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模拟卷二历史试题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3010503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模拟卷二历史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人教版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模拟卷二历史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人教版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模拟卷二历史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模拟卷二历史试题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北洋舰队的实力曾是亚洲第一,世界第九,前八名分别为:英国、法国、俄国、德国、西班牙、奥斯曼土耳其、意大利、美国。北洋舰队全军覆灭发生在A鸦片战争中B第二次鸦片战争中C甲午中日战争中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2 . 如图是近代某举人的一则日记。其内容折射出该重大历史事件的意义是A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B结束了封建帝制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D推动了第一次国共合作3 . 下表是一位同学运用多元史观对近代某一思想的评价。据此判断,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兴起的历史事件是( )史观评价内容全球史观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对落后国家和地区旧制度、旧思想的冲击,体现了工业文明在世界范围的扩展。近代化史观冲击了传统“重农抑商”观念,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起步。文明史观反映了封建传统文化与西方文明的冲突,承认了中学不足和西方科学技术的先进,客观上使中国人由传统文明开始走向现代文明。A太平天国运动B洋务运动C五四运动D辛亥革命4 . 在1912年第一届国会选举中占据明显优势的是A兴中会B华兴会C同盟会D国民党5 . 以下表格梳理了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实现民族复兴而进行的几次重大探索,请按提示为表格中的和处选择最符合题意的选项A新文化运动 曾国藩B辛亥革命 梁启超C五四运动 陈独秀D新民主主义革命 康有为6 . 1913年,袁世凯暗中指使部下派刺客刺杀了国民党领导人A蔡锷B宋教仁C李烈钧D黄兴7 .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死得其所,快哉快哉!”是何人所说( )A邓世昌B谭嗣同C康有为D梁启超8 . 下列图片与说明对应正确的是( )ABCD 9 . 下列中国近代史上政权出现的先后顺序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南京国民政府 北洋政府ABC.D10 .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这句话揭示了义和团运动兴起和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19世纪末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B清政府的统治过于残暴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D八国联军侵华11 . 思想是一定社会现实的反映。下列思想解放运动能够反映出当时社会现实的是( )A启蒙运动人们追求民主与自由B文艺复兴人们揭露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C新文化运动人们普遍反对民主与科学D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文革错误已得到彻底纠正12 . 据学者研究,晚清成册的小说至少在一千种以上,其中翻译多于创作,翻译的小说数量占总数的2/3,但18401899年中国翻译的外国小说仅7部。下列有关这一状况出现原因的解读,正确的一项是A闭关锁国使国人排斥西方文化B西方的坚船利炮使知识分子开始寻求强国御侮之道C国人盲目自大对西方一无所知D新文化运动的开展使人们开始关注西方民主与科学13 . 戊戌变法开始前发生过一个重要事件,它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它是( )A威海卫战役B洋务运动C公车上书D门户开放14 . “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但它仍然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该运动是A洋务运动B新文化运动C义和团运动D北洋政府15 . 1916年,青年杂志正式更名为新青年。下列最符合当时中国新青年标准的是A具有民主科学思想的青年B出国留学的青年C宣传中国传统文化的青年D用古文写作的青年16 . 此事不仅严重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而且刺激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此事”指A英国占领香港岛B沙俄并中国东北大片领上C日本割占辽东半岛、台湾全岛等地D划定东交民卷为“使馆界”17 . 某历史兴趣小组编排一幕反映1900年的历史课本剧,下列符合史实的剧情片段是签订辛丑条约八国联军在北京烧杀抢掠清军拆毁大沽炮台中弹倒下的义和团战士ABCD18 . 1913年,成为“二次革命”导火线的是A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被刺杀B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C袁世凯与日本签订二十一条D袁世凯组建北洋军阀掌握实权的内阁19 . 假如你是生活在戊戌变法时期的一位商人,你最赞同的法令是A提倡办实业,奖励发明创造B广开言路,裁撤冗员C开办新式学校,设立译书局D训练和装备新式陆、海军20 . 历史上有这样一个人,他轻而易举地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他是( )A袁世凯B康有为C秋瑾D邹容21 . 有人用“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来形容洋务运动,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柳成荫”的:A修建了铁路,极大地提高了交通运输能力B创建了三支近代海军,增强了海防力量C引进西方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企业D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22 . 图表为18世纪-20世纪初中国、美国和德国制造业份额数据表,导致中国制造业份额发生重大变化,是于当时我国( )A依然实行闭关锁国政策B没有主动向西方学习C错失两次工业革命之机D国内政权更替频繁23 . 