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论历年考题.doc

上传人:s****u 文档编号:13043027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14.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文论历年考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中国古代文论历年考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中国古代文论历年考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 国 古 代 文 论历年考题1、孟子在万章下中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这里的“其人”是指(D) A、圣人B、今人C、读者D、作者2、教材指出,孟子的“与民同乐”的文艺美学思想正是在其“仁政”与“民本”思想的前提下形成的。其哲学基础是孟子的(A) A、“仁政”理论B、人性无善恶理论C、人性恶理论D、人性善理论3、孟子“知言养气”说中的“养气”应该是指作家应该(B)A、静心修养,达到“虚静”的精神状态B、从人格修养入手,培养自己高尚的道德品质C、通过修炼,达到阴阳二气和谐一致D、通过修炼,培养自己的阳刚之气4、庄子文艺美学思想之核心,教材认为是(C)A、“仁政”和人性论B、“虚静”和“物化”C、崇尚自然,反对人为D、“得意忘言”和“言不尽意”5、庄子“得意忘言”和“言不尽意”说主要是指(C)A、文学作品只要思想正确,不必追求语言美 B、读者懂得作品主题思想即可,不必欣赏语言C、文学作品要含蓄,有回味,追求意在言外 D、文学作品意思与语言并重,不能偏废6、中国古代文学创作与理论偏于浪漫主义、象征主义,这是受到(B)A、孟子“知言养气”说的影响B、庄子较深的影响C、孔子关于“诗可兴”、“可以怨”的影响 D、孔子“思无邪”说 的影响7、教材认为:司马迁通过分析屈原及其离骚的特点,揭示了一个真理: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真正伟大的作品,大都是作家坚持理想和正确的政治主张,而遭到恶势力迫害后,为了抗争迫害而坚持斗争的产物。并在报任少卿书中根据历史上许多伟人的事迹,概括出了( B)A“疾虚妄”说 B“发愤著书”说 C“养气”说 D “讽谏”说27、从史记对汉高祖和汉武帝的记述,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司马迁的( C )A“究天人之际”的精神 B“发愤著书”的精神C“实录”精神 D“主文而谲谏”的精神8、“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这几句话,据教材注释是出自( A )A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 B 毛诗大序C刘安离骚传 D司马迁报任安书9、教材指出:毛诗大序认为:诗歌创作要合乎“发乎情,止乎礼义”的原则,而在揭露和批评黑暗方面,又必须( B )A“怨而怒” B “主文而谲谏”C“劝百而讽一” D“风以动之,教以化之”26】、 曹丕的“诗赋欲丽”作为文体论的观点与以前的文论有何区别?答:1、“诗赋欲丽”是指诗歌、赋体应该(文辞)华美。曹丕以前还没有独立的、真正意义上的“文论”,文学基本上还没有独立出来,如诗经是“经”,并被看作文学作品。与以前的文论相比,说明曹丕看到了文学作为艺术区别于其它体裁文章的美学特征(即“丽”),认识到文学应该摆脱经学附庸的地位,这对于抒情文学的发展,有着特别深远的影响。曹丕的典论文表明,魏晋时代文学已经逐步走向自觉的时代。2、这与以前“诗言志”的文论观点是不一样的。“诗言志”中所谓“志”,主要是指政治上的理想抱负。所谓“赋诗言志”是指借用或引申诗经中某些篇章来暗示自己某种政教怀抱。左传里常出现的“志”多指政治态度、理想抱负。到战国中期以后,由于对诗歌的抒情特点的重视,以及百家争鸣的展开,“志”的含义逐渐扩大,其作为人的思想、意愿、感情的一般意义开始受到了重视。譬如离骚“屈心而抑志”,“抑志而弥节”中“志”的内容除了屈原的政治理想抱负,还包括了这种理想抱负不能实现而产生的愤激之情,以及对谗佞小人的痛恨之情在内27】、 典论论文批评了当时文坛上哪些不良现象?答:1、曹丕批评了文人相轻的风气,认为文人相轻,自古而然。他在举例说明文人相轻的文坛事例后,分析这种风气的产生原因时说:夫人善于自见,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里语曰:家有弊帚,享之千金。斯不自见之患也。可以说,曹丕对文人相轻的风气的批评是相当深刻和实事求是的。2、曹丕反对好古贱今,批评当时贵远贱近,向声背实的不良倾向,这种风气产生的原因在于失之于考察和盲目的迷信。他通过批评,实际上肯定了今胜于古,肯定了文学的进步和进化,是一种文学进化论的思想。肯定了今胜于古,这在当时也是一种难得的见解。28】、如何理解陆机“诗缘情而绮靡”的观点?这一论断对后世有什么影响?答:1、陆机把当时最重要的文体诗歌的审美特征概括为“诗缘情而绮靡”,明确地肯定了建安以来诗歌向抒情化发展的方向,比曹丕“诗赋欲丽”的提法更进了一步,更成为千古名言。陆机只讲抒情不讲言志,实际上是起到了使诗歌的抒情不受到“止乎礼义”的束缚的巨大作用,它使得诗歌突破了经学的控制,使得诗歌真正回到了它本来的审美面貌,使得诗真正为诗,文学真正为文学。尽管有少数封建正统文人对这一理论命题颇有微词,但是绝大多数诗人和文论家都认同这一深刻而又精辟的著名诗学命题。2、“绮靡”并非“淫艳”、“侈丽”之意,而是指“精妙之言”,是没有贬义的。刘勰文心雕龙讲“九歌、九辩,绮靡以伤情”以及西晋文学“结藻清英,流韵绮靡”等,都没有贬斥含义。可以说陆机重视语言表达的形式问题,儒家只说文辞形式要为内容服务,可是陆机第一个明确提出形式的重要性,这一首创对于整个六朝文学重视语言艺术美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29】、文赋是怎样阐述艺术构思的?