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单元综合测试(含解析)语文版必修5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3024899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单元综合测试(含解析)语文版必修5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单元综合测试(含解析)语文版必修5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单元综合测试(含解析)语文版必修5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元评估检测(一)(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第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评“抗日神剧”:暴力夸张罔顾公共理性“八路军战士”像撕鱿鱼片一样徒手将敌人撕成了两半,“鬼子”血肉横飞,英雄凛然一笑。“八路军女战士”被一群日军侮辱后,腾空跃起,数箭连发,几十名“鬼子兵”接连毙命。绣花针、铁砂掌、鹰爪功、化骨绵掌、太极神功轮番出现,取敌人首级如探囊取物。一段时间以来,如此种种“神奇”的镜头接二连三出现在抗日题材电视剧中,已经成为电视荧幕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事实上,雷人桥段层出不穷透露出的是,近来风靡荧屏的抗日题材电视剧,越来越类型化。“抗日”逐渐简化为一种故事背景,其内核被悄悄替换成武侠剧、偶像剧,即使主线仍是“抗日”,武打、枪战、爱情、时尚、性感等类型元素也统统裹挟进来。乍一看,颇具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上天入地、翻江倒海的大胆想象力!不过,我们实在不能把这种慷先驱之慨的做法称为“幽默”。尽管没有谁规定抗日题材文艺作品只能用现实主义手法来讲述,但毕竟那段切肤之痛的历史相去不远。中国尽管取得了八年抗战的最终胜利,但我们的前辈也付出了极为惨烈的代价。这种代价因为侵略者人性中的恶,也因为中国近代以来在文明上的落伍。我们的胜利是用巨大的牺牲换来的,这是我们认识那段历史的基本理性。现如今,抗日题材电视剧悄然卸下了宣传教育的“包袱”,变为纯粹的娱乐品,自是有它的内在逻辑。但这种“自我解放”也确实够“彻底”的,连基本的公共理性也置之不顾,血肉之躯铸就的抗战精神在“神剧”中已被空洞化和游戏化,变作掩护暴力刺激的一张虎皮,真可算是“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了。然而编创者又是极其“理性”的:爱情、暴力、悬疑、时尚、性感一个都不少,非但不敢突破简单化的观念窠臼,还用离谱的编造强化陋见。在“民族大义”的包裹下,“神剧”们实则是精明的商业算计。电视剧不必是教科书,但一定不能是罔顾公共理性的反面教材。毋庸置疑,在大众文化中,武打、警匪等内容其实是人的攻击、破坏等本能欲求的“替代性满足”,要引导受众心安理得地疏泄这种欲求,需要在讲述这些内容的同时进行价值观介入,所以“正义战胜邪恶”“好人好报”等主题几乎成了所有通俗故事的标准配置。好的故事把欲望与道德这两个“死对头”如此和谐地编织在一起,既疏泄人们内心的欲求,也再次强化了道德、价值观和公共理性,使人处于心智平衡的状态。但毕竟,情爱、武打、警匪与色情、暴力、凶杀之间有着内在的共通性,如果故事过于离谱,缺乏基本的公共理性和价值观介入,文艺作品就越接近于赤裸裸的欲求本身。比如,当人们对暴力的依赖被文艺作品过分强化,那么暴力的对象是当年无恶不作的日本鬼子,今天在中国饭店用餐的日本民众,还是日本牌子的中国制造汽车,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因为令人痴迷的,是暴力本身。“抗日神剧”庶几近之。