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模拟)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3015312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7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模拟)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浙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模拟)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浙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模拟)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字词书写1 .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站在历史的海岸漫朔那一道道历史沟渠:楚大夫沉吟泽畔,九死不悔;魏武帝扬鞭东指,壮心不已;陶渊明悠然南山,喝酒采菊他们选择了永恒,纵然谄媚诬篾视听,也不随其流扬其波,这是执著的选择;纵然马革裹尸,魂归狼烟,这是豪壮的选择;纵然一身清苦,终日难饱,也愿y然自乐,n耕陇亩,这是高雅的选择。在一番选择中,帝王将相成其盖世伟业,贤士迁客成其千古文章。(1)给加点字注音和根据拼音写汉字。执著_y然_n耕_(2)语段中有两个错别字,找出并改正。_改成_改成_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换个角度看问题王充间一家儿童玩具店购进许多新奇玩具,很讲究地摆放在柜台里。可是,出乎意料,儿童们来到玩具店却全然不顾,而是去附近其他玩具店买那些大路货。后来发现了问题:原来,大人容易看到的地方,对于小孩子来说,却是一个死角。于是,店老板一面用膝盖在地板上行走、观测,一面按照小孩子的视线高度,把玩具重新摆放一遍。尔后,这家儿童玩具店的生意便空前兴隆起来。由此可见,观察事物的角度的确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同是这座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诗);一部红楼梦,“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秘事”(鲁迅语)只有从多角度、多侧面进行多向思考,才有可能获得全面、正确的认识。可是,在日常实践中,我们却经常看到,有些同志坚持_甲_思维,考虑问题往往局限在一个点、一条线、一个面上,一条道跑到黑,钻牛角尖,死胡同,而不愿多想几种可能性,多开辟几条解决问题的途径。比如,以前发生过的为了发展粮食生产而毁林开荒、拦海造田的失误,就同这种直线式思维有关系。有些同志坚持_乙_思维,头脑僵化,习惯于用过去的教条解释现实,在已知的旧路上排徊,比如,一谈到防治害虫,人们便习惯地想到种类繁多、浓度不断加大的化学农药。实际上,如果换个角度考虑问题,就会发现治虫是可以不用农药的。有些植物本身具有毒杀作用,而且为某些害虫所爱吃;有些植物的根、茎、叶、花含有挥发油、生物碱等化学物质,害虫则对它们避而远之。如果我们在农作物区选择适当的农业生态体系,利用某些植物的毒杀、忌避作用,不施农药,同样可以防治害虫。作战有正攻、反攻和绕到敌人后面或侧面进攻的迂回战术;思维科学中也有反向思考、侧面思考、多向思考等形式。在中国古代,孙膑以减灶擒庞渭,而虞诩却以增灶破羌兵,因时因地制宜,变换战略战术,这是克敌制胜之道。思维活动也是如此,一个方向爱阻了,不妨换个角度做逆向思考。丝路花雨中英娘反弹琵琶的舞姿,日常生活中“推推不成拉拉看”的俗语,对我们进行多种形式的思考,都有直接的启示。从相反的事物有同一性、既对立又统一这个前提出发,明确思维的多向性,这是开阔思路,克服直线式、习惯性思维方式的有效途径。(有划改)2 .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_。第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 _。3 . 请仔细阅读第段,根据上下文,在第段的两个横线处分别填上相应的词语。