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灭菌隔离无菌技术操作和消毒制度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3040726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9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消毒灭菌隔离无菌技术操作和消毒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消毒灭菌隔离无菌技术操作和消毒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消毒灭菌隔离无菌技术操作和消毒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消毒、灭菌、隔离、无菌技术操作和消毒制度第一节 基本概念1、媒介物指人们生活和工作较密切的环境中污染了病原微生物的固体、气体和液体物质,包括污染的人体体表和表浅体腔。2、消毒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细菌芽孢不能完全杀灭)的处理。3、灭菌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一切微生物的处理。指示物1、 化学指示物利用某些化学物质对某一杀菌因子的敏感性,使其发生颜色或形态改变,以指示杀菌因子的强度(或浓度)和或作用时间是否符合消毒或灭菌处理要求的制品。2、 生物指示物用某种对某一杀菌因子具有抗力代表性的菌株制成的指示或检验消毒或灭菌是否符合要求的制品。微生物对一般杀菌因子具有抗力由强到弱的顺序:细菌芽孢、真菌孢子、分枝干菌、亲水病毒、真菌繁殖体、细菌繁殖体、亲脂病毒消毒剂用于杀灭传播媒介上的微生物,使其达消毒或灭菌要求的制剂;可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使其达到灭菌要求的制剂称灭菌剂。1、 高效消毒剂指可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包括分支杆菌)、病毒、真菌及其孢子等,对细菌芽孢(致病性芽孢菌)也有一定杀灭作用,达到高水平消毒要求的制剂。2、 中效消毒剂指仅可杀灭分支杆菌、真菌、病毒及细菌繁殖体等微生物,达到消毒要求的制剂。3、 低效消毒剂指仅可杀灭细菌繁殖体和亲脂病毒,达到消毒要求的制剂。低效消毒剂有:季胺盐类的新洁尔灭、双胍类的氯己啶、金属离子类铜、汞、银等。消毒法杀灭传播媒介上的病原微生物的方法。1、 高效消毒法可杀灭一切致病菌的消毒方法。这类消毒剂有紫外线、戊二醛、福尔马林、二氧化氯、漂白粉等含氯消毒剂、臭氧等。2、 中效消毒法可以杀灭除细菌芽孢以外的各种致病微生物的消毒方法,包括超声波、碘类消毒剂(碘伏、碘酊)、酒精、来苏等。3、 低效消毒法只能杀灭细菌繁殖体、亲脂性病毒的化学消毒剂和通风、冲洗等机械除菌法。危险性物品对人体造成感染危害的物品。1、 高度危险性物品是穿过皮肤黏膜进入组织和深部器官的物品。如:注射针、穿刺针、针灸针、外科手术器械、液体、输血器材、输液器材、血液和血制品、导尿管、腹腔镜、移植器官、等。2、 中度危险性物品这类物品仅和皮肤、浅部的器官黏膜接触,而不进入组织内和深部器官。例如:气管插管、膀胱镜、胃镜、支气管镜、结肠镜、非一次性的阴道窥器、体温表、压舌板、口镜、喉镜、口罩、火罐、餐饮具等。3、 低度危险性物品虽有微生物污染,但一般情况下无害,只有微生物负载过多,才造成危害的物品。这些物品只直接或间接地和健康无损皮肤黏膜接触。例如:毛巾、面盆、痰盂、地面、墙壁、桌面、床面、被褥、一般诊断物品(听诊器、听筒、血压计、心电图电极、超声探头等)。有效氯有效氯是衡量含氯消毒剂氧化能力的标志,是指与含氯消毒剂氧化能力相当的氯量(非指消毒剂所含氯量),其含量用(有效碘及有效溴的定义和表示法与有效氯对应)。消毒方式1、 疫源地消毒对存在或曾经存在传染源的场所进行的消毒。2、 随时消毒有传染源存在时对其排出的病原体可能污染的环境和物品及时进行的消毒。3、 终末消毒传染源离开疫源地后进行的彻底消毒。4、 预防性消毒对可能受到病源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和场所进行的消毒。5、 人员卫生处理对污染或可能被污染人员进行人体、着装、随身物品等的消毒与清洗等处理。抗菌采用化学或物理方法杀灭细菌或妨碍细菌生长繁殖及其活性的过程。抑菌采用化学或物理方法抑制或妨碍细菌生长繁殖及其活性的过程。感染1、 院内感染发生在医院中的感染(注意窗口期、潜伏期问题)。2、 医源性感染因医学诊疗不慎遭致的感染。3、 交叉感染在医学诊疗过程中,将前一位有病原感染的病人用过的非一次性诊疗的或和生活相关的媒介未经有效无害化处理,导致后继接受医学诊疗者感染同一种病原微生物的过程。第二节 去污、消毒、灭菌一、 去污的过程(包括六步)(一) 分类:最好使用完毕即进行分类,尽量不要直接徒手进行待去污的分类。锐器物品必须放在防刺容器内进行运输;污物要保持湿润,防止干燥,如不能在1小时-2小时之内及时清洗,须将物品浸于冷水或含酶洗涤液中。 (二) 浸泡:可防止污物变干和软化,或去除污物;对于有大量有机物污染或污染物已干,可先用酶洗涤剂浸泡至少2分钟以上。 (三) 清洗:有手工清洗、清洗器清洗、超声波清洗。1、 手工清洗:对于没有机器清洗设备或一些复杂物品如各种内窥镜、导管等必须手工清洗;清洗人员必须注意自身防护,戴厚的橡胶手套;戴面罩以保护眼、鼻、口黏膜;穿防水衣服或穿围裙和袖套;头套完全遮盖头发。