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I)卷(检测)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3007070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8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I)卷(检测)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人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I)卷(检测)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人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I)卷(检测)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不法分子利用微博、微信等平台实施诈骗,手段不断翻新,令人叹为观止,防不胜防。B国庆节期间,广场上张灯结彩,好不热闹。C正当我听得陶醉的时候,那美妙的音乐戛然而止。D从那个时候起到现在已经过了这么多年,在此期间我对人情世故知道了不少。2 . 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累赘(li)无虞(y)契约悲天悯人(mn)诲人不倦(hu)B迸溅(bng)孱头(chn)矜持血气方刚(xu)忍俊不禁(jn)C颤抖(chn)吞噬(sh)羸弱海市蜃楼(shn)摒息凝神(bng)D炽热(ch)渺小(mio)俯瞰千钧重负(jn)心有灵犀(x)3 . 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杜决劫掠持之以恒不言而喻B贤达妨碍随机应变莫不关心C墨守萧索费时弥久随声附和D宽宥困厄鸠占雀巢铮铮作响4 . 下列病句修改错误的一项是( )A这次比赛的获胜,将决定着我们能否进入决赛阶段。(将“获胜”改为“胜负”)B为搞好百年校庆,学校领导研究并征集了师生们开展活动的意见。(在“校庆”后加“活动”)C备受关注的2016年全国小型电动车测试大赛5月25 日在山东德州举行,有近50家左右的电动车生产企业参赛。(“近”和“左右”重复,删去其一)D将建设美丽乡村和打造文化景区相结合,既能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又能发扬文化旅游产业。(将“发扬”改为“发展”)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雨世郭敬明时常会想起来的暴雨,发生在小学时候。那时还没有搬家,住在出生的那座青瓦平房里。老家有一个很大的院落。父亲在靠近屋檐的一排种上了兰花,大部分比较廉价,有一部分特别昂贵,其中有些花的价格,在那个年代里,大概是父亲两个月的工资。每到暴雨的时候,父亲总会披一件黄色的雨衣,站在大雨里,迅速地把塑料薄膜扯开来盖在那些兰花上面。大雨里,父亲的表情凝重而沉默,像是远处被雨冲涮模糊的山际线。在一个大雨的夜里,父亲半夜惊醒,来到院落里,在闪电的刺眼亮光下,看见一个小偷翻过墙壁逃走,而屋檐下那几株昂贵的兰草,被人连根拔起。父亲在大雨里站了很久,沉默着没有说话。最后在轰隆的暴雨声里,发出一声模糊浑浊的叹息声来,听上去像是一种呜咽。这是多年来上海最大最集中的一次降雨。窗外的天空已经极其压抑地黑了下来。乌云沉闷翻滚,发出让人胸口发闷的声响来。完全隔音的落地玻璃窗外,时不时划过天际的闪电,它们肆无忌惮地把天空撕扯成黑色的絮状碎片。无声的、毁灭性的闪光刺在视网膜上。过了一会儿,噼里啪啦的大雨就开始敲打在玻璃窗上。远处摩天大楼的外墙,全部笼罩上一层飞溅起来的水雾。一场大雨过去,接下来就是一个秋天。很多场大雨过后,岁月就从我们生命里裁掉了很大的一截。父亲在岁月浑浊的光芒里也渐渐老去,变得佝偻,变得沉默,变得更加孤僻。在最近的一次谈话里,他和我说:“我在十五岁的时候就下乡了,离开父母,离开兄弟姐妹。一个人在大山里,拼命地想要活下去。所以我的感情就变得很淡薄,对亲人没有过多的爱,更没有什么朋友,也不会与人相处,沉默孤僻,不讨人喜欢。”