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考试-040110-心理健康教育人格心理学

上传人:gbs****77 文档编号:13012906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学考试-040110-心理健康教育人格心理学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自学考试-040110-心理健康教育人格心理学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自学考试-040110-心理健康教育人格心理学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格心理学单项选择:1、英国著名心理学家(A、艾宾浩斯)曾说“心理学有一长期的过去,但仅有一短期的历史”。2、(C、比纳和西蒙)编制了第一个可用于之力测验的量表。3、著名的科学家库恩在(B、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提出了范型的概念。4、在20世纪初人格心理学的研究形成了三种取向,即临床研究取向、相关研究取向和(D、实验研究取向)。5、1937年美国心理学家(B、奥尔波特)发表名著人格:心理学的解释,标志着人格心理学的诞生。6、临床研究源于19世纪(A、沙可)为代表的法国临床精神病学对病人的诊断与研究方法。7、相关研究的方法起源于英国学者(D、高尔顿)的研究。8、人格的实验研究源于(B、冯特、艾宾浩斯)与巴甫洛夫。9、外界环境的刺激只有通过人格的中介才能起作用,说明人格具有(A、功能性)10、构成人格的主要成分包括(C、人格的倾向性和人格的心理特征)。11、18921895年间,弗洛伊德在使用谈话法治疗病人的过程中发明了(C、自由联想法)。12、18世纪初,(D、莱布尼兹)创立了单子论。13、弗洛伊德在后期理论中提出了人有(A、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两种基本本能。14、本我所遵循的原则是(C、快乐原则)。15、心理障碍可以导致任何阶段的发展停顿和延缓,这种现象称之为(A、停滞)。16、(C、自由联想法)是在催眠的条件下引诱患者把自己以往的创伤经验或事件尽情吐露。17、(A、本我)即原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生命力。18、本我按(C、快乐原则)行事。19、超我要求自我按社会可接受的方式满足本我,它所遵循的是(B、道德原则)。20、(C、心理防御机制)是自我的一种防卫功能。21、1895年与布洛伊尔合著(C、关于癔症的研究),开创了精神分析法。22、婴儿见到东西就抓,无论东西是否属于或有害,这是(D、无意识)的体现。23、弗洛伊德认为,梦是一种(A、潜意识)现象。24、心理防御机制不包括(D、发泄)。25、“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的自我防御机制是(B、文饰作用或合理化作用)。26、荣格的分析心理学把人格的总体称为(D、心灵)。27、人格面具是指人在(A、公共场合)中表现出来的人格方面。28、荣格认为(C、心理能量)是人格的动力。29、阿德勒认为(D、自卑感)支配着人的心理活动。30、美国心理学家墨菲说“现代弗洛伊德心理学的锋芒所向是自我心理学,其最杰出的代表是(C、埃里克森)”。31、埃里克森把获得自我同一性的另一个极端称为(A、同一性混乱)。32、卡丁纳将制度区分为(C、初级制度和次级制度)。33、荣格是瑞士精神病学家,他创立(D、分析心理学派)。34、(B、集体潜意识)是在漫长的历史演化过程中世代积累的人类祖先的经验,是人类必须对某些事件作出特定反应的先天遗传倾向。35、荣格人格动力理论认为(B、心灵)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或自给自足的能量系统。36、阿德勒将个人追求优越目标的方式成为“(D、生活风格)”。37、阿德勒提出了(A、创造性自我)的概念,认为这是人按照自己选定的方式建立起独特的生活风格。38、埃里克森提出了(A、自我同一性)的概念,是指人对自我一致性和连续性的感知,通常出现在青年的后期。它的另一个极端是同一性混乱。39、沙利文提出了人际关系的人格理论,主张把人格放在(A、人际关系)中去研究。40、奥尔波特说过“同样的火使黄油融化,使鸡蛋变硬”这表明(A、个人的特质不同,因此反应也不同。)41、下列不属于卡特尔提出的动力特质的是(A、习惯)。42、机能自主性的概念由(B、奥尔波特)提出来的。43、卡特尔认为特质是建构人格的基石,他运用(B、因素分析)的统计方法得到了人格的16PF。44、艾森克把人格等级模式分为四个水平,处于最底层的是(D、特殊反应水平)。45、奥尔波特认为特质比习惯更具有(A、一般性)。46、把人格特质分为个人特质和共同特质的心理学家是(C、奥尔波特)。47、(B、经典条件反射)揭示了一个原本不能引起特定行为反应的无关刺激是如何通过学习变成能够引起反应的信号刺激。48、观察学习是一种(B、间接学习)的过程。49、属于二级强化物的是(A、表扬)。50、斯金纳利用强化相倚的原理发展出(A、程序)教学的思想。51、按照强化的(A、性质)可以把强化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52、提出个体是通过观察、模仿而学到别人行为的心理学家是(B、班杜拉)。53、罗杰斯理论的核心概念是(A、自我)。54、马斯洛人格理论的核心是(A、自我实现理论)。55、(C、心理调整过程)的作用是维持自我和经验之间的一致性。56、真实自我和理想自我的和谐统一就是(A、自我实现)。57、如果一个聪明人说“我十分聪明”就会冒犯他人,引起敌意、对立、打击。这种现象是(B、约拿情结)。58、心理学中的“第三势力”是(C、人本主义)。59、(A、自我实现倾向)使人的自主性和自足感增多,增加一个人的经验总量,提高个人成长的动机。59、存在性需求又称为(A、超越性需求)。60、(A、自我概念)是指个体对自己心理现象的全部经验。61、罗杰斯认为心理治疗的中心是(B、患者)。62、(D、奈瑟尔)于1967年发表心理学史上第一部专著认知心理学。63、行为主义主张心理学应该用(A、自然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64、(C、凯利)提出人是科学家。