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7 陈情表导学案1新人教版必修5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3024194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7 陈情表导学案1新人教版必修5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中语文 7 陈情表导学案1新人教版必修5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中语文 7 陈情表导学案1新人教版必修5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陈情表【教学步骤】讨论后回答。(考查学生会不会借助原文回答,对能有意识用原文回答的同学提出表扬)老师明确:陈述祖母刘氏年老多病,无人侍奉,请求辞官终养祖母的衷情。(原文:“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褥“、“供养无主“,“愿乞终养”) 2、李密为什么从“孝”的角度来说理呢?学生讨论回答后归纳明确:晋武帝 “以孝治天下” ,作者利用这种心理投其所好,获得好感。李密申明自己并非清高,仅仅是为了尽孝和报恩,以消除晋武帝对自己的疑忌。陈述祖母的苦情,和自己忠孝难以两全、进退两难之情,以唤起同情。3、 晋武帝为什么会答应李密终养祖母的请求? 为李密的言辞和情理所动。彰显孝治天下的恩德。4、有论者认为,李密反复强调孝亲,其实是为自己不奉诏仕晋而故意寻找借口。你同意这一观点吗,为什么?(开放性问题,各抒已见,自圆其说)引导:李密反复强调孝亲,决不是为其不奉诏仕晋而故意寻找借口。他是真心因终养祖母才难能应诏的。读完全篇,我们可以清楚地体昧到,他的孝心不是抽象的,而是充满了孙儿对祖母的一片真情。 李密对蜀汉念念于怀,他曾说刘禅“可次齐桓”。更何况司马氏是以屠杀篡夺取得天下,内部矛盾重重。李密以一亡国之臣,对出仕新朝就不能不有所顾虑,而暂存观望之心了。不幸的是他这种想法,被晋武多少察觉到了,因此“州书切峻。责臣逋慢”。这就使李密在“再度表闻”时,发生了更大的困难。然而李密抓住了孝字大做文章,却又不从大道理讲起,而是委婉陈辞,动之以情,恰到好处地解决了“不从皇命”的难题。 四、艺术鉴赏 1、语言艺术。 排比、对偶句式,骈散结合2、构思艺术【板书】陈情于理、寓理于情陈情: 身世孤苦 祖母情深似海 供养无主 孝情 沐浴清化 过蒙拔擢 圣朝恩重如山 忠情情理: 祖母病笃 尽孝日短 (情) 孝治天下 尽忠日长 (理)请求: 先尽孝后尽忠五、作业设计1、搜集忠孝方面的典故。2、忠孝真的不能两全吗?你是怎么看待忠和孝的?(辅导课重点考查内容)陈情表固学案编号:0241根据课文,在下列各句的横线上填上相应的内容。但以刘 , ,人命危浅,朝不虑夕。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 。 , ; , 。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是以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 。2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险衅xn 优渥w 洗马x 更相为命nB逋慢b 茕茕 qin 盘桓yun 门衰祚薄zuC日笃d 期功j 陛下 终鲜兄弟xinD闵凶mn 矜育jn 拔擢zhu 猥以微贱wi3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项有:A行年四月,舅夺母志 。 夺:夺取B而刘夙婴疾病。 婴:缠绕C谨拜表以闻。 闻:知道 D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 笃:病重E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孑:孤单,与“茕茕”同义F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逮:及、至。