答:1、文赋的中心是论述以构思为主的创作过程。在正文之前,陆机写了一个序言提出“意不称物”、“文不逮意”。2、构思准备:“伫中区以玄览”。指老庄那种虚静的精神状态,它可以使人不受外物和各种杂念干扰,统观全局,烛照万物,思虑清明,心神专一。3、构思阶段:“精骛八极,心游万仞”。构思首先要进行丰富的艺术想象,而这种想象是可以超越时空局限的,具有无限的丰富性和广阔性。这是高度活跃的、无定规的一连串想象与联想,可上重天,可下九泉,绝不是枯燥的理性思索。在艺术想象的过程中,作家的思维活动始终是与现实中的客观物象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感情的逐渐鲜明与艺术形象的逐渐构成,是同步进行30】、在结构和布局方面,文赋有什么主张和阐述?答:创作中的艺术表现阶段,包括如何安排文意和文辞两个方面,即“选义按部”和“考辞就班”,或者更准确地说,是如何运用文辞来把握文意的问题。结构应当按照表达内容的需要,采取多种多样的不同形式。陆机十分重视意的主导作用,以内容为主干,以文辞为枝叶陆机论述了在艺术表现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种种复杂情况,主张作家要因情适宜,妥善地谋篇布局,形诸笔墨。中国古代文论选读珍贵复习资料一、填空题(答案为黑体字材料或出现于选择试题)1、孔子是先秦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文艺观主要见诸于由他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关于记录他言行的著作( 论 语 )。2、教材指出:孔子所代表的儒家的文艺观,大体上表现在以(“诗教”)为核心的文艺观及其对诗经的批评。3、论语为政篇记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 思无 邪 。”这就确立了儒家(文艺批评)的标准。4、论语阳货篇记孔子说:“诗可以 兴 ,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5、教材指出:孔子关于(“文”和“质”)的论述,后来被运用到文学创作中,成为要求文学作品内容与 形 式 完美统一的基本理论,并在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的发展中始终起着主导的作用。6、教材认为:孟子对儒家文艺思想发展的突出贡献在于:其(与民同乐)的文艺美学思想,以及(“知人论世”)与(“以意逆志”)的文学批评方法论。7、教材指出:孟子认为必须首先使作者具有精神品格之美,培养作者高尚的人格和道德品质,然后才可能写出好作品,因此提出了对后世文学批评影响较大的(“知言养气”)说。8、孟子在(公孙丑上)中说:“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9、孟子的“知言养气”说被后人在文论中广泛运用,形成了中国文论史上以 (气 )论文的悠久传统。10、孟子在(万章上)中说:“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11、孟子在万章下中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12、教材指出:庄子(祟尚自然 )、(反对人为) ,是其文艺美学思想之核心。13、要在艺术创造上达到理想的境界,庄子认为创作主体必须进入(“ 虚静 ”)的精神状态。14、庄子外物篇中说“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望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 得意而忘言 。”提出了(“ 得意而忘言 ”)说,恰恰道出了文学创作中言、意关系的奥秘,此对后代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批评产生了巨大影响。15、庄子的“得意忘言”说,对后代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批评产生了巨大影响,在魏晋以后被直接引入文学理论,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注重(“ 意在言外 ”)的传统,并且为意境说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16 、孟子对儒家文艺思想发展的突出贡献在于他的“与民同乐”的文艺美学思想,以及(“ 以意逆志 ”)与(“发愤著书”)的文学批评方法论。17、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根据历史上许多伟人的事迹,概括出(“知人论世”)说,这是一种进步的文学思想。18、毛诗大序认为诗歌创作要合乎(“发乎情,止乎礼义“)的原则,而在批评黑暗现实方面,又必须“主文而谲谏”,反映了儒家的文艺思想。19 、陆机文赋把文体分为十类,并具体概括了其风格特征,其中提出了(“诗 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可以看出他对文学艺术的两个重要特征:感情与形象有了极为深刻的认识。20 、钟嵘诗品把五言诗人分为两个大的系统,以(诗经和楚辞)分别为其源头,风、骚并举,探源溯流,评价极为深刻。21 、韩愈继承了孟子的“养气”说,提出了“气盛言宜”之论,又继承了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提出了(“不平则鸣”)论。22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一著名论断出自唐代的大诗人、文学理论批评家白居易的著名书信体论文(与元九书 )。23 、在论词中,李清照力主要严格区分诗与词的界限,提出了词(“别是一家 ” )的著名观点,这是比较符合诗词发展的实际情况的。24 、张炎在词源里首先确定了“雅正”的审美标准,又提出了(“ 清空 ”和“意趣 ”)的审美要求,并分别列专节对二者进行了论述。