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卷(测试)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3012238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7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卷(测试)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人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卷(测试)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人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卷(测试)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请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无误的一项( )A今天数学课王老师讲授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陈点点同学因打瞌睡没听课,只能放学后在补习班殚精竭虑地完成课后作业。B小李是初二转学来五班的,他白手起家,做事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终于在初二下学期全票当上了班长。C国庆期间,香蜜公园的花开了,品种繁多,争奇斗艳,实在让人眼花缭乱。D学校组织初二年级的同学去深圳市博物馆参观,大家都屏息敛声,愉快地欣赏着各类展品。2 . 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黄河颂创作于抗日战争时期,唱出了中华民族顽强奋斗的精神和不屈的意志。B最后一课是一篇小说,主人公为韩麦尔先生。小弗郎士即小时候的作者。C说和做选自人民日报,作者臧克家,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代表作有诗集烙印等。D回忆鲁迅先生一文,作者捕捉了鲁迅先生日常生活的一些琐事,包括日常起居、会见朋友、与家人相处等,烘托出一个真实的、富有人情味的、生活化的鲁迅形象。3 . 下面句子标点符号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B风来了,荷叶为什么就不能迎风招展?谁规定了它的下场非得是宁折不弯?风让它欢欣、雨也让它喜悦,荷盘中的一汪水,被荷叶摇成一颗亮晶晶的玉珠。C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D四扇,八扇,十二扇,综合起来看,谁都要赞叹这是高度的图案美。4 .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嘹lio亮抖擞su贮zh存热忱 chnB镶xing嵌澄chng清侍sh弄拈zhn轻怕重C捶 chu打霎sh那确凿zo坍tn塌D倜傥tng拗o断殉xn职狭隘i5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七(6)班班长人品好,学习好,工作好,在班级同学中德高望重。B受蔡英文大陆政策的影响,今年冬天或许是台湾旅游界最冷的一年。C能不能战胜自己思想上的弱点,是一个人在事业上能否成功的关键。D由于他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优异的表现,赢得了评委的一致好评。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春天是改革家鲍尔吉原野在北方,四季当中,春天最神奇。夏季的树叶长满每一根枝条时,花朵已谢了,有人说:“我怎么没感觉到春天呢?”春天就这样,它高瞻远瞩。它从事的工作一般人看不懂,比如刮大风。风过后,草儿绿了。再下点雪,然后开花。之后不妨碍春天再来点风,或雨,或雨夹雪。树和草不知是谁先绿的。河水解冻了,但屋檐还有冰凌。事实上,我们在北方看不到端庄娴静的春天,比如油莱花黄着,蝴蝶飞飞。柳枝齐齐垂在泛着绿意的春水上,新出的柳芽呈嫩嫩的鹅黄。黑燕子像钻门帘样穿过枝条。这样的春天住在江南,它是淑女,适合被画成油画、水彩,被拍照。北方有这样的春天吗?没见过。在北方,春天藏在一切事物的背后。在北方,远看河水仍然是白茫茫的冰带,走近才发现这些冰已酥黑,灌满了气泡,这是春天的杰作。