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0版九年级9月月考历史与社会试题C卷

上传人:sha****en 文档编号:13024654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1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2020版九年级9月月考历史与社会试题C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教版2020版九年级9月月考历史与社会试题C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教版2020版九年级9月月考历史与社会试题C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2020版九年级9月月考历史与社会试题C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单项选择题1 . 民国8年,在北京晨报中可能看到的消息是( )A北洋政府罢免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B北伐军进军迅速,攻克武昌城C蒋介石任黄埔军校校长D蒋介石叛变革命,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2 . (题文)青年,特别是青年学生,总是用他们满腔热血与辛勤汗水书写着永不褪色的青春传奇。1919年就是这样一群青年揭开了一个时代的序幕。“一个时代”是( )A资产阶级革命时代B旧民主主义革命时代C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D社会主义革命时代3 . 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以纪实性手法向西方国家大量介绍了红色中国以及红军长征的事迹,一度风靡全世界。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A50周年B60周年C70周年D80周年4 . 如今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了解知识的重要途径,小芳为了了解历史上的今天发生了什么,在谷歌网站上输入“1927年4月18日的中国”,你认为可能搜索到的是( )A南京国民政府成立B黄埔军校建立C北伐战争开始D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5 .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规定民间普通称呼改为“先生”或“君”。它体现了( )A资产阶级追求平等的愿望B地主阶级追求民主的愿望C农民阶级追求平等的愿望D无产阶级追求平等的愿望6 . 一则文告呼吁:“现在帝国主义与国民党联合起来,向我们进攻,我们唯一的出路不只是继续罢工、罢课、而且还要扩大。我们得组织力量,武装自己,把帝国主义的海陆空军驱逐出中国,才有生路。”这份文告最可能是:( )A1911年,辛亥革命武昌清军的呼吁B20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剿共时期中共的说法C20世纪50年代,建国以后中共的建国蓝图D1966年,文化大革命时期红卫兵的传单7 . 开国大典上54门礼炮齐鸣28响,代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经过二十八年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这里的“二十八年”是指 ( )A19111939年B19191947年C19211949年D19491977年8 . 乘着歌声的翅膀,穿越历史的天空。1926年开始的北伐战争迅速由珠江流域打到了长江流域,如果为鼓舞国民革命军胜利进军谱写一首军歌,最合适的歌词是( )A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B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C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D打倒列强,除军阀9 . 黄石地区建立的第一次正规红军是( )A红五纵队B红12军C红8军D红16军10 . 会场虽十分狭小,会议却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命运。这次“会议”是( )A中共一大B遵义会议C中共七大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1 . 通过初中三年历史的学习,你除了了解许多历史知识外,在思想观念上应该有所收获。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自由平等是资产阶级的价值追求中国近代遭受了许多次外敌入侵,我们应该不忘国耻历史是英雄创造的,民众只是陪衬思想解放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ABCD12 . 1879年,唐廷枢提议修建唐胥铁路。“行车未久,言官(御史)复连奏弹劾,谓机车直驶,震动东陵(清朝皇陵),且喷出黑烟有伤禾稼。”在这种情况下,慈禧降旨禁止机车行驶。小火车被禁驶后,用骡马拉的运煤大车再次行驶于唐胥铁路的轨道上。这一现象说明( )A封建传统思想是近代化的一大阻力B铁路在当时的中国有百害而无一利C清政府对铁路完全是排斥否定态度D火车机车污染严重遭到统治者反对13 . 八年级(1)班为某期黑板报出刊,收集整理了如下资料:“五四运动”“黄埔军校”“南昌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本期板报的主题是( )A国民革命的洪流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C中国共产党诞生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14 . 红色旅游也是青少年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方式之一。新昌学生夏令营计划进行一次红色旅游,选择了“井冈山汉口南昌”路线,他们可能看到的红色旅游景点有( )南昌起义总指挥部旧址井冈山革命旧址群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旧址八七会议旧址ABCD15 . 历史评价通常指人们对历史人物、事件等的价值认识。下面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合理的是A孙中山“民主共和制”的设计者B谭嗣同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终结者C毛泽东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开创者D邓小平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先行者16 . “赤诚的爱国主义精神”、“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科学和民主的光辉旗帜”是学者们对民主革命时期一场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高度概括。