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宜昌市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3012081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宜昌市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湖北省宜昌市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湖北省宜昌市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北省宜昌市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本试题卷共8页,六大题22小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祝考试顺利 第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一个国家、民族的服饰,是这个国家、民族的文化符号。它是这个国家、民族人文精神的体现,深沉地蕴涵着这个国家、民族的心理、气质、品格、神韵。它给人们以国家的认同感、民族的认同感、文化的认同感,以及宗教的认同感。这种认同感是文化亲和力、国家凝聚力、民族生命力的源泉。中华民族服饰文化有无比悠久的历史、光彩夺目的创造、绚丽多姿的样式,在世界服饰文化中无与伦比,具有重要地位。中华民族的服饰可溯源到旧石器时代的用树叶、兽皮遮体,“上古穴居而野处,衣毛而冒皮”。后世的人们用丝麻的织品来替代兽皮,将丝麻织品染成五色,制成服饰,这便是“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乾坤有文,故上表玄,下裳黄”。上衣下裳样式的确立,蕴含着深刻的文化思想内涵,体现了中华民族将宇宙天地、乾坤阴阳等形而上的道理寓于形而下的服饰之中的“天人合一”的民族文化精神。可见,中华民族的服饰从一开始,便被视为一种文化现象和民族精神的表征。殷周以后,服饰“以五采章施于五色作服”,五色的不同颜色服饰表示不同等级,衣服上不同的纹饰亦体现不同等级,把服饰当作礼仪的内容之一。服饰作为社会政治典章制度、等级名分、贵贱之别的表征,具有稳定社会秩序、巩固社会人际关系的功能,所以受到历代王朝的重视。汉以后,历代冕服制度都有所改革,到隋唐而历宋元明清,服饰文化丰富多彩,灿烂美观,既具有深厚的文化意蕴,又具有显著的民族特色,在世界服饰文化中独占鳌头,凸显了中华民族服饰文化无限的魅力,为人们所赞扬敬服。隋唐服饰沿袭汉魏,有所改革,但无论男士都分礼服与便服两种。隋文帝扬坚制定衣服令,规定皇帝服饰有衮冕、通天冠、白纱帽等,后又有所增加,皇太子、百官的服饰也各有规定。唐初高祖李渊制定衣服令,对皇帝、皇太子、皇后、妃嫔等都做了规定;官员的常服服色基本按品级分为紫绯、绿、青等。宋代的服饰崇尚素雅,天子、后妃、诸臣、士庶之服都有一定之规。历代士大夫、思想家对服饰非常重视,他们或参与制定,或进行改革,作为其制礼工作的一部分。假如不按规定穿着,便被视为是逾僭和非礼的行为。中华民族服饰文化作为民袭人文精神的体现,随中华民族的诞生而诞生、发展而发展,它经历了从简朴到复杂再到易简的过程,它广泛吸收了本土和外来的各民族服饰的特点,在大化流行、融突互补中不断化生新的服饰,使中华民族的服饰文化在世界服饰文化中呈现其绚丽多姿、光彩夺目的独特魅力,形成了唯变所适性、等级制度性、多样并蓄性、民族人文性等显著特点。尽管这些特点中,有的需要放弃,有的需要淡化,有的需要改革,有的需要继承,但都是创造新的服饰文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服饰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闪光的方面,在当下古今中西服饰文化的融突和舍中可转生为既体现出中华民族人文精神,又能体现现代中国人精神面貌和审美观念的新国服。(摘编自张立文国服与民族人文精神)【注】文:色彩交错。