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石市第三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3022027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黄石市第三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湖北省黄石市第三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湖北省黄石市第三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黄石三中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年级语文试卷第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一)(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美丽诗经 鲍鹏山诗经与我们的距离主要体现在我们对它的无知上。有关诗经的现有“学术成果”,大多数是出于推断与猜测。正如大凡神圣人物总有一个神秘出身一样,诗经的出身也颇扑朔迷离。为了解答这个问题,便有了“采诗说”和“献诗说”。班固和何休都有“采诗”之说,且都说得极有诗意。但仔细推敲他们的说法,却并无任何历史根据。司马迁就没有这种说法,左传中也无这种说法。但我们却又无力驳斥班固和何休,因为他们的说法虽然缺乏证据,却是一个合理的推断。更重要的是,否定这个说法,我们并不能提供一个更合理的说法。与国风“采诗”说相配合的,便是大、小雅的来自“公卿至于列士”的“献诗”。这种说法也只有国语“召公谏厉王”中的一个孤证,且这“公卿至于列士献诗”之“诗”,是否为公卿列士自作也成问题。诗经的搜集固然是一个问题,然而集中起来的诗,要把它按一定的规则编排成书,又是哪些人?最后毕其功的人物是谁?司马迁说此人是孔子,这当然是最好的人选,但司马迁并没说明他这么说的证据。这个说法也受到后人的质疑。就诗经本身,它的作者是一个更大的问题,但学术界已不把它当作问题,大家一致得过且过了。抗战前,朱东润先生在武汉大学文哲季刊上对“国风是民歌”的说法提出理据充分的质疑,却不见有什么反响。1981年朱先生又出版诗三百篇探故,仍没见什么回应。上述种种学术疑问并不影响我们对诗经的欣赏和喜爱。据世说新语载,东晋谢安曾问子弟诗经中何句最佳。他的侄子谢玄答:“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是小雅采薇末章的几句,确实很美,但如果谢太傅问我,我一定回答陈风月出: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月出皓兮,佼人懰兮。舒忧受兮,劳心慅兮。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绍兮,劳心惨兮。我曾用“天堂的三个元素”来评述这首诗。美是一种没有峭壁的高度,她不压迫我们,但仍让我们仰望;她不刺戳我们,但我们仍然受伤。她如此接近我们,却又如此远离我们;如此垂顾我们,却又如此弃绝我们。这个美丽的女子,是月夜的一部分,或者说,月夜是她的一部分,她与月已经构成了圆满,我们已无缘参与其间,但她如皎月泻辉般辐射出来的美,还是灼伤了我们的心。对这澄澈圆融的境界,我们能介入其中的,不,能奉献与之的,也只是这颗怦然而动的心明月、美人和我们的心,是这首诗的三个主要意象。要知道,自然、美人和我们,天堂只要这三个元素就够了。诗经305首,美丽的诗篇触目皆是,我只是举了一例。诗经毕竟是“诗”,我们要把它当“诗”来读。只有这样,才能挽救被学者们弄得面目可憎的古代诗歌的清誉。1.作者认为,有关诗经的现有“学术成果”,大多数是出于推断与猜测。下列不属于其依据的一项是A.班固和何休提出了诗经起源的“采诗说”,但司马迁和左传都没有提到。B.关于诗经,司马迁虽然说到孔子是诗经的主编者,但没有提供证据。C.我们想要驳斥班固和何休的观点,但是我们并不能提供一个更为合理的说法。D.