65、威特金最早的分化理论模式由(B、两个)层次的概念组成。66、暂时先确定一种想法是指(B、先取)。67、奈瑟尔于(C、1967年)发表第一部以认知心理学命名的专著。68、(A、原型)就是某类事物在个人心中的典型形象。69、1919年(B、伍德沃斯)发表了第一个自陈人格量表。70、投射技术最早由(A、默里)使用。71、默里的主题统觉测验属于(C、联想法)。72、罗夏的墨迹测验属于(C、联想法)。73、MMPI中的Q量表指的是(B、疑问分数)。73、在国外,MMPI的T分超过(B、70)分,即属心理异常。74、在心理测量史上,首先提倡用科学方法测量人格的是(A、高尔顿)。75、编制埃森克人格问卷(EPQ)的方法是(D、因素分析法)。76、罗夏墨迹测验属于(C、人格测验或投射测验)。77、主题统觉测验属于(D、投射测验)。78、EPQ中的L量表是(D、效度量表)。79、个人中心疗法是由(C、罗杰斯)提出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80、把认知心理学直接应用于临床的创始人之一是(C、埃利斯)。81、精神分析疗法中不包括(D、动力分析法)。82、系统脱敏法的创始人是(C、沃尔普)。83、厌恶疗法的基本原理是(B、操作条件反射)。84、人格教学中提出敏感性训练法的心理学家是(A、勒温)。85、(B、弗洛伊德)认为早期儿童经验对于人格发展极端重要。多项选择1、在20世纪初人格心理学的研究形成了三种取向,分别是(A、临床研究取向B、相关研究取向D、实验研究取向)2、临床研究着重从(C、个体化D、特殊性)研究人格,以独特的个体为研究对象。3、人格临床研究取向的代表人有(A、沙可B、弗洛伊德C、莫利D罗杰斯)4、人格相关研究取向的代表人有(A、高尔顿B、卡特尔C、埃森克)5、人格实验研究取向的代表人有(A、冯特C、巴甫洛夫D、艾宾浩斯)6、希波克拉底提出体液说,将人分为(A、多血质B、粘液质C、胆汁质D、抑郁质)7、孔子认识到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有(A、先天因素B、环境因素D学习和教育因素)8、超我所遵循的原则不包括(B、现实原则C、快乐原则D、破坏原则)。9、弗洛伊德将焦虑分为(A、神经质焦虑B、现实焦虑D、道德焦虑)。10、弗洛伊德发现有几种典型的人格特征包括(A、口腔型特征B、肛门型C、性器型D、生殖型)11、弗洛伊德将梦境分为(A、显梦C、隐梦)。12、阿德勒认为(A、出生顺序B、早期记忆D、潜意识梦境)理解生活风格途径。13、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大致可以划分(A创伤范式C、内驱力范式D、自我范式)三个发展阶段。14、埃里克森提出了“自我同一性”是指人对自我(A、一致性C、连续性)感知。15、霍妮把自我区分为三种基本形态(A、真实自我B、理想自我D、现实自我)。16、艾森克人格问卷有哪些量表组成(A、内外倾B、精神质C、神经质D、测谎)。17、艾森克提出了人格的基本维度,它们是(A、内外倾C、精神质D、神经质)18、艾森克把人格等级模式分为(A、类型B、特质C、习惯反应D、特殊反应)。19、社会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有(B、观察学习C、模仿D、暗示)。20、榜样行为的方式最常用的两种是(B、言传C、身教)。21、班杜拉将观察学习的全过程分为四个过程,分别是(A、注意过程B、保持过程C、动作再现过程D、强化和动机过程)。22、根据马斯洛的需要理论,哪种是低级需要(B、生理需要C、安全需要)。23、属于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中的是(A、审美的需要C、归属与爱的需要D、生理需要)。24、人本主义的代表人物有(A、马斯洛B、罗杰斯C、罗洛梅)。25、“场依存场独立性”的特征有(A、它们是过程变量,不是内容变量B、普遍性C、稳定性D、中性)26、CPC是循环过程的三个周期,即(A、周视C、先取D、控制)27、关于固定角色疗法,说法正确的是(B、心理治疗给病人的帮助是考察并检查他的构念系统C、人们产生心理障碍是因为它们结构系统的错乱)28、社会认知理论的贡献包括(A、重视实验与证据B、考虑的都是人类社会中重要的人类感兴趣的问题C、随时准备接受改变的理论D、坚持人与社会兼顾的观点来进行研究)。29、图式是(A、帮助我们感知、组织、加工和利用信息的一种假想的认知结构B、帮助我们感知环境的特征C、相对稳定的)30、威特金将认知方式分为(B、场依存型D、场独立型)31、下列属于人格测试问卷的是(A、明尼苏达多相个性问卷B、卡特尔十六种人格因素问卷D、艾森克人格问卷)32、主要的投射测验包括(A、罗夏墨迹测验B、主题统觉测验)33、16PF测验适合于(A、团体测验B、个别测验C、年轻人E、成年人)34、行为观察法有哪几种类型(B、自然观察法D、控制观察法)35、属于因素分析法编制的人格测验主要包括(B、16PF;C、EPPS)36、以下各项人格测验中,属于投射测验的是(A、主题统觉测验B、画树测验E、罗夏测验)37、下列测验中属于人格测验的是(B、16PF;C、EPQ;D、TAT)38、人格教育的专门途径有哪些(A、人格辅导课程B、个人中心治疗C、心理治疗E、心理咨询)39、人格教育的方法有(A、操作法B、集体讨论法C、认知法D、行为改变法E、角色扮演法)40、坎布斯认为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人应有哪几种特质(A、积极的自我观念B、恰当的认同他人C、面对和接受现实D、主观经验丰富)41、乔伊斯把现代教学模式分为(A、思维训练模式B、个人模式和社会模式C、信息处理和行为改变模式)判断题1、人格理论具有一般科学理论的功能,包括启发的功能、组织整合的功能、解释说明的功能、预测发现的功能(A)2、临床研究也叫个案研究,着重从个体化和特殊性方面研究人格,以独特的个体为研究对象。(A)3、临床研究方法源于19世纪弗洛伊德为代表的法国临床精神病学对病人的诊断与研究方法。(B)4、人格具有整体性、稳定性、独特性、社会性。(A)5、人格是生来就有的。(B)6、人格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格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分支学科。(A)7、范型是指一定时期或多个学科中的多数科学家所共同接受的一套理论和方法。