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知识整合篇 第三板块 世界史练习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3020840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154 大小:8.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知识整合篇 第三板块 世界史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154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知识整合篇 第三板块 世界史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154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知识整合篇 第三板块 世界史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1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知识整合篇 第三板块 世界史练习一西方文明的源头古代希腊和罗马二工业文明的曙光近代前期的世界(1418世纪)三工业文明的到来近代中后期的世界(18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初)四信息文明的探索现代前期的世界(1917年至1945年)五信息文明的拓展二战后当今世界(1945年21世纪初)通史融会(一)西方文明的源头古代希腊和罗马从知识掌握的广度上备战高考 学什么怎么学 古代希腊、罗马(公元前8世纪公元6世纪)是西方文明的源头,为人类的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留下了宝贵遗产。古代雅典逐渐形成了城邦民主政治,在专制主义盛行的古代世界率先建立了较为健全的民主制度,成为近现代西方民主政治的源头;古代罗马逐渐建立了系统的法律体系和完整的诉讼程序,对近现代法治国家的建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古代希腊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人文主义思想,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基本特征。 一、政治上古代西方的民主与法制梭伦改革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在克利斯提尼改革和伯利克里改革继续打击贵族特权、完善民主机构及鼓励公民参政等措施推动下,雅典的民主政治达到顶峰。它铸就了雅典的辉煌,为近代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奠定了基础。罗马法经历了由习惯法到成文法、由公民法到万民法、由零散到形成体系的不断完善的过程;它缓和了社会矛盾,巩固了帝国统治,为近代西方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立法产生了重要影响。 一、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雅典民主政治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其实质上是以雅典工商奴隶主为领导的奴隶主阶级对于奴隶、非公民群众实行专政的工具,归根结底,它是为奴隶主阶级整体的经济利益而服务,是奴隶主阶级的民主。这种有限的阶级民主决定了这种民主具有巨大的局限性和狭隘性。1主要特点直接民主在雅典,凡公民都享有充分的民主政治权利,其权利通过公民直接参与和管理城邦事务的方式来实现。主权在民公民大会对国家事务拥有最高的决策权,是“主权在民”的集中表现。轮番而治凡雅典公民都可以通过民主选举成为城邦的公职者,公民轮流担任公职,负责国家事务。崇尚法治雅典民主政治是建立在法治基础之上的国家政治,“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雅典民主政治运行的基本政治原则。制约机制雅典国家权力以国家机构权限的交叉为特色。赋予公民大会以立法权,陪审法庭以司法权,五百人会议以行政权,并使之互相制约。2意义与局限意义古代雅典首创的民主制,极大地调动了城邦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积极性,为城邦的富强和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由于每个公民都有担任公职的机会,使得公民的政治素质普遍提高。同时,为雅典的文化创造了宽松的条件和良好的氛围。雅典的直接民主制为近代的代议制民主制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和理论基础,是人类文明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局限它是城邦公民内部的民主,只有成年男性公民才真正享有权利。而妇孺、外邦人、奴隶被排除在外。它在充分发挥积极作用,促成雅典政治、经济、文化日臻繁盛的同时,又残忍地窒息、限制了社会另一部分成员的自身发展能力。它既是伟大文明的催化剂,又是社会不公的暴力机器,这是其最大的历史局限。 二、古代罗马的法制罗马法,一般泛指罗马奴隶制国家法律的总称,存在于罗马奴隶制国家的整个历史时期。它既包括自罗马国家产生至西罗马帝国灭亡时期的法律,以及皇帝的命令、元老院的告示,成文法和一些习惯法在内,也包括公元7世纪中叶以前东罗马帝国的法律。1主要渊源 十二铜表法(1)内容:十二铜表法的内容相当广泛,公法与私法、刑法与民法、实体法与程序法、同态复仇与罚金、氏族继承与遗嘱等等相互交错。它不仅规定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而且还规定了极为严酷的债务奴役制。(2)特点:诸法合体、私法为主,程序法优于实体法。(3)地位和意义: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典,也是第一部可以按律量刑的法,是古罗马固有习惯法的汇编,它总结了前一阶段的习惯法,并为罗马法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是“一切公法和私法的渊源”。许多世纪以来,十二铜表法被认为是罗马法的主要渊源。2主要内容人法人法是对在法律上作为权利和义务的主体的人的规定,包括自然人、法人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以及婚姻家庭关系等内容。