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2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3023911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2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2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2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定州中学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高二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1许仙与白娘子自由相恋因法海和尚作梗终成悲剧,菩萨化身的济公游戏人间维持正义。这些在宋代杭州流传的故事,反映出当时A对僧人爱恨交加的社会心态B民间思想借助戏剧广泛传播C中国文化的地域性浓厚D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2下表所列内容为中国某一时期的历史特征。这一时期文化领域的成就是A出现了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B开始出现私人讲学,教育学术下移C发明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司南”D中国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体系形成3传说我国的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投江而死的屈原。屈原之所以受到人民的怀念是因为A他是楚国贵族B他创作了离骚等优秀作C他的爱国爱民情怀和文学贡献D他创作了一种新的诗歌体裁4初唐一书法家,尤善正书,独成一体,开颜柳先河,名声大到当时远方的少数民族都知道,此人最有可能是A王羲之B怀素C张旭D欧阳询5明朝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记载某种炼钢法:“用熟铁打成薄片如指头阔,长寸半许。以铁片束包坚紧,生铁安置其上洪炉鼓鞘,火力到时生铁先化,渗淋熟铁之中,两情投合,取出加锤,再炼再锤,不一而足。”该炼钢工艺最早出现于A战国时期B秦汉时期C南北朝时期D隋唐时期6下表所列内容为中国某一时期的历史特征。这一时期文化领域的成就是A出现了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B开始出现私人讲学,教育学术下C发明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司南”D中国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体系形成7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主流文学表现形式的变化看,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A逐渐平民化B逐渐贵族化C逐渐神秘化D逐渐宗教化8有学者谈到,中国在公元后的两个世纪里多次出现遍传南北的大瘟疫,死人无数。在此背景下,终于出现了“实为中国医学史上划时代的作品”。这部作品应该是A黄帝内经B伤寒杂病论C本草纲目D天下郡国利病书9“声如雷震,热力达半亩之上,人与牛皮皆碎迸无迹,甲铁皆透”;“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上述现象最早分别发生在A秦朝宋朝B唐末明初C唐末北宋D秦朝明初10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对中国科技有过如下一番论述:“像印刷术大炮气球和麻醉药这些发明,中国人都比我们早。可是有一个区别,在欧洲,有一种发明,马上就生机勃勃地发展成为一种奇妙有用的东西,而在中国却依然停滞在胚胎状态,无声无息。中国真是一个保存胎儿的酒精瓶。”据此,你认为雨果的观点是A否认中国人的发明和创造力B中国的社会状态对科技发明起了保护作用C雨果认为西方科技更加神奇D中国传统发明缺乏发展成为生产力的土壤11儒家思想能够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并且保持了长久的生命力,主要因为其思想体系根据时代需要不断丰富和完善封建统治者的大力提倡儒家思想没有受到外来思想的影响封建官办教育对儒家思想的大力传播ABCD12顾炎武认为:“王(阳明)学背离孔门为学宗旨,不习六艺,不综当代之务,而专心于内,已非儒学之正宗。”材料反映了A顾炎武意识到宋明理学的危机B王阳明倡导“经世致用”C顾炎武主张摒弃孔孟儒学D王阳明深受西方思想影响13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是明清之际著名的思想家,他们的思想实质上是A儒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B宋明理学的深化和发展C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复兴D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兴起14“身似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与这一佛家偈语提倡的修炼方式类同的是A无为寡欲B格物致知C内心反省D经世致用15“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眉先生,胡后生,后生长于先生。”这是中国对联艺术中非常典型的双关联。下列对“朱子高于孔子”喻意的最佳解释是A朱熹的学说比孔子更科学B朱熹建立了系统的理学理论C朱熹继承和发展了儒家学说D朱熹对儒学的贡献比孔子大16下列思想与下图中人物相符的是A“天地之间,有理有气。理也者,生物之本也。”B“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C“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义也。”D“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17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在历史研究中说“孔子除了是位披着泥古服装的创新者外,还是他所处时代的孩子,但对于令人尊敬的大哲人孔子所处的时代,他却只能给予南辕北辙的解释。”对这句话理解最准确的是A孔子是守旧派的代表B孔子的某些思想违背了时代潮流C作者强调孔子思想的创新性D孔子对时代的解释缺乏证据18朱熹说:“人生八岁,则自王公以下,至于庶人之子弟,皆入小学,而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及其十有五年皆入大学,而教之以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他在这里强调A教育应日积月累和循序渐进B要继承和发展太学的传统C仁者应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D须全面贯彻孔子的教育理念19汉墓竹简二年律令中的“春夏毋敢伐材木山林燔草为灰”的规定,是礼记孟春“禁止伐木”、仲春“安萌芽,毋焚山林”的内容。唐律“非时烧田野”条规定,是礼记月令的“时禁”之属。