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综合素质检测(二)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3025822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综合素质检测(二)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综合素质检测(二)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综合素质检测(二)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综合素质检测(二)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我家院子里的石榴树开得浓烈,娇艳的花朵缀满了整个树冠,好一个花团锦簇。B卢沟桥上的石狮子,千姿百态,绘声绘色。C做学问,是一件艰辛的劳动,应踏踏实实,心无旁骛,来不得半点虚假。D在昨天的读书报告会上,他旁征博引,赢得了与会同志的一致好评。2 .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再塑生命的人,海伦凯勒,19世纪美国女作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1964年她被授予“总统自由勋章”,主要著作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生活、我的老师。B秋天的怀念秋天萧条景象衬托“我”遭遇不幸后的绝望心情,反映“我”的人生一直是“秋天”。C金色花通过写一个儿童把自己想象成一朵金色花,并由此引发联想,表现了家庭之爱、母子之爱以及人类天性的美好和圣洁。D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朝花夕拾,是鲁迅的散文,表现了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3 .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中华民族是崇尚英雄、成就英雄、英雄辈出的民族,历久弥新的英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今天,中国正发生着的变化,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英雄精神。让我们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从英雄身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A日新月异记忆吸取B日积月累记忆汲取C日新月异铭记汲取D日积月累铭记吸取4 . 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我国加速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全国垃圾分类工作成效初显,逐步启动、由点到面。B培养垃圾分类的好习惯,为提高生活环境作努力,为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作贡献。C2025年底前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将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D我们要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5 . 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A属予作文以记之。属,同“嘱”,嘱托。(岳阳楼记)B薄暮冥冥。薄,跟“厚”相对,扁平物体两面之间的距离小。(岳阳楼记)C野芳发而幽香。芳,花。(醉翁亭记)D俱往矣,数风流入物,还看今朝。俱,都。(沁园春雪)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大地的恩典杜怀超江南,我时常遥望家乡的那片竹林。对于竹子,我处于一种远距离的仰望或者审视中。它于我,或如千年的深潭,或如捉摸不透的阵风,空行处唯有水声一般漫漶(hun)过来:竹林深似海。这也不是雨打竹林的声响,猜不透道不出其中深藏的未知和遮蔽的隐语。对于竹子,父亲与我看法截然不同。父亲是从一根竹扁担开始与竹耳鬓厮磨的,磨得光亮的半月型长扁担,与父亲时常纠缠在一起,使得父亲瞬间有了担山填海的力量,一种承担着苍茫大地的力量,养活了一家人的生活。父亲和竹子挨得那么近,皮肤挨着皮肤,骨头连着骨头,以至在手搬肩扛之间,我听到了骨头与竹节的窃窃私语声。当然,父亲总是默不作声,至疼痛处他也只会咧嘴一笑。我不理会父亲对竹的迷信和虔诚。在我六岁开始扶起歪歪斜斜的竹毫,在宣纸上战战兢兢地涂抹下重重的一笔后,弃笔逃离。但父亲就像老鹰捉小鸡般又把我抓回来。我老老实实地重新捡起竹毫,继续在宣纸或者红纸上描摹虔诚、图腾和吉祥。父亲也完全不理会我的委屈,他只纠结我对竹毫的亵渎和无知,以致多少年来,我一直在书桌前,挺直身子,坚守着对竹毫的执笔姿势。父亲呢,在门前的田畴上,种下一片竹林。四季里,把竹子枝条捆扎起来,做一柄扫帚,在旷野里扫荡着秋天。我是在历史的河流里认识竹简的。最初的文字里,竹简是一座立体凝固的雕塑,在时间的刻刀里留下他们刀砍火烧的背影。父亲不懂竹简,即使竹叶大的象形文字,他也是看不懂的。但这不能阻止他对文字的向往。在我夜晚习字的空闲里,他也会郑重地拿起竹毫,在空中比划一番,那举止与深情,分明是我多年后仰望庙宇般的神圣或对万物生灵般的虔诚。确实也是,一行行端庄的文字,当我们给予它生命,谁能窥尽其中的叱咤风云?在竹简深处,或者说在竹海深处,父亲是无法窥知内部世界的,诸如竹子的暗语与象征,比如它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此父亲是一片茫然。