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181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3025071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181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181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181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肇庆市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本试卷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注意事项:1. 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所在县(市、区)、姓名、试 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卷上对应位置,再用2B铅笔将准考证号涂黑。2.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卷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 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答案不能写在试卷或草稿纸上。3. 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 内相应的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在答题区内写上新的答案; 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一、选择题:满分60分。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孟子说:“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他是在强调 A民贵君轻B教育的教化功能 C以德治国D性本善2在社会转型期,旧的统治思想已失去了统治的地位;新的统治思想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 社会中的各个阶段或代表他们的知识分子都或多或少地有机会提出他们的要求和愿望,并 在一定程度上系统化、理论化。下列现象(或思想)符合上述观点的是 A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 B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C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 D宋明理学3秦朝灭亡后,“法家学说信誉扫地,而儒家学说被长期推崇为官方教义。不过,从某种意 义上说,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法家学说被董仲舒全面吸收 B法家思想是董仲舒新儒学的核心 C儒家思想已失去先秦的“民本”特色 D“独尊儒术”体现了法家的思想原则 4 南宋思想家叶适认为,要实现对道的全面认识,就必须要全面观察事物,并亲身实践然后 进行考核验证 。据此分析叶适 A主张万物皆理 B主张理是万物的本源 C主张格物致知 D提倡经世致用5程朱理学提倡“存天理,灭人欲”的命题,王阳明也提出了“天理即是人欲”的观点。这 表明二者相同之处是 A注重道德培养 B主张理在心中 C继承先秦儒学 D追求民主自由6解缙十九岁中进士,后进翰林院,朱元璋对解缙“甚见爱重,常侍帝前”。他对解缙说: “朕与尔,义则君臣,恩犹父子,当知无不言。”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朱元璋有爱才如子情怀 B专制皇权不断加强 C纲常伦理成为治国手段 D儒家思想重回正统7下图为我国古代科学家学科贡献分布示意图。据此推知,我国古代学科地理医学数学物理天文比重17.80%23.80%16.70%3.40%22.90%学科生物农学化学工程技术比重8.90%8.50%3.80%11.90%15.70%A科学成就数量巨大 B从事科技研究人员众多C科技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D传统科技居于主导地位8宋代图书传播迅速,时人笔记或言“即日传播”,或云“家至户到”,或曰“不日传都下”。此种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A商品经济空前繁荣 B科举制度的适时改革C雕版印刷业的发展 D重教兴学的文化氛围9明清小说中出现了大量的道德化人物形象,如三国演义中刘备的“仁”、诸葛亮的“忠”和关羽的“义”,水浒传中武松等人的“忠”、“义”。此类小说A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精神文化B旨在维护君主统治C缺乏反封建礼教的精神 D抑制了民主思想的传播10.“育”甲骨文写作 ,(人,指女人),(即倒写的“子”,表示出生的婴儿),“育”表示妇女生子。宋代説文解字:育,養子使作善也。这说明A甲骨文是最早的文字 B汉字构造是形、义、音紧密结合C汉字书法艺术独具特色 D汉字演变充满神秘色彩11希腊人与希腊文明中写道:“我们会盲目地给祖国送上赞歌,但我们都负载着一个沉重的责任把自己教育成有理解力的人类,进而从这种知识中探知我们作为公民的真正责任。”这一论述A缺少集体主义精神 B强调人应具有理性思维C批判了直接民主的弊端D讴歌城邦制的优点12“事物对于你自己,就是它向你呈现的样子,对于我,就是它向我呈现的样子。”柏拉图的这段话A重申了“美德”的重要意义 B解释了“人是万物的尺度” C强调“认识自我”的重要性 D否定了苏格拉底的认识论1314世纪初的佛罗伦萨 “俗语学校”教育的首要目标不在于传授某种技能,而是促成人心智之完善和潜能的发挥,注重培育人的语言、社交能力和品德。这反映“俗语学校”教育A开始摆脱宗教神学的束缚 B重在培养人们的政治素养C意在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 D渗透人文主义的基本理念14宗教改革家路德提出“因信称义,主张只要直接阅读圣经,有虔诚信仰,灵魂便可得救。“因信称义”的提出A加强了教皇的宗教权威 B巩固了民众的宗教信仰C批判了“因行称义” D扩大了基督教会的影响15恩格斯说道:“现在我们知道,这个理性的王国不过是资产阶级的理想化王国;永恒的正义在资产阶级的司法中得到实现;平等归结为法律面前的资产阶级的平等。”