虽然学术界对诗经各抒己见,但这不影响我们对诗经的欣赏和喜爱。2.文中用了比较多的笔墨写陈风月出。对其作用的表述最正确的一项是A.是为了解说作者对诗歌的评价标准,美丽的诗篇必须符合“天堂的三个元素”。B.是为了说明小雅采薇末章的几句的美感比不上陈风月出的美感。C.是为了说明诗经的美丽,诗经毕竟是“诗”,我们要把它当“诗”来读。D.是为了说明对诗经的学术研究无关紧要,不影响我们对诗经的喜爱。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与国风“采诗”说相配合的是“献诗”说,但这种说法只有国语中的一个孤证。B.学术界对诗经的种种学术疑问得过且过是因为这种疑问不影响我们喜爱诗经。C.朱东润先生对“国风是民歌”的说法曾提出过理据充分的质疑,但学术界没有什么反响。D.我们只有把诗经当“诗”来读,才能挽救被学者们弄得面目可憎的古代诗歌的清誉。2、 现代文阅读(二)(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痛哭和珍 石评梅惨淡庄严的礼堂,供满了鲜花,挂满了素联,这里面也充满了冷森,充满了凄伤,充满了同情,充满了激昂!多少不相识的朋友们都掬着眼泪,来到这里吊你,哭你!看那渗透了鲜血的血衣。 四围都是哀声,似乎有万斤重闸压着不能呼吸,烛光照着你的遗容,使渺小的我不敢抬起头来。和珍!谁都称你作烈士,谁都赞扬你死的光荣,然而我只痛恨,只伤心,这黑暗崎岖的旅途谁来导领?多少伟大的工程凭谁来完成?况且家中尚有未终养的老母,未成年的弱弟,等你培植,待你孝养。 不幸,这些愿望都毁灭在砰然一声的卫士手中! 当偕行社同学公祭你时,她们的哀号,更令我心碎!你怎忍便这样轻易撒手离开了她们,在这虎威抖擞,豺狼得意的时候。一直是同患难,同甘苦,同受惊恐,同遭摧残,同到宗帽胡同,同回石驸马大街。三月十八那天也是同去请愿,同在枪林弹雨中扎挣,同在血泊尸堆上逃命;然而她们都负伤生还,只有你,只有你是惨被屠杀!她们跟着活泼微笑的你出校, 她们迎着血迹模糊的你归来,她们怎能不痛哭战线上倒毙的勇士,她们怎能不痛哭战斗正殷中失去了首领!和珍!我不愿意你想起我,我只是万千朋友中一个认识的朋友,然而我永远敬佩你做事的毅力和任劳任怨的精神,尤其是你那微笑中给与我的热力和温情。 现在夜已深了,你的灵前大概也绿灯惨惨,阴气沉沉的静寂无人,这是你的尸骸在女师大最后一夜的停留了,你安静的睡吧!不要再听了她们的哭声而伤心!明天她们送灵到善果寺时,我不去执绋了,我怕那悲凉的军乐,我怕那荒郊外的古刹,我更怕街市上灰尘中那些蠕 动的东西。他们比什么都蠢,他们比什么都可怜,他们比什么都残忍,他们整个都充满了奴气。当你的棺材,你的血衣,经过他们面前,触入他们眼帘时,他们一面瞧着热闹,一面悄悄地低声咒骂你“活该”!他们说:“本来女学生起什么哄,请什么愿,亡国有什么相干?” 虽然我们不要求人们的同情,不过这些寒心冷骨的话,我终于不敢听,不敢闻。自你死后,自这大屠杀闭幕后,我早已丢失了,吓跑了,自己终于不知道究竟去了哪里。和珍!你明天出了校门走到石驸马大街时,你记得不要回头。你一直向前去吧,披着你的散发,滴着你的鲜血,忍痛离开这充满残杀、充满恐怖、充满豺狼的人间吧!沉默是最深的悲哀,此后你便赠给我永久的沉默。和珍,梦!噩梦!想不到最短时期中,匆匆草草了结了你的一生!然而我们不幸的生存者,连这都不能得到,依然供豺狼残杀,还不知死在何日?又有谁来痛哭凭吊齿残下的我们?三月廿五赴和珍追悼会归来之夜中写。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A文章从追悼会惨淡庄严的礼堂写起,连用六个“满”字,以鲜花和素联将冷森、凄伤、同情、激昂的气氛烘托到极至,读来使人潸然泪下。 B文章主要以第二人称来写,便于抒发感情,既拉近了作者与刘和珍的距离,也拉近了读者和刘和珍的距离,自然实现了生者和逝者的对话。C对“街市上灰尘中那些蠕动的东西”的一段描写,形象地写出了当时中国老百姓的 愚蠢、可怜、残忍和充满奴性,入木三分,极富批判性。D本文是作者赴刘和珍追悼会归来的当日连夜写成的,凄婉哀怨,而又蕴含着钢铁般的意志和无穷的力量,因而读来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5. 在作者的眼中,刘和珍是怎样的人?