甲: _乙: _4 . 请指出本文第段中运用的论证方法。5 . 本文与谈创造性思维一文都启示我们在求知的时候要运用创造性思维。请联系你的生活体验,调动你的知识积累,举一个使用创造性思维解决问题的事例。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一路有你若风一周岁生日那天,我从各色杂物中抓住了一本野草,并乐呵呵地流了一大堆口水,打湿了半本书页。那时文革刚刚结束,那是父亲硕果仅存的不多的书之一。这口水着实让他心痛了很久,但父亲还是没有掩饰住内心的激动,中午破天荒地喝了两大碗劣质烧酒,一觉睡到太阳落山。醒来后,就着微弱的油灯,父亲郑重地洗砚磨墨,用刚劲的书法在书页上写下他对儿子的第一个人生寄语。从此,我就有了我的第一份生日礼物先生鲁迅的野草。那一个惨白(A)的夜晚,那一次机缘巧合,后来终于让我懂得:有些相遇,早已命中注定,只是迟些早些而已。先生是父亲的偶像。年轻时就被称为“才子”的父亲,性格就像先生的胡子一样刚硬。为此,他蹉跎了一生。可是,那些童稚的岁月,我并不懂得。正如不懂得父亲一样,我也并不懂得先生。彼时,那本薄薄的小册子远没有春天的乡野更能散发诱人的芬芳,也远没有我的上树掏鸟下河摸鱼来得更有趣。它也就只能安静地沉睡在父亲的书箱里,除了我在没事翻箱倒柜的时候,偶尔翻出来看上一眼。开蒙以后,终于有一次在课本上看到这熟悉的两个字:鲁迅。老师说,鲁迅是多么多么伟大的人物。我顿时惊诧了,突然想起父亲箱底那个红布包裹我的第一份生日礼物。放学后,我一路飞奔回家,小心翼翼打开那个书箱,竟然发现箱子里的书,每一本上面都有先生的名字。解开那个红布包裹时,不经意发觉,父亲不知什么时候已经站在房门口。这本书你现在还看不懂,先看这本吧,他对我说。我记得,那是先生的呐喊。可是,我还是得诚实地说,那时候的我,只是觉得有些篇目很有趣,却并没有读出老师所说的伟大来。但不管怎么说,上中学之前,我还是读完了呐喊,还有彷徨,甚至先生的一些杂文。中学时,课本里先生的文字渐渐多了起来,有小说,有散文,还有杂文。于是,每次上到这些课文时,我就带上父亲的书,书上很多地方都有父亲的笔迹,那是父亲读书时的点评。可是,有很多地方老师的讲解和父亲的观点都不一致。终于有一次,我忍不住问父亲。父亲眼神复杂的看着我,说,以后你会懂。渐渐地,我开始怀疑父亲是错的。你为什么总跟自己过不去,为什么总跟某些与自己无关的事情过不去?同时也开始反感鲁迅,他也总跟自己过不去,跟那个时代过不去,还因为他的文章总有那么多的意思要拿来考试。往事沧海云烟,光阴隐没在时间里,很多年,我甚至很是欣赏苏雪林等人对先生带有人身攻击甚至谩骂性的文字,却自以为掌握了真理,也渐渐对父亲不恭敬起来。终于,也是在一个灯光惨白(B)的夜晚,当我爬上床,蓦然发现枕边的书堆上安静地躺着一本野草,那本曾经红布包裹的野草,一如它静静躺在父亲的书箱里。我已经很多年没有亲近过它了。那一夜,我一口气读完了先生的野草。那些“废驰的地狱边沿的惨白色小花”;那个“一次次走进无物之阵,一次次举起投枪”的决绝的战士;那个“待我成尘时,你将见我微笑”的仁者与智者;那个透彻通脱,有着人性大悲悯,在绝望与希望之间永不妥协的先生。有人说,性格决定命运。弗洛伊德说,人的命运就是他的性格。那一刻,我觉得有一点理解了先生,也有一点理解了命运多舛却不屈服的父亲。岁月呼啸而来,那些冷落先生的日子,终于逶迤而去。今天,当钱理群,林贤志,王晓明,摩罗,陈丹青,藤井省三或者更多跟先生有关的名字和文字伴我入眠的时候;当一次次游移在梦的边缘,最终一次次清醒地穿越梦境的时候;当一次次迷茫地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然后毅然决然地选择灵魂与坚守的时候;我终于懂得,生命中有一种邂逅与坚持,无法言说。可能有一种温暖,是我们生命里永远都无法抵达的。那就选择敬畏吧,你终将在恩泽与乐园中!如今,先生已去,父亲也老。一个已过而立却还在说着童年对白,一个理想沦落在池沼无法向童年梦想交代的痴人,在这样一个夜晚,独坐惨白的灯下,写下这篇小文。恍惚中抬起头,清瘦的先生独坐昏黄的灯下,指间夹着即将燃尽的纸烟,袅袅的烟雾中,先生如夜般深邃而坚毅的目光穿透浩茫的人间岁月,凝视着我。那目光慈祥而温暖。而我只能选择,选择怀念一些名词,一个名字。仅此而已,或者也不仅如此。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只因一路有你,从此不再孤单。或许,这不是结束,这也是开始。6 . 仿照示例,梳理文章,补全横线上空缺的内容。少年时:尘封野草,不懂先生与父亲。