25、袁宏道为了抨击七子派的模拟复古之风,提出了“ 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口号,因而提出了(“性灵”)说的诗学主张。26 、诗歌创作都面临如何表现其对象的问题,清代王士祯的“神韵”说主张对审美对象的表现应做到(“不着一字、尽得风流”)。27、王国维继承了唐代以来许多文学理论批评家的有关理论观点,并受到康德、叔本华的理论影响,在人间词话里提出了贯穿其文学思想的理论核心(“ 境界”)说,使有关意境的理论达到了最为完善、系统、深刻的水平。292、王国维(人间词话)说:“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293、王国维(人间词话)说:“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故一优美,一宏壮也。”294、教材指出:(艺概)以少总多,以点带面,史与论并重且能生发,在写作方法上显示出刘勰文心雕龙影响的痕迹。二、名词解释(以“-”符号为名解题号标志)-诗言志:这是出自尚书尧典的命题;“诗言志”主要是说诗歌表达人的抱负和情感,其实质就是把诗歌看作人的心灵的表现;“诗言志”是中国诗歌理论的开山纲领,它总结出了诗歌的语言性和思想性两大特征,说明了两者的表达与被表达的关系。-以意逆志:这是孟子在孟子万章上中提出的命题;所谓“以意逆志”是说说诗者(即读者)要根据自己的历练、思想意志,去体验、理解作者的作品,不要死扣字眼,也不要受拘束于词句,曲解甚至歪曲全篇的主旨。“以意逆志”是比较科学的文学批评方法,孟子以这种方法解说诗中的一些作品,比较接近于还了它们作为文学作品的本来面目,为中国文学提供了比较客观的批评原则。-知人论世:是孟子在孟子万章下中提出的命题;其意思是说,读者阅读文学作品应该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和作品写作的时代背景,这样才能站在作者的立场上,与作者为友,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准确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正确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知言养气:这是孟子在孟子公孙丑上中提出的命题;孟子认为首先使作者具有内在的精神品格之美,养成浩然之气,才能有美而正的言辞。这钟思想影响到文学创作,就特别强调作家要加强自己的人格修养,然后才能写出好的文学作品;孟子的“知言养气”说抓住了人的最本质的人格蕴涵,被后人在文论中广泛引用,形成了中国文论史上以气论文的悠久传统,对中国的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得意忘言:“得意忘言”是庄子在庄子外物中对言义(即语言与思维)关系的看法; 在庄子看来,言是不能完全表达意思的,即言不尽意。庄子强调语言文字的局限性,指出它不可能把人复杂的思维内容充分的表达出来,这种认识在一定的程度上符合人的认识实践的实际情况,但也有明星的局限性。不过庄子的以言不尽意为根据的“得意忘言”说对文艺创作却影响深远。文学作品要求含蓄,有回味,往往要求以少胜多,追求“味外之旨”、“言外之意”,而庄子的“得意忘言”说,恰恰道出了文学创作中言、意关系的奥秘。这对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产生了巨大影响,它在魏晋以后被直接引入文学理论,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学注重“意在言外”的传统,并且为意境说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虚静:这是庄子在大宗师中提出的命题;所谓虚静就是要“心斋”、“坐忘”。要在艺术创造上达到理想的境界,庄子认为创作主体必须进入“虚静”的精神状态。-坐忘:这是庄子在大宗师中提出的命题。就是使人忘记一切存在,忘掉自己,抛弃一切知识,达到与道合一,这样才能进入审美观照。艺术创造力也最为旺盛,而创作者不再感到自己的存在,这是所谓“物化”境界,也叫做“以天合天”。-“尽善尽美”说:这是孔子在评述“韶乐”与“武乐”时对韶乐所下的定义。他认为舜时的韶乐,“既尽善又尽美”,原因是因为舜具备了圣德而受禅让,故尽善。由此也可以看到孔子在审美判断中融入道德批判的因素。-“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说: “以意逆志”与“知人论世”是比较科学的文学批评方法。 “以意逆志”的“意”当是指读者之意,而“志”则是作者的思想意志。就是说读者要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但是我们在理解“以意逆志”时要联系孟子说话的整个意思。孟子说:“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即是认为,解释诗的人,不能以个别文字影响对词句的理解,也不能以个别词句影响对诗本意的认识。应当以自己对诗意的准确理解,去推求作者的本意。那么,怎样才能做到“以意逆志”呢?这就要求“知人论世”了。即应当深入地了解诗人的生平、思想、作品的时代背景。可以说“知人论世”是“以意逆志”的前提,而“以意逆志”则是“知人论世”的结果。孟子的“以意逆志”与“知人论世”说是比较科学的文学批评方法,对后世影响极大,后世的大量的诗话、词话等大抵都是运用这一原则进行文学评论和批评的。-“虚静”和“物化”说:“虚静”是庄子提出的艺术创作论。他认为,要在艺术创造上达到理想境地,创作主体必须进入“虚静”的精神状态,忘掉一切存在,也忘掉自己的存在,抛弃一切知识,达到与道合一,这样才能自由地进行审美观照,艺术创造力也最为旺盛。而“物化”说则要求主体的“自然”与客体的“自然”合而为一,这样的创作自然和造化天工完全一致了。-“言不尽意”和“得意忘言”说:庄子的“言不尽意”说,意即强调语言文字的局限性,指出它不可能把人的复杂思维内容充分体现出来。