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岳阳市湘阴县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单元检测试题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3018557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岳阳市湘阴县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单元检测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湖南省岳阳市湘阴县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单元检测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湖南省岳阳市湘阴县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单元检测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湘阴一中2016下高二第二次单元测试试卷语 文本试题卷共5道大题,18道小题,共8页。时量120分钟,满分120分。一、实用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儒家礼教与古代服饰着装历史上,儒家礼教文化深深影响着中国人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服饰着装为其表现形式之一,它成为了承载儒家伦理道德教化的载体之一。首先,传统服饰着装体现君子道德。儒家礼教文化影响下的中国古代形成了一系列贵族男子服饰的规范,像“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冠毋免,劳毋袒,暑毋褰裳”等,为君子传统服饰的基本准则。以其中最典型的冠来说,其穿戴方式相当严格。一般规定古代男子二十岁行隆重的冠礼,并且冠是士以上阶层的身份标志,一般情况下不能免冠。另外,从服饰配件中的玉来说,古人之所以做到“古之君子必佩玉”以及“君子无故玉不去身”,首先是因为玉本身所折射出的君子品德,就连在佩戴玉的方式上也必须做到“君在不佩玉,左结佩,右设配,居则设佩,朝则结佩”。说明中国传统服饰从服装到配件甚至到穿戴方式,都注重体现君子的品德。而穿着“奇装异服”在当时被认为是大逆不道,受到严厉谴责和禁止。其次,传统服饰着装体现妇女道德。服饰自古以来就与妇女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儒家礼教决定着妇女的穿着。西汉,董仲舒利用阴阳家的神学观,提出了他的三纲之理:君、父、夫为阳、为上;臣、子、妇为阴、为下。这一观点奠定了儒家“男尊女卑”的“三纲五常”伦理思想,礼教成为真正束缚妇女的绳索。妇女所着服饰体现着严格的“贞操”观念。古代妇女无论春夏秋冬都必须穿三重衣,并且还必须做到不露肌肤,不显轮廓,目的是为了掩饰形貌曲线,达到“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境界,这在秦汉时期的深衣服饰中体现得最为明显。儒家礼教所主张的“男女不通衣裳”及“女子出门,必拥蔽其面”等规定又进一步明确了男人和女人之间的尊卑之分。另外,礼教文化用“女红”将妇女约束在狭小封闭的生活圈子之内。也正是因为这所谓的“女红”美德,才形成经久不衰的七月七日“乞巧”风俗。而这种女子的从属地位及古代妇女“包”文化、“女红”文化是形成缠足的直接原因。最后,传统服饰着装体现忠孝道德。中国历代章服制度中都有一些服饰被直接赋予忠孝的意思,如明代的“忠靖冠服”,崇祯时为百官燕居时用,取其“进思尽忠,退思补过”之义。清代的“忠孝带”是挂在腰上的帉,为阔而短的带子。读书人一入宦门就要佩忠孝带,它的用途说法不一,其中之一是说使用于皇帝赐死自缢用。清后期在带上绣忠孝二字,使官吏们时刻不忘忠孝。另外,在忠孝礼教道德思想中,又以“善事父母”为孝道中的大事。表现在服饰上,包括三种情况,第一种是保护身体,第二种是着装不违反孝道,第三种是“饰终”。“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蓄发束发是中原民族长期形成的习惯,成为中原文化的标志之一,断发、披发、髡发都被视为蛮、夷等,髡发还被看成是一种带有羞辱性的刑罚。清朝初年满族强迫所有汉族男子剃发,当然也就引发了许多悲壮的事件,忠孝思想的根深蒂固可想而知。(节选自儒家礼教文化影响下的中国传统服饰研究)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儒家文化影响下,中国古代君子有他们的一套服饰着装准则,其中在冠的穿戴上体现尤为突出,平时不能随意免冠。B玉细腻莹和,折射出君子品性。为了表现自己对君子品德的持守,古人对佩玉非常讲究,在佩玉时间和方式上都有严格要求。C董仲舒借助神学观提出了君父夫为阳、臣子妇为阴且贵阳贱阴的三纲观,奠定了儒家“三纲五常”的伦理思想。D中国历代传统服饰都被直接赋予忠孝的意思,明代的“忠靖冠服”与清代的“忠孝带”充分说明了这一点。