需要专门的清洗槽和清洗空间;清洗时应避免水的泼溅和气溶胶的形成。2、 机器清洗:有全自动和半自动清洗器和专用设备清洗器;这些清洗一般包括冷水清洗、洗涤剂清洗、漂洗、最后热水消毒(水温为font=Times New Roman80-90/font,至少可达中等水平消毒)。最后是干燥。因此,机器清洗勿须先预消毒。3、 超声波清洗:超声波主要是用于去除医疗器械内的碎屑,为此超声清洗前必须先初步清洗,以除去大的污物;在使用前应让机器运转5-10分钟,以排除溶解的空气;机器内加酶可大大提高超声清洗的效率;清洗水至少每8小时应更换。(四) 清水漂洗:手工清洗完毕可先用自来水漂洗。(五) 接着用去离子水(纯净的蒸馏水)漂洗。(六) 干燥:漂洗完毕,应尽快将湿的物品擦干或烘干。二、干热灭菌1、适用范围:用于高温下不损坏、不变质、不蒸发物品的灭菌;用于不耐湿热的器械的灭菌;用于蒸汽或气体不能穿透物品的灭菌,如玻璃、油脂、粉剂(遇水结块)和金属等制品的消毒。2、灭菌方法(1)烧灼:用于耐高温物质,小金属器械的灭菌。(2)焚烧:一次性医学污染物。(3)干烤:用干热灭菌箱灭菌,灭菌条件为: 160,2小时;或者170,1小时,或者180,30分钟。多用于机械对流型烤箱。(蛋白含水量的不同,凝固变性的温度不同,含水量越低,凝固变性所需要的温度就越高;干热穿透力很低,所以干热灭菌需要时间长。)4、 注意事项:待灭菌的物品干热灭菌前应先洗净,防止造成灭菌失败或污物炭化;玻璃器皿灭菌前应洗净并干燥;灭菌时勿与烤箱底部及四壁接触,灭菌后要待温度降到40以下再开箱,以防止炸裂。物品包装不能过大,不超过10厘米10厘米20厘米,物品不能超过烤箱的高度的2/3,物品间应留有充分的空间(可放入一只手);油剂、粉剂的厚度不得超过0.6厘米;凡士林布条厚度不得超过1.3厘米。 温度高于170时,有机物会炭化,故有机物品灭菌时,温度不可过高。三、消毒(一)紫外线消毒 1.原理:消毒使用的紫外线波长200-275nm者具有杀灭作用,其中以250-270nm杀菌力最强,这与DNA的吸收光谱范围一致,干扰DNA代谢过程,184.9nm紫外线产生臭氧多,可用于紫外线消毒箱内。 2.紫外线消毒灯和消毒器: (1)紫外线消毒灯的要求 消毒灯必须复合国家标准,生产厂家有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资质证明,还有出厂合格证明。 紫外线灯可以配用对紫外线反射系数高的材料(如抛光铝板)制成的反射罩。 要有用消毒灯的环境相对湿度为60%,温度为20时,辐射的波长为253.7nm紫外线强度(I,使用中的强度)不得低于70W/cm2(普通30W直管紫外线灯在距灯管1米处测定,特殊紫外线灯在使用距离处测定,使用的紫外线测强仪必须经过标定,且在有效期内;使用的紫外线强度监测指标卡,应取得卫生许可批件,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紫外线灯使用过程中,其辐照强度逐渐降低,故应定期测定消毒紫外线的强度,一旦降到要求的强度以下时,应及时更换。 紫外线灯的使用寿命生产厂家应当提供实际使用寿命,一般应不低于1000小时。 (2)紫外线消毒器 紫外线空气消毒器:采用低臭氧紫外线杀菌灯制造,可用于有人工作条件线的室内空气消毒。 紫外线表面消毒器:采用低臭氧高强度紫外线杀菌灯制造,以使其能快速达到满意的消毒效果。 紫外线消毒箱:采用高臭氧高强度紫外线杀菌灯或直管高臭氧紫外线灯制造,一方面利用紫外线和臭氧的协同杀菌作用,另一方面利用臭氧对紫外线照射不到的部位进行消毒。 3.适用范围及条件:紫外线适宜对室内空气消毒、物体表面消毒、水及其他液体的消毒。 (1)、紫外线可以杀灭各种微生物,包括细菌繁殖体、细菌芽孢、分支杆菌、病毒、真菌、立克次体和支原体等,凡被上述微生物污染的表面,水和空气均可采用紫外线消毒。 (2)、紫外线辐射能量低,穿透力弱,仅能杀灭直接照射到的微生物,因此消毒时必须使消毒部位充分暴露于紫外线内。 (3)、用紫外线消毒纸张、织物等粗糙表面时,要适当延长照射时间,且两面均应受到照射。 (4)、紫外线消毒的适宜温度范围是: 20-40,温度过高过低均会影响消毒效果,可适当延长消毒时间,用于空气消毒时,消毒环境的相对湿度低于80%为宜,否则应适当延长照射时间。 (5)用紫外线杀灭被有机物保护的微生物时,应加大照射剂量。空气和水中的悬浮颗粒也可影响消毒效果。4.紫外线消毒方法(1)、对物品表面的消毒 照射方式:最好使用便携式紫外线消毒器近距离照射,也可采取紫外线灯悬吊式照射。对小件物品可放紫外线消毒箱内照射。 照射剂量(K)和时间(T):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对紫外线的敏感性不同,用紫外线消毒时必须使用照射剂量达到杀灭目标微生物所需要的照射剂量。照射剂量是所用紫外线灯在照射物品表面处的辐照强度和照射时间的成积: K = I T = WS/cm2。杀灭一般细菌繁殖体时,应使照射剂量达到10000WS/cm2;杀灭细菌孢子时应达到100000WS/cm2;病毒对紫外线的抵抗力介于细菌繁殖体和孢子之间;真菌孢子的抵抗力比细菌孢子更强,有时需要照射到600000WS/cm2,但是一般致病性真菌对紫外线的抵抗力比细菌芽孢弱;在消毒的目标不详时,照射剂量不应低于100000WS/cm2。 根据紫外线光源的辐照强度,可以计算出需要的照射的时间。例如,用辐照强度为70W/cm2的紫外线表面消毒器近距离照射物品表面,选择的辐照剂量是100000WS/cm2,则需照射的时间是:10000070=1429秒 142960=24分钟 (2)对室内空气的消毒 间接照射法:首先高强度紫外线空气消毒器,不仅消毒效果可靠,而且可在室内有人活动时使用,一般开机消毒30分钟即可达到消毒合格。 直接照射法:在室内无人条件下,可采取紫外线灯悬吊式或移动式直接照射。