这对文学艺术创作影响深远,文学作品要求含蓄,有回味,尤其是诗歌创作,往往是以少总多,追求“味外之旨”。而庄子的“得意忘言”说,则恰恰道出了文学创作中言、意关系的奥秘,此对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批评产生了巨大影响,它在魏晋南北朝后被直接引入文学理论,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学注重“意在言外”的传统,并且为意境说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孔子的“思无邪”说:论语为政篇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提出了思无邪说。思无邪的批评标准从艺术上说,就是提倡一种中和之美。诗三百中的作品起初不仅关涉内容(歌词),而且与音乐有紧密的关系。因此,从音乐上讲,思无邪就是提倡音乐的乐曲,要中正平和,要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从文学作品上讲,则要求作品从思想内容到语言,都不要过分激烈,应当做到委婉曲折,而不要过于直露。-孔子的“兴观群怨”说:兴、观、群、怨说是孔子在论语;阳货里里提出来的,文中说: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用现代的话简单地说。兴,就是说诗歌有感发人的精神的作用,可以引起人的联想;观,就是说诗歌可以起到观察社会现实的作用,能看到世风的盛衰得失;群,就是说诗歌可以使人们交流感情,达到和谐,起到团结人的作用;怨,就是说诗歌可以干预现实,批判黑暗的社会和不良的政治。孔子的兴、观、群、怨说对后世影响极大,成为后世文学批评的一个标准,影响了我国文学中现实主义传统的形成。-孔子的“辞达”说与“文质”说:孔子说的“辞达而已矣”,从字面上说,当是说,写文章只要文辞能表达清楚意思就行了,不要片面地离开内容去追求形式的华丽。但并不是说文学作品不要文饰,孔子还说过“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可以说明孔子认为一定的文饰还是必要的,其目的还是为了更好地表现内容,并使它起到更大的作用。论语雍也记孔子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主张文采和内容要相互配合,相得益彰。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问题,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重要问题之一,在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的发展中始终起着主导作用。168、“太白忆秦娥,声请悲壮,晚唐、五代,惟趋婉丽,至东坡始能复古。后世论词者,或转已东坡为变调,不知晚唐、五代乃变调也。”这段词论出自( B )。A王国维的人间词话 B刘熙载的艺概词曲概 C张炎的词源 D李清照的论词169、刘熙载在文艺美学方面的代表作是( C)A诗概 B词曲概 C艺概 D文概170、“太白忆秦娥,声情悲壮,晚唐、五代,惟趋婉丽,至东坡始能复古。后世论词者,或转一东坡为变调,不知晚唐、五代乃变调也。”这段词论出自( D)A梁启超饮冰室诗话 B王国维人间词话 C陈延焯白雨斋词话 D刘熙载艺概171、被视为近代改良主义小说理论纲领、“小说界革命”宣言的是梁启超的( C )A新小说 B译印政治小说序 C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 D告小说家172、提出小说理论“熏、浸、刺、提”说的清代或近代文论家是( B )A近代的王国维 B近代的梁启超 C清代的李渔 D清代的金圣叹173、“故今日欲改良群治,必自小说界革命始;欲新民,必自新小说始。”这段话的作者是( A )A梁启超 B李渔 C金圣叹 D刘熙载174、王国维最具代表性的文学理论批评著作是( D)A宋元戏曲史B人间诗话C蕙风词话 D人间词话 175、王国维词学理论核心是( A )A“境界”说 B“神韵”说 C“性灵”说 D “格调”说176、教材认为:王国维的文学思想除了受到中国古代一些传统的文学思想影响外,还受到西方哲学家、美学家 ( B)。A克罗齐的影响 B康德、叔本华的影响C卢梭、狄德罗的影响 D培根、休谟的影响177、刘熙载在文艺美学方面的代表作是(C) A、诗概B、词曲概C、艺概D、文概178、“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故诗无气象,则精神亦无所寓矣。”这段文论出自(A)A、刘熙载艺概B、王国维人间词话 C、梁启超饮冰室诗话D、陈延焯白雨斋词话179、被教材视为近代改良主义小说理论纲领、“小说界革命”宣言的是梁启超的(D)A、告小说家B、译印政治小说序 C、外交欤?内政欤D、论小说与群政之关系180、提出小说理论“熏、浸、刺、提”说的清代或近代文论家是(B)A清代的金圣叹 B近代的梁启超 C清代的李渔 D近代的王国维181、“故今日欲改良群治,必自小说界革命始;欲新民,必自新小说始。”这段话的作者是(B)A、金圣叹 B、梁启超 C、李渔D、刘熙载182、王国维最具代表性的文学理论批评著作是(D)A、宋元戏曲史 B、人间诗话 C、蕙风词话 D、人间词话183、王国维词学理论核心是(C)A、“格调”说 B、“神韵”说 C、“境界”说 D、“性灵”说184、“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我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这段著名词论出自(A)A、王国维人间词话 B、刘熙载艺概词曲概 C、梁启超饮冰室诗话D、陈延焯白雨斋词话185、(作文应)“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这段文论出自于(A) A、苏轼的答谢民师书 B、韩愈的送孟东野序 C、白居易的与元九书 D、欧阳修的梅圣愈诗集序186、提出诗歌创作要有“神韵”因而提出“神韵”说的诗论家是(D)A、王夫之 B、沈德鸿 C、袁枚 D、王士禛四、问答题1】、简述尚书尧典的主要内容?