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中考历史复习专题:15 北魏孝文帝改革C卷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3018000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4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中考历史复习专题:15 北魏孝文帝改革C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北师大版中考历史复习专题:15 北魏孝文帝改革C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北师大版中考历史复习专题:15 北魏孝文帝改革C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中考历史复习专题:15 北魏孝文帝改革C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 单选题 (共30题;共60分)1. (2分) (2019深圳模拟) 我们现在坐的方凳、圆凳,吃的烧饼、蒸馍等,都是我国古代民族大融合的产物。极大地促进了北魏时期我国北方民族大融合的是( ) A . 张骞通西域B . 孝文帝改革C . 人口大量南迁D . 江南的开发2. (2分) (2019衡阳) “孝文帝引见朝臣,诏断北语,一从正者于是诏: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或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材料反映了孝文帝在改革中( ) A . 严禁贪污B . 颁布均田令C . 迁都洛阳D . 实行汉化政策3. (2分) (2018七下临桂期末) 九年级(1)班正在进行有关我国“古代民族融合”的探究活动,下列史实与这一主题无关的是( ) A . 北魏孝文帝改革加快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进程B . 唐朝时,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首领松赞干布C . 元朝时,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D . 明朝时,戚继光抗倭4. (2分) (2019厦门模拟) 小历同学整理出“禁用鲜卑语”、“采用汉族官制”、“以孝治国”等关键语句。他学习的内容是( ) A . 所以变法B . 北魏孝文帝改革C . 大化改新D . 明治维新5. (2分) (2019三明模拟) “因为旧贵族的特权和旧的部落习俗密切相连,改革鲜卑的习俗是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为此,孝文帝决定( ) A . 地方建立县制B . 实施汉化政策C . 创立科举制度D . 册封鲜卑贵族6. (2分) (2018娄底) 采用汉姓,改穿汉服,学习汉语,同汉人通婚,促进了民族交融的历史事件是( )A . 周平王迁都洛邑B . 商鞅变法C . 张骞通西域D . 北魏孝文帝改革7. (2分) (2019七上沛县期末) “对于历史上任何一个闯入并扎根于农耕文化圈的游牧民族来说,接受同化是它们的最终命运。”北魏孝文帝顺应时代潮流,毅然进行改革。下列不属于北魏孝文帝改革内容的是( ) A . 说汉语B . 易服饰C . 通婚姻D . 倡法治8. (2分) (2019和县模拟) 吕思勉在两晋南北朝史中写道:“魏初风俗至陋迁都之后,于革易旧俗,亦可谓雷厉风行民族根柢,莫如语言,语言消灭,未有不同化于他族者”与材料所反映的现象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 张骞出使西域B . 商鞅变法C . 文成公主入藏D . 孝文帝改革9. (2分) (2019深圳模拟) 中国古代每一个专制王朝都深深的烙上了“家天下”的印记,因此,一些史学家常把皇姓跟朝代名称合二为一,比如称唐朝为“李唐”、宋朝为“赵宋”,那么被称为“元魏”的应该是( ) A . 战国时期的魏国B . 三国时期的魏国C . 北魏D . 元朝10. (2分) (2018九上仪征期末) 2017年10月28日,浙江西塘古镇迎来了第五届“汉服文化周”,这一盛会不仅展示了中华传统服饰之美,更是继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古代有一位少数民族的帝王,他也对汉服情有独钟,下令全族改穿汉服,他是( ) A . 秦始皇B . 北魏孝文帝C . 隋文帝D . 汉武帝11. (2分) (2016七上遂宁期末) 洛阳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洛阳在中国古代中的人文史记,诗词曲艺,史话传说,礼仪风俗中都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以下政权曾定都洛阳的是( )西汉 东汉 西晋 东晋 北魏A . B . C . D . 12. (2分) (2018七上汕头期末) 为北方经济恢复和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人物是 ( )曹操 刘备孙权 北魏孝文帝A . B . C . D . 13. (2分) 北魏孝文帝喜好读书,遍览经史,深受儒学影响,并通过改革,有力地促进了鲜卑与汉族的交融。下列措施与孝文帝改革无关的是( ) A . 迁都洛阳,采用汉族官制B . 重农抑商,推行县制C . 说汉话,穿汉服,改汉姓D . 鼓励鲜卑族与汉族通婚14. (2分) 下边是小明同学整理的某皇帝施政政策要点。这些政策产生的结果应是( )A . 推进大一统格局B . 形成三国鼎立局面C . 加快江南经济开发D . 促进北方民族融合15. (2分) (2016七上简阳期末) 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获得成功的最根本原因是( )A . 得到最高治者的支持B . 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C . 符合广大人民的要求D . 促进了中国社会封建化16. (2分) 下表反映了中国古代史上某次改革的内容,这次改革是( )鲜卑姓汉姓拓跋元丘穆陵穆步六孤陆A . 管仲改革B . 商鞅变法C . 孝文帝改革D . 王安石变法17. (2分) 从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发生了许多惊心动魄的史实,下面正确的是( ) A . 