采用室内悬吊灯式紫外线消毒时,室内安装紫外线消毒灯30W紫外线灯,在1.0米处的强度70W/cm2的数量为平均每立方米不少于1.5W或9平方米地面30W,照射时间不少于30分钟。灯管距地面22.5米。 对水和其他液体的消毒,可采用水内照射或水外照射,采用水内照射法时,紫外光源应装有石英玻璃保护罩,无论采取何种方法,水层厚度均应小于2厘米。根据紫外线光源的强度确定水流速度。消毒后水必须达到国家规定标准。5注意事项 (1)、在使用过程中,应保持紫外线灯表面的清洁,一般每两周用酒精棉擦拭一次,发现灯管表面有灰尘、油污时,应随时擦拭。 (2)、用紫外灯消毒室内空气时,房间内应保持清洁干燥,减少尘埃和水露,温度低于20或高于40,相对湿度大于60%时,应适当延长照射时间。 (3)、用紫外线消毒物品表面时,应使照射表面受到紫外线的直接照射,且应达到足够的照射剂量。 (4)、不得使紫外线光源照射到人,以免引起损伤。(5)紫外线强度计至少一年标定一次。(二)2%戊二醛溶液消毒灭菌法1.概述:戊二醛属于灭菌剂,具有广谱、高效杀菌作用。对金属腐蚀性小,受有机物影响小等特点。经典的戊二醛常用灭菌浓度为2%,增效的复方戊二醛(含硷性)也可使用卫生行政机构批准使用的浓度。2.适用范围:适用于不耐热的医疗器械和精密仪器等消毒与灭菌。3.使用方法(1)消毒:用浸泡法将清洗、晾干的待消毒处理医疗器械及物品浸没于装有2%戊二醛的容器中,加盖,一般20-45分钟,取出后用灭菌水冲洗干净,揩干。(2)灭菌:常用浸泡法。将清洗、晾干待灭菌处理的医疗器械及物品浸没于装有2%戊二醛的容器中,加盖,浸泡10小时后,无菌操作取出,用无菌水冲洗干净后使用。戊二醛酸性稳定,硷性消毒灭菌效果好。4.注意事项(1)戊二醛对手术刀片等碳钢制品有腐蚀性,使用前,消毒液每100毫升加入0.5克亚硝酸钠,以防锈。(2)使用过程中,经常进行戊二醛浓度的监测。(3)戊二醛对皮肤、黏膜有刺激性,接触戊二醛溶液时应戴橡胶手套,防止皮肤吸收并防止溅入眼中,一旦溅入,立即用清水洗。(4)装戊二醛消毒液的容器应加盖,放于通风良好处。(5)在20时,戊二醛液一般14天浓度就明显降低,因此,在没有监测条件的医疗机构,戊二醛液最长使用时间不超过14天,有条件进行效浓度监测的医疗机构,应及时监测,浓度不足及时更换。(三)碘伏消毒液1.概述:碘伏属中效消毒剂,具有中效、速效、低毒,对皮肤黏膜无刺激并无黄染,对铜、铝、碳钢等二价金属有腐蚀性,受有机物影响很大,稳定性好等特点。2.适用范围:用于皮肤、黏膜等消毒。3.使用方法:(1)消毒液的配制:根据有效碘含量用灭菌蒸馏水将碘伏稀释成所需浓度。(2)消毒处理:常用消毒方法有浸泡、擦拭、冲洗等。浸泡法:将清洗、晾干的待消毒物品浸没于装有碘伏溶液的容器中,加盖。对细菌繁殖体污染物品的消毒,用含有效碘500mg/L的消毒液浸泡30分钟。擦拭法:对皮肤、黏膜用擦拭法消毒,消毒时,用浸有碘伏消毒液的无菌棉球或其他替代物品擦拭被消毒部位。对外科洗手用含有效碘2500 -5000mg/L的消毒液擦拭作用3分钟。对于手术部位和注射部位的皮肤消毒,用含有效碘2500 -5000mg/L的消毒液局部擦拭2遍,作用共2分钟;对口腔黏膜及创口黏膜创面消毒,用含有效碘500 -1000mg/L的消毒液擦拭,作用3-5分钟。注射部位消毒也可用市售碘伏棉签(含有效碘2000mg/L)擦拭,作用2-3分钟。冲洗法:对阴道黏膜及伤口黏膜创面的消毒,用含有效碘250mg/L的消毒液冲洗3-5分钟。4.注意事项:(1)碘伏应放于阴凉处避光,防潮,密封保存。(2)碘伏对二价金属制品有腐蚀性,不应做相应金属制品的消毒。(3)消毒时,若存在有机物,应提高药物浓度或延长消毒时间。(4)避免与拮抗药物同用。(四)季胺盐类消毒剂1.概述:本类消毒剂包括单链季胺盐和双长链季胺盐两类,前者只能杀某些细菌繁殖体和亲脂性病毒,属低效消毒剂,例如:新洁尔灭;双长链季胺盐类可杀灭多种微生物,包括细菌繁殖体、某些真菌和病毒。季胺盐类可与乙醇或异丙醇配成复方制剂,其杀菌效果明显增加。季胺盐类消毒剂的特点是对皮肤黏膜无刺激,毒性小,稳定性好,对消毒物品无损害等。2.适用范围:皮肤黏膜消毒,环境物品消毒。3.使用方法(1)皮肤消毒:单链季胺盐消毒剂500 -1000mg/L,皮肤擦拭或浸泡消毒,作用时间3 5分钟,或用双链季胺盐500mg/L,擦拭或浸泡消毒,作用2-5分钟。(2)黏膜消毒:用500mg/L单链季胺盐作用3-5分钟,或用双链季胺盐100-500mg/L,作用1-3分钟。(3)环境表面消毒:根据污染微生物的种类选择用双链还是单链季胺盐消毒剂,一般用1000-2000mg/L,浸泡,擦拭或喷洒消毒,作用时间30分钟。4注意事项(1)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例如肥皂,洗衣粉等对其消毒效果有影响,不宜合用。(2)有机物对其消毒效果有影响,严重污染时,应加大使用剂量或延长作用时间。(3)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有些微生物对季胺盐类化合物有抗药作用,对有抗性的微生物消毒时,应加大剂量。(五)过氧化氢消毒液1.概述:过氧化氢属于高效消毒剂,具有广谱,高效,速效无毒、对金属及织物有腐蚀性,受有机物影响很大,纯品稳定性好,稀释液不稳定等特点。2.适用范围:适用于丙烯酸树脂制成的外科埋植物、隐性眼镜、不耐热的塑料制品、餐具、服装、饮水、和空气等消毒和口腔含漱、外科伤口清洗。3.使用方法(1)消毒液配制:根据有效含量按稀释定律用去离子水将过氧化氢稀释成所需浓度。(2)消毒处理:常用消毒方法有浸泡,擦拭等。浸泡法:将清洗、晾干的待消毒物品浸没于装有3%过氧化氢的容器中,加盖,浸泡30分钟。擦拭法:对大件物品或其他不能用浸泡法消毒的物品用擦拭法消毒。