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2020年度中考二模历史试题A卷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3015885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7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2019-2020年度中考二模历史试题A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人教版2019-2020年度中考二模历史试题A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人教版2019-2020年度中考二模历史试题A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2019-2020年度中考二模历史试题A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下图景象表明近代中国( )A出现了新型的职业B社会礼仪的变化C交通工具的变迁D电车成为仅有的交通工具2 . 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A大力发展乡镇企业B增强企业活力C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D实行对外开放3 . 洋务运动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其主要标志是A引进了西方的机器设备和生产技术B提出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口号C创办了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出国D建立了新式海军,设立了海军衙门4 . 四川汶川大地震后,风云卫星拍摄到的地震区图片为党中央、国务院制定抗震救灾决策提供了科学的依据,这主要得益于我国A克隆技术和航天技术的发展B生物工程技术和航天技术C航天技术和计算机技术D原子能技术和自动化技术5 . 某历史小组编辑了纪录片台湾的变迁的脚本,你认为片中的下列场景哪一项是不真实的A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结束了荷兰对台湾的殖民统治B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宝岛台湾回到祖国怀抱C新中国成立以后,台湾和祖国大陆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D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成为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6 . 公元前5世纪颁布的十二铜表法涉及诉讼程序、所有权和债务权、宗教法等内容,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由此( )A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B确立了基督教会的权威C加速了罗马共和国的衰落D引发了奴隶阶层的反抗7 . 有人认为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的继续,主要是因为它们( )A都具有反封建的性质B都主张推翻清朝统治C都以“民主”与“科学”为指导思想D都以三民主义为根本宗旨8 . 下面关于甲骨文(见下图)的叙述正确的有( )商朝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称为甲骨文 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甲骨文内容是研究商朝历史的重要资料 甲骨文开始于夏朝,兴盛于西周晚期。ABCD9 . 下图是中国近代某场战略决战示意图。其胜利标志着A十年内战基本结束B抗日战争胜利结束C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D南京获得了解放10 . 恩格斯:对德国来说,拿破仑并不像他的敌人所说的那样是一个专横跋扈的暴君。他在德国是革命的代表,是革命原理的传播者,是旧的封建社会的摧毁人。理解最正确的是( )A建立帝国 实行独裁B宣告独立 民族解放C发动政变 执掌政权D横扫封建 传播革命11 . 当今世界有许多重大挑战需要各国通力合作,共同应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正义力量携手合作,共同抵抗邪恶和暴力的标志性事件是( )A英法对德宣战B苏美对德宣战C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D雅尔塔会议的召开12 . 综艺节目“见字如面”中,朗诵者朗读了20世纪30年代四川地方政府的一份公告请识字的同胞念给不识字的同胞听,它号召民众参军报国,共赴国难。这份公告应发布于A南昌起义时B九一八事变前C秋收起义中D七七事变后13 . 下图是一幅关于冷战的漫画。对漫画的解读正确的是A美苏核均势背景下的两极对抗B美苏之间爆发了直接战争冲突C冷战格局下孕育着多极化趋势D冷战时期两大阵营共存与合作14 . 19世纪60年代俄国和日本先后进行改革,其共同点表述正确的是 ( )A改革的根本原因是民族危机空前严重B改革都比较彻底C都属于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改革D改革后都迅速成为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15 . 2019年4月3日,韩国仁川,第六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交接仪式在仁川国际机场举行,随后将由中国空军专机接运回国。中韩双方遵循人道主义原则,本着友好协商、务实合作的精神,从2014年至2019年已连续五年成功交接589位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69年前这场战争:打击了美国的嚣张气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鼓舞了世界人民保卫和平反对侵略的勇气和信心进一步巩固了新中国政权ABCD16 . 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材料中的“列宁的思路”是指A实行农业集体化B实施新经济政策C推行人民公社化D建立计划经济模式17 .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谢觉哉在珠江口曾题写了一首七言诗:“平畴蔬稼无边绿,夹道松桐一望齐。一将当关门号虎,万夫起舞夜闻鸡。人间黑雾沉于海,天上红霞化作堤。道是林公焚毒处,丰碑铁壁护灵栖。”该诗称颂的是A林则徐虎门销烟B太平军抗击洋枪队C邓世昌黄海海战D义和团运动18 . 1492年4月17日,哥伦布与西班牙王室经过三个月谈判,双方签订协议,哥伦布被任命为发现地的统帅,可以获得发现地所得一切财富和商品的十分之一并一概免税,但是殖民地的主权还是属于王室的。谈判内容反映了哥伦布开辟新航路是为了( )A获得财富B传播基督教C掘取殖民地D和平交往19 . 到20世纪60年代,我国已经建成的军种有:( )陆军空军海军导弹部队航天部队ABCD20 . 周恩来总理曾说过“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天安门到天安门”。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五四运动是爱国运动B五四运动到开国大典C五四运动是民主革命D五四运动向现代转折二、综合题21 . 