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2课祝福检测新人教版必修3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3020516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8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2课祝福检测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2课祝福检测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2课祝福检测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2课祝福祥林嫂是不幸的:新寡又迫嫁,丈夫却病亡,守子且艰生,幼儿又惨死。可就是这样一个不幸的祥林嫂,本应得到些同情,却备受嘲弄、侮辱和伤害。新寡再嫁丧夫,成为阻碍她平等生存、正常生活的一座大山;儿子惨死狼口,又成为别人一遍一遍茶余饭后的谈资。人们对于她的伤口,不仅撕开来看,而且再撒上一把盐。在封建礼教、封建迷信的双重打击和人们的风刀霜剑中,就在这家家“祝福”之中,在这天地圣众歆享牲醴赐福人们的爆竹声中,一个“想做奴隶而不得”的可怜女人,躺在了写着“吃人”二字的封建礼教的铡刀下!美字体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赏美文“树人”需要鲁迅在当下,中学生有三怕:怕奥数、怕英文、怕鲁迅。对于前两者,我倒心有戚戚焉;对于后者,我不仅不怕,反而喜欢。当今中国的中学生,目光盯着升学,压力山大。奥数、英文是两种特别的东西,它能帮助中学生走上升学的捷径,中学生总是怕学得不好,拿不到高分,而语文学科无论怎么考,分数既高不上去,也拉不下多少(这是中学生尤其是高中生的“共识”),且语文课程中的“鲁迅”更是难得如同蜀道,以致大部分同学都“仰天胁息坐长叹”。先生的文章博大精深甚至晦涩难懂,确实并不浅显。但这能成为我们怕的理由吗?纵观先秦诸子散文、唐宋诗词、明清小说,又有哪一个是浅显的?对于精华,唯有一字一句仔细琢磨,方得真滋味。“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当生活安逸了,人就被生活所累了。”“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字字珠玑,意味深长,发人深省,难道都让红尘掩盖了它们?世事沧海桑田,思想却亘古不变。“鲁迅”这个名词就其本质,已经不再是周树人的笔名,也不是一代文豪的代称,而是正义力量的象征。试看当今社会,孔乙己化身为教授,不是“窃书”,而是“抄书”;阿Q复活了,在网络炫富炫阔;祥林嫂复活了,在底层呻吟;乏走狗复活了,披着专家学者的镀金外衣,依然向着穷人狂吠;闰土复活了,失学打工,没有了美丽的家园谁怕鲁迅?只有孔乙己、乏走狗、鲁四老爷之流。中学生不应怕鲁迅,应当正视社会现实,不能只沉迷于书本。脱离社会的书本知识断然不能有助于中国的进步!如果中学生只被奥数、英文统治头脑,只为分数而学,到头来,思想必定是一片废墟。急功近利的学习只能损毁我们的未来,未来中国一定需要思想深邃的学者。怕鲁迅,就必定不能“树人”。“人”树不起来,地平线上就不会升起复兴崛起的希望晨曦!【课内挖掘】课内素材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遗留下来的腐朽、愚昧的封建思想,使国民在精神上、思想上受到极大的毒害,造成国民的愚昧、无知、冷酷。那个时代的妇女则是中国封建思想最大的受害者。祥林嫂悲剧命运之所以能够产生,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她周围人们的冷漠、无情,甚至残忍。祥林嫂在鲁镇女人们的“鄙薄”“烦厌”的神色中,在四婶“祥林嫂,你放着罢!我来拿”的慌忙语调中,在短工“简捷”“淡然”的回答中,在“我”的应付中,在当时整个社会民众的“看客”心理活动中,一步一步走向了死亡。这种死亡在保守、自私、顽固、麻木、毫无温情的世界里是必然的。运用角度“社会的冷漠”“让世界充满爱”“伸出温暖的手”等。【课外运用】冷漠,是存在于人类中可怕的病毒,是杀人不见血的魔鬼。只有拒绝冷漠,人与人之间才能真正地和谐相处,人生才能不断地超越自我,社会才能稳步前进,世界才会充满爱。阻止道德的滑坡,托举向善的力量,让我们人人都献出一点爱,温暖他人,温暖世界。