(A)8、相关研究方法要求严格控制条件,系统的操纵某个或多个变量(自变量),以期导致另一个或另一些变量(因变量)的某种变化,从而作出因果性结论。(B)9、弗洛伊德认为意识是由不同水平的三个部分组成,即无意识、前意识、意识。(A)10、本我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B)11、超我的机能是寻求“本我”冲动得以满足,而同时保护整个机体不受伤害,它遵循的原则是“现实原则”,为本我服务。(B)12、弗洛伊德将焦虑分为三种即现实焦虑、神经质焦虑、道德焦虑。(A)13、弗洛伊德认为对正常人的小过失进行分析,同样可以揭示潜意识愿望。(A)14、阿德勒是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A)15、阿德勒认为出生顺序、早期记忆、潜意识梦境是理解生活风格的三种途径。(A)16、阿德勒指出,可以通过人们的职业选择、参与社会活动和爱情婚姻这三大任务的解决情况来衡量其社会兴趣的发展状况。(A)17、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大致可以划分为创伤范式、内驱力范式、自我范式三个阶段。(A)18、哈特曼很重视遗传对适应的作用。(B)19、霍妮提出文化与神经症之间主要不是质的关系,而是量的关系。(B)20、沙利文提出了人际关系的人格理论,主张把人格放在人际关系中去研究。(A)21、奥尔波特认为特质与少数特殊刺激或反应相联系。(B)22、特质具有动力性。(A)23、卡特尔将根源特质分为能、外能、辅助。(B)24、艾森克提出的三类人格特质分别是内外倾、神经质、精神质。(B)25、奥尔波特认为人格应具备能够代表个体生活总体的测量单位,这个单位即性格。(B)26、食物、水、阳光属于一级强化物。(A)27、金钱属于二级强化物。(A)28、操作性反应往往是不随意的行为,有机体被动地对环境刺激做出反应。(B)29、相比连续强化而言,经过间歇强化后的行为更不容易消退。(A)30、相比可变比例强化而言,经过固定比例强化后的行为更不容易消退。(B)3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属于双趋式冲突。(A)32、你喜欢吃牛排,可以不断的吃,但是最终你会明白,过多的牛排会使你厌烦。这表明基本需要是肯定可以达到厌足的程度。(A)33、低级需要的满足需要更多的前提条件。(B)34、罗杰斯理论的核心建构是自我。(A)35、患者中心疗法的中心是患者。(A)36、罗洛梅认为个人病态心理的产生在于他放弃了自由选择的权力,把这一权力交给了他人或社会,从而进入人格丧失。(A)37、自我概念代表对自我感知的一种组织化和一致性的模式。(A)38、认知心理学兴起于本世纪70年代中期。(B)39、行为主义的失败是认知心理学产生的重要内部原因。(A)40、认知风格的研究兴起于20世纪初40年代末知觉领域的“新观点”运动。(A)41、威特金最早的分化理论模式由三个层次的概念构成。(B)42、凯利认为人格结构是双向的。(A)43、威特金提出固定角色疗法。(B)44、首先提倡用科学方法测量人格的是伍德沃斯。(B)45、第一个发表自陈量表的是高尔顿。(B)46、人格的整体性特点是人格测量的前提。(B)47、MMPI量表中高K值表示过分坦率与自我批评。(B)48、EPQ中E分高表示内向,E分低表示外向。(B)49、投射测验的材料一般都有明确的含义。(B)50、人格教育与传统教育是没有区别的。(B)51、弗洛伊德认为早期经验对人格发展不重要。(B)52、个性化和社会化是人格发展过程中的两个方面,它们相互依存,相互补充。(A)名词解释人格:是个体在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范型:是指一定时期或多个学科中的多数科学家所共同接受的一套理论和方法。临床研究:也称个案研究,着重从个体化和特殊性方面研究人格,以独特的个体为研究对象。这种研究源于19世纪沙可为代表的法国临床精神病学对病人的诊断与研究方法。代表人物沙可、弗洛伊德、莫利、罗杰斯、凯利。相关研究:主要运用测量与统计的方法,在相同条件下考察一组被试在两个或更多的变量之间的定量关系,由此来确定这些被试之间在某种人格特征上的差异,以及人格特征之间、人格特征与别的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起源于英国学者高尔顿。代表人物高尔顿、皮尔森、卡特尔、艾森克。实验研究:要求严格控制条件,系统地操纵某个或多个变量(自变量),以期导致另一个或另一些变量(因变量)的某种变化,从而作出因果性结论。源于冯特、艾宾浩斯、巴甫洛夫。代表人物还有华生、斯金纳。人格心理学:就是一门研究人格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不仅要研究人格心理现象,而且要研究人格心理结构。生的本能:是自我保护的本能,指向生命的保护与增进。死的本能:是毁灭和破坏的本能,对内表现为自残、自杀,对外表现为毁坏、战争。本我:即原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按快乐原则行事。停滞:心理障碍可以导致任何阶段的发展停顿和延缓,这种现象称之为停滞。倒退:由于早期阶段发展停滞,使某些早期特征保留在以后的阶段中,当个人面临危机或受挫时,他有可能退回到较早的阶段,这一过程成为倒退。压抑:是自我最基本的防御机制,是自我防止引起焦虑的思想观念进入意识领域的一种方法。通过它,那些会带来焦虑的观念和欲望被禁闭在本我中,人意识不到它,焦虑会大大减轻。否认:是最早形成的自我防御机制,是为了减轻痛苦的一种保护性机制。通过它,人不相信、不承认对自己不利的、带来痛苦的现实情况。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消极办法。投射:是一种拿别人做“替罪羊”的方法。用这种方法的人,不承认自己身上有某种不良品质和思想感情,而把这些投射给别人,看成是别人的东西,这样自己就不会感到不安和焦虑。个体潜意识:是潜意识的表层,它包括了一切被遗忘的记忆、知觉,以及被压抑的经验。集体潜意识:是在漫长的历史演化过程中世代积累的人类祖先的经验,是人类必须对某些事件做出特定反应的先天遗传倾向。生活风格:阿德勒把个人追求优越目标的方式称为生活风格。这是一种标识个体存在的独特方式,是作为一个统一整体的自我在社会生活中寻求表现的独特方式。社会兴趣:是指个体对所有社会成员的一种情感,或是对人类本性的一种态度,表现为个体为了社会进步而不是个人利益而与他人进行合作。