所有的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参见浸泡法。其他方法:用1%-1.5%过氧化氢漱口;用3%过氧化氢冲洗伤口;复方过氧化氢空气消毒剂喷雾等。4.注意事项(1).过氧化氢应储存在通风、阴凉处,用前应测定有效含量。(2).稀释液不稳定,临用前配制。(3)配制溶液时,忌与还原剂、碱、碘化物、高锰酸钾等强氧化剂相混合。(4)过氧化氢对金属有腐蚀性,对织物有漂白作用。(5)使用浓溶液时,谨防溅入眼内或皮肤黏膜上,一旦溅上,即用清水冲洗。(6)消毒被血液、脓液等污染的物品时,需要适当延长作用时间。(六)乙醇消毒液1.概述:乙醇属于中效消毒剂,具有中效,速效,无毒,对皮肤黏膜有刺激性,对金属无腐蚀性,受有机物影响很大,易挥发,不稳定等特点。2.适用范围:适用于皮肤、环境表面及医疗器械的消毒等。3.使用方法:(1)消毒液配制:根据有效含量按稀释定律用灭菌蒸馏水将乙醇稀释成所需浓度。(2)消毒处理:常用消毒方法有浸泡法和擦拭法。浸泡法:将待消毒的物品装有乙醇溶液的容器中,加盖。对细菌繁殖体污染的医疗器械等物品的消毒 ,用75%乙醇溶液浸泡10分钟以上,个别对其他消毒剂过敏者,可用75%的乙醇溶液浸泡5分钟。擦拭法:对皮肤的消毒,用75%的乙醇棉球擦拭。4.注意事项:乙醇易燃烧,忌明火;必须适用医用乙醇,严禁使用工业酒精消毒和作为原材料配制消毒剂。(七)碘酊消毒1.概述:本品含碘为2%(W/V),有碘和酒精的气味,对金属、织物有一定的腐蚀性,有一定的毒性,属于广谱、中效消毒剂,对大部分细菌繁殖体、病毒、真菌以及细菌芽孢均有杀灭作用。2.适用范围:用于皮肤消毒。3.使用方法: 2%碘酊用于皮肤擦拭消毒,作用时间1分钟,再用70-75%乙醇脱碘。4.注意事项:(1)碘对皮肤黏膜有较强刺激,避免口、鼻、眼、肛门等处黏膜消毒。(2)新生儿皮肤娇嫩,慎用。(3)碘过敏者不用。(4)不与红汞共用。(八)二氧化氯消毒液1.概述:二氧化氯属于高效消毒剂,具有广谱、高效、速效杀菌作用。对金属有腐蚀性,对织物有漂白作用,消毒效果受有机物影响很大的特点,二氧化氯活化液和稀释液不稳定。2.适用范围:适用于医疗卫生、食品加工、餐饮具、饮水及环境表面的消毒。3.使用方法:(1)消毒液配制:使用前,在二氧化氯稳定液中先加活化剂,根据有效含量按稀释定律用去离子水将二氧化氯稀释成所需浓度。(2)消毒处理:常用消毒方法有浸泡、擦拭、喷洒等方法。浸泡法:将清洗,晾干的待消毒或灭菌物品浸没于装有二氧化氯溶液的容器中,加盖。对细菌繁殖体污染物品的消毒,用100250mg/L二氧化液浸泡30分钟;对肝炎病毒和结核分支杆菌污染物品的消毒,用500mg/L二氧化氯浸泡30分钟;对细菌芽孢污染物品的消毒,用1000mg/L二氧化氯浸泡30分钟。擦拭法:对大件物品或其他不能用浸泡法消毒的物品用擦拭法消毒。消毒所有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参见浸泡法。喷洒法:对一般污染物品的表面,用500mg/L二氧化氯均匀喷洒,作用30分钟,对肝炎病毒和结核杆菌污染的表面,用1000mg/L二氧化氯均匀喷洒,作用60分钟。饮水消毒法:在饮用水源中加入5mg/L的二氧化氯,作用时间5分钟,使大肠杆菌数达到饮用水卫生标准。4.注意事项(1)二氧化氯活化液不稳定,应现配现用。(2)配制溶液时,忌与碱或有机物相混合。(3)二氧化硫对金属有腐蚀性,金属制品经二氧化氯消毒后,应迅速清水冲洗干净并沥干。(九)过氧乙酸1.概述:过氧乙酸属灭菌剂,具有广谱、高效、低毒,对金属和织物有腐蚀性,受有机物影响大,稳定性差等特点。其浓度为16-20%(W/V)。2.适用范围:适用于耐腐蚀物品、环境及皮肤的消毒与灭菌。3.使用方法:(1)消毒液配制:对二元包装的过氧乙酸,使用前按产品使用说明书要求将A、B两液混合。根据有效成份含量按稀释定律用去离子水将过氧乙酸稀释成所需浓度。具体步骤是:测定过氧乙酸原液的有效含量(C);确定欲配制的过氧乙酸使用液的浓度(C)和ml数(V);计算过氧乙酸原液的ml数(V),V=( VC)C;计算所需灭菌蒸馏水的ml数(X),X=V-V;取过氧乙酸原液Vml,加入灭菌蒸馏水Xml后混匀。(2)消毒处理:常用消毒方法有浸泡、擦拭、喷洒等。浸泡法:将待消毒的物品放入装有过氧乙酸的容器中,加盖。对一般物品的消毒,用0.05%(500mg/L)过氧乙酸浸泡;对细菌芽孢污染的物品的消毒用1%(1000mg/L)过氧乙酸浸泡5分钟,灭菌时,浸泡30分钟。然后,诊疗器械用无菌蒸馏水冲洗干净并擦干后使用。擦拭法:对大件物品或其他不能用浸泡法消毒的物品用擦拭法消毒。消毒所有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参见浸泡法。喷洒法:对一般污染表面的消毒用0.20.4%(20004000mg/L)过氧乙酸喷洒作用30-60分钟。4.注意事项(1)过氧乙酸不稳定,应储存在通风阴凉处,用前应测定有效含量,原液浓度低于12%时禁止使用。(2)稀释液临用前先配制。(3)配制溶液时,忌与碱或有机物相混合。(4)过氧乙酸对金属有腐蚀性,对织物有漂白作用。金属制品与织物经浸泡消毒后,即时用清水冲洗干净。(5)使用浓溶液时,谨防溅入眼内或皮肤黏膜上,一旦溅上,及时用清水冲洗。(6)消毒被血液、脓液等污染的物品时,需适当延长作用时间。 第三节 各类消毒、灭菌一、 手术器械、用品的消毒(一)、包灭菌1.灭菌前的准备:(1)消除污染:非感染症病人使用后的手术器械应选用加酶洗涤剂浸泡擦洗或选用洗净消毒装置或超声波清洗装置清洗去污。感染病人使用的手术器械应分别采用物理或化学消毒方法处理,消毒选用洗净消毒装置或超声波洗净装置,煮沸80-93,40分钟,或选用5001000mg/L有效氯或有效溴的含氯含溴消毒剂泡30分钟(金属器械需加防锈剂);但气性坏疽、破伤风感染等应选用洗净灭菌装置或用2000mg/L含氯或含溴消毒剂浸泡作用30分钟后进行常规清洗。