很多年:_。那一夜:_。再后来:迷恋野草,敬畏先生与父亲。7 . 文中出现了好几处“惨白”,结合上下文说说你对A、B处两个“惨白”的理解。那一个惨白(A)的夜晚,那一次机缘巧合,后来终于让我懂得:有些相遇,早已命中注定,只是迟些早些而已。终于,也是在一个灯光惨白(B)的夜晚,当我爬上床,蓦然发现枕边的书堆上安静地躺着一本野草,那本曾经红布包裹的野草,一如它静静躺在父亲的书箱里。8 . 结合语境,品析文中画横线句。9 . 在鲁迅刚刚去世的时候,不少青年学生自发地来到鲁迅墓前,挥泪宣誓:“先生,没有死;青年,莫彷徨!花谢,种子在,撒播在青年的脑海。”我们的初中教材中也有不少鲁迅的作品,请选择一两篇,结合课文内容,用凝练的语言说说鲁迅在你心中播撒下的“种子”。三、文言文阅读【古文阅读】庞安时,字安常,蕲州蕲水人。儿时能读书,过目辄记。父,世医也,授以脉诀。安时曰:“是不足为也。”独取黄帝、扁鹊之脉书治之,未久,已能通其说,时出新意,辨诘不可屈,父大惊,时年犹未冠。已而病聩,乃益读灵枢、太素、甲乙诸秘书,凡经传百家之涉其道者,靡不通贯。为人治病,率十愈八九。踵门求诊者,为辟邸舍居之,亲视药物,必愈而后遣;其不可为者,必实告之,不复为治。活人无数。病家持金帛来谢,不尽取也。尝诣舒之桐城,有民家妇孕将产,七日而子不下,百术无所效。安时之弟子李百全适在傍舍,邀安时往视之。才见,即连呼不死,令其家人以汤温其腰腹,自为上下拊摩。孕者觉肠胃微痛,呻吟间生一男子。其家惊喜,而不知所以然。安时曰:“儿已出胞,而一手误执母肠不复能脱,故非符药所能为。吾隔腹扪儿手所在,针其虎口,既痛即缩手,所以遽生,无他术也。”取儿视之,右手虎口针痕存焉。其妙如此。(选自宋史庞安时传,有删改)注:病聩:患病而耳聋。邸舍:房间10 . 用“|”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划一处。是不足为也11 .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过目辄记 饮少辄醉(五柳先生传)B尝诣舒之桐城未尝识书具(伤仲永)C以汤温其腰腹媵人持汤沃灌(送东阳马生序)D时年犹未冠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12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凡经传百家之涉其道者,靡不通贯。(2)病家持金帛来谢,不尽取也。13 . 文中划线句写孕者家人的情态,这样写有什么效果。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甲】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节选自出师表)【乙】墨者有钜子腹,居秦,其子杀人。秦惠王曰:“先生之年长矣,非有他子也,寡人已令吏弗诛矣,先生之以此听寡人也。”腹对曰:“墨者之法曰:杀人者死,伤人者刑。此所以禁杀伤人也。夫禁杀伤人者,天下之大义也。王虽为之赐而令吏弗诛腹不可不行墨子之法。”不许惠王,而遂杀之。子,人之所私也。忍所私以行大义,钜子可谓公矣。(节选自吕氏春秋去私)【注】墨者:指墨家。钜子:墨家学派对墨学有成就的人称“钜子”。 腹(tn):人名。秦惠王:战国时秦国国君。14 .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以光先帝遗德(_) 引喻失义(_)伤人者刑(_) 不许惠王(_)15 .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王虽为之/赐而令吏弗诛腹/不可不行墨子之法B王虽为之赐/而令吏弗诛腹/不可不行墨子之法C王虽为之/赐而令吏弗诛/腹不可不行墨子之法D王虽为之赐/而令吏弗诛/腹不可不行墨子之法16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忍所私以行大义,钜子可谓公矣。17 . 诸葛亮和腹在治国思想上有什么共同点?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回答。四、句子默写18 . 根据课文默写。(1)_,_。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2)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_,_,可怜白发生!