G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薄:“厚”的反义词H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卒:终4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义:A凡在故老,犹蒙矜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B诏书特下,拜臣郎中。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拜送书于庭。(廉颇蔺相如列传)C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木兰诗)D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猥以微贱,当侍东宫,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解析:本题列出的都是一词多义现象,要求根据具体语境,准确理解它们的意义。这是阅读的基本功之一。5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A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B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C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D臣密今年四十有四。6指出下列各句中的古今同形异义词: A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B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C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D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仔细阅读下面语段,回答7-10问题: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7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义:8指出文中用了比喻和夸张的语句,说说它们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解析:这是一道修辞分析题,同时要求分析其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所以这同时又是一道语言鉴赏题。9思考并回答下面问题:A本段为什么要以“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八个字起笔? B陈述太守、刺史对自己的荐举,其用意是什么? C“臣具以表闻”,这奏表的内容是什么? D本段文字要说明的中心是什么? E这段文字与下文有什么关系? 10将“诏书切峻”以下的文字翻译成现代散文: 课外提升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先母邹孺人灵表汪 中母讳维贞,先世无锡人,明末迁江都凡七支,其六皆绝,故亡其谱系。父处士君鼐,母张孺人。处士授学于家,母暇日于屏后听之,由是塾中诸书皆成诵。张孺人蚤没,处士衰耗,母尽心奉养,抚二弟有恩,家事以治。及归于汪,汪故贫。先君子始为赘婿,世父将鬻其宅,先主无所置。母曰:“焉有为人妇不事舅姑者?”请于处士君,割别室奉焉。已而世叔父数人皆来同爨,先君子羸病不治生。母生子女各二,室无童婢,饮食衣屦,咸取具一身,月中不寝者过半。先君子下世,世叔父益贫,久之散去。母教女弟子数人,且缉屦以为食,犹思与子女相保。直岁大饥,乃荡然无所托命矣。再徙北城,所居止三席地,其左无壁,覆之以苫。日常使姊守舍,携中及妹,傫然匄于亲故,率日不得一食。归则藉藁於地,每冬夜号寒,母子相拥,不自意全济,比见晨光,则欣然有生望焉。迨中入学宫,游艺四方,稍致甘旨之养。母百病交攻,绵历岁月,竟致不起。呜呼痛哉!母忠质慈祥,生平无妄言,接下以恩,多所顾念。方中幼时,三族无见恤者,母九死流离,抚其遗孤,至于成立。母禀气素强,不近医药。计母生七十有六年,少苦操劳,中苦饥乏,老苦疾疢;重以天属之乖,人事之湮郁,盖终其身鲜一日之欢焉。论其摧剥,金石可销,况于血气?故吾母虽以中寿告终,不得谓其天年之止于是也。呜呼!