清洗时,先用洗涤剂溶液浸泡擦洗,去除器械上的血垢等污染,有关节、缝隙、齿槽的器械,应尽量张开或拆开,进行彻底刷洗,然后用流水冲净,擦干或晾干,并尽快打包,以免再污染。清除污染前后的器械盛器和运送工具,必须严格区分,并有明显的标志,不得混用。盛器和运送工具应每日清洗消毒,遇污染应立即清洗消毒。(2)包装(打包)(3)装载(送消毒)2.灭菌方法:采用各种高压蒸汽灭菌。(二)一般手术物品的消毒1.手术线的灭菌:有的缝线如密封的肠线、无损伤尼龙线已经是出厂前消毒,无须处理;对未灭菌的丝线可采用高压灭菌处理。2.锐利手术器械的灭菌:耐热的可用高压蒸汽灭菌,不耐热的用化学灭菌剂灭菌,一般而言,锐利手术器械采用化学灭菌剂法。3.不耐热手术用品的灭菌:大量高分子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医疗用品,其中有一部分是手术用品,包括心脏起搏器、人工心肺机、人工瓣膜、整复手术材料、外科手术刀具,麻醉器才、各种导管、各种内镜、节育材料等。这类用品,不能用热力灭菌,只能用冷灭菌(环氧乙烷)或化学灭菌(戊二醛)处理。4.手术用敷料的灭菌:传统手术敷料分为纱布类、棉布类和布类三种,包括手术用纱布、纱条、棉球、手术巾单等。近年来,医用纺织新材料得到广泛应用,如聚丙烯伤口敷布、无纺布等,使用方便、安全。手术用敷料都是透气性能好的材料,要求灭菌后干燥保存;一般建议,温度25以下10-14天,潮湿多雨季节应缩短天数;过期应重新灭菌方可使用。对高压蒸汽易透过的敷料采用高压蒸汽灭菌,对凡士林纱布(条)的灭菌蒸汽不易透过,适宜于干热灭菌。二、一般诊疗用品的消毒(一)适用范围:适用于一般常规使用的诊疗用物品(如体温计、听诊器、血压计袖带、压舌板、开口器、舌钳子、吸引器、引流瓶、胃肠减压器、氧气湿化瓶、呼吸机及麻醉机的螺纹管、氧气面罩、麻醉面罩等)。(二)清洁与消毒的方法 1、未损伤皮肤的器具清洁、消毒:接触皮肤的一般诊疗用品如血压计袖带、听诊器,保持清洁,若有污染应及时以清洁剂与水清洁。血压计袖带若被血液、体液污染,应在清洁的基础上使用含有效溴或有效氯250 -500mg/L的消毒剂浸泡30分钟后再清洗干净,晾干备用。听诊器可在清洁的基础上用乙醇擦拭消毒。腋下体温计每次用后应在清洁的基础上选用75%酒精或含有效溴5001000mg/L的二溴海因浸泡30分钟,或过氧乙酸1000mg/L浸泡10-30分钟后,清水冲净,擦干,清洁干燥保存备用。2. 接触未损伤黏膜的器具清洁、消毒:接触黏膜的一般诊疗用品如扩阴器、开口钳、舌钳、压舌板、口表、肛表等器具,用后应先清洗去污,擦干,耐高温的器具如扩阴器、开口器、舌钳、压舌板、可选择压力蒸汽灭菌后清洁干燥保存备用;不耐高温的器具如口表、肛表、可在清洁的基础上采用75%乙醇或二溴海因或含氯消毒剂500mg/L浸泡30分钟,或过氧乙酸1000mg/L浸泡10-30分钟后,清水冲洗、擦干,清洁干燥保存备用。3.通过管道间接与浅表体腔黏膜接触的器具清洁与消毒方法通过管道间接与浅表体腔黏膜接触的器具如氧气湿化瓶、呼吸机和麻醉机螺纹管、氧气面罩、麻醉口罩、胃肠减压器、吸引器、引流瓶等器具可在清洁的基础上耐高温的管道与引流瓶可采用压力蒸汽灭菌,不耐高温的部分可清洁后浸泡在含氯或含溴消毒剂500mg/L浸泡30分钟后清水冲洗,晾干,清洁干燥封闭保存备用。有条件的医院可采用洗净消毒装置进行洗净,80-93消毒,烘干自动完成,清洁干燥封闭保存备用。4.分枝杆菌经血液传播病原体污染器具的消毒灭菌方法如遇分枝杆菌、炭疽菌、气性坏疽杆菌、肝炎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等感染的病人污染的器具,应先采用含氯或含溴消毒剂10002000mg/L浸泡30-45分钟后,清水冲洗,擦干,耐高温的管道与引流瓶,开口器、舌钳、压舌板等可采用压力蒸汽灭菌,不耐高温的部分可在清洁后再次浸泡在二溴海因消毒剂10002000 mg/L浸泡30-60分钟后,清水冲洗,晾干,清洁干燥,封闭保存备用。有条件的医院可直接放置在清洗灭菌装置内洗净、灭菌依次完成,可有效地减少环境污染及保护医务人员。(三)注意事项1.任何物品在消毒、灭菌前均应充分清洗干净。2.清洗可用流动水冲洗,清洁剂去污,管道可采用酶制剂浸泡,再流动水冲洗干净,再浸泡在相应的消毒剂中浸泡消毒或灭菌。3.使用的消毒剂应严格检测其浓度,有效期内使用,确保消毒、灭菌效果。4.消毒、灭菌后的医疗用品必须保持在干燥,封闭保存,避免保存过程中再污染,一旦发现有无染应再次根据需要进行消毒或灭菌。5.消毒灭菌物品的有效期一过,应重新消毒灭菌。三、医务人员手的消毒(一)适用范围:适用于外科手术前后医护人员手的消毒。在进行各种诊疗活动前后手的消毒,以及诊疗过程中需要消毒时手的消毒。(二)手消毒1.外科手清洗(1)消毒毛刷洗手臂法:在用肥皂流动水洗手的基础上,取无菌小刷、洗手液涂擦手、臂,从指尖到肘上10厘米,两手依次交替刷对侧手臂,包括甲沟、指尖、腕部等处,安顺序进行无遗漏的刷约2分钟,丢弃小刷,双手用无菌水冲洗干净后,另取无菌刷蘸取洗手液再刷手臂2分钟,无菌水自手指尖冲洗干净双手臂,而后用无菌干布擦干手,然后一手持的干布饶在对侧手腕处提拉紧,摆动干布,并逐渐提拉向上臂,以擦干壁部。(2)先洗刷后消毒手臂法:首先取无菌刷蘸肥皂液,按以下顺序无遗漏地刷洗手臂三遍,共约10分钟,先刷指尖,然后刷手腕前臂肘和上臂下1/2段,每遍3分钟,特别刷手要刷净甲沟、指间、腕部。刷手时,双手稍抬高。每遍刷完用流水冲刷。冲刷时,水由手、上臂至肘部擦干。手臂不可触碰他物,如误触他物,必须重新洗刷。(3).消毒手臂:双手和前臂刷洗完毕,用无菌水冲洗干净,待自然干或无菌手巾擦干,将胍类(氯已定等)或醇类消毒液35ml涂擦于手和前臂,过1分钟左右即干,然后戴上灭菌手套。