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命题研究 第二编 古诗知识梳理 专题十一 文言文理精练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3007252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0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命题研究 第二编 古诗知识梳理 专题十一 文言文理精练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考语文命题研究 第二编 古诗知识梳理 专题十一 文言文理精练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考语文命题研究 第二编 古诗知识梳理 专题十一 文言文理精练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十一文言文(一)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词。(1)有何间焉:_参与_(2)小惠未徧:_通“遍”,遍及,普遍的意思_(3)虽不能察:_即使_(4)遂逐齐师:_追赶;追击_2翻译第段中画线的句子。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_我看到他们的战车留下的痕迹错乱,望见他们的军旗倒下,所以决定乘胜追击他们。_3曹刿准确地把握住了战机,他认为鲁军反攻齐军的有利时机是_彼竭我盈_之时;在观察到_其辙乱、旗靡_后,下令追击齐军。4从曹刿与鲁庄公回答的过程中,你认识到他们各是怎样的人?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_曹刿:具有爱国思想,且拥有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军事上的卓越才能。鲁庄公:政治上缺乏远见,目光短浅,但善于纳谏。_(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1)池非不深也:_护城河_(2)委而去之:_放弃_(3)域民不以封疆之界:_名词活用为动词,“限制”的意思_(4)以天下之所顺:_凭,凭着_2翻译下面的句子。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_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他的人就多;不实行仁政的君主,帮助他的人就少。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兄弟骨肉也会背叛他。_3作者认为“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的结果是怎样的?_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_4作者认为决定战争胜利的主要条件是什么?你认为文中哪个句子最能体现作者的仁政思想?_人和;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_(三)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词。(1)故患有所不辟也:_通“避”,躲避_(2)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_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_(3)蹴尔而与之:_用脚踢_(4)是亦不可以已乎:_停止,放弃_2翻译段中画线的句子。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_不只是贤能的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的,只不过贤能的人能够不丢掉罢了。_3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当面对诸如“生”与“义”的选择时,如何才能做到不失“本心”?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_不失“本心”应该做到加强思想品德修养,保持人的本性;去恶扬善,勤俭节约,居安思危。如当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受到威胁时我们要挺身而出,捍卫正义。_4本文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论证中心论点,请按照其论证思路将下表补充完整。舍鱼而取熊掌舍生而取义A:比喻论证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B:正反对比论证乞人不受嗟来之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举例论证、C:对比论证D:舍生取义(四)公输(节选)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公输盘不说。子墨子曰:“请献十金。”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公输盘服。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公输盘曰:“诺。”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词。(1)吾义固不杀人:_坚守道义_(2)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_表转折,“却”_(3)不可谓仁:_对人亲善,友爱_(4)胡不见我于王:_引见_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_您坚守道义不杀一人却要杀众多的人,不能认为您是明白事理。_3“公输盘服”一句中的“服”字有何作用?_“公输盘服”中的“服”说明了墨子论说有理有据,使公输盘无话可说。_4墨子从_不可谓智_、_不可谓仁_和不可谓忠、_不可谓强_、_不可谓知类_五方面责备公输盘为楚攻宋的不义。(请用原文语句填空)(五)邹忌讽齐王纳谏(节选)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词。(1)孰视之:_通“熟”,仔细_(2)私我也:_偏爱_(3)欲有求于我也:_介词,对,向_(4)王之蔽甚矣:_受蒙蔽,这里的意思是因受蒙蔽而不明_2翻译段中画线的句子。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_(邹忌)再照镜子看看自己,又觉得远不如人家。_3邹忌见了徐公后,表现出一系列的行为反映了邹忌怎样的性格特点?_头脑清醒、善于自省,精明能干、深谋远虑。_4选文在写法上很有特点,请结合文章举一例简要分析这种写法的好处。_语言简洁,情节完整。邹忌多次窥镜以及面对“与徐公孰美”的问题,妻、妾、客的“三答”,语义相同,句式、语气各不相同,生动地表现出妻、妾、客“私我”“畏我”“有求于我”的不同心理,语言简洁、生动,故事情节完整。_(六)(2015徐州中考)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呜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_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或以为死,或以为亡:_逃亡_(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_去、往_(3)固以怪之矣:_本来_(4)皆指目陈胜:_动词,用眼睛看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_扶苏因为屡次劝诫的缘故,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3请用原文语句回答。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是:_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_,根本原因:_天下苦秦久矣_。4选段画线处细致地描写了戍卒们的反应,这些反应说明了什么?_(1)士兵对陈胜的敬畏;(2)起义爆发前夕人心躁动、紧张而兴奋;(3)陈胜善于斗争和他的组织领导才干。_5陈胜能够从一个佣耕之人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第一次农民起义的领导者,他具有什么才能?请根据选段内容作出回答。_(1)对当前形势具有敏锐的洞察力;(2)做事周密细致;(3)有很强的组织领导才能。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