生我之恩,送死之戚,人所同也;家获再造,而积苦以陨身,行路伤之,况在人子,呜呼痛哉! 以乾隆五十二年七月辛丑朔卒,明年三月戊寅合葬于先君子之墓,其哀子中泣血为之表曰:呜呼!汪氏节母,此焉其墓。更百苦以保其后,后之人尚保其封树。【注】汪中(1745-1794)清代哲学家、文学家、史学家。 疾疢(chn):恶病。天属:父子、兄弟、姊妹等有血缘关系之亲属。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且缉屦以为食 缉:缝 B稍致甘旨之养 甘旨:美好的食物,后特指奉养父母的食品C人事之湮郁 湮:堵塞D直岁大饥 直:一直12.以下句子中,全都表现先母辛勤操劳的一组是(3分)处士衰耗,母尽心奉养 请于处士君,割别室奉焉母教女弟子数人,且缉屦以为食 携中及妹,傫然匄于亲故母百病交攻,历岁月,竟致不起 盖终其身,鲜一日之欢焉 AB CD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先祖母祖籍无锡,明朝末年迁到江都,出生于书香门第,小时聪慧,空闲时偷听她父亲讲课,能背私塾中的书。B因为伯父要卖掉祖屋,汪中的祖父无处居住,先母非常不忍心,就请求自己的父亲另安排房子奉养他。C先母由于年轻时操劳辛苦,中年饱受饥困,晚年遭遇疾病,在作者稍有成就时,母亲却饱受疾病折磨。 D先母虽然过世,但作者一想到母亲一生的辛劳,悲痛不已,写下这篇灵表希望汪氏后人能够永远记住母亲。1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日常使姐守舍,携中及妹,傫然匄于亲故,率日不得一食。(5分) (2)论其摧剥,金石可销,况于血气?(5分) 高考链接(2014广东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三个“”是为考查而设),完成1519小题。刘敞字原父。举庆历进士,廷试第一。编排官王尧臣,其内兄也,亲嫌自列,乃以为第二。通判蔡州,直集贤院,判尚书考功。奉使契丹,素习知山川道径,契丹导之行,自古北口至柳河,回屈殆千里,欲夸示险远。敞质译人曰:“自松亭趋柳河,甚径且易,不数日可抵中京,何为故道此?”译相顾骇愧曰:“实然。但通好以来,置驿如是,不敢变也。”顺州山中有异兽,如马而食虎豹,契丹不能识,问敞。敞曰:“此所谓也。”为说其音声形状,且诵山海经、管子书晓之,契丹益叹服。使还,求知扬州。扬之雷塘,汉雷陂也,旧为民田。其后官取潴水而不偿以它田,主皆失业。然塘亦破决不可漕,州复用为田。敞据唐旧券,悉用还民,发运使争之,敞卒以予民。天长县鞫王甲杀人,既具狱,敞见而察其冤,甲畏吏,不敢自直。敞以委户曹杜诱,诱不能有所平反,而傅致益牢。将论囚,敞曰:“冤也。”亲按问之。甲知能为己直,乃敢告,盖杀人者,富人陈氏也。相传以为神明。敞以识论与众忤,求知永兴军,拜翰林侍读学士。大姓范伟为奸利,冒同姓户籍五十年,持府县短长,数犯法。敞穷治其事,伟伏罪。未及受刑,敞召还,判三班院,伟即变前狱,至四五,卒之付御史决。敞侍英宗讲读,每指事据经,以讽谏。时两宫方有小人间言,谏者或讦而过直。敞进读史记,至尧授舜以天下,拱而言曰:“舜至侧微也,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帝竦体改容,知其以义理讽也。皇太后闻之,亦大喜。积苦眩瞀,屡予告。帝固重其才,每燕见他学士,必问敞安否;帝食新橙,命赐之。疾少间,复求外,以为汝州,旋改集贤院学士、判南京御史台。熙宁元年,卒,年五十。(选自宋史刘敞传,有删节)【注】潴:蓄积。傅致:罗织。1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素习知山川道径 素:向来B.将论囚 论:讨论C.持府县短长 持:挟制D.卒之付御史决 决:判决16.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编排官王尧臣,其内兄也,亲嫌自列,乃以为第二伟即变前狱,至四五,卒之付御史决敞侍英宗讲读,每指事据经,以讽谏A且 则 所 B以 于 因C且 则 因 D以 于 所17.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B.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C.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D.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雷塘曾被官府征作其它用途,刘敞经过努力,将它归还给百姓。