(4).连续进行手术的洗手消毒法:若连续进行下一台手术时,须重新按照外科手术消毒法进行。2.卫生手消毒医护人员在各种操作前,应用皂液搓洗双手、流动水冲洗。进行各种操作后,应进行手的卫生消毒。(1)各种治疗、操作前的消毒:进行各种治疗、操作前,医务人员用抗菌皂液和流水洗手,如果手被感染性材料污染,应使用有效消毒剂搓擦2分钟后,用抗菌皂液、流水洗净擦干后进行各种操作。(2)连续治疗和操作的消毒:若接连进行治疗和操作时,每接触一个病人后都应当用抗菌皂液和流动水洗手,或快速手消毒液搓擦2分钟。也可以用氧化电位水洗手消毒。3.接传染病病人的手消毒(1)医务人员为特殊传染病病人检查,治疗,护理之前,应戴一次性手套或无菌乳胶手套,每接触一个病人应更换一副手套,操作结束后用抗菌皂液及流动水洗手。2)若双手直接为传染病病人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病病人污染之后,应将污染的双手使用消毒液搓擦消毒2分钟,再用皂液和流动水洗手。(3)连续进行检查,治疗,护理病人时,每接触一个病人后都应用抗菌皂液流动水洗手,或用快速手抗菌消毒剂搓擦2分钟。4接触污染物品、微生物实验室操作后的手消毒:医护人员接触污染源之前,应戴好一次性手套或乳胶手套,然后进行操作,操作后脱手套用肥皂液、流动水洗净。如手直接接触污物者,操作后应将污染双手使用含醇或碘消毒剂搓擦2分钟,再用皂液、流水洗净。(三)注意事项1.洗手时应用肥皂和流动水将手洗净。2.当手与病人接触前后,或与微生物污染源接触后(包括脱手套后)必须用皂液、流动水或用含醇的手消毒剂洗净双手,包括手部皮肤和指甲的所有表面。3.在进行侵入性操作前如放置血管导管、导尿管,可选用手快速消毒剂进行洗手消毒。4.外科洗手应将双手和前臂、指甲等彻底洗净后,再按程序作外科手消毒。四、皮肤、黏膜的消毒:适用诊疗活动中,医护人员和病人皮肤、黏膜的消毒。(一)穿刺部位的皮肤消毒1.注射部位皮肤消毒:一般肌肉、静脉或其他部位注射与穿刺前的皮肤消毒。(1)用洗必泰碘棉签消毒。(2)用无菌棉签浸润2%碘酊,涂擦注射部位皮肤一遍,作用1分钟后,再用75%乙醇擦拭2遍,擦净残余碘,干燥后即可注射。(3)用无菌棉签浸润含有效碘5000mg/L的碘伏,直接涂擦注射部位皮肤2遍,待半干燥,即可注射,静脉注射时,可用75%乙醇棉签脱碘。2.特殊穿刺部位皮肤消毒同上。3.消毒范围:肌肉注射、皮下及静脉注射、针灸部位、各种诊疗性穿刺等消毒方法主要是涂擦、以注射或穿刺部位为中心,由内向外缓慢旋转,逐渐涂擦共2次,消毒皮肤面积的直径不少于5厘米。血管内留置导管及其他部位分流导管和引流处每日按要求处理后,用无菌敷料封盖。(二)病人手术切口部位的皮肤消毒1.准备(1)手术部位的皮肤应该用肥皂洗净,需备皮部位的皮肤以无菌纱布沾取肥皂和水擦拭洗净。(2)器官移植手术和处于重度免疫抑制状态的病人,术前可用除菌皂液洗擦全身皮肤。2.消毒方法:可按上述的注射部位皮肤消毒法进行消毒范围应在手术野及其外10厘米以上(有的文献为:15或20厘米以上)部位的由内向外擦拭。(三)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皮肤消毒1.肠道传染病病原体污染手和皮肤消毒:可采用含有效碘5000mg/L的碘伏擦拭作用3-5分钟,或用乙醇、异丙醇-醋酸氯已定消毒液等擦拭消毒,作用3-5分钟。也可用氧化电位水冲洗消毒。2.血源性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皮肤的消毒对于污染的手,可用流水、除菌皂液洗手后,用5000mg/L碘伏消毒或乙醇-醋酸氯已定消毒液搓洗5分钟,然后用水冲洗。(四)黏膜消毒1.会阴部及阴道手术消毒(1)先用5000mg/L碘伏皂液棉球依次擦洗大小阴唇、两侧大腿内侧上1/3,会阴部及肛门周围,做备皮处理后用5000mg/L碘伏液棉球涂擦外阴,待碘液完全干燥后(约需3-5分钟)同上法再次涂擦消毒。(2)子宫切除手术前一天晚上用有效碘250mg/L的碘伏或5000mg/L醋酸氯已定溶液擦洗阴道一次,手术前2小时,重复擦洗一次,阴道冲洗消毒用含有效碘250mg/L碘伏或醋酸氯已定水溶液消毒。(3)氧化电位水冲洗消毒。2.口腔咽部消毒(1)取含有效碘500mg/L碘伏液或1%过氧化氢液含漱消毒,也可用氧化电位水含漱。(2)过氧化氢溶液、复方硼酸溶液等漱口,5000mg/L碘伏或3000 -5000mg/L醋酸氯已定溶液的局部涂抹。(五)脐带消毒:用碘酊和75%乙醇处理,也可以用5000mg/L 有效碘的碘伏处理。五、口腔诊疗器具及环境的消毒(一)适用范围:适用于各级医院和诊所的口腔科消毒与灭菌。(二)消毒原则:实行所有病人的标准预防隔离原则,简化控制感染的措施。治疗区的操作台、治疗每个病人后均需要中效消毒剂进行消毒,治疗外周区应在每天工作结束后消毒及通风。外科器械及穿破组织或接触组织的器械都应进行灭菌,只与皮肤接触或可能被传染性气溶胶污染,手污染的器械进行消毒处理。处理每个病人必须更换手套、洗手。每周对环境进行一次彻底清洁消毒,用消毒液擦拭喷洒桌面、椅子、门窗、墙面、地面等,然后进行空气消毒。(三)口腔器材的消毒灭菌:口腔器材按照其危害程度及材质的不同进行不同的处理。外科器械及其他穿破口腔黏膜、牙骨组织的器械(牙钳、解剖刀、骨凿、根管器械等)必须灭菌;不穿破口腔黏膜、牙骨组织有接触的器械(银汞充填器、塑料器械)应当进行灭菌;与皮肤接触、可能暴露在体液或唾液飞沫中的器械以及可能被污染的手接触的器械(物理测量仪器、混汞机)应当进行消毒,口腔检查器械如镊子、压舌板、口镜、探针、弯盘等,可采用一次性用品。口腔器材用后先用500m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后,作无害化处理。