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三)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3022712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三)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苏教版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三)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苏教版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三)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三)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 基础题 (共5题;共10分)1. (2分) (2016九上郑州期中) 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 . 偏僻癖好 诧异叱咤风云 精粹鞠躬尽瘁B . 虐待戏谑 惊骇言简意赅 笨拙相形见绌C . 着急着落 鲜美鲜为人知 应和随声附和D . 积累连累 救济人才济济 憎恶深恶痛绝2. (2分)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 他无论在什么场合说话都咬文嚼字 , 这种认真的态度是值得提倡的。B . 雪的开头和结尾就因为富有哲理意味而催人奋进。C . 走进书店,各种各样的中考辅导资料令考生和家长应接不暇。D . 这篇散文诗写的是雪,却是别出心裁地从描写雨来开篇的。3. (2分) 下列各选项中,语言表达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 . 经典作品的特点是“耐读”,只要读一遍,才可能有新的发现;只有细细品味,就有新的感受。B . 早在明朝初期,钓鱼诸岛就已明确为中国领土。中国对钓鱼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C . 不少学生会偏食、挑食,导致蛋白质的摄入量偏低,钙、锌、铁等营养元素明显不足,营养状况令人不胜乐观。D . 为进一步提升城市品质内涵,切实解决县城环境秩序“回潮”问题,大丰各界深入发动,全员参与,全面打响了巩固国家级文明城市创建。4. (2分) (2017七上鄂州期中)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这个问题不仅关乎阅读方式的选择,更有着深刻的时代烙印,即阅读场景的变革。如今,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人们几乎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阅读任何内容。墨香阅读和指尖浏览,到底哪种阅读才能通向未来?以前,人们的阅读场景比较明确,比如拿报纸、杂志在办公室里阅读,拿书籍在家里的书房或者图书馆阅读。以往在时间和空间上对阅读的限制,已经被移动互联网的技术全都解除。A . B . C . D . 5. (2分) 下列句子中划线字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 不食嗟来之食 , 表现了中国人民的骨气。B . 他对这件事本来就很疑惑 , 现在就更加疑惑了。C . 我用儿童狡猾的目光察觉,他不像是一个狡猾的人。D .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二、 默写 (共1题;共10分)6. (10分) (2019八下建瓯开学考) 在下列横线上,规范、工整地填写相应的诗文句子。 (1) _,星河欲转千帆舞。(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2) 庭下如积水空明,_。(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3) _,狐兔翔我宇。(曹植梁甫行) (4) _,路远莫致之。(庭中有奇树) (5) 东皋薄暮望,_。(王绩野望) (6) 角声满天秋色里,_。(李贺雁门太守行) (7) 春望中表现诗人因忧国、伤时、思乡而形容苍老的句子是“_,_。” (8)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_,_。 (9) _,松柏有本性。(赠从弟) (10) _,壮心不已。(龟虽寿) 三、 阅读理解 (共3题;共56分)7. (20分) (2019覃塘模拟) 阅读古诗文,回答问题。 【甲】卖炭翁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乙】周亚夫军细柳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丙】送东阳马生序(选段)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余者哉!