这场“斗争”应该是指( )A戊戌变法运动B新文化运动C国民革命运动D五四运动17 . 纽约时报是美国传教士主流媒体。以下是其对近代中国某一事件报道的新闻标题检(如下表)。判断这一事件是( )关键词中国袁世凯孙中山满清武汉三镇北京南京报道篇数257672651385025A义和团运动B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D北伐战争18 .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毛泽东写这首诗不会早于A1927年B1935年C1937年D1945年19 . 运用图表能有效归纳历史信息,下表中对四个不同历史阶段的时代特征归纳正确的是( ) 历史阶段时代特征1919-1927年开天辟地,实现共和1927-1936年国共对峙,走向合作1937-1945年统一战线,抗日烽火1946-1949年民主科学,走向胜利ABCD二、选择题20 . 它是最早成为中国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无产阶级在这里首先登上政治舞台,中国共产党也从这里开始踏上革命征程。今天,它已经成为长江流域经济腾飞的龙头。它是A上海B北京C重庆D深圳三、非选择题21 . 一首国歌,一段历史,一种情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请运用所学知识,简释“旧邦新造”的历史信息和“五色旗”的思想内涵。(2)在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候,中国人民是如何一步步筑起“新的长城”的?(3)不同时期的两首国歌表达共同表达了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的梦想。这就是这个梦想是什么?2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如下图,漫画玩弄于股掌之上由马星驰创作于1919年2月(1919年1月巴黎和会召开)。(1)材料一 漫画中“穿和服的人”和“坐在这位身着和服的人身上的人”分别指的是日本、中国北洋政府,漫画反应了什么史实?由此引发了什么事件,它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有何关系? 材料二 13名代表,五十多位党员,星星之火,终成燎原;90年艰苦辉煌,60余年国运昌隆,气壮山河,声震寰宇!90年前,中国共产党为黑暗的中国点起了一盏明灯,照亮了漫漫革命之路;90年后,建党伟业追本溯源,去寻找和讲述光明源头的故事。建党伟业中的特殊数字解读(2)中国共产党成立于哪一年?其成立有何重要意义?材料二中的“数字”:从“13”名代表、五十多位党员。到90多年后的今天中共党员8000多万,这一数据的变化给我们什么启示? 材料三 “中共十九大”后全国现“红色参观”热潮 群众响应“不忘初心”号召前往革命纪念地。观察者网(3)如果你去 “红色参观”你应选择那些地区呢?23 . 请结合所学完成以下探究题。在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中,面对西方列强的入侵,无数仁人志士上下求索,探寻中华崛起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器物之路)材料一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采用西方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著名的有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等。这些企业经费由清政府调拨,产品分配给军队。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创办了另一批企业,如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等,他们希望通过创办这类企业,将产品投放市场,同外国人竞争,“分洋商之利”。(1)根据材料一分析,洋务运动60年代和70年代创办的企业有什么不同?器物探索之路有何意义?(制度变革)材料二1895年,北京1000多名举人在“公车上书”的呐喊声中展示了近代先进知识分子的觉醒,也由此揭开了一场政治变革运动的序幕。材料三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孙中山(2)材料二中“政治变革运动”指什么?材料三中的“革命”有何历史贡献?为什么孙中山还说“革命尚未成功”?(思想解放)材料四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中国人首先学习西方的技术,结果甲午一战,证明只学技术不好使所以就开始学制度。学制度问题又更大了那么好的制度拿到中国来就变样后来中国人就开始琢磨最该彻底改变的是中国人的思想。(3)为了改变中国人的思想,知识分子掀起了什么运动?随着运动的深入发展和国际新形势的出现,他们宣传的思想又有了什么新发展?(新的征程)材料五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带领中国人民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奋斗,建立新中国,并逐步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4)中国共产党成立时间、地点和的标志性事件分别是什么? (5)综合上述材料,近代化道路的探索过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24 . 阅读材料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唤醒,始自甲午战败梁启超材料二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过低佑计的因为他们没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人民网(1)、实现材料一中“大梦唤醒”,资产阶级维新派开展了什么运动?这一运动在思想上产生了什么影响?(2)、指出材料二中“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事件是什么?这一事件产生了什么影响?25 . “冲击反应”曾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其主要观点为中国社会存 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动力;从 19 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发生剧烈变化。有人据此图示中国近代历史变迁(见下图) 。请运用20世纪初中国历史的相关史实,对上述基本论断进行论证探讨。(说明:可以围绕材料中的两种观点展开评论;也可以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的论断。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第 10 页 共 10 页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二、选择题1、三、非选择题1、2、3、4、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