1下列对“抗日神剧”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抗日神剧”之所以称为“神剧”,在于它们过度渲染和夸大了我抗日志士们的神勇与盖世神功,雷人桥段层出不穷。B“抗日神剧”实际上是以抗日故事为包装的武侠剧、偶像剧,充斥着武打、枪战、爱情、时尚、性感等元素,表现出类型化特点。C“抗日神剧”用“笑谈”的方式,不仅将血肉之躯筑就的抗战精神空洞化和游戏化,还将其变成了纯粹的暴力刺激。D“抗日神剧”为商业算计而植入爱情、暴力、悬疑、时尚、性感等内容,卸下了宣传教育的功能,也放弃了理应担当的社会责任。解析:选C。C项,原文是说抗战精神“变作掩护暴力刺激的一张虎皮”,而非抗战精神本身是“暴力刺激”,且原文并无递进意味。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尽管“抗日神剧”慷先驱之慨的做法不可取,但是,剧中体现出的乐观、无畏的精神和非凡的想象力还是有价值的。B那段抗战历史带给我们中国人切肤之痛, 且距今不远,在文艺作品中用非现实主义的手法来讲述是不太合适的。C认识抗战历史要看到侵略者的恶和近代以来我国的落后导致我们付出的巨大牺牲,这是抗日题材电视剧应有的基本理性。D抗日题材电视剧应抛开过于精明的商业算计,突破观念简单化的状况,抛弃编造离谱的做法,真正将“民族大义”置于正确的位置。解析:选A。A项,根据文中“乍一看”可知“剧中体现出的乐观、无畏的精神和非凡的想象力还是有价值的”判断错误。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电视剧可以不承担教育责任,但绝对不能罔顾公共理性,赤裸裸地宣扬人性中某些本能欲求。B人的本能欲求可以通过电视剧中的情爱、武打、警匪等内容来实现“替代性满足”,但要实现人的心智平衡,还需要道德、价值观和公共理性的介入。C如果故事不离谱,也有基本的公共理性和价值观的介入,情爱、武打、警匪与色情、暴力、凶杀之间就不存在内在共通性。D如果文艺作品过分强化人们对暴力的依赖,那么暴力对象是谁就无关紧要了,因为它渲染的是暴力本身。“抗日神剧”差不多就是这样的作品。解析:选C。C项,反推错误,“情爱、武打、警匪与色情、暴力、凶杀之间有着内在的共通性”是不可变更的前提。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龚遂字少卿,山阳南平阳人也。以明经为官,至昌邑郎中令,事王贺。贺动作多不正,遂为人忠厚,刚毅有大节,内谏争于王,外责傅相,引经义,陈祸福,至于涕泣,蹇蹇亡已。面刺王过,王至掩耳起走,曰:“郎中令善愧人。” 宣帝即位,不久,渤海左右郡岁饥,盗贼并起,二千石不能禽制。上选能治者,丞相、御史举遂可用,上以为渤海太守。时,遂年七十余,召见,形貌短小,宣帝望见,不副所闻,心内轻焉,谓遂曰:“渤海废乱,朕甚忧之。君欲何以息其盗贼,以称朕意?”遂对曰:“海濒遐远,不沾圣化,其民困于饥寒而吏不恤,故使陛下赤子盗弄陛下之兵于潢池中耳。今欲使臣胜之邪,将安之也?”上闻遂对,甚说,答曰:“选用贤良,固欲安之也。”遂曰:“臣闻治乱民犹治乱绳,不可急也;唯缓之,然后可治。臣愿丞相、御史且无拘臣以文法,得一切便宜从事。”上许焉,加赐黄金,赠遣乘传。 至渤海界,郡闻新太守至,发兵以迎,遂皆遣还,移书敕属县悉罢逐捕盗贼吏。诸持锄钩田器者皆为良民,吏毋得问,持兵者乃为盗贼。遂单车独行至府,郡中翕然,盗贼亦皆罢。渤海又多劫略相随,闻遂教令,即时解散,弃其兵弩而持钩锄。盗贼于是悉平,民安土乐业。遂乃开仓廪假贫民,选用良吏,尉安牧养焉。遂见齐俗奢侈,好末技,不田作,乃躬率以俭约,劝民务农桑,令口种一树榆,百本薤、五十本葱、一畦韭,家二母彘、五鸡。民有带持刀剑者,使卖剑买牛,卖刀买犊,曰:“何为带牛佩犊!”春夏不得不趋田亩,秋冬课收敛,益蓄果实菱芡。劳来循行,郡中皆有蓄积,吏民皆富实。狱讼止息。数年,上遣使者征遂,拜为水衡都尉。水衡典上林禁苑,官职亲近,上甚重之。以官寿卒。(节选自汉书循吏传)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二千石不能禽制禽:通“擒”,捉拿B遂乃开仓廪假贫民 假:借贷,借给C秋冬课收敛 课:征收D水衡典上林禁苑 典:掌管解析:选C。