章:花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服饰是一个国家、民族的文化符号,蕴涵着一个国家、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 人文思想和精神气质。B服饰是一种文化载体,它可以强化人们对国家、民族、文化以及宗教的认同感,同时服饰也是国 家和民族发展进步的原动力。C上古时期,人们在野外的洞穴里居住,用树叶、兽皮等遮蔽身体、抵御寒气,这些树叶、兽皮就 是中华民族最早的衣着服饰。D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生产技艺的提升,人们逐渐用丝麻等织品取代一些天然物品,并将这些丝 麻织品染色后缝制成衣服。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A当今的“衣服”概念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变迁,古人将上衣称为“衣”、下衣称为“裳”,还根据 “天玄而地黄”的理念来确定上衣和下裳的颜色。B上衣下裳的服饰样式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民族文化精神,因此,这些传统服饰可以表现出中华 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相关特征。C殷周以后,传统服饰在体现实用价值的同时,还注重色彩的搭配,色彩绚丽、纹饰精美的衣服表 明穿着者具有很高的身份地位。D尽管中华服饰文化意蕴深厚,特点鲜明,受到世人的普遍赞誉,但我们也应该以理性的眼光,对 民族服饰文化传统进行合理扬弃。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在隋唐以前,传统服饰没有礼服与便服的区分;隋唐时期,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对汉魏以来的服饰 进行了改革,明确规定了礼服与便服的样式。B中国古代的服饰大都具有礼仪的功能,体现出非常重要的社会价值,这也是历代统治者重视制定 服饰典章制度和相关法令的主要原因。C在珍视本民族服饰文化的同时,也要加强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服饰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这样中 华服饰文化才能进一步繁荣发展。D服饰是国家形象和民族文化的重要代表,因此,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可以结合现实的需要形成 符合现代中国人审美观念的新国服。(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自然天成汪曾祺李辉认识汪曾祺先生很早,应该是30年前我刚到北京工作后不久。我保存有他的一份手稿,是一篇好文章,大约写于1986年,算算也有26年了。当时,我在北京晚报编辑副刊,发表了一位老中医耿鉴庭先生的文章朱光潜先生二三事,汪曾祺读后,极为欣赏,很快给我寄来他的读后感。一见手稿,爱不释手。他写得讲究,清新、淡雅,如山溪自然天成,潺潺流淌,携两岸野草山花芬芳气息,少有烟火味。文字略有修改,却处理得干净利落,丝毫不减文稿整体美感。因标题字数太多,记得发表前,与之商量,他同意改为“一篇好文章”。为何对一篇界外人士的文章如此关注,极力推荐?应是在他看来,其文体现了他所推崇的文学观。汪曾祺作文,历来追求自然天成的境界,不张扬恣意,不故作姿态。他在一篇好文章中这样说:“这篇文章的好处是没有作家气。耿先生写得很自然,很亲切,不矜持作态。耿先生没有想在文章中表现自己(青年作家往往竭力想在作品里表现自己的个性,使人读了不大舒服),但是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耿先生的人品,谦虚、富人情,而有修养。”