请整合文中的信息,简要回答。(4分) 6.作者在痛哭和珍时,也写到自己。她是怎样写自己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5分)现代文阅读(三)(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永远的巴金王蒙在这个星空之夜,巴金走了。如果设想一下近百年来最受欢迎和影响最大的一部长篇小说,我想应该是巴金的家。而等到我自己迷于阅读的时候,我宁愿读灭亡和新生,因为这两本书里写了革命哪怕是幻想中的革命,写了牺牲,写了被压迫者的苦难和统治者的罪恶。我也读过巴金写的与译的春天里的秋天秋天里的春天还有寒夜憩园等等,我深深感到了巴金的热烈的情思,哪怕这种情是用无望的寒冷色调来表现的。甚至在他晚年以后,他写什么都是那样的充沛、细密、水滴石穿,火灼心肺。巴金的书永远像火炬一样地燃烧,巴金的心永远为青春、为爱、为人民而淌血。作为一个作家他太老实,太朴实无华,对不起,我要说是太呆气啦。他在关于家的文字中一次又一次地书写:“青春是美丽的。”所以他特别痛恨那些戕害青年、压迫人性、敌视文学艺术、维护封建道统的顽固派。他看到了太多的不应该不幸的人却遭到了不幸,他充满了感情的郁积。巴金的作品其实一向直言不讳,拥护什么,同情什么,反对什么,都清晰强烈。一个爱国主义,一个人道主义,是他终身的信仰这是他在迎接第五次作家代表大会的时候说的。他甚至于讲得有点极端,因为在另一个场合他曾经说自己不是文学家,他拿起笔来只是为了呼唤光明与驱逐黑暗。他喜欢在高尔基的作品中描写过的俄罗斯民间故事,有一个英雄叫丹柯,他为了率领人们走出黑暗的树林,他掏出了自己的心脏,作为火炬,照亮了夜路。所以他一辈子说是要把心交给读者,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是一个用心用自己的全部生命来写作,来做人的人。所以提起历史教训来他永远是念念于心,他太了解历史的代价了,他不希望看到历史的曲折重演。在他的倡议下,世界一流的现代文学馆终于建成了,这是“五四”以来的现代文学的丰碑,也永远是巴金老人的纪念馆。没有巴金就没有现代文学馆。他还想纪念与记住一些远为沉重的东西,那样的记忆已经凝固在他的晚年巨著随想录里,把记忆和反思镌刻在人们的心底了。“我已经快要走到生命的尽头了,但是我并不悲观,我把希望寄托在青年人身上”在他年老以后,他一次又一次地这样说。他像老母鸡一样地用自己的翅膀庇护着年轻人。他与女儿李小林主编的收获本身就是勤于耕耘、勇于创新、尊重传统、推举新秀的园地。“要多写,要多写一点”他一次又一次地对我说。在他还能行动的时候,每次我去看望他,他老人家总要边叮嘱边站立着走出房门相送,而当我紧张劝阻的时候,他与女儿小林都解释说他也需要活动活动。我们握手,他的手常常冰凉,小林说他的习惯是体温维持较低,然而他的心永远火烫。他不怎么笑,有时候想说两句笑话,如说到张洁的一篇荒诞讽刺小说,但是他的神情仍然认真而且苦涩、无奈。他总是那样诚实、谦虚、质朴、无私。他永远踏踏实实地活在中国的土地上。他提倡讲真话提倡了一生,却遭到过诋毁,曰:“真话不等于真理”,倒像是假话更接近真理。现在,这种雄辩的嚼舌已经不怎么行时了,巴金的矗立是真诚的真实的与真挚的文学对于假大空伪文学的胜出。想一想他,我们刚刚有一点懈怠轻狂,迅速变成了汗流浃背。(有删节)7、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作者读过了许多巴金写的译的作品,深深地感受到在这些作品中都蕴含着强烈的激情、力量和牺牲精神。B巴金喜欢关于高尔基笔下英雄丹柯的民间故事,表现了巴金愿意为人间呼唤光明、驱逐黑暗的理想愿望。C没有巴金就没有现代文学馆,沉重的建馆历史已经收录在他晚年巨著随想录里,并铭刻在人们的心底。D巴金老人不苟言笑,即使听到笑话也是表情苦涩无奈,这体现了他的诚实、谦虚、质朴、无私。E“巴金的矗立”是指巴金真诚的真实的与真挚的文学在人民心中及文学史的崇高地位,是对巴金的高度赞誉。文中提到了巴金先生哪些优秀品质?请简要分析概括。(4分)文章结尾处说“想一想他,我们刚刚有一点懈怠轻狂,迅速变成了汗流浃背”,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和得到的启示。