自然人必须具有人格,即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资格。奴隶因其不具有法律人格,不能成为权利义务主体,而被视为权利客体。物法物法在私法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罗马法的主体和核心,对后世资产阶级民法的影响最大。物法由物权、继承和债三部分构成。诉讼法诉讼分为公诉和私诉两种。公诉是对直接损害国家利益案件的审理;私诉是根据个人的申诉,对有关私人利益案件的审理。私诉是保护私权的法律手段,相当于后世的民事诉讼。3.主要分类法律对象根据法律所调整的不同对象可划分为公法与私法。公法包括宗教祭祀活动和国家机关组织与活动的规范;私法包括所有权、债权、婚姻家庭与继承等方面的规范。表现形式依照法律的表现形式可划分为成文法与不成文法。成文法是指所有以书面形式发布并具有法律效力的规范,包括议会通过的法律、元老院的决议、皇帝的敕令、裁判官的告示等;不成文法是指统治阶级所认可的习惯法。适用范围根据罗马法的适用范围可划分为自然法、市民法和万民法。市民法是指仅适用于罗马市民的法律;万民法是调整外来人之间以及外来人与罗马市民之间关系的法律。立法方式根据立法方式不同可划分为市民法与长官法。长官法专指由罗马高级官吏发布的告示、命令等所构成的法律,内容多为私法。其主要是靠裁判官的司法实践活动形成的。4评价积极性维护了罗马帝国的政治经济统治。为以后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完成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武器;奠定了近代欧洲法律体系的基础,是各国立法所遵循的范本。局限性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罗马法的制定主要是体现帝国统治者的利益,对于被统治者来说,只能承担义务,受到不公正的处罚。1美国史学家霍夫斯塔德认为,在西方古代,有为知识而知识者,有为真理而献身者,有为理想、信念而奋斗不息者,中国没有。在中国,知识分子之出路与归宿似乎只有一条,就是投身政治,就是逐于仕途。产生以上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海洋文明与大河文明的不同B商品经济与自然经济的区别C民主政治与君主专制的差异D人文主义与儒家思想的对立解析:选CA、B、D三项都是产生以上差异的影响因素,但都不是主要原因;民主政治能够激发人的民主自由精神,而君主专制下知识分子被统治者严格思想控制,因此民主政治与君主专制的差异是产生以上差异的主要原因,故C项正确。2在古希腊,人们通过订立契约,自愿组成国家社会。在这个国家社会里,每一个人要承担一定的义务,也要放弃自己的一些自由和独立的权利,但独立的人格和尊严除外。这反映了古希腊()A提倡民主排斥专制B格外强调个人的权利C注重法治反对人治 D具有民主与人文精神解析:选D材料前半部分体现了古希腊的民主,而“独立的人格和尊严除外”又体现了人文主义的特色,注重人性,故D项正确。3有学者指出,“罗马人”是一个法律概念。从习惯法到成文法、从公民法到万民法,“罗马人”的范围不断扩大,但其核心标准依然是()A是否拥有共同的血缘 B是否具有自由人身份C是否属于奴隶主阶层 D是否获得罗马公民权解析:选D据材料“从公民法到万民法”可知罗马境内人数不断变多和复杂,血缘不会成为其标准,故A项错误;自由人和奴隶主阶层只是罗马人中的一部分,故B、C两项错误;据材料“从习惯法到成文法、从公民法到万民法”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其核心标准是是否具有罗马公民权,故D项正确。4十二铜表法第六表规定:“出卖的物品纵使交付,非在买受人付清价款或提供担保以满足出卖人的要求后,其所有权并不转移。”这一规定表明十二铜表法()A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B重视对私有财产的保护C审判程序缺乏公正性 D限制罗马贵族的特权解析:选B题干中提到“非在买受人付清价款或提供担保以满足出卖人的要求后,其所有权并不转移”说明私人财产受到法律保护,故B项正确。二、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古希腊的人文精神在古代希腊,有些学者把对神的关注转向人间,试图从实际出发探究宇宙万物的实际面目,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无论是智者学派,还是苏格拉底或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他们的思想都蕴含着西方人文精神的萌芽,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基本特点,是近代启蒙思想的源头。兴起原因古希腊奴隶制经济繁荣、对外贸易发达、工商业发展;城邦政体、公民政治,古希腊城邦民主政治高度发展,有相对民主的社会环境,为希腊哲学产生创造了政治前提。智者的启蒙智者学派特别强调人的价值,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认为人的感觉是判断一切的准绳,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苏格拉底认识人自己就是认识心灵的内在原则,亦即认识德性。他提出了人要具备“德性(美德)即知识”。对人性本身的研究,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柏拉图根据智慧品德而不是按照出身,把每个人明确分工、各司其职,有正义感和理性的“哲学王”统治国家,武士们保卫国家,农民和手工业者负责生产。亚里士多德他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特别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他认为,追求美好的生活和幸福是人的本性。他完善了柏拉图的法治学说,体现了一定的人文关怀。1东方圣人孔子和古希腊著名思想家苏格拉底有许多相似的地方,苏格拉底生于公元前469年,正是孔子死后十年,因此有人将他说成是孔子在西方的再生。两人思想的共同点是()A蕴含人文主义精神B倡导个性自由C批判原有社会秩序 D维护君主权威解析:选A孔子主张“德治”,注重人文主义思想,苏格拉底主张“美德即知识”,属于西方人文主义思想,故A项正确;孔子不主张个性自由,故B项错误;孔子主张维护周礼,故C项错误;维护君主权威不适合苏格拉底,故D项错误。2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谈到雅典的现状时说:“所有这一切总起来使得这里的公民灵魂变得非常敏感,只要有谁建议要稍加约束,他们就会觉得受不了,就要大发雷霆他们真的不要任何人管了。”