B.刘敞曾经在扬州和永兴军等处任职,为当地做了不少实事。C.范伟多次犯法,在刘敞的审理下伏罪,但刘敞被召还之后,他马上翻供。D.当皇帝不听其他大臣进谏时,刘敞犯颜直谏,用一身正气折服了皇帝。 19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甚径且易,不数目可抵中京,何为故道此?(4分)甲知能为己直,乃敢告,盖杀人者,富人陈氏也。(3分) (2)契丹人为什么对刘敞表示叹服?请结合具体事例加以说明。(3分) 参考答案1.B (A应为应yng验 C应为提d防 D应为gu)1答案:日薄西山,气息奄奄。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乌鸟私情,愿乞终养。2解析:A项“洗”表示姓和官职(洗马)时念xin。“更”表示“更替、更换”的意义念n。 B项“桓”念hun(不要误读成“垣yun”)。 C项“期”,表示周年、周月和服丧一周年时念j,“鲜”,表“稀少”的意思时,念xin。答案:D 3解析:舅夺母志,夺,丧失、改变。成语“三军可以易帅,匹夫不夺志”,夺与易同义。具以表闻,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皇上)闻。日薄西山,薄,逼近,念b。薄,作单音节词,念bo,如饼、待、酒、田;在双音节词和成语中念b。答案:ACG。4答案:A项怜惜、同情,注重、崇尚。B项授与官职、任命,呈上、献上,跪拜礼。C项推辞、辞谢,辞别、告辞。D项因,凭,拿、用。5答案:A项闵,教材注通“悯”,本资料注“闵”,病困,凶丧,不是通假用法。“闵”通“悯”,表“怜恤、哀伤、忧虑”等义。B项蓐,本指草席、草垫,文中通“褥”,指坐卧时铺在床椅上面的垫子、褥子。C项零丁,通“伶仃”。D项有,通“又”。6解析;古今同形异义词,是文言文阅读的难点之一,稍不注意,就容易犯望文生义的毛病,用今义释古义。阅读时要特别留意。答案:A项不行,文中意义是“不能行走”,今义表示“不可以、能力不够”等。成立,文中的意义是“长大成人”,古有三十而立的说法。今义是表示“某项事情筹划成功或某观点能站得住脚”等。B项 汤,文中指加水把中药熬煎,今义指菜汤。废,文中与“离”同义复用,今义表示“废弃、废止”。C项秀才,文中指优秀的人才,与明、清朝时科举考试的“秀才”不同。D项告诉,文中表示的意义是“请求、诉求”,今义指“通知对方,使人知道”,也表示“向法庭起诉讼”。7答案:不久。授予官职,与“拜”同义。掉落。使闻,动词使动用法。逃避、拖延。深、甚。8答案:“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这是比喻兼夸张,形象地描写了自己所蒙受的逼迫和巨大压力。“臣之进退,实为狼狈”,这里是比喻,形象地描写了自己左右为难,无所适从的尴尬。9解析;这是一道综合分析理解题。A、B项侧重揭示文字背后的用意。C项“表”的内容作者虽然没有明言,但根据上下文可以揣摩出它的大意。D项要求概括本段中心内容,实际就是考查捕捉中心句的能力。E项要求分析本段文字在全篇中的作用。这些题目体现了文章分析和鉴赏的基本要求。答案:A,开头称颂朝廷清明教化,以此必不可少的阿谀之词博取晋武帝好感。“清化”二字在文中关涉重大,有领起下文的作用,“察臣孝廉”“举臣秀才”“拜臣郎中”“除臣洗马”是自己“沐浴清化”的表现,而“孝治天下”也是政治“清化”的内容,这便为全文的论说确定了一个能得到晋武帝认可的前提。B,追述自己因“供养无主”,对太守、刺史的“察”“举”,曾经“辞不受命”,对下文有铺垫的作用,一方面说明自己不能应召并非即兴之想,而是确有困难,另一方面也说明自己的苦衷曾经为地方官吏所谅解,委婉地指斥朝廷催逼甚急有背情理,同时也为下文“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一句张本。C,“表”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朝廷征召表示无限感激,“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另一方面是表白“供养无主”“辞不就职”。D,本段的中心是说明由于“诏书切峻”“郡县逼迫”,使“臣之进退,实为狼狈”。E,本段突出朝廷征召,使自己陷入忠孝两难的境地。那末作者对这一人生难题,究竟如何决断呢?他会把祖母弃置不顾吗?他能说服晋武帝放弃成命吗?这便为下文留下悬念。 10解析:翻译时要注意文中关键字词意义准确。