富人情,有修养,这其实是汪曾祺从恩师沈从文那里承继的一种美学意义上的为人之道、作文之道。在沈从文与汪曾祺的作品中,我们读得出文人气息的恬淡、悠远境界。这一境界,其实并非故作高深,而是基于信奉一种艺术需要节制的文学观。汪曾祺说:“有感情而不外露,乃真有感情。这篇文章的另一个好处是完全没有感伤主义感伤主义即没有那么多感情却装得很有感情。”在这一点上,汪曾祺可说是当年“京派文人”最好的传人。尤其是在“文革”之后,因参与样板戏沙家浜等剧的创作,他经历了大起大落的人生波折,对从事文学创作之初的体验有了更深的理解。他重新回归自己所推崇的艺术本真,在适应寂寞、享受恬淡之中,走进了最后的创作高峰。后来,我与汪曾祺的来往就多了。去他的蒲黄榆家中,和他聊天,看他挥毫写字绘画。我曾专门请他讲沈从文,讲萧乾,讲西南联大的往事,并专门整理一篇听汪曾祺谈沈从文。1990年,我为一家出版社策划出版一套世界名人画传,约请一批名家撰稿,我特地请他写释迦牟尼传,他虽勉为其难,最终还是应允,写出几万字的佛祖故事。后来,我颇觉得此举过于唐突,干扰了他的创作习惯,一直为之内疚。1993年,我主编“金蔷薇随笔文丛”二十种,请他加盟,他编选一本,题曰“榆树村杂记”,取居住的蒲黄榆之义。我为此书写一点评:“酒至微醺状态,他会变得尤为可爱,散淡与幽默天然合成。他的文章从不雕琢,如清风一样轻盈飘逸,读起来更让人陶醉。他不仅仅表现出一个小说家的才能,用炉火纯青的白描,描绘人与景;他也是一个学问家,散淡的文字背后,扑面而来的是浓郁的文化气息。”最后一次见到汪曾祺,是在1996年冬天。他的老友黄永玉先生旅居香港十年后首次返京,几位热心人在东三环长虹桥附近的德式餐厅“豪夫门啤酒”举办两次大型聚会,其中一次由黄永玉开列名单,请来许多老朋友,其中包括汪曾祺。那天,我与汪曾祺同桌。他的脸色看上去比不久前更黑,想是酒多伤肝的缘故。每次聚会,他最喜饮酒,白酒或黄酒,酒过三巡,兴致愈高,满脸可爱。那天只有啤酒,他喝得不多,兴致似也不太高。参加聚会的多是美术界人士,汪曾祺偶尔站起来与人寒暄几句,大多时间则是安静地坐在那里。不久,便传来他去世的噩耗。他走得太早,还不到80岁,本可以写出更多作品。一肚子的故事,挥洒不尽的见识,他人如何学也学不来的文字功夫,他把这些都带走了。多可惜,他连一本完整的回忆录都没留下。 (选自人民日报,略有删改)【相关链接】我喜欢看这部杂记里的文章,质朴的语言,平和的心态,以及时时造出的天真和风趣,让我在轻松愉悦中受益。认识到作文可以质朴如斯:少雕琢,无卖弄,不做作,平白如话。(田娟华作文可以质朴如斯读汪曾祺)静,是一种气质,也是一种修养。心浮气躁是成不了大气候的。我很欣赏宋儒的诗“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唯静,才能观照万物,对人间生活充满盎然的兴致。世界是喧嚣的,我们无法逃到深山里去,唯一的办法是闹中取静。(汪曾祺无事此静坐)4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作者是1986年认识汪曾祺的,当时汪曾祺向北京晚报投的是一篇好 文章的稿子,至今被作者保存着。B汪曾祺喜静不喜喧闹浮躁,他认为静是一种气质,是一种修养,所以他在为黄永玉举办的聚会上 喝酒甚少,多是一个人安静地坐着。C作者与田娟华认为,汪曾祺选编的榆树村杂记一书风趣幽默,语言质朴,富有浓郁的文化气 息,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D本文叙事详略得当,通过回忆与汪曾祺的交往,表现了对汪曾祺自然天成的认可,并因汪曾祺去 世后没有留下一本完整的回忆录而遗憾。5 汪曾祺为什么欣赏、推荐朱光潜先生二三事这篇文章?请简要分析。(4分)6汪曾祺的“自然天成”主要体现在哪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认识。(5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骑在马上向东从小镇到达草原有四十多公里,要分派各区乡的信件非常麻烦,邮局把邮递员的名额给了嘎绒。培训后,嘎绒带回一匹黄色的马,牵到每一个黑帐篷门前,邀请人家出来观看。草原上对马本不稀罕,马也并无特色。