(5分)四、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19分)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除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关中自元昊叛,民贫役重,岐下岁输南山木筏,自渭入河,经砥柱之险,衙吏踵破家。轼访其利害,为修衙规,使自择水工以时进止,自是害减半。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徙知湖州,上表以谢。又以事不便民者不敢言,以诗托讽,庶有补于国。御史李定等摭其表语,并媒蘖所为诗以为讪谤,逮赴台狱,欲置之死。锻炼久之,不决。神宗独怜之,以黄州团练副使安置。轼与田父野老,相从溪山间,筑室东坡,自号“东坡居士”。四年知杭州。杭本近海,地泉咸苦,居民稀少。唐刺史李泌,始引西湖水作六井,民足于水。白居易又浚西湖水入漕河,自河入田,所溉至千顷,民以殷富。湖水多葑,自唐及钱氏,岁辄浚治,宋兴,废之,葑积为田,水无几矣。轼见茅山一河,专受江潮,盐桥一河,专受湖水,遂浚二河以通漕。复造堰闸,以为湖水蓄泄之限,江潮不复入市。以余力复完六井。又取葑田积湖中,南北径三十里,为长堤以通行者。堤成,植芙蓉、杨柳其上,望之如画图。杭人名为苏公堤。轼二十年间,再莅杭,有德于民,家有画像,饮食必祝。又作生祠以报。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B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C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D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11.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冠又称“加冠”“弱冠”,指男子二十岁。古代男子成年时举行加冠的礼仪。后代冠礼虽废,但仍保留“加冠”“已冠”“弱冠”等说法。 B苏轼的名篇赤壁赋中“壬戌之秋”中的“壬戌”用的是干支纪年法。天干和地支循环相配,古代只可用来纪年,不可用来纪日。C台,也叫乌台,指的是御史台,是专任弹劾百官的中央机关。汉代时御史台外柏树上有很多乌鸦,所以人称御史台为“乌台”,也戏指御史们都是乌鸦嘴。 D生祠是古代信仰民俗,指为活着的人建立祠庙,而加以奉祀。12.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苏轼家教良好,学识广博。母亲程氏亲口把书上知识传授他,等到弱冠,博通经史,喜欢贾谊、陆贽的书。B苏轼恪尽职守,不因循守旧。任职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时,百姓贫困差役繁重,衙吏相继破产。苏轼访察其利弊所在,修订衙规,从此害处减少了一半。C苏轼虽受小人陷害,却随缘自适。苏轼遭受陷害,被捕入狱,但出狱被贬黄州后,却能与农夫老翁融洽相处,并自号“东坡居士”。D苏轼一心为民,政绩卓著。仅在杭州任职一次,苏轼就疏通茅山、盐桥二河来通漕运,建造了坝堰闸门,用来作为只积蓄湖水的枢纽。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5分) (2)轼二十年间,再莅杭,有德于民,家有画像,饮食必祝。(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415题。(11分)情诗 曹植微阴翳阳景, 清风飘我衣。游鱼潜渌水, 翔鸟薄天飞。眇眇客行士, 徭役不得归。始出严霜结, 今来白露唏。游者叹黍离,处者歌式微。慷慨对嘉宾, 凄怆内伤悲。注释:黍离:出自诗经,是东周人缅怀故都之作,后借指故国之思。这里取其感伤乱离、行役不已之意。处者:指役夫的家人。式微:出自诗经,有“式微,式微,胡不归”之句,意为家人期盼役夫早归。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本诗属于古体诗,开篇两句写景,薄云遮蔽了阳光,清风吹动着衣裳,景中含情。