虽然草没有全绿,树没有吐芽,更没有花开,但脚下的泥土不知从何时起泥泞起来。上冻的土地,一冻就冻三尺,是谁将冰冻的土地化成泥泞?春天。像所有的大人物一样,春天惯于在幕后做全局性、战略性的推手。让柳叶冒出芽尖儿只是衷面上的一件小事,早做晚傲都不迟。春天在做什么?刚刚说过,它让土地解冻三尺,这是改革,是在把冬天变成夏天一一春天认为:春天不是自然界的归宿,夏、秋才是归宿或结果这事还小吗?春天是大人物,它深居简出,偶尔接见一下青草、燕子这些春天的代表。春天在开会,在讨论土地解冻之后泥泞和肮脏的问题。许多旧大臣认为土地不可解冻,解冻就乱了,泥泞的样子实在给“春天”这两个字抹黑。这些言论是呼呼的风声,我夜里常听到屋顶有什么东西被吹得叮当响,破门拍在地上,旧报纸满天飞。这是春天会议的一点小插由。说干就干,绝不拖泥带水,这是春天的作风。春天一边招呼一帮人开会,另一边在让土地解冻,催生草根吸水,柳枝吐出新叶,把热气吹进冰层里,让小鸟满天飞。看上去一切都乱了、脏了,一切却在突然间露出了崭新的面貌。春天暗中做的事情就是让土地复苏,让麦子返青,青草遍布天涯。“草都绿了,冬天想回也回不来了!”这是春天常说的一句话。春天并不是从冬天到达夏天的自然过渡,而是改革。世间最艰难的斗争是自然界的斗争,最酷烈的,莫过于让万物在冬天里苏醒。冬天是冷酷而古板的君主,拒绝哪怕是极其微小的点点滴滴的变化。一变化,冬天就不成其为冬天了。正如不变化,春天不成其为春天。春天和冬天的较量,每一次都是春天取胜。谁都想像不到,一寸高的小草,可以打败一米厚的白雪。白雪认为自己这么厚永远都不会融化。如果它们是钱,就永远花不完,但是积雪没想到自己不知不觉间就变成沟壑里的泥汤浊水了。春天朴素无华,春天大象无形,春天弄脏了世界又让世界进入盛夏。春天实现了改革大计,它不贪功劳,改变了江山就退隐。它认为柳枝的叶苞就是叶苞,它并不是春天;青草也只是一株草,也不是春天。肩负改革使命的春天,说来就来;完成改革使命后的春天,说走就走。在北方,爱照相的人可以跟夏天合影、秋天合影、冬天合影,最难的就是跟春天合一张影,春天的脚步比照相机“咔嚓咔嚓”的快门声还要快。6 . 结合全文说说,你对题目“春天是改革家”的理解。7 . 文章第段中,作者为什么要写江南的春天?联系全文说说你的看法。8 . 品味语言,按要求回答问题。事实上,我们在北方看不到端庄娴静的春天。(指出加点词的具体含义)9 . 认真阅读第段,请结合生活实际来谈谈你对画线句子的理解。10 . 阅读全文内容,概括“春天”这位“改革家”形象的特点。(至少写出3点)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生命是棵长满可能的树刘根生研究者观察花样滑冰运动员训练发现,相同情况下,普通运动员喜欢练习已掌握动作,顶尖运动员更喜欢练习未掌握动作。是停留在“舒适区”巩固技能,还是在困难中超越自我?选择,影响着结局。生命犹如一棵长满可能的树;走出舒适区、挑战“不可能”,人生才能抵达更高的境界。走出舒适区,必须勇于“再出发”。时年花甲的王泽山院士放下过往成就的包袱,苦苦实验二十载,解决了火炸药领域世界性难题,第三次走上国家科技奖领奖台;周有光50岁前是经济学教授,50岁后主持拟定我国汉语拼音方案,100岁还不肯“逸我以老”,出版了多部著作。不为已有功名所累,变顶点为新起点,生命之树自然会挂满累累果实。走出舒适区,意味着敢于“求极限”。模拟太空失重条件训练,航天员若感到身体不适,可随时按下警报器终止,但中国航天员从未发出过警报。在模拟失重的水槽里,景海鹏一泡就是三四个小时,吃饭时连筷子都拿不动。古人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使人痛苦者,往往蕴藏着促人强大的因子。走出舒适区,有时候需要“讨苦吃”。杨善洲说,如果说共产党人有职业病,这个病就是自讨苦吃。从云南保山地委书记位置上卸任后,他毅然扎进大亮山植树造林,把荒山秃岭变成了绿洲;广东湛江市政协原主席陈光保离休后,荷着锄头进山开荒,造福一方百姓。这般自讨苦吃,体现了心念苍生、以苦为乐,更以实绩彰显了行动的力量。哲人有言,有些人过了30岁就“死”了,因为之后的岁月里全在模仿自己,机械地重复习惯之事。模仿自己,就是待在舒适区的惯性使然。比如用新瓶装旧酒,反复显摆曾经的成果,如同照了相洗了很多张照片,底片却还是一张;比如习惯于守成、放弃了创新,在踟蹰不前中被他人超越;比如陷入工作怪圈,忙忙碌碌装样子,有难度的不愿干,没有先例的不敢干。不日新者必日退,模仿自己,难免会在舒适中“过早地死亡”。非洲有种蝙蝠,能把毛驴杀死。开始时,它会用舌尖轻轻地舔舐毛驴脚踝,接着再咬个小口吸血,毛驴浑然不觉;一只只蝙蝠接力,毛驴终于轰然倒地。安逸享乐,会让人停留于表面的舒适区。这种舒适背后,隐藏着致命的陷阱。摒弃守成心态、抵制“舒适”吞噬,一个人才能在进取中不断赢得新优势,内心也方有长久的安宁。