嘎绒牵着它对牧民们说:“这是公家的马,每个月都配有口粮。”他顿一顿,带点羞涩说,“我也成了公家的人。”“公家人嘎绒”,这是牧民们给他的新称谓。第一次领到工资,他给黄马购了三只铜铃,铜铃声音极响,成天叮叮当当。远远听见铃声,大家就知道嘎绒来了,最初是公家的人盼他来,邮件大部分是区乡公务人员的,极少有邮件要给牧民。但是常有牧民让他带口信,求他帮着买点啥带回来,或带什么东西去别处,有的要他帮助卖掉新鲜的酥油。嘎绒高高骑在马上,听了别人的请托,并不点头答应,只管走自己的路。但下次来,他一定已带上别人嘱托的东西。后来,各牧场的人都随工作人员一样有了习惯,汇聚到路口,像欢迎某位要人。遇上谁要请他去家里喝碗茶,他的表情显得有些冷漠,摆手说忙。黄马是嘎绒的心肝,路上,只要他没醉酒,基本不骑它。最初他牵着缰绳和它并排走,后来他跟在马屁股后,像马领他走。快到区乡,他才翻身上马。听说别的邮递员把配给马的饲料都换了其他东西,只让马吃青草。嘎绒讨厌。公家的马才有胡豆,吃青草的马多了,吃胡豆的马能有几匹?他对这事非常死板,配给马的饲料一个月三十斤,他每天喂马一斤,拿秤严格称了来,一两不差不少。他精心照顾,原本毫无特色的大黄马也长得膘肥体壮,精气十足,着实让人喜爱,就有人想去骑黄马,他摆着双手,一点脸面也不给别人。大家私下里讲,这匹马连他阿妈可能也不会让骑的。二十多年过去了,嘎绒的头发花白了,那匹马也老了。在牧民心目中,嘎绒还是那个风雨无阻的人,那个斜歪着骑马的人,那个不能相信他说话但能相信他做事的人。一天早晨,嘎绒骑着大黄马去邮件交换点,看见公路一侧搭了许多简易的工棚,上前寻问,说是要修建通村公路。路一天天加长,比想象中更快。两月之后,一条可以行驶一辆小卡车的小土路通到了几个乡上。县上为这搞了一个庆典。掌声如雷,嘎绒感觉心跳得厉害,眼睛莫名其妙就潮湿了,忍都忍不住。邮局的领导也来了,还专门找他谈了话,因为激动,嘎绒没理解人家讲话的内涵。邮局领导说:“路修通,我们的邮政事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迈向了更高的平台。”嘎绒由于眼睛潮湿,不好意思抬起头,嗯嗯地应着,听领导继续说:“你在这没路的草原上跑了二十多个年头,贡献不小啊,不过现在好了,你可以安安心心休息了,考虑到你在这二十多年的奉献,基本工资会一直照发,到退休,就拿上退休工资了。”嘎绒好不容易将那潮湿的眼睛忍干涩,抬起头来,眼睛通红,看看邮局领导,还嗯嗯地应着。第二天一早,嘎绒从小土屋出发,骑马取邮件,他看见一辆三轮摩托车突突突地响着飞驰而去,骑摩托的人是个穿绿衣服的小伙子。嘎绒勒住马,看他很快没了踪影,感慨比骑马快多了。来到交换站,站里那个熟悉的老头一见嘎绒,说:“你怎么来了?”嘎绒说:“我来取邮件啊。”老头说:“昨天领导已给你交代了嘛。”嘎绒这才悟出有什么不对,说:“当时激动,我没听清楚。”老头说:“送邮件的换年轻人了,骑三轮摩托车去送,你可以好好休息了。”嘎绒说:“马怎么办?”老头说:“这么多年了,马自然是你的,现在你一样能领到钱,到年龄还能拿上退休工资,多好的事,把马牵回去,干嘛找这累受。”嘎绒点点头说:“不做事,那工资也不好意思要啊。”说着,默默地牵马走了。那天许多人都看见嘎绒牵着马,一路淌着眼泪哇哇哭。这以后嘎绒的许多习惯都没了,他回到牧民的生活模式。只是每月他都会牵马来到镇上的粮站,自己掏钱买三十斤胡豆再回去。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节)7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理解最正确的两项是() ()(4分)A从小镇到夺翁玛贡玛草原没有公路,所以信件投寄非常麻烦,邮局建立后,嘎绒成了邮递员,用 他的话来说就是“公家人”,他感觉很自豪。B“公家人嘎绒”,这是牧民们给他的新称谓,这个称谓中包含着人们对嘎绒的讥讽和不屑,因为 他们认为,嘎绒当邮递员,是不会有什么出息的。C公家人盼嘎绒来,是因为他们盼望嘎绒能给他们带来信件或帮他们寄出信件;牧民没有邮件可寄 收,也盼嘎绒来,是因为要请他帮忙办事。D邮局领导找他谈话时,嘎绒由于过于激动,没有听出人家话里要他不再邮递的意思。作者借助语 言、动作、外貌等描写,使形象更为鲜明。