创伤范式:弗洛伊德认为如果病人把内心的“创伤经验”倾吐出来,病症就会消失,这就是创伤范式理论。内驱力范式:弗洛伊德的自我心理学是一种本能理论,把自我看成一种先天的内驱力,认为自我本能和性本能一样,具有欲望以及追求自身的满足,同时认为自恋就是自我本能欲望的一种表现。自我范式:弗洛伊德的理论由内驱力范式转向自我范式,标志着自我心理学思想出具轮廓。不在把自我看做简单的本能力量,而是人格结构中一个相对独立的组成部分。认为焦虑是自我发出的危险到来的信号,并着重研究了自我防御机制。没有冲突的自我领域:并非指空间的“领域”,而是指一套心理机能,这些机能是在既定的时间内、在心理冲突的范围之外发挥作用。人格化:是指个人在追求生理需要和减少焦虑的经验中对自己、他人及各种事物所形成的具有态度倾向性的形象。社会性格:是一个社会中绝大多数成员所具有的基本性格结构。特质:是一种随机化了的行为反应,这种行为方式具有个体的特征,使个人对不同类的刺激以相同方式进行反应。机能自主性:是指一个成人现在进行某一活动的原因不是他原来要求行动的那些原因。表面特质:是通过外部行为表现出来,能够观察得到的特质,如表情动作。根源特质:是那些对人的行为具有决定意义的特质,如智力。不能直接观察,只能推测。它们隐藏在表面特质深处并制约着外部行为。共同特质:被一个社区或集团成员等许多个体所共同具有的特质。16PF:卡特尔将特质视为人格的基本要素,认为特质是建构人格的砖石,采用因素分析方法得到了16种独立的特质,即16种根源特质,简称16PF。EPQ:艾森克以内外倾、神经质、精神质三个人格维度为基础,编制了艾森克人格问卷,即EPQ。它是自陈量表,有成人和少年两个版本,各包括四个分量表:E-内外倾、N-神经质、P-精神质、L-测谎量表。该问卷具有较高的信效度。正强化:呈现正强化物可以增加有机体反应概率的现象称为正强化。负强化:撤去负强化物可以增加有机体反应概率的现象称为负强化。行为的消退:如果操作性条件反射被一种随后出现的强化物所强化,那么将该强化物撤除,此操作性反应就会随之消退,直至恢复到最初未被强化时的水平,这种现象就是行为的消退。挫折:是指目的性行为遭受阻碍时的一种伴随状态。强化的效价:指行为者认为某种行为所带来的强化结果或强化物的相对价值的大小。替代强化:班杜拉发现,榜样的行为是否受到强化,受到什么样的强化,并不一定影响模仿者的行为学习,这时的强化对于榜样是直接强化,对于观察学习者是一种间接强化,又称为替代强化。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相信自己能成功做出某种行为的主观体验。连续强化:每一次正确反应后都给与一次强化。间歇强化:分为根据反应次数决定的比例强化和根据反应时间间隔决定的时间间隔强化。强化物:如果某一结果性的刺激使这一操作行为发生的概率增加,那么这一刺激就是这一操作行为的强化物。习得性无助:是指有些个体经历了某种学习失败后,在感情、认知和行为上表现出消极的特殊心理状态。约拿情结:马斯洛认为,优秀的人常常一面发挥自己的潜能,一面象圣经中的约拿一样掩饰自己,贬低自己来避免他人的攻击,这种内心深处的矛盾冲突就是约拿情结。存在性需求:又称为超越性需求,是一种高级层次的需求,基本需求是肯定可以达到厌足的程度,但存在性需求永远都不会。自我概念:代表对自我感知的一种组织化和一致性的模式,它是指个体对自己心理现象的全部经验。是人格形成、发展和改变的基础,是人格能否正常发展的重要标志。高峰体验:人们会产生某些基本的认识与感受,这些认识与感受以及所有其他最高程度创造和成就的时刻,称为高峰体验。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言人,1967年当选美国心理学会主席。最早从事的研究是关于动物攻击性行为的研究。马斯洛的主要理论是需要层次论和自我实现论。他提出了人性本善,人类生活中存在着对真理、善良、美好事物的追求,这无疑对心理学的健康发展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推动了积极心理学的形成。他的理论也为心理、教育和企事业界广泛应用。但是该理论明显是一种带有特殊性的、不完整的理论,它只有与挫折理论、价值理论等其他理论结合,才能发挥效用。场依存场独立性:是指人在知觉外物的空间位置时,以外在的视野还是以身体本身作为主要的参照的对比倾向。这一倾向可以通过威特金等设计的棒框测验,身体顺应测验和转屋测验来测定。其特征有:它们是过程变量,不是内容变量;普遍性;稳定性;中性。CPC循环:凯利认为当个体遇到新环境时,他所产生的行动具有CPC循环的特征。CPC是循环过程的三个周期,即周视、先取、控制。周视期:在接触事物的最先时间,人们总是小心翼翼审查该事物,尝试多种构念,提出各种例题构念或陈述构念。原型:就是某类事物在个人心目中的典型形象。原型可用于去别人,一个人的原型并非描述某一特定的人,而是一个由许多固定特征的混合体,是代表某一类人的缩影。原型的运用有利有弊。图式:是帮助我们感知、组织、加工和利用信息的一种假想的认知结构,帮助我们感知环境的特征,提供加工和组织信息的结构。可以用图式去解释人格差异。人格测量:就是通过一定的方法,对在人的行为中起稳定的调节作用的心理特质和行为倾向进行定量分析,以便进一步预测个人未来的行为。投射:是指个人把自己的思想、态度、愿望、情绪、性格等心理特征无意识地反应在对事物的解释中的心理倾向。由于心理投射作用,人们常把无生命的事物看成有生命的,把无意义的现象解释成有意义的现象。投射测验:是一种测量人格的技术,基本方式是向受测者提供预先编制的一些未经组织的、意义模糊的标准化刺激情景,让受测者在不受任何限制的情况下,自由地对刺激情景做出反应,然后通过分析受测者的反应,推断受测者的人格特征。分为五种类型:联想法(罗夏墨迹测验);构造法(默里的主体统觉测验);完成法(语句完成测验);选择或排除法;表露法(画人、画树测验)。人格障碍:是一种人格异常,由于其人格异常而妨碍其人际关系,甚至给社会造成危害,或给本人带来痛苦。主要包括强迫型、偏执型、分裂型、反社会型、攻击型、癔症型、回避型、依赖型、自恋型。自由联想法:是构成精神分析的基本方法,既是一种治疗方法,又是一种收集资料的研究方法。要求病人把所想的一切都讲出来,这种方法的目标是把压抑在潜意识中的引起病人变态行为原因的东西揭示出来。其基本原理就是弗洛伊德的心理决定论。人格教育:是一种发展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健康和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格为目的的教育。