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不是先王所制定的合乎礼法的衣服不敢穿戴,可以看出古代贵族对孝道的遵从,以及其在儒家礼法影响下的自律意识。B秦汉以前,儒家礼治思想已基本形成,且已成为真正束缚妇女的思想与言行的绳索,妇女服饰上的礼教思想也体现得最为明显。C古代妇女“包”文化指的是古代女子为掩饰形貌曲线而穿着严密遮蔽的服饰,并且“出门必拥蔽其面”,从而形成的一整套习俗及内含其中的儒家礼制。D“身体发肤,受之父母”, 蓄发束发是中原文化的标志之一。从历史角度来看,髡发是一种带有羞辱性的刑罚,对头发处理不当易引发严重的民族矛盾。3根据原文内容的推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清初剃头令一下,江阴人为誓死捍卫颅上发而起义,守城近百日,近七万人战死,足见“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的孝道思想影响之深。B明代要求官员朝堂内外须着“忠靖冠服”,提醒官员常思尽忠补过;清代要求官员开始做官时就必须佩带忠孝带,让官员时刻不忘忠孝。C秦汉时女子要求着深衣服饰,它因“被体深邃”而得名,其对衣服的层数与严密性都要求很高,突出体现了儒家所谓的妇德思想。D古代劳动者劳作时随意地袒胸露背,除了是因为劳动所需之外,还因为他们受儒家礼教文化影响很小。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选择题9分,每小题3分;翻译题10分)赵武灵王胡服骑射赵武灵王北略中山之地,至房子,遂至代。北至无穷,西至河,登黄华之上,与肥义谋胡服骑射,以教百姓,曰:“愚者所笑,贤者察焉。虽驱世以笑我,胡地中山吾必有之。”遂胡服。 国人皆不悦。公子成称疾不朝。王使人请之曰:“家听于亲,国听于君。今寡人作教易服,而公叔不服,吾恐天下议已也。制国有常,利民为本;从政有经,令行为上。明德先论于贱,而从政先信于贵。故愿慕公叔之义,以成胡服之功也。”公子成再拜稽首曰:“臣闻中国者圣贤之所教也礼乐之所用也远方之所观赴也蛮夷之所则效也。今王舍此而袭远方之服,变古之道,逆人之心,臣愿王孰图之也。”使者以报。王自往请之曰:“吾国东有齐、中山,北有燕、东胡,西有楼烦、秦、韩之边。今无骑射之备,则何以守之哉! 先时,中山负齐之强兵,侵暴吾地,系累吾民,引水围鄗,微社稷之神灵,则鄗几于不守也,先君丑之。故寡人变服骑射,欲以备四境之难,报中山之怨,而叔顺中国之俗,恶变服之名,以忘鄗事之丑,非寡人之所望也。”公子成听命。乃赐胡服。明日服而朝。于是始出胡服令,而招骑射焉。 司马光资治通鉴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赵武灵王北略中山之地,至房子,遂至代。略:掠夺、夺取B公子成称疾不朝。疾:快速,此处指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做法施行太快C今寡人作教易服,而公叔不服,吾恐天下议已也。易:更换。D(中山)引水围鄗则鄗几于不守也,先君丑之。丑:意动用法,以为羞耻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臣闻中国者/圣贤之所/教也礼乐之所/用也远方之所/观赴也蛮夷之所/则效也B臣闻中国者/圣贤之所教也/礼乐之所用也/远方之所观赴也/蛮夷之所则效也C臣闻中国者圣贤/之所教也礼乐/之所用也远方/之所观赴也蛮夷/之所则效也D臣闻中国者/圣贤之所/教也礼乐之所用也/远方之所观/赴也蛮夷之所/则效也6下列对与原文内容相关的介绍、分析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选自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纪传体通史,上起战国,下讫五代,内容详于政治军事,文字简练,记事周详,是我国古代的一部重要史书,也有一定的文学价值。B芈月传中芈月与黄歇在论及当时的各国国力时,提到了赵国的“胡服骑射”,可见自赵王改革兵种以来,赵国实力大增,在当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C赵武灵王敢于改革传统的舆服制度,而取法胡人的服饰习俗,足见他的确是一位雄才大略、气魄宏大的军事家和政治家。D胡服骑射给我们的的价值是要不断地创新才能进步,墨守陈规只能走向落后、灭亡。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家听于亲,国听于君。今寡人作教易服,而公叔不服,吾恐天下议已也。(2)依乎天理,批大郤,道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二)古代诗歌阅读(10分)汉宫春立春日【辛弃疾】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无端风雨,未肯收尽余寒。年时燕子,料今宵、梦到西园。浑未办、黄柑荐酒,更传青韭堆盘?却笑东风从此,便薰梅染柳,更没些闲。闲时又来镜里,转变朱颜。清愁不断,问何人、会解连环?生怕见、花开花落,朝来塞雁先还。注这首词是辛弃疾南归之初、寓居京口(镇江)时所作。