E本文通过讲述一位邮递员二十多年的工作,全方位展示了随时代发展,草原发生新的变化,邮递 员的工作方式也在发生变化的现实。8小说中的嘎绒是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9文章结尾写“只是每月他都会牵马来到镇上的粮站,自己掏钱买三十斤胡豆再回去”的意图是什么?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余应桂,字二矶,都昌人。万历四十七年进士。崇祯四年,征授御史。劾户部尚书毕自严朋比,首辅周延儒纳孙元化参、貂,受杨鹤重赂。帝方眷延儒,责应桂。未几,贼陷登州,元化被执,应桂再疏劾延儒。帝怒,贬三秩视事,应桂引疾归。七年还朝,出按湖广,居守承天。捐赎锾十余万募壮士缮城治器贼不敢逼献陵帝闻而嘉之贻赎锾万五千助卢象升军需而奏报属城失事具以实闻。帝以是知巡抚王梦尹诈,而益信应桂。十年,即擢应桂右佥都御史,代梦尹。江北贼势日炽,总理熊文灿主抚。明年,降其渠刘国能、张献忠,贼众十余万萃麻城、黄安。应桂谕降马光玉、贺一龙,未至,而遣将击顺天王等于黄福店,贼遂走黄安。会文灿至麻城,应桂请协击,不从。文灿檄诸道兵合击贼于茶山,贼逸于应桂所分地,文灿遂劾其后期误军。兵部尚书杨嗣昌以应桂曾劾其父鹤也,奏逮之。应桂乃陈抚剿始末,白己无罪,而诋文灿,帝不纳。逮至,下狱。初,应桂贻书文灿,言献忠必反,可先未发图之。其书为献忠逻者所得,献忠腾牒郧阳巡抚戴东旻,东旻闻之文灿,文灿再纠应桂。应桂再疏辨,帝亦不纳。应桂竟遣戍。无何,献忠果反,廷臣交章荐应桂。十六年,潼关陷,帝召问大臣。陈演言:“贼入关中,必恋子女玉帛,犹虎入陷阱。”应桂叱之曰:“壮士健马咸出关西,贼得之,必长驱横行。大臣安得面谩!”演股栗失色。督师孙传庭战殁,命应桂兼右佥都御史往代之。帝但遣京军千人护行,饷但为军前赏功之用而已。将至山西,则伪官充斥,逡巡不得前。帝责以逗遛,夺职。未几,京师陷。应桂家居不出。久之,死于难。 (节选自明史余应桂传)注赎锾:sh hun 赎罪的银钱。10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捐赎锾十余万/募壮士缮城治/器贼不敢逼献陵/帝闻而嘉之贻赎锾万五千/助卢象升军需而奏报/ 属城失事具以实闻。B捐赎锾十余万募壮士/缮城治器/贼不敢逼献陵/帝闻而嘉之/贻赎锾万五千助卢象升军需/而奏报 属城失事/具以实闻。C捐赎锾十余万募壮士/缮城治器/贼不敢逼献陵帝/闻而嘉之/贻赎锾万五千助卢象升军需/而奏报 属城失事/具以实闻。D捐赎锾十余万/募壮士缮城治器/贼不敢逼献陵帝/闻而嘉之/贻赎锾万五千助卢象升军需/而奏报 属城失事/具以实闻。1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秩”,“秩”字从禾,从失;“禾”指五谷、俸禄,“失”意为“动态排序”。它的本义是“根 据功过确定的官员俸禄”,在此处引申为“官吏的官阶或品级”。句中“贬三秩”是指“连降三 级官阶”。B“劾”指“揭发罪状”,“弹劾”指君主时代担任监察职务的官员检举官吏的罪状,“劾死”指 冒死弹劾。C“巡抚”在明初指京官巡察地方,清代正式成为省级地方长官,地位略次于总督,别称“抚院” “抚台”“抚军”。D“关西”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地区;“关中”所指范围不一,古人习惯上将函谷关以西地区称为 关中。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余应桂清廉耿介,正直敢言。弹劾首辅周延儒收受贿赂,却受到崇祯帝斥责。后来再次上疏弹劾, 被连降三级,只好以养病为名辞官回归故里。B文灿发文令各路部队在茶山围攻贼寇,贼寇逃到应桂分工负责的防地。后来文灿就弹劾应桂没有 按期到达,贻误了军机。C余应桂运筹帷幄,料事如神。他遣将击败顺天王于黄福店,又预料张献忠日后必反,认为可在张 献忠没有发难时采取措施来对付。D余应桂临危受命,但无力回天。孙传庭战死后,受命督师,皇帝却只派一千人护行,给饷只够军 前赏功所用。将至山西,贼寇任命的官员到处都是,他有所顾虑而不敢 轻进。