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8 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专题过关检测1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3020040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8 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专题过关检测1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8 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专题过关检测1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8 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专题过关检测1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过关检测(八) (建议用时:40分钟)一、选择题1美国学者费正清曾说:“1949年以来的中国革命,从其牵涉到的人数或从其变革的广度和速度来说,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对世界外部地区来说,这也是现代一次最少为外人所知的事件。”在他看来,这一事件表明()人民革命政权替代了反动的封建政权中国革命的胜利极大地增强了世界和平的力量中国革命的伟大意义当时没有被西方世界认识到新中国的建立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社会大变革ABC D解析:选D。解答本题关键是理解材料。根据材料中“其变革的广度和速度来说,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是现代一次最少为外人所知的事件”可知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均可排除。答案为D项。2(2016河南新乡模拟)1954 年12 月,第二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指出人民政协的性质是“团结全国各民族、各民主阶级、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国外华侨和其他爱国民主人士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由此可以看出1954年以后()A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B全国政协不再具有立法的职能C政协成为各民主党派的联合执政机构D政协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解析:选B。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于1949年,A项与题干时间不符;各民主党派是参政议政,不是联合执政,C项错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是全国人大,D项错误。1954年人大召开后,政协不再代行人大职权,不再具有立法职能,故B项正确。3(2016江苏无锡月考)有学者认为,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发展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延续过程。改革开放后30年我们在民主政治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在前30年民主建设成就的基础上取得的。没有前30年的民主存量,就不可能有后30年的民主增量。下列内容属于“民主增量”的有() 首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中共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A BC D解析:选B。本题考查新中国初期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自提出一直坚持未变,故错误;中共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自提出一直坚持未变,故错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是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稳步实施后颁布的,是进一步巩固该制度,故正确;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是在基层民主制度建设不断完善的背景下颁布的,从而进一步巩固该制度,故正确,选择B项符合题意。4(2016河北保定摸底)周恩来在某次国际会议上发表演讲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的,不是来立异的那就是我们大家所共同承认的,都曾遭受过并且现在仍然在经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这次会议()A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B是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C标志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正式提出D促使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以恢复解析:选A。根据材料可以提炼出“求同存异”,可知这是万隆会议,联系所学知识可知A项符合题意要求。51949年9月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这里的“新的基础”主要指的是() A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一致性 B国家利益的一致性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解析:选D。“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没有强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一致性,故A项错误;维护外交领域中的国家利益,不一定是要求国家利益的一致性,不同国家的历史、传统、现状和未来的追求不是完全相同的,能够尊重对方的核心利益即可,故B项错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1953年提出来的,是新中国为了进一步发展外交关系而提出,不是“新的基础”,故C项错误;新中国外交的最基本原则是摆脱旧中国不平等的屈辱地位,第一考虑的就是寻求平等关系,在当时的具体表现首先就是承认新中国政权的合法性,故D项正确。6(2016吉林延边高三质检)1956年,我国工业总产值642亿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51.3%,比1952年增长84%。其中生产资料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45.5%,现代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71.6%。这说明()A我国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B党和政府不重视农业的发展C我国已基本上实现工业化D“一五”计划得到很好执行解析:选D。本题考查新中国的经济建设。材料未体现A、B两项的相关信息,排除。1956年,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排除C项。由材料中工业总产值的增长情况和时间点看,“一五”计划得到了有效执行,故选D项。7(2016山东潍坊高三期末)下表是中共中央为1962年制定的粮棉产量指标。其数据变化表明我国经济建设中()会议粮食产量指标棉花产量指标1956年中共八大2 500亿公斤4 800万担1958年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7 500亿公斤15 000万担A.开始人民公社化运动B出现“大跃进”C进行农业合作化运动D实施“一五”计划解析:选B。本题属于表格型选择题,依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指标”大幅度提高,再结合1958年处于“大跃进”时期,故B项符合。