课,督促。5下列句子中,能正面表现龚遂“能治”的一组是(3分)()内谏争于王,外责傅相丞相、御史举遂可用今欲使臣胜之邪,将安之也臣闻治乱民犹治乱绳,不可急也移书敕属县悉罢逐捕盗贼吏选用良吏,尉安牧养焉ABC D解析:选D。是说龚遂敢于劝谏和批评朝政,只是推荐,不能正面表现其“能治”,只是龚遂问宣帝之语。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宣帝时期,渤海郡及其相邻郡县因饥荒动乱不安,当时的太守无力平息。丞相和御史大夫举荐龚遂,宣帝就下旨让龚遂任渤海太守。 B龚遂为宣帝指出了渤海动乱的原因,提出了治理渤海的方针,皇帝听了很高兴,并特许他可以不受法律条文限制,给予他便宜行事的权力。 C龚遂到任后,没有武力镇压为盗贼的饥民,而是采取了安抚的政策,使得辖区内的盗贼很快自动解散,百姓得以安居乐业。 D龚遂在平乱之后,又以身作则,改变奢侈之风,鼓励百姓致力耕织,同时处理好诉讼案件,从而使渤海呈现出富庶太平的景象。解析:选D。原文是因“吏民皆富实”而“狱讼止息”。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臣愿丞相、御史且无拘臣以文法,得一切便宜从事。(5分)译文:_(2)遂见齐俗奢侈,好末技,不田作,乃躬率以俭约,劝民务农桑。(5分)译文:_答案:(1)我希望丞相、御史大夫暂时不要用法令条文来约束我,让我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自主处理事情。(2)龚遂看到渤海一带风俗很奢侈,百姓喜欢从事那些细小的技艺,而不爱从事农业生产,就亲自在勤俭节约方面做出表率,鼓励百姓从事耕作和种桑养蚕。参考译文:龚遂,字少卿,是山阳郡南平阳县人。因通晓经术做官,做到昌邑国郎中令,侍奉昌邑王刘贺。刘贺的行为多不正经,龚遂为人忠厚,刚强果断,在大节上从不含糊,对内向国王直言劝谏,对外督责太傅、国相,总是引经据典,陈述祸福得失,直到流泪哭泣,忠心无比。(他经常)当面指责刘贺,以至使他(听不下去),捂着耳朵起身跑开,说:“郎中令真会使人羞愧。” 汉宣帝刘询即位,不久,渤海及其邻郡年成不好,盗贼纷纷出现,当地郡守无法捉拿制服。皇上想选拔善于治理的人,丞相、御史大夫都推荐龚遂可以胜任,于是皇上任命他做渤海郡太守。当时龚遂年纪已经70多岁了,被召见时,由于他个子矮小,宣帝远远看见,觉得跟传闻中的龚遂不符合,心里有点轻视他,对他说:“渤海郡政事荒废,秩序紊乱,我很担忧。先生准备怎样平息那里的盗贼,来满足我的心愿呢?”龚遂回答说:“渤海郡地处海滨,远离京城,没有受到陛下圣明的教化,那里的百姓被饥寒所困,而官吏们不体恤,所以使您的本来纯洁善良的臣民偷来您的兵器,在您的土地上造反。您现在是想要我用武力战胜他们呢,还是安抚他们呢?”宣帝听了龚遂的应对,很高兴,就回答说:“选用贤良的人去治理,本来就是想要安抚百姓。”龚遂说:“我听说治理秩序混乱的百姓就如同解开紊乱的绳子,不能急躁;只能慢慢地来,然后才能治理。我希望丞相、御史大夫暂时不要用法令条文来约束我,让我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自主处理事情。”宣帝答应了他的要求,格外赏赐他黄金物品,派公家的驿车送他上任。(龚遂)来到渤海郡边界,郡中官员听说新太守来了,派出军队来迎接。龚遂把他们都打发回去了,然后下达文件命令所属各县全部撤去捕捉盗贼的官吏。那些拿着锄头、镰刀等种田器具的都是良民,官吏们不得查问,拿着兵器的才是盗贼。龚遂独自乘车来到郡府,郡中一片和顺的气氛,盗贼们也都停止了抢劫。渤海郡又有许多结帮抢劫的,听到龚遂的训诫和命令,当即就解散了,丢掉他们手中的兵器、弓箭,而拿起了锄头、镰刀务农,至此盗贼都平息了,百姓安居乐业。龚遂于是就打开官府的粮仓,借粮给贫苦百姓,选用贤良的官吏,安抚养育百姓。龚遂看到渤海一带风俗很奢侈,百姓喜欢从事那些细小的技艺,而不爱从事农业生产,就亲自在勤俭节约方面做出表率,鼓励百姓从事耕作和种桑养蚕。他下令:郡中每个人种一株榆树、100棵薤菜、50棵葱、一畦韭菜;每家养两头母猪、5只鸡。对带刀剑的百姓,让他们卖掉刀剑买牛犊,他说:“为什么把牛和犊带在身上!”