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应桂乃陈抚剿始末,白己无罪,而诋文灿,帝不纳。“壮士健马咸出关西,贼得之,必长驱横行。大臣安得面谩!”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415题。 红 梅 苏轼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注诗老:指苏轼的前辈诗人石曼卿1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A. 诗人使用拟人手法,以红梅自况,表达了对红梅绿叶与青枝的赞美。B“自恐”句不是说自已真的担心,而是含蓄地表达了不愿趋时的情感。C“尚余”句在写红梅“雪霜姿”的同时,也透露出无奈。D“独开迟”既点出了红梅晚开,也赋予了她不与众花争春的品性。E面对百花盛开的“春态”,红梅仍深自怵惕,保持自己的节操。15诗人用哪些艺术手法来勾画梅花的形魂?就其中两点作赏析。(6分)(三)名句名篇默写(5分)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5分)(1)咏怀古迹中写尽昭君一生悲剧的诗句是_ ,_。(2)蜀道难中写出水石激荡,山谷空鸣的一句诗是_ ,砯崖转石万壑雷。(3)赤壁赋中借客人之口来感慨生命的短暂,羡慕江水的长流不息的诗句是_, _ 。 第卷 表达题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随着房地产业的不断升温,一直居高不下的商品房价格已经成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沉重负担, 人们要求平抑房价的呼声也一直不绝如缕。胡同文化是一种封闭的文化,住在胡同里的居民大都安之若素,不大愿意搬家。有在一个胡同里 一住几十年的,甚至有住几辈子的。有德之人不会以权谋私,不会贪污受贿,虽然清贫点,但活得坦荡,活得洒脱,没有水落石出之 虑,也没有半夜敲门之惊。文学创作辅导材料汗牛充栋,而真正依靠这些辅导材料步入文学途径的却可谓是寥若星辰啊。我向来好奇,对于素昧平生的东西,喜欢问问底细。身为国家的公务员,一定要危言危行,注意自己的生活工作作风,为百姓做好榜样,这样才能为 百姓服务。A BCD18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A人们很快会忘记网上对猴年生肖吉祥物的恶搞,因为互联网时代,流行图像的价值往往取决于它 是否“新奇”和“刺激”。B佳沛爱心团队提倡以分享之心做公益,通过各种活动筹得的爱心物资,随着团队进入大山,将爱 心传递给山区的孩子们。C根据调查显示,我国30%以上人群有睡眠障碍。睡前使用手机会影响睡眠质量,因为手机的蓝白 光对人的大脑有持久刺激作用。D十三五规划指出,未来五年,国家将通过发展特色产业、转移就业、易地扶贫搬迁,实现约5000 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19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那么,人们的烟瘾又是从何而来?_。_。_。_。_。这第一口之后再吸下去,就成了一种毫无意义的习惯性的行为。但是,不管怎么样,烟最终留给我们的是发黄的牙和夹烟卷的手指,熏黑的肺,咳嗽和痰喘,还有难以谢绝的烟瘾本身。烟的魅力,就是抽第一口烟的那一刻。我们总想去再感受一下那一刻,于是就有了瘾。烟瘾就是不断燃起的“抽上一口”也就是第一口烟的欲求。烟瘾来自烟的魅力。其实,世界上大部分事物的魅力,都在这最初接触的那一刻。A. B. C.D.20请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 不超过15个字。(6分) 有人总是认为,_。事实上,拒绝岂止是简单的技巧,更是不违背为人原则之下的一种实力与底气。一个人要拒绝利欲诱惑,要么你有实力,要么你有底气。有实力,是因为觉得这一切我完全可以唾手可得,何必弯下腰来;有底气,是因为你相信自己,即使现在不可得,_。