近代化的过程就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迁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4-17世纪,许多艺术家、科学家和思想家发据和继承古希腊、罗马文化传统,追求个性解放和思想自由,表现了人类不断追求进步的本性,一时成为风潮和时尚,这一思想文化运动被称为“文艺复兴”。材料二人权的发明:一部历史一书的开篇提到: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被视为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三份人权文献材料三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甚至工场手工业也不再能满足需要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引起了工业生产的革命共产党宣言(1)据材料一概括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主张,并分析其性质。(2)材料二中人权宣言相比较于权利法案、独立宣言最显著的特点是?并指出这些文献的发表在当时起到了怎样的共同作用?(3)据材料三分析工业革命发生的直接原因、主要特征。请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它对人类发展进程产生的重大影响。22 . 工业化是近代以来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对人类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深远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能源的需求不断提高。(1)材料一中,煤炭和石油产量的迅速增长与哪些重大发明成果有直接关系? 19世纪末还有哪一种新能源得到广泛应用?谁发明了耐用碳丝灯泡给人类带来了光明?材料二(2)根据材料二的提示,说明图一和图二两种交通工具的发明人。材料三近年来我国城市中汽车越来越多,汽车排放的尾气是雾霾天气的一个因素。(3)根据材料三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技是一把双刃剑”。材料四项目英国法国德国美国19世纪中期工业产量所占位次12431870年1913年工业增长倍数1.31.94.68.11913年工业产量所占比重34211913年殖民地面积所占位次1245(4)材料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产量位次变化的主要是什么事件的推动?这种变化产生了什么影响?材料五 19世纪末,帝国主义矛盾激化,德国外长皮洛夫宣称:“让别的民族去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只满足于蓝色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也要为自己要求日光下的地盘。”材料六第一次世界大战资料统计表参战国持续时间卷入人口参战人员伤亡人员直接经济损失30多个4年多15亿0.7亿0.3亿1805亿美元(5)据材料五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是什么?(6)结合材料五和材料六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23 . 海洋对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有着巨大的影响,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一直与海洋息息相关。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经略海洋中国篇】(1)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_和红海沿岸。与材料中吴元炳“重于水师”的奏议相对应,洋务派是如何做的? 【角逐海洋世界篇】(2)写出促使罗马称霸地中海的关键战役的名称。从政治、经济两个角度分析,推动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的因素是什么? 【走向深蓝发展篇】(3)新中国第一支海军部队成立于何时?综合上述材料说明中国海防力量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根本原因。【和谐海洋启示篇】海纳百川是中国文化传统的精华之一,体现了包容并蓄的美德,构建“和谐海洋”,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持和平走向海洋、建设“强而不霸”的新型海洋强国,已成为中华民族走向海洋文明进而实现伟大复兴的重要步骤。(4)综合以上探究,请你就如何构建和谐海洋提一条建议。2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2- 1919年,中国的地主、官僚、商人和资本家办厂矿四百七十余家,新厂矿的投资 加上扩建增资共计一亿三四千万元,超过1912年以前50年民族资本一亿三千万元的总和。材料二1919年全国工厂注册情况(单位: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在20世纪初期得到迅速发展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25 . 我区各初中学校八年级同学以“建国以来党的农村政策与农业的变化”为题进行研究性学习,通过查询资料和调查采访等,他们得出结论:生产关系的调整对农村经济产生重要影响。假如你也是课题组成员之一,请你完成“建国以来党的农村政策与农业发展分析报告”的部分内容。(1)政策回顾: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我国农村曾实行过两次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变革:第一次是:1950年,中央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大规模的运动在全国开展;第二次是:1953年,党中央根据农户分散经营、阻碍生产进一步发展等实际情况,决定对农业实行。1958年,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随后在全国开展了和运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的浪潮首先从农村掀起,其主要内容是在农村实行。(2)分析对比:党的农村政策对农业发展产生的影响:第一次时:1952年底,我国彻底废除了制度;成为土地的主人;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走向恢复和发展。第二次时: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化的高潮,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在农业经济中占主导地位。1958年,党的农村政策给农业发展带来了什么后果?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农村政策对农业生产有何影响?(3)历史认识:通过上述“分析对比”,你认为党对农村政策的调整必须遵循什么原则?第 13 页 共 13 页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二、综合题1、2、3、4、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