(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3) _,_,羌管悠悠霜满地。(范仲淹渔家傲秋思)(4)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借“_,_”这典故表达想重新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5)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_,_。(温庭筠商山早行)五、诗歌鉴赏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送薛秀才南游唐许浑姑苏城外柳初凋,同上江楼更寂寥。绕壁旧诗尘漠漠,对窗寒竹雨潇潇。怜君别路随秋雁,尽我离觞任晚潮。从此草玄应有处,白云青嶂一相招。(注释)草玄:淡泊名利,潜心著述。19 . 一、二两联中点明季节的词语有_、寒竹、_等,渲染了_的氛围。20 . 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六、名著阅读21 . 名著阅读。(1)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水浒传歌颂了拥有不同人生经历的梁山好汉们豪侠仗义、除暴安良的英雄壮举。B海底两万里中,漫步海底森林、搏击采珠人、遭遇大冰盖等情节都极富幻想色彩。C简爱中,女主人公追求自由、平等的爱情,历经坎坷,最终与罗切斯特幸福结合。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塑造了保尔这一平民英雄形象,他有钢铁般的意志,也偶有绝望。(2)梁启超先生在敬业与乐业一文中有如下表述:“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请概述西游记中一个与孙悟空有关的、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情节。七、综合性学习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各题。传承文化,走进成语材料一成语是中国独有的语言资源,大量成语出自传统经典著作,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智慧的结晶,承载着丰富和厚重的人文内涵,极具文化价值,堪称中华文化的“活化石”。材料二如今,成语在人们的生活中逐渐被忽视,除了个别爱好成语接龙、成语印章的人以外,很少有人爱好积累成语。材料三中国成语大会总导演关文正认为:成语就是走进中国传统文化,了解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钥匙,我们有义务去学习和推广成语。22 . 概括以上三则材料的主要内容。23 . 在中国成语大会猜成语节目中,主持人要求两人一组,一人用两个字的词描述,另一人根据描述在最短时间内猜出成语。在猜“鹤立鸡群”成语时,甲组选手用“禽鸟”“出众”描述;乙组选手用“站着”“众多”描述,哪组描述更好?为什么?24 . 仿照例句,补写句子,使其语意相通,构成排比。成语是民间口语的浓缩,是文学经典的传承,是历史故事的再现。它像一幅画,用彩笔描绘着自然的花红柳绿;它像一首诗,用文字吟诵着人生的悲欢离合;它像_八、作文25 .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点赞”为一网络语言,来源于网络社区的“赞”功能。后引申为表示赞同、喜爱。“点赞”一词作为最近常常出现于生活中的热门词语,它既代表对一件事的认同与赞许;也可以代表对一个人的认可和敬佩。相信你在活中也会有与众不同的点赞经历,那就拿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吧!请以“为点赞”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先将题目补充完整;不少于600字,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第 12 页 共 12 页参考答案一、字词书写1、二、现代文阅读1、2、三、文言文阅读1、2、四、句子默写1、五、诗歌鉴赏1、六、名著阅读1、七、综合性学习1、八、作文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