一个人之所以伟大,首先是因为他的目标伟大。高远的目标,寄托着理想和信仰,能激励精神、催人奋进。高原之上有高峰,目标远大者从不满足于某个特定高度,他们常常自觉选择离开舒适区,艰难踏上新征程。面对生命这颗长满可能性的大树,只要肯努力,向上向善总有无限的拓展空间。(选自人民日报20170418,有删改)11 . 从全文来看,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12 . 简要分析第段的论证思路。13 . 指出第段运用的一种论证方法并分析其作用。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让“嫦娥四号”探查月球背面是我国探月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是这个计划并非开始就是如此的,因为“嫦娥四号”只是“嫦娥三号”的备用星,由于“嫦娥三号”高质量完成了预定的任务,“嫦娥四号”的使命也随之完成,刚好可以承担起探测月球背面的新任务。回顾我国探月计划的发展历程,你会发现,这个庞大的系统性工程一路走来,颇为不易。我国的探月计划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经过长时间的反复论证之后,最终确定了“绕、落、回”三步走的发展计划。卫星所承担的任务迥异。“嫦娥一号”是在2007年10月24日成功发射的绕月探测器,其主要任务就是突破绕月探测关键技术,对月面形状、主要部分元素及物质成分、月壤特性等进行综合探测,初步建立探月系统。“嫦娥一号”圆满实现了探月工程一期“绕月探测”的目标,被誉为我国在航天领域继人造地球卫星和载人航天之后的第三个里程碑。第二阶段,要完成“落月探测”任务,2010年10月1日和2013年12月2日,“嫦娥二号”和“嫦娥三号”先后顺利升空,完成了预定任务,尤其是“嫦娥三号”携带的“玉兔号”月球车第一次华丽现身,引来万众瞩目。这个阶段也完成了突破月球软着陆、月面巡视勘探等关键任务,并开展月基天文观测。第三阶段的“采样返回”探月计划早在2009年就开始实施,其主要任务就是突破月表自动采样与封装、月面起飞、月球轨道交会对接、地球大气高速再入、月球样品储存等关键技术,实现我国首次月面自动采样返回,并为载人登月和深空探测奠定基础。如今这项计划还在紧锣密鼓地朝着预定目标前进,相信在2020年左右,“三步走”的探月计划将会圆满收官。而“嫦娥四号”的任务依旧属于第二阶段“落月探测”计划的内容之一,只不过,“嫦娥三号”实现的是月球正面着陆,而“嫦娥四号”要完成月球背面的软着陆和巡视勘探,难度系数更高。14 . 说说第段中的加点词语“之一”不能删去的理由。15 . 文章三段能不能颠倒,为什么?16 . 下列句子表述与原文内容符合的一项是 ( )A“嫦娥一号”是在2007年10月24日成功发射的绕月探测器,圆满完成了第一阶段的任务。B第二阶段,“嫦娥二号”携带的“玉兔号”月球车第一次华丽现身,引来万众瞩目。C相信在2020年,“三步走”的探月计划将会圆满收官。D“嫦娥三号”实现的是月球正面着陆,比“嫦娥四号”完成的难度系数更高。三、句子默写17 .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_,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2)我欲乘风归去,_,_。(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3)_,静影沉璧。(范仲淹岳阳楼记)(4)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李白在行路难中运用典故暗示古人能有的机遇,自己也不见得没有,表达了自己对重回朝廷任职抱有希望的诗句是:“_,_”。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借用典故“_,_”表达贬官回乡后物是人非的感受。四、对比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答谢中书书南北朝 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三 峡北魏 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18 . 下列选项中每组划线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自非亭午夜分/自康乐以来B素湍绿潭/调素琴C属引凄异/神情与苏黄不属D山川之美/春冬之时19 . 