B.三、四句写鱼儿安然游于渌水之中,翔鸟自由地高飞云天,俯仰有致,意境开阔。C.七、八句借物象变化,既写出时间流逝,也表现了游子离乡与归家时不同的心情。D.九、十句所运用的典故,委婉含蓄地传达出“游者”和“处者”思亲盼归的情感。E. “游鱼潜渌水, 翔鸟薄天飞”两句与沁园春长沙中的“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两句都运用了以乐景衬哀情的手法。15.这首诗与曹操的短歌行都体现了建安文学“悲歌慷慨”的特点,它们表达的情感有哪些不同?(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屈原在离骚中表达自己为了坚守美好的品德,即使多次死去也不后悔的名句是:“_,_。”(2)苏轼在赤壁赋中借“客”之口慨叹人生短暂,并向往大江永恒的句子是:“_,_。”(3)诗经氓中以桑叶的凋落比喻女子年华逝去的句子是:“_,_。”第卷 表达题五、语言文字运用(19分)17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种_的伟大呵!听见包弟尖声吠叫,我就 ,害怕这种叫声会把抄“四旧”的红卫兵引到我家里来。随着一声 的巨响,巨型运载火箭喷射出一团橘红色的烈焰,托举着载人飞船拔地而起,直刺九霄。A惊心动魄 心惊胆战 惊天动地B惊天动地 心惊胆战 惊心动魄C惊心动魄 惊天动地 心惊胆战 D心惊胆战 惊心动魄 惊天动地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为了这个飞天梦想,一个古老的民族已经等待了几百年,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已经努力了近半个多世纪。B有些批评家认为:中国的文人学士,尤其是诗人,都带着浓厚的颓废色彩,所以中国的诗文里,颂赞秋的文字特别多。C演讲是一种交流思想、沟通情感的重要方式,它主要是用语言来传达演讲者的思想感情,收到感染听众,达到宣传教育的目的。D成语承载着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信息,成语运用是否准确恰当,是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重要手段。19、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3分) 东洋婆望了一会儿,也许是她不喜欢这种不文明的殴打,也许是她要介绍一种更合理的方法,走近身来,揪住小福子的耳朵, ,叫她向着墙壁立着。A她被扯到太平龙头面前B她被推到太平龙头面前C将她扯到太平龙头面前D把她推到太平龙头面前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貼切,逻辑严密。(6分)对于雨巷这首诗的欣赏, ,也许会把它当做一首单纯抒写忧怨或抒写爱情的作品去理解,去品尝;而知道时代背景和诗人身世的读者, ,即领略出这是诗人在以雨巷中丁香一样的姑娘的飘然而去作为象征, 。诗人以象征手法所抒写的这种感情,是一种无可奈何的低沉哀怨之情,是一种在挫折和失败面前的惶惑空虚之情,是一种对时代洪流的回避之情。21、下面是一副对联的下联,请以兰亭集序为材料,对出上联。(4分)上联: 下联:王安石游褒禅,见仆碑残文,得治学精神。六、写作(60分)1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日日走过的荷塘,在满月的光里,朱自清看到的,是别样的荷香月色;皇城人海中的一椽破屋,普普通通的一株株枣树,郁达夫感受到的,是故都的清、静、悲凉;天天望着窗口常春藤的生长,陆蠡发现的,是生的欢喜,是向往光明的自由的心熟悉的地方有风景,习以为常的地方常常蕴含着一个个你我都容易忽视的美丽。这段话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联想和感悟?请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得写成诗歌,不得抄袭。