春幡:古代立春那天女子剪彩纸为燕形戴在头上,以示迎春,叫春幡。青韭堆盘:古时立春日做的五辛盘。即在盘中盛上五种带有辛辣味的蔬菜,作为凉菜食用。8.这首词运用了什么手法来表现“东风”的?请简要分析。(4分)9.请结合全词分析词人“清愁不断”的原因。(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1)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 , 。(2)李煜在虞美人词中直接抒发亡国之恨的句子是: , 。(3)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的诗句是: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113题。(共14分)晴窗一扇林清玄台湾登山界流传着一个故事,一个又美丽又哀愁的故事。传说有一位青年登山家,有一次登山的时候,不小心跌落在冰河之中;数十年之后,他的妻子到那一带攀登,偶然在冰河里找到已经被封冻了几十年的丈夫。这位埋在冰天雪地里的青年,还保持着他年轻时代的容颜,而他的妻子因为在尘世里,已经是两鬓飞霜年华老去了。我第一次听到这个故事时,整个胸腔都震动起来,它是那么简短,那么有力地说出了人处在时间和空间之中,确定是渺小的,有许多机缘巧遇正如同在数十年后相遇在冰河的夫妻。最近,台北在公演白先勇小说游园惊梦改编的舞台剧,我少年时代几次读游园惊梦,只认为它是一个普通的爱情故事,年岁稍长,重读这篇小说,竟品出浓浓的无可奈何。经过了数十年的改变,它不只是一个年华逝去的妇人对风华万种的少女时代的回忆,而是对时空流转之后人力所不能为的忧伤。时空在不可抗拒的地方流动,到最后竟使得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时间”和“空间”这两道为人生织锦的梭子,它们的穿梭来去竟如此的无情。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在该书的自序里有短短的一段话:“每怪人言,某甲于今若干岁。夫若干者,积而有之之谓。今其岁积在何许?可取而数之否?可见已往之吾悉已变灭。不宁如是,吾书至此句,此句以前已疾变灭,是以可痛也。”(我常对于别人说“某甲现在若干岁”感到奇怪,若干,是积起来而可以保存的意思,而现在他的岁月积存在什么地方呢?可以拿出来数吗?可见以往的我已经完全改变消失,不仅是这样,我写到这一句,这一句以前的时间已经很快改变消失,这是最令人心痛的。)正是道出了一个大小说家对时空的哀痛。古来中国的伟大小说,只要我们留心,它讲的几乎全有一个深刻的时空问题,红楼梦的花柳繁华温柔富贵,最后也走到时空的死角;水浒传的英雄豪杰重义轻生,最后下场凄凉;三国演义的大主题是“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金瓶梅是色与相的梦幻散灭;镜花缘是水中之月,镜中之花;聊斋志异是神鬼怪力,全是虚空;西厢记是情感的失散流离;老残游记更明显的道出了:“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楼塌了。”我们的文学作品里几乎无一例外的,说出了人处在时空里的渺小,可惜没有人从这个角度深入探讨,否则一定会发现中国民间思想,对时空的递变有很敏感的触觉。西方有一句谚语:“你要永远快乐,只有向痛苦里去找。”正道出了时空和人生的矛盾,我们觉得快乐时,偏不能永远,留恋着不走的,永远是那令人厌烦的东西这就是在人生边缘上不时作弄我们的时间和空间。柏拉图写过一首两行的短诗:你看着星么,我的星星?/我愿为天空,得以无数的眼看你人可以用多么美的句子,多么美的小说来写人生,可惜我们不能是天空,不能是那永恒的星星,只有看着消逝的星星感伤的份。有许多人回忆过去的快乐,恨不能与旧人重逢,恨不能年华停伫,事实上,却是天涯远隔,是韶光飞逝,即使真有一天与故人相会,心情也像在冰雪封冻的极地,不免被时空的箭射中而哀伤不已吧!日本近代诗人和泉式部有一首有名的短诗:心里怀念着人,/见了泽上的萤火,/也疑是从自己身体出来的梦游的魂。我喜欢这首诗的意境,尤其“萤火”一喻,我们怀念的人何尝不是夏夜的萤火忽明忽灭、或者在黑暗的空中一转就远去了,连自己梦游的魂也赶不上,真是对时空无情极深的感伤了。说到时空无边无尽的无情,它到终极会把一切善恶、美丑、雅俗、正邪、优劣都涤洗干净,再有情的人也丝毫无力挽救。那么,我们是不是就因此而颓丧、优柔不前呢?是不是就坐等着时空的变化呢?我觉得大可不必,人的生命虽然渺小短暂,但它像一扇晴窗,是由自己小的心眼里来照见大的世界。一扇晴窗,在面对时空的流变时飞进来春花,就有春花;飘进来萤火,就有萤火;传进秋声,就来了秋声;侵进冬寒,就有冬寒。闯进来情爱就有情爱,刺进来忧伤就有忧伤,一任什么事物到了我们的晴窗,都能让我们更真切的体验生命的深味。只是既然是晴窗,就要有进有出,曾拥有的幸福,在失去时窗还是晴的;曾被打击的重伤,也有能力平复;努力维持着窗的晶明,那些任时空的梭子如百鸟之翔在眼前乱飞,也能有一种自在的心情,不致心乱神迷。有的人种花是为了图利,有的人种花是为了无聊,我们不要成为这样的人,要真爱花才去种花只有用“爱”去换“时空”才不吃亏,也只有心如晴窗的人才有真正的爱,更只有爱花的人才能种出最美的花。 一九八二年八月二十五日 (选自林清玄散文集鸳鸯炉,有删改)11文章开头引用了台湾登山界流传的一个“又美丽又哀愁的故事”,说它“美丽又哀愁”的原因分别是什么?