传统教育偏重知识技能的传授和培养,人格教育着眼于人格的全面发展和培养。个性化:指随着身心的发展和成熟,一个人越来越显现出与他人相区别的人格特征。社会化:指特定社会通过各种措施使个人形成该社会所规定的具有一定共同性的行为模式或个人特征。心理治疗:指运用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对已经产生较严重心理障碍的个体进行专门的调节,使之恢复到正常状态。角色扮演法:指通过行为模仿或行为替代来影响个体心理过程的方法。简答题1、简述人格的基本特征:人格具有整体性、稳定性、独特性、社会性特征。人格是一种心理行为模式,这种模式具有独特性,是相对稳定的;人格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在先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2、简述人格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途径:(1)临床研究也称个案研究,源于19世纪沙可为代表的法国临床精神病学对病人的诊断与研究方法,代表人物沙可、弗洛伊德、莫利、罗杰斯、凯利。(2)相关研究,源于英国学者高尔顿的研究,代表人物高尔顿、皮尔森、卡特尔、艾森克。(3)实验研究,源于冯特、艾宾浩斯、巴甫洛夫,代表人物还有华生、斯金纳。3、简述人格的形成及影响因素:近代西方对人格的定义分为罗列式定义、整合的或完形的定义、层次性的定义、适应性的定义、区别性的定义。1937年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发表人格:心理学的解释,标志着人格心理学的诞生。中国人格心理学经过人性论、性习论、人格类型分类、理想人格等过程的探讨。影响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因素有:(1)先天因素;(2)环境因素;(3)学习与教育因素;(4)主观努力因素。4、简述中国古代对人格的探讨的特征:中国古代对人格的探讨是全面的,涉及人性、人格类型、理想人格、人格发展与人格鉴定等论题,其人格心理学的思想异常丰富,大体特征如下:第一、人格心理学思想与一定的社会政治思想紧密联系;第二、厚古薄今,贵远贱近,强调理想人格的设计;第三、各派思想一旦形成,就在后来的发展中表现出极大的历史继承性。5、简述弗洛伊德关于人格结构的基本观点: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有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本我即原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按“快乐原则”行事。自我是自己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或记忆的部分,自我的机能是寻求“本我”冲动得以满足,而同时保护整个机体不受伤害,遵循“现实原则”,为本我服务;超我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内化道德规范,内化社会及文化环境的价值观念而形成,其技能主要在监督、批判及管束自己的行为,超我的特点是追求完美,遵循“道德原则”。6、简述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阶段:弗洛伊德将人的性心理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口腔期、肛门期、性蕾期、潜伏期、生殖期。弗洛伊德把0-1岁称为口腔期,这阶段力比多发泄的动欲区是口腔,通过口腔活动获得快感;2-3岁称为肛门期,主要动欲区从口腔转移到肛门,肛门排泄活动成为力比多发泄的主要途径;3-6岁称为性蕾期(性器期),儿童通过抚摸、显露生殖期获得力比多的满足,有了两性区别,开始对异性父母眷恋,对同性父母嫉恨;6-12岁左右为潜伏期,力比多冲动处于暂时潜伏状态,性兴趣被其他兴趣代替;最后为生殖期(青春期),性器官成熟,性冲动再次萌发,对异性发生兴趣,形成异性恋,一致持续到一生。7、简述弗洛伊德的梦的分析:弗洛伊德认为梦是一种潜意识现象,是潜意识经过伪装后的象征性的满足,实质就是被压抑的无意识欲望的一种变形的满足。他把梦境分为显梦和隐梦。显梦是人们真实体验到的梦,隐梦是梦的真正意义。梦的形成是从隐梦到显梦的伪装过程,称之为梦的工作。梦的分析就是将显梦翻译成梦的隐意,实际上就是梦的制作的反过程。8、简述荣格的人格结构理论:荣格认为,作为整体的人格,有三个不同的层次构成,即意识、个体潜意识、集体潜意识。他认为,意识伴随着生命的诞生出现,随着思维、情感、感觉、直觉四种心理机能的应用而不断增强。最主要的作用是促进个性化过程。个体潜意识是潜意识的表层,它容纳了所有与意识自我不协调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内容,其重要特点就是以“情结”的形式表现出来。集体潜意识是在漫长的历史演化过程中世代积累的人类祖先的经验,是人类必须对某些事件作出特定反应的先天遗传倾向。9、简述荣格的人格动力理论:荣格认为人格结构本身就是一个动力系统,具有相对闭合的性质。来自身体内部或外部的精神能量,主要通过各种感觉刺激作用于我们的心灵而产生。对心理值估计和测量的方法包括观察他对不同活动对象的选择;克服障碍所花的时间;对梦或幻想的分析;生理指标。荣格提出心理能运转的原则来说明心理能量在人格结构中的分布和移动情况,一是等值原则,二是熵增加原则。他认为心理能可以沿着前行和退行两个方向流动,认为心理能量是可以发生能量转换和形态变化的。当理性的源泉不足时,精神就会产生象征,原型通过象征来表现自己。10、简述荣格的心理类型学:荣格根据两种态度,将人划分为内倾型和外倾性两种,内倾型的人心理活动指向自己的内部世界,外倾性的人对外部世界的各种事物感兴趣。荣格还提出了四种心理功能:思维、情感、感觉、直觉。他认为思维是评价事物正确与否,情感是判断和确定事物价值,感觉是确定事物存在与否的功能,直觉是对过去或将来事物的预感。荣格将态度和四种功能结合,划分出八种不同人格类型:外倾思维型、外倾情感型、外倾感觉型、外倾直觉型、内倾思维型、内倾情感型、内倾感觉型、内倾直觉型。11、简述阿德勒理解生活风格概念的途径:阿德勒认为,个体心理学的任务就是分析人的生活风格,理解独特个体,以便更好的把握个体的未来。