这从本质上反映了启蒙思想家所构建的“理想王国” A反映资产阶级的愿望 B违背历史发展的趋势C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性 D体现了生而平等的理念16卢梭认为在民主国家,主权应属于全体人民,主权不可转让、分割,也是不能代表的。人民主权只能通过直接民主实现。如果任何人拒不服从公共意志,全体就要强迫他服从。对卢梭的思想理解正确的是A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 B主张恢复雅典的民主制度C赞同三权分立的思想 D可能导致侵犯人民的自由17近代西方有一位思想家提出要寻找出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防御和保障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并且由于这一结合而使每一个与全体相联合的个人又只不过是在服从自己本人,并且仍然像以往一样地自由。这位思想家主张A人民主权 B天赋人权C社会契约 D三权分立18牛顿的经典力学“成就了英国工业革命,在法国诱发了启蒙运动和大革命。迄今为止,还没有第二个重要的科学和学术理论,取得过如此重大的成就。”这一观点A认为科技是社会文明发展的根基 B准确概括了经典力学的内涵C认为经典力学促进了社会进步 D辩证看待经典力学与政治、经济的关系19达尔文曾说:“尽管人类是一个更先进、更聪明的物种,但人类已经失去了他们特殊的位置,现在已经被视为有机世界的一部分。”这说明达尔文的进化论A认为人类只是自然界的一部分B强调了人与其他物种的本质不同C不利于人文主义的传播 D提高了人在整个自然界中的地位20在相对论创立之初,反对之声不绝于耳,爱因斯坦也因此遭受过无数的责难与屈辱。这主要是因为相对论A创立者声名不显 B超越多数人认知C没有形成系统性 D与经典力学相悖21有学者在谈到浪漫主义文学流派时说道:“他们热爱情绪或印象,情节或故事,耳闻目睹或具体经历过的事情,浪漫主义促使人们对于陌生而又久远的社会,以及陌生而又久远的历史时代产生新的兴趣。”这反映了浪漫主义文学作品A听从自己内心的召唤 B反对专制等外在束缚C注重描写社会底层的心声 D主张恢复启蒙时代的理性22俄罗斯画家康定斯基提出:艺术家的意图要通过线条和色彩、空间和运动,不要参照可见自然的任何东西,来表明一种精神上的反应或决断。这反映了该画家主张A以写实手法来塑造形象B创作题材取自现实生活C按规定的绘画原则创作D突破陈规充分表现自我23近代中国政治体制的演变一直伴随着思想争论,如民主与专制、民主共和与君主立宪、无政府主义和民主主义等。这些争论A使中国近代民主革命任务形成B深化了人们对民主观念的理解C弥补了西方民主政治体制缺陷D根除了君主专制思想蔓延24关于近代以来中国学术的发展,有人感慨,我们抛弃了“中学”中过去以“六艺”为核心、以“四部”为框架的学术分类体系,而代之以伦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等一系列现代学科范畴。这反映出A近代中学发展缺乏稳固根基B中国学术分类体系渐趋成熟 C近代中学发展深受西学影响D中国传统儒学不适应社会发展251888年康有为第一次上书光绪帝时指出:“倭伺吉林于东,英启藏卫而窥川滇于西,俄筑铁路于北而迫盛京,法煽乱民于南以取滇粤。”由此可知戊戌变法的重要背景是A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B民主思想的传播C马关条约的签订D民族危机深重26有人认为:“汲取欧洲文明,必须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和这一主张基本一致的是A新文化运动 B太平天国运动 C辛亥革命D五四运动271917年3月,陈独秀在答俞颂华(宗教与孔子)一文中指出:“中外学说众矣,何者无益于吾群?即孔教亦绝非无可取之点,惟未可以其伦理学说统一中国人心耳。”材料表明陈独秀A认为西学对我国无益 B已经摒弃资产阶级的价值观C并未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D对中西文化态度片面28“等到自强、变法、拳祸都失败了,国人然后注意孙中山先生所提出的救国救民的方案。”作者认为孙中山的方案A有利于挽救清朝统治的危机B能够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C本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D是解决民族危机的新方案29在井冈山时期,毛泽东写出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三篇文章,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这一时期A明确提出了农民是革命成功的保障B毛泽东系统论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C毛泽东思想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体系D马克思主义理论初步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30作家王蒙曾说:“1956年双百方针刚刚提出时便立见成效,很快就出现了新的各种 各样的作品和新的艺术探索。”这表明“双百”方针A开创了文艺创作新途径 B树立了新艺术创作方式C鼓舞了人们的创新精神 D体现了新民主主义宗旨二、非选择题:满分40分,本大题共3小题。 31(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们可以对黄宗羲提出的“工商皆本”思想从正面的、具有建设性的角度来看,这一观念直接地肯定了工商业在社会财富的增值过程中具有与农业同样重要的地位,使全社会达到货物畅其流,从反面的、具有解构意义的角度看,这一观念将会起到解构传统农业社会“重农抑商”的价值观念,从而在文化意识形态方面为手工商业者发展自己的事业提供新的哲学论证。吴根友“工商皆本”与晚明儒家经济哲学的新突破材料二 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的探索始于1958年下半年至1960年的上半年,他以苏联为鉴,提出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毛泽东的商品经济观既有正确进步的一面,又有囿于历史局限不正确的部分。邓小平认真总结毛泽东的商品经济观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对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商品经济问题作了深入的研究分析。 从毛泽东的商品经济观到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工商皆本”思想在当时有何积极意义?