父亲要做的就是怎样从文化的战场转移到生活的舞台上。对文化他没有发言权,而在生活的漩涡里,他就是自己的主宰者。他可以从竹枝上取下一节,打磨成祖母手中的捻线陀,纺麻线、棉线;他可以用竹片打制成厨房里的砧板,甚至可以花上十天半月的时间,用上好的竹青编织成憩息的竹席、躺椅之类。父亲对竹席有着独特的情怀。即使在农历的五月或者秋收正午,只要有了它,疲惫与艰辛就会逃得无影无踪。累了就和衣而睡,醒来则投入劳作。他侍弄庄稼、竹子的模样和我在纸上写生字没有两样。在旷野里不停劳作、奔跑的父亲,正是一棵竹子,一棵在风中奔跑的竹子。在一起十年的光阴里,凄风苦雨,冰刀霜剑都没有折弯它,即使在最黑沉沉的深夜里,依然发出铿锵的回音。父亲对竹子或竹制的事物,总是有着命里的熟稔和暖温。即使老了,他依然握一支竹质拐杖,继续保持挺拔的身子,在大地上行走。他从老家来江南,看到我书房里摆放一盆花草,我告诉父亲它叫文竹,他竟然不以为然。看着眼前纤弱的盆中之竹,他迷茫的眼神里还有一丝轻蔑。文竹,文竹,这也能算竹?是的,一段文字的力量怎么能比得了一件竹器的重量,也没有春笋从大地深处,穿破一冬的禁锢,直刺云天的竹子。父亲临回老家时,居然在门前给我种上一丛竹子。心情低谷时,我总会搬一竹椅,陷在里面看父亲种的竹林。当竹子看我时,我不知道父亲是不是在老家也一样地打量着我?父亲曾对我说过,竹子是很神秘的,一夜之间可长高一米呢,最终同大树般高大,它还能开花呢。事实上,见过竹子开花的人并不多,以至于不少人认为竹子根本就不开花。父亲说这话时发出罕见的叹息声。后来我才知道,竹子终身只开一次花,花上数年、数十年的时间积蓄,一朝迸发,然后死去。花期就是死期。对着老家的方向,我泪眼婆娑。我很少给父亲买什么礼物,一是他会心疼我花钱,二是他的喜好我也不甚清楚。后来我给他寄去产于江南的礼物一整套用自然生长的竹子提取原生态纤维素制作的衣物,他竟甚是欢喜。父亲一生爱竹,就让竹子从他的手足、皮肤、血脉和骨骼出发,与父亲融为一体吧。父亲来电说,这衣物有竹子的味道呢。我哑然失笑,如果夜晚仔细倾听的话,它还会和你一同呼吸呢!念及此,我看到一株高大挺拔的竹子,正走向大地上菩萨般的父亲,直至生命深处,随即竹涛涌来(节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6 . 下列对文中父亲形象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父亲是一个勤劳能干的人;B父亲是一个有家庭责任感的人;C父亲是一个坚强、勇敢、有智慧的人;D父亲是一个对文字很向往、对文化很敬重的人。7 . 请从语言运用和情感表达角度赏析第段画线的句子。8 . 依据文章第段画线句,展开合理想象,将“我”此刻的心里描写出来。(60字以内)9 . 联系全文,说说文章第段中“我”为什么给父亲买了一套用竹纤维制作的衣物。10 . 阅读全文,说说你对文题“大地的恩典”的理解。阅读下面王春晖同学的一篇作文,完成后面小题我不苟同(1)在对待事物时,人的思维总是有惰性的,总喜欢向别人思考成熟的方向靠拢,这种惰性会使人的思维定势定向,束缚住人们的思想,我认为我们不应该去苟同他人的观点,应该换一个方向去思考,(A)去探索,就有可能找到新颖的观点或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才会有助于我们对待事物的正确判断。(2)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华裔科学家李远哲,上中学的时候,有一次,他运用了与课本完全不同的方法解答了一道几何题,老师给了他零分,他找到了老师,老师说:“下节课你到讲台上解题,做对了,我给你改分。”第二天,李远哲走上讲台,边写边讲,说出了他的全部解法,班上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老师给了他满分,由此可见,要想有一番成就就不能苟同于他人的思想,就要有自己的思维方式。(3)事物是发展变化的,是一分为二的,如果总是苟同他人的观点,那么就是静止的、孤立的,片面的。就像人们看待马谡,总是说他好大喜功,刚愎自用,这是正确的。但难道他自愿守街亭是逞匹夫之勇吗?他对形势高瞻远瞩(B)与诸葛亮不谋而合,足见其才智。在大军压境的紧要关头,他既不装聋作哑,也不明哲保身,而是挺身赴难,并以全家性命作保,这是何等的英勇!战败后他没有屈膝投降,也没有遁迹深山,却重整残部,突出重围,保存了一部分有生力量回蜀营。战败后的马谡,没有扯客观原国为自己辩护,也没有利用与孔明的私交甚厚说情,而是堂堂正正地自缚于孔明帐前受刑赴死,这又是何等壮烈啊!所以我认为马谡留给后人的不是骄兵必败,刚愎自用的深刻教训,而是为我们留下了敢作敢当、忠君报国的高尚气节。由此可见,他人的观点不一定全面,我们不应苟同于他人,而应一分为二地看待事物。(4)是否具有“不苟同”的思维方式,是决定科学研究成败的关键因素,达尔文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打破了人们迷信了几千年的神创论,提出了科学的进化论;(C)而舍勒,这位伟大的化学家,无法摆脱前人“燃素说”的影响,与氧气的发现失之交臂(D)。(5)亚里士多德说得好:“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综上所述,我们不应该苛求前人,更不能迷信前人。我们应在思考问题时迸射出逆向思维的火花,努力开拓一个属于我们这一代人自己的新世纪。11 . 文中加方框的标点和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_)12 . 下列对文中划横线句子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句改为:这样才会有助于我们对事物作出正确的判断。B句改为:如果总是苟同他人的观点,那么我们的思维就是静止的、孤立的、片面的。C句改为:所以我认为马谡给后人留下的不仅是骄兵必败、刚愎自用的深刻教训,也给我们留下了敢作敢当、忠君报国的高尚气节。D句改为:我们不应该迷信前人,也不应该苛求前人。13 . 