流通业态的生命周期:(1)新业态的出现,相对于经济与技术发展水平,有着明显的切入点(2)在发达国家,各种零售业态都不同程度的经历过创新、发展、成熟几个阶段,有的已进入衰退阶段(3)流通业态的导入出现了加速发展的趋势,即流通业态越新,导入市场所需要的时间越短。(4)新流通业态的挤入,必然会造成原有业态市场份额的重新分割。2.流通业态主要发展趋势:大型化、细分化、多元化、廉价化、连锁化。3.我国流通业态演变的现状(1)百货商店在中国已逼近市场极限(2)超级市场将是中国零售业中的主力,他所代表的销售方式,将成为中国零售业的主导方式(3)便利店在中国具有广阔的市场(4)专业商店和专卖店在中国将会得到长足的发展(5)量贩店在中国将具有相当长的竞争力(6)以价格为竞争手段的折扣店、会员制商店等业态店在中国会有很大的发展。第三节 流通方式选择条件1. 确定流通方式的意思:(1)流通方式关系着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2)流通方式制约着企业的经营模式和组织形式(3)流通方式制约着商品流通的速度,进而制约着流通企业的经济效益(4)流通方式是市场秩序的重要保证。2. 确定流通方式的因素:目标市场的需求及其特点、流通企业经营要素的特点、市场的竞争状况。3. 商圈是一个流通方式或流通企业经营业务辐射所及的地域范围。以提供的商品和服务为内容、以适度的交通距离为半径、已基本的购买者人口为依托所形成的供应范围和销售量,即构成一个流通方式或流通企业的商圈。扩展的商圈概念是指相对集中的商业区域。4. 商圈概念的扩展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1)消费水平和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2)现代流通方式自身商圈范围的扩大(3)市场经济条件下大流通的需要5. 商圈范围的类型:都市型、区域型、社区型、便利型。专业型。6. 企业选择流通方式的影响因素:商圈人口的规模、顾客来电购买的频率、商品和服务的用途、价格的差别。第四节 交易形式1. 交易形式:包销、代理、投标、拍卖、商品交易所、寄售、展卖、租赁、知识产权和服务贸易。2. 包销是指通过包销协议,卖方将某种或某类商品在一定地区和一定时间内的经营权利单独给予包销人,即包销人对卖方的某一种或某一类商品享有在一定地区独家经营或专营的权利。3. 代理是指商品所有者作为委托人授权代理人,代表他向第三者招揽生意或签订合同以及办理与交易有关的其他事宜。可分为:总代理、独家代理、一般代理。4. 投标交易方式包括招标与投标两个方面。是一种严格按照招标人提出的条件进行交易的方式,一般有招标、投标、开标。5. 拍卖是由拍卖行这一专门从事拍卖的机构在一定的时间和地点,按照一定的章程和规则,由买方公开叫价购买的方式,将现货出售给出价最高的买主的交易方式。拍卖叫价方式一般有增加拍卖、减价拍卖、密封递价拍卖。6. 商品交易所是一种有组织的市场,通常只能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通过特定人员进行交易。7. 寄售是由卖方实现将货物运交代销人,由代销人根据寄售协议规定的条件和方法,代为出售货物,并扣除佣金和费用后,将货款交给卖方。8. 展会:各种博览会、展销会、交易会,是一种展销结合、已销为主的交易方式。9. 租赁是指商品所有者将商品出租给承租人在一定期限内使用,并收取佣金的一种交易方式。10. 知识产权和服务贸易只要包括:专利。商标、商誉、版权、技术诀窍、商业秘密。第六章 商品流通渠道与网络第一节 商品流通渠道1. 商流流通渠道是指商品在其形态变化中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转移所经过的环节序列和线路。2. 商流流通渠道的特征:(1)商品流通渠道是由直接参与商品流通过程的各方流通当事人,包括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共同构成的流通整体(2)商品流通渠道是由某种特定商品或相关联商品的交易活动组成的、所经过的环节,是产销之间完整人流通过程。(3)商品流通渠道是相对稳定的。3. 以商品为中心划分的渠道类型:消费品流通渠道、生产资料流通渠道。4. 以环节功能为中心划分的渠道:批发渠道、零售渠道。5. 消费品流通渠道类型:(1)生产者消费者(2)生产者零售商消费者(3)生产者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4)生产者代理商零售商消费者(5)生产者代理商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6. 生产资料流通渠道类型:(1)生产者用户(2)生产者经销商用户(3)生产者代理商用户(4)生产者代理商经销商用户7. 批发渠道是指以转售、生产、经营为目的的客户销售商品和劳务的中间商组成的渠道8. 批发渠道的特征:(1)批发渠道处于流通领域的中间环节,是连接生产者或代理商与零售商的桥梁与纽带(2)批发渠道的服务对象主要是零售商和工业用户(3)批发渠道一般从事的是大宗商品的交易流通9. 批发渠道的地位:集散商品、储存商品、沟通信息、提供资金帮助、承担风险。10. 批发渠道的作用:扩大流通范围、缩短流通时间、节省流通资金、降低流通费用。11. 零售渠道是由向最终消费者出售商品和劳务的零售商人组成的。12. 