对文中三处画线语句的翻译及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翻译: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理解:一年四季这里都绚丽多彩生机勃勃。B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翻译: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理解:这句话既传达了作者惋惜于世人对秀美山水的无动于衷,又隐含了自己愉情山水、归隐山泉的志趣。C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翻译: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理解:引用渔人的歌谣想表达作者对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20 . 这两篇文章都是写景的佳作。它们不约而同地采取了动静结合 、俯视仰视结合的写景方法。请你选择一种方法,结合两则材料进行赏析。五、诗歌鉴赏古诗赏析: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21 . “乱花”的意思是:22 . 对本诗理解分析 不正确 的一项是( )A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对西湖早春美景的喜爱之情。B本诗线索是:诗人的行踪,从孤山寺起到白沙堤终。C诗中体现了“早春”的词语有:早莺、新燕、乱花、白沙堤。D本诗中表明作者寓情于景的句子是: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六、语言表达23 . 请在下面文章的横线上填写一句恰当的话。(10个字以内,注意上下文连贯)路边开满了带刺的蔷薇花,三个步行者从这里路过。第一个脚步匆匆。他什么也没看见。第二个感慨万千,叹了口气说:“天哪!花中有刺!”第三个却眼睛一亮,说:“不,!第一个人挺麻木,他看不到风景;第二个人挺悲观,风景于他没有意义;至于第三个人嘛,他是个乐观主义者。朋友,你是哪一个呢?七、名著阅读24 . 名著阅读。梁中书十分爱惜A。早晚与他并不相离。月中又有一分请受。自渐渐地有人来结识他。那索超见了A手段高强,心中也自钦伏。不觉光阴迅速,又早春尽夏来。时逢端午,蕤宾节至。梁中书与蔡夫人在後堂家宴,庆贺端阳。(1)这段文字中的A是_,他的绰号是_,请再写一个关于A的故事情节: _(试卷中出现的情节不要写),下文智取生辰纲情节跟他有较大的关系,某剧组正在筹拍水浒传,请你帮助A的扮演者把握好角色,演好A的角色应注意他在性格上的一个特点_。(2)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_)A水浒传里的许多故事充满了智慧,例如智取生辰纲,就策划得极其巧妙;又如三打祝家庄,一打、二打都不成功,后来总结教训,摸清敌情,采取恰当的对策,终于打下来了。B水浒传中的“及时雨”宋江仗义疏财,受到众好汉的拥戴,但他“招安”的想法遭到鲁智深、李逵等将领的反对。C按时间顺序,有关鲁达的故事依次是:拳打镇关西、大闹五台山、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D水浒中的打虎英雄,除了行者武松,还有小旋风李逵。李逵在沂岭徒手杀四虎,是因为老虎把他的母亲吃了。八、作文25 . 写作请以“就该这么做”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不得套作或抄袭;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不少于600字。26 . 按要求作文人们常说,正人先正己。正己,是深刻的自我反省,严格的自我约束,勇敢的自我改正正己能完善人格,提升修养。正己,对个人和团体都很重要。请以“正己”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自主立意: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但要文体明确。第 13 页 共 13 页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3、4、5、二、现代文阅读1、2、3、三、句子默写1、四、对比阅读1、五、诗歌鉴赏1、六、语言表达1、七、名著阅读1、八、作文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