本文重要的词语是:切峻、逋慢、临门、日笃、告诉、狼狈。答案:但是诏书急切严峻,责备我故意逃避、怠慢。郡县长官一次又一次催促我立刻上路;州府官员亲自登门,逼迫急如星火,刻不容缓。我很想遵从皇上的旨意立刻为国奔走效劳,但祖母刘氏的病却一天比一天严重;想要姑且顺从自己的私情,但一再向长官请求、申诉又不见准许。我是进退维谷,处境十分尴尬。11.D(直:遇到、面对)12A(筛选信息首先要读准题干,此题要求筛选出先母辛勤操劳的事例,然后再根据选项给出的事例到文章相应区间进行比对,检查选项是否有误。第句是指母亲识大体,懂孝顺。第句写母亲疾病缠身。第句感慨母亲悲苦一生。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第句省略的主语,切不可将其主语误以为是其姐姐。)13B(B项对应文中句子“世父将鬻其宅,先主无所置”,“先主”一词应当理解为“祖宗神主”,而不是汪中的祖父。)14(1)白天常常叫姐姐看守房屋,先母带领我和妹妹,颓丧(疲困)地到亲戚故旧处乞讨,大抵(一般)整天得不到一顿饭食。(“傫”、“匄”、“率”、介词结构,各1分,句意1分) (2)说到她受的挫折和伤害,就是金石也可以被销毁,更何况对于血肉之躯(生命)呢?(“论”、“摧剥”、“销”、“血气”各1分,被动句式1分,句意1分)【参考译文】先母名维贞,祖先是无锡县人,明末迁居江都县,同宗共七支,其中六支都绝了后代,因此家谱亡失。外祖父名鼐,是个不曾作官的儒生,外祖母姓张。外祖父当年在家中设私塾教学生,先母空暇时就在屏风后听课,因此私塾中所教的书都能背诵。外祖母早死,外祖父衰老虚弱,母亲尽心奉养,抚育两个弟弟有恩,家事料理得很有条理。等到嫁给汪家,汪家本就贫穷。先父原是入赘的。伯父要卖掉住宅,祖宗神主没地方安置,先母说:“哪有做媳妇而不奉祀公婆的?”就请求外祖父拨另外的房间供奉。后来伯父、叔父几人,都来一起生活,先父体弱多病,无力谋生。先母生了两男两女,家中没有男仆婢女,喝的吃的穿的,都由先母一人供应,一个月里有大半日子不能安睡。先君子过世,伯叔父们更贫困,日子久了就离开各自谋生去了。先母教几个女学生,同时帮人做鞋子维持生计,还希望保得住孩子们。碰上大饥荒,穷到一无所有无凭藉可活命。 迁移到北城,住的只有三席地方,左面没墙壁,用草席来遮蔽。白天叫姊姊看著家,先母带领我和妹妹,颓丧地到亲戚家乞讨,常整天吃不到一顿饭。回来就在地上铺著稻秆睡觉,冬天夜里冷得叫出声来,母子相拥,想不到能安全度过,等到看见早晨阳光,就高兴地有活下去的指望。到我中了秀才,到各处游学讲艺,稍能准备些鲜美食物奉养母亲,而母亲已得了各种疾病,缠绵岁年,竟然去世。唉,真是悲痛啊!先母天性忠诚、质朴、慈爱、祥和,一生没有诳言妄语,对待晚辈有恩惠,多方照顾体念。当我小时,同族亲戚没有怜恤的。母亲九死一生,流离转徙,抚养孤儿,以至於成家立业。先母体质本来强健,一向不看病吃药。总计先母活了七十六岁,少时苦於操作劳累,中年饱受饥荒贫乏之苦,老年苦於疾病缠绵折磨。加上天伦的乖离,人事的不顺利,她的一生,很少有过一天的欢乐。说到她受的挫折和伤害,就是金石也可以被销毁,更何况血肉之躯呢?所以母亲虽是中等之寿去世,绝不能说她天赋的寿数就只有这些。唉!母亲生养我的恩情,初丧母亲的哀痛,本是人人一样的;家庭得以重新兴起,可是母亲却被累积的劳苦折磨死了,不相识的路人都会伤感,何况儿女呢?真是悲痛啊!先母在乾隆五十二年七月辛丑初一日逝世,合葬在先父墓里,她的哀子汪中泣血立此石碑,写此墓表,说:唉!这是汪氏节母的坟墓。她经历千辛万苦抚育后嗣,希望后人保护这坟墓与树木。 15B(B项中的“论”的意思是“衡量”“评定”,常见词有“论罪”“论功行赏”。)16B(处说的是王尧臣为避嫌疑就将刘敞列为第二名。“以”,介词,表原因,“因为”,合乎句意;“且”,连词也好(表递进、并列、让步等),副词也好(姑且、暂且、将要)均不合适。处是说范伟在刘敞被召还之后翻供的次数至四五次之多,用介词“于”,组合为“至于”,表示到达某种程度。“则”,连词与副词用法均不通。处说刘敞侍奉英宗讲读时引经据典来讽谏,虽然“因”与“所”都有“凭借”的意思,但句中“凭借”的内容在前、行为目的在后,用“因”字更为恰当;“所”凭借的内容大都在后。)17C(标点: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翻译:尧将帝位禅让给他,天地享有,百姓爱戴,没有别的道理,只是孝顺父母、友爱兄弟的品德,光照天地罢了。18D(A项对应的内容见第三段前半部分,特别是因为发运使(官名)不同意刘敞对雷塘的处置意见,可“卒以予民”,可见刘敞确实是“经过努力”才让他折服的。正确。