下列历史事件中同时具有反帝反封建性质是: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五四运动ABCD24 . 关于下面两幅图反映的信息,说法正确的是( )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以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体的政府袁世凯在列强的支持下篡夺了革命果实图谋复辟帝制由图一到图二情形的主要原因是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中华民国的成立根本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ABCD25 . 辛丑条约中,最能体现“替洋人,做一个守土长官”观点的是A中国赔款白银4.5亿两B外国在使馆界驻军C以海关税、盐税作赔款担保D保证严禁人民的反帝活动26 . 在北伐中,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并一鼓作气将国民革命军的旗帜插上武昌城头的名将是A吴佩孚B叶挺C孙传芳D贺龙27 . 他盛赞十月革命是“世界革命的新纪元,是人类觉醒的新纪元”,热烈欢呼“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在中华的大地上第一次高高举起了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他”是( )A陈独秀B胡适C鲁迅D李大钊28 .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流行语,如现在的网络流行语“蓝瘦香菇”、“洪荒之力”等。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与它紧密相关的流行语是A民主共和B自强求富C民主科学D维新变法29 . 台湾是祖国的宝岛,是中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但在中国近代史上,台湾省流落他乡,受尽屈辱,你知道下列哪个国家曾长期割占台湾A日本B美国C英国D法国30 . 下列图片的内容反映出的共同主题是 ( )A反抗外来侵略B寻求救国之路C从事民主革命D推翻清朝统治31 . 马关条约与19世纪40-60年代不平等条约相比较,最显著的不同点是:A割地的面积B赔款的数额C开放的口岸D开放工厂的特权32 . 这是从云南开始的、由近代由中国资产阶级单独领导的、仅次于辛亥革命的又一次革命运动,粉碎了延续封建帝制的阴谋,恢复了共和制,但它未最终推翻北洋军阀统治。这次革命运动是A二次革命B护国战争C辛亥革命D广西起义33 . 胡适曾提到,“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不作无病之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这说明胡适( )A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B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C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D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34 . 我国近代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是( )A新文化运动B五四运动C文艺复兴D思想启蒙运动35 . 使中国人民接受民主与科学洗礼的事件是A戊戌变法B新文化运动C洋务运动D同盟会的成立36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最早提出“振兴中华”这个时代最强音的是林则徐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被阐发为民权主义C“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 体现了民生主义D认为辛亥革命失败的主要依据是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二、综合题37 .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英国兵轮鼓浪而来,沿江海入长江。”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材料二:马关条约签订后,外国人利用中国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直接剥削中国人民。材料三:辛丑条约的签订,清政府反动卖国的本质逐渐暴露无遗。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材料一中的“这场战争”是指什么战争?它对中国近代社会造成的最主要的影响是什么?(2)材料二出现的情况是马关条约内容中的哪一条款导致的?(3)最能证明“清政府反动卖国的本质逐渐暴露无遗”的是辛丑条约的哪一内容?(4)中国在这几次对外战争中都以失败告终,从历史发展的趋势而言,你认为根本原因是什么?三、辨析题38 .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中国近现代史上的每一次思想解放都推动了社会的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洋务派在观察强大对手(西方列强)的优点时,不归功于对手的强壮如牛,反而归功于对手有一副漂亮的拳击手套。柏杨中国人史纲材料二(大清宣统五年正月初三)自变乱以来,一切新党竞袭洋夷之皮毛,不但遵行外洋之政治,改阴历为阳历,即服色亦效洋式,而外洋各国蚕食鲸吞,日甚一日。来拜年者五十余人,皆系便衣便帽,无一顶戴之人,间有洋帽之人,较上年之情形迥然不同。摘编自1913年一位乡村知识分子的日记材料三近代中国翻译日本书籍表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材料四我们说的做的究竟能不能解决问题,问题解决得是不是正确,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是否善于总结经验,针对客观现实,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一切从实际出发。我们只有这样做了,才有可能正确地或者比较正确地解决问题,而这样地解决问题,究竟是否正确或者完全正确,还需要今后的实践来检验。摘编自邓小平1978年6月2日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洋务派对西方列强的认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变乱”是指哪一政治事件?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 (3)据材料三,指出甲午战争后中国翻译日本书籍出现的新变化。结合史实归纳出现这一变化的时代背景。(4)邓小平同志的这段话对接下来我国社会的发展起了怎样的积极作用? 第 13 页 共 13 页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二、综合题1、三、辨析题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