拒绝,_。21请根据图中的信息,用文字描述“用户登录”的基本环节,不超过70个字。(5分)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很多人有收纳物品的习惯,即使用不上也要买来存放着,以备不时之需;收拾白己的物品时,不需要的或早已不用的物品也不会轻易舍弃,更何况还有长辈在耳边提醒“东西没坏就别扔”“这东西该留着”于是,各种物品充满生活空间。日本杂物管理咨询师山下英子,创作出一套通过日常的家居整理改善环境的“断舍离”整理术,“断”就是不买、不收取不需要的东西;“舍”就是处理掉堆放在家里没用的东西;“离”即脱离对物品的执念,让自己处于宽敞舒适的空间。你如何看待?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明确文体;不得套作,不得抄袋。高一语文参考答案1B(“服饰电是国家和民族发展进步的原动力”错)2C(“色彩绚丽、纹饰精美的衣服表明穿着者具有很高的身份地位”错)3A(“在隋唐以前,传统服饰没有礼服与便服的区分”缺乏依据,“明确规定了礼服与便服的样式”错)4答案D。 A认识的时间不准确,原文是“30年前我刚到北京工作后不久”,不是1986年。B因果失当,汪曾祺在聚会上喝酒少、一个人静坐的原因在文巾并没有明确说明。C内容杂糅,“富有浓郁的文化气息”是作者认为,“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是田娟华的看法。5命题透析 答案体现了艺术需要节制的文学观。不矜持作态,亲切自然。没有想在文章巾刻意表现自己,文如其人,可以看出作者的人品:谦虚,富有人情,有修养。完全没有感伤主义。(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6命题透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答案为文方面:文章写得清新淡雅,少烟火味,略有修改,也处理得干净利落。作文不张扬恣意,不故作姿态,能读出恬淡悠远的境界。文章从不雕琢,平白如话,轻盈飘逸。为人方面:从恩师沈从文那里承继了富人情、有修养的为人之道,并推崇这样的人。闹中取静,适应寂寞、享受恬淡生活,表现出恬淡、悠远的境界。纵酒诗书,为人散淡幽默,学识渊博,别人学不来。(每点1分,答出其中五点即可,意思相近即可)7AD(B项,“讥讽和不屑”不当,没有“不屑”。“他们认为,嘎绒当邮递员,是不会有什么出息的”无中生有;C项,不是“没有邮件可寄收”;E项,不是“全方位”展示,“随时代发展,草原发生了新的变化,邮递员的工作方式也发生变化”的概括偏离中心。)8热爱本职,忠于职守。视黄马为心肝,把大黄马养的膘肥体壮,精气十足;二十年后,不再需要他做邮递员,但他仍然不舍。公私分明,不贪便宜。有些邮递员不给马喂饲料,但他仍然喂;不让人骑公家的马;不愿意白领公家的工资。乐于助人,质朴憨厚。送信之余,捎带帮牧民们做各种私情;为草原修路而激动,为不能继续送信而失落伤心。有小小的虚荣心。认为自己是公家的人;听了别人的请托,并不点头答应;谁要请他去家里喝碗茶,做出冷漠的样子。(每条2分,任选三条作答)9从情节来看,表现嘎绒对大黄马的真爱。如前面的情节有“配给马的饲料一个月三十斤,他每天喂马一斤,拿秤严格称了来,一两不差不少”。(2分)从人物来看,表现出嘎绒是一个十分热爱自己职业的人,而大黄马是他职业的一部分,所以他爱大黄马就像爱自己的职业一样。(2分)从主题来看,本文重在表现一个普通人对普通职业的热爱,表达对这样的普通人的赞颂之情。所以这样安排更能突出主题。(2分)10答案B 根据句意判断。翻译:捐出赎罪的罚金十余万招募壮士,修缮城墙置备器械,贼寇不敢逼近献陵。皇上听说就嘉奖了他。送赎罪的罚金一万五千资助卢象升的军需给养,而上奏报告所属城市发生意外的变故,都以实情上达。11答案B “劾死”指判决死罪。(劾:揭发罪行。谭嗣同:“荣遣其劾帅而已查办,昭雪之以市恩。”揭发罪行的文状。后汉书范滂传:“知意不行,因投劾去。”)12答案: B “逸于”,从逃逸、逃散,是指贼寇从应桂所分工负责的防地逃走。13答案:应桂于是陈述招抚征剿贼寇的经过,辩白自己无罪,而指责文灿,皇上不接受。