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II)卷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3047139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II)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II)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II)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I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对待事情,我们应该有自己独立的见解,不应总是随声附和。B某些部门稍一放松,那些制假造假的地下工厂又如雨后春笋一般兴旺起来。C小外甥刚刚三岁就能流利地背出几十首古诗了,这实在是骇人听闻。D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根深蒂固的人,都看不见这种有奇特功能的衣服。2 .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感慨(ki)窠巢(k)憔悴(zi)B一霎时(sh)匿笑(n)菡萏(dn)C搓捻(nin)讽刺(fng)确凿(zu)D优雅(y)酝酿(yn)应和(h)3 .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战国策由西汉末年刘向整理编辑,唐雎不辱使命选自其中。B故乡孔乙己两篇作品都选自鲁迅先生的小说集呐喊。C变色龙是英国著名作家莫泊桑的作品,他的代表作还有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等。D送东阳马生序是一篇赠序,节选自宋学士文集,作者是明初文学家宋濂。4 . 下列加点词的使用得体的一项是( )A小红在给编辑老师的信中说:拙作已草就,定有许多瑕疵,敬请您斧正指教。B老李对儿子的书法老师说:令郎能在这次书法大赛上获奖,全仗您教导有方,我们全家感激不尽。C小明邀请好朋友花花周末去自己家里玩,花花说:好的,我一定会光临寒舍。D毕业时,你送我的礼物我一直当作珍宝惠存着。5 . 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A屹立端祥和言悦色一泻千里B震摄褴褛深居简出迫不急待C畅销障碍金榜题名未雨绸缪D烦噪取缔锋芒毕露悔人不倦6 . 下面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是( )A挫折和磨难面前,你是做畏缩逃避的懦夫?还是做奋起搏击的勇士?B我生平最受用的有两句话:一是“责任心”,二是“趣味”。C昆曲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戏曲剧种。她雍容典雅,仪态万方;她影响深远,美名远扬。D海燕是高尔基1901年3月写到“幻想曲”春天的旋律的结尾部分,原题为“海燕之歌”。7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来自缅甸的两枚炮弹5月14日落入中国云南省临沧市镇康县南伞镇,导致5人受伤。中方对此表示强烈不满,已严正要求缅方采取有效措施,杜绝类似事件不再发生。B它每年的发电量,除了供给杭州使用外,还向上海、南京等地输送。C武媚娘突遭停播,尽管官方宣称停播是因“技术原因”,可这并不妨碍网民进行各种揣测。D这种洗衣机很好,曾获得轻工部优质产品。二、现代文阅读阅读济南的秋天的文段后,完成下列小题_设若你的幻想中有个中古的老城,有睡着了的大红楼,有狭窄的古石路,有宽厚的石城墙,环城流着一道清溪,倒映着山影,岸上蹲着红袍绿裤的小妞儿。你的幻想中要是这么个境界,那便是济南。设若你幻想不出许多人是不会幻想的请到济南来看看吧。 请你在秋天来。那城、那河、那古路、那山影,是终年给你预备着的。可是,加上济南的秋色,济南便由古朴的画境转入静美的诗境中了。这个诗意秋光秋色是济南独有的。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的赐给西湖、秋和冬的全赐给了济南。秋和冬是不好分开的。秋睡熟了一点便是冬,上帝不愿意把它忽然唤醒,所以做了个整人情,连带冬全部给了济南。 诗的境界中心须有山有水。请看济南吧。那颜色不同,方向不同,高矮不同的山在秋色中便越发的不同色了。以颜色说吧,山腰中的松树是青黑的,加上秋阳的斜射,那青黑便多出些比灰色深,比黑色浅的颜色,把旁边的黄草盖成一层灰中透黄的阴影。山影是镶着各色绦子的,一层层的,有的黄,有的灰,有的绿,有的似乎是藕荷色儿。山顶的色儿也随着太阳的转移而不同。山颜色是永远在那儿变化,特别是在秋天,那阳光能够忽然清凉一会儿。忽然又温暖一会儿,这个变化并不激烈,可是山上的颜色也觉得出这个变化,而立刻随着变换。忽然像有股细风替“自然”调和着彩色,轻轻的抹上层各色俱全而全是淡美的色道儿。有这样的山,再配上那蓝色,晴暖的阳光;蓝得像要由蓝变绿了,可又没完全绿了,晴暖得像要发燥了,可是有点凉风,正像诗一样的温柔;这便是济南的秋,况且因为颜色的不向。