从中可看出他()A推崇民主制度B认为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了相当高的水平C欣赏僭主政治D认为雅典民主政治受到人性的负面影响解析:选D由“只要有谁建议要稍加约束,他们就会觉得受不了,就要大发雷霆他们真的不要任何人管了”可知,柏拉图对雅典民主政治有所质疑,A项错误;B、C两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3苏格拉底说:“我是一只牛虻这个国家好比一匹硕大的骏马,可是由于太大,需要一只牛虻叮叮它,使它的精神焕发起来。”这表达了怎样的人生价值观()A人格独立,思想自由 B民主意识,参政意愿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D批判精神,社会责任解析:选D苏格拉底认为国家“由于太大,需要一只牛虻叮叮它,使它的精神焕发起来”,这表现了苏格拉底的爱国情怀,说明苏格拉底在关注国家的弊端,希望通过自己的尽职尽责,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故D项正确。4法律是一种社会行为准则,是公道与正义的标志。但是,法律的正义与道德的正义不尽相同。法律的正义是“诉讼正义”,是指通过法律机器的正常运转而获得的结果或判决。这表明柏拉图认为()A法律与道德两者相辅相成B法律正义是一种程序正义C只有法律能保障社会公道D法律正义服务于道德正义解析:选D法律的正义与道德的正义不尽相同,法律正义通过法律机器的正常运转,服务于道德正义,并非相辅相成,故D项正确。从高考研究的高度上揭密高考 考什么怎么考坚持能力立意、注重发掘时代主题、以间接方式涉及当今中国与世界的热点问题(民主、法制、人文)是新课标全国卷在此命题的特点。雅典民主政治、罗马法、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是考查的重点,命题频率较高。从考查方式来看,试题通过创设情境还原历史、渗透时政热点、引导学生树立宪法意识和法治观念,突出了史观史法的学科能力考查和主流价值观的引领。在复习时应重点掌握古希腊罗马民主、法制的发展历程及其特点,理解其对促进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并进行中西对比,认识同一时期的人类不同思想文明的发展趋势和特点。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1(2016全国甲卷)公元前5世纪剧作家阿里斯托芬提到,雅典政府有时让行使警察职能的公共奴隶,用染成红色的绳子驱使公民去参加公民大会。若有人因此在衣服上留下红色痕迹,他将被处以罚款。这反映出在当时的雅典()A公民大会形同虚设B民众失去政治热情C参政是公民的义务 D政府丧失民众信任解析:选C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民大会是雅典的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审议并决定国家的一切大事,故A项错误。公元前5世纪,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公民有较多机会直接参与城邦的公共事务,参政积极性被广泛调动起来,故排除B、D两项。材料“雅典政府有时让行使警察职能的公共奴隶,用染成红色的绳子驱使公民去参加大会。若有人因此在衣服上留下红色痕迹,他将被处以罚款”说明参政是公民必须去做的一件事,否则会受到处罚,故选C项。2(2014全国卷)古代雅典法律规定:如果公民试图自杀,必须事先提出申请,以获得批准;未经允许的自杀被视为犯罪行为。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A法律体系已达到完备的程度B法律具有尊重生命价值的人文精神C公民个人自由受到严格限制D自杀有违崇尚自然法则的理性精神解析:选C材料信息强调,古代雅典公民自杀前必须先申请,而未经允许的自杀将被视为犯罪行为,这充分说明古代雅典对公民个人自由的严格限制,C项符合题意。A项不符合史实,雅典的法律体系在当时并不完备;B项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自然法则强调人的自由是天生的,故根据自然法则,自杀也应该是人自由选择的权利,故排除D项。3(2013全国卷)有学者说,在古代雅典,“政治领袖和演说家根本就是同义语”。这一现象是雅典()A政治体制的产物 B社会矛盾缓和的反映C频繁改革的结果 D思想文化繁荣的体现解析:选A古代雅典政治的特征为直接民主,故政治家若想获得民众的支持必须通过演说来完成,故选择A项;B、C两项与材料本质不符,均排除;D项过于片面,故排除。4(2013全国卷)公元前340年,雅典一下层女子因亵渎神灵被控犯罪,按法律当处死。辩护人用动情的言辞质问:“难道你们忍心让这位阿芙罗狄特(古希腊美丽女神)的弟子香消玉殒吗?”这打动了陪审团。经投票,陪审法庭判其无罪。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A民主原则贯穿司法过程 B妇女享有广泛政治权利C法律注重保护平民权益 D司法审判缺乏严格程序解析:选A从材料看,案件的审判经历了辩护人的辩护、陪审团的投票、陪审法庭的判决等一系列过程,显示了民主原则贯穿整个司法过程,所以A项符合题意;在古代雅典,只有公民才能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妇女没有公民权,故B项错误;C、D两项都与材料不符。罗马法1(2016全国乙卷)德国文学家歌德说,罗马法“如同一只潜入水下的鸭子,虽然一次次将自己隐藏于波光水影之下,但却从来没有消失,而且总是一次次抖擞精神地重新出现”。对此的正确理解应是,罗马法()A是近代欧洲大陆国家法律的基础B为欧洲近代社会确立了行为规范C所维护的民主制度历史影响深远D不断地改变了欧洲历史发展方向解析:选A题干反映了罗马法对后世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罗马法中的许多原则,被近代以来的欧洲国家所采用,如公民在私法范围内权利平等原则、契约自由原则、遗嘱自由原则、“不告不理”原则等,罗马法的有关私法体系,被欧洲资产阶级民事立法成功地借鉴与发展,故A项正确。B、C、D三项不符合罗马法的影响,均排除。2(2015全国卷)右图为古罗马正义女神像。它体现了罗马法的诸多原则,如高擎的秤体现的是裁量公平,手握利剑体现的是法律的强制力。据此,双眼蒙布所体现的原则是,法官审案应()A主要依据道德良知B侧重听取证人证言C不受表象迷惑洞察事实真相D排除一切干扰遵从民众意愿解析:选C本题关键信息是“双眼蒙布所体现的原则”。题干关键词“裁量公平”“法律的强制力”体现了法律的公平和威严。双眼蒙布,说明法官在审案时要抵御各种利益或情感的诱惑来作出公正的判决,故选C项。A、B、D三项表述不符合题意。