他概括了理解生活风格的三种途径:(1)出生顺序:即使是同一个家中的孩子,出生顺序不同,地位不同,从而形成不同的生活风格;(2)早期记忆:通过早期记忆的回忆,可以发现过去的记忆和现在行为之间的关系;(3)潜意识梦境的分析:潜意识梦境也是个体生活风格的表现,通过梦的分析,揭示个体心灵深处为之奋斗的优越目标。12、简述阿德勒的社会兴趣理论:社会兴趣是指个体对所有社会成员的一种情感,或是对人类本性的一种态度,表现出个体为了社会进步而不是个人利益而与他人进行合作。阿德勒指出,可以通过人们的职业选择、参与社会活动和爱情婚姻这三大任务的解决情况来衡量其社会兴趣的发展状况。缺乏社会兴趣的人会产生两种错误生活风格:优越情结和自卑情结。13、简述阿德勒的人格动力学理论:阿德勒反对弗洛伊德把性本能视为人类行为的根本动力,相反他的理论是以社会文化为取向的,他把社会的价值观念、人的社会性视为行为的动力。他认为追求优越是人们行为的根本动力,而自卑与补偿是追求优越的动力根源。14、简述自我心理学发展的阶段:弗洛伊德自我心理学思想大致划分为创伤范式、内驱力范式、自我范式;安娜-弗洛伊德强调自我约束本我,提出了十种自我防御机制,六种发展路线;1939年哈特曼发表了自我心理学和适应问题,标志着自我心理学的正式建立,区分了两种自我自主性:一级自我自主和二级自我自主,认为自我自主与环境取得平衡就产生了适应。埃里克森提出自我同一性和同一性混乱的概念,并将人格发展分成八个阶段,构成一个生命的周期。15、奥尔波特关于健康的成人人格特征包括哪些内容:(1)自我广延的能力;(2)与他人热情交往的能力;(3)情绪上的安全感和自我认同感;(4)具有现实性知觉;(5)具有自我客观化的表现;(6)有一致的人生哲学。16、艾森克将人格分为哪几个维度?其相应的表现是什么:艾森克将人格分为内外倾、神经质、精神质三个维度;内外倾:典型的外倾者好交际,不喜欢独自学习生活;典型的内倾者安静、内省、不喜欢与人交往;神经质:得分高的倾向于过于强烈的情绪反应,情感易变,反应过敏;得分低者能很快从困境中摆脱出来,情感上很少动摇;精神质得分高者表现为自我中心、攻击性强、冷酷、缺乏同情、不关心他人;得分低者表现为温柔善感。17、卡特尔关于人格发展的论述:关于人格的成长和发展,卡特尔注重两大问题,即人格的决定因素和结构特质的发展形态。强调人格发展受遗传与环境两者的相互作用。他认为每个人的特质发展都涉及三种学习类型:经典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整合学习。在经典条件反射中,个体建立旧反应和新刺激之间的连结;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是学习执行一种能产生强化的反应;整合学习强调行为的表现同时作用于同一情景的各种不同的动机。18、简述艾森克的EPQ:艾森克以内外倾、神经质、精神质三种维度为基础,编制了艾森克人格问卷,即EPQ。它是自陈量表,有成人和少年两个版本,各包括四个分量表:E-内外倾;N-神经质;P-精神质;L-测谎量表。该问卷具有较高的信效度。19、简述建立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原则:斯金纳提出了两条原则:(1)任何反应若有强化刺激随后呈现,都会具有重复出现的倾向。(2)强化刺激可以是增强操作反应的概率的任何刺激物。这两条原则可以用来解释人类学习的许多现象。20、简述强化物及其来源,并举例说明如何选择正确的强化物:如果某一结果性的刺激使这一操作行为发生的概率增加,那么这一刺激就是这一操作行为的强化物。斯金纳按强化物来源,分为一级强化物和二级强化物。一级强化物是指那些不需要学习也起强化作用的刺激,如食物水等。二级强化物是指那些开始时不具备强化作用,后来由于经常与一级强化物或其他强化物联系在一起而具有了强化作用的刺激物,如财富、地位、表扬等。同样的强化刺激对于不同的个体和不同行为的反应,其强化效果不尽相同。在行为塑造和矫正过程中,选择适当的有效的强化物是一门学问,一门艺术。如一体育老师的孩子养成跑步习惯,但英语成绩差。于是每天让她记一定量的单词,如果完不成就不让跑步在家学英语。经过实践,英语成绩上升。这里不能跑步就是特殊的强化刺激,是一种有效的奖励。21、简述斯金纳和班杜拉关于“学习”含义之异同:两者的“学习”都属于行为主义人格理论。斯金纳认为学习即行为反应概率的变化,一切行为都是由反射构成的,而反射的基本要素是刺激和反应。认为人格仅仅是通过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强化而形成的一种惯常性的行为方式,是一种直接的学习。观察学习是班杜拉的理论核心。他认为人们仅仅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就能学会某种行为,从而总结出自己独特的行为法则,形成自己的行为风格,效率高错误低,是一种间接的学习。22、简述罗特控制点理论:罗特认为一些人在成功之后不能对自己的某种行为形成积极的预期,总认为发生的事情都是由外部力量决定的,与自己的努力毫无关系;另一些人刚好相反,哪怕已经有失败几次的记录,对自己的某种行为总抱着成功的信念,认为发生的事情都是自己的努力和能力来决定的。这个发现叫控制点。前者称为外控型的人,后者称为内控型的人。内控的人表现积极主动,更多的对行为结果做内部归因;外控的人相反。23、简述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的过程:观察学习又称为替代学习、模仿学习。班杜拉将观察学习的过程分为四个阶段: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再现过程、强化和动机过程。凡是具有一定特色行为模式、经常接触到的榜样行为都可能被注意成为观察学习的对象。第二阶段是将注意到的示范行为保持在自己记忆中,第三阶段是在需要表现出模仿学习的行为时,要能将脑海中的动作表象再现到实际的生活情境中来。强化和动机在观察学习行为的表现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24、简述多拉德和米勒的学习的四个要素:内驱力、线索、反应、强化。内驱力是指迫使有机体行动的任何一种强烈的刺激,分为一级和二级内驱力。线索是一种指导有机体选择行为的方向的刺激,决定有机体在内驱力的驱动下于何时、何地、做出何种行为反应。线索是由内驱力和线索诱发出来的,用以降低或消除内驱力的行为或心理活动。强化就是内驱力的降低,任何能够导致内驱力降低的刺激都是一种强化物。