春夏季节不允许不到田里劳动生产,秋冬时督促人们收获庄稼,又更多地储藏瓜果、菱角、鸡头米等。劝勉人们照规定办事,遵守法令,郡中人们都有了积蓄,官吏和百姓都很富足殷实。各种官司也就都没有了。 过了几年,皇上派使者前往渤海郡征召龚遂入朝为官,授予他水衡都尉之职。水衡都尉掌管上林苑,是皇上的近臣,皇上非常尊重他。龚遂最终在官位上享尽天年。(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春寒陈与义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注】此诗作于南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二月,当时金兵连陷青州、徐州,进攻楚州,大有席卷江北之势。作者此时避乱兵州(今湖南岳阳),“借居小园,遂自号园公”。巴陵:湖南岳阳的别名。怯:怕,这里是让人感到畏惧的意思。胭脂:形容海棠花色。第一、二句中的“风”“寒”有何含义?(4分)答:_答案:指自然的风寒二月的巴陵,春寒未尽,日日有风,料峭刺骨。更主要的是指社会的风寒金兵入侵,朝廷风雨飘摇。这尤令躲避战乱、漂泊异乡的作者难以忍受。诗的后两句塑造了海棠怎样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7分)答:_答案:通过描写海棠“不惜”污损“胭脂色”,傲然“独立”于“春寒未了”的“蒙蒙细雨”之中,既塑造出海棠美艳绝伦的姿容,更表现出海棠与“风”“寒”斗傲的孤高脱俗精神,其中也寄托了作者对孤高拔俗的人格的向往。(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_,_。(陶渊明移居)(2)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_,_。(贾岛寻隐者不遇)(3)今年花落颜色改,_。已见松柏摧为薪,_。(刘希夷代悲白头翁)答案:(1)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2)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3)明年花开复谁在更闻桑田变成海乙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重峦叠嶂间的田园余秋雨对于以陶渊明为代表的安然自立型的文化人格,中国民众不像对魏晋名士那样陌生,也不像对三国群雄那样热络,处在一种似远似近、若即若离的状态之中。如果把陶渊明归入魏晋名士一类,可能有点粗糙。陶渊明比曹操晚了二百多年。他出生的时候,阮籍、嵇康也已经去世一百多年。他与这两代人,都有明显区别。他对三国群雄的争斗看得很透,这与魏晋名士基本一致。但如果把他与魏晋名士细加对比,就会发现魏晋名士虽然喜欢老庄却还不够自然,在行为上有点故意,有点表演,有点“我偏要这样”的做作,这就与道家的自然观念有距离了;而且,魏晋名士身上残留着太多贵族子弟的气息,清淡中过于互相依赖,过于在乎他人的视线,而真正彻底的放达应该进一步回归自然个体,回归僻静的田园。于是,我们眼前出现了非常重要的三段跳跃:从漫长的古代史到三国群雄,中国的文化人格基本上是与军事人格和政治人格密不可分的;魏晋名士用极端的方式把它解救出来,让它回归个体,悲壮而奇丽地当众燃烧;陶渊明则更进一步,不要悲壮,不要奇丽,更不要当众,也未必燃烧,只在都邑的视线之外过自己的生活。安静,是一种哲学。在陶渊明看来,魏晋名士的独立如果达不到安静,也就无法长时间保持,要么凄凄然当众而死,要么惶惶然重返仕途。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大量立誓找回自我,并确实作出了奋斗的人物,但他们没有为找回来的自我安排合适的去处,因此,找回不久又走失了,或者被绑架了。陶渊明说了,这个合适的去处只有一个,那就是安静。在陶渊明之前,屈原和司马迁也得到过被迫的安静,但他们的全部心态已与朝廷兴衰割舍不开,因此即使身在安静处也无时无刻不惦念着那些不安静的所在。陶渊明正好相反,虽然在三四十岁之间也外出断断续续做点小官,但所见所闻使他越来越殷切地惦念着田园。