(1) 下列对卖炭翁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这是对卖炭老人的心理描写,这一极度反常、扭曲的矛盾心理,身上正单与“愿天寒”形成不合常理的鲜明对比,真实地反映出老翁的悲惨遭遇。B .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活画出卖炭翁的肖像,把卖炭老人灰尘满面、十指熏黑的形象刻画得极为生动传神,反映了卖炭翁艰辛的劳动和困苦的生活,塑造了一个独自长期艰难砍柴烧炭的年迈老人的形象。C . 诗歌第二节写“宫使”对卖炭翁的掠夺。前四句描绘“宫使”横行霸道的丑恶行径,后四句写被掠夺的结果。“一车炭,千余斤”换来的却是“半匹红纱一丈绫”,揭露了当时宦官假借“宫市”之名强取豪夺民间财物的社会现实。D . 卖炭翁是一首叙事诗,诗人既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描写,又通过直接发表议论和抒发感情,对统治阶级罪恶进行揭露和控诉,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2)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持汤沃灌B . 且焉置土石/天子且至C . 无奔走之劳矣/上至劳军D .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主人日再食(3) 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语。 翩翩两骑来是谁_手把文书口称敕_已而之细柳军_父母岁有裘葛之遗_(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5) 【乙】文花了大量笔墨写了周亚夫的下属、皇帝、皇帝的随从,有什么作用? (6) 【丙】文作者叙述了自己青年时代求学的艰难,却还写当今太学生学习条件的优越,这样写有何用意? 8. (16分) (2017九上扬州月考)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寒门再难出贵子”吗近几年来,“寒门再难出贵子”的说法时常见诸舆论。在例如顶级高校农村娃比例渐少、招聘市场越发偏爱城市青年的报道中,人们似乎发现,尽管中国人口素质、教育水平有了巨大提升,但物质条件、生活阅历方面的差距仍然是一大批“寒门青年”出人头地的障碍。情况是否如此有待验证,但“寒门再难出贵子”的社会焦虑却现实存在。谁才是今天社会中的“贵子”?富二代、官二代无疑符合传统意义上的“贵”,但如果没有一技之长,不能凭借自身本领干事创业,所谓“贵”也不过停留在人生的浅表。相反,白手起家的寒门青年,凭借自身努力打拼出一片天地,创造了属于自己乃至整个社会的价值,“贵子”的称谓自然当之无愧。作为哈佛大学优秀毕业生代表之一的中国寒门学子何江,曾讲到自己成功的经验:“每到一个更大的地方、更大的平台,你会发现自己不懂的东西很多,而我相对来说,好奇心比较多,我就会有压力去把它学会,让自己不断补足短处。”同时,网络文化高度繁荣的今天,寒门青年逆袭的方式也更加多元。之前,网名为“搬砖小伟”的湖北青年石神伟,凭借一系列自制的高难度健身视频,在短视频分享平台上吸引了超过百万粉丝。这位寒门青年从留守儿童、网瘾少年一路走来,用健身不断磨练和改变自己,传递着积极进取、拼搏向上的正能量,感动了无数网友。今天,许多像“搬砖小伟”这样寒门出身的“网红”,借助网络实现了自身的价值,也为社会进步传递着正能量。有人感慨,小伟的坚韧、低调和朴素,是这个时代的奢侈品,他是真正属于今天的“寒门贵子”。可以说,传播结构扁平化的互联网,为不少寒门青年打开了一扇改变人生的窗户,也创造了另外一种生命的可能。现代社会科学的研究表明,一个人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与他拥有的社会信任和社会支持力量相关。家庭出身、教育背景和工作平台确实影响着一个人的成长路径。然而在价值多元化、传播渠道扁平化的今天,不仅“贵子”的意涵有了更为丰富的面向,同时由网络构成的“强大朋友圈”,也时常能为寒门青年走向成功提供强大的社会支持力量。一篇流行于网络的演讲词寒门贵子中,有这样一段话:“我们大部分人都不是出身豪门的,我们都要靠自己!所以你要相信:命运给你一个比别人低的起点是想告诉你,让你用你的一生去奋斗出一个绝地反击的故事。”这并不是鸡汤,而是说出了一个更为关键的问题:在今天这样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时代,寒门能否出贵子,很大程度上并不是一个关于“命运”的话题,而是一个关于“奋斗”的故事。(文章有删改)(1) 第段运用了_论证方法,论述了_观点。 (2) 简要分析下面划线短语的作用。现代社会科学的研究表明,一个人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与他拥有的社会信任和社会支持力量相关。(3) 下面材料用作本文的论据,是否恰当?说说理由。