答:尚书尧典涉及的文艺思想主要有两点:第一,关于“诗言志”的提法。“诗言志”主要是说诗歌表达人的抱负和情感。在先秦时期,“志”的含义有发展变化,一是指政治上理想抱负,二是指人的思想、感情。言志说的实质是把诗歌看作人的心灵的表现。第二,还说明了早期的艺术是诗、舞、乐三者结合在一起的。2】、简述孔子的主要文论思想?答: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艺思想,大体以“诗教”为核心。其主要理论主张有:第一,阐述了文艺与道德的关系。论语泰伯中孔子谈到关于人的道德品质时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主张,就是看到了诗与乐对于培养人的道德的巨大作用,也就是诗歌和礼乐对于培养人的道德的巨大作用。第二,涉及文艺与政治外交活动的关系。第三,确立了文学批评的标准。论语为政篇中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又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又提出“尽善尽美”的主张。第四,论文学的社会作用。孔子在论语阳货中提出了著名的“兴观群怨”说。第五,关于文学内容与形式的关系。论语卫灵公中说:“辞达而已矣。”论语雍也中说:“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里关于文质的论述,后来被运用到文学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上,强调文学的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结合,在中国文学理论中起着主导作用。第六,关于论雅乐民郑声的问题。这里所谓的“雅郑”,其实是高雅与通俗的问题,孔子是要求高雅之作的。这也可以说是孔子中和之美的审美理想的表现。3】、简述“兴观群怨”的内涵是什么?答:1、这是孔子在论语阳货篇中提出的关于文学作品的社会作用的说法。2、所谓“兴”,宋代朱熹解释为“感发志意”,孔安国说是“引譬连类”,意思是通过诗歌的想象引发人的思想情感。“观”是指诗歌的认识作用,汉代郑玄解释为“观风俗之盛衰”,朱熹解释为“考见得失”,总的意思是通过诗歌可以见出社会的盛衰得失和诗人的主观方面。“群”是指文学作品的团结、协调作用。孔安国说是“群居相切磋”,即通过文学活动达到使人际关系和谐,加强团结的作用。“怨”是文学作品干预现实、批评社会的作用。孔安国说是“怨刺上政”、朱熹说是“怨而不怒”。3、孔子的“兴观群怨”说是现实主义的文学批评理论的源头,对后来的现实主义的文学批评理论和现实广义的文学创作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4】、简述孟子的文艺思想是什么? 答:孟子对儒家文艺思想的突出贡献在于:“与民同乐”的文艺美学思想;“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的批评方法;“知言养气”的创作修养论。具体如下:第一,“与民同乐”的文艺美学思想。“与民同乐”是建立在孟子“民本”和“仁政”思想的基础上,也是孟子人性善的具体表现。第二,“以意逆志”的阅读理论。 第三,知人论世说。第四,知言养气说。5】、孔子文艺思想对中国文学现实主义传统有哪些积极的影响?答: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1、强调诗教,其基本观点,是肯定文艺的社会作用,强调文艺应该为人的道德修养,为国家的政治教化服务,并且也能很好地服务。后世的文以载道等强调教育作用的文道观基本上是受孔子诗教观的影响;2、思无邪成为文学批评的标准;3、文学的社会作用,即“诗可以兴、观、群、怨”说,尤其是“诗可以怨”,后世许多诗人、作家正是接受了孔子的这一观点,写出了许多讽刺社会、干预生活的现实主义作品,形成了我国文学“诗可以怨”的优良传统;4、 “辞达”说、“文质”说;5、“尽善尽美”说,这一美学观成为孔子以“诗教”为中心的文学理论批评的基本出发点。6、总的来说,孔子的文艺思想表现了其关注现实的热情、强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识、真诚积极的入世品格。这种经世致用的文艺观对后世在文学理论批评的最重要的影响是为现实主义文学理论批评奠定了基础,对文学干预现实、干预社会提供了理论根据。后世现实主义文学创作实践和文学理论批评可以说无不受到孔子功利性的诗学观、文艺观理论的积极影响。6】、试从中国诗歌创作实践与诗学理论两方面浅述孔子“诗可以怨”所形成的悠久传统?答:1、孔子在论语阳货提出了诗可以怨。 诗可以怨是说诗可以怨刺上政(论语集解引孔安国语),实际上就是说诗歌可以对现实中的不良政治和社会现象进行讽刺和批判。诗经中许多民歌和一些文人作品就是对当时的社会现实进行讽刺和批判揭露,如著名的民歌魏风中的硕鼠、伐檀等,以及小雅中的正月、十月之交,大雅中桑柔、民劳等,都是怨刺上政的作品。2、诗可以怨对我国后世的文学创作,特别是诗歌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为我国古典诗歌的批判现实的优良传统。后世的许多诗人的作品都有批评和揭露黑暗现实的内容,例如屈原、杜甫、白居易等人都在主观或客观上把诗可以怨作为自己创作的主要内容或主要追求目标。现代的许多进步诗人,如郭沫若、闻一多、艾青等的批判黑暗政治的诗歌都可以说是受到了诗可以怨的影响。3、而在文学批评史上诗可以怨也成为批评诗歌作品的一个重要标准和论题。司马迁强调离骚“盖自怨生” 和“发愤著书”就继承和发展了孔子诗“可以怨”的思想。钟嵘在他的诗歌评论中突出了一个“怨”字,认为只有在描写现实生活过程中表现了进步思想感情的作品,才是最有价值、最有意义、也才是最美的作品。白居易强调诗歌创作要“为时”、“为事”。如此等等都受到了“诗可以怨”这一传统的影响。7】、试分析孔子文艺思想的审美特征?答:1、孔子文艺思想的审美特征主要应该指论语八佾中的一句话,“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中提出的“尽善尽美”。