回去吧,再不回去,田园荒芜了。他天天自催。这样一个陶渊明,应该更使民众感到陌生。尽管他的言词非常通俗,绝无魏晋名士的艰涩,但民众的接受从来不在乎通俗,而在乎轰动,而陶渊明恰恰拒绝轰动。民众还在乎故事,而陶渊明又恰恰没有故事。因此,陶渊明理所当然地处于民众的关注之外。同时,也处于文坛的关注之外,因为几乎所有的文人都学不了他的安静,他们不敢正眼看他。他们的很多诗文其实已经受了他的影响,却还是很少提他。直到宋代,尤其是苏东坡,才真正发现陶渊明的光彩。由此可见,文化上真正的高峰是可能被云雾遮盖数百年之久的,这种云雾主要是朦胧在民众心间。大家只喜欢在一座座土坡前爬上爬下,狂呼乱喊,却完全没有注意那一脉与天相连的隐隐青褐色,很可能是一座惊世高峰。陶渊明这座高峰,以自然为魂魄。他信仰自然,追慕自然,投身自然,耕作自然,再以最自然的文笔描写自然。请看: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饮酒)有了高远的心怀,有可能主动地对自己作边缘化处理。而且,即便处在边缘,也还是充满意味。魏晋名士对人生的高层次思考方位却被他保持住了,而且保持得那么平静、优雅。他终于写出了自己的归结性思考: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形影神赠答诗)“大化”一种无从阻遏、也无从更改的自然巨变,一种既造就了人类,又不理会人类的生灭过程,一种丝毫未曾留意任何辉煌、低劣、咆哮、哀叹的无情天规,一种足以裹卷一切、收罗一切的飓风和烈焰,一种抚摩一切、又放弃一切的从容和冷漠成了陶渊明的思维起点。陶渊明认为我们既然已经跳入其间,那么,就要确认自己的渺小和无奈。而且,一旦确认,我们也就彻底自如了。彻底自如的物态象征,就是田园。(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陶渊明的诗歌风格自然而平淡,恰恰因为这一点,所以宋代之前一直无人赏识他。B作者将陶渊明和历史上许多文人作对比,表现出他的安静是一种自觉的处世态度。C陶渊明与魏晋名士一样也追求“回归个体”,但他却表现得平静、自然、优雅。D标题中的“田园”是陶渊明生命境界的象征,而“自然”就是这种境界的核心。E本文朴素的语言风格与所表现的陶渊明淡泊宁静的精神境界浑然一体,令人回味。解析:选AE。A项,与原文第六段不符;E项,“朴素的语言风格”有误。(2)根据上下文,解释文中画线语句的含义。(6分)找回不久又走失了,或者被绑架了。(3分)答:_有了高远的心怀,有可能主动地对自己作边缘化处理。(3分)答:_答案:许多归隐田园的名士都因自我的迷惘与动摇或世俗的胁迫、生存的压力而最终屈从,又一次迷失了自我,失去了独立。有了高远的心志情怀,才会主动地远弃污浊世俗,归隐田园乡野,甘于清贫寂寞,恬然自立于仕途官场的边缘。(3)依据原文,简要概括陶渊明诗作的特点。(6分)答:_答案:文笔自然,言辞通俗而心怀高远;以平静而优雅的姿态来保持对人生的高层次思考;歌咏彻底自如的物态象征田园。(4)联系全文,谈谈你对作者笔下的陶渊明的“田园”的理解。(8分)答:_答案:“田园”是陶渊明远离官场、远离尘嚣、耕作自足的归隐之地。“田园”是陶渊明保持安然自立文化人格的精神家园。“田园”是陶渊明信仰自然、追慕自然、投身自然并以最自然的文笔去加以描写的具体对象。“田园”是陶渊明彻底自如的高远心怀的物态象征。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冰心评传冰心,原名谢婉莹,1900年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父亲谢葆璋是海军军官,曾参加过甲午中日海战,具有爱国思想。1904年,冰心又随父迁居山东烟台,可以说,冰心的童年是在烟台海边度过的。大海是她童年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她的早期作品中有很多关于大海的描写,例如繁星中的二八节这样写“故乡的海波呵!你那飞溅的浪花,从前怎样一滴一滴的敲我的磐石,现在也怎样一滴一滴的敲我的心弦”,大海不断地陶冶着她的情操,使她从小有丰富的想象力,孕育了她的诗人气质。