范仲淹两岁丧父,家境贫寒,生活极其艰苦,但他对这种艰苦生活毫不介意,发奋苦读,最终成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4) 根据文意,说说你对“寒门贵子”的理解。 9. (20分) (2017九下简阳期中)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小题。阳光,是一种语言雷抒雁早晨阳光以一种最明亮、最透彻的语言和树叶攀谈,绿色的叶子,立即兴奋地颤抖,通体透亮,像是一页页黄金锻打的箔片,炫耀在枝头。而当阳光微笑着与草地上的鲜花对语,花朵便立即昂起头来,那些蜷缩在一起的忧郁的花辫,也迅即展开,像一个个恭听教诲的耳朵。晴朗的日子,走在街上,你不会留意阳光。普照的阳光,有时像是在对大众演讲的平庸演说家,让人昏昏欲睡,到处是燥热的嘈杂。阳光动听的声音,响在暗夜之后的日出,严寒之后的春天,以及黑夜到来前的黄昏。这些时刻,阳光会以动情的语言向你诉说重逢的喜悦、友情的温暖和哪怕是因十分短暂的离别而产生的愁绪。倘若是雨后的斜阳,彩虹将尽情展示阳光语言的才华与荚丽。赤、橙、黄、绿、青、蓝、紫,从远处的山根,腾空而起,瞬间飞起一道虹桥,使你的整个身心从地面立刻飞上天空。现实的郁闷,会被一种浪漫的想象所消解。阳光的语言,此刻充满智慧,让你理解天雨花,石点头;让你平凡生活的狭窄,变成一片无边无垠的开阔;让你枯寂日子的单调,变得丰富多彩。可这一切,只是一种语言,你不可以将那金黄的叶子当成黄金;江河之上,那些在粼波里晃动的金箔也非真实;你更不要去攀援那七彩的虹桥,那是阳光的话语展示给你的不可琢磨的意境。瞬间,一切都会不复存在。可是,这一切又都不是空虚的,它们在你的心中留下切切实实的图画,在你的血管里推涌起波澜壮阔的浪潮,在你耳边轰响着长留不息的呼喊,使你不能不相信阳光的力量和它真实的存在。和阳光对话,感受光明、温暖、向上、力量。即使不用铜号和鼙鼓,即使是喃喃私语,那声音里也没有卑琐和阴暗,没有湿淋淋的、怯懦者的哀伤。你得像一个辛勤的淘金者,从闪动在白杨翻转的叶子上的光点里,把握阳光的语言节奏;你得像一个朴实的农夫,把手指插进松软的泥土里,感知阳光温暖的语言力度。如果你是阳光的朋友,就会有一副红润健康的面孔和一窗明亮清朗的心境。阳光,是一种语言,一种可以听懂的语言。(1) 同阳光对话,会获得美的享受,读了全文,请具体谈谈作者获得了哪些美的享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 第段中“普照的阳光,有时像是在对大众演讲的平庸演说家,让人昏昏欲睡,到处是燥热的嘈杂。”怎么理解?(3) 作者说阳光是“一种可以听懂的语言”。从第段看,怎样才能听懂呢?简要写出你曾听懂过阳光语言的一次亲身体验。(4) 作者说:阳光是一种语言,它和树叶攀谈,和鲜花对语,动情地向人们倾诉,给世界带来温暖和力量。还有人说:阳光是跳动的旋律,将七色幻化为七个美丽的音符,在大地上谱写着动人的乐章。你想把阳光比喻成什么呢?请写几句话表达你对阳光的感受。四、 名著导读 (共2题;共7分)10. (6分) (2011温州) 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1) 根据提示,写出对应的古代作品名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_(2) 根据阅读体验,回答问题。“你(阿廖沙)昨天怎么把牛奶瓶子打破了?你小点声说!”她说话好似在用心地唱歌,字字句句都像鲜花那样温柔、鲜艳和丰润,一下子就牢牢地打进我的记忆里。她微笑的时候,那黑得像黑樱桃的眼珠儿睁得圆圆的,闪出一种难以形容的愉快光芒,在笑容里,快活地露出坚固雪白的牙齿。虽然黑黑的两颊有许多皱纹,但整个面孔仍然显得年轻、明朗。(选自高尔基童年)这里的“她”是谁?小说中“她”对“我”的人生产生了怎样的影响?11. (1分) 奥斯特洛夫斯基最后的著作是_。五、 写作 (共1题;共5分)12. (5分) (2017八上铜仁期中) 阅读下列材料,然后作文。每个人的身边都有许多人在关心着我们,哪怕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一句话语,都能体现出他们对我们的爱,但我们能否体会得到呢?我们是否理解呢?爱像无形的空气,永远环绕在我们的身边,需要细细地去感受。只要用心,我们就能感受到日日夜夜流淌的爱之涓流;只有用心,我们才能读懂那只言片语中蕴涵的脉脉深情。请以“读懂身边的爱”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字数不少于600字。字迹工整,卷面整洁。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第 12 页 共 12 页参考答案一、 基础题 (共5题;共10分)1-1、2-1、3-1、4-1、5-1、二、 默写 (共1题;共10分)6-1、6-2、6-3、6-4、6-5、6-6、6-7、6-8、6-9、6-10、三、 阅读理解 (共3题;共56分)7-1、7-2、7-3、7-4、7-5、7-6、8-1、8-2、8-3、8-4、9-1、9-2、9-3、9-4、四、 名著导读 (共2题;共7分)10-1、10-2、11-1、五、 写作 (共1题;共5分)1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