3(2014全国卷)罗马共和国早期,当罗马遭受外族进攻时,平民曾多次将自己组成的队伍撤离罗马,拒绝作战,迫使贵族在政治上做出让步。十二铜表法的制定就是这种斗争的成果之一。可见当时()A贵族逐步丧失制定法律的主导地位B平民采取有效方式争取自身权益C贵族让步在法制发展中起决定作用D平民与贵族的政治诉求日趋一致解析:选B十二铜表法虽是平民斗争的结果,但平民不可能制定法律,A项错误;平民通过拒绝参战来迫使贵族让步,说明平民的斗争方式是有效的,B项正确;此法的制定是平民斗争的结果,虽有贵族的让步,但这种让步在法制发展中不起决定作用,C项错误;平民与贵族的利益不同,其政治诉求自然也不同,D项错误。4(2012新课标全国卷)古罗马法学家盖尤斯记述过一个案例:有人砍伐了邻居家的葡萄树,被告上法庭,原告虽提供了确凿证据,却输掉了官司。原因是原告在法庭辩论中把“葡萄树”说成了“葡萄”,而十二铜表法只规定了非法砍伐他人“树木”应处以罚金。该案例说明当时在罗马()A不重视私有财产的保护B法律具有形式主义特征C审判程序缺乏公正性D审判结果取决于对法律的解释解析:选B材料反映了罗马法重视保护私有财产,但由于依据法律审判解决问题时,重程序、辩论,轻证据,法律具有形式主义特征,故选B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1(2016全国丙卷)古希腊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讲述的是,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取火种而遭到主神宙斯严厉惩罚的故事,剧中借普罗米修斯之口说:“说句老实话,我憎恨所有的神。”该剧深受雅典人的喜爱。这反映出当时雅典人()A宗教意识淡薄B反对神灵崇拜C注重物质生活 D强调人的价值解析:选D古希腊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中,普罗米修斯是爱护人类、不屈服于暴力的英雄人物。他为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与宙斯进行顽强的抗争。题干信息反映了当时雅典人强调人的价值,D项符合题意。材料反映不出当时雅典人宗教意识淡薄、反对神灵崇拜和注重物质生活,故排除A、B、C三项。2(2011新课标全国卷)苏格拉底在受审时申辩说:“打一个可笑的比喻,我就像一只牛虻,整天到处叮住你们不放,唤醒你们、说服你们、指责你们我要让你们知道,要是杀死像我这样的人,那么对你们自己造成的损害就会超过对我的残害。”这段话表明苏格拉底()A维护公民生存权利 B捍卫思想自由原则C抗议雅典司法不公 D反对贵族专权暴政解析:选B材料中苏格拉底强调自己是一个不断纠正社会存在的问题的人,如果处死他,就没有人再敢对社会存在的问题进行评论,即人们的思想不再自由,最终会导致雅典民主政治的失败,故选B项。A项不能准确反映材料信息;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D项在材料中没有反映。3(2015全国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孟子中记载了孟子与其学生关于法律问题的讨论。学生问:“舜做了天子后,假如其父杀人,舜的法官该怎么办呢?”孟子回答:“抓起来就行了。”学生又问:“难道舜不阻止法官吗?”孟子说:“舜怎么能阻止呢?法官是按职责办事。”学生问:“那舜又该怎么办呢?”孟子说:“舜应当放弃天子之位,毫不顾惜。然后偷偷地背上父亲逃到海边住下,一辈子都很快乐,把曾经做过天子的事情忘掉。”据孟子材料二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雅典陪审法庭以亵渎神明和蛊惑青年的罪名判处死刑。他与他的弟子们都认为判决不公。当弟子们安排苏格拉底逃走时,他却认为,虽然逃走是一种正义,但审判过程符合雅典法律程序,遵守合法的判决也是正义的要求,而且是更大的正义,因为如果拒不服从判决,就等于践踏法律,倘若人人都以自己认为的正义为借口而任意践踏法律,社会秩序将混乱不堪,城邦将无法存在,最终他选择在弟子面前饮下毒药,从容赴死。摘编自(古希腊)柏拉图苏格拉底的申辩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孟子和苏格拉底的法制观念。(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种法制观念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共同的历史价值。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透材料并最大限度地从中提取有效信息。第(1)问,孟子的法制观念结合材料“抓起来”“舜怎么能阻止呢?法官是按职责办事。”“舜应当放弃天子之位偷偷地背上父亲逃到海边住下”概括归纳;苏格拉底的法制观念结合材料“遵守合法的判决也是正义的要求”“倘若人人都以自己认为的正义为借口而任意践踏法律城邦将无法存在”等信息概括。第(2)问第一小问,要从两位哲人所处时代的特征入手,可从政治、经济、思想等角度分析;第二小问,其实是要找出两位哲人的法制观念的影响及价值。答案:(1)孟子:治国需要法制;权力不能干预执法;当法律与人伦冲突时,维护人伦。苏格拉底:守法是正义行为;法制关乎城邦存亡;法律至上,严格守法。(2)社会背景:战国时期,各国变法图强,法律的权威地位逐渐确立;宗法观念的影响;儒家伦理思想的影响。古希腊工商业相对繁荣;城邦民主政治高度发达;各种社会思潮活跃;法律作用突出。历史价值:他们的法制观念分别对中国和西方法制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的宝贵遗产。课时跟踪检测(时间:45分钟满分:85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6乐山一模)梭伦进行民主改革时,贵族会议和执政官委员会的权力似乎并未被削弱。正如梭伦自己在诗中所说,“如同以两支强劲的锚,稳定处在风暴中的船”。由此看来,梭伦改革()A是稳定统治的一种手段 B以缓和阶级矛盾为目的C协调了贵族的内部矛盾 D承认贵族对政权的垄断解析:选A梭伦执政时进行了民主改革,但是从材料中的“贵族会议和执政官委员会的权力似乎并未被削弱”看,奴隶主贵族把持政权的局面并未发生根本改变,结合诗中的比喻可知,他要用这两个机构稳定统治,故A项正确。2伯利克里时期几乎各级官职向一切公民开放,并都以抽签方式产生,雅典人相信抽签是天意所归,赋予它以一定的神圣意义,因此也更显得公平。这表明雅典()A政治环境阻碍人文思潮产生B旧有贵族退出政治舞台C提供了相对广泛的参政机会D宗教势力操控政治生活解析:选C“几乎各级官职向一切公民开放,并都以抽签方式产生”说明雅典民主政治提供了相对广泛的参政机会,故C项正确。3在古代雅典,因为控辩双方的言辞差别,陪审法庭会判处无辜的人有罪;也会因恻隐之心或辩护人的雄辩而把事实上的有罪之人释放。