(“陈”“白”“诋”各1分,句意2分。)答案:“勇猛的士兵和健壮的马匹都出在关西。贼寇得到了,必定长驱横行,大臣怎么能当面胡说!”(“安”“谩”“面”各1分,句意2分。)14.AC(答A给3分,答C给2分,答D给1分;答B、E不给分)15. 拟人。如“怕愁贪睡”四字是诗人用拟人的手法写出梅花不愿招致愁怨而贪睡的娇憨之态。用典:“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这句引典故作结,点明主旨,锁住全篇,含蓄蕴藉。托物言志:借咏梅来赞美不同流俗的孤高品性。16(1)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2)飞湍瀑流争喧豗。(3)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17.答案B。不绝如缕:形容声音细微悠长或者局势危急,不合语境,应为“不绝于耳”;安之若素:表示对反常现象或不顺利的情况视若平常,毫不在意。现也指对错误言论或事物不闻不问,听之任,属于用错对象。水落石出:原指一种自然景象,后多比喻事情终于真相大白。18.答案:A。试题分析:此类考查句子语病的题目,在分析思考时,要注意句子成分在搭配,句式杂糅等方面的错误,要仔细琢磨,推敲。B项,偷换主语,可在“将爱心传递给山区孩子们”前面加上“爱心团队”或“他们”,否则主语是“爱心物资”。C项,句式杂糅,将“根据调查”与“调查显示”两个句子杂糅在了一起。D项,成分残缺,“通过”后面缺少相应宾语,可在“扶贫搬迁”后补充“等措施”。故选A。19.答案B 20.答案:拒绝是一种技巧但将来必然可以得到需要用实力和底气说话(满分5分,写对一空得1分,两空得3分,三空得满分)21参考答案:用户登录在选择用户级别后进行验证;验证通过(Y)后,系统管理员、实验室管理员和普通用户则分别进入各自界面。若验证未通过(N)则重新进行用户登录。译文:余应桂,字二矶,都昌人。万历四十七年进士。崇祯四年,征召授官御史。弹劾户部尚书毕自严结党营私,首辅周延儒收纳孙元化的人参、貂皮,接受杨鹤大量的贿赂。皇上正眷顾延儒,就斥责了应桂。没有多久,贼寇攻陷登州,元化被抓住,应桂再次上疏弹劾延儒。皇上发怒,贬三级官阶办事,应桂称病回家。译文:七年回到朝廷,出朝巡按湖广,驻守承天。捐出赎罪的罚金十余万招募壮士,修缮城墙置备器械,贼寇不敢逼近献陵。皇上听说就嘉奖了他。送赎罪的罚金一万五千资助卢象升的军需给养,而上奏报告所属城市发生意外的变故,都以实情上达。皇上由此知道巡抚王梦尹狡诈,而更加相信应桂。十年,就地提升应桂为右佥都御史,代替梦尹。译文:江北贼寇的势力日益兴盛,总理熊文灿主张招抚。次年,收降贼寇首领刘国能、张献忠,贼寇部众十多万聚集麻城、黄安。应桂晓谕招降马光玉、贺一龙,没有来到,就派遣将领在黄福店攻击顺天王等人,贼寇于是逃向黄安。适逢文灿到麻城,应桂请求他协助攻打贼寇,没有听从。文灿发文令各路部队在茶山围攻贼寇,贼寇从应桂所分工负责的防地逃走,文灿就弹劾他没有按期到达,贻误了军机。兵部尚书杨嗣昌因为应桂曾弹劾他的父亲杨鹤,上奏请下令逮捕他。应桂于是陈述招抚征剿贼寇的经过,辩白自己无罪,而指责文灿,皇上不接受。逮捕到京城,关入监狱。译文:起初,应桂写信给文灿,说献忠必反,可在他没有发难时对付他。他的信被献忠巡逻的士兵得到,献忠发文给郧阳巡抚戴东旻,东旻告诉文灿,文灿再次弹劾应桂。应桂再次上疏辨白,皇上亦不听取。应桂最终被发配戍边。没有多久,献忠果然反叛,朝廷官员纷纷上奏荐举应桂。译文:十六年,潼关陷落,皇上召见询问大臣。陈演说:“贼寇进入关中,必然贪恋女人和玉帛,就像老虎落入陷阱。”应桂斥责他说:“勇猛的士兵和健壮的马匹都出在关西。贼寇得到了,必定长驱横行,大臣怎么能当面胡说!”陈演双腿发抖面孔变色。督师孙传庭战死,命应桂兼右佥都御史去代替他。皇上只派京城驻军一千人护行,给饷只够作为军前赏赐功劳所用罢了。应桂将至山西,贼寇非法任命的官员到处都是,有所顾虑而不敢轻进。皇上责备他停留观望,夺去职务。没有多久,京师陷落。应桂住在家中不出来。过了很久,死于祸乱。1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