25、简述高峰体验的含义和作用:人们会产生某些基本的认识与感受,这些认识与感受以及所有其他最高程度创造和成就的时刻,称为高峰体验。作用:人能更真实的成为他自己;更完全的实现了他的潜能;更接近于他的存在的核心;更充分地具有人性。26、简述患者中心疗法关系的要素:(1)治疗师和患者必须处于心理接触的关系;(2)患者处于不协调状态及患者和自己的经验不一致;(3)治疗师与患者保持一致;(4)治疗师对患者必须无条件积极看待;(5)治疗师必须对患者有移情情结;(6)患者必须在一定程度上感受到咨询师整合、移情、无条件看待。27、马斯洛的需要各层次之间的关系:马斯洛将人的价值体系分为七种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需要。一般来说,力量较强的低层次需要一经满足,力量较弱的高级需要就会出现,人的一种需要获得满足,下一个更高层次的需要继而主宰这个人,其结果是他不断为各种需要所烦扰。他认为需要的发展是连续的、重叠的、波浪式地向前推进的。28、马斯洛关于满足基本需要的先决条件:(1)良好的环境有利于促进自我实现,因为基本需要的满足是发展高级需要、完善人格和走向自我实现的必由之路。(2)基本需要的满足必须以人际关系以及更广泛的社会环境为基础。29、简述场依存场独立性的特征:(1)它们是过程变量,不是内容变量;(2)普遍性,体现在广泛的认知操作中;(3)稳定性,人们的位置是稳定的,不因时间而发生显在的变化;(4)中性,在价值上是中性的,没有高低好坏之分。30、简述构念的含义与CPC循环:构念是凯利人格理论的核心。是对个体行为所以如此的解释,一个构念就是一种思想,一种观点和看法。构念一般都用语言表达。人们把构念用于环境和各种事件中,即将这些事件以自己的主观经验来测试。CPC循环:凯利认为当个体遇到新环境时,他所产生的行动具有CPC循环的特征。CPC是循环过程的三个周期,即周视、先取、控制。31、简述凯利人格建构的推论:人格建构的推论包括:建构推论、个体推论、组织推论、两分推论、选择推论、范围推论、经验推论、调整推论、片段推论、共同性推论、社会性推论。(P288)32、简述“固定角色疗法”:凯利认为人们产生心理障碍是因为他们结构系统的错乱,而不是过去创伤经验的残留。对病人来说就是需要建立更为适用的构念系统,心理治疗就是帮助他们发展构念系统的手段和方法,考察并检查他的构念系统,重新调整构念系统。为了区分传统疗法,凯利将自己的这种疗法成为固定角色疗法。33、简述投射测验的特点:投射测验:是一种测量人格的技术,基本方式是让受测者在不受任何限制的情况下,自由地对刺激情景做出反应,通过分析受测者的反应,推断受测者的人格特征。其特点为:(1)测验材料一般都很含糊,模棱两可,没有明确的含义;(2)测验的目的具有明显的隐蔽性;(3)对测验结果的解释重在对受测者的人格特征获得整体性的了解,而不是对某人或某些单个人格特质进行关注。34、简述霍妮提出的依赖型人格的特点:这种人对友爱、赞许、生活伙伴或狭窄空间有神经症需要。主要特征是甘居从属地位,常感到自我渺小、可怜,总认为别人比自己强,倾向于以别人的看法评价自己。其人生哲学是“如果我顺从,别人就不会伤害我”。35、简述系统脱敏法的治疗步骤:系统脱敏法又叫交互抑制法,是由美国学者沃尔帕创立和发展的,主要包括三个步骤:(1)放松训练,教会求治者如何进行肌肉放松;(2)建立恐怖或焦虑的等级层次,这是这种疗法的依据和主攻方向,找出所有使求治者恐怖焦虑的事件,按照主观程度从大到小排列;(3)分级脱敏联系,由施治者描述,求治者在放松的情况下,按某一恐怖或焦虑的等级层次进行想象、忍耐和适应。一般从低级恐怖到高级恐怖。36、简述确定人格教育目标的原则:(1)超前的社会适应性原则;(2)发展性原则;(3)可操作性原则;(4)协同性原则。37、简述成就动机训练的内容和方法:成就动机训练的内容有:实施主体统觉测验;识别高成就动机者的心理与行为特征;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动机和抱负水平;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成就动机训练的方法有:通过阅读资料、看影视作品帮助学生;团体讨论;个别辅导;组织学生参加竞赛性游戏。38、简述人格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区别:人格教育是一种发展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健康和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格为目的的教育,传统教育偏重知识技能的传授和培养;人格教育着眼于人格的全面发展和培养,传统教育特别强调知识的传授。论述题1、论述人格心理学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人格心理学的研究有基础理论与实践应用两个方面:(1)理论意义:人格心理学家发展或提出人格理论,回答这样一个问题:人的本性是什么?(2)实践意义:人格心理学家要运用有关的人格理论与研究方法于某个实践领域,解决该领域中的具体实践问题。2、论述人格心理学的研究趋向:主要倾向于临床研究、相关研究、实验研究三种方法。(展开论述)另外出现了生态化的趋势,强调在自然、真实情景中研究人的心理活动,以提高研究的外部效度,提高研究结果在实际生活、工作时间中的可应用性和普遍实用性。研究者普遍采用现场试验、现场观察和多变量相关研究等方法。3、论述弗洛伊德理论的思想渊源:(1)欧洲近代学术界对无意识动力作用的探讨:无意识概念和心理动力观是精神分析理论的基石,一个世纪后赫尔巴特将无意识与动力观点发展成意识阈限的概念,真正开创了无意识与动力学说。德国费希纳进一步强调无意识的作用。叔本华、尼采、布伦塔诺都对弗洛伊德产生了很大影响。只有弗洛伊德才充分认识到无意识及其动力作用的重要性,并进行了系统的研究。(2)古典精神分析的自然科学与医学的背景:a、近代物理学的影响:把人的整个机体看成一个能量系统,系统中除了生理能外,还有心理能即本能冲动,归结为性冲动,它的量是守恒的。B、生物学的影响:弗洛伊德吸收了达尔文的本能概念,倾向于以生物学的观点看待人的本性。C、欧洲临床精神病学对精神分析的作用:弗洛伊德理论的最主要依据是医学中的精神病理学。总之,弗洛伊德的理论是社会历史的产物。4、论述弗洛伊德人格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自由联想法,就是让患者处于身心放松状态,鼓励其说出脑海里的任何思想观点或情感经验,然后精神分析者根据患者所报告的材料加以分析和解释,直到分析者和患者都认为找到了病根为止。