经济重心南移B . 孙、刘联军火烧赤壁C . 曹操建立魏国D .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18. (2分) (2017七上洪泽月考) 商鞅和北魏孝文帝都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改革家,他们的变法和改革的共同作用是( ) A . 促进了民族大融合B . 学习了汉族先进文化C . 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D . 都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19. (2分) (2018莱芜) 历史图片的解读是学习历史的重要能力,下列图片突出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 . 北方统一B . 民族融合C . 中外交流D . 文化昌盛20. (2分) (2020七上西安期末) 某同学査阅了有关“赤壁之战”、“三国鼎立”、“人口南迁”、“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一些历史资料进行主题探究,他探究的主题是( ) A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B . 早期国家的社会变革C .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D .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21. (2分) (2019七上宁化期末) 下图为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某一片断。图中A政权是( ) A . 西汉B . 东汉C . 曹魏D . 北魏22. (2分) (2017九下汕头月考) 商鞅和北魏孝文帝都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改革家。他们变法和改革的共同作用是( )A . 促进了民族大融合B . 学习了汉族先进文化C . 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D . 都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23. (2分) (2018七上郑州期末) 下列关于北魏历史发展的重大事件,其先后顺序是( )北魏建立迁都洛阳统一黄河流域北魏分裂A . B . C . D . 24. (2分) 下列关于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共同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A . 都进行了都城迁移B . 都推行了汉化政策C . 都加强了民族大融合D . 都是统治者自上而下的改革25. (2分) 经过近3年的策划、筹备、创作,新编历史剧北魏孝文帝于2016年6月1日、2日晚在洛阳歌剧院试演,再现北魏孝文帝风采。下列在历史剧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独尊儒术 开发江南 迁都洛阳 实行汉化A . B . C . D . 26. (2分) (2017七上东莞月考) “北魏孝文帝带头纳汉女为妃,让五个弟弟娶汉女为妻,把公主嫁给汉人,改姓为元,在光极堂赐群臣以汉衣,对30岁以下仍操胡语者降爵黜官。”这段材料反映了孝文帝改革的内容有( )采用汉姓改穿汉服学说汉语提倡与汉族联姻发展经济A . B . C . D . 27. (2分) 下面两幅图所表达的历史信息,与哪一事件相关联( )图一北朝汉人胡食画 图二鲜卑人乐舞A . 齐国管仲改革B . 秦国商鞅变法C . 汉代丝绸之路D . 北魏孝文帝改革28. (2分) (2017九上江都月考) 一位生长在北方的鲜卑族青年,响应政府汉化政策迁居洛阳,此后他的人生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 A . 不得穿着汉装走在洛阳的街头B . 开始潜心钻研儒家经典著作C . 不得娶汉族官吏的女儿为妻D . 在兵役册上必须注明鲜卑复姓29. (2分) (2018七上罗湖期末) 人们常说“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下列政权曾在洛阳定都的有( ) A . 夏、商、西周B . 西汉、蜀、吴C . 宋、齐、梁、陈D . 东汉、西晋、北魏30. (2分) (2018七上金水期末) 以下有关苻坚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 领导前秦统一黄河流域B . 发动淝水之战,进攻东晋C . 重用汉族王猛,励精图治D . 迁都洛阳二、 材料分析题 (共5题;共90分)31. (20分) (2018七下武邑开学考) 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在秦国范围内颁布度量衡的标准器),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战国策秦策材料二:下图所示是四方古印文,它们见证了秦朝的改革材料三: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1日族自代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各位有功之臣以及从代郡来的老家族的人,姓中有的是复性,都要改为简单易记的姓)”资治通鉴(1) 阅读材料一,材料中的“商君”指的是谁?材料中的“教民耕战”的直接影响是什么? (2) 阅读材料二,四方古印文体现出哪些有效的历史信息? (3) 阅读材料三,“魏主”指的是谁?这段材料反映了“魏主”改革中的哪项措施? (4) 对于以上改革,有人认为“商君遭车裂而亡,秦朝二世而灭,鲜卑族汉化”。所以,这些改革都是失败的。你认同这一观点吗?如果不认同,请你写出判断改革成功与否的依据是什么? 32. (20分) (2017扬州)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乃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汉书食货志材料二:为了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孝文帝要求南迁的鲜卑族一律改穿汉服,学习汉语,采用汉姓,提倡与汉人通婚。