那个时候父亲在峨眉山修水库。而二十多年过去之后,当我以俗气的游客身份游荡在已经开发成旅游景点的峨眉山里时,父亲隔着电话对我说:“那那那,那个水库是爸爸十七岁的时候参与修建的。”父亲十七岁的时候,在大雨里挑起巨大的石料,耳边是轰鸣的雷雨声,回荡在山谷里。而我十七岁的时候,偏激叛逆,在饭桌上抄起盘子狠狠地摔向墙壁,菜汁溅了父亲一身。父亲在电话里和我说:“明明,我老了就去敬老院,我不来上海,我的性格不讨人喜欢,肯定和别人相处不来。跟着你,到最后你要厌烦我的。”挂了电话,我躺在地板上嗡嗡地哭。像是回到了我的少年时代,弱小的、无能的、脆弱的自以为是却一无所知的年代。在那个瞬间,我被父亲钝重的感情击打得溃散一片。昨天的梦境里,父亲在故园的屋檐下栽花。瓢泼大雨,天空像是被砸漏了一样往下倒水。巨大的暴雨声里,我对父亲呼喊,父亲没有转过身来,只留给我一个在大雨里湿淋淋的背影。我觉得世界末日也就是这样了。我二十五岁的这一年,父亲五十三岁了。我有时候会在纸上计算我们还剩余的时间。有时候算着算着,眼泪就啪嗒一下滴到纸上。把总以为很漫长的一辈子,放到无限绵延的宇宙长河中去,那个时候,你会觉得,这仅仅就只是短暂的一个小时。而且一旦过去,就永不再来。你再也看不到他们的面容。你再也不能从电话里听见他们温暖的声音。你再也不能赖在床上,等他们过来嘘寒问暖。他们比你先离开这个寒冷的世界,去往更加寒冷的世界。选自时文选粹5 . 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在叙事中始终贯穿着一条情感的线索,那就是作者对父亲越来越深地理解、依恋和爱。B标题“雨世”有双重含义:既指现实暴雨中的世界,也暗喻了父亲坎坷、多磨难的一生。C文中第和自然段两次写到作者流泪,都表达了作者被“父亲钝重的感情”深深感动的心情。D文中第(5)自然段是环境描写,详细描写暴雨中世界,有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的作用。6 . 文章以“暴雨”为背景,用特写镜头详写了父亲人生经历中的哪两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7 . 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父亲的两个特点。8 . 阅读下面的句子,按要求回答问题。(1)父亲在大雨里站了很久,沉默着没有说话。最后在轰隆的暴雨声里,发出一声模糊浑浊的叹息声来,听上去像是一种呜咽。(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句子)(2)而二十多年过去之后,当我以俗气的游客身份游荡在已经开发成旅游景点的峨眉山里时,父亲隔着电话对我说:“那那那,那个水库是爸爸十七岁的时候参与修建的。”(加点的词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说明。)9 . 文中最后一个自然段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请结合全文内容,理解这段文字的深层含义。跨越地平线(高尔泰)小时候,我常坐在山坡上,望着天地交界处那一片似有似无的蓝色发呆。梦想着有朝一日,能越过那蓝色的边界,踏上未知与未来的起点。我想象那跨越将不是跨越,而是飞翔,直到有一天,不知不觉越过了它。那年我十四岁,要到苏州美专上学。先坐轮船后坐火车,路上要走三天。初出远门,家里的一切都是为我上路作准备。父亲筹钱,母亲打点行装:裁衣服、做鞋子、缝被子、熏鱼、晒虾、腌菜、泡蒜、炒米花、做芝麻糖、花生糖和各种蜜饯边做边给我说各种事情:天冷了要自己知道多穿衣服,热了要知道脱;(1)下雨天出门,要穿胶鞋,别穿布鞋,布鞋子泡了水,几天都晒不干,你就没鞋穿;睡觉要直着睡,别横着睡,把别人踢醒了,要骂你;别忘了剃头洗澡,衣服脏了就要换,换下来的衣服要马上洗,洗衣服要先抹上肥皂,泡一会儿再搓,要挨着搓,别东搓一把西搓一把我常常听着听着就走了神,不知道还说了些什么。 准备的东西,多得没法拿。(2)母亲一股劲儿往包包里塞,塞得我背不动了,又往外拿,拿掉一些,掂掂分量,又拿掉一些。让我一次一次试背,总觉得东西太少包包太重。后来父亲对她说,行了,让他吃点苦锻炼锻炼也好。又对我说,只怪我们穷,有钱我送你去了。 上轮船的那天,父亲交给我一份备忘录,里面写着我在路上可能遇到的困难和解决办法。