(节选自拒绝冷漠)一、基础巩固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寒暄(xun) 踌蹰(chu) 朱拓(tu)百无聊赖(li)B讪讪(shn) 惴惴(zhu) 俨然(yn) 少不更事(jn)C间或(jin) 形骸(hi) 谬种(mi) 沸反盈天(fi)D正月(zhn) 驯熟(xn) 炮烙(po) 咀嚼鉴赏(j)解析:A项,“拓”读“t”,B项,“更”读“n”;D项,“炮”读“po”。答案:C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吃素鄙薄神气安份耐劳非懒即馋B诡密 烦厌唾弃 彩绣辉煌 寻死觅活C蹙缩 文采精华 懒散舒适 宽洪大量D蹒跚 连绵不断 毕毕剥剥 轩竣壮丽解析:A项,份分;B项,密秘;D项,竣峻。答案:C3对下列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寒暄(太阳的温暖)形骸(身体) 收敛(收拢、聚集)B蹙缩(皱缩) 间或一轮(偶尔) 歆享(喜爱、羡慕)C沸反盈天(满) 窈陷(幽远) 安逸(安闲)D鄙薄(轻蔑) 折罪(抵作) 素不相识(向来)解析:B项,歆享:神灵享用供品。答案:B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由于自己好吃懒做,以前接济过他的亲戚也不愿再理他,现在他已百无聊赖了。B由于山体滑坡,奔赴抗震救灾的队员往往突然会走投无路,但他们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及时赶到目的地,开展救援工作。C教室里教师讲得精彩,学生学得认真,课堂气氛沸反盈天,十分活跃。D较快走上领导岗位的年轻干部,很多是公认的能力型干部,他们风华正茂、精明强干、宏图正展,很受众人注目。解析:D项,使用正确,“精明强干”形容机灵聪明,办事能力强。A项,适用对象错误,“百无聊赖”侧重指精神上没有寄托,不用来表示经济上贫困。B项,望文生义,“走投无路”比喻处境极困难,找不到出路。C项,不合语境,“沸反盈天”形容人声喧闹,乱成一片。答案:D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A小说祝福一拉开帷幕,鲁迅就给读者展示了一幅沉重而巨大的民俗风景画农历新年时祝福的景象。B过年是中国的一个特殊节日,无论城市或乡村,无论南方或北方,无论海内或海外,只要是汉民族,都要过年。C送灶神是在阴历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据说这天是灶神升天之日,这天晚饭之后,人们便举行“送灶君”的祭祀仪式。D我们在解读祝福时,可以深切感觉到民俗文化的威力无处不在,民俗文化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秩序和道德规范。解析:A项偷换主语,可以在第一个分句加上“在时”,或者删除“鲁迅”二字。B项搭配不当,“过年”不是“节日”,应改为“新年是中国的一个特殊节日”或“过年是中国的一个特殊活动”。C项“这天”指代不明。答案:D6下列语句重新排序后,恰当的一项是()幸而府上是向来宽洪大量,不肯和小人计较的。阿呀阿呀,我真上当。她来求我荐地方,我那里料得到是瞒着她的婆婆的呢。这回我一定荐一个好的来折罪总是我老发昏不小心,对不起主顾。我这回,就是为此特地来说说清楚的。对不起,四老爷,四太太。ABC D解析:在这段话里,卫老婆子先表白自己上当,句是这层意思,句又向鲁四老爷和四婶道歉,句表明自己要如何赎罪。答案:C二、迁移发散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风波(节选)鲁迅赵七爷一路走来,坐着吃饭的人都站起身,拿筷子点着自己的饭碗说:“七爷,请在我们这里用饭!”七爷也一路点头,说道“请请”,却一径走到七斤家的桌旁。七斤连忙招呼,七爷也微笑着说“请请”,一面细细的研究他们的饭菜。“好香的干菜,听到了风声了么?”赵七爷站在七斤的后面七斤嫂的对面说。“皇帝坐了龙廷了。”七斤说。七斤嫂看着七爷的脸,竭力陪笑道:“皇帝已经坐了龙廷,几时皇恩大赦呢?”“皇恩大赦?大赦是慢慢的总要大赦罢。”七爷说到这里,声色忽然严厉起来,“但是你家七斤的辫子呢,辫子?这倒是要紧的事。你们知道:长毛时候,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七斤和他的女人没有读过书,不很懂得这古典的奥妙,但觉得有学问的七爷这么说,事情自然非常重大,无可挽回,便仿佛受了死刑宣告似的,耳朵里嗡的一声,再也说不出一句话。“一代不如一代,”九斤老太正在不平,趁这机会,便对赵七爷说,“现在的长毛,只是剪人家的辫子,僧不僧,道不道的。