这说明()A辩词在法庭具有决定作用B陪审法庭的辩论忽视事实C程序公平不代表结果公正D公民的法律专业素养缺失解析:选C从材料可知陪审法庭虽然按法律程序处理案件,但往往带有个人的感情色彩,导致判决失误,故C项正确。4(2016河南高考适应性考试)对雅典市民来说,不再是命令和服从,而是言论的交锋。谁要是想说服别人,就必须掌握有力的论据,就必须有能力有技巧地表达出来。这种公开的思考和言论,对事物从各个方面的分析,于是就出现了对人和神、天和地的新的思考。促使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因素是()A雅典的政体形式 B雅典市民的全新思考C雅典的城邦体制 D雅典市民的生活方式解析:选A雅典的政体形式即民主政体使雅典市民出现“谁要想说服别人,就必须掌握有力的论据,就必须有能力有技巧地表达出来”的现象,故A项正确;雅典市民的全新思考是建立在雅典的民主政体上的,故B项错误;雅典的城邦体制仅是雅典民主政体形成的条件之一,故C项错误;材料与雅典市民的生活方式无关,故D项错误。5雅典公民大会辩论时,发言人不能一次提出两个问题或讨论两件无关联的事,不能就同一问题发言两次,不能诽谤谩骂他人,不能打断他人讲话,不能攻击议会主席。这些规定()A降低了公民大会的工作效率B违背了雅典民主的基本原则C限制了雅典公民的参政热情D保证了大会运行的基本秩序解析:选D材料信息表明这些规定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大会运行的基本秩序,故D项正确。6尚书记载:“罪疑惟轻,功疑惟重,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经,法律规定)。”古罗马的民法大全规定:“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由此可见,两则材料都()A违背了法律至上的原则 B表明了法律的宽松灵活C体现了一定的理性色彩 D反映了重罪轻判的理念解析:选C“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都是对疑罪的规定,体现了法律的公正性,带有理性色彩,故C项正确。7罗马帝国全盛时期,假设一个贵族垂涎另一个贵族的财产,而后者碰巧在帝国家庭中失宠,此时前者就可作为控方揭发后者叛逆罪,如果被告被判死刑。前者就可得到被告的一部分财产。这反映了()A贵族之间的矛盾已经影响到帝国的稳定B罗马法不能够解决财产纠纷问题C罗马法的缺陷使其成为贵族斗争的工具D罗马法不利于调和贵族间的矛盾解析:选C根据材料可知,当一个贵族觊觎另外一个贵族的财产时可以利用贵族在帝国中失宠,揭发他叛逆罪,从而等他判处死刑后得到他的部分财产,这是利用罗马法的漏洞来解决财产纠纷,罗马法成为贵族之间斗争的工具,故C项正确。8在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中,罗马制定了十二铜表法,其第三表(执行)规定:“如债务人仍不清偿,又无人为其担保,则债权人得把债务人押家中拘留,用皮带或脚镣拴住,但(脚镣)重量最多为15磅。愿减轻的听便。”材料反映罗马法的基本特点是()A保护平民利益,打击贵族特权B保护私人财产,注重公平原则C注重法律程序,保证司法平等D保护罗马共和国境内所有居民解析:选B“债权人得把债务人押家中拘留”表明罗马法保护私人财产,“但(脚镣)重量最多为15磅”说明罗马法注重公平,故B项正确。9罗马法规定:“在宣判前,即使证据确凿,也只能称为犯罪嫌疑人;宣判之后才可以称为罪犯。”这一规定()A推动罗马法由习惯法向成文法转变B体现出罗马法追求执法程序的正义C确保了罗马境内全体居民权利平等D表明民主是罗马法精神的本质内涵解析:选B据材料“在宣判前,即使证据确凿,也只能称为犯罪嫌疑人;宣判之后才可以称为罪犯”可知罗马法在追求司法公平正义方面走在前列,故B项正确。10(2016邯郸一模)公元前287年,为了弥补十二铜表法对财产侵害问题上规定的不足,颁布阿奎利亚法。规定:“因违法杀害他人的奴隶、四足动物或家畜,按照它们被杀前一年中的最高价格予以赔偿,而对其他财物的损害,以它们在最后30天中的最高价格为准。”这一规定()A是罗马法趋于理性的体现B促进了罗马商品经济的发展C限制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D体现了对生命和财产的尊重解析:选A根据材料“为了弥补十二铜表法对财产侵害问题上规定的不足,颁布阿奎利亚法”可得,并且阿奎利亚法对奴隶及财产的规定更趋于理性,故A项正确;该法是进一步保护平民的利益,并没有提到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故B项错误;罗马依然是奴隶社会,法律的颁布依然是维护了奴隶主的利益,故C项错误;罗马的社会性质没有变,依然是奴隶社会,不可能体现出对生命和财产的尊重,故D项错误。11除了面貌形体神人相同,希腊诸神的性格气质、道德品质亦与人类毫无二致。他们不仅具有与人同样的喜、怒、哀、乐,而且在道德品质方面,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比人类更富于虚荣心、更加忌妒成性,更加贪婪好色。古代希腊的宗教神话这种“神人同形共性”的特点()A造成了对文化的垄断和束缚B带有浓重的人文主义色彩C加深了对神权的内在恐惧D孕育了人与人不平等的观念解析:选B古代希腊对文化持宽容的态度,故A项错误;古代希腊的宗教神话“神人同形共性”体现了对人的重视,故B项正确;“神人同形共性”体现了神和人本质的一致性,使神与人更接近,故C项错误;神人的一致性体现了人的平等,故D项错误。12苏格拉底认为:“如果神不制定正义的法律就很难有什么别的人制定这样的法律。”他还论证说:“凡是其本身就给违犯的人带来刑罚的法律,一定是有比人更好的法者所制定的。”这反映了苏格拉底()A强调公民应该都是法律的服从者B思想主张带有浓厚的迷信色彩C竭力推崇神的意志高于人的意志D主张城邦法律应遵从神的法律解析:选A材料信息“如果神不制定正义的法律就很难有什么别的人制定这样的法律”可知苏格拉底认为法律是正义的,公正的人首先是遵守法律的人,服从法律是公民的天职、责任和义务,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迷信色彩,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法律的正义,而不是神的作用,故C、D两项错误。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法制是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法典的缘起与(罗马)查士丁尼法典的组成方式有相同之处限制中国法典之外的出版物的发行(政府除外),罗马亦是如此:两国都各自以公告、律令和诏书等形式立法,还有诸如过继、家庭财产共同占有关系等都有相同之处。田涛西方人眼中的中国法律接触与碰撞材料二新兴地主阶级反对奴隶主贵族垄断法律,坚决要求把成文法律公布出来,以保护他们的私有财产和其他权利。