B项对应的内容在文中第三、四自然段,雷塘事、王甲事、范伟事等,足以见出他“为当地做了不少实事”。正确。C项对应的内容在文中第四自然段,“即变前狱”的意思就是“马上翻供”。正确。第五自然段中说刘敞“每指事据经”,即是借用历史故事与典籍来“讽谏”,D项却说他“犯颜直谏”。错误。)19(1)【答案】路途短而且容易走,用不了几天就可抵达中京,为什么要走这条旧道?王甲得知能为自己伸冤,才敢以实相告,原来杀人的是富人陈氏。(2)【答案】契丹人叹服的原因有二:一是因为刘敞熟悉山川道路,契丹向导故意绕弯路时他能准确指出路径的不当;二是因为他不但知道契丹人都不能识别的野兽,而且还能援引古书来例证。【参考译文】刘敞,字原父。庆历年间进士,廷试时得了第一名。编排官王尧臣,是他的内兄(妻子的哥哥),为避嫌疑就将刘敞列为第二名。(刘敞进士及第之后)任蔡州通判,一直升到集贤院学试,考功员外郎。(有一次)刘敞奉命出使契丹,他向来熟悉山川道路,契丹向导给他引路,从古北口到柳河,弯弯曲曲走了近千里,想要夸耀契丹的险峻遥远。刘敞质问翻译说:“从松亭赶到柳河,路途短而且容易走,用不了几天就可抵达中京,为什么要走这条旧道?”译人向导相互看着,又惊又愧的说:“确实如此,但是通好以来,设置的驿道就是这样的,不敢擅自改变。”顺州山地中有一种奇异的野兽,长得像马却能捕食虎豹,契丹人不能识别它,问刘敞。刘敞回答说:“这就是传说中的。”并说明它的声音形状,并且背诵山海经和管子中的描述晓谕他们,契丹更加佩服他。出使回朝,请求出任扬州知州。扬州的雷塘,即是汉代称雷陂(的地方),以前是民田。后来官府用来蓄水而不用其它地方的田来补偿,许多农民没有田耕而失业。然而雷塘已经决口破败不能再蓄水漕运了,州府决定重新开垦为农田。刘敞根据唐代的旧田契,全部发还给农民,发运使为此争论不同意,刘敞最终还是把田地还给了农民。天长县审问王甲杀人一案,随后定案,刘敞看案卷觉得有怨情,王甲害怕狱吏,不敢为自己申辩。刘敞将此案交付户曹杜诱,杜诱不能查实平反,而强加的罪名更加牢固。将要批决定罪,刘敞说:“此案冤枉。”并亲自审问王甲。王甲得知能为自己伸冤,才敢以实相告,原来杀人的是富人陈氏。此事(在民间)传开,都认为刘敞神明。刘敞因为议论政事与众人相违背,请求任永兴军知军,授为翰林侍读学士。大户人家范伟以奸诈手段获取利益,贪污同姓各户的赋税五十年,挟制官府,几次犯法。刘敞极力惩治范伟的罪行,范伟伏罪。还未给范伟施刑,刘敞被召回朝廷,判三班院,范伟马上推翻前案,过四五次,最终将他交御史判决。刘敞侍奉英宗讲读,每次讲解造字时引经据典,用委婉的言词进谏。当时两宫正有小人挑拨离间,进谏的人有时揭发别人的过失而过分直率。刘敞讲读史记,读到尧把天下授给舜时,拱手而说:“舜在微贱之时,尧将帝位禅让给他,天地享有,百姓爱戴,没有别的道理,只是孝顺父母,友爱兄弟的品德,光照天地罢了。”英宗起身改变容态,了解到刘敞是以义理劝谏。皇太后听说了,也十分欢喜。长期的劳作使刘敞眼睛昏花,几次准予休假。疾病稍好期间,又请求出任外职,任为汝州知州,随即改任集贤院学士、判南京御史台。熙宁元年去世,享年五十岁。拓展材料一、学习探究1. 李密陈情表,实际是一篇抗旨奏章。在封建社会里,伴君如伴虎,一言一语不得稍有差池,特别是李密这样的亡国之臣,更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但是,李密不仅抗旨成功,而且还获得暴君司马炎的嘉奖。李密的秘密在哪里?从交际文化的角度解读,就是他读懂了司马炎这个人,满足了他的心理需求。从这个角度探讨,可以大大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再次,我们还可以从道德文化的角度解读。千百年来,由儒家思想熏陶出来的“忠孝节义”,是我国古代道德文化的核心。可以说,“忠、孝”二字贯穿在陈情表中。 李密对祖母“孝”,可以说是惊天地泣鬼神。“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祖孙二个,更相为命”,因此,对于卧病不起的年迈祖母,朝夕侍奉,“区区不能废远”。为了祖母,官可以不做,名可以不要,朝廷征召,屡次不行。甚至还冒着被杀头的危险,上书皇帝,公然抗旨:“乌鸟私情,愿乞终养”。李密能得到司马氏的宽容,根本原因是他找到了忠孝两全之策:“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古人说,自古忠孝难两全。而李密的这篇文章,恰恰说明了现在暂时的尽孝正是为了将来更好地尽忠。忠与孝的矛盾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解决。