冰心从七岁开始读中国的古典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聊斋志异等,后又读国文教科书,论语左传和唐诗,还有班昭女诫饮冰室自由书。同时,她也关心国事,读神州日报民呼报等等,这些都为她以后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帮助,而且培养了她反侵略反压迫的正义感和爱国主义高尚情操。1919年,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爆发了。冰心同无数热血青年一样,冲在前方,为祖国的独立自强高呼着。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去国等小说凌空出世,震惊了当时的文坛。这些“问题小说”反映出社会的诟病,写出冰心看到的现实。冰心作为一个满怀爱国热情的青年,她关心实事,体味社会百态,并针对不合理现状提出问题,是很有意义的。但当时的冰心,只是揭露出“旧社会旧家庭的不良现状”,并没有提出好的解决办法。就这一点来讲,冰心当时的思想是不成熟的。从1921年起,冰心的创作走向了一个新的阶段。她一改“问题小说”“只问病源,不开药方”的局限,开出了自己针对社会弊病的药方,那就是“爱的哲学”。1921年,由许地山、瞿世英介绍,冰心加入文学研究会,并在小说月刊上发表散文笑和小说超人。其中小说超人影响非凡。同时,冰心还发表了文艺丛谈,阐释自己的文学观,她认为“真的文学:要努力发挥个性,表现自己,要全身涌现于读者之前。他的才情,性格,人生观,都可以历历的推知”。冰心的文学观念对于当时的文坛以及我们现在的写作都有很多启示。文学不是死板地刻意地为某种事物服务的工具,而是表现作者内心世界的真实的情感。冰心说到了,也做到了。1922年,她发表了短诗集繁星和春水。这是冰心创作道路上的又一个重大事件。她的小短诗造成了一个所谓的“小诗的流行的时代”。此外,她还写了一些散文,如往事一等。19231926年,留学美国,期间写成寄小读者通讯一至二十七,小说悟六一姊等,散文山中杂记往事之二等。 1931年,发表小说分,冰心的创作又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茅盾曾评论道:“世界风云,国内的动乱,可曾吹动冰心女士的思想,我们还不很了解。但是在她的小说分里,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些消息了。”这一时期,冰心已不是单纯信仰纯洁无瑕的“爱的哲学”了,而是对现实生活有了更客观的了解。除了分,还有她的冬儿姑娘也可以表现出她的这一变化。到此,冰心的创作生涯告一段落,她开始着手将自己的作品集结出版,并为此做了大量的整理和完善工作。直到1943年9月,冰心以男士为笔名写出关于女人一系列作品,其中包括我最尊敬体贴她们我的择偶条件我的母亲我的教师张嫂等作品。此后,冰心的作品越发稀少,主要从事教育工作和出访其他国家,她作为和平的使者,给全世界的孩子们带去了母亲般的爱。其间,冰心的再寄小读者和三寄小读者影响较大。散文小桔灯和樱花赞等,也深受小读者喜爱。晚年的冰心患“脑血栓”,后左胯骨骨折,住院数月,为此她写下生命从八十岁开始一文,表达自己老当益壮的心态。冰心是一位一生都忠于文学,热爱文学的人,一生与文学相伴,一生宣扬着“爱的哲学”,一生都感动着千万人,她影响了中国几代人,她的纯洁无私的爱感染着中华大地。(节选自冰心评传)(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冰心的童年是在海边度过的,大海陶冶着她的情操,并使她从小有丰富的想象力。B冰心从七岁开始读中国的古典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聊斋志异等,这些名著培养了她反侵略反压迫的正义感和爱国主义高尚情操。C冰心加入文学研究会后,在小说月刊上发表散文笑和小说超人,影响非凡。D冰心认为,文学不是死板地刻意地为某种事物服务的工具,而是表现作者内心世界的真实的情感。E这篇人物评传真实客观地评述了冰心在文学创作上的发展和成就,她的一生都感动着千万人,她影响了中国几代人。