反复使用的器械需要去污染后,再清洗,彻底去除黏着物,然后再进行消毒灭菌。1.口腔科手机的消毒灭菌:每次治疗后,使用过的手机必须进行去污、清洗、消毒或灭菌。手机使用后立即进行表面消毒,可采用全自动机械清洗消毒法,手机灭菌温度不超过136。2.口腔科车针的消毒、清洗、灭菌:车针经常接触破损的组织,有血液污染,属高度危险性物品,必须灭菌处理。车针用后应立即进行消毒,清洗。可采用超声波清洗,在清洗液中应加入酶清洗剂,以加快血、体液、脂肪等污染物的溶解与分解,提高清洗效果。车针首选压力蒸汽灭菌,压力蒸汽灭菌:121,30分钟,或132,4分钟,也可选用快速压力蒸汽灭菌器作裸露灭菌。浸泡消毒:2%戊二醛浸泡10小时。3. 一般诊疗用品的消毒:参照“一般诊疗用品的消毒”章节内容。(四)诊疗环境的消毒:汽、水枪,高速涡轮机钻使用时,对环境中的空气和物品的污染比较严重,应对环境进行常规预防性消毒。六、软式内镜科器具及环境的消毒、灭菌(一)概述:软式内镜结构复杂,清洗、消毒、灭菌操作相对困难,为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对这方面的消毒,卫生部2004年4月1日又颁布新的消毒规范。(二)适用范围:适用于开展内镜诊疗工作的医疗机构。(三) 内镜消毒基本条件要求1.基本清洗消毒设备:包括专用流动水清洗消毒槽(四槽或五槽)、负压吸引器、超声清洗器、高压水枪、干燥设备、计时器、通风设施,与所采用的消毒、灭菌方法相适应的必备的消毒、灭菌器械,50 毫升注射器、各种刷子、纱布、棉棒等消耗品。2.清洗消毒剂:多酶洗液、适用于内镜的消毒剂、75%乙醇。(四)内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或者灭菌的原则:1.凡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者经外科切口进入人体无菌腔室的内镜及附件,必须灭菌。2.凡穿破粘膜的内镜附件,如活检钳、高频电刀等,必须灭菌。3.凡进入人体消化道、呼吸道等与粘膜接触的内镜,如喉镜、气管镜、支气管镜、胃镜、肠镜等,应当按照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高水平消毒。4.内镜及附件用后应当立即清洗、消毒或者灭菌。5.医疗机构使用的消毒剂、消毒器械或者其它消毒设备,必须符合消毒管理办法的规定。6.内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或者灭菌时间应当使用计时器控制。7.禁止使用非流动水对内镜进行清洗。8.内镜室应当做好内镜清洗消毒的登记工作,登记内容应当包括,就诊病人姓名、使用内镜的编号、清洗时间、消毒时间以及操作人员姓名等事项。9.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应当按照本规范,负责对本机构内镜使用和清洗消毒质量的监督管理。(五)软式内镜的清洗与消毒软式内镜使用后应当立即用湿纱布擦去外表面污物,并反复送气与送水至少10秒钟,取下内镜并装好防水盖,置合适的容器中送清洗消毒室。 1清洗:(1)洗:将内镜放入清洗槽内,在流动水下彻底冲洗,用纱布反复擦洗镜身,同时将操作部清洗干净。(2)取下活检入口阀门、吸引器按钮和送气送水按钮,用清洁毛刷彻底刷洗活检孔道和导光软管的吸引器管道,刷洗时必须两头见刷头,并洗净刷头上的污物。(3)安装全管道灌流器、管道插塞、防水帽和吸引器,用吸引器反复抽吸活检孔道。(4)全管道灌流器接50毫升注射器,吸清水注入送气送水管道;(5)用吸引器吸干活检孔道的水分并擦干镜身。(6)将取下的吸引器按钮、送水送气按钮和活检入口阀用清水冲洗干净并擦干。(7)内镜附件如活检钳、细胞刷、切开刀、导丝、碎石器、网篮、造影导管、异物钳等使用后,先放入清水中,用小刷刷洗钳瓣内面和关节处,清洗后并擦干。(8)清洗纱布应当采用一次性使用的方式,清洗刷应当一用一消毒。2.酶洗(1)多酶洗液的配置和浸泡时间按照产品说明书。(2)将擦干后的内镜置于酶洗槽中,用注射器抽吸多酶洗液100毫升,冲洗送气送水管道,用吸引器将含酶洗液吸入活检孔道,操作部用多酶洗液擦拭。(3)擦干后的附件、各类按钮和阀门用多酶洗液浸泡,附件还需在超声清洗器内清洗510分钟。(4)多酶洗液应当每清洗1条内镜后更换。3.清洗(1)多酶洗液浸泡后的内镜,用水枪或者注射器彻底冲洗各管道,以去除管道内的多酶洗液及松脱的污物,同时冲洗内镜的外表面。(2)用50毫升的注射器向各管道冲气,排出管道内的水分,以免稀释消毒剂。4.化学消毒(1)需要消毒的内镜采用2%碱性戊二醛灭菌时,浸泡时间为:胃镜、肠镜、十二指肠镜浸泡不少于10分钟;支气管镜浸泡不少于20分钟;结核杆菌、其他分枝杆菌等特殊感染患者使用后的内镜浸泡不少于45分钟。(2)需要灭菌的内镜采用2%碱性戊二醛灭菌时,必须浸泡10小时。(3)当日不再继续使用的胃镜、肠镜、十二指肠镜、支气管镜等需要消毒的内镜采用2%碱性戊二醛消毒时,应当延长消毒时间至30分钟。(4)采用其它消毒剂、自动清洗消毒器械或者其他消毒器械时,必须符合本规范第十二条第五款的规定,并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操作。5.清洗(1)软式内镜消毒后,应当按照以下方法、步骤进行冲洗和干燥:内镜从消毒槽取出前,清洗消毒人员应当更换手套,用注射器向各管腔注入空气,以去除消毒液。将内镜置入冲洗槽,流动水下用纱布清洗内镜的外表面,反复抽吸清水冲洗各孔道。用纱布擦干内镜外表面,将各孔道的水分抽吸干净。取下清洗时的各种专用管道和按钮,换上诊疗用的各种附件,方可用于下一病人的诊疗。(六)内镜附件的消毒与灭菌方法及要点包括:1.