高一语文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一)1. D(肯定了诗经的艺术价值,并不能说有关研究诗经的学术成果是推测而来,不能作为依据)2.C(A“天堂的三个元素”是作者对本诗的评价,不是针对所有诗歌;B作者并没有比较之意,个人喜好而已;D“无关紧要”之说过于绝对)3.B(“得过且过”主要针对的是诗经的作者,不是所有疑问;原因归结也不对)二、 现代文阅读(二)4.B。(A 项的错误是文章一开头就将气氛“烘托”到极至。C 项是将批判的对象理解 错了。D 项的理解“蕴含着钢铁般的意志”不妥。)( 3 分) 5.是勇士,革命的首领,有毅力,任劳任怨,乐观热情。(对一点记 1 分,对任意四点 即可记满分,意思对酌情给分)(4 分) 6.作者写了自己的胆怯,写自己“早已丢失了吓跑了”(1 分);写了自己永久的沉默,自己将来的命运不知如何。(1 分)。以自己的胆怯衬托出和珍的英勇无畏(1 分);表达了对失去和珍的悲哀及对黑暗现实的愤怒(2分)。三、现代文阅读(三)7、BE(A、文中只写读灭亡和新生感到牺牲精神。C、“沉重的建馆历史已经收录在他晚年巨著随想录里”与文章内容不符。D、前后没有必然联系,内容也与文章不符。两个都答对得5分,答对一项给3分。)8、情感热烈,热爱青春。巴金的作品书写青春,充满感情的郁积。爱憎分明、直言不讳。爱国和人道是他终身的信仰。热爱祖国、忧国忧民。晚年巨著随想录来表现历史反思。诚实、质朴、谦虚、无私。说到笑话,神情仍然严肃。坚持真理,敢讲真话。一辈子提倡讲真话,甚至受到过诋毁。(答对四点即可得满分。)9、观点参考:理解:这句话饱含着作者对巴金的崇敬和对自己的鞭策。(1分)作为后来人,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有时会懈怠轻狂,但相对于巴金先生的伟大人格和卓越成就,就会为自己的轻狂表现感到愧疚和自责。(1分)启示:面对着巴金对文学和社会这样真挚的态度,我们还需要不断的努力,忧国忧民,真诚质朴。1分)巴金作为百年中国文学大家,一生对国家和人民保持热烈的感情,以笔为武器,刺破黑暗的现实;建国后,发挥自己的作用,反思文革教训,建成现代文学馆,主编收获杂志,提携文学后生。巴金用一生表明了奋斗不止的生命风采。(联系文章2分)四、古代诗文阅读1. C(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1. B(干支古代可用来纪年,也可用来纪日。)1. D(不是任职一次,从“再莅杭”可以看出来;“用来作为只积蓄湖水的枢纽”,错,还用来排泄湖水。)(1)苏轼住在堤上,路过家门也不进去,派官吏分段防守,最终保全了这座城。(5分。译出大意给1分,“庐”“分堵”“卒”“全”四处各1分。)(2)苏轼二十年中两次到杭州,对百姓有功德,家家有他画像,人们饮食时一定向他祝福。(5分。译出大意给1分,“再”“莅”“有德于民”“祝”四处各1分)【参考译文】 苏轼字子瞻,是眉州眉山人。十岁时,父亲苏洵到四方游学,母亲程氏亲自教他读书,听到古今的成败得失,常能说出其中的要害。到二十岁时,就精通经传历史,每天写文章几千字,喜欢贾谊、陆贽的书。任职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关中自从元昊叛乱后,百姓贫困差役繁重,岐山下每年输送到南山的木筏,从渭河进入黄河,经过砥柱的险处,衙门役人相继破产。苏轼访察到其利弊所在,为他们修订衙规,让他们自己选择水工按时进送或停止,从此害处被减少了一半。 调任徐州知州。黄河在曹村决口,泛滥到梁山泊,流入南清河,汇集于徐州城下,水位上涨如不及时排泄,城墙将要被浸坏,富裕的百姓争着出城避水。苏轼说:“富人出去了,百姓都动摇,我和谁守城?我在这里,水一定不能冲塌城墙。”又把富人重新赶进城去。苏轼到武卫营去,对卒长说:“河水将要冲坏城墙,事情紧急,你们虽是禁军,姑且给我出力。”卒长说:“太守尚且不躲避水患,我等小人,应当效命。”他就率领兵卒拿着畚箕铁锹出去,筑起东南长堤,从戏马台开始,直到城墙。雨日夜下个不停,城墙没有被淹没的仅有三版。苏轼住在堤上,路过家门也不进去,派官吏分段防守,最终保全了这座城。他又请求调发第二年的役人来增筑旧城,又用木头筑堤岸,以防水再来。