这个故事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4分)12根据文意,简析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你要永远快乐,只有向痛苦里去找”的含义,分条列举。(4分)13联系全文,简析作者所说的“晴窗一扇”的涵义。结合现实,谈谈你又是如何理解“晴窗一扇”的。(6分)四、语言文字运用(12分)1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东汉末年,年仅15岁的祢衡向已经近40岁的名士孔融问学求知。虽年岁差异较大,但孔融对祢衡的才能非常赏识,两人相处融洽,遂成刎颈之交。 B这位书法家书写作品,不管十几个字还是几十个字,都倚马可待,一气呵成,并且字里行间显示出令人振奋的豪情。C一个奋斗终生的老医生说,对待工作就要精益求精,只有达到得心应手、目无全牛的程度才能算是精英。D初春时节的江南,已是嫩草青青,应时的花儿也悄悄绽放,真是春意阑珊,让人陶醉。1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有的人看够了城市的繁华,喜欢到一些人迹罕至的地方去游玩,但这是有风险的,近年来已经发生了多次背包客被困野山的案情。B工业化和城镇化是支撑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基础,而农村人口能否较为顺利地转入工业和城镇,又是决定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关键。C2016年9月4日晚,“最忆是杭州”专场水上情景表演交响音乐会在杭州西湖震撼上演,充分体现了“西湖元素、杭州特色、江南韵味、中国气派和世界大同”D一些地方和部门对本地区的某些违规违纪现象视而不见,责任不到位措施不得力,根本原因是不正之风在作怪16下列选项填入李商隐的无题一诗画横线处,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玉虎牵丝汲井回。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A.曾有金樽开兔苑 B.金蟾啮锁烧香入C.金蟾飞出顾兔腹 D.露书誓剪金床兔1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律诗每首八句,每两句组成一联,共分四联,分别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每联的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B楚辞是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集。其经历了屈原的作品始创、屈后仿作、汉初搜集、至刘向辑录等历程。对楚辞及其研究史作研究的学科,今称为“楚辞学”。C.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出现的新诗体,唐人为了与以前的古体诗相区别,故名之为“近体”。这种诗的主要特点是篇有定句,句有定字,韵有定位,字有定声,联有定对。D“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中的“三父子”指的是“三曹(曹操、曹丕、曹植)”;“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中的“王杨卢骆”指的是“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五、作文(50分)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文。(50分)春秋时,齐桓公喜欢穿紫色的衣服,整个都城的人都穿紫色的衣服。齐桓公对管仲说:“我喜欢穿紫色的衣服,紫色的布料很贵,整个都城的百姓喜欢穿紫色衣服的风气不消失,我该怎么办呢?”管仲说:“您想制止这种情况,为什么不试一下不穿紫衣服呢?您可以对身边的侍从说:我非常厌恶紫色衣服的气味。在这时,侍从中有穿紫衣来进见的人,您就说:稍微退后点,我厌恶紫色衣服的气味。”齐桓公说:“好。”从这天开始,没有侍卫近臣再穿紫色衣服了;到第二天,城中也没人再穿紫色衣服了;第三天,国境之内也没人再穿紫色衣服了。请针对以上材料内容及含义作文,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字数不少于800字。湘阴一中2016下高二第二次单元测试答题卷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题次12345614151617答案二、主观题(40分)7(10分)(1)译: 。(2)译: 。8.(4分)答: 。9.(6分)答: 。10 (6分) (1) , 。(2) , 。(3) , ?11(4分)答: 。12(4分)答: 。13(6分)答: 。三、写作题(50分)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