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22课《少年中国说》教学设计 鲁教版五四制1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3022354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22课《少年中国说》教学设计 鲁教版五四制1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22课《少年中国说》教学设计 鲁教版五四制1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22课《少年中国说》教学设计 鲁教版五四制1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少年中国说教材分析:本文写于1900年,作者把封建古老的中国和他心目中的“少年中国”做鲜明的对比,极力赞颂少年勇于改革的精神,针砭老年人消极保守的思想,鼓励人们发愤图强,肩负起建设少年中国的重任,表达作者热切盼望祖国繁荣富强的强烈愿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简述“说”的问题知识及有关梁启超的资料;顺畅地朗读全文,并理解文章的内容;分析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感情,并学习本文写作特色和反复对比的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和写作手法。教法:诵读法课时安排:2课时课型:新授教具:录音机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播放电视连续剧霍元甲的主题曲,从歌词“昏睡百年,国人渐已醒”入手,引出梁启超先生;或者从历史人物陈天华、魏源等说起,引出梁启超。二、介绍作者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早年极力鼓吹变法维新,是我国19世纪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变法维新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在文学方面,他提倡“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等,对当时的文学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他在文学方面影响最大的是散文,他不赞成“桐城派”的古文,也不受汉魏古文的影响,而是追求“务为平易畅达”、“纵笔所至不检束”。他的散文条理清晰,笔锋常带感情,别具一种魅力,为晚清的文体解放和五四白话文运动开辟了道路。著有饮冰室合集。三、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在听读时标出自己难以把握读音的字词。教师范读后,解决难字的读音:恶怯懦瘠牛翘足可待鹰隼干将发硎四、学生先自由朗读课文,然后齐读课文学生齐读课文后,教师就学生读音不准或者停顿不好的地方进行提醒。五、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1指名让学生朗读第1自然段。2思考如下问题:(1)请简要概括这自然段的内容。明确:由日本人对中国的称呼,引出自己心目中的少年中国。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吗?明确:先写日本人对中国的蔑视性称呼,既表达出自己心中的愤慨之情,也很容易激发读者的感情,引发共鸣。同时,将日本人所称呼的“老大中国”与自己心目中的“少年中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2)如果将“一则曰老大帝国,再则曰老大帝国”改为“一曰老大帝国”,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吗?明确:肯定不同。因为“一则”、“再则”连用,很清楚地表现出日本对中国的蔑视程度,这就容易引发读者更激愤的感情。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加以背诵。学生记忆后,教师指名让学生背诵。六、学习课文第2自然段1男生齐读第2自然段。让学生在朗读之前先迅速默读第2自然段,并酝酿感情。在朗读时,声音要洪亮2学生结合注释自行翻译第2自然段。教师引导学生注意以下重点字词:常思既往日新盛气怯懦苟且不同之大略国亦宜然3指名让几个学生分别翻译部分重点句子,检查学生对文句的把握程度。(1)惟保守也故永旧,惟进取也故日新(2)事事皆其所未经者,故常敢破格(3)人固有之,国亦宜然4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学生在朗读中细心体会。这段文字内容不难理解,所以学生在多读的基础上基本可以懂得。5学生齐读课文,然后发表自己的看法。要求学生讨论交流:朗读后你有什么感受?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可以从内容、表达、修辞等多个角度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发表的主要看法可能如下:(1)善于运用排比与对偶相结合的方法反复论述文章观点,具有不可阻遏的气势。(2)在论证上采用了层层推进的方式,层层推理,步步深入,富有说服力。(3)在表达上运用了对比手法,将老年人与少年人进行对比,鲜明生动,说理透彻。6学生熟读课文,教师总结第2自然段主要内容。七、布置作业选做题:在图书馆或者网络上查找有关清朝末年仁人志士为中国觉醒而奔走的故事,并复述给父母或者同学听。必做题:伴你学一、二。第二课时一、学生齐读课文第1、2自然段,简要引入新课时二、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1教师范读第3自然段(或者听朗读带)。2学生齐读第3自然段。疏通词句,重点字词列举如下:老朽之冤业使举国之少年天戴其苍,地履其黄3指导学生朗读第3自然段。横有八荒干将发硎,有作其芒(1)学生自由朗读第3自然段,体会朗读的节奏、情感和语气。(2)指名让学生朗读第3自然段。学生朗读后,让学生自由评论,讨论朗读的优劣和需要注意的问题。学生朗读之后,容易出现的问题也就差不多解决了。这段文字朗读的节奏不难把握,主要是要读出感情,读出气势。4思考:(1)本段文字所表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请简要概括。(2)请注意文段中哪些句子属于比喻句?这些比喻有什么好处?明确:在前面多次朗读的基础上,学生已经充分理解文句的意思,对整体内容的理解也就相当容易了。概括内容只求主要意思相同即可。关于第二题,比喻主要有“红日初升有作其芒”。这些比喻的喻体运用得当,如初生的红日,啸谷的乳虎,与少年相应和,表现少年中国的热情奔放;而其他的喻体,则表现出少年的豪迈气势。这些比喻的运用,很好地体现出少年中国的光明未来。5学生自由朗读整个文段。三、综合评价1学生回想整篇课文的主要内容。2思考:文章将社会腐朽的原因归结为什么?你认为这恰当吗?明确:文章将社会腐朽的原因归结为“老朽之人”,从而刻画出当时统治者的丑恶嘴脸。这在当时有一定进步作用,可以激发青年人奋发图强,变革现实。但是仅仅归结于复述老年与少年在性格上的差别,把少年一律看成先进,老年一律看成保守,把国家富强的希望寄托在这些人的身上,充分暴露了作者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立场的局限性。3学生再次齐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主题思想和基本内容。四、布置作业A:选做题:熟读课文,背诵全文。请你从现实的角度出发,写一篇抒发当今少年的豪情壮志的文章,题目自拟B:必做题:熟读课文,争取背诵全文。附:板书设计少年中国说梁启超.一、提论题“吾心目中有一少年中国在”少年二、通过对比说明国家的强弱(排比)老年三、展望前途,发号召(比喻)四、引满江红,表志向和决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