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教学质量调研试卷B卷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3046327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0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教学质量调研试卷B卷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苏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教学质量调研试卷B卷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苏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教学质量调研试卷B卷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教学质量调研试卷B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句子默写 (共1题;共9分)1. (9分)根据提示,用作品原句填空。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_。峨眉山月半轮秋,_。(李白峨眉山月歌)适与野情惬,_。(梅尧臣鲁山山行)陶渊明饮酒(其五)中的诗句“_,_”蕴含只要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即使身居喧嚣人境也无喧嚣之感的哲理。_,_,当时奢侈今何处?(张养浩山坡羊骊山怀古)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_,_。(邹忌讽齐王纳柬)二、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30分)2. (14分)课内阅读阅读核舟记“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至“珠可历历数也”,完成下列问题。(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词。高可二黍许_神情与苏、黄不属 _卧右膝,诎右臂支船 _珠可历历数也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苏、黄共阅一手卷。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3)从选段看,雕刻家的高超技艺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3. (16分)阅读三峡,完成后面小题三峡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 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 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1)下列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 重岩叠嶂(zhng)B . 不见曦月(x)C . 乘奔御风(y)D . 林寒涧肃(jin)(2)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沿溯阻绝_飞漱其间_晴初霜旦_属引凄异_(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空谷传响,哀转久绝。(4)文中画线句写出了三峡的山什么特点?作者这样写有何用意? 三、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4分)4. (20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揭开网络“正能量谣言”的画皮正能量,指人或事所散发出来的积极健康、催人奋进、给人力量和希望的效应。谣言,指没有事实基础、被捏造出来并通过一定手段推动传播的言论。这两个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词语和对立状态被别有用心地揉捏在一起时,的确具有很强的欺骗性,因为它虽然拥有谣言的骨架和血肉,却被披上“正能量”的“画皮”,是典型的“伪正能量”产物。2014年10月22日,中央电视台“共同关注”节目播发了一条关于“挥霍爱心”的新闻:记者调查发现,几个月前曾在全国各地微博、微信圈里广泛流传的“郑春蓉丢孩子”事件再次重演,每次都会有无数人中招。原来,帖文中“寻找被拐女童”的求助信息竟为骗局,而虚假求助信息被多人多次转发。一般性的“正能量谣言”可能仅仅是为了赚取普通人的爱心,但部分涉及敏感事件和思想文化领域的“正能量谣言”,却有可能影响社会的稳定,传播错误的价值观。比如,在微信朋友圈中传播的“哈佛校训”“西点军规”等,表面看是“正能量”语境,背后却隐藏着西方意识形态的有意渗透。再比如“德国幼教专家解读”“美国学会推荐”等帖文,不少也是利用部分国人崇洋媚外的心理去达到某种商业甚至是政治目的。分析“正能量谣言”流行的原因,一方面,网络谣言的产生拥有了更加强大的媒介技术基础。早期的互联网信息以门户网站为主要发布渠道,网民间的信息传播主要是单向的小规模传递,网络舆论表现为在少数年轻人群中传播的“小众舆论”,网民即使接触到谣言,也仅仅处于“通过浏览网页获得信息”的程度。随着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用户信息的交互成为网络信息传播的主要模式,以往“门户网站发布信息、用户传播信息”的状态,逐步变成了“用户发布信息、门户网站选择性传播”的“倒逼范式”;尤其是微博、微信等即时通讯工具的出现,使得网民角色从早期的“工具用户”向如今的“信息发布者”转变,网络谣言就在这样的媒介技术环境中迅速地产生、传播开来。另一方面,自媒体社会影响力的提升为网络谣言的传播提供了社会舆论环境。近年来,自媒体传播在人际传播活动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对传统媒体的信息发布与获取方式形成极大冲击,使得网民通过自媒体平台发布的信息能够顺利得到更加广泛的传播;加之网络推手的大量介入,使传播活动中最初的“娱乐性谣言”转向带有明显组织意图的“正能量谣言”,而网络推手的行为特质也从最初单纯的网络营销转变为对社会信息的参与和传播,并且开始倾向于影响和误导社会主流价值规范。那么,如何应对“正能量谣言”呢?首先,政府部门除了扩大沟通渠道外,还应利用媒体和相关社会组织形成统一、协调的辟谣机制。