活检钳、细胞刷、切开刀、导丝、碎石器、网篮、造影导管、异物钳等内镜附件必须一用一灭菌。首选方法是压力蒸汽灭菌,也可用环氧乙烷、2%碱性戊二醛浸泡10小时灭菌,或者选用符合本规范第十二条第五款规定的适用于内镜消毒的消毒剂、消毒器械进行灭菌,具体操作方法遵照使用说明。2.弯盘、敷料缸等应当采用压力蒸汽灭菌;非一次性使用的口圈可采用高水平化学消毒剂消毒,如用有效氯含量为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或者2000 mg/L的过氧乙酸浸泡消毒30分钟。消毒后,用水彻底冲净残留消毒液,干燥备用;注水瓶及连接管采用高水平以上无腐蚀性化学消毒剂浸泡消毒,消毒后用无菌水彻底冲净残留消毒液,干燥备用。注水瓶内的用水应为无菌水,每天更换。3.灭菌后的附件应当按无菌物品储存要求进行储存。(七)注意事项1.检查人员消毒时,注意个人隔离;内镜消毒间与检查操作间分隔;不同部位的检查内镜要做到消毒设备和时段分隔。2.支气管镜经上述操作后,还需用75%的乙醇或者洁净压缩空气等方法进行干燥。3.采用化学消毒剂浸泡灭菌的内镜,使用前必须用无菌水彻底冲洗,去除残留消毒剂。4.每日诊疗工作结束,用75%的乙醇对消毒后的内镜各管道进行冲洗、干燥,储存于专用洁净柜或镜房内。镜体应悬挂,弯角固定钮应置于自由位。5.每日诊疗工作结束,必须对吸引瓶、吸引管、清洗槽、酶洗槽、冲洗槽进行清洗消毒。具体方法及要点包括:(1)吸引瓶、吸引管经清洗后,用有效氯含量为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或者2000 mg/L的过氧乙酸浸泡消毒30分钟,刷洗干净,干燥备用。(2)清洗槽、酶洗槽、冲洗槽经充分刷洗后,用有效氯含量为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或者2000 mg/L过氧乙酸擦拭。6.消毒槽在更换消毒剂时必须彻底刷洗。7.每日诊疗工作开始前,必须对当日拟使用的消毒类内镜进行再次消毒。如采用2%碱性戊二醛浸泡,消毒时间不少于20分钟,冲洗、干燥后,方可用于病人诊疗。第四节 隔离一、隔离定义:为有效防止和最大程度上限制传染源或感染源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而感染他人,所采取的措施。就传染病而言,隔离(和消毒、无菌操作技术)是对传染病流行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控制的有效措施。二、隔离分类:(一)接触方式隔离1直接接触隔离:为防止传染病感染者、外科感染者与他人直接接触感染,而采取的隔离,如:医疗者戴的乳胶手套,社会按摩者戴手套,性行为的男用安全套,及时清洗、处理接触污染的部位。2.间接(媒介)接触隔离:(1)空气污染的隔离医用口罩、隔离服、隔离帽、防护眼镜、污染空气消毒(2)水源污染隔离污染水源消毒灭菌、医疗垃圾无害化处理、医疗污水无害化处理(3)物品、医疗器械污染的隔离污染用品消毒灭菌、诊疗器械和用具的消毒灭菌(二)媒介种类隔离 1空气隔离:开窗通风、病室或公共场所的空气滤清、病室或公共场所的紫外线消毒、戴口罩、戴眼罩、无菌室的玻璃屏蔽。2.饮用水隔离:加氯消毒、煮沸消毒。3.生活用品隔离:耐湿热的生活用品的高压蒸汽灭菌、不耐热的用品化学消毒、紫外线消毒、污染的一次性用品作为医疗垃圾处理。4.医学诊疗媒介隔离:一次性的器械为医学垃圾处理,重复使用的器械要消毒、灭菌。5.社会服务隔离:理发工具一人一用一消毒要消毒,剃刀用一次性的或个人的,按摩者戴手套。(三)其他方式隔离1.远离的隔离:远离疫源地或疫区的躲避行为;把传染病医院建在远离人群的地方。随着医学科技及社会的发展,现在不提倡这些做法了。2.免疫屏障隔离:某一种传染病的易感者进入有这种传染病计划免疫的人群种,使这一易感人得到免疫人群的屏障性保护。三、隔离基础措施(一)洗手:洗手是防止感染扩散的重要手段之一,医务人员在下列情况下要经常洗手,甚至是用了手套之后的人也要洗手。1.护理感染性疾病的病人或有流行病学意义的细菌定植者(如多重耐药菌感染)。2.接触排遗物(粪便)、排泄物(尿)、分泌物(唾液、痰、汗)、伤口渗出物后。3.施行侵入性操作、接触伤口或接触对感染特别易感的病人之前。4.在监护病房及新生儿室中的医护人员接触每一例病人的前后都必须洗手。5.与污染的器械接触后,如集尿袋、引流瓶及收集分泌物的器皿。6.身体体表物理检查病人之后必须洗手。(二)手套:目的是:减少医务人员被污染;减少医务人员将自己携带的微生物传递给病人:减少医务人员作为媒介,把一病人的微生物传给另一个病人。在隔离预防措施中,凡接触到传染物的操作(血液、渗出物、分泌物、排泄物等)都要求戴手套。最好使用一次性手套。一般手套用一次后置于收集袋中,集中消毒或灭菌后使用。(三)口罩:对一般传染性疾病,用一般口罩(16-20层棉纱)防止传染性因子通过空气的传播可以,戴口罩一定罩住鼻子,堵塞口罩面颊被鼻梁支起的两侧缝隙,4个小时更换一次。对传染性很高的呼吸道传染病,应当用高效防护面罩把眼、口、鼻、耳完全罩上,呼吸完全通过高效灭菌的过滤装置处理。(四)隔离衣:1.一般隔离衣用于护理病人,防止污染医务人员的工作服,对不会造成污染的大多数病人不必要穿隔离衣,但应防止病人传染性排出物污染工作服。2.有些感染可在医院内传播导致严重后果,如水痘及播散性带状疱疹等,凡进入这些病房的人都应穿隔离衣。3.隔离衣只穿一次,脱下置于收集袋中,集中消毒后再用,最好使用认可的一次性的隔离衣。4.进入无菌病房(白血病、烧伤的病房)和手术间时,要穿密闭好效果可靠的的隔离衣。举例:鼠疫、非典消毒工作人员穿脱、隔离衣穿方法:戴上口罩-在鼻翼两侧塞上棉球-穿连身服-长筒靴-戴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