解析:选AE。B.“培养了她反侵略反压迫的正义感和爱国主义高尚情操”的不只是这些原因;C.是小说超人,影响非凡;D.“文学不是死板地刻意地为某种事物服务的工具,而是表现作者内心世界的真实的情感”这句话在文中是作者的叙述,虽可以理解为冰心的思想,但题干直接说是冰心认为的,还欠准确。(2)冰心的文学创作主要经历了哪几个阶段?请分条概括。(6分)答:_答案:写反映社会现实的“问题小说”阶段,关心时事,但没有提出好的解决办法。这一阶段思想是不成熟的。她开出了针对社会弊病的药方,那就是“爱的哲学”。这时的她,有了自己的文学观念,文学创作也走向了新的阶段。小说分发表以后,冰心的创作又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对现实生活,有了更客观的了解。(3)文中引用矛盾的评价的话有什么作用?请具体分析。(6分)答:_答案:引用茅盾的话,能更客观地反映冰心并非一个普通的作者,而是一个投身到社会风云、世界风云中的爱国作家。她的思想更成熟,对社会认识更深刻,这是茅盾对冰心中肯的评价。作者这样写也更体现评传客观真实的特点,让读者更信服。(4)冰心是一位一生都忠于文学,热爱文学,一生宣扬着“爱的哲学”的人。在她的成长过程中都有哪些因素助其成为伟大的作家?给你怎样的启示?(8分)答:_答案:冰心的文学素养既源于家庭的影响,朋友的帮助,更源于她本身的不懈努力与执着追求。她父亲是具有爱国思想的海军军官,他跟随父亲在海边长大,父亲和大海给了她爱的情操,海的胸怀,丰富的想象力和诗人的气质。在家庭的熏陶下,她博览群书,从中获得了文学的滋养,并培养了反侵略反压迫的正义感和爱国主义高尚情操。为文学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许地山、瞿世英介绍冰心加入文学研究会,使她在文学创作上又进了一步。启示: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社会的影响,离不开朋友的帮助,更离不开个人自身的努力,勤奋执着常常是事业成功的必要条件。第卷(表达题,共80分)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十二五”是中国提出的要在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在此期间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B武汉开建高606米、总投资300亿元的“世界第三高楼”。有评论称建造超高摩天大楼作为地标性建筑标榜和美化城市,是华而不实的追求,是虚荣心理作祟。C细细品味刘鹏局长慷慨激昂的讲话,不难发现中国足坛出现这些假丑恶的事件,并不是哪一个人的问题,而是体制问题,因此中国足球要想健康发展必须要改革。D360在进行系统扫描时,将百度工具栏评定为“系统安全漏洞”,并不遗余力地提醒用户卸载,对百度工具栏的正常发展造成严重影响。百度已经向法院提起诉讼,通过法律途径进行解决。解析:选C。A项,承前启后:继承前代的并启发后代的(多用于学问、事业等)。B项,华而不实:只开花不结果,比喻外表好看,内容空虚。C项,慷慨激昂:形容情绪、语调激动昂扬,应该改为“掷地有声”。D项,不遗余力:用出全部力量,一点也不保留。1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饮用菊花茶可以缓解头昏脑涨及用眼过度导致的眼睛干涩等症状,这是因为菊花有清肝明目、祛毒散热的功效的原因。B面对不断上涨的人均工资,城市居民的幸福感指数却似乎并没有随之水涨船高,年收入10万元仍是居民休闲的一道门槛。C根据社科院最新调查数据显示,事业单位人员的家庭幸福感指数最高,其次就是离退休人员,农民工的家庭幸福感指数最低。D新修改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要求成年子女要经常看望年迈的父母,否则,将可能被父母起诉。据称,修订该法律的原因是被子女抛弃或忽视的年迈父母比比皆是所致。解析:选B。A.句式杂糅,“因为”与“的原因杂糅”;C.