下列对文章的评价及修改意见,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苟同别人,坚持独立思考,敢于探索创新,善于一分为二地看问题,作者在文章中表现出来的思维品质和思辨能力值得我们为之点赞。B作者在第(3)段中根据自己的名著阅读积累,从自己的视角看待和评价马谡,让人感觉耳目一新;将自己的阅读体验和独立思考作为文章的论据,使文章更有说服力。C文章中“我”和“我们”之间的关系表达不清,标题与下文不相统一,“我不苟同”应改为“我们不应苟同”才符合文意。D第(2)和第(3)段的最后一句都应改为独立另成一段,使结论与材料及论证分开,起到更能突出和强调结论的作用。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甲】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乙】孔子观于周庙,有欹器焉。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谓何器也?”对曰:“此盖为宥座之器。”孔子曰:“闻宥座器,满则覆,虚则敧,中则正,有之乎?”对曰:“然。”孔子使子路取水试之,满则覆,中则正,虚则敧。孔子喟然而叹曰:“呜呼!恶有满而不覆者哉!”(韩诗外传)【注】宥(yu)座:座位右边。“宥”通“右”。中:这里指装水到一半。恶(w):哪里,怎么。14 .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乐趣B虚则敧敧:倾斜C思而不学则殆殆:疑惑D满则覆覆:倾覆15 .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此盖为宥座之器为人谋而不忠乎B有之乎不亦君子乎C孔子喟然而叹公欣然曰D孔子问于守庙者曰于我如浮云16 . 下列加点的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学而不思则罔孔子喟然而叹曰B思而不学则殆虚则敧C此盖为宥座之器左将军王凝之妻也D择其善者而从之回也不改其乐17 . 下面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B有之乎:有这样的事吗?C其不善者而改之:他们不好的地方就要改正。D此谓何器也:这是什么东西呢?18 . 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文中孔子“恶有满而不覆者哉!”的感叹启示人要谦虚,不要自以为是。B这几段文字内容都与学习有关,都只谈到了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方面的问题。C孔子使子路取水试之的原因是孔子想要验证宥座器的特点。D孔子特别强调学思结合,勇于实践。四、句子默写19 . (2017年中考湖北省鄂州卷)根据提示,用作品原句填空。(1)子夏曰:“_,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十二章)(2)_,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论诗)(3)念天地之悠悠,_!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4)三峡中“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和与朱元思书中“_,_”有异曲同工之妙。(5)出师表中表明诸葛亮淡泊名利的句子是:“_,_。”(6)角声满天秋色里,_。(李贺雁门太守行)五、诗歌鉴赏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折杨柳杨巨源水边杨柳曲尘丝,立马烦君折一枝。谁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注释)选目全唐诗,“折杨柳”,乐府歌曲名。杨巨源,唐代诗人,字景山。曲尘丝:指颇色如酒曲般细嫩的柳叶。20 . 全诗写了哪些意象?主要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21 . 诗歌的最后两句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请分别作简要赏析。六、名著阅读22 .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图片一和图片二分别是1936年和1970年毛泽东在_(填地点)和北京与美国记者_(填人名)的合影,他于1936年6月访问陕甘宁边区,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他实地采访中共高级领导人和普通党员群众,并将自己的见闻编写成纪实作品红星照耀中国。七、综合性学习23 . 下面是同学们收集的书法作品,请欣赏以下三幅书法作品,完成各题。这幅书法作品是宋代名园沧浪亭石柱上的楹联,它自取于欧阳修的沧浪亭。下面是同学们搜集的一段关于沧浪亭的介绍。沧浪亭,始建于北宋,为文人苏舜钦的私人花园。园内有一泓清水贯穿,景象万千。踱步沧浪亭,未进园门便见一池绿水绕于园外。临水,山石嶙峋。复廊蜿蜒如带,廊中的漏窗把园林内外山山水水融为一体。园内以为主景,山上古木参天,山下凿有水池,山水之间以一条曲折的复廊相连。沧浪亭外临清池,曲栏回廊,古树苍苍,垒叠湖石。沧浪亭石柱上石刻对联。上联:清风明月本无价,下联:远山近水皆有情。对联内容是对园中美景最好的总结,也和园中美景相映成趣。(1)依据语境,在文中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浮光掠影 山石B波光倒影 绿树C浮光掠影 绿树D波光倒影 山石(2)你喜欢上面三幅书法作品中的哪一幅,请结合沧浪亭的环境特点和书体特点来阐释理由。八、作文24 . 作文小练笔你在生活中接受过别人真诚的帮助吗?你在生活中有过帮助别人、给别人带来快乐和幸福的经历吗?请把它写出来。第 9 页 共 9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