那山的高低也更显然了,更瘦硬了。看山顶上那个塔! 再看水。以量说,以质说,哪儿的水能比济南?有泉到处是泉。有河,有湖是由形式上分。不管是泉是河是湖,全是那么清,全是那么甜,哎呀,济南是“自然”的情人吧?大明湖夏日的莲花,城河的绿柳,自然是好美的了。可是看水,是要看秋水的。济南有秋山,又有秋水,这个秋才算个秋,因为秋神是在济南住家的。先不说别的,只说水中的绿藻吧,那份儿绿色,除了上帝心中的绿色,恐怕没有别的东西能比拟的,这种鲜绿全凭着水的清澄显露出来,好像美人借着镜子鉴赏自己的美。是的,这些绿藻是自己享受那水的甜美呢。不是为谁看的,它们知道它们那点绿的心事,它们终年在那浮着水波,做绿色的香梦。淘气的鸭子,用黄金的脚掌碰它们一两下,浣女的影儿,吻它们的绿叶一两下。只有这个,是它们香甜的烦恼,羡慕死诗人呀! 在秋天。水和蓝天一样的清凉。天上微微有些白云,水上微微有些波皱。天水之间,全是清明,温暖的空气,带着一点桂花的香味。山影儿也更真了。秋山秋水虚幻的吻着。山儿不动水儿微响。那中古的老城,带着这片秋色秋声,是济南,是诗。8 . 第自然段应填人的句子是( ) A济南的秋天是静谧的B济南的秋天是温和的C济南的秋天是诗境的D济南的秋天是虚幻的9 . 第自然段写作者幻想中的济南的特征是怎样的? 10 . 如何理解第自然段中“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的赐给西湖、秋和冬的全赐给了济南。”句子的意思? 11 . 选文第、自然段,作者从不同角度展开了对济南秋山、秋水具体景象的描摹。山是从_、_、_方面的不同来写的?水是从_、_、_方面来写的? 12 . 请从修辞角度赏析第段中句子表达效果“这种鲜绿全凭着水的清澄显露出来,好像美人借着镜子鉴赏自己的美。”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各题。布衣学者张中行张昌华世人称张中行为“布衣学者”,是再贴切不过的。清光绪三十四年,他生于河北香河县一农家,祖上三代都是不通文墨的农夫。1936年北大毕业,一直吃笔墨饭,曾在中、小学教过书;新中国成立后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当编辑,编教科书,偷闲写点文章贴补家用,数十年如一日在煮字疗饥中度过。1956年,他所在的出版社评级,六级以上为高级知识分子,张中行是七级,属低级。直到耄耋之年,才获赠一项“特约编审”的桂冠。称其“布衣”,是当之又当。张中行在北大读的是中文,但涉猎的范围包括国学、哲学、禅学和文学,不仅思考老庄、孔孟,而且研究罗素、培根,著述宏富。谓其学者,名副其实。季羨林评论他“学富五车,腹笥丰盈”,是“高人、逸人、至人、超人”。启功说他“既是哲人又是痴人”。一后辈学人说得更酷:“不读张先生的书,不知道他的学问有多大,读了他的书,更不知道他的学问有多大!”张中行是一匹老黑马,没有伯乐发现他。80岁时,适逢天时地利人和,他独自闯了出来,获得了“文学家”“哲学家”“杂家”“教育家”等多项桂冠。其哲学著作顺生论引人关注,被称为“当代中国的论语”,启功誉其为“整个一部春秋繁露”。张中行从80年代初开始陆续写了“负暄三种”、顺生论等。铁树开花,竟然枝繁叶茂。他的“负暄三种”自1986年始每隔4年出一本。顺生论等面世,一时洛阳纸贵,张中行遂“暴得大名”。时年张已八十,于是有“老旋风”之说。张中行是从燕赵大地走出来的学人,世事沧桑却丝毫未能改变他敦厚、淳朴的本色。在做学问、待人、处事以至生活细节上,他都是古韵犹存。张中行虽埋身市井,却“道通天地”,虽侧身陋巷,而能“思入风云”。他讲“顺生”,但“不偏不党,不依不傍,不卑更不亢”。他的言行自有准则:“心里有所疑就说,是自由;听者不以为忤,是容忍。”“对不同意见,我一是尊重,二是欢迎,三是未必接受,四是决不争论。”张中行一介寒士,半生坎坷,晚景见晴。到85岁时才分到一套普通的三居室,自称“都市柴门”。他的“柴门”没做任何装修,小客厅兼通道里还放着书架,是平常人家六七十年代的居住水平,其俭朴给人的印象十分强烈。书房也不甚雅致,书橱里放着一些古玩,多为石头,像仓库。一把破藤椅的扶手用塑料绳绑扎着。老式书案上备有文房四宝,书卷气袭人。他的卧室更为简陋,被子是五六十年代农家常用的大花被,连叠法也是老式的,床边墙上还糊着报纸。他对生活的要求很低,有时在外面吃饭,一根豆腐丝掉在桌上,他都要检起来吃,席毕若有剩菜,他也很从容地打包带回去。布衣的他,深知一粥一饭来之不易。张中行为人古朴,尚古风。文亦如其人。从行文上说,他的文章开头喜欢旁征博引,下笔千言如行云流水。不似今人“开门见山”“直奔主题”。他的行文过程就是“思”的过程。他长于将自己的喜怒哀乐化为一缕缕哲思,融入他对人生的体察观照之中。启功说张氏的“散文杂文,不衫不履,如独树出林,俯视风云”。也有人说张氏散文“少张扬蹈厉之辞,也似乎缺少至大至刚的伟岸气象,但从他那清新自然如数家珍般的娓娓叙述中,从那貌似拉杂的谈古论今、引经据典中,我们可体察到他对国家民族命运的热切关注”。斯言诚哉。对他的文,周汝昌先生也有贴切的评论:“你从他的文笔看得出,像他论砚一样,那是外有柔美,内有刚德。其用笔,看上去没有什么花哨,而实际上绝非平铺板叙,那笔一点儿也不是漫然苟下的。”“读他的文字,像一颗橄榄,入口清淡,回味则甘馨邀然有余。这里面也不时含有一点苦味。”13 . 称张中行为“布衣学者”,理由不贴切的一项是( )A张中行祖上三代都是不通文墨的农夫。