句式杂糅,应是“根据社科院最新调查数据”或“社科院最新调查数据显示”。D.句式杂糅,要么用“原因是”,要么用“所致”。15根据上下文,在下面文字的横线处补写出相应内容。要求语意连贯,表达明确,每处不超过15个字。(3分)“中国式过马路”“中国式接孩子”“中国式治堵”近来,越来越多的国人习惯被贴上“中国式”标签。_,一个社会、一个时代,总有属于这个社会这个时代的流行语。通过流行语,我们多少能看出一些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看出人们的心理状态、思想状态和生活状态。在今天,_,在旧的陋习尚未改掉的同时又滋生了许多新的不良习惯和不良思想,这一点应该引起我们的警醒和重视。但网络上出现的很多所谓“中国式”,都是一部分人和一些群体的不良习惯、不良思想、不良风气,_。解析:第处后面的两句话都在解释“流行语”与“社会心态”的关系问题,第处后面一句话中的“又”字决定了前面的内容应为“随着社会的发展”,第处前面强调“都是”,后面必然是“不能”。答案:流行语折射出社会心态随着社会的发展并不能代表中国人的全貌16用简明的语言概括下面新闻的内容。(4分)被誉为“中国人年度精神史诗”的电视公益活动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2013年度人物”颁奖盛典于2014年2月10日20:00在央视一套综合频道播出。被评为“感动中国2013年度十大人物”的分别是:默默奉献30年的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退休后20年坚持每天出诊的仁医胡佩兰;荣誉迟到28年而一生不悔的湖北见义勇为好市民方俊明;35年前仆后继、追逐梦想的“油菜花父子”沈克泉、沈昌健;守护开国将军梦想,为群众服务的道德楷模龚全珍;年届90仍然坚持拾荒助学的山东老人刘盛兰;努力改变乡村面貌的基层好村官段爱平;最美教师,西藏墨脱山区教师格桑德吉;为报答战友深情,几十年守护天山筑路士兵墓园的老兵陈俊贵;身患重病,耗时3年绣出清明上河图为子女筹学费的慈母姚厚芝。此外,“感动中国”还向中国载人航天十周年的中国航天员群体表达了年度致敬。答:_解析:新闻语段的压缩,首先注意新闻导语,导语概括了本则新闻的主要内容;然后再看下面主体部分,把主要信息提取出来即可。答案:“感动中国2013年度十大人物”事迹公布,颁奖盛典于2014年2月10日晚在央视一套综合频道播出。17下面是2014年巴西世界杯会徽,请仔细观察,理解会徽的含意,然后写出说明性的介绍文字。(7分)【注】图片设计以黄色、绿色为主。答:_解析:解读图标要抓住构图要素和象征意义。这幅图由手、球、数字、文字和色彩组成,可结合举办地、时间、活动、意义等进行阐释。答案:三只大手相连既表明球场上双方运动员和裁判会共同演绎一场和谐、美好、精彩的球赛,又象征着世界各国和人民相互交流和加深着感情。2014表明巴西世界杯开赛的时间。上部分整体上像一个大力神杯,代表着足球,代表着世界杯。“FIFA WORLD CUP”是国际足联世界杯的英文拼写。“BrASil”是巴西的拼写,说明举办地是巴西。以绿色和黄色为主象征着巴西,巴西的国旗是绿色和黄色组成的,同时绿和黄也代表着激情与希望、环保。代表根基的大手造型像个“V”,象征着胜利,也暗含着主办国巴西想赢得比赛,把大力神杯留在巴西。六、写作(60分)1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百度搜索云:“围观,网络新兴用语。若某人做出非常醒目的行为就有可能招致围观,也有指中国人的围观特别事物的癖好。多见于论坛和微博中。”通常情况下围观有一个公共的现场,随着现代媒体的发展,围观也可以指一种舆论关注或参与的方式,这是一种不在场的围观。人们围观的心态和动机是不同的。有的人是被正义感所驱使去捍卫公共价值;有的人是为了满足好奇心甚至是为了赏鉴咀嚼别人的不幸和痛苦,这种人曾经被鲁迅称之为“看客”;有的人围观时并没有看清事实只看到人墙,而被一种情绪所牵引;有的人围观时仍能独立思考保持一份理性。根据上述材料,以“围观的围观”为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