出了轮船码头找不到去火车站的路怎么办,下了火车如果是半夜里怎么办这样的十几条,都是讲过了的,我觉得都不是问题。在码头上,他们拜托一个同船去当涂的熟人陈师傅照顾我,叫我要服他管。母亲给他说,这孩子海得很,别让他在船帮子上乱跑。又给我说,船上风大得很,别到舱外面去,窗子里一样看景。又对陈师傅说,这孩子爱看景,你就带他坐在窗边吧。汽笛响了,跳板撤了,母亲隔着水喊:多写点信来,一到那边就写个信来。我也想大喊一声知道了,但好像泪水已涌上了眼睛,一喊就会掉下来似的,只能点点头。船员来赶乘客进舱,下到里面,从舷窗再伸出头来望时,码头已隔得很远,但还可以看到,父亲和母亲在向我挥手。不知不觉,泪水又涌上了眼睛。船在马达声中抖动,河岸缓缓后退。不久,平时到过的最远的地方都过去了。风物依旧,新世界不新,好像旧世界的延伸,只是没有了家。 黄昏时分,船在石臼湖上航行。千里水天一色,上下是新月。回首来路,落日殷红。我靠着舷窗,想家想得厉害,计算起还有几个月放寒假来了。在家里想出去,想不到一出门就想回家。更想不到,从此飘泊天涯,欲归无计,万里西风瀚海沙。(选自寻找家园)10 . 阅读全文,概括“我”14岁那年的经历。11 . 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1)下雨天出门,要穿胶鞋,别穿布鞋,布鞋子泡了水,几天都晒不干,你就没鞋穿。(这句话运用了“繁笔”的写法,请分析其表达效果。小贴士:繁笔用较多的笔墨描摹事物,求其穷形尽相。)_(2)母亲一股劲儿往包包里塞,塞得我背不动了,又往外拿,拿掉一些,掂掂分量,又拿掉一些。(这句话表现了母亲怎样的心理?结合内容,简要分析。)_12 . 分析第段画波浪线的句子在全文中的作用。13 . 结尾划线句抒发了“我”怎样的情感? 请联系全文分析。三、句子默写14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俗子胸襟谁识我?_。(秋瑾满江红)(2)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_。(范仲淹渔家傲秋思(3)_,何妨吟啸且徐行。(苏轼定风波)(4)_,此身虽在堪惊。(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5)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_。(辛弃疾南乡子)(6)出门东向看,_。(十五从军征)(7)山回路转不见君,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8)_,零丁洋里叹零丁。(文天祥过零丁洋)(9)_,_。可怜白发生!(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10)曹刿论战中,曹刿认为可以追击敌军的依据是_,_。四、对比阅读1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乙)楚有养由基者,善射,去柳叶者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左右皆曰“善”。有一人过曰:“善射,可教射也矣。”养由基曰:“人皆曰善,子乃曰可教射,子何不代我射之也?”客曰:“我不能教子支左屈右。夫射柳叶者,百发百中,而不已善息,少时气衰力倦,弓拨矢钩,一发不中,前功尽矣。”(战国策西周策)(注)养由基:人名。过:经过。可教射也矣:可以教人射箭了。支左屈右:支起左臂,弯曲右臂。而不已善息:却不因射得好趁此时休息。已,同“以”,因。少:过了不久。弓拨矢钩:弓身不正,箭杆弯曲。(甲)(乙)两文都和射箭技术有关,但所揭示的道理有所不同,请简要概括。五、课内阅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论语十二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16 . 解释加点字(1)为人谋而不忠乎(2)三十而立17 . 翻译句子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18 . 下列各项中”而”字是表示转折关系的一项( )A择其善者而从之B温故而知新C学而不思则罔D曲肱而枕之19 . 