A项与材料无关;C项和D项与表格中“1958年”不符。8(2016湖北荆州质检)1964年10月,境外媒体报道:“中国首次核试验成功,要求接纳中国进入联合国的呼声将会更加高涨,中国进入联合国的理由也会愈加充分。”材料表明中国核试验成功的主要意义是()A加强了中苏联合抑美的力量B成为中国重返联合国的主要条件C对世界政治格局施加了影响D中美苏三国之间实现了力量均势解析:选C。材料无法体现加强了中苏联合抑美的力量,故A项错误;中国首次核试验成功为中国重返联合国提供了可能,但并非主要条件,故B项错误;据材料“中国首次核试验成功,要求接纳中国进入联合国的呼声将会更加高涨,中国进入联合国的理由也会愈加充分”可知中国核试验成功对世界政治格局施加了影响,故C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中美苏三国之间实现了力量均势,且与史实不符,故D项错误。9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著作,主要论证了()A农民问题和农民斗争的极端重要性及中国社会各阶级的革命态度B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前途问题D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解析:选D。论人民民主专政涉及社会主义革命,而后两个著作涉及社会主义建设,所以D项全面概括了这些著作的内容。101949年12月,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明确了新中国教育工作的目的是“为人民服务,首先为工农服务,为当前的革命斗争与建设服务”;1958年9月,提出党的教育工作方针是“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1985年重申“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反映出新中国的教育方针()A长期“左”倾冒进B具有时代性C始终坚持以人为本 D缺乏连续性解析:选B。A项只符合1958年的方针,C项不符合1958年的方针,D项不是材料的主旨。不同时期的不同教育方针反映了时代发展的特点,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11(2016南京金陵中学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也希望向全世界说明,美国在这个新的极权主义的挑战面前所持的立场。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它现在宣布,不论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会与美国的安全有关。杜鲁门回忆录材料二有人说,在日内瓦会议期间,周恩来总理要同杜勒斯握手,被杜勒斯拒绝了。实际上并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其实,不管“握手”的具体细节是否存在,都无损于周恩来的形象,也不影响人们对当时美国对华政策的判断。杜勒斯无视中国代表存在的态度,使美国与中国在日内瓦会议上“握手”的机会消失了,中美两大国家继续彼此隔绝与对抗,待到周恩来和尼克松日后来弥补这段隔绝岁月,已经是20世纪70年代的事了。从宏观大局来说,当时的杜勒斯确实不愿意与中国总理周恩来握手,这个“说法”本身是具有历史真实性的。因此,在日内瓦会议之后,“握手”倒真的成了中美关系的象征性词汇。熊向晖关于杜勒斯拒绝与周恩来握手的传闻(百年潮1997年第4期)材料三我们必须记得,世界历史上享有相当长期和平的唯一时期,是势力均衡存在的时期。在某一国家与其潜伏竞争者相继强大时,就会出现战争的危险。因此我相信美国要维持强势的世界。如果我们有强大、健康的美国、欧洲、苏联、中国和日本,各自制衡,不要相互抵制,甚至能够均衡,我相信世界将更美好、更安全。尼克松在1972年1月3日出版的时代周刊专访中的讲话(1)据材料一,概括美国当时外交政策的核心,对世界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材料二反映了中美怎样的关系?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在日内瓦会议上的突出贡献是什么?对中国产生了怎样影响?同一时期,新中国在外交方面还取得什么突出成就?(3)据材料三,指出尼克松时代世界格局出现的新变化。与材料一相比,两者的外交政策有何不同? 为此尼克松对华采取了怎样的政策和行动?(4)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制约中美关系发展的主要因素。解析:本题考查对中美关系发展的理解。第(1)问,根据材料中“美国在这个新的极权主义的挑战面前所持的立场”的信息可知,其核心是对抗社会主义,谋求霸权。然后联系史实答出影响。第(2)问根据材料中杜勒斯拒绝与周恩来握手,可知中美处于对抗状态,结合史实答出中国对日内瓦会议的影响和其对中国的影响,并总结这个时期的外交成果。第(3)问根据尼克松言论中“美国、欧洲、苏联、中国和日本,各自制衡”可答出多极化趋势,然后比较两位总统政策的不同,并结合史实答出尼克松的政策行动改善中美关系。第(4)问是开放性设问,扣住中美关系主题,言之有理即可。答案:(1)核心:遏制共产主义(苏联);谋求世界霸权。影响:两极格局形成。(2)关系:对抗。贡献:就印度支那问题提出合理的建议,推动会议达成了日内瓦公约。影响: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声誉,是新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重要的国际会议。成就: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参加万隆会议,促进会议圆满结束。(3)变化:出现了多极化趋势。不同:杜鲁门遏制;尼克松制衡(均衡)。政策和行动:缓和同中国的关系;访问中国。(4)因素:国家利益;意识形态、社会制度的矛盾;台湾问题;世界局势的变化。(任答两点即可)12(2016福州八中质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到1958年10月底,全国74万多个农业生产合作社改组成2.6万多个人民公社。参加公社的农户有1.2亿户,占全国总农户的99%以上,全国农村基本上实现了人民公社化。由于在合作化运动的后期已出现了过急过猛的问题,所以人民公社化运动也出现了急于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情况,刮起了“一平二调三收款”的“共产风”。材料二在圈地运动开始的最初时期,失地进城农民被简单地看成流浪汉和“懒汉”,英国统治阶级通过“血腥立法”,加以严惩。李世安英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历史考察 材料三二战以后,为安置转移出来的农村劳动力,日本政府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农村合作事业,拉长产业链,就地转移农村劳动力。日本政府采取措施促进非农产业向农村地区扩散;鼓励劳动力由农业向农村非农产业就地转移。 日本经验与我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途径(1)依据材料一分析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人民公社化运动产生的后果。(2)依据材料二、三,比较英、日两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不同特点。(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我国进一步解决“三农”问题的启示。解析:第(1)题考查对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理解,根据材料中“2.6万多个”“占全国总农户的99%以上”“急于向共产主义过渡”的信息可以概括出“特点”,然后再结合史实分析后果。第(2)题考查比较分析能力,英国采取的是暴力方式,而日本则比较温和,流动方向也不同。第(3)题是开放性设问,扣住主题言之有理即可。答案:(1)特点:由许多农业合作社联合组成;全国农户普遍参加;急于向共产主义过渡(刮起“共产风”)。后果: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国民经济遭受严重破坏。(2)特点:英国主要通过暴力和强制方式,日本采取温和的政策引导;英国农村劳动力主要流向城市,日本则注重农村劳动力的就地转移。 (3)启示:从实际出发,农村生产关系调整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维护农民的切身利益;科学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安置劳动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