汉文帝接受贾谊的“儒家兴礼乐,刑不上大夫”的建议更新秦朝法律。汉律规定,对普通人犯随时逮捕,对有贵族官僚身份的人犯,如需要逮捕的,必须先奏请皇帝批准,逮捕后不加刑具,以示宽容。刘邦时,法令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吕后、惠帝时规定“市井子孙不得为官吏”。据李小兵中国古代法律制度整理材料三罗马帝国时期查士丁尼皇帝敕定的法学总论中明确界定:“法学是关于神和人的事物的知识,是关于正义和非正义的科学。”法律的目的是保证“正直生活,不害他人,各得其所”,“人生而平等,任何人都享有不能剥夺的一些基本权利;法是最高的理性;法是一种最高权利,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正义和非正义的人的标准。”法制史学者将唐高宗时颁行的唐律疏议与“罗马法”相提并论,并视之为古代中华法系的代表著作。唐律疏议首篇开宗明义:“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可见中国传统的法律思想实质上是“以法制国(the rule by law)”而不是“法治(the rule of law)”,不过是君主用刑罚律令来控制臣民罢了。 (1)根据材料一,归纳古代中国与罗马在法治方面,有哪些相似点。(6分) (2)对比材料二、三,指出古代中国与罗马法律在保护对象、立法理念、经济主张等方面有何不同?(12分) (3)根据材料三,比较罗马法和中国传统法律精神(或原则)的不同。(7分)解析:第(1)问,据材料一中省略号后的内容概括相似点所在。第(2)问,材料二共4句话,分别阐释了中国法律的保护对象、立法理念和经济主张,从中分层概括即可。罗马法的制定是为了保护本国公民利益,据材料三中法学总论的引文概括归纳罗马法的立法理念和经济主张。第(3)问,注意从两国法律的公平正义、平等理念和维护统治等方面分析比较。答案:(1)相似:政府垄断立法;立法形式多样化;保护私有财产。(2)保护对象:中国保护封建地主阶级;罗马保护公民。立法理念:中国注重等级观念(礼仪或以儒入法);罗马注重理性、平等(自然法)理念。经济主张:中国重农抑商;罗马保护商业。(3)不同:罗马法强调正义、平等、人权、理性原则,而中国古代法律强调为君主专制服务、为君主德礼治国服务、重视刑罚惩治。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古希腊人的“自由”是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发展的。在征服自然之后,如何在城邦生活中追求自由成为了希腊人的关注点。在雅典,一系列的政治改革应运而生。改革后的雅典公民更珍视自由,宁愿“在民主政治制度下受贫困。也比在贵族专权统治下享受所谓的幸福好”。此外由于氏族血缘关系逐步消亡,个人需通过努力,方能获得幸福。这种变化又使雅典人认识到个体存在的价值,人的主观能动性与主观判断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能“自由地思考这个世界,而不受外界权力的影响来追求真理”。这样的自由,在苏格拉底之前的哲人就开始大胆的表达了。摘编自复旦大学易兰古希腊人的自由观念依据材料指出作者观点,并结合雅典民主政治改革的史实加以说明。(12分)解析:根据材料“古希腊人的自由是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发展的”和“在雅典,一系列的政治改革应运而生”可以归纳为古希腊人的自由随社会发展而变化或雅典民主政治改革推动自由的发展;结合所学,列举梭伦改革和克利斯提尼改革中给予或扩大自由的内容进行说明。 答案:观点:古希腊人的自由随社会发展而变化(雅典民主政治改革推动自由的发展)。说明:如梭伦颁布的解负令缓和了平民与贵族的矛盾,使债务奴隶获得人身自由;财产等级制和公民大会打破了氏族贵族的专权,使公民获得了政治自由;克利斯提尼用十个地域部落取代四个血缘部落,扩大了公民的政治自由;民主政治激发人的能动性与自信,有利于思想的自由与人文主义的发展。( 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通史融会(二)工业文明的曙光近代前期的世界(1418世纪)从知识掌握的广度上备战高考 学什么怎么学人类社会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开始于1500年左右,西欧各国扮演了最积极的角色。西方通过新航路的开辟和殖民扩张使人类社会从分散向整体发展,使原来的资本主义萌芽成长为早期的资本主义经济,并在思想文化领域和政治领域开展革命性变革,科学化思维和民主化浪潮由此兴起。一、经济上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初步发展14、15世纪,欧洲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逐步由简单协作发展到工场手工业时期;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伴随着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世界市场得到拓展。西欧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为工业革命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一、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13世纪末,西欧封建社会走完长达近四个世纪的盛期,由盛转衰。14、15世纪西欧从危机中焕发生机,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从16世纪开始,资本主义的发展成为社会经济演变中最醒目的特征。114、15世纪萌芽在西欧封建社会末期,随着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不断增长,社会分工的逐步扩大,商品经济获得了较大的发展, 1415世纪在西欧封建社会内部最初出现的资本主义关系,具体表现为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工场手工业的出现。216世纪以后迅速发展农村农业中的资本主义因素不断成长,资本主义农业生产在英法等国获得较大发展,逐渐形成了三种典型的农业资本主义发展道路:英国式的农场经济、法国式的富农经济以及普鲁士式的容克庄园经济。城市1618世纪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工场手工业时期,包买商和农户之间形成了雇佣关系,这种生产方式就是“分散的手工工场”。在手工业比较发达的国家,还出现了集中的手工工场。 