这一思想的提出有着怎样的社会背景?(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商品经济理论以苏联为鉴的原因。并以20世纪90年代初的史实说明邓小平是如何发展毛泽东商品经济思想的。(8分)32(14分) 16至18世纪的中国和欧洲,几乎同时出现了批判传统文化的思想启蒙,但是二者的性质和影响却有天壤之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儒学自16世纪始大规模西传入欧,到17、18世纪在欧洲掀起了“中国文化热”。欧洲的启蒙思想家们从孔子的“天道自然观”中找到了中国存在原始自然信仰的证据,他们认为,这种信仰不是天神论,而是“自然的道理”,并据此来批判被他称为“理性之大敌”、“文明之恶棍”的基督教神学。儒学的突出特征是侧重于道德伦理,并使之与社会政治相结合,以达到国家的“仁政德治”。伏尔泰对此无比推崇,百科全书派代表霍尔巴赫也呼吁“欧洲政府非学中国不可”,他们借此反对旧道德,期许建立新的社会秩序。而此时,中国明清之际的启蒙思想家们也在积极地从先秦儒学中汲取营养,批判宋明理学,出现中国的早期思想启蒙。材料二 17、18世纪中西方社会均处于较剧烈的变动之中,欧洲正处于新旧思想,新旧力量激烈交锋的状态,而中国社会经济、政治并未发生根本变化,这就注定了二者产生的影响迥然不同,儒家学说在启蒙运动中产生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进而促进了欧洲社会的巨大变革,而中国的启蒙活动却未能形成一种推动社会进步的强有力的思想运动。 以上均摘编自谈家胜17、18世纪中西启蒙思想家取用儒学精蕴及其影响之比较(1)根据材料一,指出17、18世纪中国和欧洲的启蒙思想家借助儒家思想进行现实批判的主要表现。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上述批判出现的相似社会基础。(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17、18世纪中国和欧洲的启蒙思想家对现实进行批判产生影响迥异的经济和政治因素。(4分)33(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书院共有203个,以地域分布计算,长江流域占7476 %,珠江流域占2153 %,黄河流域占352%宋代一些著名学者,如朱熹、陆九渊等都热衷于书院讲学,影响巨大。 据曹松叶宋元明清书院概况统计 材料二 戊戌变法时期,教育救国的思想已经屡屡见诸报章,严复、梁启超等维新派人士都曾呼吁:“今日自强之道,自以兴学为先。”有的还说:“兵战不如商战,商战不如学战。”清朝统治集团中的一些高官要员,如张之洞、刘坤一等也强调“西国之强,强以学校”,中国只有大规模“兴学育才”,方能“勉图补救”,否则“不但和与战均无可恃,即幸而战胜,亦无益于根本”。“百日维新”期间,光绪皇帝下诏兴办新式学堂,培养新型人才,以为时用。但变法不久就遭遇失败,许多新式学堂未及开办即告夭折,教育救国思想也随之陷于低潮。 朱英中国近代史十五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书院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特点出现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简要概括晚清时期“教育救国”思想的主要内容。(6分) 肇庆市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统一检测题高二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一、选择题:满分60分。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题号12345678910答案DBDCACDAAB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BBDCADCCAB题号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ADBCDACDDC二、非选择题:满分40分,本大题共3小题。31.(14分)(1)积极意义:肯定了工商业在社会财富的增值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冲击了“重农抑商”的价值观念;促进商品经济发展。(4分,答对两点即可。摘抄材料正确,酌情给分。)社会背景: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君主专制统治的加强;进步思潮的出现 (2分,答对两点即可。) (2)原因:国内经济建设出现困难(三年经济困难);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暴露出 诸多弊端;中苏关系不断恶化。(4分,答对两点即可。) 发展:“南方谈话”提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4分)32(14分)(1)内容:中国的启蒙思想家从先秦儒学中汲取营养,批判宋明理学;(2分) 欧洲启蒙思想家取用儒学的“天道自然观”批判基督教神学;利用“仁政德治” 思想来反对旧道德,建立新的社会秩序。(4分) 基础:封建专制统治日益腐朽,阶级矛盾尖锐;封建思想文化的严重束缚;资本主义 (萌芽)的发展受到阻碍。(4分,答对两点即可) (2)原因:经济因素: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而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政治因素: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已进入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而 中国封建专制统治空前强化,工商市民阶层不够强大。(4分)33(12分) (1)特点: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北方多于南方);大儒热衷书院教育;理学家宣扬理学 思想。(2分,答对两点即可) 原因:北方战乱较多,南方相对安定;经济重心的南移(宋代南方经济繁荣);朱熹等学 者在南方讲学的推动;科举制度的发展,私学兴盛。(4分,答对两点即可) (2)内容:兴办近代教育,是民族自强的基础(自强之道,兴学为先;兴学育才);西方 教育优于中国,只有大规模发展近代教育,才能与西方竞争;创办新式学堂, 培养新型人才。(6分) 【评分说明】考生答案如超出要点但言之成理,可在每问总分范围内酌情给分;考生答案跟参考答案意思相近,可酌情给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