B张中行本人北大毕业后一直吃笔墨饭,评级仅属低级。C张中行读的是中文,但涉猎的范围极广,学问极深。D张中行对生活的要求很低,为人古朴,尚古风。14 . 对于张中行文章的评价,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他的文章开头一般不“开门见山”“直奔主题”,而是在行文过程逐步展现自己的思考,将暂思融人对人生的体察观照之中。B启功认为张氏的散文杂文,有隐逸之风,酒脱之姿,傲啸之态。其实,这正是张氏“布衣学者”的身份决定的。C张氏散文似乎缺少至大至刚的伟岸气象,但并不缺乏对国家民族命运的热切关注。D周汝昌先生评论张氏文笔,认为其外表平实,而实际上却蕴涵匠心,内藏探味,发人深省。15 . 张中行八十终于成名。留给后人很多的启发,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言行要有自己的准则。张中行的言行自有准则,对不同意见,他一是尊重,二是欢迎,三是未必接受,四是决不争论。这表明他与世无争,不愿和别人产生矛盾。B要有所成就必须扎扎实实,勤学善思。张中行晚年成名并非偶然,这与他平时广泛涉猎,善于思考有关。C张中行适逢天时地利人和,独自闯了出来,他告诉我们无论有无伯乐人都不能对自己丧失信心,要自信,坚持努力,就会获得成功。D人在生活上不必一定是高要求,但思想上一定要高境界。张中行对生活的要求很低,但他讲“顺生”,追求精神上的高境界,虽为“布衣”,但拥有精神上的丰厚的财富。三、文言文阅读16 . 翻译下列句子。(1)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_)(2)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_)(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_)(4)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_)四、句子默写17 . 古诗文和名句默写。(1)碧玉妆成一树高,_。咏柳(2)江山代有才人出,_。论诗(3)_,无以至千里。荀子(4)咏雪中东晋才女谢道韫的一句咏雪词:“_”被广为传诵。咏雪(5)水何澹澹,_。观沧海(6)_,洪波涌起。观沧海五、对比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甲)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节选自十二章)(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诫子书)18 . 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标两处)。六 十 而 耳 顺 七 十 而 从 心 所 欲 不 逾 矩19 .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不逾矩_(2)博学而笃志_(3)险躁则不能治性_(4)年与时驰_20 . 翻译下列句子。(1)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21 . 回答下列问题。(1)甲文中颜回的行为可用乙文中的“”一词加以概括。(2)结合两文,简要写出你对“志”与“学”关系的理解。六、诗歌鉴赏移家别湖上亭(4分)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22 . 诗人“别湖上亭”时触动他情思的景物有哪些?(1分)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之情。(1分)23 . 诗的巧妙在于眼前之景无不具有生命,带有情感。请举例分析。(2分)七、综合性学习24 . 综合性学习中央电视台曾经在某年春节期间推出了关于“家风”的系列采访,将传统家教从私人平台放大到整个社会,引起了积极反响。你所在的社区准备开展“扬我家风”的主题活动,请你参加。(1)请你为本次主题活动补写对联。上联:扬家风,继优良传统下联:_,_。(2)活动需要一名学生主持人,你打算毛遂自荐,请用简明的语言向社区主任推荐自己。_(3)社区拟为家风优良的家庭授匾,请你仿照示例,在横线上提炼内容,在下面的田字格中为赵小文家庭拟写四字匾文。【示例】张厚乐家庭:张厚乐一家三口都是热心人。谁家水管坏了,老张随叫随到;有老人行动不便,他会扶上扶下;十多年来,他们家一直义务为小区修花剪草。赵小文家庭:赵小文一家酷爱读书。家里书籍满架,人人手不释卷。“我又读了一本好书”,是他们茶余饭后的共同话题;星期天一起逛书店,是他们多年不变的美好约定。【匾文】行善积德【匾文】_八、作文25 . 作文题目:那轮明月要求:不少于600字;诗歌除外,文体不限;不得抄袭,不能出现真实的姓名、学校等敏感信息。第 12 页 共 12 页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3、4、5、6、7、二、现代文阅读1、2、三、文言文阅读1、四、句子默写1、五、对比阅读1、六、诗歌鉴赏1、七、综合性学习1、八、作文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