(2)梦的分析,弗洛伊德认为梦是一种潜意识现象,是潜意识经过伪装后的象征性的满足,实质就是被压抑的无意识欲望的一种变形的满足。他把梦境分为显梦和隐梦。显梦是人们真实体验到的梦,隐梦是梦的真正意义。梦的形成是从隐梦到显梦的伪装过程,称之为梦的工作。梦的分析就是将显梦翻译成梦的隐意,实际上就是梦的制作的反过程。(3)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分析:弗洛伊德认为对正常人的小过失进行分析,同样可以揭示潜意识愿望,这些小过失主要有:口误、笔误、遗忘、遗失、误置、误取、误读误听、多种错误混合。(4)幽默:是指以幽默的语言或行为来应付紧张的情景或表达潜意识的欲望。实质是以一种社会赞许的方式发泄本我欲望和冲动。5、论述古典精神分析与新精神分析的异同:新精神分析是在弗洛伊德古典精神分析的基础上演化出来的一个新的理论流派。两者有以下不同之处:(1)古典精神分析强调的是原欲,新精神分析关注本我;(2)古典精神分析认为人的本能是核心力量,新精神分析认为文化社会因素是重要的;(3)古典精神分析认为人性本恶,新精神分析是性善论;(4)古典精神分析关注病人对童年经验的回忆,新精神分析关注通过直接观察法研究儿童发展过程;(5)古典精神分析是通过自由报告对过去经验进行回忆,新精神分析关注传统方法与实验心理相结合。6、自我心理学是如何形成的:弗洛伊德自我心理学思想大致划分为创伤范式、内驱力范式、自我范式;安娜-弗洛伊德强调自我约束本我,提出了十种自我防御机制,六种发展路线;1939年哈特曼发表了自我心理学和适应问题,标志着自我心理学的正式建立,他区分了两种自我自主性:一级自我自主和二级自我自主,提出能量中性化,认为自我自主与环境取得平衡就产生了适应。他很重视环境对适应的作用,提出了“一般的期待环境”概念。埃里克森认为自我是一种独立的力量,不再是本我和超我压迫的产物。他把自我看成一种心理过程,对自我赋予积极的他正。提出自我同一性和同一性混乱的概念,并将人格发展分成八个阶段,这八个阶段构成一个生命的周期。7、论述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埃里克森认为,人格的发展应包括机体成熟、自我成长、社会关系三个不可分割的过程,每一个过程必须以其他两个过程为前提,在不断交互作用中向前发展。并将人格分为八个阶段: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01岁)相当于口腔期;自主对羞怯和疑虑(13岁)相当于肛门期;主动对内疚(36岁)相当于性蕾期;勤奋对自卑(612岁)相当一潜伏期;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20岁)相当于生殖期;亲密对孤独(2025岁)这一阶段属于成年早期;繁殖对停滞(2565岁)这一阶段属于成年;自我整合对失望(65岁至死亡)这一阶段属于成年晚期或老年期。埃里克森认为人格发展的每个阶段都有一对冲突或对立的矛盾组成,并形成一种危机。对危机的积极解决,会增强自我的力量,形成某种良好的自我品格,人格就能得到健全发展,有利于个人对环境的适应;反之,阻碍个人对环境的适应。8、论述卡丁纳的文化与人格相互作用的理论:(1)对文化的理解。卡丁纳将文化描述为有组织的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习惯化规范,获得物质生活资料的技术,人们对待出生、成长、发展、衰老、死亡的习惯化的态度等等;(2)制度与基本人格结构:卡丁纳将制度区分为初级制度与次级制度。基本人格是卡丁纳人格理论的核心概念,是指生活在一定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共同具有的有效地适应工具;(3)文化与人格相互作用。卡丁纳认为早期经验对基本人格结构的形成起关键作用,人格是文化的产物。另一方面,人是文化的创造者。理论强调了文化因素特别是社会初级制度对人格形成的决定作用,对弗洛伊德的本能论进行了突破性的修正。6、试述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观察学习是班杜拉的理论核心。观察学习又称为替代学习、模仿学习,是指人们仅仅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就能学会某种行为,从而总结出自己独特的行为法则,形成自己的行为风格。效率高错误低,是一种间接的学习。在观察学习中,习得的榜样行为可能比实际表现出来的榜样行为多得多。立榜样、树标兵、杀一儆百都是利用替代强化对观察习得的行为表现实施社会影响的办法。榜样行为的呈现方式常用言传和身教。班杜拉将观察学习的过程分为四个阶段: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再现过程、强化和动机过程。凡是具有一定特色行为模式、经常接触到的榜样行为都可能被注意成为观察学习的对象。第二阶段是将注意到的示范行为保持在自己记忆中,第三阶段是在需要表现出模仿学习的行为时,要能将脑海中的动作表象再现到实际的生活情境中来。强化和动机在观察学习行为的表现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7、试述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自我能效感是一个与自我强化相关的概念。是指个体相信自己能成功地做出某种行为的主观体验。影响了个体的行为取向和情绪。如果一个热对某行为或某任务的自我能效感较高,则会情绪饱满、充满自信的去执行这种行为,完成这项任务,相反则会回避。同时高自我能效感可能导致更为勤奋、忍耐、持久的努力,从而增加成功的可能性,为自我能效感带来更多积极的汇报,形成良性循环;相反,低自我能效感可能带来更多的不利因素从而加剧失败,导致更低的自我能效感。自我能效感在教育心理学领域对教师心理的研究和学习动机的研究中颇受关注。8、论述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主要内容并对其进行评价:马斯洛人格理论的中心是需要层次论,主要是低级的生理需要和高级的心理需要两类,主要内容共七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需要。马斯洛研究的是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