逐渐融入汉族人民的生活之中。北师大版教材材料三:忽必烈即位之后大力推行以采用汉法为主要内容的改革。推行重农政策,取得显著成效。北师大版教材请回答:(1) 材料一中“商君”是谁?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此次改革的性质。(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孝文帝实行这些改革的主要历史作用?(3) 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两例说明忽必烈重视农业的主要表现。(4) 综合上述改革,从中你能得到什么认识?33. (15分) (2020七上驿城期末)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商鞅材料二 商鞅把小的乡邑合并为县,全国共设31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吏治理;挖掉土地上原有的标志、疆界,向土地所有者征收赋税,保障国家的财政收入。变法五年后,秦国富强起来。史记译文材料三 皇帝说:“现在要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材料四 鲜卑姓汉姓鲜卑姓汉姓拓跋元贺兰贺丘穆陵穆独孤六步六孤陆贺楼楼(1) 材料一体现了商鞅的什么精神?说说商鞅主张变法的目的是什么? (2) 材料二反映的是商鞅变法的哪两项措施? (3) 结合材料三、四概括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作用。 (4) 综合以上探究,你能从中汲取什么智慧? 34. (20分) (2017灌南模拟) 十八大以来开启了改革事业的新启程,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以更大勇气和智慧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回顾中外重大改革历史,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一)改革设计篇:改革取决于改革社会群众,也取决于改革者的智慧与勇气。材料一:孝文仰慕中国文化之故,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其改革之心,可谓勇矣。其于制度,亦多所厘定。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图一:商鞅舌战图(二)改革意义篇:顺应时代潮流的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材料二:这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甚至比美国历史上1863年的解放宣言更重大。在美国,解放宣言仅关系到少数黑人,而在俄国,废除农奴制的法令涉及占压倒多数的人口。解放农奴的影响是如此深远,以致其他一系列改革证明是不可避免的。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明治领导人在竭力实现现代化建设中取得显著成果。他们废除了藩体制,撤销了原来的阶级制度,依靠征兵制设置了军队以取代过去的武士阶级,建立了近代经济机构的基础,这都促进了日本的工业化,进而创建了近代政治体制。赖肖尔近代日本新观(三)改革实践篇:改革没有固定模式,走自己特色的改革之路材料四: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则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据叶书宗关于苏联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问题材料五:1933年5月12日(罗斯福)发布农业调整法,强制农民减少耕地面积和牲畜繁殖,以提高农产品价格,解决农副产品过剩问题。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现代分册材料六:邓小平强调“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不要像小脚女人一样”,“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谈话要点(1) 图一商鞅力排阻挠进行社会改革目的。材料二中看出孝文帝“改革之心”坚定原因。(2) 材料二反映了俄国近代化过程中什么重大历史事件?据材料三概括日本改革内容。分析俄、日社会改革的共同影响。(3) 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新经济政策实质。从材料四指出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材料五中邓小平南方谈话后我国建立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什么?(4) 综上所述,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35. (15分) 材料一:学习汉族文化,仿照汉人的典章制度和生活方式,提倡说汉话,改鲜卑复姓为汉字单姓,禁穿胡服,仿南朝制定官制,妇女冠服,提倡与汉族通婚。材料二:在危机不断恶化的危急形势下,富兰克林罗斯福于1932年获得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提名,他在接受提名人的演说中说:“我向你们,也向我自己发誓:一定要美国人民实行新政”。摘自人教版高中历史教科书必修2(1) 材料一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哪次改革? 这次改革有什么历史意义?(2) 材料二中的“危机”指什么? “新政”的中心措施是什么?第 18 页 共 18 页参考答案一、 单选题 (共30题;共60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21-1、22-1、23-1、24-1、25-1、26-1、27-1、28-1、29-1、30-1、二、 材料分析题 (共5题;共90分)31-1、31-2、31-3、31-4、32-1、32-2、32-3、32-4、33-1、33-2、33-3、33-4、34-1、34-2、34-3、34-4、35-1、35-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