二、全球化的开始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的殖民扩张,打破了不同文明相互隔绝、分散孤立的局面,彼此的联系日益密切,整个世界联系在一起。1新航路的开辟在1516世纪之交,西欧各国探寻通往东方的航线,经过一系列航海探险活动开辟了通往印度和美洲等世界各地的航路,这些航路通常被叫作新航路。其开辟的影响,如下表所示:对世界产生的影响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文明开始会合交融,日益连成一个整体。在这个全新的整体中,欧洲商人起到主导作用,在几大洲之间进行商品贸易,使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从这个意义上说,新航路的开辟也拉开了世界近代史的大幕。对欧洲产生的影响新航路的开辟给欧洲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即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商业革命是指商业经营方式、商贸中心的位置都发生了变化。由于商业规模扩大,商品种类增加,商业经营方式从原来简单的商品交易向股份公司、证券交易所等复杂的经营模式转化。商贸中心也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从原来的地中海区域转移到了大西洋沿岸,意大利的商业地位逐渐被西班牙、葡萄牙、英国和尼德兰所取代。2早期的殖民扩张新航路的开辟是全球化开始的标志,也具有全球化的两面性。新航路的开辟一方面扩大了人们的视野,第一次建立起全球性的联系。通过贸易、传教等活动,商品、人员、物种实现了世界范围的流动,包括文化在内的不同文明之间交流逐渐频繁;另一方面,西欧开始殖民扩张。西班牙和葡萄牙率先建立殖民帝国,随后荷兰、英国、法国相继成为殖民大国。特点以掠夺财富为主要目的,以海外贸易、海盗式掠夺、欺诈性贸易和贩卖黑人奴隶为主要方式,是一种公开的、野蛮的强盗行径;殖民国家以西、葡、荷、英、法等西欧国家为主,主要占据非洲、美洲等地区。原因资本主义刚刚在欧洲兴起,当时的生产力水平比较低,需要积累资本,发展资本主义。影响(1)对世界市场:殖民扩张和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得到拓展,越来越多的国家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促进了世界的一体化。(2)对殖民国家:从殖民地掠夺了大量的财富,转化为资本,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3)对殖民地:殖民主义是灾难和祸害,造成了亚、非、拉美地区的落后;殖民扩张客观上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有利于殖民地的发展进步。(4)对国际关系:由于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必然引起殖民争霸战争。 三、重商主义的兴起1理论重商主义理论认为,国家的力量基于所拥有的金银数量,国家应追求自给、尽量少进口多出口,以积累更多的金银。因此,重商主义理论鼓吹政府直接干预经济,以实现经济繁荣、壮大国力的目标。2政策西欧民族国家实行重商主义政策,政府鼓励工业生产,扩展国际贸易。一些国家建立国家银行,政府充当担保人,银行拥有很高的信誉,促进了资金的集中使用。合股公司也得到政府的扶持和保护,它们获得政府颁发的“特许状”,成为独霸一方的特权贸易公司。3影响重商主义政策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和资本的原始积累,也推动了海外殖民扩张,殖民地被视为原材料和贵金属的重要来源地。1有学者认为,新航路开辟的主要作用在于成为了方便西、葡两国作为重金属货币的传输漏斗为了国内的消费,用新大陆发现的重金属货币换取东方的奢侈品。据此可以推知,新航路开辟后()A西、葡封建社会经济迅速发展B东方在贸易中占主导地位C西、葡未实现有效的资本积累D世界市场的雏形已经出现解析:选C据材料信息可知当时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掠夺的财富主要用于皇室的消费,并未转化为资本,故C项正确。21609年,应荷兰东印度公司的邀请,格劳修斯发表了论海上自由,认为“海洋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是不可占领的;应向所有国家和所有国家的人民开放,供他们自由使用。”下列评述正确的是()A抨击了葡萄牙对海洋航线和贸易的垄断B抨击“海上马车夫”荷兰对海洋航线和贸易的垄断C抨击英国颁布航海条例破坏海上自由D对英国的殖民霸权提出了严重的挑战解析:选A16世纪,西班牙、葡萄牙垄断了早期海上殖民贸易,17世纪初,荷兰崛起,积极进行殖民扩张,论海上自由是为自己殖民扩张进行辩护,故A项正确;17世纪初,荷兰刚开始崛起,尚未实现对海洋航线和贸易的垄断,B项错误;英国航海条例颁布于1651年,反对荷兰海上霸权,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1609年英国尚未崛起,故D项错误。318世纪,按规定,英国申请圈地者若得到本区土地持有者五分之四的当事人同意,即可提交议会批准。所谓五分之四的当事人同意,是以同意者的土地占该区土地面积或地价的五分之四为准。材料反映出英国圈地运动()A直接导致工业革命开展B并未伴有生产关系变革C合法掠夺了少数人权益 D阻碍国内消费市场扩大解析:选C根据所学知识,圈地运动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劳动力、原料、市场等条件,推动工业革命开展,但不能直接导致工业革命开展,故A项错误;圈地运动剥夺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和所有权,把强占的土地圈占起来,变成私有的大牧场、大农场,改变了生产关系,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圈地运动是不顾少数人(五分之一土地所有者)的反对,只要多数地主(五分之四)同意的情况下即获批准,这是用多数人的意见压制少数人的意见,掠夺了少数人的权益,故C项正确;圈地运动导致大量农民失去土地,只能转化成产业工人,因而扩大了国内消费市场,故D项错误。4据记载:中国历史上的金银比值一直很稳定,在明朝初年及以后很长一段时期,一直维持在16上下,到崇祯(16281644)年间,这一比值已达115之多。对此,著名思想家顾炎武认为,“天启中权阉用事,百官献媚者皆进金卮,金价渐贵”。