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3 (2)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3016543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3 (2)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3 (2)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3 (2)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武威五中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历史一选择题(20*3分=60分)1梭伦改革主要引起下列哪些阶层的不满()贵族工商业奴隶主下层平民平民ABCD2下列对梭伦改革历史作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动摇了贵族专制统治B提高了平民的政治地位C工商业奴隶主分享了政治权利D使雅典的民主政治得以最终确立3据汉书食货志载:“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领国而雄诸侯。”其中所说的“本”是指()A农耕经济B法家思想C中央集权D轻罪重罚4下列关于商鞅变法的评述正确的是()以儒家理论为指导思想宗旨是富国强兵是一场较彻底的地主阶级改革 涉及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和习俗等领域A BCD5下列关于公元前8 公元前6世纪雅典政治的说法,正确的是()占据首席执政官的地位 执政官一直是终身任职最高权力机关是公民大会,形同虚设贵族把持了最高决策机关元老院A B C D6“州郡之民,或因年俭流移,弃卖田宅,漂居异乡,事涉数世。”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直接改变这一状况的措施是A实行均田制 B推行三长制C整顿吏治 D迁都洛阳7北魏孝文帝强令实行一系列汉化政策的根本目的是A促进民族融合 B实现民族同化C完成鲜卑封建化 D巩固对黄河流域统治8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吏治腐败,民怨沸腾。为从根本上杜绝贪赃枉法,北魏孝文帝决定A.以官吏的政绩作为决定官吏任期的依据B对“枉法”的官吏一律处死C给百官颁行俸禄,俸禄由国家统一筹集D对“贪赃”的官吏严惩不贷9下列关于王安石变法的作用的表述最准确的是 A挽救了北宋统治危机 B解除了辽和西夏的威胁 C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积贫积弱的局面 D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解除了财政危机10假设你生活在宋神宗熙宁三年,若参加科举考试,怎样才能被“高校”录取?A.背诵诗赋词章 B.学习“四书五经”C联系实际,学习经义策论 D.依靠“恩荫”11“谁若杀害了父母、兄弟、姐妹、妻子或其他任何一个亲属,只要交纳57枚金币,便可洗净罪恶了。”材料集中体现了A天主教会政治势力强大 B天主教会凭借权力搜刮钱财C天主教会垄断了文化教育 D天主教会征收“什一税”12德国首先进行宗教改革的主要原因是A德国处于分裂状态 B天主教会在德国出售“赎罪券” C罗马教皇对德国的沉重压迫和剥削 D马丁路德的改革方案深入人心13.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这些影响包括()促进井田制瓦解 导致地主阶级兴起强化了周王室的统治 引发改革变法的时代风潮A. B. C. D.14.电视剧商鞅传奇反映了商鞅传奇的一生,他的一生与秦国密切相连,其中与他的一生关系较大的秦国统治者是()A.秦穆公与秦始皇 B.秦穆公与秦惠文王C.秦孝公与秦始皇 D.秦孝公与秦惠文王1518世纪末,英法侵略埃及的根本原因是A埃及战略地位优越B埃及国力衰弱C出于建立殖民地、拓展市场、倾销商品的需要 D拿破仑的个人野心16 穆罕默德阿里政治改革的影响有结束了分裂割据 加强了中央集权 保证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理推动了民主制的发展 A B C D 17阿里改革失败的外部原因主要是A 穆罕默德阿里政权的封建专制与残暴B 阿里的一系列扩张战争加剧了国内形势的恶化C 英国等西方列强进行殖民扩张和干涉D 穆罕默德阿里的个人因素1818世纪以后,为强化农奴制,沙皇采取的措施有:采取措施扩大农奴数量 允许私营企业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颁布法令宣布封建地主占有土地和农奴是其不可侵犯的特权 农奴在法律上获得人身自由A. B. C. D. 19. 下列关于1861年改革的评述错误的是A.是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B.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巩固沙皇专制统 治 C.农奴制的废除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D.改革彻底废除了封建制度20.1861年,一农民有一诉讼案件,将A.实行公开审判 B.可以请律师C.按等级进行审理D.可由陪审团陪审二材料解析题(共40分)21(16分)魏源说:“阿里甚聪明,尤灭弄权之骁骑,”“招士通商,阵法与列国无异。”请回答:(1)所谓“弄权之骁骑”是指什么?有何影响?(4分)(2)所谓“招士通商,训练阵法与列国无异” 又是指什么?试举例说明。(12分)22.(15分)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曾说过:“我不愿农民过得优厚,但我要防止俄国暴动。我认为,我们把农民同土地割裂会点燃俄国。假使要我签字连同土地一起解放农奴,我宁肯把手指砍掉。” 苏联史材料二:对自己全部土地仍保持所有权的地主,在农民向他履行规定的义务的条件下,让农民长期使用他们所居住的房屋,此外,为了保障农民的生活,并使他们能象政府履行义务起见,让他们长期使用法令中所规定的一定数量的土地及其它附属地。使用份地的农民必须因此向地主履行法令中所规定的义务。在这种过渡状态下的农民称为义务农。 俄国1861年改革法令材料三:农民这样获得一定数量的私产后,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完全自由的农民。 俄国1861年改革法令材料四:农民未能正确理解陛下赋予他们的权利,他们还希望获得绝对的自由,并完全占有贵族的土地。只有采取强制和严厉手段,才能使农民相信地主的要求是合法的。1862年沙皇政府第三厅报告请回答:(1) 材料一中,亚历山大二世心理上的矛盾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种矛盾心理?(9分)(2) 据材料二、三,说明这两种农民在权利方面的区别。(6分)23.简述王安石变法中的理财措施。(9分)。武威五中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历史 参考答案 1-5 BDACB 6-10 ADCCC 11-15 BCBDC 16-20 BCADC21(16分)答案(1)消灭马木鲁克势力,消除了马木鲁克势力对政权的威胁。巩固了统治基础,加强了中央集权,为进一步的改革创造了条件。(4分)(2)指阿里实行的向西方学习的措施。向西方学习如:从西欧国家引进技术、设备、人才、资金、发展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选派青年学生去欧洲留学;实行征兵制,按照西欧国家特别是法国军队的摸式,组织和训练新式军队等。(12分)22.(15分)(1)矛盾:给农民土地,但不彻底解放农民; 既防止农民暴动,缓和矛盾,又要维护农奴主的统治。原因:由亚历山大二世的阶级属性和被迫进行改革而决定的。(9分) (2)暂时义务农只有使用房屋和一定数量土地的权利,还受地主控制的村舍的管理;完全自由的农民则完全摆脱了地主的控制,且拥有私产。(6分)23.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免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均输法。(9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