就是说要求文艺作品“尽善尽美”,是孔子文艺思想的审美特征。 2、孔子之所以认为韶乐“尽善尽美”是因为韶乐是舜乐,舜因为具备圣德而受禅让,符合所谓“唐虞之道”,故“尽善”;而韶乐又具有“中和之美”,故“尽美”。而武乐是周武王之乐,武王是用武力夺取政权的,故“未尽善”,但武乐也具有“中和之美”,故“尽美”。但到底什么样才叫“尽善尽美”呢? 3、孔子还说过的另一句话很重要,就是论语为政篇的“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思无邪”从艺术方面看,就是提倡一种“中和”之美。论语集解引孔安国注所谓“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言其和也。”从音乐上讲,中和是一种中正平和的乐曲,也即儒家传统雅乐的主要美学特征。从文学作品来说,它要求从思想内容到文学语言,都不要过于激烈,应当尽量做到委婉曲折,而不要过于直露。8】、试谈谈孟子“以意逆志”以及“知人论世”的具体内涵?答:1、孟子在孟子万章上中说: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提出了以意逆志说。所谓以意逆志,就是说说诗者(即读者)要根据自己的历练、思想意志,去体验、理解作者的作品,不要死扣字眼,也不要受拘束于词句,曲解甚至歪曲全篇的主旨。孟子以这种方法解说诗中的一些作品,比较接近于还了它们作为文学作品的本来面目,为中国文学提供了比较客观实在的批评原则。后世大量的诗话词话大抵是在此原则下展开文学批评和记录读后感想的。 2、知人论世说是孟子在孟子万章下中提出来的说法: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其意思是说,读者阅读文学作品应该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和作品写作的时代背景,这样才能站在作者的立场上,与作者为友,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准确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正确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知人论世说 以意逆志说都是比较科学的文学批评方法。孟子以这种方法解说诗中的一些作品,比较接近于还了它们作为文学作品的本来面目,为中国文学提供了比较客观实在的批评原则。后世大量的诗话词话大抵是在此原则下展开文学批评和记录读后感想的。9】、作为文学批评方法,孟子“以意逆志”以及“知人论世”,与先秦“赋诗言志”对于诗的阅读、理解有何不同?答:1、孟子“以意逆志”认为:解释诗的人,不能以个别文字影响对词句的理解,也不能以个别词句影响对诗本意的认识。应当以自己对诗意的准确理解,去推求作者的本意。 2、而知人论世则应当深入地了解诗人的生平、思想、品德、遭遇等状况以及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然而,先秦“赋诗言志”对于诗的阅读、理解与政治、外交活动有着密切关系关系。孔子认为赋诗对于处理当时的政治、外交活动有重要作用。人们为了达到政治、外交的目的,可以断章取义,随意改动诗原本的意义。这就与孟子的“以意逆志”以及“知人论世”大大不同了。10】、浅述庄子崇尚自然的文艺美学思想在文学史上产生哪些积极的影响?答:1、崇尚自然,反对人为的审美标准和创作原则的建立。道德经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可见天道自然观是老庄的主要思想。所谓“道法自然”,也就是“道”取法其自成的意思。在老庄看来,天、地、人、万事万物,都是自生自成、自然而然的,人类应该按照客观事物的规律而运行、变化和发展,而不应违背事物的天然本性和自身内在的必然性。事物自身内在的必然性与客观规律本身就是合一的,是“道”的体现。老庄的天道自然观对于后人祟尚本色天然之美、反对雕琢文饰的文艺自然观的确立起了重要的作用。李白主张“清水出英蓉,天然去服饰”(经乱离后天思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苏东坡推崇“苏、李之天成,曹、刘之自得,陶、谢之超然”(书黄于思诗集后;,正体现了上述审美理想。2、对外在的形、象、言的否定,对内在的情、道、意的重视,“意在言外”的创作规范。庄子的得意忘言说,这对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产生了巨大影响,它在魏晋以后被直接引入文学理论,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学注重意在言外的传统,并且为意境说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11】、浅述庄子对于中国古代文学创作论的重要贡献?答:1、庄子对于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中的创作论,其实就是指的“虚静”说、“物化”说。2、虚静,原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范畴,指的是人在认识外界事物时的一种静观的精神。老子首先提出了致虚极,守静笃的思想,庄子则又极大地加以发挥。要在艺术创造上达到理想的境界,庄子认为创作主体必须进入虚静的精神状态,根据庄子书的论述,也就是要使人忘掉一切存在,也忘掉自我存在,抛弃一切知识,达到与道合一。这样才能自由地进行审美观照,艺术创造力也最为旺盛。而创作者不再感到主体自我存在,便进入了所谓物化境界,也叫做以天合天,主体的自然和客体的自然合而为一,这样的创作自然和造化天工完全一致了。 3、“物化”的思想,本来也是庄子提出的哲学认识论,即主张作为主体的人在体认客观事物之“道”的过程中,在心灵“虚静”的状态下,最后要达到、也能够达到一种物我同构、与道合一的最高境界,即彻底泯灭认识的主、客体之间的界限。12】、试谈谈庄子言意关系论对于诗歌意境论的启迪?