从前的长毛,这样的么?我活到七十九岁了,活够了。从前的长毛是整匹的红缎子裹头,拖下去,拖下去,一直拖到脚跟;王爷是黄缎子,拖下去,黄缎子;红缎子,黄缎子,我活够了,七十九岁了。”七斤嫂站起身,自言自语的说:“这怎么好呢?这样的一班老小,都靠他养活的人”赵七爷摇头道:“那也没法。没有辫子,该当何罪,书上都一条一条明明白白写着的。不管他家里有些什么人。”七斤嫂听到书上写着,可真是完全绝望了;自己急得没法,便忽然又恨到七斤。伊用筷子指着他的鼻尖说:“这死尸自作自受!造反的时候,我本来说,不要撑船了,不要上城了。他偏要死进城去,滚进城去,进城便被人剪去了辫子。从前是绢光乌黑的辫子,现在弄得僧不僧道不道的。这囚徒自作自受,带累了我们又怎么说呢?这活死尸的囚徒”(选自呐喊,人民教育出版社,1973年版,有删改)7节选文字中,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主要方法是什么?答:_解析: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有很多,诸如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环境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本篇小说中“说”“道”等词语表明本篇小说塑造人物的主要方法是语言描写。答案:语言描写。8文章描写的是哪个历史时期的事情?请根据文中的细节加以分析、判断。答:_解析:每篇小说都有其社会背景,判断小说中所描写的环境属于哪个历史时期,就应当通过文中的标志词来推断,如文中“辫子”“长毛”等可以推断这是辛亥革命时期。答案:从“现在的长毛”“辫子”“这倒是要紧的事”等语句、七斤辫子被剪、赵七爷骨子里深刻的封建意识可以看出,这是辛亥革命时期。9结合文章,谈谈赵七爷这个人物形象。答:_解析:概括分析人物形象的特点,应当通过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来分析。答案:赵七爷是辛亥革命时期清朝封建遗老的典型代表,他从骨子里维护封建统治。当他风闻皇帝又坐了龙廷的消息后,故意到七斤家进行撩拨,使七斤一家子急得没法,这反映了他的阴暗心理和劣根性。10试以七斤嫂、九斤老太为例,分析当时人民群众的思想状况。答:_解析:因为“七斤嫂”“九斤老太”是当时人民群众的代表人物,结合文中期待“皇恩大赦”“没有读过书”等词语及文中最后一段的相关信息分析,即可得出当时人民群众的思想状况。答案:从两个人的语言可以看出,当时广大群众在思想上是被蒙蔽的,十分麻木,他们不仅不理解革命,而且对反动势力也缺乏认识。三、创新语用11根据语境,仿照画波浪线的语句再写出三个句子并填在横线上。读点鲁迅,当你孤独无助时,那是一根神奇的拐杖;_,_;_,_;_,_。解析:做此题一定要审清语境和要求,要分析语境隐含的信息。从画线语句的特点看,要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读鲁迅”的作用。答案:在你彷徨无奈时那是一盏不灭的明灯在你空虚无聊时那是一桌无价的精神大餐在你消沉无为时那是一剂催人振作的良药12参照下面鲁迅先生的画像,结合你对鲁迅的了解,刻画你心目中鲁迅的形象。要求:使用第二人称,侧重肖像描写;运用比喻、排比两种修辞手法;结构相对完整,语言简明、连贯、得体;不少于200字。答:_解析:这是一道综合性很强的语言表达题,俗称小作文。作答时,考生首先应注意题干中几项具体要求,其次应结合对鲁迅的点滴记忆来作答,可以回忆平时学过的相关课文,如鲁迅研究专家唐弢的回忆性散文琐忆,以便获得更多信息。总之,画像只是切入点,在考场上迅速回忆起关于鲁迅的相关信息,按照要求组织答案是关键。答案:看到您的画像,我自然想起您的两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觉得这诗句正是您一生的真实写照,也是您作为一位伟大作家的人格的全部体现。您目光犀利,眉头紧锁,面容消瘦,留着一撇浓黑的胡须,表情非常严肃又非常慈祥,从中可以想见您的清苦、刚直、坦然。您一头倔强得一簇簇直竖起来的约两寸长的头发,粗而且硬,当真一副怒发冲冠的样子。您是新文学的伟大旗手,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您的文章独抒新见,入木三分。而您的杂文则是匕首,是投枪,是飞镖,直刺向黑暗社会,使反动统治者胆战心惊。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