朝廷同意了他的做法。 调任湖州知州,上表谢恩。又因为有些事对百姓不利而不敢说,用诗来讽谏,以求有益于国家。御史李定等摘取他章表中的话,并且引申附会他所作的诗说是诽谤皇上,逮捕进御史台监狱,想置他于死地。罗织罪名很久不能判决。神宗独自怜惜他,把他作为黄州团练副使安置。苏轼与农夫老翁,一起在溪谷山林间生活,在东坡建造房屋,自称“东坡居士。” 元佑四年(1089)苏轼任杭州知州。杭州原来近海,当地泉水咸苦,居民稀少。唐代刺史李泌首先引西湖水造了六口井,百姓用水充足。白居易又疏通西湖水流入运河,从运河流入田亩,灌溉田地达一千顷,百姓因此殷实富裕。湖水中有很多茭白根,从唐朝到吴越钱氏,每年都疏浚治理,宋朝立国后,停止了,茭白根积为田,剩下水面没有多少了。苏轼看到茅山一条河专门接受江中潮水,盐桥一条河专门接受湖水,就疏通二河来通航运。又造了坝堰闸门,用来作为积蓄和排泄湖水的枢纽,江中的潮水不再流入城市。用剩下的物力人力修复了六口井,又把茭白根堆积在湖中,筑成南北长三十里的长堤以便通行。堤筑成后,又种了木芙蓉、杨柳在堤上,看上去就像图画一样,杭州人称之为“苏公堤”。苏轼二十年中两次到杭州,对百姓有功德,家家有他画像,人们饮食时一定向他祝福。又造了生祠来报答他。14(分)C、E(C.心情是相同的;E.沁园春不是以乐景衬哀情。两个都答对得5分,答对一项给3分。)15(6分)答案要点:情诗:抒发了游子行役不得归的思乡怀亲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身处乱离中的人们的深切同情;寄寓了曹植有志不得伸展的凄怆伤悲之感。短歌行:表达了时不我待的忧思;对天下贤才能士的渴慕;抒发了曹操欲结束战乱、一统天下的壮志豪情。(评分标准:情诗答出第一点得1分,后两点答出任意一点得2分,共3分。短歌行答出一点得1分,共3分。)16(1)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2)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3)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五、语言文字运用17A (惊心动魄: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心惊胆战:形容非常害怕。惊天动地:形容声音特别响亮。形容声势浩大或事业伟大。)18B (A项“近半个多世纪”不合逻辑;C项成分残缺,在“听众”后加“的效果”;D项两面对一面,可去掉“是否”。)19、C。解析:句子的主语是“东洋婆子”,而A、B两项更换了主语,使句子不连贯;“扯”比“推”更能显示“东洋婆子”的凶残,所以排除了D项。20、不知时代背景和诗人身世的读者;却可以更深一层地去发掘它的象征意义;抒写大革命退潮后无法排遣的忧郁与惆怅。解析:根据下文的分号及其后的“而知道时代背景和诗人身世的读者”可知,空处应填“不知时代背景和诗人身世的读者”之类的内容。由“即领略出这是诗人在以雨巷中丁香一样的姑娘的飘然而去作为象征”可以看出,处要填的内容应该与象征手法分析诗歌有关。由“诗人以象征手法所抒写的这种感情,是,是,是。”可以推测处应填“抒写大革命退潮后无法排遣的忧郁与惆怅”之类的内容。21、课文内容理解正确2分,对仗工整2分。答案略六、写作18参见2016年高考语文卷作文评分标准【写作指导】材料的关键句是“熟悉的地方有风景,习以为常的地方常常蕴含着一个个你我都容易忽视的美丽”,意在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身边的人事物,关注自我的心灵世界,发掘那些容易被忽视的美。“熟悉的地方”“习以为常的地方”这两个限制语把学生带回久违的、熟悉的地方和场景,也许是从小到大生活的村子,也可能是日日走过的小桥,甚至是有点厌倦的校园等。“风景”的含义应该有两个层面:一个是自然界的风景,如田园风光,校园美景,四时之景等;一个是精神层面的风景,即一种好的风尚,一种精神、品质等等。写作时可以选择其中一种,也可以兼而有之。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