答:庄子认为文字语言都是有局限性的,不可能把人的复杂的思维内容完全传达出来,这就是所谓言不尽意。既然言不尽意,那么,相比于意来,言就不是最重要的了,作为文学作品,就要求含蓄蕴藉,有回味。特别是诗歌创作,就要以少总多,追求味外之旨、言外之意。言不尽意、得意忘言对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批评产生了巨大影响,它在魏晋以后被直接引入文学理论,形成了中国古代注重文学作品意在言外的传统,为意境说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13】、什么是“诗可以怨”?它对我国古代诗歌创作产生过什么样的积极影响?答:1、“诗可以怨”是孔子在论语阳货篇中提出来的。篇中说:“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诗可以怨”是说诗可以“怨刺上政”(论语集解引孔安国语),实际上就是说诗歌可以对现实中的不良政治和社会现象进行讽刺和批判。诗经中许多民歌和一些文人作品就是对当时的社会现实进行讽刺和批判揭露,如著名的民歌魏风中的硕鼠、伐檀等,以及小雅中的正月、十月之交,大雅中桑柔、民劳等,或揭露,或批评,或讽刺,或讽谕,都可以说是“怨刺上政”的作品。2、“诗可以怨”对我国后世的文学创作,特别是诗歌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为我国古典诗歌的批判现实的优良传统。后世的许多诗人的作品都有批评现实社会不良倾向的内容,而屈原、杜甫、白居易等人更是在主观或客观上把“诗可以怨”作为自己创作的主要内容或主要追求目标。即使到了现代,许多进步诗人,如郭沫若、闻一多、艾青等的许多批判黑暗社会的黑暗政治的诗歌作品都可以说或多或少地、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了“诗可以怨”的影响。而在文学批评史上“诗可以怨”也成为批评诗歌作品的一个重要标准,成为文学理论批评的一个重要理论。14】、请结合文学史简述在史记的写作中的实录精神和创作原则对后代的文学创作产生了什么影响?答:1、“实录”是司马迁写作史记的创作原则。最早肯定司马迁的“实录” 精神的是东汉史学家班固他在汉书司马迁传赞中说:史记“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史记的许多篇章都体现了他的“实录”精神,他收到汉武帝的残酷打击和迫害,因而“发愤著书”,但这并不影响他的公正和“实录”精神。例如在史记中,他并不发泄私愤,而是客观地记述武帝的事迹,既记述他的功绩也不避讳他的残忍和好大喜功以及求仙访道、追求长生不老等可笑事实。对汉高祖,也是既写了刘邦的推翻暴秦、统一天下的伟大历史作用,他的知人善任、深谋远虑的政治家风采,也揭露了他的虚伪、狡诈、残忍和无赖的流氓嘴脸。一本“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的精神。 2、这种“实录”精神,不仅对后世的史学著作产生过巨大影响,更对文学创作产生深远影响,后世的许多真实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作品,可以说都是受到过这种“实录”精神的影响。而许多现实主义作家、诗人也都以“实录”指导自己的创作。文论家也经常以“实录”来批评文学作品,使之成为文学理论批评原则。历年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试题一、 填空题 1曹魏时著名文论家_在典论_中提出了文以_为主的著名论断。 2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提出了文体的四科八种说:夫文本同而末异,盖奏议宜雅,_宜理,铭诔尚实,_欲丽。 3曹丕典论论文说:夫人善于自见,而文非一体,_ ,是以各以所长,_ 。提出了作家的才能和文体的性质特点之间的关系,并批评了文人相轻的缺点。 4晋代文论家_在文赋中提出了 _ 说,强调了诗歌的抒情作用,打破了诗歌的抒情受传统诗教的束缚。 5陆机文赋把文体分为_类,并具体概括了其风格特征,其中提出了诗_而绮靡,赋_而浏亮。可以看出他对文学艺术的两个重要特征:感情与形象有了极为深刻的认识。 6刘勰在文心雕龙风骨篇中 风骨一词的含义历来众说纷纭,教材认为:风当是一种表现得鲜明爽朗的_;而骨则当是一种精要劲健的_。 7教材指出:文心雕龙体性篇提出的体性的概念,讲的是文学作品的_风格与作家的_之间的关系。 8教材指出:刘勰认为文的实质是: _是其内容, _是其表现形式。 9钟嵘诗品把五言诗人分为两个大的系统,以诗经和楚辞分别为其源头,风、骚并举,而诗经的系统又分为_ _两系,探源溯流,评价深刻精到。 10故诗有三义焉:一曰 _,二曰_ ,三曰_。文已尽而意有余,兴也;因物喻志,比也;直书其事,寓言写物,赋也。这段话出自钟嵘的诗品。 11钟嵘诗品说:故诗有三义焉,宏斯三义,酌而用之,干之以_,润之以_,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是诗之至也。 12魏晋南北朝时期,四位最著名的文学理论家、文学批评家是曹魏时的 _、晋代的_、南朝的_和_。 二、 名词解释 1 (曹丕的)文以气主说 2 (陆机的)诗远缘情而绮靡说 3 (文心雕龙的)才、气、学、习说 4 (文心雕龙的)风骨说 5 (钟嵘的)直寻说 6 (钟嵘的)滋味说 三、 单项选择题 1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譬诸音乐,曲度虽均,节奏同检,至于引气不齐,巧拙有素,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这段文论出自( )。A文心雕龙 B诗品序 C文赋 D典论论文 2提出诗赋欲丽观点的古代文论家是( )。 A曹丕 B陆机 C刘勰 D钟嵘 3提出诗远缘情而绮靡的诗论观点的古代文论家是( )。 A曹丕 B陆机 C刘勰 D钟嵘 4魏晋南北朝时期,把文体分为四科八种和十类的文论家分别是( )。 A曹丕和陆机 B陆机和曹丕 C陆机和刘勰 D陆机和钟嵘 5文心雕龙神思篇重点论述的是艺术思维中的( )。 