下列谈论道德修养的一句是( )A学而时习之B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C人不知而不愠D温故而知新六、诗歌鉴赏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下列小题。题春晚(宋)周敦颐花落柴门掩夕晖,昏鸦数点傍林飞。吟余小立阑干外,遥见樵渔一路归。20 .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全诗描绘柴门滑落、乌鸦归林等画面,静谧而富有生气,表现诗人内心的兴奋。B诗歌朗读的节奏可以按照音节兼顾意义来划分,例如,昏鸦/数点/傍林飞。C本文写景的三句诗,句句紧扣“晚”字,既是春之晚,又是天之暮。D樵夫渔人,担柴捕鱼,一路归来,从“遥见”可知,作者的视角是远望。21 . 请你展开想象,描绘出“花落柴门掩夕晖,昏鸦数点傍林飞”所表现的画面。七、名著阅读22 . 下面是骆驼祥子中的片段,阅读后回答问题。(A)“拉到了地点,祥子的衣裤都拧得出汗来,哗哗的,象刚从水盆里捞出来的。他感到疲乏,可是很痛快的,值得骄傲的,一种疲乏,如同骑着名马跑了几十里那样。假若胆壮不就是大意,祥子在放胆跑的时候可并不大意。不快跑若是对不起人,快跑而碰伤了车便对不起自己。”(B)“慢慢的把宅门都串净,他又串了个第二回,这次可就已经不很灵验了。他看出来,这条路子不能靠长,得另想主意,得想比拉车容易挣钱的主意。在先前,他唯一的指望便是拉车;现在,他讨厌拉车。”“对什么事他也不想用力,因为以前卖过力气而并没有分毫的好处。在这种打旗呐喊的时候,设若遇见点什么危险,他头一个先跑开,而且跑得很快。”概括文段(A)(B)中祥子的性格特点。并说说是什么原因造成祥子的变化。八、综合性学习23 . 桥文化丰富多彩,博大精深。为增进对桥的了解,学校开展“桥文化”综合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其中,感受桥的艺术魅力。(1)桥之名按提示,说出下列各式各样的“桥”。用石头砌成、桥洞呈弧形的桥叫作_。使道路形成立体交叉的桥称为_。传说中,喜鹊在天上搭的桥名曰_。雨后彩虹被喻为_。(2)桥之美展开联想与想象,感受诗句所表现的桥之美。“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美在_。“世间有佛宗斯佛,天下无桥长此桥。”美在_。“水从碧玉环中出,人在苍龙背上行。”美在_。(3)桥之韵生活中还有许多无形的桥,请参照示例,另写一句。示例:严复将西方文化传播到中国,搭建了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_九、作文24 . 从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完成作文。命题作文题目:一路上有你根据自己的理解,结合你的生活经历和感悟,写一篇 600 字左右的记叙文,力求写出真切体验与独特感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与人名。半命题作文题目:_的背后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悟,自选文体(诗歌、戏剧除外),写一篇600 字左右的文章,力求写出真切体验与独特感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与人名。25 .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题目作文。(1)在横线上填名著中的人物,以“走进了我的梦境”为题目作文。(2)以“柳暗花明”为题目作文。要求:将题目写在答题卡上;写一篇600800字的文章;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字迹清楚。第 14 页 共 14 页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3、4、二、现代文阅读1、2、三、句子默写1、四、对比阅读1、五、课内阅读1、六、诗歌鉴赏1、七、名著阅读1、八、综合性学习1、九、作文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