零售渠道的特征:(1)处于流通领域的终极环节(2)范围对象是消费者(3)一般从事各量销售。13. 零售渠道的作用:(1)有效地沟通了生产、批发和消费的关系(2)满足消费者的需求(3)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4)实现商品的惊险的跳跃。14. 商品流通渠道的结构:传统式渠道结构、垂直式渠道结构。水平是渠道结构。15. 传统式渠道结构是指由生产者、批发商和零售商根据现实需要,自发组成的松散型网络。16. 垂直式渠道又称中央协调系统,是从生产点到消费点间,将产品销售作业集中规划、统一处理,以获得控制市场与更为经济的利用销售渠道的效果,因此是强化销售网络的控制效率的一种渠道结构形式。17. 垂直式渠道的类型:公司式垂直渠道结构、契约式垂直结构渠道(批发商倡导的自愿连锁组织、零售合作社、特许经营组织-(生产商创办的批发商特许经营组织、生产商创办的零售特许经营组织、服务性企业创办的零售特许经营组织)、管理式垂直渠道结构。18. 水平式渠道结构是由两家以上的企业在追求更大的经济利益的基础上共同开发一个营销机会的联合体。19. 商品流通渠道系统设计是指为实现销售目标,对各类备选的渠道结构进行选择与评估,以便确定最适合自己企业特点的流通渠道的工作过程。20. 影响商品流通渠道的决定因素:(1)商品自身条件(商品额自然属性、商品的体积与重量、商品的价格、商品的技术服务能力)(2)市场供求条件(3)社会经济条件(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国家制定的法律和政策、交通运输条件、物流设施条件)(4)企业内部条件21. 确定流通渠道的备选方案:确定渠道模式、确定中间商数量(密集型分销、独家分销、选择性分销)、规定渠道成员间的权利和责任。22. 企业在选择劳动渠道成员是考虑的因素:(1)目标市场状况(潜在顾客的数量、市场地理分析、商品销售量的大小、消费者购买习惯、竞争情况)(2)企业的财务状况(3)产品组合情况(4)市场份额(5)商品推销能力(6)储运能力(7)中间商状况(经营条件、资信条件、经营能力)23. 对流通渠道设计方案的评估:经济性原则、可控性原则、适应性原则第二节 商品流通网络1. 商品流通网络是指各种流通组织和当事人根据商品的自然流向原则,把各种商业渠道和商业网点联接起来而形成的多层次,开放型、相互交织、形如蜘蛛网的流通有机体。包括三层含义:(1)商品流通网络的主体是各种流通组织和当事人。(2)商品流通网络的客体是各类商品(3)商品流通网络的实质是流通有机体。2. 商品流通网络的特征:客观性、聚合性、辐射性、区域性、整体性。3. 商品流通网络的客观性的根源在于:(1)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社会分工逐渐加深,产品的品种和数量越来越多,商品化水平和标准化程度也在不断提高。(2)经济活动的依赖性也在日益加强(3)由于生产协作范围广泛,商品流通突破了地域界限,形成了相互联系、彼此制约的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4)商品的范畴不断扩大,不仅有形的劳动产品即商品,而且连无形的资金、技术、劳务、信息都成为商品的构成要素。4. 商品流通网络的形成:以城市为中心形成商品流通网络的缘由(1)城市发达的工业体系为商品流通网络的建立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2)城市具有较强的集聚力和辐射力(3)城市具有良好的交通运输能力和邮电通讯手段(4)城市具有优越的物质技术条件和先进的经营管理水平。以城市为中心形成商品流通网络的作用:(1)有利于打破条块分割,促使商品大流通格局的形成(2)有利于优势互补、分工协作,促进资源优化配置(3)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和小城镇的发展。以城市为中心的商品流通网络的构成(1)批发商品流通网络(2)零售商品流通网络-城市零售商品流通网络、农村零售商品流通网络、农副产品收购网络5. 商品流通网络的发展趋势:(1)流通业先导地位的确定对我国商品流通网络的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2)加入WTO带来的流通领域的开放将全面整合我国商品流通网络(3)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经营方式将直接影响我国商品流通网络的形成。 第七章 商品流通的价格和效益第一节 价格构成与价格体系1. 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而商品的价格则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2. 商品价格的影响因素:供求关系的影响、竞争状况的影响、货币价值的影响、经济政策的影响、技术进步因素的影响。3. 价格构成是指构成价格的各个要素及其在价格中的组成状况,也就是价格的内部 结构。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是价格形成的基础,价值构成也是价格构成的基础。4. 商品价值是由C+V+M组成,C是生产领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