A风格问题 B构思问题 C想象问题 D真实问题 6刘勰对文学本质的看法,集中表现在文心雕龙的( )。 A风骨篇中 B体性篇中 C神思篇中 D原道篇中 7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中最早提出以滋味论诗的诗论家是( )。 A庄子 B陆机 C老子 D钟嵘 8夫四言文约意广,取效风骚,便可多得,每苦文烦而意少,故世罕习焉。五言居文辞之要,是众作之有滋味者也,故云会于流俗。这段诗论出自( )。 A曹丕的典论论文 B钟嵘的诗品序 C刘勰的文心雕龙神思 D陆机的文赋 四、 翻译题(提示:将下面一段文字翻译成白话文) (略,可以自选一段试译) 五、 问答题 1简述文心雕龙神思篇中关于创作论的论述。 2钟嵘自然英旨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在文学史上有何影响? 3请简单评述钟嵘的三义说的内容和他对如何运用三义的解释。 4谈谈刘勰在文心雕龙体性篇是如何论述文学创作风貌与作者个性以及学养之间的关系? 5谈谈刘勰在文心雕龙原道篇关于文的论述。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自测题(4)隋唐五代文论自测题 一、填空题 1陈子昂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对六朝,特别是齐梁文学提出了两点尖锐的批评:一是“彩丽竞繁而 都绝”,二是“汉魏 ,晋宋莫传”。 2陈子昂在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中提出了“ ”和 “ ”说,要求文章寄怀深远,言之有物,因物喻志、托物起情,意象鲜明、语言精警。 3“夫诗人之思初发,取境偏高,则一首举体便高;取境偏逸,则一首举体便逸。”这则重视“取境”的诗论出自唐代诗论家 的论诗著作 。 4韩愈在答李翊书中,继承了孟子的“养气”说提出了“ ”之论,又在送孟东野序中,继承了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提出了“ ”论。 5“文章合 而著,歌诗合 而作”的著名论断是出自白居易的著名书信体论文 。 6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和与元九书的作者分别是 和 。 7本学期我们学习过的司空图的两篇诗论文章是 和 。 8司空图提出的“四外”说的“四外”是指 “ ”、“ ”、“象外之象”和“景外之景”,都是论述意境的特殊性质,笼统地说都是指丰富的醇美韵味。 二、名词解释 1(陈子昂的)“兴寄”说 2(陈子昂的)“风骨”说 3(韩愈的)“不平则鸣”说 4(白居易的)“美刺”观 5(司空图的)“韵味”说 三、单项选择题 1,“文章道弊五百年矣。汉、魏风骨,晋、宋莫传,。仆尝瑕时观齐、梁间诗,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每以永叹。”这段著名的诗论出自( )。 A司空图与李生论诗书 B皎然诗式 C韩愈送孟东野序 D陈子昂与东方左史虬书 2提出作诗“取境”有难、易两种情况的唐代诗论家是( )。 A陈子昂 B皎然 C韩愈 D司空图 3主张文章应该“为时”、“为事”而作,应该“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文论家是( )。 A白居易 B司空图 C韩愈 D陈子昂 4提出“不平则鸣”论的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家是( )。 A白居易 B司空图 C韩愈 D陈子昂 5提出所谓“韵外之致”、“味外之旨”、“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四外”说的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家是( )。 A白居易 B司空图 C韩愈 D陈子昂 四、问答题 1结合陈子昂的诗歌作品,分析他倡导的“风骨”内涵。 2什么是陈子昂的“兴寄”?结合文学史的实际,谈谈他对齐、梁诗歌“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的批评。 3如何理解皎然“两重义以上,皆文外之旨”的诗论观? 4结合白居易的诗歌创作,谈谈他的诗论观点的长处与缺憾。 5如何理解司空图的“诗与境偕”的诗论观? 6什么是司空图的“四外”说?如何理解他的“四外”说的诗论观?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自测题(清代文论) 填空题 1.清代批评家金圣叹对史记和水浒传作了比较,指出史记是以文 ,水浒传是因文 .前者的才能主要体现在对现成的史料的组织和处理上,后者则要求作者根据艺术的需要进行自由的虚构. 2.李渔的闲情偶寄是一部杂著,共分八个部分,其中有关戏曲的部分有 部和 部. 3.清代的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认为戏曲创作要 立 ,这是指一部戏曲的要有主要 和中心 . 4.王夫之是明末清初著名的哲学家和诗学理论家,诗学著作颇丰,其中诗话体的诗学著作是 . 5.王夫之认为,诗歌中情景结合的方式主要有三种:其一妙合无垠,结合得天衣无缝;其二是 在写景中蕴涵有情;其三是 ,在抒情过程中让人见到形象. 6.教材认为:清代的诗学理论家 的 是刘勰文心雕龙之后理论性和体系性最强的一部文学理论批评著作. 7.叶燮把创作分成 即创作客体与 即创作主体两个方面. 8.叶燮又把创作客体分成理, , 三个方面,把创作主体分成才,胆, , 四个要素. 9.王士禛是清初具有广泛影响的诗人和诗论家,其诗歌理论的核心是 说,清人张宗柟辑其论诗之语为 . 10.王士禛的神韵说主张对审美对象的表现应该做到不着 ,尽得 . 11.清代雍正,乾隆时期的诗论家沈德潜的诗话体诗学著作是 ,他提出了所谓 说,要求诗歌应该讲究艺术表现方式及表现技巧,应该有音调美 12.袁枚的论诗著作主要是诗话体的 ,其诗学观点主要是提倡 说,以与沈德潜的 说相抗,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