事实上,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因素是()A明朝政治腐败,官员行贿受贿B海禁造成对外贸易大幅萎缩C明朝政府推行赋役征银政策的影响D新航路推动全球贸易时代来临解析:选D材料信息金价上涨,银价下跌,与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白银流入中国有关,故D项正确。二、思想上现代意识的兴起文艺复兴肯定了人的价值、人的欲望以及对现世幸福的追求;宗教改革建立了人在宗教信仰上的自主;在科学革命中,人的理性探索出认识自然规律且行之有效的系统方法,新的思维传统和科学精神由此形成;启蒙运动将人类社会作为理性认识的对象,激发了人类运用理性的勇气和决心。四场运动并非环环紧扣,其精神实质却相通相融,共同推进了人类在精神层面的自立、自主、自觉和自信。 一、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是14世纪中叶到17世纪初发生在欧洲的思想文化运动。文艺复兴以学习和恢复希腊古典文化为号召,实质上却是创立符合新兴资产阶级需要的新文化。发源文艺复兴发源于意大利,这与意大利城市生活的发展有很大的关系。意大利的城市以工商业和银行业致富,城市生活丰富多彩,世俗生活和个人的发展受到重视,这为思想文化的滋长繁荣提供了沃土。思想渊源文艺复兴是古典文化与基督教传统相结合的产物。传统的认识刻意突出中世纪与文艺复兴之间的文化断裂,淡化了文艺复兴与宗教的关系。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并不具有反基督教的性质,许多人文主义者是虔诚的基督徒。精神内核文艺复兴的精神内核是人文主义。人文主义提升人的地位,肯定人的价值;重视现世生活,主张追求物质幸福和感观上的满足;崇尚理性,重视发挥人的才智和创造力,提倡探索人与自然的奥秘。它体现了以人为中心,为创造现世幸福而奋斗的乐观进取的精神。影响文艺复兴的成就不仅表现在文学艺术领域,在史学、政治学和自然科学方面也有突出的贡献,它还推动了教育的发展,促进人们日常行为方式文明化。 二、宗教改革宗教改革打破了持续五百多年的思想信仰大一统,形成了不同的宗教信仰体系并立局面。改革中出现的教义、教规的分立造成救赎道路的不同,但其革新的实质都使信徒在宗教信仰中获得空前的自主性,这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新兴市民阶层的愿望。起因政治上,欧洲民族主义观念勃然兴起,要求建立统一的民族国家,打破天主教的控制。经济上,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成长起来,要求打破天主教神学的精神束缚,为资本主义发展扫除障碍。文化上,文艺复兴倡导个人自由、平等、欲望、人性至上,提倡竞争进取和科学求知,为人们挑战天主教会提供了理论和思想依据。宗教上,天主教会在四分五裂的德意志土地上势力极大,不仅精神上统治着德意志,还从德意志掠夺了大量财富。马丁路德教义核心是“因信称义”,主张圣经至高无上,否认包括教皇在内的教士阶层的权威,提出“信徒皆为牧师”。要求改革教会,简化圣礼。呼吁世俗的权力来推行改革。加尔文改革核心思想是“先定论”,认为上帝将人分为注定得救的“选民”和被罚下地狱的“弃民”。激励人们更加积极地生活,这对发展中的市民阶层具有很大的吸引力。英国宗教改革1534年英国议会通过至尊法案,解散了修道院,将教产出售给支持者。伊丽莎白采用妥协方式,确认了改革的基本成果,同时保留一些天主教传统。英国的宗教改革带有更多的政治色彩,更典型地体现了世俗权力对教权的控制。天主教改革15451563年天主教会在特兰特召开会议,明确了教义,对教职人员的劣行予以谴责,建立了一套教会监察制度。改革帮助天主教挽回了一些损失,信众人数有所回升。影响打击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剥夺了教会在各国的政治、经济特权,各国王权得到加强,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发展。经济上:确立了适应资产阶级需要的伦理规范和生活方式,夺取了大量原属教会的财产和土地,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文化上:打破了天主教会精神垄断,使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发展了人文主义;发展本民族文化,促进了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传播了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旗帜。 三、科学革命在17世纪取得胜利的科学革命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一起被称为17世纪的“双元革命”。科学是关于自然现象的系统知识,科学革命一般是指通行的科学理论体系的急剧转变,即科学史家库恩所讲的范式转换。照此定义,17世纪的科学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科学革命,它也被称为牛顿革命。1兴起原因(1)经济原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成长需要科技知识,这在客观上刺激了技术的发展,同时也为近代科技的发展提供了工具和手段。因此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成长是近代自然科学创立发展的社会前提。(2)政治原因:资产阶级革命为资本主义发展、科技进步开辟了道路。三次科技革命贯穿于近现代资本主义发展史中,每次科技革命既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也对资本主义的政治变革起了推动作用。反过来讲,政治革命又为科技革命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可见,资产阶级科技革命与政治革命在互动中前进。(注意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3)思想方面:人文主义和理性精神解放了思想,推动了近代科技迅速发展。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资产阶级启蒙运动,宣扬人文主义和理性精神,解放了思想,推动近代科技迅速发展。2特点和影响(1)特点:科学革命形成了重视经验事实的理性化的思维传统,观察、实验、分析和综合成为发现规律的基本方法。(2)影响:科学革命彰显了理性的价值,破除了迷信和盲从,推动了科学主义的世界观的形成。对自然规律的重大发现激起了人们探索社会规律的热情,启蒙运动随之而起。 四、启蒙运动启蒙运动就是以理性和科学的光芒驱散蒙昧、迷信、宗教狂热和专制统治带来的黑暗,照亮人类精神世界的思想文化运动。启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