材料反映了A古代已制定专门的环境保护法B古人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C儒家生态意识影响了古代立法D古代法律严禁焚烧山林和草木20先秦政论文五蠹将当时社会上儒家、纵横家、游侠、贵族门人和工商之民称之为“五蠹”。据此推理该书作者最可能是A儒家B墨家C法家D道家21梁启超在保教非所以尊孔论中指出:“文明之所以进,其原因不一端,而思想自由,其总因也我中国学界之光明,人物之伟大,莫盛于战国,盖思想自由之明效也。”下列与“思想自由之明效”一致的是百家争鸣促进了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百家争鸣促进了当时中国思想的解放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百家争鸣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ABCD22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思想主要代表人物,其思想与法家共通的是A天行有常B人性本恶C礼法并重D民水君舟23先秦诸子常用寓言来说明哲理,熔思想性和艺术性于一炉。某思想家用“守株待兔”的故事,以反讽的形式来阐述自己的观点。下列和他的观点主旨一致的是:A远仁义,去智能,服之以法B兼相爱、交相利C克己复礼,天下归仁D弱者道之用24董仲舒思想的核心是:A君权神授B春秋大一统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三纲五常25从汉至唐,孟子一直被列入子部,到南宋时,孟子则被列入经部,成为儒家的第十三部经书。元朝时,孟子被加封为“亚圣公”,地位仅次于孔子。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民本思想深入人心B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C陆王心学日益兴起D孟子在儒家中地位上升26清末学者皮锡瑞在经学历史中写道:前汉武、宣之间,经学大昌以禹贡治河,以洪范察变,以春秋决狱,以三百五篇当谏书,治一经得一经之益也。由材料可知前汉武、宣年间A儒者治经学重在阐发义理B儒学获得了独尊的地位C儒学发挥了经世致用作用D仅以儒学为据选拔人才27“心者,万事之原也。得其正,则事事皆得其正。心或不正,则无一事得由于正。”(朱子语类)这则语录所阐发的是A心外无物的世界观B克己省身的修养论C推己及人的世界观D格物致知的方法论28董仲舒提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该观点A确立了儒学的独尊地位B主要体现“天人感应”的理念C为君主受命于天提供了理论保障D直接结束了各派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29潘天寿谈艺录在谈到中国写意画的创作时提到:“无”实际上是“有”之根本。画“要耐人寻味,就要虚多。虚多者,即告诉人的少,藏起来的多,故人所思的就多。”下列著作中蕴含上述思想的是A道德经B论语C春秋繁露D四书章句集注30齐景公向孔子请教如何为政,孔子说:“国君要像国君的样子,臣子要像臣子的样子,父亲要像父亲的样子,儿子要像儿子的样子。”景公高兴地说:“对呀,要不这样,即使有很多粮食,我还能吃得着吗?”这说明孔子提倡A仁者爱人,理解和体贴他人B忠孝有道,人际关系要和谐C政在爱民,国君要严于律己D克己复礼,人们应贵贱有序二、综合题31习近平说:我们的思想文化,既要深深根植于优秀传统沃土之中,又要随着历史和传统前进。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汉武帝几乎和秦始皇一样信奉法家思想,不过据说在其统治时期他实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其实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与其说儒家思想征服了汉代学者,不如讲是汉代学者改造了儒家思想。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材料二关于宋代的思想文化有两种看法具有代表性。费正清认为:“朱熹殁后,他的理学思想逐渐成为一种僵化的正统思想宋代以后中国文化发展滞缓,使得中国在19世纪时积弱不振。”吕思勉对宋代文化在总体上还是相当推崇的,认为“宋朝是一个有创辟的时代。其学术思想和文艺都有和前人不同之处。”(1)根据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秦始皇信奉法家思想的主要措施。汉武帝时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有何影响?(2)你会同意材料二中的哪种看法?并结合史实说明理由。(只要同意材料二中的一种看法即可,只列看法,不说理由不得分)32柏拉图与孟子是同时期的伟大思想家。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柏拉图认为,个人的灵魂是由理性、意志和欲望三部分组成,他们分别代表着智慧、勇敢和有节制三种品德,其中理性统领着其他部分。城邦统治者、城邦护卫者和农工商牧分别具备这三种品德。三种天性的和谐一致,就产生了第四种品德,即正义。在这里,代表智慧的、兼具极强思维能力和优秀美德的城邦统治者是哲学王,也叫监国者。摘自石上泉永远的柏拉图评理想国材料二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摘自孟子(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柏拉图和孟子所处时代的相似之处。(2)依据上述材料,概括柏拉图和孟子思想的相似之处,在社会方案的设计上,二者的着眼点有何不同?参考答案DCCDC CABCD BAACC ABACC ABABB CBCAD31(1)措施: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皇帝制、郡县制、三公九卿);焚书坑儒;严刑峻法等。影响: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遏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儒家思想上升为统治思想;儒学教育官方化、制度化,推动了儒学的传播与发展;儒学地位上升,推动了中国的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2)看法:同意费正清的看法。理由:科举考试必须以朱熹所著四书集注作为答题的依据,束缚中国思想发展;理学宣扬“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德伦理和三纲五常的等级秩序,压抑人性;理学思想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影响后世六七百年之久,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看法:同意吕思勉的看法。理由:学术思想上,宋开创了理学和心学,涌现出朱熹和陆九渊等大家,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文艺上,宋词繁荣,涌现了婉约派和豪放派等诗人;宋代书画在中国书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南北宋都有名家;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推动了文化的传播。32()经济发展:思想文化活跃。()相似之处:强调和谐(或追求理想社会);重视品德;强调统治者的作用。不同:柏拉图主要着眼于公民的素养(或政治角度);孟子主要着眼于民生(或经济角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