在遭遇突发事件或敏感问题时,政府应努力让“真相跑在谣言之前”,扩大多元的民意沟通渠道,开通“线上”“线下”民意反映渠道,形成民间舆论场和主流舆论场的统一。此外,媒体也应主动参与到“谣言批评员”的行列,及时对自媒体的相关信息进行查证,确认真实、准确后第一时间发出权威声音,以正视听。其次,在建立健全网络监管机制的同时,建立相应的有害信息预警机制。2013年,最高法最高检对网络谣言定性出台司法解释,主要是对网络谣言攻击个人或组织的显性行为进行量化入罪。但新近出现的网络“正能量谣言”显然对社会的危害具有隐性特征,相关法律法规应有对此类信息、行为的准确界定及量化惩罚措施,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此外,社会组织还应对此类信息的传播途径保持高度敏感,建立相应的预警机制,积极监测,避免不良后果发生。第三,消除“正能量谣言”,最终还是需要全体网民的理性回归。缺乏对于信息的基本判断和必要核实,是“正能量谣言”在朋友圈中肆意传播的主要原因。广大网民只有培养自己的媒介批判能力,增强新媒体时代的媒介传播素养,才能在危机事件发生时兼具感性与理性的认知能力,不盲从、不信谣,最终形成抵制“正能量谣言”的民意基础,从而打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清朗网络空间。(选自20141227光明日报,有删改)(1)通读全文,试分析“正能量谣言”具备哪些特征?(2)第、两段所举事例可以互换吗?为什么?(3)第段主要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试分析其作用。(4)如果你收到这样的微信,请谈谈自己的判断和做法,并简要说说理由。帮忙转发:实验小学的学生家长在步行街捡到一个钱包,里面有身份证刘晶晶的,卡10多张,现金1000左右,动车票两张,车票是明天的。大家帮忙扩散。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正能量!请联系13845672890好人好事,谁的群多可以帮忙转发。5. (24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下列各题。1927年,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攻打长沙失败后,在转移井冈山途中,恶仗一场接着一场。于是,不少人开了小差,甚至连师长也不辞而别。近6000人的队伍只剩下700多人。前面重兵围堵,后面追兵迫近。情势之严峻可想而知!在此紧要关头,毛泽东在三湾那棵大樟树下豪迈宣言:“愿走的,绝不强留;不愿走的你们会看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用二三十年时间,革命终将取得胜利!”这是何等坚定的革命信念!从1927年秋收起义上井冈山,到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用时22年。无论谁,没有信念想成就一番事业,恐怕很难。大到革命理想走什么路、举什么旗,小到一项具体工作,莫不如此!因为有了信念,活着才有奔头,脚下才有力量。可以说:信念是指路的灯,是校正航线的舵,也是砥砺前行的鞭。相反,如果失去了信念,就会患得患失,稍有挫折便一蹶不振。甚至“脚踩西瓜皮,滑到南里是哪里”。这样,外界稍有诱惑,就会偏离人生航迹:这些年曝光的干部腐败、演员吸毒、“富二代”飙车等等,恐怕都是这个问题的反映。多年前曾看过一篇新闻,说是一个富家子弟,经常在夜深人静时偷偷把数吨水泥倾倒在邻居门前。警方破案后,揭出的案由令人啼笑皆非:原来是个恶作剧人生有顺境也有逆境。顺境时,守住信念,会走得端直;逆境时,守住信念,能迈过沟坎。越是在困难的时候,越不放弃,咬住了,就是胜利!有篇文章走出沙漠,就把这个道理诠释得淋漓尽致。一群学者随一位老教授沿丝绸之路进行民俗考察。可是不久,迷了路,走进了一片杳无人烟的沙漠,干燥和炎热消耗了每个人的体力,食物已经没有了。最可怕的是干渴在沙漠里没有水,就等于死亡。为了节省水,老教授把大家的水壶集中起来,统一分配。几天后,老教授死了。临死前,他把最后一个水壶给了一位信任的助教,叮嘱他:“不到万不得已,千万别动它。”又是3天过去了,人已渴到生理极限,大家都死死盯着那壶水。可助教呢,死活不肯让大家喝,说还没到最后关头,并不断催促大家:“趁体力还行,再走一程,再走一程到了前面,一定把水分给大家。”大家又艰难地朝前跋涉就在大家就要绝望的时候,沙丘后面终于传来了流水声。这时,助教才把真相告诉大家:“挂在胸前的水壶,其实灌满了沙子,几天前就没水了。教授一直瞒着大家,是怕大家绝望”确实,无论什么时候,守住信念才有成。有的时候,开头时,不少人会信心满满,可在跋涉过程中,或贪恋周围的“景色”,或受各种诱惑,脚步会慢慢迟滞下来。这时,千万别忘了告诫自己:是不是守住了信念?!记得有这么一句话:不要因为走得太久了,而忘记当初我们为什么出发!(选自人民日报2015.05.26有删改 )(1)全文主要运用了_论证和_论证。(2)文章的标题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请为本文拟一个标题。(3)选文论证语言极富特色,请对下面这句做简要分析。“脚踩西瓜皮,滑到南里是哪里”。(4)文章开头引用毛泽东秋收起义后坚信革命必胜的事例有何作用?(5)全文主要运用了_论证和_论证。(6)选文论证语言极富特色,请对下面这句做简要分析。“脚踩西瓜皮,滑到南里是哪里”。四、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6. (5分)作文。认真地观察生活,体会其中的意义和乐趣,这就是“品味”。生活中的一人一事,一景一物,一书一文,都会使你有所领悟。只要你认真去观察,细心去体昧,就会发现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一件事的深刻意义,就会发现自然景物也蕴涵着人生道理,一书一文都会使你获得享受或启迪。请以 “品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讲述你亲身的经历,写出自己的感悟。第 9 页 共 9 页参考答案一、 句子默写 (共1题;共9分)1-1、二、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30分)2-1、2-2、2-3、2-4、3-1、3-2、3-3、3-4、三、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4分)4-1、4-2、4-3、4-4、5-1、5-2、5-3、5-4、5-5、5-6、四、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6-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