我们读李密的文章,一方面为他那片至诚的孝心所感动,同时也庆幸他很好地解决了这个常人难以解决的矛盾。二、素材挖掘【素材清单】 陈情表是李密向晋武帝申述自己不能应召出仕理由的一封奏章。有四种感情,一是李密对祖母刘氏的孝敬之情;二是进退两难的为难之情;三是李密对朝廷重用自己的感激之情;四是对皇帝的忠诚之情。基本的思想是“忠”与“孝”。【写作素材】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祖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素材激活】 本来已极尽凄凉的身世,由你写来,只觉得每一个字都闪着盈盈泪光,每一句话都让人的鼻端忍不住阵阵的酸楚。那寥寥的几百字像几万根细密的小针,绵绵地刺着人的心,一股热热的潮流从心里向外涌着,布满全身每一个毛孔,说不清是酸,是涩,还是苦。这感觉还不是像潮水那样排山倒海般地袭来,而是像潺潺的小溪,有无数的支流,缠绵,悠长,细密,在胸臆间、脑海里久久地徘徊。 你真的是用自己的那颗心、那腔血来写陈情表。40年相依为命的祖母,就是你全部的世界,就是你整个的灵魂。祖母的恩情,已不是山高海深这样的语言所能够形容,对于你来说,即使倾尽了整个生命也无法报偿其万一。所以,名望,官位,利禄,一切加起来也比不上对祖母多一天的奉养;一丝的亲情,即使用全部的世界也无法换取。 难怪晋武帝读完后,非但没有追究你的怠慢之责,反而赞赏你的孝心,赐你奴婢二人,并让郡县供你祖母膳食。【适用话题】 从李密角度,适用于“沟通”“智慧”“平凡的孝行却是伟大的人间真情”“语言的艺术”“真诚的力量”“放弃也是一种智慧”“善意的谎言”“情与理”“行走在取舍中”“顾小家者才能爱大家”等话题或作文题。 从晋武帝角度可于“宽容的力量”“气度”“尊重”等话题或题目。 从李密与祖母的关系来说,可用于“带着感恩上路”“源泉”等题目。 从整体角度思考,适用“补钙”“镜子”,主要是反思当今孝文化的缺失。 三、素材储备于孝的名言1、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孟子2、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孟子3、贤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恶之不可移。吕氏春秋4、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庄子5、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庄子6、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孟子7、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孟子8、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孟子9、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礼记10、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礼记11、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12、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忧。”论语为政13、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14、长幼有序。孟子1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孟子16、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孟子17、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孟子18、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闻也。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孟子 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